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

包括 期项酒药酒配方组成, 期项酒药酒偏方配伍等内容, 期项酒是治疗补肾疾病的有效药酒方剂,本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配方] 当归、陈皮、金铁石斛、牛臃、枸杞子各120克,黑豆
(炒香)、仙茅各250克,红枣500克,肉苁蓉、茧丝子、淫羊藿各180
克,黄酒15千克,好烧酒35千克。
[制法] 将前ll味捣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和
白酒,密封,隔水加热1.5小时后,取出,埋入土中7日,取出即可取
用。
[功用] 补肾阳、益精血、补脾养胃。
[主治] 年老肾阳不足、梢血亏虚、腰臃无力、小便频数、耳
鸣、视物昏花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或适量饮用。
[附记] 引自《同寿录》。偏于阴虚体质者也可饮用

运用中药材泡药酒 中药材制备药酒的基本常识
2009-05-22 17:03:16 来源: 华夏中医药网 显示次数:494 编辑:hpc 进入论坛
药酒服用简便,疗效显著,家庭亦可自制,但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1)选好配方 自制药酒应当选用适合家庭自制的安全可靠的药酒配方。有些配方并不适宜自制,如某些有毒性的中药、是必须炮制后才能用的,一般家庭无此条件。民间流传的一些单方、验方,如要配制药酒,应当先去请教医生,弄清楚药物性质和适用范围,以免误事甚至引起中毒。(也可根据需要直接购买正规厂家成品包装的泡酒料。)


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极广,家庭自备药酒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来泡药酒的白酒度数不宜过高。因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有的易溶于水,有的易溶于酒,如果酒的度数过高,虽然可以增加酒精溶性成分的析出,但不利于水溶性成分的溶解。一般而言,泡药酒的白酒度数在40度左右最好。

其次,泡药酒时应将动植物药材分别浸泡,服用时再将泡好的药酒混合均匀。这是因为动物药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其药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泡出来;而植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于水或酒精中。分开浸泡,便于掌握浸泡时间。

其三,泡药酒不宜用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溶解于酒里,对人体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时,泡药酒还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

其四,服用药酒时,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响药效,最好加一点蜜糖,因为蜜糖性温和,加入药酒后不仅可以减少药酒对肠胃的刺激,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

家庭药酒的制作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酒的选择,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药酒的制作方法,以及药酒的储藏





一、酒的选择

药酒,用白酒、米酒或黄酒加入相应的中药材经过浸泡加工配制而成。药酒按照其作用大体可分为治疗性药酒和滋补性药酒二类。滋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其主要是对人体起滋补保健作用,促进身体健康。此类药酒多具有较好的色、香和独特风味,可作为一般饮料酒,可以佐餐或随量饮用。治疗性药酒是以治疗或防治疾病为主要作用的药酒,在配方上多有一定的要求。

药酒是酒和中药共同加工制成的一种饮品,其中酒主要起溶解、析出、稳定、调和味道等作用。药酒的酒精度根据选用的酒种而有高有低。部分外用药酒,还可以用药用酒精来配制。在制作药酒时,选择何种类的酒作为溶媒是炮制药酒的头道步骤。

早在唐代,我国第一部官修的药典《新修本草》就指出:“诸酒醇醨不同,唯米酒入药。”宋明时期,都是用米酒作为配制药酒的原料,至清朝始,渐渐普及使用白酒来浸泡药物。现今,大多数药酒仍然以白酒作为溶媒,这是因为白酒酒精浓度较高,容易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制作药酒时,不论选择何种酒作为溶媒体,都应注意酒的质量、浓度和用量。所谓酒的质量,主要指在购买酒时,要注意酒的色泽、气味、口感等。一般说,炮制药酒使用质量优等的酒为佳。以白酒为例,好的白酒应是无色透明,不混浊,无沉淀物,气味芳香,口味甘醇浓烈。而黄酒的质量则要求色黄褐而透明,气味浓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制作药酒时,根据所需药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浓度,十分重要。如果酒的浓度过高,药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渗出,而药质变硬,有效成分反而难以溶解析出。如果酒的浓度过低,则药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体积膨胀,同时一些苦味质及杂质等易被溶出,影响药酒的气味。一般来说,配制滋补类药酒时,应用的原料酒的浓度可以低一些;配制祛风湿,、活气血、疏经络的药酒,则原料酒的浓度可高些。

二、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

配制药酒时,要按照其主治和功效,选用适当的中药,特别注意同名但不同种药材,或同一药材不同使用部位或不同加工炮制的功能差异。如牛膝有淮牛膝和川牛膝的不同,淮牛膝产于河南,含有多量钾盐和皂甙,功能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川牛膝则产于四川,不含皂甙成分,临床应用以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为主,两者有较大区别。另如,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分,生地擅长清热凉血养阴,而熟地偏于养血滋阴补肾;当归用须活血,用身则补血;小麦分淮小麦和浮小麦,前者安神,后者敛汗;黄芪用于固表、利水、托

疮等应生用,用于健脾补中气应炙用。凡此种种,选用均应加以注意。

选择好药材之后, 在制作药酒之前,还应进行适当加工处理, 如洗净泥沙、拣去杂质、切片轧粉、装袋包扎等。此外,有些药材还要进行炮制加工,以减轻毒性,使适于用来制作药酒。早在唐代,孙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合药酒,皆薄切药。”一般说,用来浸泡药酒的中药都应或切成薄片、碎片,或轧成粗末、小块,有的矿石类及介壳类药还需碾成细粉状,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药物与酒液的接触面,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和析出。但也要注意碾末不宜太细,过细则破坏药物的细胞,可使细胞内一些粘液质或不溶物质进入酒液,不但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还会使药酒混浊。有的药物带有毒性,如附子、半夏等药物,使用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炮制加工后再使用。

三、药酒的制作方法

我国已经有上千年药酒制备的历史, 方法由简到繁, 多种多样, 各有所长。最初的制备方法是将中药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如唐代孙思邈就说:“凡渍药酒,药皆切细,生绢袋盛之,纳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李时珍则另有方法,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或以药煮汁和饭,或以药袋安置酒中,药入坛密封,置大锅中,水煮一日,埋土中七日,出火毒乃饮。”综合历代医家制作药酒的方法,按生产方法的不同,主要有浸渍法、渗漉法、酿造法等方法。

浸渍法是家庭药酒制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又有冷浸法和热浸法的不同。对那些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单味药,或味数不多的药物,或有较强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多采用冷浸法。如果药酒的处方配伍众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就应当选用热浸法。对酒精度数较低的酒,如黄酒、果酒,不容易将药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也常常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能尽可能多的析出。

冷浸法:将药物适当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将切片或粉碎的药物用干净纱布、绢布袋包装,扎紧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剂量制作则不用袋盛,直接将药物置于容器内,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处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经1个月左右, 最短不少于7天。密封后的酒器应放置在阴冷避光处,适当搅动或晃动,使酒与药物能充分接触。开始每天搅动或摇晃1次,7天后可改为每1周搅动或摇晃1次。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后弃去,酒液静置过滤澄清,贮存在酒瓶中,慢慢饮用。有

些药酒需浸泡较长时间,如龟蛇酒、三蛇酒、虎骨酒等均需浸渍3个月至半年,才可饮服。另有一种冷浸方法,不需压榨去渣,而在浸泡到一定时间,即开始取上清酒液服用,服去一半药酒液时,再加入适量原料酒,如此往复,直至药味清淡为止。余下药渣,可研为细末,用第二料药酒送服。如参茸酒就可用此法泡制。

热浸法:将药物轧粗末,或切薄片,放进酒器内,加入适量的酒,密封瓶口,然后隔水蒸煮至沸,取出候冷,放置于荫凉处,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则压榨后取液过滤,两液合并,经澄清后,装瓶慢慢饮用。 另有一种方法也属于热浸法,即将药物放陶器(如砂锅)中,加入适量酒,用厚纸将酒器口封固,浸泡数小时后,上文火慢煮至沸,取下候凉,静置2~3日,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取汁,过滤澄清,两液合并,装瓶备用。

渗漉法:渗漉法适用于大量药酒的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渗漉法使用的工具称渗漉筒,是一种呈上宽下窄,上面敞口,下面有水龙头开关控制的渗出小口的筒式或缸式装置。这种方法利用酒液自上而下,缓缓渗过药粉,形成良好的浓度差,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和析出,其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成份提取也较浸渍法完全。制作时,先将药物轧成粗粉状,加适量白酒浸渍2~3小时,使药物充分浸润膨胀,然后分层均匀装入底部垫有脱脂药棉或滤过纸的渗漉筒中。每次装药都用木棒将药压紧,注意不要将渗漉筒过于装满,以三分之二容量为宜,药物上面盖以干净纱布,再在纱布上铺一层洗净的细小石子,以免加入酒时,药粉浮起。倒入酒前,先打开下面的开关,放出筒中药物内的气体,再慢慢加进白酒,当液体自下口流出时,关闭开关,将流出的液体倒回渗漉筒,继续加酒至高出药物表面2~3厘米,盖上筒盖,密闭放置数天。打开下口开关,使经过渗漉的酒液缓慢流出,流速要控制,不宜太快,如以10公斤药粉计算,每分钟流量在30~50毫升左右。同时还要注意随时在上面补充加入白酒,使酒不低于药物表面,至原料酒加完。当渗漉出的酒液达到所需药酒量的80~85%左右时,停止渗漉,取药渣进行压榨取液,与渗漉液合并,澄清过滤后,装瓶密封备用。

酿造法:本法是用米、曲和药物,通过直接发酵的方法酿取成酒。古代常用此法,而近代民间还有应用。其方法为:根据处方取用适量的米(糯米或黄粘米)、酒曲和药材。先将药材捡洗干净,打成粗粉状;米淘洗干净、曲粉碎。以水浸米,令膨胀,然后蒸煮成干粥状,待冷却至摄氏30度左右,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

置陶器内发酵。发酵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温度升得太高,可适当搅拌以降温。经过7~14天,发酵完成,经压榨、澄清,滤取酒液。将滤取的酒液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摄氏度,以杀灭酵母菌及其它杂菌,保证药酒质量并便于贮存。另一种方法是先煎煮中药,取药汁与米搅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较低,适于不会饮酒者。

制作药酒时,为了缓和药性,调和口味,便于服用,还常会使用一些矫味剂或着色剂,常用的如红糖、冰糖、白砂糖、蜂蜜等。

四、药酒的储藏

配制药酒时,在准备工作阶段,除了购买药材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制酒用的器皿。选用合适的酒器对浸制药酒,保证制酒质量以及贮藏药酒都十分重要。制酒容器应以陶瓷制品或玻璃制品为宜,而不宜使用铝合金、锡合金或铁器等金属制品。使用的酒器应有盖,以防止酒的挥发和灰尘等污染。陶瓷容器具有防潮、防燥、避光、保气,以及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等优点,而且外形古朴美观,具有文化特色。但在防渗透方面要比玻璃制品差。玻璃酒器经济价廉,容易获得,是家庭自制药酒常用的容器。但玻璃有吸收热的特点,且透明透光,容易造成药酒中有效成分的不稳定,影响贮藏。一般应选用深色玻璃酒器为佳。药酒制作完成后,应及时装瓶或盛坛,酒器上口要密封,勿使酒气外泄,防止空气与药酒接触,以免药物氧化和污染。封好瓶口的药酒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和避光的地方。服用时,随饮随倒,倒后立即将瓶口或坛口封闭。

此外,如果配制的是外用药酒,还要注意应做好标记,放置到安全合适的地方,以免被误作内服药酒饮用。饮用药酒的方法

①药酒通常应在饭前服用,一般不宜佐膳饮用,以便药物迅速吸收,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药酒以温饮为佳,能更好的发挥药酒的温通补益作用。如果饮用药酒不当,也会适得其反,因而需要注意饮用禁忌。

②服用药酒不宜过多。服用药酒要根据人对酒的耐受力,每次可饮10~30毫升,每日早晚饮用,或根据病情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及浓度而调整。药酒不可多饮滥服,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多服了含人参的补酒可造成胸腹胀闷、不思饮食。多服了含鹿茸的补酒可造成发热、烦躁,甚至鼻出血等。此外,饮用药酒时,应避免不同治疗作用的药酒交叉饮用。用于治疗的药酒在饮用过程中应病愈即止,不宜长久服用。


家庭常用药酒配方方法
1.补气补血酒
人参33克,黄芪25克,当归身20克,龙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用50度米酒浸泡1个

月。
功能和用法:适用于气血虚弱、面色苍白无光泽,乏力,或月经稀少色淡,月经来迟等。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于饮酒者可将此酒冲入汤水中饮用。或以此酒炖鸡效果亦佳。
禁忌:感冒发热、溃疡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2.壮腰补肾酒
巴戟60克,肉苁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参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对,川续断30克,骨碎补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壮阳健腰补肾,适用于男子腰膝酸软乏力,阳痿;亦可用于女子性欲淡漠,低血压,腰酸无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同上。高血压患者勿饮。
3.活血化瘀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当归25克,川续断33克,苏木28克,川芎30克,红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旧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处。禁忌症:同上。
4.祛风活络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独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乌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枫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祛风活络,活血止痛,适用于慢性风湿筋骨疼痛,且疼痛多发生于寒冷潮湿天气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处。
禁忌症:同上。此药酒含川乌,不能多饮。
5.养身酒
杞子90克,黄精65克,黄芪32克,当归身28克,冬虫夏草38克,龙眼肉60克,人参25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补气血,养身益寿,是温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红润光泽。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量不宜超过30毫升,老年人以10~15毫升为佳。
禁忌症:同上。
6.外用跌打酒
生川乌10克,生草乌10克,两面针15克,樟脑20克,大黄18克,冰片17克,细辛12克,苏木32克,60%酒精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外搽疼痛部位,每日3~5次。皮肤破损处忌搽。禁止内服。


包括 枸杞药酒(二)的功效, 枸杞药酒(二)作用大全, 枸杞药酒(二)药酒配方组成, 枸杞药酒(二)配方说明等内容, 枸杞药酒(二)说明是枸杞的有效药酒方剂,本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配方] 枸杞子250克,熟地黄、黄精(蒸)各50克百合、制远
志各25克,白酒5000毫升,白糖500克。
[制法] 将前5味研成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加
盖隔水蒸至沸腾,倾入缸中,密封,浸泡30-40天后,每日搅拌1
次。至时取出药袋.再将布袋压榨取汁入缸,加入白糖,搅拌,静置
数日,过滤去渣,即成。
[

功用] 滋肾益肝。
[主治] 肝肾不足、失眠、虚劳赢瘦、腰膝酸软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 2次。
[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又方取枸杞子120克,白酒1000
毫升,密封浸泡7—15天后即成。用治肝肾精亏所致的失眠多梦、
眩晕、腰膝酸软、舌红少津及目疾、迎风流泪、遗精、早衰等症。余
同上。效佳。





(2)药材处理 一般制备酒剂的药材都切成薄片或捣碎成粗颗粒。要按医生处方配齐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将其洗净晒干,凡坚硬的皮、根、茎等药物,切成3毫米厚的药片子;草质茎根,切成3厘米长度的段;种子类用捧击碎。有些药物,还需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处理。民间验方的中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规格,要防因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而搞错药材。

(3)酒的选择 以不低于60度的烧酒较适合。若用70%的药用乙醇来代替,则更有利于药材成分浸出。对于不善饮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或黄酒,但浸出时间及次数宜适当增加。

(4)浸制方法 第一,冷浸法。系将药材碎成片或粗粉,置于带盖的陶、瓷罐或带塞玻璃瓶等容器中,加处方量白酒,若未规定酒的用量,则一船酒量为药材量的8—12倍,可根据药材性质,适当增减。密闭放置,每天震荡或搅拌一二次,浸渍7天后,可改为每周一次震荡搅拌,搅拌次数多一些,浸出效果可更好。浸泡时间一般一个月以上。然后倾出上清液,并压榨残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静置澄清,纱布过滤即得。如连续浸制,残渣则不必压榨,可再添加新酒浸渍。调补之品为人参、黄芪、当归及桔皮等多系如此。若所制药酒需加糖、蜜矫味着色,可将砂糖用等量白酒温热溶解,过滤,将药液与糖液混合,搅匀,再过滤即可得饮用药洒。如自制五味子酒:取五味子500克,冲洗干净,装入细口瓶中,加入60度白酒至500毫升,再封严瓶口,然后每日振摇一次,15天后可开始饮用。其饮用数量按每日3次,每次3毫升。此药酒主治神经官能症,以及失眠、心悸、健忘、乏力、烦燥等。第二、热浸法。药料和酒同煎一定时间,然后再放冷,贮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能加速浸取速度,又能使药的成分容易并且能完全浸出。制作时,可采用隔水煮炖的间接加热方法,即把药料加酒先放在小铝锅、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后再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锅里煮炖。隔日一次,以有利药材成分的浸出。但热浸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酒易挥发散失。如自制青梅煮酒:青梅30克,黄酒100毫升,按热浸法隔水蒸炖20分钟。饮用剂量按每次温饮10—30毫升。此药酒主治食欲不振,蛔虫性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性泄泻等

病症。

药酒,除专业厂家制作外,在民间家庭中也可以自配自制药酒,许多人喜欢自己动手配制药酒,并且保持着每年配制,饮用药
酒的习惯。无论专业厂家或家庭配制药酒,在制作前,都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保持作坊清洁,严格卫生要求。配制药酒作坊要做到“三无”,即无灰尘、无沉积、无污染。同时配制人员,亦要保持清洁,闲
杂人等一律不准进入场地。
2.要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制作适宜药酒。凡是药酒,每一种药酒,都有不同的配方和制作工艺要求,所以不是每个专业厂家,更
不是每个家庭都能配制的,要根据自身生产条件,配制技术而定。如家庭自制药酒,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家庭制作的药酒配方,并不是
所有药酒配方都适宜家庭制作,例如有毒副作用的中药材需经炮制后才能使用;如果对药性,剂量不甚清楚,又不懂药酒配制常识
则需要请教中医师,切忌盲目配制饮用药酒。

3.配制药酒中的酒和中药材,要选取正宗纯晶,切忌用假酒伪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妨碍健康或影响治疗效果的目的。配制
药酒,一般宜用优质高度白酒(或中低度白酒或其他酒类,按需要而定),但是,现在市售的白酒中不时会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应当
引起注意。假酒中的甲醇含量高,甲醇绝对不是甲等好酒,它的分子是由一个甲基与羟基化合而成,具有毒性,甲醇蒸汽可经呼吸道
吸入人体,即使外用,反映接触也可少量吸收,如果经口误服可经消化道吸收,并产生中毒症状。甲醇对人体的毒性,主要是对神经
系统的刺激和麻痹作用、甲醇在人体内先后被氧化成甲醛和甲酸醇含量很高的酒后,就会引起急性中毒,一般8—36小时左右即出
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较严重的可出现眼珠疼痛、视力模糊、复视、眼前闪光等视力障碍症状,进而视力
急剧减可使视网膜细胞发生变性,造成视神经萎缩,以致两目失明。又甲醇具有蓄积性,多次少量饮用工业酒精兑制的酒,往往也
会使进人体内的甲醇积累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甲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对于误服甲醇中毒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因此选用白酒
配制药酒,一定要辨清真伪,切忌用假酒配制。按配方选用中药,一定要选用上等正宗中药材,切忌用假冒伪劣药材;对于集市贸易
出售的中药材,要先认准后再购,不可轻信商贩之言。即使自行采集的鲜药、生药往往还需要先行按规定要求加工炮制。对于来源
于民间验方中的中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规格、要防止同名异物而造成用药错误。
4.准备好基质用酒。目前用于

配制药酒的酒类,除白酒外,还有医用酒精(忌用工业酒精)、黄酒、葡萄酒、米酒和果露酒等多种,
具体选用何种酒,要按配方需要和疾病而定。
5.制备药酒的中药材,制作前都要切成薄片,或捣碎成粗颗粒状。凡坚硬的皮、根、茎等植物药材可切成3毫米厚的薄片,草质
茎、根可切成3厘米长碎段,种子类药材可以用棒击碎。同时在配制前,要将加工后的药材洗净(防止污染杂质)、冻干后、方能使用。
6.要准备好配制药酒用的容器和加工器材及封容器口等一切必备材料。容器大小要按配制量而定。
7.要熟悉和掌握配制药酒常识及制作工艺技术。


包括 定志酒(二)的功效, 定志酒(二)作用大全, 定志酒(二)药酒配方组成, 定志酒(二)配方说明等内容, 定志酒(二)说明是安神的有效药酒方剂,本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配方] 远志、菖蒲各40克,人参30克,获神、柏子仁20
克,朱砂1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 先将采砂研细末,前5味加工捣碎,同入布袋。置容
器中,加白酒,密封,每日振摇数次,浸泡14天后,过滤去渣,即
成。或朱砂后人。
[功用] 补心安神、养肝明日。
[主治] 神经衰弱、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服15毫升,日服 2次。
[附记] 引自《临床验方集》。验之临床,每收良效。


包括 地黄酒(二)的功效, 地黄酒(二)作用大全, 地黄酒(二)药酒配方组成, 地黄酒(二)配方说明等内容, 地黄酒(二)说明是地黄的有效药酒方剂,本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配方] 熟地黄240克,枸杞子,何首乌、薏以仁各120克,当
归90克.白檀香9克(或沉香末3克),龙眼肉90克,白酒15000毫
升。
[制法] 将前7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
浸泡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滋阴养血、理气安神。
[主治] 失眠症。其表现是经常性的睡眠困难,该入睡时难
以入睡,或睡中易醒,醒后无清晰感、精神不振.有的甚至通宵不能
入睡。
[用法] 口服。每晚临睡前温服3毫升.不宜多饮。
[附记] 引自《惠直堂经验方》。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包括 人参三七酒的功效, 人参三七酒作用大全, 人参三七酒药酒配方组成, 人参三七酒配方说明等内容, 人参三七酒说明是人参的有效药酒方剂,本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配方] 人参2克、三七、川穹各6克,当归20克,五加
皮、白术各12克,甘草4克,五味子、获苓各8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 将前l0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

泡15
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主治] 劳倦过度、久病虚弱、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 2次。
[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包括 养心安神酒的功效, 养心安神酒作用大全, 养心安神酒药酒配方组成, 养心安神酒配方说明等内容, 养心安神酒说明是安神的有效药酒方剂,本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配方] 枸杞子45克,酸枣仁30克,五味子25克,香椽20
克,何首乌18克,红枣15枚,白酒l000毫升。
[制法] 将前6味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
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养心和血、养肝安神。
[主治] 失眠多梦、头晕目眩。
[用法] 口服。每晚临睡前服20~30毫升。
[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包括 菊花首乌酒的功效, 菊花首乌酒作用大全, 菊花首乌酒药酒配方组成, 菊花首乌酒配方说明等内容, 菊花首乌酒说明是首乌的有效药酒方剂,本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配方] 甘菊花2000克,何首乌l000克,当归枸杞子各500
克,大米300克,酒曲适量。
[制法] 将前4味火锅中,加水运量煎汁,用纱布过滤取汁待用。再将大米煮半熟沥干,和药汁混匀蒸熟,再拌酒曲适量,装入
瓷缸中,四周用棉花或稻壳保温发酵,直到发出甜味,酒熟去渣,取
用。
[功用] 养肝肾、益精血、抗早衰。
[主治I 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失眠、目视眼花。须发早白、腰
膝酸软等症。
[用法] 口服。每日早、晚饭时,取药酒20毫升,用开水冲服。
[附记] 引自《大众药膳》。佐餐常服,确有良效。



包括 杞圆药酒的功效, 杞圆药酒作用大全, 杞圆药酒药酒配方组成, 杞圆药酒配方说明等内容, 杞圆药酒说明是杞圆的有效药酒方剂,本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配方] 枸杞子、桂圆肉、当归身各60克,牛膝、杜仲、五加皮
各45克,红枣250克,甘草、红花各15克,金银花45克,白酒3700
毫升,白糖、蜂蜜各500克。
[制法] 将前10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
浸泡14天后去药袋,加入白糖、蜂蜜,搅匀,即成。
[功用] 益精血、补肝肾。
[主治] 精血不足、腰膝少力、筋骨不利、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I0—l5毫升,睡前服。
[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每收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