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闭合及符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2014)

全站仪闭合及符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2014)
全站仪闭合及符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2014)

全站仪导线测量计算书

(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已知A点的坐标X A=450.000米,Y 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闭合导线的内角和在理论上应满足下列条件:

角度闭合差:

图6—8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

AB边的方位角(校核)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由图可知:

图6—9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调整的方法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以相反符号,按与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条边的坐标增量中,公式为:

的改正数=

的改正数=

的改正数=米

的改正数=米

5、导线点的坐标计算

根据导线起算点A的已知坐标及改正后的纵、横坐标增量,可按下式计算B点的坐标:

起始点A的坐标已知,则B点的坐标为:

(二)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图6—10附和导线算例草图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由于A、E的坐标为已知,所以从A到E的坐标增量也就已知,即:

通过附合导线测量也可以求得A、E间的坐标增量,用、表示由于测量误差故存在坐标增量闭合差: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击放大图)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击放大图)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计算角度闭合差: f β= ∑β测-∑β理= ∑β测-(n-2)×180 0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 若: f β≤ f 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 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 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 2)对角度进行重测 3)调整角度闭合差,并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角度改正数: (n —测角个数) 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 4)按调整后的角度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α前、 α后表示导线前进方向的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与之相连的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β左 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左角, β右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右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坐标增量的符号取决于12边 的坐标方位角的大小 理论上: 实际上: 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由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引起的; i f v n ββ=-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右后前左后前βααβαα180180∑∑=?=?00 理理y x 理测理测y y f x x f y x ∑ ∑?=?=测 测y f x f y x

7)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 8)计算改正后的增量: 检核条件: 9)按改正后的增量推算各点坐标。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 点1的坐标,应和1点已知坐标相同。 ∑∑-=-=y y x x f v f v yi i i xi i i v y y v x x +?=?+?=?改改∑ ∑=?=?00理理y x 改 改i i i i i i y y y x x x ?+=?+=--11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1 闭合导线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3 4 图2 导线连测

全站仪具有角度测量

全站仪的使用 全站仪具有角度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量、交会定点测量和放样测量等多种用途。内置专用软件后,功能还可进一步拓展。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距离测量 (1)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的数据通讯 全站仪的数据通讯是指全站仪与电子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双向数据交换。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全站仪配置的PCMCIA (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 association,个人计算机存储卡

(完整word版)导线测量及计算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 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自由导线网 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表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导线边长测量 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 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 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FG=bsinα/sinγ 3.导线转折角测量 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 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 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思路: 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 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 ΔY; 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 已知A(x A,y A),D AB,αAB,求B点坐标x B,y B。 坐标增量: 待求点的坐标: (一)闭合导线计算 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 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 12边的坐标方位角:12 =125°30′00″;1点的坐 标:x1=500.00,y1=500.00 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和 观测数据.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例:fβ=Σβ测-(n-2)×180o=359o59'10"-360o= -50";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6-5)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 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 直线上计算公式: 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 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 ?x=d×cosà ?y=d×cosà 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 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 à 起点计算点终点 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 D=2 RSinδδ=90×L/(πR) δ---------圆曲线偏角 D ---------弦长 L --------为弧长 α=α(zy)+δ

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 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 △x=D*COSα △y=D*SINα 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 δ=L2/6RL0 X1=L-(L^5/40R2L02) Y1=L3/6RL0 D=√(X12+Y12) α=α(hy)+δ 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h)-δ 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hy) 、α(yh)------为缓和曲线的起始方位角,一般为已知量, 计算相对于缓圆点或圆缓的坐标增量: △X= D*COSα △Y= D*SINα ****(重点)缓和曲线起始方位角为已知,过度到圆曲线上时,推算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的方法为: A 圆起=a缓起+? ?=3 * i0 i0=L0/6R A 圆起------圆曲线起始方位角 a缓起--------缓和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为缓和曲线过度到圆曲线上的过度角 i0-----------为圆曲线基本偏角 L0-------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四等水准及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二.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标记点之记,完成成果。 三.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的规范。 四.实习方法:自动安平水准仪、DJ6经纬仪的使用。 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二.测区概述: 测区为校园内测量实训场,面积大约30亩。地势平坦,有花园、小树林。其中有几个建筑物分别为网球场、校医务室等。测区内有个小湖。测区周围有安澜路、求新路、启智路等。 三.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四等水准测量: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差hAB。在A、B两点上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即水准仪,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截在尺上的位置分别为M、N,过A点作一水平线与过B点的竖线相交于C。因为BC的高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后视水准尺黑面,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闭合差: (2)计算限差:(图根级) (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 K<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1) 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h f =∑h ,若h f ≤容h f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 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 数: i h i i h i L L f V n n f V ·· ∑-=∑-=或 各段改正高差: i i i V h h +=改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 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改正数 每公里改正数

实验八-全站仪导线测量

实验八全站仪导线测量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导线测量的基本概念、外业的操作方法、内业的计算方法。 (2)以闭合导线为例,使用全站仪完成外业测角、量边等工作;使用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内业处理。 二、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苏州一光OTS612B)主机1台、三脚架1个、棱镜2个、记录板1个、对讲机2个、记号笔1支、函数计算器1个。 三、方法与步骤 (1)在一块比较开阔的场地上,选择A、1、 2、3四个点,相邻点的距离大于100米。四个 点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2)在A点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 (3)分别在1、3点架设反光棱镜,注意架设 棱镜时,尽量使棱镜杆竖直。 (4)测边。测量直线A3、A1的水平距离。将全站仪的望远镜十字丝中心分别瞄准1、3点的棱镜镜面中心,按【测距】键,等待数秒后,屏幕上显示出平距(可多按几次测距,取平均值),将其结果记录到附表七中。 (5)测角。以测回法测量βA为例,首先,将全站仪架设在A点,对中整平后,盘左位置(注意盘左的识别,以屏幕上显示的罗马字符Ⅰ为准)将望远镜十字丝照准3点的棱镜杆,注意尽量照准棱镜杆与地面接合的尖部,不要照棱镜面。按二次【置零】键,使得水平角读数显示为0°0′00″,并在附表七中记录此时的读数。其次,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到1点,记录屏幕上显示的水平角读数。再次,倒转望远镜,切换成盘右位置(注意盘右的识别,以屏幕上显示的罗马字符Ⅱ为准),将望远镜十字丝照准1点的棱镜杆(此时不要置零),并记录下此时的水平角读数,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到3点,记录屏幕上显示的水平角读数。最后,计算盘左、盘右角度的平均值。 (6)在A点完成测距、测角任务后,将全站仪依次架设到1、2、3点,分别完成水平角β 、β2、β3测量工作及直线1A、12、23、3A的测距工作。 1 (7)计算各导线点坐标。假定:导线边A1的坐标方位角αA1=120°,A点坐标:X A=500,Y A=500。分别推算1、2、3点的坐标,并填到附表八里。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Z 鬲-ZAe =(角 + 腐+、,+ 岗)- (〃-2)180°(1)计算闭合差:二 (2)计算限差: @二±4°扁(图根级) (3)若在限差,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尸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禹=小弓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f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 1/2000 (图根级),则将兀、5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例题]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1)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fh = £h,若hwh 容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 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V,- 〃 或 y 乙 , XL 1 各段改正高差: 九改=h i + v i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 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fh = 22/ +2Z 知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或名=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九- £编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其=£%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义£±12诚(所0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丁磅M±40JZ(*^)(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

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 在地面上选择一条适宜的路线,在其中的一些点上设置测站,采取测边和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为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大地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这些等级以下的导线测量,分为经纬仪导线测量、视距导线测量和视差导线测量,其精度、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各不相同。 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用基线尺在地面上直接丈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由于距离测量的精度高,导线中不存在尺度误差积累;而方位误差积累则比三角测量严重。因此,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要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由于导线以单线扩展,无其他几何校核,故必须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当测区较大时,则构成导线网。 在一般地区,由于地面不平,难于用基线尺直接丈量距离,故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不及三角测量优越。但在平坦的森林地区,为了实施三角测量,必须建造过高的测量觇标,又为了清除通视障碍,还要砍伐树木,这样将使作业进展迟缓,用费较大。若改用导线测量,沿道路、林区分界地带或河流推进,利用平坦地势丈量距离,则可降低觇标高度,减少辅助工作,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英国曾在非洲赤道附近平坦的森林地区,广泛采用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以代替三角测量。除了这些特殊地区之外,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则很少应用。 电磁波导线测量自电磁波测距仪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了重视。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所受地形限制较小,作业迅速,精度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而越来越高。因此,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逐渐取代三角测量之势。60年代初,中国利用电磁波测距仪在自然条件极其困难的青藏高原实施了精密导线测量,构成了包括10个闭合环的导线网。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用高精度电磁波测距仪实施了横贯大陆的高精度导线测量,现在已经完成,全长达22000公里。导线上每条边的方位角都直接观测,因而不存在尺度误差和方位误差的积累。高精度导线测量的质量优于一等三角测量,称为零等控制测量。美国正以这

实验09-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实验09-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姓名:班级:学号(短号): 实验九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全站仪测距测角作业方法。 2、掌握闭合导线外业布设和闭合导线测量的条件。 3、掌握平面控制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和成果处理。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全站仪、三脚架、棱镜、油漆、2H铅笔、记录本及计算器。 三、课时安排:4学时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外业布设 (1)踏勘选点(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训时间选择5-10个点,并做好标记) 相邻导线点间应相互通视,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导线点周围要视野开阔,便于测图。导线的边长不宜过长,特别是钢尺量距,相邻边长比一般不超过1/3,点位要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闭合路线示例如下: 3 α01 D 500.00m 500.00m α01 =计算!!! 图1 闭合导线略图

2、外业测量 (1)边长/水平距离测量 光电测距仪测量:图根导线边长可采用单向观测,一站施测的测回数为一测回即可。 (2)角度测量 采用全站仪测角,注意测量左角与右角的差异,一站施测的测回数为一测回即可。 3、内业计算 ㈠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角度值改正 (1)计算角度闭合差:n 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如下: ??-=∑180)2(th n β ;式中 n ——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理论上,实测的内角之和∑m β-∑th β= 0,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f β = ∑m β-∑th β ≠ 0,称f β为角度闭合差,即 ??--=-=∑∑∑180)2(th n f m m ββββ ,限差要求βf ≤ n f 06p ''±=β (2)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 β,v β的计算公式为: n f v β β- =,则改正后的水平角βi 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即 βββv i i +=改 (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计算公式如下: 测量方向为1 2 3,起始方向1 2通过已知的0点和1点计算方位角α01,通过 α01计算有α12 = α01 + β左 ± 180°,则有α23 = α12 + β左 ± 180°,多点测量可依次类推。测量中若是右角,β左也可用β右代替。 ㈡ 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改正 (1)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如导线边1 2的坐标增量计算如下: 30 .1830042335cos m 60.201cos 121212+='''??==?αD x 92 .830042335sin m 60.201sin 121212-='''??==?αD y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①?方位角计算(左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Z C士180 °= 270+ °70 - 180 = 160 ° a DE = a CD +Z D士180 ° =160 + 100 - 180 =°80 ° a EB = a DE +Z E 士180 °= 80 + 130 - °180 =° 30 °

②?方位角计算(右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 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 Z C 士180 =270 -°290 +°180= °160 a DE = a CD - Z D 士180 ° =160 - 260 - 180 =° 80 a EB = a DE - Z E 士180 ° = 80 -230 - 180 =°30 ° 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 180°则加上180° (大减小加)。 ③?坐标与距离计算方法

同理可以得到D 点与E 点坐标 已知 A,B 两点坐标 A(Xa,Ya),B(Xb,Yb), 1.求AB 方位角及距离 a AB = (Y A )/(X B -X A ) = Tan a x YB-Y A A / 注意:测量中坐标系x , y 与数学中坐标系x , y 相反 X B-X A 一甘 — I Y D AB = v {(X B -X A ) 2+(Y B -Y A ) 2} 2.求C 点坐标C (Xc,Yc ) Xc = XB + D AB ? COSk AB Y C = YB + D AB- Sin a AB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 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编号点 号 后 尺 下 丝前 尺 下 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红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1.5710.793后5 1.384 6.171 K5= 4.7 87 K6= 4.6 87 1.1970.417前60.551 5.23 9 后—前 2 ZD12.1212.196后6 1.93 4 6.621 1.7471.821前5 2.008 6.79 6

A 后—前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 ′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 一测回值 ° ′ ″ 平均值 ° ′″ O 1 左 A0 12 00 B 91 450 右 A180 11 30 B 271 45 0 0 2 左 A 90 11 48 B 181 44 54 右 A270 12 12 B 1 45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M=77.564m,X A=47.337m,YA=73.556m,试计 五、计算题

闭合与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业计算方法 (好东西) 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当β为左角时 α前=α后+β左-180° 当β为右角时 α前=α后-β右+180° 2. 角度闭合差计算 fβ=(α始-α终)+∑β左-n*180° fβ=(α始-α终)-∑β右+n*180° 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 Vβ=±fβ/ n 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X=X终-X始 ∑△Y= Y终-Y始 Fx=∑△X测-∑△X FY=∑△Y测-∑△Y 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 VX=- Fx/∑D3Di VY=-FY/∑D3Di22 所以:∑VX= - Fx ∑VY= - FY 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F=SQR(FX^2+FY^2) 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F/∑D=1/∑D/F 8. 坐标增量计算

导线测量的业方法 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 (一)闭合导线业计算 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角和起始边AB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 角度闭合差: 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AB边的方位角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校核)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由图可知: 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全站仪导线复测步骤与计算

导线加密复测 1.仪器的校验 测量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校验:检查仪器鉴定证书是否过期,过期严禁使用,注意鉴定证书上的加常数,仪器使用前检查改正;光学对中器检查各个方向是否对中,超过1mm时应调整后使用(调整方法实践中另讲); 2.加密点布设 熟悉现场点位,确定测量路线,对间距大的点加密。加密点选点原则:视野开阔;便于施工测量;便于保存;距离满足规范要求(200-500m,相邻两点距离不超过2倍);加密点埋设完成后树标志便于测量,避免施工破坏。 3.导线复测及计算 测量准备:全站仪1台,三脚架3个(木脚架1个仪器用,检查连接处是否松动),光学对中器2个,型号一样的镜头2个,对讲机3台,记录本,记录笔及防护用品。人员配备4人,司仪1人,记录1人,前后视各1人。测量前对仪器设备检查,清点,仪器电池2块对讲机3台充满电。 测量方法及过程:熟悉现场点位,规划测量路线,分段测量(每段不超过4KM),按标准附合导线测量(从已知两点测至已知两点),第一已知点架三脚架光学对中器为后视,第二已知点架设仪器,按既定路线架三脚架光学对中器为前视,仪器架设完成后(司仪身体不能碰到仪器和脚架,双手调仪器制动除外)检查气象参数,棱镜常数开始测量(旋转仪器要轻柔连贯,司仪站位距脚架距离20cm以上,不得骑在脚架腿上),建站第二已知点,后视第一已知点,测前视点坐标并保存(目的是在平差出错时找到错误)。开始导线测量,仪器盘左对后视并角度置0o0’0”,报角度后按测距键,再报距离,记录人每听到一个数据先记录再复述,按顺时针旋转仪器对前视,精确对准后报角度,记录,按测距键,报距离,记录,半测回完成,顺时针水平旋转180o,盘右观测前视,观测记录方法同上,逆时针旋转对后视,读书记录,一测回完成,归0差不大于6”(就是归0后读数在359o59’54”至0o0’6”间),记录及现场计算示例如下:

全站仪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全站仪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导语:导线测量是指将一系列测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形式,并测定各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算各测点平面坐标的技术与方法。以下是XX整理全站仪导线测量实习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全站仪导线测量实习报告1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以了我这次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在这次20多天的实习过程中,经过这次实习,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很大益处。同时也可以说这次工作是对同学的一次考念,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生病但是依然坚持工作,可以说着种精神是相当高贵的。 通过这次野外工程实习,加强了自身掌握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与内业作图方法,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数字测图在野外的运用,数字测图带来的不但是数据采集速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增加,更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明白了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在实际中的运用 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现我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很多知识漏洞。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熟练、精准程度(比如能够迅速对中整平)。 本文是由上传的: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以了我这次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在这次20多天的实习过程中,经过这次实习,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很大益处。同时也可以说这次工作是对同学的一次考念,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生病但是依然坚持工作,可以说着种精神是相当高贵的。 通过这次野外工程实习,加强了自身掌握数字测图外业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完整版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 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 、y 。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如图6-10 所示,已 y 图6-10 坐标增量计算

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 ? =-=?=-=?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6-1) 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则B 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 ? +=?+=+=?+=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 (6-2) 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 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 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 2.坐标反算

实验三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

实验三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 1. 仪器及工具 1)由实验室借领:全站仪一台,脚架一个,测杆二根,钢尺(50m)一把,标记笔一支,记录板一块 2)自备:铅笔(2H)一支,小刀一个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指导老师讲解本次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1)在地面上找出用于作闭合导线的两个已知控制点,同时在地面上选出4-8个待求控制点,做出标记,编好控制点号。从已知控制点测起,按先后顺序,测回已知控制点。 2)测量数据包含两类,一类数据为相邻边之间的水平角。另一类数据为点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测角: 每个水平角观测一测回,按一测回测角方法记簿、计算,详细操作方法参照《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实验报告,角度记录在表A-6中。 4)光电测距: 往返观测一测回,相对精度K≤1/10000。 5)导线内业计算先后顺序为: 起始坐标方位角、修正坐标方位角、角度闭合差、允许角度闭合差、角度改正数、改正后角值、各未知边坐标方位角、x轴方向坐标增量、y轴方向坐标增量、x轴方向闭合差、y 轴方向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相对精度、x轴方向改正数、y轴方向改正数、改正后的x 轴方向坐标增量、改正后的y轴方向坐标增量、计算x、y坐标。 3. 注意事项 1)借领的仪器及工具在实验过程中要保管好,防止丢失。 2)安置仪器时应将仪器中心连接螺旋旋紧,防止仪器从脚架上脱落下来。 3)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不能没有人看管。 4)本次实验工作量比较大,组长在实验之前必须做好计划,组员要互相配合。 5)每步实验操作及记录必须认真仔细,尽量杜绝实验后导线不合格。

表A-6 水平角读数观测记录(测回法) 仪器型号:_________ 仪器编号:__________ 观测日期: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 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当β为左角时 α前=α后+β左-180° 当β为右角时 α前=α后-β右+180° 2. 角度闭合差计算 fβ=(α始-α终)+∑β左-n*180° fβ=(α始-α终)-∑β右+n*180° 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 Vβ=±fβ/ n 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X=X终-X始 ∑△Y= Y终-Y始 Fx=∑△X测-∑△X FY=∑△Y测-∑△Y 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 VX=- Fx/∑D3Di VY=-FY/∑D3Di2 2 所以:∑VX= - Fx ∑VY= - FY 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F=SQR(FX^2+FY^2) 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F/∑D=1/∑D/F 8. 坐标增量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 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 (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 角度闭合差: 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AB边的方位角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校核)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由图可知: 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实验三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

实验三全站仪闭合导线测 量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实验三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 1. 仪器及工具 1)由实验室借领:全站仪一台,脚架一个,测杆二根,钢尺(50m)一把,标记笔一支,记录板一块 2)自备:铅笔(2H)一支,小刀一个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指导老师讲解本次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1)在地面上找出用于作闭合导线的两个已知控制点,同时在地面上选出4-8个待求控制点,做出标记,编好控制点号。从已知控制点测起,按先后顺序,测回已知控制点。 2)测量数据包含两类,一类数据为相邻边之间的水平角。另一类数据为点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测角: 每个水平角观测一测回,按一测回测角方法记簿、计算,详细操作方法参照《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实验报告,角度记录在表A-6中。 4)光电测距: 往返观测一测回,相对精度K≤1/10000。 5)导线内业计算先后顺序为: 起始坐标方位角、修正坐标方位角、角度闭合差、允许角度闭合差、角度改正数、改正后角值、各未知边坐标方位角、x轴方向坐标增量、y轴方向坐标增量、x轴方向闭合差、y轴方向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相对精度、x轴方向改正数、y轴方向改正数、改正后的x轴方向坐标增量、改正后的y轴方向坐标增量、计算x、y坐标。 3. 注意事项 1)借领的仪器及工具在实验过程中要保管好,防止丢失。 2)安置仪器时应将仪器中心连接螺旋旋紧,防止仪器从脚架上脱落下来。 3)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不能没有人看管。 4)本次实验工作量比较大,组长在实验之前必须做好计划,组员要互相配合。 5)每步实验操作及记录必须认真仔细,尽量杜绝实验后导线不合格。 表A-6 水平角读数观测记录(测回法) 仪器型号:_________ 仪器编号:__________ 观测日期:______________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 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计算角度闭合差: f ?= ??测-??理= ??测-(n-2)×1800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 若: f β≤ f 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 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 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 2)对角度进行重测 3)调整角度闭合差,并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角度改正数: (n —测角个数) 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 4)按调整后的角度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a 前、 a 后表示导线前进方向的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与之相连的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b 左 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左角, b 右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右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i f v n β β=-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 ?-+=+-=右后前左后前βααβαα180180

坐标增量的符号取决于12边 的坐标方位角的大小 理论上: 实际上: 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由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引起的; 7)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 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号按边长成正比例进行调整。 8)计算改正后的增量: 检核条件: ∑∑=?=?00 理理y x ??? ? ???-?=?-?=∑∑∑∑理测理测y y f x x f y x ∑∑?=?=测 测 y f x f y x ∑∑-=-=y y x x f v f v yi i i xi i i v y y v x x +?=?+?=?改改∑∑=?=?0 0理理y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