计算机动画原理

计算机动画原理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3、掌握网络连接的两种方式及网络传输介质的种类和性能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2-P5,给下面的问题填写正确的答案)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使用网络软件相互联系,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2) (3)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分为、、等:(Local Area Network)LAN 是指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一般指分布于范围内的网络,其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应用最广泛的以太网,它是一种总线结构的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的覆盖范围就是城市区域,一般是在方圆范围内,最大不超过。它的规模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但在更多的方面较接近于局域网,因此又有一种说法是:城域网实质上是一个大型的局域网,或者说是整个城市的局域网。 :(Wide Area Network)WAN 连接地理范围较大,一般跨度超过,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以及中的国家教育和科研网(CERnet), CHINANET等都属于广域网。Internet就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 跟踪练习1: 1、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基本功能是() A、安全性好 B、运算速度快 C、内存容量大 D、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__交换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工作原理 在前面了解到根据交换机在OSI参考模型中工作的协议层不同,将交换机分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四层交换机。交换机工作的协议层不同,其工作原理也不相同。下面我们将介绍各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能够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然后根据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内部的地址列表中。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交换机从端口收到数据包后,首先分析数据包头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并找出源MAC地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然后,从MAC地址表中查找目的MAC地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 如果MAC地址表中存在目的MAC地址的对应端口,则将数据包直接发送到该对应端口。如果MAC地址表中没有与目的MAC地址的对应端口,则将数据包广播到交换机所有端口,待目的计算机对源计算机回应时,交换机学习目的MAC地址与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添加至MAC地址表中。 这样,当下次再向该MAC地址传送数据时,就不需要向所有端口广播数据。并且,通过不断重复上面的过程,交换机能够学习到网络内的MAC地址信息,建立并维护自己内部的MAC地址表。如图6-10所示,为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10 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2.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三层交换机是在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层路由模块,能够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实现多个网段之间的数据传输。三层交换机既可以完成数据交换功能,又可以完成数据路由功能。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三层交换机接收到某个信息源的第一个数据包时,交换机将对该数据包进行分析,并判断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与源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内。如果两个IP地址属于同一网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齐曼琳更新时间:2012-5-28 16:00:40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组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11课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组成,是第三单元《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理论性知识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什么叫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及其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是对上一课计算机网络概念中不同方面的理解,也对后面学习《认识局域网》以及《认识internet》 要作佣, 2、感受网络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分类及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课是属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和学生互动的环节相比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来讲究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是采用提问引导法、讲授法和多媒体演示法来让学生理解,然后再根据理解的知识和日

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连接常见的网络设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总结的能力。 五、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多年的电脑上网操作,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法,也知道网络会给他们带来不少的便利。但是,对于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如何组成的,计算机网络除了他们所认识的应用外还有什么功能,如何组建一个局域网等问题都是一知半解。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上一课学习了什么吗?……,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 不是就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上网玩游戏、聊qq 是一回事呢?……

2015年4月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里程碑的网络是 A.Internet B.无线局域网 C.ARPA网 D.多媒体网络 2.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结构优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控制简单B.站点分布处理能力高 C.方便服务 D.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是 A.分布范围不同 B.传输带宽不同 C.传输距离不同D.传输技术不同 4.负责管理与发布Internet RFC技术文件的组织是 A.IETF B.IEEE C.ECMA D.ANSI 5.“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的网络协议要素是 A.语义 B.标准 C.语法 D.定时 6.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的是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7.下列网络协议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A.DNS B.ARP(互连层) C.UDP(传输层) D.TCP(传输层) 8.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它信号之间关系的物理层特性是 A.机械特性 B.电器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9.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接入方法不包括 A.频分多址FDMA B.时分多址TDMA C.码分多址CDMA D.波分多址 10.若传输1000字节的二进制数时出错的位数为4比特,则该传输时的误码率为A.4×10-3 B.0.5×10-4 C.4×10-4 D.0.5×10-3 11.下列关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量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特有的功能(不是)B.链路管理功能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

计算机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制作初步(一等奖).

计算机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制作初步(一等奖) 计算机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制作初步 计算机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制作初步 设计者庞岩 单位海南海口实验中学 e_mail technic88@126.com 案例名称计算机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制作初步 适应范围(标明年级或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教科版) 课时1 1、设计思想 1)根据具体学校、学生情况,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了重新组合,满足教学要求。 2)教师提供有效指导手段,协助、引导学生总结、优化知识。 3)采取有效的实验记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 4)提供有效的实验步骤,上升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 2、课标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的进一步深化。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要求“了解常见的多种媒体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能根据信息呈现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可见,在多媒体模块中,对于动画、视频的知识性目标已经从了解上升到迁移;从技能上看,学生要从单纯的模仿向自我设计、个性开发靠拢;学生要利用原有的知识,完成个人作品的制作。 3、本章主要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有动画、视频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动画的分类,以及对计算机动画的具体制作、开发,视频的简单制作播放等。与其他多媒体相比,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及加工处理,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有其独特的特性。按照教材的安排,知识内容如下: 1)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 2)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3)计算机动画制作 4)数字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4、学生分析 学生属于非零起点,对计算机动画制作有一定了解。由于平时接触非常少,学生的知识遗忘相当严重。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动手能力、模仿能力比较强,而归纳总结能力比较弱的特点。 5、学习内容重组 根据以上的分析,故对本章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1)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基本概念、计算机动画原理理论讲解) 2)计算机动画实验-动画制作初步 3)计算机动画实验-动画的元件与控制 4)计算机动画实验-个人作品制作 5)数字师评的采集与加工 6、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A.复习动画和视频中帧的概念; B.复习选择计算机动画制作工具的原则;

4.1计算机动画技术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动画技术原理与应用 【教学目标及分析】 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面能了解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动画技术应用的要点,了解计算机动画制作工具的类型及工具的选择等;在方法和思想方面,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动画效果选择不同的动画制工具的思想;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感受并产生运用计算机动画表达主题的需要。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动画表达思想的兴趣。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一般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案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计算机动画”和“帧”这两个概念 2.“计算机动画的制作过程”中的“二维动画的制作过程” 3.“制作计算机动画制作工具的选择” 教学难点: 1.“计算机动画基本原理”中的“实时动画”的理解 2.“制作计算机动画制作工具的选择”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计算机动画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一节教学时数约为1课时,由于本节介绍的内容是计算机动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只是为后面对计算机动画的具体制作与应用做知识铺垫,内容比较多,篇幅较长,如果全部采用“讲授”式进行教学,枯燥乏味,又不容易理解,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原理部分可以进行启发式讲授,其余的部分可以通过选择播放有代表性的动画,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归类之后,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由学生总结出相关要点。而有些内容如“计算机动画与传统动画相比有哪些优势”,“三维动画制作过程”等内容完全可以留给学生课外阅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 2.教学设计 本节采取的“讲授与亲身体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设计是这样的:通过动画的播放演示,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以问题做导向;细化探究目标;教师启发式讲授原理部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其它内容;最后通过讨论辨析、归纳总结,反馈学习效果。【教学资源】 网络多媒体教室,Flash MX动画制作软件。 【教学过程实录】 1.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1 多媒体作品中,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应用非常多,同学们到网上可以随处都可以浏览查找到。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分别通过教材的CD光盘资料或上网浏览下载文件的扩展名分别为GIF、SWF、AVI等计算机动画,将查询结果填入下表。

1计算机主机的组成

1.计算机主机的组成 计算机由5部分构成: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I/O)设备,主存储器(内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和总线。 2.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协议采用的是分层结构,各层协议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为网络互连和数据传输提供支撑。定义的协议主要集中在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3.IP地址的组成:网络号、主机号构成。分类: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E类地址 4.电子邮箱地址组成:用户账号@电子邮件域名。 5.数据交换技术:数据经编码后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输,按数据传送技术划分,交换网络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6.TCP IP协议簇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7.网络安全的核心:数据安全 8.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人为编制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程序。 9.木马病毒的主要危害;通过伪装自身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 10.计算机中的三基色:红绿蓝 11.消息转换成信号的步骤:变换、编码、调制。 12.双绞线两根电线相互扭绞的目的:使它们之间的干扰最小。 13.电路交换建立的步骤:1,电路建立2,数据传输3,电路拆除 14.子网掩码的作用;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一个子网 15.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建立一条完全的通路。在线路拆除(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传输效率不高,适合与较轻和间接式负载,使用租用的线路进行通信的情况报文交换:报文从源节点传送到目的节目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报文需要排队,因此不适合交换式通信,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了最大长度。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适合与交换中等或大量数据的情况 16.电子邮件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协议:SMTP MIME POP3 IMAP 17..蠕虫病毒:通过网络或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大部分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例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等 18.数据签名的作用:保证通信双方的不可抵赖性 19..数据加密的过程及示意图: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简答题

网络原理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计算机网络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分组交换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Internet等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1、按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交换、信元交换等。2、按拓扑结构:有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分布式网络。其中,集中式网络的特点是网络信息流必须经过中央处理机或网络交换节点(如星形拓扑结构);分布式网络的特点是任何一个节点都至少和其他两个节点直接相连(如网状形拓扑结构),是主干网采用的一种结构;分散式网络实际上是星形网和网状形网的混合网。3、按作用范围:有广域网(W 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其中,广域网的作用范围为几十至几千公里,又称为远程网;局域网的作用范围常限制在一个单位或一个校园(1 km)内,但数据传输速率高(10 Mb/s以上);城域网常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局限在一个城市(5~50 km)内。4按使用范围:有公用网和专用网。其中,公用网都是由国家的电信部门建造和控制管理的;专用网是某个单位或部门为本系统的特定业务需要而建造的,不对单位或部门以外的人员开放。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报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连接,就是两个对等实体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面向连接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 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在传送数据时按序传送的。因而面向连接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留。这些资源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 无连接服务的另一特征是它不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同时期是活跃的(即处于激活态)。当发送端有实体正在进行发送时,它才是活跃的。这时接收端的实体并不一定必须是活跃的。只有当接收端的实体正在进行接收时,它才必须是活跃的。 无连接服务的优点是灵活方便和比较迅速。但无连接服务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无连接服务特别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文。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学习目的: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2、知道日常家庭组网所需的网络设备 3、结合校园网,小结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学习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学习难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 学习内容: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网络”,如电话网络、电视网络等等。我们通过因特网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到BBS论坛参加讨论,通过网络共享文件,实现文件传送,通过网上商店进行购物等。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什么组成呢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类呢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使用网络软件相互联系,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 (2)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 (3)网络软件。 实现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 是指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局域网一般指分布于几公里范围内的网络,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目前我国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等,它们在拓朴结构、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网——一种总线结构的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的覆盖范围就是城市区域,一般是在方圆10km--60km 范围内,最大不超过100km。它的规模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但在更多的方面较接近于局域网,因此又有一种说法是:城域网实质上是一个大型的局域网,或者说是整个城市的局域网。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连接地理范围较大,一般跨度超过100km,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以及中的国家教育和科研网(CERnet), CHINANET等都属于广域网。Internet就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

2015年4月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5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4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里程碑的网络是 A.Internet B .无线局域网 C.ARPA网 D .多媒体网络 2.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结构优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控制简单B.站点分布处理能力高 C .方便服务 D .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是 A .分布范围不同 B .传输带宽不同 C .传输距离不同D.传输技术不同 4.负责管理与发布Internet RFC 技术文件的组织是 A.IETF B .IEEE C .ECMA D .ANSI 5.“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的网络协议要素是 A .语义 B .标准 C .语法 D .定时 6.在OSI 参考模型中,负责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的是 A .应用层B.传输层 C .网络层 D .数据链路层 7.下列网络协议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A.DNS B .ARP(互连层) C .UDP(传输层) D .TCP(传输层) 8.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它信号之间关系的物理层特性是 A .机械特性 B .电器特性 C.功能特性 D .规程特性 9.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接入方法不包括 A .频分多址FDMA B .时分多址TDMA C .码分多址CDMA D.波分多址 10.若传输1000 字节的二进制数时出错的位数为 4 比特,则该传输时的误码率为 -3 B .0.5×10 A.4×10 -4 -4 D .0.5×10 C .4×10 -3 11.下列关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量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特有的功能( 不是) B.链路管理功能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学考试记忆重点)

拓扑结构 分类1.(拓扑结构分类): 星形/总线/环形/树形/混合/网络。 选择拓扑结构时应考虑:1.可靠性;2.费用;3 灵活性;4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 1.采用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型) 2.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形、环形、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星形拓扑: 特点: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中央节点往往是一个集线器。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节点相当复杂,而各个站点的通信处理负担都很小。 优点:1.控制简单;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3.方便服务。 缺点: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2.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3.各站点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拓扑: 特点:采用一个广播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这一公共 传输介质(即总线)上。任何一个站点发送的信号都沿着传输介质传播,而且能被所有其它站接收。因为所有站点共享一条公共的传输信道,所以一次只能由一个设备传输信号。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确定哪个站点可以发送。 优点:1.总线结构所需的电缆数量少;2.结构简单,是无源工作,有较高可靠性;3.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缺点:1.总线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2.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3.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功能,大业务量降低了网络速度。站点必须是智能的,要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从而增加了站点的硬件和软件开销。 环形拓扑: 特点: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组成一个闭合环。每个站点都能接收从一条链路传来的数据,并以同样的速率串行地把该数据沿环送到另一条 链路上。链路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的。数据以分组形式发送。由于多个设备连接到一个环上,因此需要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进行控制。 优点:1.电缆长度短;2.可使用光纤;3.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网络性能稳定。 缺点:1.节点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2.环节点加入和退出过程较复杂;3.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采用令 牌传递方式,在负载较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比较低。 树形拓扑: 特点:可以看作总线和星形拓扑扩展,形状像 一颗倒置的树,顶端是树根,树根以下带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再带子分支。 优点:1.易于扩展;2.故障隔离较容易。 缺点: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根发生 故障,全网不能正常工作。其可靠性类似于星形拓扑。 混合形拓扑: 优点:1.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2.易于扩展; 3.安装方便。 缺点:1.需要选用带智能的集中器;2.和星形拓扑一样,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安装长度会增加。 网状拓扑: 特点:在广域网中广泛应用。 优点:1.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影响;2.可靠性高; 缺点:1.结构比较复杂;2.成本比较高;3.提供上诉功能的网络协议较复杂。 分类2.(网络交换方式) 按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 分组交换网(包交换方式)。 分类3.(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也称远程网,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公里,可覆盖几个国家或几个洲,形成国际远程网络。 局域网LAN:小区域内各个通信设备的联网。特点是:覆盖有限地理范围;提供高数据传输效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传输环境。 城域网MAN:介于以上两种之间的高速网络,范围为几十公里。目的是: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内提供数据、声音和图像的传输。 分类3.(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 广播式网络: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 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计算机都会“收听”到这个分组。由于发送的分组中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因此仅地址与目的地址相同的计算机接收该分组,否者则丢弃。

2012年4月全国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一)

2012年4月全国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考前密押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有关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足够的带宽 B. 具有足够的安全机制 C. 覆盖范围广,但无法超过电话通信网络 D. 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完善的管理功能 答案:C 解析:(P3)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将覆盖所有的企业、学校、科研部门、政府及家庭,其覆盖范围甚至要超过目前的电话通信网络。为了支持各种信息的传输,网络必须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机制,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完善的管理功能。 2. 下列接入方式不属于宽带网络接入方式的是() A. 双绞线接入 B. 铜线接入 C. 光纤接入 D. 无线接入 答案:A 解析:(P6)宽带网络的接入网技术可根据所使用的传输介质的不同分为光纤接入、铜线接入、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和无线接入等多种类型。 3. OSI七层模型中位于网络层之上的分层是() A. 传输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表示层 答案:A 解析: (P21)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划分为七层,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也称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 下列关于通信服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面向连接服务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B. 无连接服务中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输的,可靠性好 C. 面向连接服务的通信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D. 无连接服务的通信协议较简单,效率较高 答案:B

计算机网络原理

考试时间:1月12日上午 考试人数:1班(28)+2班(29)+重/补修(7+9)=73人(其中10人缓考) 考试成绩:作业(15%)+出勤(5%)+考试(80%)。旷课一次扣1分,缺交作业一次扣1分。 考试题型(可能):选择?+填空+名词解释+问答+应用 第1章概述 1.三网 2.因特网:网络的网络;多层次ISP结构;RFC文档 3.因特网的组成(按工作方式划分):核心部分、边缘部分和接入网 4.因特网边缘部分的构成、工作方式及其特点:C/S方式和P2P方式 5.因特网核心部分的构成、工作方式及其特点:分组交换(核心设备路由器采用存储转发方式)6.电信网络采用的电路交换方式与分组交换方式之间的区别 7.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8.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规模(作用范围)划分:PAN、LAN、MAN、WAN;按网络所有权划分:公用网、专用网和虚拟专用网(VPN) 9.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数据率、带宽、吞吐量、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网络利用率(网络利用率与时延之间的关系) 10.计算机网络协议及其组成 11.计算机网络的分层设计思想 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13.两种重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RM和TCP/IP 14.协议与服务的区别 第2章物理层 1.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2.数据与信号在通信中的关系 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以及码元的定义 4.基带调制,带通调制及调制方法(调幅、调频和调相) 5.信道的极限容量: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 6.电信领域可用电磁波的频谱及电磁波的特性 7.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统计时分复用(STDM);波分复用(了解);码分复用(CDM)解决的问题及特点。 8.数字传输系统的概念、模拟信号数字化处理步骤及脉码调制技术(PCM) 9.宽带接入技术:数字用户线技术(DSL)、光纤铜轴混合网(HFC)、光纤到户(办公室、邻区、楼层、小区等)技术 第3章数据链路层 1.链路与数据链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数据链路层协议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PPP协议的特点是什么?(只适合全双工点对点链路;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4.共享信道的方法有哪些?局域网采用哪些方法?(静态共享方法;多点接入控制方法) 5.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传统以太网采用哪种拓扑结构? 6.传统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CSMA/CD协议)CSMA/CD协议的特点是什么?(适合广播链路;提供半双工通信服务;提供无连接的通信服务;数据发送是否成功具有不确定性;没有定义帧结束符)7.传统以太网的MAC编址方案 8.争用期与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限制及以太网规模之间的关系 9.集线器、网桥、交换机之间的区别 10.VLAN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11.了解以太网技术的变化趋势

动画制作的十二条原理

动画制作的十二条原理 NO.1 手绘技巧(Solid Drawing) 传统的手绘动画需要非常扎实的绘画训练以及对美感的敏锐度, 不过在三维动画领域,手绘已经不再是动画师的工作内容.但是,不论是制作传统动画还是电脑动画,动画师都需要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训练,才能将动画中所需要的画面更完整的表现出来.(在POSE TO POSE的动画制作中,拿起笔来绘制想要的动作,会让你更准确的把握整体和 细节.) NO.2 吸引力(Appeal) 所有的角色都要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无论是英雄,恶棍还是小丑. 这就需要清晰的角色设定,简约的设计,鲜明的个性,并且让角色的行为随着故事的发展有所改变.(一个角色让人们从它的肢体语言看出 他的一切,说到容易做到难.) NO.3 慢入慢出(Slow-in and slow-out) 当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开始运动或是停止下来的时候,它们会经历 加速和减速的自然过程.在人的行走中,人在迈出脚步的开始和结束 时运动减缓,而在中间加快,从而使整个动作更加饱满舒缓. NO.4 预备(Anticipation)

角色完成一个动作需要经历预备,动作和结束三个阶段.预备通常是在一个大幅度的,快速的主要动作之前,方向与之相反而且比较缓慢,幅度也小一些.预备动作的目的是使观众更清晰的看到动作,明白动作之间的联系,否则角色的动作会显得非常的突兀和僵硬.那么在 实际制作过程中预备应该应用到哪种程度呢?这依赖于下面的一些因素: ☆施加了多少力 ☆运动有多快 ☆你希望观众有多惊讶 ☆在一个预备中预备是否正在发生,或者在一个动作中的方向已开始改变 ☆是角色身体的一部分还是整体在为动作做准备 NO.5 弧线(Acrs) 使用弧线来表现角色的动作可以达到非常自然的视觉效果,这是 因为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按照曲线路径来移动的,而非完全的直线运动.例如当角色头部从左向右转时,在中间位置的时候,头部并非水平,儿时应当略微低下来一些,否则观众会有僵硬,受限制的感觉. 在三维动画中,动画师在表现弧线运动时要注意它的前后变化,把握好加/减速原理.作为动画中最常运用的一种原则,动画师必须理解力的基本原理,比如重力,空气阻力,摩擦力和力的传递等对弧线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才能更好的使角色动作有优美圆滑的韵律感.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简答题权威整理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一、 1. 简述时分ALOHA系统的基本思想。 答案:(P160)将时间分成等长的间隙,每个间隙可以用来发送一个帧;用户有数据帧要发送时 ,不论帧在何时产生都必须到 下一个时隙开始时才能发送;用户通过监听信道来获知是否产生冲突,数据传输是否成功;若发 现有冲突发生导致数据 传输失败,则随机等待若干个时隙后,再重新发送。 2. 简述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的技术要素有哪些? 答案:(P98)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诸多技术要素。首先,考虑是选择最短路由还是选择最佳路 由;其次,要考虑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的还是数据报的操作方式;其三,是采用分布式路由算 法,即每节点均为到达的分组选择下一步的路由,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即由中央节点或始 发节点来决定整个路由;其四,要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最后,确 定是采用静态路由选择策略还是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3. 简述与IPv4相比,IPv6有哪些改进? 答案:(P132)Ipv6所引进的主要变化如下: (1)Ipv6把IP地址长度增加到128比特,使地址空间增长296倍。 (2)灵活的IP报文头部格式。 (3)简化协议,加快报文转发。 (4)提高安全性。 (5)支持更多的服务类型。 (6)允许协议继续演变,增加新的功能,使之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4. 简述移动Ad Hoc网络的应用场合。 答案:(P200)Ad Hoc网络的应用范围很广,总体上来说它可以用于以下场合: (1)没有有线通信设施的地方,如没有建立硬件通信设施或有线通信设施遭受破坏。(2)需要分布式特性的网络通信环境。 (3)现有有线通信设施不足,需要临时快速建立一个通信网络的环境。 (4)作为生存性较强的后备网络。 二、 1. 简述TCP建立连接采用的三次握手协议的具体过程。 答案:(P140)三次握手协议的具体过程是:第一方向另一方发送连接请求段,另一方回应对连接 请求的确认段,第一方再发送对对方确认段的确认。 2. 简述采用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方法之前必须已知的信息有哪些?

全国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模拟试卷三及复习资料

2010年全国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有关各类网络拓扑优缺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星形拓扑的故障诊断和隔离比较容易 B.总线型拓扑可使用光纤 C.环形拓扑中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 D.网形拓扑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 答案:B 解析:(P14)星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缺点是: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缺点是: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功能。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 缺点是: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 2.下列有关OSI和TCP/I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通信 B.OSI模型的传输层只支持无连接通信 C.TCP/IP模型的网络层只支持无连接通信 D.TCP/IP模型的传输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通信 答案:B 解析:(P27)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模型的网络层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3.在拥塞控制算法中,从拥塞点向源端发送分组以警告源端的算法是【】 A.开环 B.闭环 C.显式反馈 D.隐式反馈 答案:C 解析:(P109)在闭环算法中可以分为显式反馈和隐式反馈两类,在显式反馈算法中,从拥塞点向源端发送分组以警告源端。在隐式反馈算法中,源端利用本地观察到的现象,比如确认分组送回来所需要的时间,来推断出是否存在拥塞。 自考乐园,自考学习交流、资料共享的好去处!自考乐园,自考人自己的家园....

1.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1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3、掌握网络连接的两种方式及网络传输介质的种类和性能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2-P5,给下面的问题填写正确的答案)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使用网络软件相互联系,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2) (3)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分为、、等:(Local Area Network)LAN 是指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一般指分布于范围内的网络,其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应用最广泛的以太网,它是一种总线结构的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的覆盖范围就是城市区域,一般是在方圆范围内,最大不超过。它的规模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但在更多的方面较接近于局域网,因此又有一种说法是:城域网实质上是一个大型的局域网,或者说是整个城市的局域网。 :(Wide Area Network)WAN 连接地理范围较大,一般跨度超过,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以及中的国家教育和科研网(CERnet), CHINANET等都属于广域网。Internet就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 跟踪练习1:

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局域网LAN一般采用的传输方式为 A.“高速”方式 B.“无线传输”方式 C.“广播”方式 D.“存储-转发”方式 2.首次使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是 A.ARPANET B.SNA网 C.无线局域网 D.DNA 网 3.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中不包括 A.树形 B.总线形 C.环形D.网状形 4.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B.通常采用分布式通信控制策略 C.控制简单且方便服务 D.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5.因特网的标准都具有的一个编号是 A.ITU编号 B.EIA编号C.RFC编号 D.ISO 编号 6.OSl参考模型包括的三级抽象中不含有 A.实现描述 B.体系结构 C.服务定义 D.协议规范 7.将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分组”的是 A.应用层 B.传输层C.网络层 D.物理层 8.下列关于无连接通信服务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组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 B.数据分组可能丢失 C.传输过程中不需建立连接D.收发数据顺序不变9.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IP提供 A.应用层服务B.网络层服务 C.传输层服务 D.物理层服务 10.若采用HDLC规程发送的数据为10111110101111100,则接收的实际数据应为 A.101111110111110 B.1011111010111110

03137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2019

高纲178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137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在当前的国民经济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本课程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主流技术的一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体系结构及协议、局域网标准及主流局域网技术、广域网、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应用等。课程要求侧重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各层次意义及其相互间关系以及网络互连等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课程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网络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是实践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掌握组建局域网和接入Internet的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局域网组网及网络应用能力,从而为后续网络实践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熟悉网络环境、网络操作系统以及网络基本操作,能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初步具备网络设计和建设能力。 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具有独立组建和管理局域网、分析网络协议、查找网络安全漏洞、配置简单网络服务器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⑴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网络功能和特点;了解网络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理解计算机网络演化过程;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和体系结构、分层模型与接口的特点;掌握标准化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了解标准化组织与互联网的标准与管理结构。 ⑵掌握组网的有关概念:了解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络适配器、调制解调器、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网络传输介质和常见网络操作系统。

八上第一章动画设计与制作

第一章动画设计与制作 第1节动画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动画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GIF动画的制作。 四、教学方法: 观看演示、完成任务、自主探究、互帮互助。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你知道动画有那些分类吗? 老师下面给大家播放三个动画,这三个动画分别对应着动画的两个分类,观看过程中请思考它是哪两个分类。 (播放“跳动的豹子.gif 、“喜羊羊与灰太狼8”、奇妙仙子) 看书第二页第一段落,教师总结: 在制作技术与手段上:传统动画与计算机动画 计算机动画:平面动画与三维动画 动画是如何制作成的呢? 2、活动 活动1: 教师给出8张豹子图,使用软件Ulead GIF Animator将其拼命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效果。总结动画原理:利用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让一系列渐变的图像在前一幅图像还没有消失前显示出下一幅图像,形成了动态的影像。 得出结论:动画是将一张张静态的图片通过软件连续地播放,产生影像的动态效果。 活动2:看看可以提供动画素材的网站。 看书并上网实践 活动3:下载GIF动画,并观察动画下载flash动画 活动4:阅读动画历史的材料,了解动画发展历史 中国动画发展历程(补充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