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孝道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浅谈儒家孝道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摘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字,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可以想到小孩背着老人行走,以及长幼的顺序、礼节。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而我们有能力时,却忽略了父母,而他们在风烛残年的时候,还在不停的奔波劳累,孤独生活。当我们醒悟时都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孝敬父母应在当下,让父母亲享受天伦之乐在“儒家孝道”中颐养天年。当代中国儒家孝道的问题已经日益暴露。对此,我们许多国人也不乐意见到这种现象,然而这种“孝道”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或者说这种问题存在说明了什么,最终会不会引起轩辕风波?在此笔者仅仅是浅谈“儒家孝道”存在的问题及其意义。

【关键词】:中国儒家孝道问题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多的追求物质上的财富。但是忽略了,为我们操劳的父母亲。这种现象已经普遍存在,许多人总是在这种现象中麻痹,而不亦乐乎!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不能仅以物质去孝敬父母,而是要给与他们精神上的正能量,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物质和精神相结合,让他们感受到孩子对他们真正的爱,我们的人生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我们的父母亲。谁没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孝敬父母就是孝敬明天的自己!

一、“当代儒家孝道”存在的问题:

孝道是为人处世之本,本乃树之根,若本以伤,树能存活焉?

1、孝道形式化。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享乐,以及精神上的快感。当我们在为自己的生活,终日奔波在异地他乡时,却把父母亲留在家里。但我们却高呼“孝敬父母”的口号,把孝敬父母看成一种形式。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突出,据调查显示,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曾对农村10401名老人进行调查,三餐不饱的占5%;过年过节饮食与平常无异者达16%;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的老人无人替换衣服;小病吃不起药的占67%;大病住不起医院的高达86%;人均年收入(含粮、菜)650元;农业活自己干的85%,家务活自己干的97%,对父母如同对儿女的视为孝,占18%;对父母视同路人不管不问的视为不孝,占30%;精神状态好的老人占8%;22%的老人以看电视或聊天为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少老人体弱多病,衣食不足,度日艰难。农村老人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老人的衣食居住得不到保障,家庭资源在代际之间存在严重分配扭曲,是当前农村养老出现的主要问题。另外,农村的年轻男女青年,大多数现在有一种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在初中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就选择离开父母亲到北京、天津、江苏等地,打工挣钱。一天不停的辛苦劳作,一月只有几千块钱。当初,离开家时,豪言壮志的说:“我一定会努力挣钱,让我的父母亲过上好日子。”而在外时,一个月把自己能够养活就很好了,而有

些人在外挣钱,却打电话跟父母要钱。很多儿女认为让父母不饿肚子就是孝顺,每次打电话就说:“你们有钱没有了,如果没有了就说,我给你打过来。”但是打没有打,就不的而知了。时间在一天天的流逝,而父母亲也逐渐老去,孝敬父母这只能形成一种形式。我国目前在《民法》、《继承法》中,对不赡养父母、虐待父母的违法行为有所涉及,对这种孝道形式化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2、孝道渐淡化。在这个广大的中国大地上,孝道的佳话现在几乎已经寥寥无几,孝亲敬老早已离我们越来越远,孝道的踪影已经渐渐淡化。

2008年12月28日网上开始流传一首“儿呀,娘好想做你家的一条狗”的帖子,引发网络热议,这首诗以讽刺的手法真实的反应了,当代不孝子孙的种种行为,和风烛残年的老年父母亲的子女的愿望和最起码的要求。在农村,许多年轻人打工外地,有时只有在春节才回一次家,也是匆匆几天而已。父母现在年龄越来越大,行动也逐渐不便,尤其在天气冷得时候他们容易感冒,有病时也不能及时地治疗,感觉有点好转就又开始劳作,而在坚持不住地时才到医院去检查,而检查结果却往往是令人伤心的。有多少的父母因为子女的远离而失去了生命。而在城市多少子女忙于工作,忽略父母。只给予他们物质上的赡养,这也为什么城市保姆多的原因。父母亲从生就为我们操劳,在农村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们跳出农村生活的法则,而在城市父母想法设法的培养子女多方面的能力,目的就是更好的生活。而孔子说“父母

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也是孝道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说明“孝道”的淡化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国家应该在从全国范围内,加大对孝道的教育。同时,减小贫富差距,把重心偏向国之根本——家庭。

3、孝道变质化。作为子女孝敬父母亲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听到一次又一次的子女与父母亲之间的事,却让人心寒。有人这样说:“当代的子女,不杀父母就是好的。”虽然这样说有点太言重,但不是没有这样的事。中国甘肃省白银日报2014年3月17日报道,3月12日清晨,会宁县城一出租屋内发生一桩惨案,因与母亲积怨较深,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学生司某竟手持铁锤和小弹簧刀将陪读的母亲杀害在县城的出租屋内,当他第二天准备抛尸时被房东发现,后被迅速出击的警方抓获。目前,犯罪嫌疑人司某已被刑事拘留,残忍的将其母亲杀害,情节恶劣,社会影响极大,等待他的将是法律公正无私的惩罚。欲将母亲抛尸被房东发现报警3月13日6时5分,会宁县会师镇桃花山开发区瑞金路的居民马某发现,租住在他家的会宁第四中学高三学生司某拖着一个沉重的朔料编织袋准备离开租住房,遂要求打开检查。令他震惊的是,司某所拖的朔料编织袋里竟装有一具尸体。情急之下,他一边急忙上前抓住欲逃走的司某,一边喊家人赶紧打电话报警。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将已经从马某手里挣脱并使劲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司某堵截抓获。经县刑警大队侦技民警初步现场侦查及尸体检验,发现朔料编织袋里的女性尸体头部、颈

部有多处锐器、钝器创伤,已死亡多时。经一步侦查确认,死者系嫌疑人司某的母亲张某。与母亲积怨产生了杀害母亲念头。据了解,嫌疑人司某现年近19岁,系该县老君坡乡人。据警方侦查证实,3月12日5时30分许,司某的母亲张某叫司某起床去学校,因锁事二人发生口角,司某非常生气,,就拿起租房地上的一把铁质榔头锤朝睡在床上的母亲头部一锤,其母要挣扎着起来,司某又连续在其母亲头部击打数次,将其打倒在床上,后司某用一朔料编织袋套在母亲头上时发现母亲仍然在动,便拿起租房内的一把小弹簧刀,隔着朔料编织袋在母亲头、颈部多次刺戳,一直到张某停止挣扎。随后,司某到学校称家中有急事,向老师请了假;又给父亲打电话说母亲外出打工了,回去又清理了现场。后又将母亲的尸体装进事先准备好的朔料编织袋里,计划抛到野外,但一直没有机会运出尸体。作为人子,做出这种禽兽不如的事令人发指,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母亲十月怀胎,历经无数辛苦,把我们抚养成人,而做出这种事。,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孝道”的变质。而对于这样的事我们要引以为耻,它敲响了孝道的问题面临的困境,我们应该思考了。

面对社会的“孝道”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感想。

二、“当代儒家孝道”强化及意义:

1、去粗取精。中国儒家孝道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岁月中不断的发生改变。“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去其作用是不

可小觑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是“儒家孝道”就学习,就发扬,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去分析、去研究,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重点?哪些又是让我们了解知道的?我们因根据当前的社会为基础,认真的将“儒家孝道”现代化。第一,我们要竖立学习“儒家孝道”的目标,对其优秀成分要不断地学习,认为她是有用的。在是思想上给予我们正确的认识,让全民有这种正确的思想,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在这种模式下不断的循环,从根源上对当代不良之风进行改善。第二,在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想的同时应该在日常的小事中去实践,表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父母的情切的问候,对父母的理解,遇事能真确的处理,能真心的去赡养父母,不再认为孝亲敬老是一种负担,给予他们自己真诚的爱。这样不仅体现你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儒家孝道”中有无数的典范,至今传颂。孔子的孝是从家,上升国的范畴,这也是为什么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钟儒术”一直到现在“儒家孝道”还能有生机的原因。对于“儒家孝道”的学习我们切不可满盘皆收,因为这样既不符合社会要求,也不能带来好的结果。而这样返回影响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会阻碍“儒家孝道”有价值内容的学习和发扬。因此,我们应给树立真确的理念,在伟大的“儒家孝道”大师、学者的指引一如既往的去粗取精,使“儒家孝道”得精华的经一步的学习和应运。

2、优为今用。“儒家孝道”博大精深,有无数有价值的内容,

她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消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学习优秀的孝道思想和孝道行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文学、哲学、伦理等经典,一要“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二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三要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四要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他的总结是:“总之,要通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发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国家领导这样,我们亦要这样,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我们的精神素质,让我们有能力辨别“儒家孝道”的优秀成分。当今社会孝道形式化、孝道缺失、孝道变质,人心浮躁、冷漠、缺道德,金钱主义、享受主义、等愈加严重。“儒家孝道”中对这些都有说明,而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儒家孝道”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关键是我们怎样正确的去学习。

3、合理改善。“儒家孝道”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孝亲敬老的方法和原则,在不同的时代都有过略微的改善,目的是适合时代,让“儒家孝道”发挥最大效益,从而使社会更加的和谐稳定。古有“二十四孝”,虞舜孝感动天、老莱子戏采吴亲、郯子鹿乳奉亲、仲由百里负米、曾参啮指痛心、闵损芦衣顺母、文帝亲尝汤药、蔡顺拾葚供亲、郭巨埋儿奉母、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姜诗涌泉跃鲤、陆绩怀橘遗亲、黄香扇枕温衾、江革行佣供母、王哀闻雷泣墓、孟宗苦竹生笋、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吴猛恣蚊饱血、庚黔娄尝粪忧心、催山南乳骨不怠、黄庭

坚涤亲溺器、朱寿昌弃官寻母。这些佳话广为流传,如何将“二十四孝”现代化,是我们现在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孝敬父母,也不用那样,就简单的陪父母说说话,给他们做个饭,给予他们真诚爱和温暖。“二十四孝”现代的注解:“合家欢乐经常探望、膳食科学营养得当、居住环境温馨明亮、沟通感情交流思想、与时俱进紧随时尚、破除迷信净化思想、情趣高雅文明向上、婚姻情感悉心体贴、定期体检做好预防、新式养老思想解放、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开阔眼界旅游观光、坚持锻炼身体健康、家庭和谐互相礼让、满足需要尽心赡养、教育子女孝道常讲、和颜顺语态度安详、生活起居整洁干爽、遵纪守法事业兴旺、天下老人共敬同帮、虐老损老打击对象、移风易风厚养薄葬、政府关爱社会提倡”。古有“割股疗亲”就是把大腿上的肉割下来和米熬粥,给患病的亲人吃下去治病,这是古人尽孝的一种方式。清朝嘉定人周士普“母久病,医言惟饮人乳可生,士普子生方九月,谋于妻李,弃道旁,以乳乳母。母病已,问儿,以殇对,后李不复妊,亦无怨。越二十年,有僧为殷氏子推命,年月日与士普儿同,诘之,则得诸道旁者也,父子的复合。为了孝敬父母,这些孝子不仅对自己心狠,而且不惜自己儿女的生命。在古代这样地的事还得到皇帝的奖赏,这种愚昧的做法,而在现代是要受到法律限制的。在古代,孔子说:“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父母逝世,作为子女,如果守丧三年,不仅受害了

子女的身体,而且也会对家庭的生产出现停滞,所以,我们要学会合理的改善,让“儒家孝道”在新的时代有她的活力。在新的时期让她与当代时代精神和当代文明相交融,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发挥其积极而又特殊的作用。

4、教育尤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摆脱愚昧走向明智的最佳之路。学习和弘扬“儒家孝道”是我们生活的必修课。学习弘扬“儒家孝道”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树立一个打长久之战的目标,终身学习“儒家孝道”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当然我们更应该重视孝道学习的意义。而我们国家的教育就没有对孝道的学习,古语云,“欲要成事,必先成仁”。而现在我们在不断提高国民的技能,是如何生存。在提高孝道这方面却一直很“低调”。据中国教育报和甘肃省教育厅网站调查显示96.52%的高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但必修课占比仅为34.8%,自2004年7月,中国教育部宣布要在海外成立100所孔子学院,截至2011年底,已在105个国家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到50万人。而在我们中国呢?有的学校竟然不学语文,竟把英语推上校园的特色,停滞在办娱乐节目,追求的是一时的快感,办国学培训班,就整个中国而言,学习传统文化在一个形式当中。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作为人孝敬父母天经地义的事。“孝德之本也”,本犹如水之源、树之根。水无源则涸,树无根则死。如何学习“儒家孝道”有以下几点:

〈1〉敬亲: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篇》)“敬”是人的情感,区分了人与动物的不同。孝敬父母不仅是赡养父母,最重要还要“敬父母”,在形式上区别了待父母和待犬马的不同,敬父母就是把自己从动物提升为人。

〈2〉奉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所谓“养”就是要保障父母在衣食住等方面的生活条件,让他们不受饥寒之苦。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篇》)在古代,交通不发达,音讯难达。不仅子女思念亲人,父母更是担忧子女,若父母不辛世故,是子女一生的遗憾。

〈3〉待疾:父母逐渐上了年龄,身体虚弱,容易得病。因此,“儒家孝道”把“待疾”作为重要的成分。而待疾就是在父母亲生病时,要及时诊治,精心呵护,多给父母亲精神上的爱,让父母更好的生活。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作为子女的要“立身”并要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子女在事业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光荣,感到高兴。因此,作为子女,若整日碌碌无为,也是对父母的不孝顺。所以,我们要努力成就自己的目标,一是为了自己,二是为了孝顺。

〈5〉谏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父母有不义的行为时,不仅不能顺成,而应该合理的谏诤,使其改正不义,这也是一种孝道。

〈6〉善终: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儒家孝道”提倡“没则葬”,也叫入土为安。这是人之常情,孝顺还提倡死后安葬后要“祭之以礼”,这是作为子女最起码的孝。

另外,我们要制定《孝道法》作为准绳规范我们的行为标准,督促我们能更好的孝亲敬老,当然我们应在全国范围内对孝亲敬老的人进行评选等级给予奖励,作为我们效仿的楷模。

“百善孝为首,万情爱为先。”做人首先要学会孝敬父母,只有这样,在我们走向社会时,也是一个优秀的人。“儒家孝道”的学习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国学大师文怀沙说:“树的影子拉的在长,也离不开树的根;我走得再远,也离不开妈妈的心。”“儒家孝道”的学习应一如既往,世代永传!

参考文献:

[1] 张文宏《社会转型期的孝道与乡村秩序》(2013年3月)

[2] 李俊颖《从“割股疗亲”看明清孝道的愚昧化走向》

[3]中国甘肃省白银日报(2014年3月17日记者朱德军)

[4] 《二十四孝》

[5] 《孝道论文1》

[6] 《感悟孝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