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课程重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是由全球化引起的

交通和通讯系统的发展(缩短旅游时间,电视网络,互联网,国际电影业)

国家间的文化迁移(多元文化主义)

新经济领域(跨国公司)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有限的自然资源、污染、国际冲突)

二、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的定义

1、《简明牛津词典》:文化是“艺术和被集体视为人类智慧成就的其他表现形式”。

2、从人类学的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一个特定时代或民族的风俗、文明和成就”。

3、(霍尔,1983)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信仰、习俗、价值观、行为、制度和交流方式的总和,这些都是在

一个可识别的群体中被共享、学习和代代相传的。”

4、1871年爱德华·泰勒爵士的定义(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这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5、Kroeber and Kluckhohn (1952) 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文化由显性和隐性的模式组成,是通过符号获得和传递的行为,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包括在人工制品中的体现;文化的本质核心是由传统的(即历史的派生和选择的)思想,尤其是它们所依附的价值观所组成的;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6、Porter & Samovar 波特和萨莫瓦尔

“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意义、等级、、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物质对象和财产的积累,这些都是一群人通过个人和群体几代人的奋斗过程中获得的。”—《跨文化交际读本》

7、文化的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独秀

8、“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梁漱溟

9、“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等。”-《现代汉语词典》

(二)文化的基本功能

1、文化使一切都变得容易。为人、事、提供意义——减少生活的混乱;为我们提供结构——适应我们

的世界所必需的技能和规则。

2、亚伯拉罕·马斯洛--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特殊方式。

生理需求-安全-归宿感-尊重-自我实现

(三)文化的特征

1、文化适应:文化是后天有意或无地习得的。事实上,文化不是天生的感性,而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文化是冰山。

(1)显性的-做事方式。行为、传统、人工制品-建筑物衣服艺术品等。

(2)隐性的-思维方式。信仰、态度、看法、价值观念。

3、文化是可以改变的。有必要认识到文化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们在事件的影响下,通过与其他

文化的接触不断地变化和演变。文化通过三种最常见的机制发生变化:创新、传播和文化适应(灾难)。

4、文化代代相传。

5、文化是以符号为基础的。为了使文化从一个人传递到下一个人,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需要创建一

个符号系统,将文化的理想转化为其成员。这是通过语言、艺术、和金钱来实现的。

6、文化是融合。为了保持文化,必须将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功能结合起来。例如,语言必须能够描述文

化中的所有功能,以便思想和观念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没有语言融入文化结构,混乱和功能障碍就会盛行,文化就会失败。

7、文化适应性--文化互渗。

(四)Linell Davis里奈尔·戴维斯:五个隐喻

1、文化就像一座冰山。

2、文化就是我们的软件。

3、文化就像鱼游于其中的水。

4、文化是讲述给自己听的关于自己的故事。

5、文化是我们行为的语法。

(五)主流文化、共同文化、亚文化

农业文化、游牧文化、商业文化

三、交际是什么

1、它来自于拉丁语“communicare”,意思是给予或交换。现在,“交际”最常见的意思是提供或交换信息或想法。

2、交际是我们分享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所有人类接触的基础)

3、交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义在人类与符号的互动中被创造和反映出来。(J.T.伍德)

(一)交际类型

人际交际、动物交际、人与动物交际、人机交际、机器与机器交际

交际发生在:

1、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际者,包括人或非人;

2、交际者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

3、必须有一种交际者共享的语言;

4、无论多少,都进行了信息交换。

(二)西方交际观

在西方文化中,交际被视为传播思想的手段。西方文化强调际流的工具功能;也就是说,有效性是通过成功地操纵他人以实现个人目标来评估的。

(三)交际观

许多亚洲国家对交流的定义强调和谐,这在儒家传统文化中最为显著。文化的理解将交流定义为各方寻求发展和维持社会关系的过程。

(四)交际要素

1、语境(物理的、社会的、人际的关系)

2、参与者(发送者/编码,接收者/解码)

3、信息(触发反应的信号)

4、渠道/方法

5、噪音

(五)交际模式

1、线性交际模式

发送者--(编码)(噪音)(解码)接收者

2、交互性交际模式

反馈对于良好的交际至关重要,我们通过交际不断地相互影响

(六)交际的特征

交际是动态的、相互的、不可逆转的、发生在物理和社会环境中。

四、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一)Samovar & Porter萨莫瓦尔和波特

跨文化交际是指文化认知和符号系统截然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文化社区的两名成员之间的任何交流。

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关系管理、交际方式(心理过程)的异同

一种文化的成员对另一种文化的渗透(实际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的形式

1、国际交流。国际交流发生在国家和政府之间,而不是个人之间;这是相当正式和仪式化的。

2、跨种族交际。当发送方和接收方交换的信息来自不同种族时,就会发生跨种族交际。

3、跨民族交际。少数民族通常在一个国家或文化中形成自己的社区。这些群体有着共同的出身或传统,容易影响姓氏、语言、、价值观等等。

4、同文化交际。它被定义为同一文化的成员之间的交流。

(三)跨文化交流的要素

1、观念(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社会组织)

2、语言过程(文化使用符号来描述事物和经历的方式)

3、非语言过程(通过身体行为、时间和空间来分享思想和感受)

4、环境因素(商业、教育、医疗、旅游和人际关系)

(四)跨文化交际正确的态度。

交流者不能停止了解与他一起工作的人有不同的习惯、目标和思维模式。他必须能够与他们一起工作,并且在他们部工作,既不能在对抗中失去自己的价值观,也不能在知识分离的墙后面保护自己。--改编自L.M.Barna,“跨文化交际的绊脚石"

第二课文化的多样性

一、为什么一种文化不同于另一种文化

(一)表面:

1、感知(我们如何感知世界);

2、信念(我们认为是真的);

3、价值(一种被称为“价值”的标准体系规则和控制指标)

(二)深层:

1、世界观();

2、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生与死,宇宙的创造,人与自然的关系);

3、文化的社会方面(社会和社会中的群体的起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4、家庭(性别角色,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年龄,社会技能);

5、历史(政府、社区、政治制度、主要历史人物、地理)

二、文化多样性意味着什么

(一)文化模式

1、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条件。

2、他们生活在那个世界的方式。

(二)注意事项

1、文化的价值可能不是文化中所有个体的价值。

2、把每一种文化模式看作一个连续体上的点,而不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反应之一,这是很有用的。

3、模式与许多其他值相互关联,并且不独立操作。

4、共同的文化模式必须局限于每个国家的主导文化。

(三)研究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当我们研究文化差异时,我们主要指的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冰山之下) ;虽然文化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抗拒改变的。不同文化的比较和对比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最终会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四)如何区分不同的文化

文化模式

1、价值取向:人性、人与自然、时间、行动、社会关系。

2、文化差异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

3、语境-文化理论:高语境、低语境。

1、Model by Kluckhohn克拉克洪模式

1、

1) = Human nature orientation 人性取向

2) = Man-nature orientation 人天取向

3) = Time orientation 时间取向

4) = Activity orientation 行为取向

5) = Social orientation 人际取向

2、克拉克洪模式的局限性

1)在一个文化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基本价值观。

2)文化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3)基本价值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概括。

2、Model by G. Hofstede (1984)霍夫斯泰德模式

霍夫斯泰德的工作是最早尝试使用广泛的统计数据来检验文化价值的工作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他调查了40个国家跨国组织的10万多名工人。每个国家根据与另一个国家的比较,都在1到40围排名。

1、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个人主义文化。“我”的意识、独立、竞争、消极的面对需要

2)集体主义文化。“我们”的意识、相互依存、群体和谐、积极面对需要

3)所有的人和文化都有个人的和集体的倾向。

2、Uncertainty avoidance不确定性规避

它涉及到一种文化会在多大程度上避免或容忍不确定性。

1)高度不确定性规避文化认为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是必须避免的连续的危险。他们试图通过为成员提供稳定,建立更正式的规则来避免不确定性和模棱两可。(更高程度的焦虑和压力) 2)低度不确定性规避文化更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不受越轨的人和思想的威胁,所以他们能容忍不寻常的事情。他们重视主动性,更愿意冒险,更灵活。(不那么紧,更放松)

3、power distance权力距离

1)High PD Culture高权力距离文化

掌握权力的人和受权力影响的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垂直的,分层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合理的位置);例如:印度、巴西、新加坡、希腊、委瑞拉、墨西哥等。

2)Low PD Culture低权力距离文化

权力持有者和受权力持有者影响的人之间的距离明显更接近;水平的(社会中的不平等应该被最小化);例如:奥地利、芬兰、丹麦、挪威、新西兰等。

4、masculinity-femininity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

1)阳刚之气较高的文化注重成就、权力和财产,认为工作对一个人的生活更重要,比女性文化更重视区分不同的性别角色。(绩效社会)

2)处于女性气质维度的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养育、同情和生活质量。(福利社会)

2、霍夫斯泰德模式的局限性

因为霍夫斯泰德调查的对象是大型跨国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所以他的大部分发现都与工作相关。许多重要的国家和文化没有包括在他的研究中。(没有阿拉伯国家,南非代表非洲,没有关于中国大陆的信息)。他强调民族文化,所以不可能知道民族部的文化层次。

3、 Edward T. Hall‘s Model爱德华·T·霍尔的模式

1)人类的交流依赖于它发生的语境。

2)交际语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学环境和心理环境。

3)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

1))High-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

在高语境信息中,意义并不一定包含在文字中。信息是通过手势,空间的使用,甚至是沉默来

提供的。意义也通过身份(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头衔和隶属关系)来传达。

高语境文化的例子包括中国、日本、中东人等等。

2))在低语境消息中,大部分信息归属于显式代码。

低语境文化的例子包括英语、北美、德国等。

3))高语境和低语境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往往会对这种模糊性和模糊性感到不舒服,会提出非常直白、不恰当的问题,这会让高语境文化的成员变得不耐烦和恼怒。

高语境文化中的人认为低语境的人不可信。

冲突源于不同的感知和反应。

高语境:谨慎而巧妙

低语境:直接说出来

第三课跨文化语言交际

一、语言

语言是一套符号,是将一个大社区中人们使用和理解的符号组合起来的规则。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

1、Sapir-Whorf Hypothesis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人类并不是独自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不是像通常理解的那样孤独地生活在社会活动的世界中,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特定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已成为人类社会的表达媒介。在很大程度上,现实世界是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在群体的语言习惯上的。没有任何两种语言相似到能够被认为代表了相同的社会现实。(萨丕尔,1931)

(1)语言反过来对文化和思维也产生影响。最早提出语言对思维方式有影响的是萨丕尔和沃尔夫。他们认为语言的作用不仅是传递信息。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塑造了我们对客观现实的感知,即语言结构能决定使用该预言者的思维方式,各种不同语言的结构导致使用这些语言的人以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世界。

“语言相对论”或“语言决定论”

至今没有足够的依据可以证实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

3、语言是价值观的反映

4、语言和文化的总结

(1)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文化是语言的反映。

(2)文化通过符号和使用这些符号的规则,以及我们对宇宙的感知(与符号相关的意义)来影响语言。

(3)另一方面,语言似乎会对个人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5、语言交际

语言的:与词语及其用法相联系的

语言交际:口头和书面的交流

在同一文化中,更容易用语言来表达一个人的经历,因为人们有很多相似的经历。

由于人们的经历、信仰、价值观、习俗、传统等不同,在跨文化的语言交流中更加麻烦。

6、不同文化中的词汇意义

1)AD=BD, AC=BC

在文化A和B中,有同样的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

2) AD = BD, AC ? BC

指示意义相同,隐含意义不同

3) AD = BD, AC ? 0, BC = 0

相同的指示意义,A有隐含意义,B没有隐含意义

7、不同的思维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西方人重视客观性、专一性和精确性,通过推理和分析来了解世界。

中国人更主观,更重视直觉,通过直觉他们可以了解周围的事物。

8、沟通方式与文化

(1)归纳模式(主题延迟)

(2)演绎模式(主题先行)

:归纳法(个别→一般)

西方:演绎(一般→个别)

第四课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代码是指非语言形式的交际信息。超过55%的信息是非语言沟通的!当人们与语言代码相抵触时,他们就会相信非语言代码!

1、非语言交际概述

(1)体态语:外观及服装、手势、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姿势、触碰

(2)副语言:沉默、音高、抑扬顿挫

(3)环境语言:空间、时间

2、毕继万(1995)

(1)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各种表情、动作、姿态)

(2)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与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皮肤颜色、气味、衣着化妆、家具等)

(4)环境语言(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时间,空间、颜色、城市规划以及人对自然的影响等,即影响生理与心理的环境因素)。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 参考答案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Reading 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1. Is it still often the case that “everyone?s quick to blame the alie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is is still powerful in today‘s soci al and political rhetoric. For instance, it is not uncommon in today‘s society to hear people say that most, if not all,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re caused by minorities and immigrants. 2.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day?s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that of any time in the past? Today‘s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 are far more numerous and of greater importance than in any time in history. 3. What have made intercultural contact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our life today? New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s accelerated intercultural contact;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e encouraged and facilitated cultural interaction;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has brought people together; changes in immigration patterns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intercultural encounter. 4.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culture is everything and everywhere”? Culture supplies us with the answers to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and how we live and communicate within that world. Culture teaches us how to behave in our life from the instant of birth. It is omnipresent. 5. What are the major element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our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three major socio-cultural element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are cultural values, worldview (religion),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family and state). 6. What does one?s family teach him or her while he or she grows up in it? The family teaches the child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and his or her place in that world. 7. Why is it impossible to separate our use of language from our culture? Because language is not only a form of preserving culture but also a means of sharing culture. Language is an organized, generally agreed-upon, learned symbol system that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experiences within a cultural community. 8. What are the nonverbal behaviors that people can attach meaning to? People can attach meaning to nonverbal behaviors such as gestures, po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eye contact and gaze, touch, etc. 9. How can a free,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exist? A free,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can exist only if diversity is permitted to flourish without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both of which harm all members of the society. Reading II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1.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has changed? Many things, such as political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very rapidly. In the past most human beings were born, lived, and died within a limited geographical area, never encountering people of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Such an existence, however, no longer prevails in the world. Thus, all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ing this changed and still fast changing world in which we live.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 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 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 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礼貌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谦虚恭敬,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民族形成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礼貌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见解。礼貌原则所维护的是“面子”(face)。但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认知因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不尽相同。汉文化中因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时更注重维持个体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希望获得赞同、夸奖。而西方文化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人自由,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上更偏向于个体独立,不受外界干涉。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礼貌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因文化而异的。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同时,为了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一定要对文化差异有所认识,以免引起误解。 一、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任何交际都是为了沟通,它是交际主体共同实施完成的动作,但是任何主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美国语言学家Grice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只有交际双方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否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造成双方的误解。他提出的合作原

跨文化交际(英文版)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sis statement: This paper is mainly talking about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several countries. Outline: Chapter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Chapter2: Culture shock Chapter3: What’s in a name? Chapter4: Social interaction Chapter 5: Roles and relations Chapter6: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7: In other words. Chapter 8: From a primitive Tribe to a Global Village Conclusion Chapter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out daily lives depend largely on communication, without it we can’t know each other. So, we should come to realize that communic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What is communication? In total, commun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y are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communication. In general, if there is communication, there must have 4 cases: there are at least two or more people, some contact between communicators, a language shared by communicators, an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has taken place. I just take the fist one for example. Suppose there is one person, there can’t be communication. Otherwise, he may talk to himself. Communication not just exist in human-beings There are five kinds of communications they are human communication, 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 machine communication, machine communication. So, Animals and machines can als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For human beings,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Experts say that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communication. Nowadays,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tools for us to communicate .For people we can use telephone and computer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them, finally we can receive message. What is social situation? When there are two or more people gather to do a job or an activity, then it creates a social situation. That is to say, an individual working alone can not constitute a social s A social situation may have two definitions. One is given by the community, and the other by the participants. Finally, we should notice that being polit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张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如问候、告别、致谢、恭维、拒绝、邀请、说服、威胁、禁止等。文章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行为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或言语社团语用规范存在着差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则。在相似的交际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截然不同。在阅读了吴为善与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论》以及数篇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方面的文章的基础上,笔者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见面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一般都要有所表示,我们称之为打招呼。这种打招呼可以是使用语言,也可以使用手势、眼神等,或者通过以上几种综合表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同。如英国人一般会以天气作为见面语,如“what a nice day”“how wonderful the weather is today”。而泰国人见面则双手合十,嘴里道“萨瓦迪卡”或“萨瓦迪卡啦不”。毛利人见面喜欢以额头轻轻接触对方额头来打招呼。而我们中国人见人最喜欢问,“你吃过了吗?”“去哪儿啊?”所以,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如中国人的“你吃过了吗?”“你去哪儿?”这种“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误解。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只是个礼貌性的招呼,而并不是真正关心你是吃了没有,要去哪儿,并不需要把它当成问题来对待。和其他国家的“你好”“萨瓦迪卡”或者“what a nice day”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单单为了打个招呼而已。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些话就不是见面时的打招呼了,这是涉及了自己的隐私,你这样问是不尊重他们,他们去哪儿是和你无关的。你问他吃了没有,他可能会认为你要请他吃饭。 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在不同的时期的见面语也是不一样的,如中国古代人们见面以跪拜、拱手、鞠躬等作为问候的方式,而现代这些都被“你吃了吗?”“去哪儿?”给代替了。 二、告别语 告别语是交际双方道别时使用的程式化语言。【1】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告别语言。如中国人常说“打扰了——没事,没事”“走了——嗯”“改天见——改天见”“慢走,不送了”等。而西方人一般会说“goodbye”“see you later”“good night”等。如果我们在与说英语的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201 课程名称:英语跨文化交际 总学时:16学时 试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涉外礼仪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继《涉外礼仪》之后的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的专业课,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结合涉外礼仪实践,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高处理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灵活性,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通常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特别是灵活运用已有的本国和目的国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和差异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交际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但语言并非唯一的媒介。诸多非语言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时间和空间的使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而任何交际,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该文化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习惯、交往规约等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这些文化内涵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之间,在方方面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践证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这些差异常常成为障碍。要减少此类交际障碍,促成有效交流,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必不可少。 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之中,思想、语言、行为等都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与支配。 文化意识即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跨文化意识首先涉及对文化多元的认识。对文化而言,既有国别文化的不同,一国之内亦有主流文化与种种亚文化之分,同时个体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规则来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际行为。 其次,不同文化间既有异(个性),也有同(共性),要辩证的看待文化。另外,应该树立文化平等观。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跨文化交际目的是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间的长期友谊和共同发展,在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汉语与英语文化在主要方面的异同之处,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应策略。 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交际与文化,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文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

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1-10单元翻译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一套独特的价值观,但在每一文化里,总有弥漫于整个文化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这些被称作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通常是规范性的,它使文化的成员知道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的和假的、什么是积极的和消极的,等等。文化价值规定了什么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什么是值得维护的,什么会危及人们及其社会制度,什么是学习的恰当内容,什么是可讽刺嘲笑的,什么是形成群体团结的途径。文化价值观也指明了文化中的什么行为是举足轻重的,哪些是应当尽力避免的。价值观是人们在做出抉择和解决争端时作为依据的一种习得的规则体系。 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所具有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价值观产生出决定何为正当或不正当社会行为的标准。换言之,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决定他们的行为方式,以符合他们的价值系统所期望的行为准则。由于文化价值系统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可以预见,在相似的情境中,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会表现出并期待着不同的行为。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导论课程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trend,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r, and the shock or conflicts among countries is inevitabl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maste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 that we can exchange and coopera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much better. This article may give a brief overview on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al function of getting the communicative skill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at capabilities we need to know,and how to improve abiliti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present situation, methods of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跨文化交际英语

旅游英语内容丰富,建议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同方向划分不同的专题内容模块,如下图1所示高尔夫英语模块,邮轮英语模块,酒店英语模块,即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方向)所需,细化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同时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融入模块化教学中,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课程设置方面,旅游英语应承接大学英语教学,其最佳开课时间为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课时间以连开两个学期最优,可适当增加每周课时量为2-4.另外,与旅游英语课程为中心,其相关辅助的旅游文化课程(如介绍中西文化和海南本土文化)的开设则有助于学生全面有效地提高跨文化理解力和跨文化能力的提升,这才是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的目的。 目前海南高校采用的旅游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且多偏重词汇与句型,而真正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无法解决,常出现语法正确却“文化错误”的现象,再者针对海南本地旅游发展所需的教材却几乎没有。因此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不同方向的专题模块,开发出本土化系列教材乃当前海南旅游业发展所需,学生实习就业所需。 涉外旅游活动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因此与该教材配套的相关文化知识介绍﹑情景语境练习设计﹑project-based task﹑survey﹑相应的音视频等都可上传至我省教育部门官网,向全省乃至全国免费开放。此外,将旅游英语系列教材内容及网上资源做成APP软件,对教材使用者免费下载,如此,旅游英语课程的纸质版﹑网络版﹑手机版相辅相成,构成立体化的系列本土教材。当然,这一任务需要海南省各大高校合作完成,发挥各自有的专业和资源优势,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建立海南省旅游英语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还可拓展至其他专业课程。 旅游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又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知识面广﹑熟悉相关旅游活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具有跨文化敏感性及体验),笔者建议: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兼职教师,包括长期从事旅游业,具有跨文化旅游服务经历的外语人才参与课堂教学互动与分享;2)培养现有的师资队伍。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课程安排情况,安排教师到相关旅游单位或酒店进行“挂职锻炼”,切身进行旅游活动实践,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体验,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3)强化校本培训。开展学校内部专题文化讲座﹑旅游英语跨文化教研活动﹑教师跨文化体验分享活动﹑学校与合作旅游企业双向交流活动等以扩大任课教师对旅游活动和跨文化感受的理解和掌握,最终提升跨文化旅游英语教学效果。 具有实践性和应用型特点的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仅依赖传统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达到自觉﹑有效﹑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这一层次的。因此建议:1)授课过程中,添加微课教学和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旅游英语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换位思考,并进行跨文化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由知识学习﹑技能掌握,逐步向行为实践过渡,真正体现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建立旅游实习实训中心(含旅游英语3D模拟实训室),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创设真实跨文化旅游情境(如酒店服务﹑导游服务),实际操练旅游英语知识﹑技能和文化教学的重难点;3)充分利用学校的留学生资源﹑外教资源﹑涉外企业管理人员,以项目任务形式指导学生做相关的交际活动﹑调研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旅游跨文化交际,且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将相应的专业课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调研报告的撰写和分析中;4)根据系列本土化立体教材内容,同时将相应配套资源(练习﹑音视频﹑文化信息等)做成APP软件,与课堂授课相呼应,增加学生课后实践练习的机会。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建立旅游英语文化交流吧,鼓励同学们上传自己的作品(文章﹑交际音视频),以供相互学习讨论,增强其旅游英语的实践能力。

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海南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学号: 姓名: 年级: 学院: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11月15日

课程综述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学是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的交际行为、交际过程、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交叉性和应用型的学科。 二、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贯穿研究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 三、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所以它的主体是交流,交际的主体专指表达者,而把接受者看作交际对象,成为语境的一部分。处理好语言交际主体这一重要因素很重要。 四、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它在特定的情景中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共同表达人的心理与思维活动。语言交际传递思想内容,非语言交际加强意义的表达,体现交际方式和交际双方的内在关系。 五、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 六、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七、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既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深刻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西方的经营管理理论发展四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X-Y理论、超Y理论。 八、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 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无论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或是社会交往,无一不受到价值观的支配。交际反映人们

跨文化交际英语答案(缩印版)

【Translation】 1、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 或者Unix 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 3、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一套独特的价值观,但在每一文化里,总有弥漫于整个文化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这些被称作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通常是规范性的,它使文化的成员知道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的和假的、什么是积极的和消极的,等等。文化价值规定了什么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什么是值得维护的,什么会危及人们及其社会制度,什么是学习的恰当内容,什么是可讽刺嘲笑的,什么是形成群体团结的途径。文化价值观也指明了文化中的什么行为是举足轻重的,哪些是应当尽力避免的。价值观是人们在做出抉择和解决争端时作为依据的一种习得的规则体系。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所具有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价值观产生出决定何为正当或不正当社会行为的标准。换言之,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决定他们的行为方式,以符合他们的价值系统所期望的行为准则。由于文化价值系统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可以预见,在相似的情境中,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会表现出并期待着不同的行为。 4、我们说语言总是模糊的,指的是我们所说所写的东西总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意图。我们通过说话和写作 所传达的意思不仅仅由词语和句子 本身决定,听众和读者的理解也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换言之,是交际双方 共同创造了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语言 的模糊性是与生俱来的。为了沟通, 我们必须自己推断出对方的意思,除 此之外别无他法。在理解别人说话 时,我们必须推测这些话的意思。这 些推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来源:(1) 他们所使用的语言;(2)我们的世界 知识。这种知识包括能够预知在某种 特定语境下人们通常会说些什么。语 言是模糊的。这意味着无论是读或 写,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地领会他人的 意思。换言之,语言永远无法完全地 表达我们的意思。然而,这对跨文化 交际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必须明白, 如果交际参与者拥有更多共同的预 期和世界知识,交际便会有比较好的 效果。共同的背景、历史和经历使得 人们之间的交际较为容易,因为任何 一方对另一方用意的推测都基于共 同的经验和知识。来自同一个村子、 同一个家庭的两个人当然要比来自 地球不同半球不同城市的两个人少 犯交际上的错误,至少不会在推测对 方用意上闹笑话。 5、由于在性别、年龄、种族或文化 群体、教育、国家或城市的地域、收 入或职业群体、个人经历等各方面的 差异,人们分属不同的语言群体,这 些差异使我们很难完全领会另一个 群体成员所表达的意思。在当今世界 的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之间的差异是 相当大的。人们每天要与来自世界各 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群体的人交 往,成功交际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共 享对话语意义的推定。当我们与迥然 不同的人打交道时,我们往往不知道 该怎样推导出他们的语句意义。因 此,在交际过程中,就很难依靠共享 的知识和背景来有把握地诠释他人 表达的意义。就是来自相同文化、甚 至相同家庭中的男性和女性也会经 常误解对方的意思,原因是男性和女 性对交际目的有不同的预期。为了让 女人高兴,男人要送她一件她真正想 要的礼物。他问女人想要什么礼物 ——哪怕是上天摘星星。糟糕的是, 女人最想要的却是男人可以凭直觉 就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至少在北美 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对于表达的看法 往往不同:前者倾向于直接明了,后 者则倾向于间接委婉。女性觉得不用 直接问就知道她想要什么是很重要 的。男性则觉得,如果女性能爽快地 告诉他怎样做才能让她高兴就再好 不过了。 6、非言语交际被认为是不直接依靠 语言使用的任何交际方式。然而,一 般来说,很难知道言语交际方式与非 言语交际方式的区分到底在哪儿。有 些非言语交际方式,例如点头,总是 伴随着言语,而且是语言使用时言语 系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像舞蹈和 音乐等交际形式常常是没有任何言 语成分的。我们在这里想做的只是要 引起大家对一个事实的注意,即人类 交往的许多方面都依赖于那些不能 轻易转换为言语、但却对我们相互理 解至关重要的交际形式。当然, 我们 不能不强调口语和书面语交际的重 要性,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许多交 际的发生并不使用语言。一个人出席 会议时的穿着会可能是暗示其他与 会者,他或她打算如何参与会议。事 实上,我们能运用我们行为或表现的 任何方面来和他人进行交际。 7、今天有许多人总想在很短的时间 内做很多的事,这种时间观念可以称 作“时间强迫”行为综合症,就是不断 地试图超越人类能力所限去完成更 多的事情。直到不久以前,时间强 迫” 还一直被认为是美国人、尤其是 出生于从经济大萧条时期直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阶段一代美国 男性的重要特征。很明显, 这种“时间 强迫”的观念现在已不再仅仅是这一 代美国男性的文化特征,它已成为亚 洲“工薪阶层”的一个特点,并作为商 务国际化的一个方面而迅速传遍整 个世界。这种时间观念最重要的影响 之一就是:在某个交际情境中,节奏 较快的交际参与者几乎总会对较慢 的参与者做某种消极的评价。那些共 享“时间强迫”观念的人通常会觉得 其他行动比他们慢的人是保守的、不 合作的、阻止变化的、反对进步的。 隐藏在“时间强迫”观念之后的是那 种未来永远好于过去的理念,而这一 理念是牢固地建立在对进步的信仰 基础之上的。 8、如果接受这样的信念,认为以往 的存在状况影响着我们对现实的看 法,并且接受相应的原则,认为每个 人都有着相似的但又不完全一样的 个人经历,那么,随之就得到这样的 结论:另一个人对宇宙的描述不一定 会和我们对宇宙的描述完全一样。然 而,我们大多数人似乎仍认为我们自 己感知事物的方法是唯一正确的。我 们常常忽略感知的差异,并且断定,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巴比罗?毕加索是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简直就 不懂艺术。实际上,他很可能有着不 同的经历,对他来说,什么是伟大的 艺术跟我们对于艺术的感知或许并 不一致。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感知 差异常常出现在不同的群体之间。不 同年代的人、不同少数民族、不同职 业和不同文化有着相冲突的价值观 念和目标,这些都影响着他们对于现 实的感知和解释。我们的文化是导致 感知不一致的主要因素。文化影响着 我们对于现实看法的形成。因此,它 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一种主导作用。 我们的文化以各种方式告诉我们,怎 样去判断别人,使用什么标准去做判 断。这样评价的危险在于它们常常是 不真实的,武断的并导致误解的。相 信并在行为中表现出仿佛只有我们 和我们的文化才发现了最真实而且 是唯一的标准,对世界持这样的看法 是极其天真幼稚的。 9、身处异域文化的人们总会面临着 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了适应当地人的 信仰、价值观、准则和社会规范,到 底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行 为举止呢?在交往中谁有责任把文 化差异考虑在内?是应该让来访者、 新来的人或旅居者调整自己的行为 以适应当地文化,还是让当地人改变 交流方式,从而为初来乍到的人们提 供便利?人们必须多大程度地改变 自己文化的信仰、价值观、准则和社 会行为来以适应主导文化的模式 呢?俗话说“入乡随俗”,很明显,这 让改变的重任落在了新来者的身上。 话虽很有道理,但并不能适用于所有 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顺应当地文 化期望的行为表现出对异文化和习 俗的尊重。这样的顺应能够使新来者 真正地与当地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尊 重不同文化中语言和非语言代码的 差异意味着跨文化交际者有责任合 理地、尽可能多地学习这些交际代 码。当然,如何才算合理的、尽可能 多的,那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时 候,新来者全面地采用当地的文化规 则可能会被视为无礼的行为,使属于 当地文化群体的人们感到不安。 10、理想的减少交际失误的办法是同 交际的其他参与者共享知识。这就是 为什么同一文化群体的成员之间最 容易交际的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在社交上人们总是同与自己很接近 的人聚在一起。当你不必费力就能理 解所发生的事情或者让别人明白你 的意图时,交际将变得更为轻松顺 畅。遗憾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 样的联系在交际中时常是不可能存 在的。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说,那不 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受欢迎 的。今天, 交际发生的情境常常是不 同文化群体成员之间在交际。由于跨 文化交际是在不同文化群体成员之 间进行的,因此,既然我们之间不共 享知识、假设、价值观念和话语形式, 我们必须预料到相互理解时将会发 生问题。我们必须注意这些问题,根 据我们之间的差异预计哪儿会出现 问题,接着调整我们的交际使之尽可 能有效。和其他群体共享知识并不等 同于要加入那个群体并成为其成员。 有些群体对吸纳新成员相当排斥。在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时,我们应该记 住, 无论我们多么地了解并欣赏另一 种文化,都不太可能成为这种文化的 成员。关键是要尽可能地了解其他文 化,以便理解和掌握相互之 间的差异和共性。 【Case Study】 Case 1 In this case, there seemed to be problems in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in spite of the efforts made to achieve understanding. We should know that in Egypt as in many cultures, the human relationship is valued so highly that it is not expressed in an objective and impersonal way. While Americans certainly value human relationship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speak of them in less personal, more objective terms. In this case, Richard‘s mistake might be that he chose to praise the food itself rather than the total evening, for which the food was simply the setting or excuse. For his host and hostess it was as if he had attended an art exhibit and complimented the artist by saying, ―What beautiful frames your pictures are in.‖In Japan the situation may be more complicated. Japanese people value order and harmony among persons in a group, and that the organization itself-be it a family or a vast corporation-is more valued tha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y particular member. In contrast, Americans stress individuality as a value and are apt to asser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hen they seem justifiably in conflict with the goals or values of the group. In this case: Richard‘s mistake was in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defend himself. Let the others assume that the errors were not intentional, but it is not right to defend yourself, even when your unstated intent is to assist the group by warning others of similar mistakes. A simple apology and acceptance of the blame would have been appropriate. But for poor Richard to have merely apologized would have seemed to him to be subservient, unmanly. When it comes to England, we expect fewer problems between Americans and Englishmen than between Americans and almost any other group. In this case we might look beyond the gesture of taking sugar or cream to the values expressed in this gesture: for Americans, ―Help yourself‖; for the English counterpart, ―Be my guest.‖ American and English people equally enjoy entertaining and being entertained but they differ somewhat in the value of the distinction. Typically, the ideal guest at an American party is one who ―makes himself at home,‖ even to the point of answering the door or fixing his own drink. For persons in many other societies, including at least this hypothetical English host, such guest behavior is presumptuous or rude. Case 2 A common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in classes involves conflicts between what is said to be direct communication style and indirect communication style. 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