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县在中央苏区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贡献

永丰县在中央苏区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贡献
永丰县在中央苏区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贡献

永丰县在中央苏区的历史地位

姓名:张志明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1101

学号:10803051

提交日期:

永丰县在中央苏区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贡献

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东北面。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东翼,继而成为中央苏区西北门户和三年游击战争初期重要区域之一。在中央苏区历史上,永丰党组织和永丰人民作出过重要贡献,留下了灿烂光辉的一页。

一、红旗猎猎“东井冈”,中央红军、中央苏区创立和发展的奠基石

东固革命根据地有“东井冈”之称,是以东固山为中心,辐射吉安、永丰、吉水、泰和、兴国五县的工农武装割据红色区域。永丰的三坊、潭头、沙溪、上固、龙冈是东固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

永丰南部同东固山水相连。大革命失败后,永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大部分转移到了同东固相邻的南部山区龙冈、潭头等地继续革命斗争。受东固革命影响,永丰各地都暴发了武装暴动,革命青年纷纷奔赴东固,参加红二、四团。永丰党组织和工农武装领导人袁佐龙、吴江、段起凤等,为壮大东固党组织和发展赣西南工农武装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9年2月16日,永丰党组织协同东固根据地红二、四团领导人李文林、段起凤,在龙冈迎接朱、毛红四军。朱德总司令是这样描绘永丰龙冈的:“在宁都三天,红军集中了伤病员,没收了地主的粮食,便转向西进,直奔已经准备欢迎他们的东固山区根据地。向东固进军的队伍活像凯旋游行,农民们从每一个村子涌出来帮助红军运送伤兵和补给。东固山脚下的龙冈镇原是农民运动的强大中心,家家户户出来迎接红军,要求在家中款待他们。”①

红四军在东固休整了整整一个星期。红二、四团和东固群众在物质上给了红四军以充分的支援,赠送4000银元给红四军作军费,又送给他们大批子弹。东固群众还给红四军送来很多鱼肉蛋菜和大米等。东固红军医院帮助红四军安排了300多个伤病员,医院太小,住不下,群众就热情的把红军伤病员接到自己家里养病养伤。

毛泽东后来说:“如果当年没有东固一个星期的休整,红四军将被拖垮,更不可能开创赣西南革命根据地。”②

———————————————————————————————————————

①史沫特莱著《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1979年版,276页

②肖显社、王丽文著:《统帅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1页

东固根据地使红四军在危难时刻得到了极其宝贵的休整补充,成为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的新起点和“加油站”,是嗣后中央红军创立和发展的奠基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再次谈到,他一生忘不了三个地方:“井冈山、东固和延安”。③是东固会师直接促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创立和发展的奠基石。

二、炮声隆隆“雾龙冈”,中央红军、中央苏区创立和发展的奠基战

“雾满龙冈千嶂暗”,永丰龙冈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主战场。

1930年,中原混战接近尾声,蒋介石便抽调10万兵力入赣,进剿中央红军。当时,红一方面军仅4万余人。敌我态势是10:4。面对这种严峻局面,毛泽东在江西新余罗坊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的联席会议,即罗坊会议。这次会议决定了“诱敌深入”方针。

会后,毛泽东派出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带领该军第三十五师,会同地方武装在沙溪、潭头、上固、龙冈一带活动,意在将敌张辉瓒十八师一步步从东固诱向龙冈。红一方面军主力则退到苏区腹地黄陂、小布一线集结。12月中旬,毛泽东在黄陂主持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发布了《八个大胜利的条件》和《三十条作战注意》等文件。同时,江西省苏政府也发布了“秘字第一号”通告,组织群众立即投入反“围剿”斗争。

1930年12月25日,红军总前委在小布河滩上,召开了“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拟写大会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小布誓师,苏区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

毛泽东对反“围剿”之“初战”极为重视。他和朱德分析了敌我双方态势,认为集中红军全部兵力,一次打敌一个师是绝对优势。因此,红军总部决定先打张、谭两师。12月28日,红军侦悉敌张辉瓒第十八师已由东固进至南垄,

———————————————————————————————————————③肖显社、王丽文著:《统帅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1页

有进攻龙冈模样。毛泽东、朱德果断下令西移30里至君埠,29

日发出《攻击龙冈敌张辉瓒部的命令》,采取“五瓣莲花抄尾阵”战法,进行战斗部署。

12月30日一早,毛泽东和朱德冒着浓雾将总部指挥所移至距龙冈20华里的黄竹岭。上午8时许,右翼红三军七师与敌遭遇,战斗打响,拉开龙冈之战的序幕,战斗一时处于胶着状态。不久,红十二军、红四军、红三军团从不同方向,直奔龙冈战场。下午四时,红军

总部发起总攻击令,直捣张辉瓒师部,敌第十八师两个旅和师直属队全部被歼。是役红军俘敌9000余人,缴枪9000余支,子弹100余万发,无线电台一部,活捉敌师长张辉瓒。

毛泽东喜闻龙冈大捷,满怀豪情,挥笔咏颂云:“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④毛泽东这首诗篇,使“龙冈大捷”闻名天下,永丰龙冈也随之名传遐迩。

龙冈大捷后,红一方面军于1931年1月3日追歼东韶敌谭道源第五十师,歼灭该师一个多旅,俘敌官兵近4000人,缴枪3000余支,电台一部。敌师长谭道源率残部逃回抚州。

红军在五天之内两战两胜,歼敌逾万。蒋介石集团第一次大规模“围剿”被红军彻底粉碎。龙冈大捷,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要消灭红军的痴心妄想;极大的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争意志和必胜信念。龙冈大捷,是红军连续取得反“围剿”胜利的开端。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期间创造的宝贵经验,尤其是“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和“慎重初战”等战术原则,为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直接提供了指导方略。由此开始,中央红军发展壮大及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为正式形成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缔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奠定了坚实基础。龙冈大捷是中央红军、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奠基之战。

———————————————————————————————————————

④《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研究出版社,1996年第1版,33页

三、工农踊跃志成城,中央革命根据地西北的坚强堡垒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⑤永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革命根据地西北六县的中心枢纽和坚强堡垒,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永丰党组织和永丰工农群众在反“围剿”战争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1931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由宁都青塘迁到永丰龙冈张家车,领导和指挥中央苏区军民继续反“围剿”斗争,使龙冈大后方成为近三个月的“临时首府”所在地。永丰东南部的中村是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第三仗的重要战场。1931年5月21日下午至22日傍晚,红三军团、红四军等部队3万多人,在中村西北高虎脑与东北夫坑两座山头及中村街一带,与国民党孙连仲第26路军第27师强敌进行了一场近30个小时的殊死鏖战,共歼敌近5000人,缴获武器3000余件,无线电台1部,敌师长高树勋匆匆化装逃跑,差点被活捉。这场恶仗红军牺牲491人,伤217人,比第二次反“围剿”其它4仗伤亡人数还要多。中村战斗,致使敌军畏打开始全线后撤,从而为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1年8月中旬,第三次反“围剿”开始后,3万多红军主力抵达君埠境内。总前委在君埠河滩边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方针,部署全体红军一夜之间秘密跳出仅有20华里空隙地带的包围圈,进入兴国北部,痛快休息了半个月。蒋介石得悉情况后,气得下决心收兵,全面退却,正中红军退兵之计。同年8月上旬,永丰地方红军在瑶岭截击战斗

中,取得了俘敌近1000人的胜利。

永丰龙冈镇进口处的秤砣寨,是中央苏区西北部第五次反“围剿”的阻击战场。1934年4月30日,敌第99师进犯龙冈,红军23师与独立团4000余人,与敌顽强激战,渐次不支。红军在北端秤砣寨地堡坚固异常,敌反复用炮火轰击,都未攻破。我守堡之龙冈县独立团二营六连147名红军战士,多次打退敌人轮番冲击。敌人一批批踩到竹钉,遭巨大伤亡,敌师长郭思演负重伤。战至5月1日下午5时,地堡被敌295旅炸塌。红军战士除冲出7人外,其余140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6月8日,红军在永丰君埠银龙下、上田、田心等地俘敌400余人,活捉敌团长,取得了胜利,这是第五次反“围剿”非常难得的一次胜仗。

——————————————————————————————————————

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横排版,176页

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战场都是选择在根据地中心区,人民条件最好或较好地区,永丰县就是其中之一。中央苏区反“围剿”胜利都与永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后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曾山领导的江西省委决定将永丰、公略、龙冈等县独立营和游击队组编为永公龙独立团,在永丰南部山区坚持游击战争。此外,1933年8月,中央红军抓住反“围剿”战争的间隙,在永丰藤田地区第一次隆重纪念“八一”建军节,举行了首届赤色体育运动大会。这是红一方面军成立后全面、独立开展体育活动的最大盛会,对红军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四、“人民条件好”的优良传统,永丰人民世世代代无尚荣光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深情地说:龙冈人民条件好。在总结土地革命时期历次反“围剿”的经验时,毛泽东再次强调:“人民这个条件,对于红军是最重要的条件。……因为根据地的人民最积极地援助红军反对白军的。”⑥永丰是个小县,然而永丰人民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是巨大的。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里,永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最积极地援助红军反对白军。一是积极参军。永丰县有过许多“妻送郎、父送子”参加红军的感人事迹。潭头乡妇女主任蓝清华,首先说服自己的丈夫参军,然后再去说服别人。结果在她那个村子掀起一个参军热潮,一次就送去120人。永丰扩红曾荣获中央和省委“模范县”称号,沙溪区曾被评为“优待红军家属模范区”。1931年初,沙溪青年在张华积极带领下参加红军,一次就去了一个连。据可靠资料记载,从1932年5月至1934年1月,永丰扩红近1万人,这还不包括1929年以前、1930至1932年4月和1934年2月以后的扩红数。二是勇于参战。在各次反“围剿”中,永丰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坚壁清野,给敌人制造困难;组织赤卫队、侦察队和儿童团,站岗放哨,刺探敌情,运送弹药等;许多青年人更是紧随红军并肩战斗直至打扫战场。沙溪、龙冈、君埠等地群众,都有担架队、运输队、交通队、洗衣队、慰劳队上前线为红军指战员服务。

——————————————————————————————————————

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横排版,191页

三是筹措粮秣,支援红军。在反第一次“围剿”龙冈战斗的两天时间里,龙冈人民节衣缩食,几乎完全担负起了整个中央红军4万余人以及战斗结束后近万俘虏的粮油和蔬菜供应。仅君埠小别这个人数不多的小山村,一天之中就为红军送去100多担稻谷。永丰人民的全力支持,使红军获得了不可或缺的物资保障。四是作出了巨大牺牲。永丰全县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3806人,还有更多未能留下姓名的烈士。永丰苏区人民多次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报复,无数群众被杀被害。据共青团中央《青年实话》1931年冬第5期报道,永丰仅在国民党第三次“围剿”中,就遭受了如下重大损失:被杀316人、被捉503人、打伤后病死359人、逃难19107人;被烧房屋9610间,损失肉猪3905头,损失稻谷108210担;损失棉被6024床,损失衣物24666件;损失铁锅4150口,损失耕牛3726头,荒废农田1160亩。

该刊刊载永丰苏区群众咒骂国民党反动当局所犯滔天罪行的歌谣曰:“公元一九三一年,四月白匪到藤田,残酷真可怜。看见秧田放干水,看见芋田放水进,薯种拔干净。看见猪牛杀个完,见到东西抢个尽,遇见女人就奸淫,不知淫死多少人。工农一致团结起,打倒土豪分田地,青年参加红军去,坚决消灭白匪军。”

“白匪军,真残酷;挖尽缸里米,担光楼上谷;卷走被窝,拿尽衣服;打烂饭锅,六畜遭捕;杀人无数,儿啼娘哭;拆毁桥梁,烧尽房屋;一扫而光,不留草木。”

这是永丰苏区人民为革命献身牺牲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在龙冈、君埠分别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和纪念亭,以纪念那些远逝的英烈们。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永丰县这一片红土地浸染了革命前辈的汗水、革命烈士的鲜血。共和国更不会忘记,永丰“人民条件好”。恪守“人民条件好”的优良传统,是永丰人民世世代代的无尚荣光。

参考文献:

1、中共永丰县委党史办编:《永丰人民革命史》;

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史料选编》;

3、叶福林著:《东固会师与红四军的历史新起点》;

4、余伯流著:《龙冈大捷: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奠基战》。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先进文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历史印证价值功能。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近代中国,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国家和人民,无数革命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斗争并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平等自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付出了重大牺牲。仅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记载,为革命牺牲的江西籍烈士就达25万之多。一部红色文化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这是其一。其二,红色文化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三是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传承红色文化,解读革命历史,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文明传承价值功能。了解过去,目的是启迪和指导未来。红色文化的文明传承价值功能表现在:一是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就是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 自己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先进文化——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五四”以来形成的红色文化,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正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毛泽东思想之后,又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无疑,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传承性。二是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传 承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一是红色文化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堂传统课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的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红色资源正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其感召力是学校和书本不可比拟的。二是红色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近年来兴起的红色旅游之火暴是始料未及的,除了人们对那段红色年代充满向往之外,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人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敬仰那些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人们在红色旅游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是美的,红色热土承载的红色文化也是美的。革命老区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和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使旅游者在愉悦中感受山河之美,体验华夏民族的博大精深,感悟那段烽火连天斗争岁

蜀锦风格特征及形成

蜀锦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 蜀锦是蜀地的丝织提花织锦,既具有宋锦云锦等织锦相同的共性,又具有蜀锦自己的独特的风格特征,而蜀锦的风格特征,受于蜀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域环境等元素的基因影响在几千年的孕育、生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这些风格特征体现了蜀地及民族的最朴实及追求真、善、美的理念,从而形成了蜀锦民族的及地区的人文景观融合为一体的载体,蜀锦成为蜀地的历史文化的代表,象征着蜀民族及蜀地的风貌。 一、蜀锦风格特征孕育、生长、形成的历程 “一个事物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蜀锦的形成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呢?主要是: 1、原料:桑蚕丝 2、工具 3、生产技艺 4、织锦匠人等要素 通过织锦技艺来实施,而这些要素蜀地具备状况。 (一)原料(桑蚕丝) 成都是处于四川盆地的西部,沃野千里,气候湿润,宜桑养蚕。据历史考古记载:“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丛,蜀亦蚕也”,并有“蚕丛古国”之称,今已成为我国丝绸生产出口三大基地之一,这为蜀锦的形成原料要素具备。 (二)蜀地的织锦历史悠久 从史料记载,在原始社会蜀地已有水平踞织机的工具,距今四千多年前夏禹已织丝、绢、帛。商周已有“花绮”。蜀锦肇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汉,盛于唐,宋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历经元明清,独占鳌头,已成为蜀地的主要经济支柱。 (三)蜀锦生产的基本内容 蜀锦从起源形成至晚清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蜀锦是一只多色彩丝织成的提花锦缎。它的制作形成既需要提花织锦的一般条件,又需要自身的特需条件综合起来。蜀锦制织的基本内容: 蜀锦制织必备条件: 1、织锦原料:蚕丝。 2、生产工具:从缫丝、调丝、纺、捻、并、炼丝、染色、牵、纺纬、织锦 3、艺人:花本,经纬制织及上机拉花,投梭织锦。

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史上,古希腊智者学派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学派,虽然在黑格尔之前的哲学家评价中,智者学派从来都是消极的,以至如今仍以“诡辩论”惯用其身。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一般说来,研究的对象不同,把握对象的方式和规则也不会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古希腊哲学史视为一个整体,因为正是在这一整体中才显出了古希腊哲学前后期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他们拥有相近的目标,都关注“本源”、“存在”一类的问题,尤其是巴门尼德以来,希腊哲学家更是关注“存在”问题,因而在古希腊哲学史上本体论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这个意义上看,智者学派似无任何理论建树,智者们大多不关心“存在”问题,也不曾有人试图创建一套本体论学说。因此,人们未把智者当作一个哲学学派是有一定理由的。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在讨论希腊哲学史时,完全是把智者学派排斥在外的. 一、智者及智者学派 智者,即指一切有智慧的、聪明的、在理解力或某种技能方面出人头地的人。这样在古希腊就有很多人符合,毕达哥拉斯、德谟克里特是智者,而苏格拉底更是当之无愧的智者。但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才习惯于把“智者”指为从普罗泰哥拉这个系统下来的一批学者。 把这样的一批学者在一起称作“智者学派”,是否他们拥有共同的,或极为相近的观点呢?至少在看待一些通常的哲学问题时,他们的观点能相互支持或引用,也许这是我们区分哲学派别的一个标准。但从现存的原始资料看,这一批所谓的“智者”,他们的观点是很不相同的,无论哲学、科学、伦理学方面,他们都各说各的道理,并没有明显的相同的立场和观点,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智者”不能成为一个“学派”。他们大多是教师,也许这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所以“智者们”只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哲学学派。 传统的观点把包括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等一批学者称作“智者学派”。他们都把论辩术、修辞学提到教学的首位,并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也就是说智者们对传统的文化,采取了怀疑、否定的态度,从而建立和发展了一门新的学科,即语言学或修辞学。另外,智者学派把绝对本质纯粹概念或者被思维者,编写为概念或思维的运动,因此思想本身成为独立自由的。正是因为这点,有学者认为智者学派包含了辩证法的开始。 二、“人是万物的尺度” 被黑格尔誉为“伟大的命题”的普罗泰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在后来的哲学家的解释中,被赋予了复杂玄妙的意义,但它的确孕育着人本主义的萌芽,即使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的震撼。 “人是万物的尺度,合于这个尺度的是存在的,不合乎这个尺度的是不存在的。”这是普罗泰哥拉的主要命题,其意思一方面是说要把思想作为被规定的有内容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能规定、能提供内容的东西,这个普遍的规定就是尺度,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准绳。但最容易产生歧义的是如何理解“人”,站在苏格拉底的立场,这个“人”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感觉个体(普罗泰哥拉把知识等同于感觉),并指出知识不是感觉,“…知识?不可能在我们感觉能力的属性中,而要在心智对它们的思考中搜寻到。”对于苏格拉底的分析,学者们持有各种异议,批评者认为这个人”指的是人类全体,因为单个个人无疑也像外部事物一样变动不居,又怎么担当万物的“尺度”呢?黑格尔察觉到这个问题容易产生歧义,因为人是不定的和多方面的,所以他指出:“每一

中央苏区历史文化

于都—长征出发地 摘要:1934年四五月间,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闽赣省的首府建宁相继失守。10月 初,国民党军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10月上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长汀的钟屋村,宁化西南的大王、凤凰山、隘门、曹坊一带(红九军团从长汀,红三军团第四师、少共国际师1个团、中央直属炮营和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等从宁化)以及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 关键词:中央苏区于都苏区振兴发展红色记忆 正文: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随着近几年党史界的学者、专家对中央苏区范围的深入研究,中央苏区范围有所扩大。截止2009年5月20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已确认全国共有34个中央苏区县:福建省达20个,江西省达13个,广东省1个。 福建省20个中央苏区县是: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漳平、平和、将乐、沙县、邵武、诏安、武夷山、光泽县、建阳。江西省13个中央苏区县是: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安远、广昌、黎川、上犹、崇义。广东省1个中央苏区县是:大埔。 目前,江西赣州市正在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了让世人更加了解于都在苏区时期的巨大贡献,以下是于都县党史办撰写的有关材料,以供读者阅读了解。 一:于都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 1、在于都诞生了赣南第一支正规的工农武装和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26年11月于都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于都支部干事会。这一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于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于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全县城乡迅速蓬勃兴起。1928年2、3月间,于都里仁、步前、桥头等地的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相继举行了震惊赣南的武装暴动(史称“三乡暴动”),率先拉开了武装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序幕,成为全国各地工农武装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都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暴动失败后,以暴动骨干为基础组建的桥头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成了赣南地方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工农革命军第15纵队。并形成了以桥头为中心,跨兴、于、宁三县边界的红色区域,1928年8月中共于北特区委员会和于北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桥头为中心的于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

诸葛亮与蜀锦

诸葛亮与蜀锦 中国财税博物馆单笑寒 在中国财税博物馆的“摇钱树与理财家”展区有一块《诸葛亮兴蜀图》青铜浮雕,常常引得参观者在此驻足流连。 诸葛亮是中国人极为熟悉的历史人物,他运筹帷幄,足智多谋,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智慧与谋略的化身。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更是一位懂得力尽其善的理财高手。 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力在当时是最为弱小的。史载西晋统一中国时,蜀国只有28万户,94万人口,同期的东吴则有52.4万户,230万人口,魏国则有103万户,443.28万人口。蜀国建国初期,由于刘备与原益州的统治者刘璋进行了将近三年的战争,致使益州百姓“饥膏草野”。刘备攻占成都后又纵兵抢掠且“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使原本比较充裕的府库为之一空,以致日常军费开支都成了问题。为了振兴蜀国,加强实力,诸葛亮理财首先着眼于移民耕种,将劳动力与土地相结合,努力做到“游户自实”。“游户自实”就是把流离失所的“游户”安置在土地上,迁徙世居山林之民于可耕之地,不仅让百姓安居乐业,也使土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蜀汉建都成都后,诸葛亮命李严移民二万充实汉中。汉中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物产富饶。汉高祖刘邦攻取关中时,“萧何常居守汉中,足兵足食”。东汉末年,张鲁政权也以汉中作为根据地,在韩遂、马超之乱时,“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来汉中的就有“数万家”,因此汉中“户出十万,财富土沃”。但曹操在降服张鲁后为了充实自己关中地区的实力,将汉中人口几乎迁徙一空,蜀汉虽攻取了汉中,但只“得地而不得民也”。经过李严这样大规模的移民耕种后,终于使一度荒凉的汉中地区得到重新开发,成为财富民安的富庶之地。降服南中(南中地区是指蜀汉南部的越嶲、益州、永昌、牂柯四郡)后,诸葛亮一方面对夷民“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夷自此“渐去山林”,着力于农耕;同时,“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帮助少数民族运用畜力代替人力,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诸葛亮对南中地区的开发,不仅促成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大发展,而且也使蜀国的经济实力和兵源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蜀汉后期姜维每出征北伐,“羌、胡出马牛羊毡毦及义谷裨军粮,国赖其资”。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因此历代统治者对于水利设施建设都极为重视。因为历代统治者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都极为重视。成都附近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诸葛亮辅政后马上指出:此堰农本,国之所资,组织了1200人的水工队伍专门从事该工程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通过这两项政策,蜀国的国力得到了发展,为以后诸葛亮北伐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期的另外一个杰出理财家——曹操也在北方推行了类似的政策。曹魏当时大力发展民屯,也就是由政府出面招募流民,分配土地,推行屯田,并且由国家提供生产工具,农忙时节种田,农闲时节则组织起来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很快,曹魏就出现了兵精粮足的国势。 然而真正体现诸葛亮高超理财本领的则是他对蜀锦的重视。 锦是中国传统的高级多彩提花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锦是以精练染色的桑蚕丝为经纬原料,常常使用多种金银线,其织造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六书故》曰“织彩为纹曰锦”。锦的价值在丝绸织品中最高,因其耗工多、费用大、技术要求高,于是便有“其价如金”之说。蜀锦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蜀锦的生产已经非常兴盛,到了西汉,蜀锦开始自成特色,但此时数量少,并不出名。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四素养突破讲义:第二章2第二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W

目I 标[导I 航 、柏拉图 1. 生平简介 (1) 公元前427年,出生于古希腊贵族家庭,自幼受过良好教育; 20岁起师从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逐渐加深了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2) 公元前399年,离开雅典,到埃及、南意大利等地游历,为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奠 定了基础。 (3) 公元前387年,结束游历,在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培养出以亚里士多德为杰 出代表的许多优秀学生;著书立说,留下了《理想国》等大量著作。 2. 主要思想 (1) 哲学思想一一理念论:理念是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开启了认 识论上的先验主义传统。 (2) “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设计一个“至善至美”的“正义”之邦,由三种人 组成,由哲学家做统治者,实行共餐、共居、共产,但“理想国”只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奴隶 制贵族国家。 (3) 法治:最后的著作是《法律篇》,认为“宪法国家”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的国家形 式。 [特别提醒]柏拉图所提出的 “哲学王”的主张,体现了他关于理性应当在国家组织中 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的基本原则,是一种理性的统治。 二、亚里士多德 1. 生平简介 (1)公元前384年,出生于希腊北部的斯塔基拉; 17岁时,只身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学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 KM 了解古希腊文化辉煌与衰落的简要概况;知道柏 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 拉图主要的生平经历;分析并认识柏拉图《理想国》 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 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 &掌握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并认识其在世界哲学 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 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在 献。 思想主张上的异同之处。 I 》新知导学▼厨◎ 启动贏 帝曆桎理■理固祐摹

中央苏区史论述题(部分)

论述题(两道) 1.中央苏区历史地位、深远影响(PPT11页) 中央苏区的历史地位: 第一,中央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和中心区域。 第二,中央苏区的红一方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支柱。 第三,中央苏区是中国革命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伟大阵地。第四,中央苏区是我党学会治国安民艺术和造就大批治国精英的实验基地。 第五,中央苏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祥地。 2.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概况、经验(课本148、163页) 1933年8月,毛泽东亲自领导召开了中央根据地南部17县经济建设大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粉碎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重要报告,精辟地阐述了关于苏维埃经济工作的重要思想: 第一,各级苏维埃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工作; 第二,必须认清发展革命战争与加强经济建设工作之间以及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要迅速开展经济建设运动,必须有正确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1934年1月24日至25日,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报告中,毛泽东着重阐述了革命根据地组织开展经济建设的方法; 第一,必须把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的第一位。 第二,必须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根据地工业。 第三,必须开放对外贸易,搞活商品流通。 第四,必须坚持发展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同时并进”。 第五,必须坚持“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和“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 经验: 第一,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发展革命战争、巩固红色政权与进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二,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必须制定出符合根据地实际的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政策。 第三,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必须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必须培养和启用懂得经济的专门人才。 第四,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白手起家。 第五,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必须学会利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根据地经济建设在当时革命战争的环境下,发挥了毋庸置疑的重大作用: 第一,支援了革命战争。 第二,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第三,巩固了红色政权。 第四,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人才。 3.中央苏区党的建设及其历史经验(PPT237页、课本129页、经验见课本139页)

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龙岩学习心得体会

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龙岩学习心得体会 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为***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在这里,***同志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特别是《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直至全国大陆解放,闽西红色政权、武装斗争及土地革命成果一直保存下来,赢得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全市有革命基点村610个,在册革命烈士2.4万多名,占全省烈士人数的一半多。1955-1965年间,闽西有68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占福建省籍将军总数的82%。 首站便是瞻仰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瞿秋白1922年加入中国***,在中国***第四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33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不幸于1935年2月转移途中被捕,5月9日被押解至长汀,关押在国民党36师师部。在长汀被囚期间,瞿秋白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多余的话》和许多诗词、文章。6月18日,瞿秋白在罗汉岭英勇就义。1952年,在瞿秋白烈士就义处修建了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在瞿秋白烈士纪念馆里,内设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分七个部分对瞿秋白的一生及其对革命的贡献做了详尽的介绍。 随后,我们参观了福建省苏维埃旧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是于1932年3月18日在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的。旧址包括汀州客家博物馆、省苏维埃大礼堂以及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陈列馆。汀州客家博物馆,展示了汀州客家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的工艺品、民风民俗。通过游览展厅,感受客家民情民风,也看到了客家人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参观大家对红军革命历史和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西藏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9届)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 地理试卷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 提高附加值 B. 降低人工成本 C. 缩小规模 D. 加强合作 2. 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 基础设施好 B. 交通便利 C. 销售市场大 D. 信息通达 3. 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 打造自主品牌 B. 扩大生产规模 C. 产品款式多样 D. 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 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

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小,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题详解】 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项错误。 【3题详解】 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据图1,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解答的关键是根据M公司发展历程图,抓住M公司经营方向的转变,再推断出M公司具体的转变方向为自主设计服装品牌。 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10℃ 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 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 (下图 ),“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 (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时段最有可能在 A. 1月初 B. 4月初 C. 7月初 D. 10月初

江西苏区历史

谌旭彬: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读书笔记: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终于读完黄道炫先生的新著《中央苏区的革命》(社科文献出版社),收获颇丰,尤其是对江西苏区百姓在“革命”笼罩下的真实生活,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著作史料引用丰富,许多未曾见过,分享几例,从中不难窥见1930年代江西苏区,在“革命”辉煌表象下的民生实况。 一、壮丁多被征去当红军,苏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1、“全苏区大约有二三万担红属的田荒芜着(瑞金全县红五月底止,约有二千七百余担未莳)……原因除了当地耕田队的消极怠工在以外,有些地方确实是因为劳动力缺乏”(然之,《把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彻底改善起来》,《斗争》第66期,1934年6月30日) 2“(万泰县的刘士进)两个儿子都当红军,分到的六十二担田,前年已荒了十担,今年又荒了六担……现在有好久没有米吃。”(《铁锤向着窑下区》,《红色中华》第204期,1934年6月19日) 二、“扩红”的手段粗暴 3、“城市少共市委组织科到群众家去宣传当红军,如发现家里动员对象不在家时,便认为是逃跑了,是‘反革命’了,于是甚至把其家属捉起来。石碧区个别乡召开扩红动员大会时,群众进入会场后,即把门关上,开会动员后让群众‘报名’,不肯报名的人,便不准他离开会场。方田区军事部长把不去当红军的群众,派人用梭标解到区苏去。”(《宁化落后的原因在哪里?》,《红色中华》第238期,1934年9月26日) 4、“在扩大红军工作中,强迫命令是常见的事,如若谁一次开了小差,那就非绑起来不可……这种命令主义,在党的领导者与党员同志中间也是经常发生的,曾经为了要支部同志报名当红军,支部书记将支部同志整晚关在会场上不放的这种奇怪事情……扩大红军中间,如若我们完全采用强迫命令的方法,那必然是群众的登山,群众的反抗。”(张闻天,《关于新的领导方式》,《斗争》第20期,1933年8月5日) 三、攻击城市是获取资金的唯一出路 5、周恩来:“由于缺乏资金,我们又决定扩大北部的苏区。但资金还是不够。我们又改变了先前的决定,决定派一个军团去福建,以解决资金问题。 “在朋外的第3军团始终未能解决资金问题,因此……开始向漳州进攻。在漳州募集资金后,我军准备回过头来进攻广东来犯福建和江西之敌。”(《周恩来、王稼祥、任弼时和朱德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32年5月3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147页) 6、李德:“中央军团甚至得到中央苏维埃政府的专门指示,进行这种实际上的游击行动。面对我们苏区经济基础的局限和敌人的严密封锁,这常常是获取以后进行战争所需物资的唯一出路。”(《布劳恩关于中央苏区军事形势的书面报告(1933年3月5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337页) 四、苏区群众大规模逃跑 7、“十余天来,各区群众向白区逃跑现象日益发展,从一乡一区蔓延到很多区乡,从数十一批增加到几百以至成千人一路出去,从夜晚‘偷走’变而为明刀明枪的打出去,杀放哨的,甚至捆了政府秘书走。”(《关于资城事变问题省委对资溪县委的指示信》,石叟档案

浅谈古希腊哲学及柏拉图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浅谈古希腊哲学及柏拉图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古希腊哲学的诞生 作为一门“爱智慧”(philosophy)的学问,哲学——这个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的学科正在遭到冷落。其中的原因当然和哲学的“无用之学”这一性质有一定联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是现在的人们对哲学产生了种种误解。对哲学的误解并非现在才有,其实古已有之。相传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在夜晚仰望星空,失足掉落在井里,邻居们就嘲笑他只关注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忽视了自己脚下的路。而在第二年,这位“不切实际”的哲学家用自己积累的自然知识,预见了橄榄的丰收,赚了大钱,从而一下子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人。也许这个故事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并非一门完全无用的学问。作为一种世界观、方法论,人类思辨产物的哲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像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社会制度变革那样对人类社会产生显著而又迅猛的促进作用,它是一种“隐性基因”,虽然我们难以察觉到,但它确实是以某种“纯粹思想”的形式对人类世界产生了漫长的且更为深刻的影响。 古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所以它本身也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对自然界与人自身的奥秘的探索与发掘,促使古希腊人创造了哲学这一门学科。除古希腊外,那个时代的东方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启蒙,开始出现了一些哲学思想,但是在这里我着重探讨狭义的哲学,即古希腊人创造的philosophy这门学科。因为那个时候的思维形式还是很原始朴素的,所以早期的哲学所呈现出的感性特点与神话宗教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世界万物和人们自己都处在一种感性的神秘互渗。”(杨适著《哲学的童年》)这种“神秘主义”的影响在晚期希腊哲学及中世纪哲学体现得尤其突出。不过,哲学的产生说明了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已开始由感性具体的原始思维模式向更合理、更具逻辑性的深层层次进发。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以下三点: 一,“惊异”。二,需要有“闲暇”。三,具有“自由”。关于“惊异”,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 古今人们开始爱智慧都是由于惊异。······感到困惑和惊异的人想到自己的无知,为了摆脱无知,他们就爱智慧,因此他们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求知而追求学术。而不是为了任何实用的目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人类进行哲学思考仅是为了“解答困惑”而非功利性目的。从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难发现,哲学家们大都不会带有功利色彩地去做学术研究。关于哲学的产生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也许会更深刻全面,在此不再说明。 二前柏拉图时代的哲学家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都已提出了各自的哲学观点。他们的观点中几乎都是以探讨“世界本源”这一问题为中心。

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 (二)人口与民族。 (三)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和“天府之国”。 (四)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五)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底,全省有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1个县(市、区)、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二)人口与民族。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26563878户,86421445人,平均每户3.25人,总人口数比2004年增加了468514人,年增长率为0.54%,比上年下降了0.23个百分点。总人口中:男性44836367人,占总数的51.88%;女性41585078人,占总人口的48.12%,男女性别比为107.8:100。总人口中:18岁以下的18654580人,占总人口的21.59%;18岁~35岁的24839717人,占总人口的28.74%;35岁~60岁的30993594人,占总人口的35.86%;60岁以上的11933554人,占总人口的13.81%。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 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四川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此外,省内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05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达80万人,其中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95个民族乡。 (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自然哲学思想。概括分析其内涵,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成份:一是对自然加以自然主义解释;二是将自然本质数学化,提出数学天文学;三是从实体的角度考察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四是将世界逻辑化并进行相应的经验观察。所有这些对于近代科学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哲学,科学数学化,原子论 Overview on main factions of natural philosophy of ancient Greek Abstract: the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k has proposed many thoughts on natural philosophy. Summarizing their connotation with abundant elements of science, there are four aspects: firstly, naturalism explanation about nature; secondly, mathematicing the essence of nature and proposing Mathematics astronomy; thirdl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ings in substance aspect; fourthly, making the world logical and doing related observation. All of these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birth of modern science. Key words: natural philosophy, mathematicization of science, atomism 希腊哲学的直接前身是原始的神话和自然宗教的世界观。希腊神话是一种把人和自然混沌不分的幼稚幻想的世界观。古希腊哲学同它最初分离就在于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排除拟人观而把自然万物当作在人之外的对象来对待。古希腊人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本身来了解自然、寻求客观的原因和理由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1]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最初的哲学只能是自然哲学。然而,人们关心的当然不只是自然,关心自然还是为了人类自己。人们创造的神话不仅包括自然,而且还包括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神话比最初的自然哲学包含着更全面的因素。哲学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胜过了神话宗教,但还需要继续从那里学习和吸取营养,从那里获得某种智慧,并使哲学的研究从单纯的自然转回到研究社会和人生。哲学是通过哲学家们分别研究了自然和社会和思维之后,才逐渐形成和成长起来的。 在古希腊,科学处于萌芽状态,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分开来,哲学家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以思辨和直观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开始探寻世界的成分、组成、形式结构和它的运行,深入思考、推论和证明自然的法则,形成对自然的独特看法。这些看法中蕴涵着深刻的科学思想成份,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倡导反思和扬弃,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先导。 一、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水”。泰勒斯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用自然的因素来解释自然的。必须明确的是,他所说的水不是我们现代自然科学所理解的水,也不是指万物的基本物质成分是水,而是指万物的开端、开始和起源是水,水是生命的本原,渗透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使宇宙成为一个有机体。根据他的这一命题,宇宙作为生长、生成、生活的生命整体的本质就揭示出来了。这种含义可从下面他的一段话中反映出来:“宇宙的心灵便是神,万物是活的,而且充满了精灵;正是通过基础性的水,宇宙的运动贯注着神圣的力量。”[2] 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提出不是纯粹的猜测,是以一定的自然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他们的问题意识一代比一代强。尽管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有机生成论的自然观,尽管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们还远不是无神论者,很多思想还带有很强的早期神话的味道,但他们与神话的解

进赣走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

走进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 班级:机械121 学号:08030512128 姓名:王文超赣州历史博物馆坐落在赣州新区,就在市政府的旁边。博物馆就是赣州历史的一个缩影,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有四层,共七个展厅。从一楼的博物馆入口处,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巨大的红色雕塑矗立在眼前,这雕塑是什么造型?它就像两条宽宽的流水,看着它就有“血流成河”那样的情景;又像两条交汇的弯曲长绳;还像美丽的七仙女挥舞的水袖…… 走过这个雕塑,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古书,古物,有圆的镜子,方的墨盘,还有凹凸不平的泥碗,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看的我眼花缭乱……在那陈列柜上,展着几封带着斑斑血迹的书信、破旧的书刊上字迹已经模糊的面目全非了。残缺不齐的兵器,阴森森的,仿佛散发出淡淡的血腥味,那带着血腥的布条衣物一定是战士们誓死保卫祖国留下的印记。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千军万马,看到了穿着破旧的人民英勇的和敌人激烈搏斗的情景。赣州的里程碑记录了赣州人民为抗日付出的一幅幅图像,烈士纪念碑上,历次作战记录中人民的鲜血变成了一串串数字,那是我们赣南人民的英雄儿女,为了赣南的解放奉献了自己的生命,那巨大的数字标志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数字让我震惊,我想起了兴国将军府中,共和国的百名将军我们赣南人就有二十多人,位居榜首。这一刻我有点明白那红色雕塑的含义,那红色的绸带就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赣南红土地啊。踏进那庄严、神圣的红色门槛,心中涌起激情无限。我怀着崇敬又带点忐忑的心情,走进了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全景反映了中央苏区从开辟形成到中央红军长征和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土地革命、党 的建设、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展出文物、照片、资料等6000余件。 在苏区历史博物馆里,驻足细看那些历经沧桑的历史文物:许多陈旧、泛黄的书页,那是一个个苏区领导人在油灯下用尽心力写成的;许多生锈、残损的大刀长矛,那是革命年代苏区战士们最坚强有力的武器;一幅幅再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保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帮助工人农民发展生产、搞活市场经济的历史画卷,那是众多苏区军民的胸怀革命理想、英勇奋斗求解放、追求幸福生活的精彩风貌。参观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仿佛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仿佛置身于战火连天的年代,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伟大实践与艰辛探索的历史足迹;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在苏区历史博物馆里,我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我想到,学校建设“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中共江西省委苏荣书记给学校“红色班级”全体同学的回信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工作;是为了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打造一个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共党史教育的生动课堂和实践基地,让党在苏区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是为了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才的良好环境,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驻青年心田,焕发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强大动力。我想到,我们必须学习践行苏区精神,积极参加红色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同时,要继承好红色优秀文化传统,共同打造红色文化办学育人的赣师品牌特色;这不仅仅是一份责任,这更是一种荣誉。我想到,带着这份荣誉,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充分利用每一秒的时间,上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一本书,汲取每一次活动的给自己带来体验,在积累、务实中成长为社会主 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看着历史博物馆中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我想起了不久前看过的赣南情景剧《八子参军》讲的是杨大妈含辛茹苦的养活了自己的八个儿子,在和日本鬼子对战时期,杨大妈的八个儿子积极参军,最后在战场上全部阵亡的感人故事。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掌中宝,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一个个阵亡,杨大妈怎能不难受呢?但她强忍泪水挺起胸膛继续生活着!在战争年代,有那么多人壮烈牺牲,又有多少人的家庭毁灭?我不仅思绪万千,忽然明白了博物馆的红色雕塑的含义:鲜艳的红色就是烈士的鲜血是赣南的红土地;红色的绸带是我们赣南客家人母亲哺育孩子将孩子背在肩上的红背带;那是我们赣南人的母亲河,章江贡水汇合哺育着我们成长。 回家的路上,看着窗外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我知道这是许许多多的生命换来的结果呀!红背带的

中央苏区历史文化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于都—长征出发地 摘要:1934年四五月间,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闽赣省的首府建宁相继失守。10月 初,国民党军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10月上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长汀的钟屋村,宁化西南的大王、凤凰山、隘门、曹坊一带(红九军团从长汀,红三军团第四师、少共国际师1个团、中央直属炮营和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等从宁化)以及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 关键词:中央苏区于都苏区振兴发展红色记忆 正文: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随着近几年党史界的学者、专家对中央苏区范围的深入研究,中央苏区范围有所扩大。截止2009年5月20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已确认全国共有34个中央苏区县:福建省达20个,江西省达13个,广东省1个。 福建省20个中央苏区县是: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漳平、平和、将乐、沙县、邵武、诏安、武夷山、光泽县、建阳。江西省13个中央苏区县是: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安远、广昌、黎川、上犹、崇义。广东省1个中央苏区县是:大埔。 目前,江西赣州市正在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了让世人更加了解于都在苏区时期的巨大贡献,以下是于都县党史办撰写的有关材料,以供读者阅读了解。 一:于都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 1、在于都诞生了赣南第一支正规的工农武装和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26年11月于都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于都支部干事会。这一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于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于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全县城乡迅速蓬勃兴起。1928年2、3月间,于都里仁、步前、桥头等地的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相继举行了震惊赣南的武装暴动(史称“三乡暴动”),率先拉开了武装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序幕,成为全国各地工农武装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都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暴动失败后,以暴动骨干为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