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组织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组织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浅谈

内容摘要

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真正成为“有效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呢?笔者试图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体会,如充足、有结构材料的准备、小组学习的组织与训练、科学习惯的养成及教师的几点做法来阐述提高学生探究过程有效性的基本策略,使课堂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组合作习惯养成指导评价

正文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主关键词之一。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组织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真正成为“有效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呢?针对此情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简述如下。

一、探究材料要充足、有结构,师生共备

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果不提前准备实验材料,探究活动就自然成了纸上谈兵,充足的、良好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材料要充足,“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育学原理认为:从材料本身出发来组织教学,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也符合世界物世性的基本观点。但这些材料若都由教师准备,无论是从教师的时间或精力都不允许,所以我把易寻找、易携带的探究材料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分头进行准备。我认为,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另外,仅仅按教材上的提示准备材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材上所提示的材料,有时在教学时,会因为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年龄上的特点等一些问题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培训。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探究已成为了学生科学学习中“合作有效,探究有益”的主要方式。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培训,则成为了科学课堂的首要任务,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学习小组,关系着整个探究活动的效果与成败。

1、分组里面有科学。

分组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分组采用按座位“划组”,很容易引发合作时小组成员间的“冲突”,组际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悬殊等情况。如果学生间缺乏必要的训练与默契,当问题或意见产生分歧时,矛盾会不断激化。这样,便会导致小组合作探究的失败。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减少闹意见、不合作情况的发生,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尽可能让每个组的成员团队中都有能胜任小组合作中所需的角色人物,例如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有善于表达的汇报员等。

2、帮助小组长建立威信。

作为一个学习小团体,一个好的领导人是必要的,孩子年龄小,能力较差,教师要帮助组长建立威信,这样,以后的探究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首先要让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如安排、协调好材料的分工准备工作,探究活动的安全性、秩序性等,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遇到小组合作中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在课堂上要坚决支持小组长,有问题课下再解决,如刚开始成立科学小组时,小组长对自己的角色还不太适应,有一个小组,都是男孩子,做实验时,都想先动手操作,其中有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同学,每次实验他都第一个做,小组长安排他也不听,后来就默许了,以致于其他的组员都有意见,在课堂上向我“告状”,我说:“小组长怎么安排的,就怎么执行。”下课后,我向那位小组长问了情况,告诉他,实验安排要公平合理,对不听从安排的一要坚持二要寻求老师帮助。下一节科学课,一上课,我就强调了组长的权威性,对不服从组长指挥的,老师要单独进行谈话。课后,小组长高兴地来找我,“老师,今天的活动可顺利了,我们操作分工、顺序采用轮换制的方法,大家都很满意,也很听从指挥。”一段时间后,小组长的能力越来越强,威信越来越高,意见也越来越少,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变得和谐而高效。

3、仪器的管理与摆放。

无论是自己还是老师给准备的仪器、材料一律集中放在组长桌上,统一管理使用,每个小组设立摆放区:用来摆放没有使用的仪器器材;实验区:用来进行探究活动的区域;及垃圾存放区:存放实验中的垃圾,及不再使用的仪器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卫生习惯,使探究活动整洁有序。

三、科学课堂习惯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有这样的画面:前一节下课后,授课教师和听课的老师们一起匆忙地收拾着实验器材,清理着留下的垃圾,整理桌面卫生,而我们的学生早已溜之大吉。巴金老先生曾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科学课的成功开展也应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

1、基本的规范习惯。

(1)、排好队进教室,老师没说话之前保持安静。

(2)、老师没有说开始实验,不能动实验器材。

(3)、科学教室保持干净,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垃圾扔进自己准备的垃圾袋里,下课后带走。

(4)、下课后,小组长安排成员打扫本组卫生并给老师送器材。课桌椅排放整齐后,离开实验室。

2、探究课堂规范

莱蒙特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科学课堂上也应如此。现实课堂教学中却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场面,比如:学生面对实验桌上的器材,学生就忍不住要摆弄一下,和边上的同学“探讨”一下。当实验结束,老师说停止实验时,有些孩子充耳不闻,继续摆弄他的实验器材,或者继续讨论着。针对这些问题,我就和学生约定:老师两手大声拍三下就表示活动暂停,该进入交流的环节了。实验一结束,组长收回保管所有器材,并请组员监督,如此一来便使课堂教学在有序中进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科学的启蒙教育,从小学三年级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课堂习惯,为今后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孩子的终生发展。

四、科学教师的几项工作。

1、重视组织、有效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很容易把实验课当成一项趣味活动,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的器材和实验现象上,忽视对其中的科学道理的思考。这样即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参与率很高,也不能达到实验课的目的。因此我非常重视活动的组织,而且组织指导贯穿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我经常利用学生强烈的好胜心,开展组与组的竞赛。如:哪个小组坐得最整齐,先给哪个小组发实验器材等等。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能很好地防止活动时的“乱”。

小组合作活动如果不及时科学指导,最容易变成“外热内冷”的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参与率极高,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于是在合作前我经常要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与学生交谈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明确活动目的,合作中,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2、分析总结,升华实践感受。

实验课就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悟出科学道理,获取知识技能。所以活动后的总结十分重要。这里我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他们想说的,什么都可以。包括合作中的愉悦,实验中的现象,现象后的思考,思考后的疑惑等等。无论是多是少,是深是浅,只要能说出来,就给予鼓励。小组合作不是简单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一个途径。

3、询问和评价,教师最重要的工作

教师的评价与关注对孩子的探究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不管是课堂探究活动还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束后或告一段落,教师必须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询问和评价。我在指导三年级的孩子们观星活动时,一开始几天,由于没有科学课,我没有询问,上课时一问,只有几个同学观察,此后几天,我天天询问,并对同学们的观测活动进行了表扬,孩子们的兴趣明显高涨,甚至有时主动来向我汇报观测到的现象,老师的一声询问、一句点评,就能带给孩子们探究的热情。

综上所述,为追求科学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从细节出发,从小处入手,利用恰当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策略

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策 略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在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发展中,幼儿科学教育更加强调通过幼儿的主动的探究过程获得乐学、会学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 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要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教师应采 取适当的组织策略。 1、科学教育内容需求化 维果茨基说:“童年儿童早期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龄儿童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而学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自己的大纲的过程而定的。”其理论指出教师的大纲要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也就是说教育目标和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水平。 作为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内容,要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是驱使儿童主动探究的动力,兴趣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主动从事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并使学习活动得以维持。没有兴趣,幼儿缺乏真正的学习动机。所以,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机。 科学活动内容应从幼儿生活中选择教师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环境中去寻找丰富有趣的科学内容。因为幼儿的生活中蕴含许多有趣的科学内容。孩子们经常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物感兴趣,愿意去探究。从幼儿身边的事物,生活的体验中选择具体、可观察的内容,使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科学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保 持长久的好奇心。 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形成科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的出发点主要是教材、大纲,而不是幼儿,这导致幼儿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改变出发点,去寻 求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活 动。孩子天生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幼儿感兴趣的许多事物和探究的问题, 就暗含着教育价值,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要倾听、关注幼儿的问题,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开发、生成科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形成儿童感兴趣的科学活动,促使儿童进一步探究。 教师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在教师选择的内容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创设情景,通过教师提问、幼儿讨论、让幼儿寻找相关的资料、组织参 观等活动,引导儿童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愿望。另外,对于教师预设的内容,给予幼儿自

设计一个科学探究活动

中班科学探究活动:神奇的水 一、选题描述与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爱玩水,所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而设计了这一次有关于水的科学活动。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二、设计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难点: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水的新现象,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三、实施时间和地点 实施时间:2016年10月第二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奇妙的电池》以及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知道电池有“+”“-”两极。 2、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电动玩具各种型号的电池记录本课件演示 活动过程: 一、1、引入:和孩子一起玩电动玩具,一些装了电池,一些没装电池 T:今天小朋友有带了一些玩具来,老师都没玩过呢,咱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C:老师,你看,我的恐龙走得很快,还有叫声呢! C:老师,你看我的电子琴漂亮吗?还有音乐呢! C:我的汽车怎么不会动啊? C:你的汽车有没有电池啊?是电池坏了吧? C:老师啊,我的这个电话也没声音! C:我的机器人怎么不会走啊! 2、猜想预测 T:刚才一些小朋友问我们,为什么他的玩具不会动也没有声音呢? C:是他们的玩具坏了吧。 C:可能是用太久了,电池没电了吧。 C:我看了,是没装电池呢! T: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些玩具都能动起来,有声音呢? C:装上电池就可以了。 C:要装上好的电池才可以,坏的电池就不可以。 C:可是,我刚才装了啊,装了以后还是动不了! C7:我也装了,装了以后电话还是没有声音。 T:那我们应该怎样装才能让玩具动起来,有声音呢? C:把那个头对准另外一个电池的下面,装进去就可以动了。 T:小朋友都知道电池有两头,那电池的一头有一个突出来的小头,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是正极;另一头平平的,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 C:那我觉得把正极对着负极,这样装能让玩具动起来。 C:我认为,把正极对着正极的装也可以让玩具动起来的。 C:我觉得,这个花灯要用5号的电池,然后头(正极)对着屁股(负极)装下去,就可以电子琴就响了。 T:那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想一想,这三种安装方式哪种能让玩具动起来。能和不能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记录。 3、分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幼儿实验过程: C:这是7号电池,我试试看能不能装到电子琴里面。(尝试后他发现不行,换成了5号,装进了玩具手机,响了,他很高兴。) C:xx装好了电池,可是电子琴没响,看了很久,她发现是电线断开了,于是她换了一

小学科学学生有效性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科学学生有效性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科学探究能力是通过完成部分探究活动和完整的探究活动而形成和发展的。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1、“玩中学”变成真正的玩。 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表面看上去是气氛很活跃,但学生的课堂习惯及探究的习惯、态度,让我们堪忧。 2、探究过程无意义、无收获。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收获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通过对一堆材料的摆弄,毫无收获也是徒劳。因为,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相当于只要耕耘不要收获,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过程。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不起作用。 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参与科学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有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小组活动,只作旁观者,看别的学生探究。这种分组不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4、动手不动脑,探究不深入。 有些时候,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无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趣味小蚂蚁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和亲自动手的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述蚂蚁的形状、颜色和身体特征。 3、从小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蚂蚁挂图、放大镜每人一个、盆、沙子、小碟、投影仪、活蚂蚁、小透明盖。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把投影仪打开,上面放着几只活蚂蚁在上面爬,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教师让你们看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小蚂蚁。”师:“你们可真聪明” 2、比赛捉蚂蚁:让幼儿从大盆里用手把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再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让蚂蚁不要爬出来。 师:“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小蚂蚁,你们想不想和它们玩呀?那好,咱们做个游戏,比赛捉蚂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胆大。把盆里的小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捉好之后还要想办法不让蚂蚁爬出来。好了,你们听明白了吗?”师:“准备好了吗?开始比赛。”3、观察蚂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捉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小不小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眼睛、口、足…?)小朋友做事要有始有终,我们现在再把小蚂蚁放回去。

活动二:看挂图,分析挂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分析蚂蚁的外形特征。说出自己看到的蚂蚁和挂图上的有什么不同吗? 师:“小蚂蚁我们都观察了,现在呀,我们来看一只大蚂蚁,你们想不想看呀? 出示挂图 师:“那你们看看你们捉到的蚂蚁和教师这里的这只蚂蚁一样吗?” 师:“有说一样的有说不一样的,那哪一样哪不一样?”让幼儿观察挂图 师:“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师:“那我们再看一看,蚂蚁头上都有什么呀!”(眼睛、口、触角)师:“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师:“胸上还有什么?”(叫足,一共有三对) 师:“好了,我们今天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小蚂蚁的知识,你们表现的都这么好,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呀?” 活动三:游戏《小蚂蚁搬豆》 1、交代游戏名称 2、这个游戏怎么玩呢?老师会选出最听话的小朋友来玩。 小蚂蚁们先站好两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搬的最快。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题研究方案 一、概念的界定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科学教育有明确定义:“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学生探究就是要达成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科学研究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能够不断系统化和迁移,并最终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1、新课程标准要求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与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汇报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所以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把课标的理念贯彻到学科的教学实践,有助于丰富和充实科学探究理论的内涵,而且便于找到科学探究实施的方向和途径。 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 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这一要求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抓住学生的这个动机,科学地设计与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能诱发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科学课程自身不断完善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 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 在教师指导下,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此方法的只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 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角色扮演法: 是运用模拟、小品等形式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有一部分学生担任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认真注意与活动 目的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

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作品制作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 信息搜集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个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过程,学习运用搜集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对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 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 李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它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等丰富的内容,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小学科学课进行综合性学习和研讨,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步骤 一、研究的主题 二、探究的问题 三、问题的假设 四、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五、讨论与交流 六、归纳得出结论 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方案_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方案_幼儿科学 探究活动方案 探究应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它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方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肥皂的多样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种类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新式肥皂的幻灯片。

3、肥皂架子。 4、幼儿提前了解自带的肥皂。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种类的多样性和肥皂的作用。 1、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有一样东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会让你变得讲卫生爱清洁,而且我们天天都用它,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2、幼儿能用有节奏的儿歌说出肥皂的名称和作用。 设计提问:你带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3、经验提升:知道肥皂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肥皂都有它的专用性。 二、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等的特点和多样性,增加幼儿对肥皂的喜爱之情。 1、设置问题情境,请幼儿帮助选肥皂,学会看包装认识肥皂。 设计提问: (1)你能帮我选一块芒果味的、黄颜色的香皂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经验提升:在肥皂的包装盒上藏着肥皂的许多小秘密,我们可以根据包装上的画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肥皂。 设计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手里的肥皂是什么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的? (2)经验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是不一样的。 (3)你喜欢哪种肥皂? (4)经验提升: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肥皂不一样,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肥皂。 三、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在当今的科技时代里,人们随着科技意识的提高,逐步认识到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培养儿童爱科学、科学良好习惯的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教师是幼儿科学活动的促进者,要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尊重儿童的爱好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也已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应注重增强探究的目的性、系统观察、比较探究和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在探究中不断尝试并获得切身的体验,既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能够很大程度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 一、选材与幼儿兴趣、需要、接受能力相吻合 《纲要》中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创造条件引领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活动的选择常常由教师精选日常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的,且又是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概念或经验,还应注重幼儿对所要探究事物与问题的前经验和认知水平。本学期开展的中班科学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把塑料袋当玩具,他们有的把质地比较硬的塑料袋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压平当手帕在折,有的拿塑料袋跑来跑去。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后,我们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可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时科学探究活动生成的重要依据。我们中二班的男孩占全班人数的三份之二,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玩玩、做做,非常感兴趣,在平时的“动手做游戏”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剪、折、贴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而科学探究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符合本班幼儿的基本能力和发展水平。 二、目标制定与年龄特点、活动内容相符合 《指南》中4—5岁科学领域提出以下发展目标:能对事物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结果进行推理、记录。因此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我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玩纸船》将目标定为: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2、尝试用符号或数字记录实验结果,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以上活动目标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活动准备与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相适应 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活动准备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活动准备是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对于教师,活动准备则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

科学观摩活动方案

科学观摩活动方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东胜区铁西实验幼儿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园科学(探究)教学观摩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图: 幼儿园不断的组织学习、研读、实践和教师自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教师们对《指南》的理解,落实在一日生活的行动中不断加强、深入。 针对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幼儿园曾组织健康、语言、艺术三个领域,从观念中融入内化、行为中积累不同的策略、方法。特本学期进行全园科学领域(科学探究)的集体教学观摩活动,一起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与孩子一起探究、体验。通过观摩、研讨进一步使教师对《指南》科学领域核心的理念和理解的准确定位,从而激发幼儿科学学习的兴趣、喜欢体验探究的过程,为孩子提供探究的氛围做一铺垫。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需要:接纳—允许—支持—保护—引导孩子。 二、活动目标: (一)依据《指南》在观摩中了解教师对科学(科学探究)的理解与实施情况。 (二)通过观摩实现教师对科学活动结构的完整认知。 三、活动时间:2015年6月8日—2015年6月12日 四、活动地点:幼儿园18个班级 五、活动形式:分组听课、分组评课 六、活动要求:

(一) 按照方案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准备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同时将教案书写在“东胜区铁西实验幼儿园观摩活动教案”的模板中,并填写纸质版的集体备课研讨记录表。 (二) 具体要求: 1.听课时间: ①上午8:00开始说课,9:00开始听课;下午14:30说课,15:00开始听课; ②学习班教师请按时签到、准时参加。 2.说课、评课地点: 一组:保教服务中心;二组:课程研发中心。 3.听课要求: ①听课教师手机调成静音、穿平底鞋,安静观摩同时做好听课记录。 ②请各组组长及时记录观摩教师签到情况,特殊事宜详细记录。 4.材料上交: 观摩活动结束后两天内以班级的形式将电子版教案PPT及整体观摩活动的反思交到年级主任处。(如文件名:小一班科学观摩教案;里面包括三位教师命名的文件包如:谁什么活动的教案、整体观摩活动反思、音乐等。) 七、活动安排表(后附) 八、说课及教案书写要求(后附) 附: 东胜区铁西实验幼儿园观摩活动说课要求 一、教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 学反思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一:沙宝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二:多彩的肥皂 活动目标:

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

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论文与技术发明的选题与研究方法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曹晓清葛智伟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开展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和认识,探索和总结指导学生进行选题与研究方法的规律,并用得到的这些规律和方法进行选题或研究的尝试,体验创新实践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实践,探索引导学生进行选题和研究的方法,并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掌握相关指导方法,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创新思维,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员体验选题或探究成功后的喜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意识,树立学生培养过程中科学伦理观和德育教育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 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活动已成为科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科学论文是青少年进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论文活动时应该注意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一、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和要求 1.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的演变 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以及演变后的全国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是1997年以前我国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两项青少年科学活动赛事。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整合工作,充分总结和肯定了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科学论文和技术发明成为今后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最重要的竞赛项目之一 2.青少年科学论文的定义

原则上青少年科学研究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学方法。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科学研究活动视其开展工作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有可能成为“大学前研究”。青少年科学论文,准确地说应该是青少年科学报告。青少年科学报告包括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观测报告、观察报告、发现报告、研究报告等科学成果论文,以自然科学范畴的论文为主。 3.青少年科学论文的要求 科学论文是中小学生学习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质实践的一部分,是模仿性地对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在中小学学科科学讨论会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中小学科技刊物上发表的书面文件。 科学论文应提出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而不是简单重复、抄袭前人或他人的工作。 4.近年相关竞赛分析 5.科学探究活动学科分类。 全国创新大赛共设立13个学科。分别是: 数学、物理、化学、微生物、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医药与健康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社会科学。 二、科学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方法 1.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给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课题的选题及资料查询 (1)选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 原则:从生活中发现课题 从问题到课题: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有创新性的课题 学科交叉,激发创新思维 结合本地特点进行选题:本地的优势(动植物、文化等等都可以) (2)实验方案设计前的资料查询(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 3.实验方案设计 (1)正确的检测手段 (2)实验对象的选择 (3)实验方案设计 (4)时间安排

科学探究活动总结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年度工作总结 我校今年在校长的领导和亲自指导、帮助下,在以科技、科学教师为成员的强有力的课题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卓有成效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研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科学探究任务。使学生真正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小结如下。 一、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研究团队。 本探究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学科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组成,具有较丰富的探究研究经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参与探究的研究工作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1)建立探究活动课程目标和计划制度。周周有计划,堂堂有内容。 (2)建立探究活动资料的管理制度。按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探究研究。 (3)建立课题组成员分工与合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展扎实的课题实施工作。 (1)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培训,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2)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3)校领导定期检查并予以引领和指导。 (4)完成科学探究活动案例辑。本课题组任课教师就科学探究活动涉及到的内容、过程和结果进行了编辑和整理,并充分利用我校沙贝小报,搜集科学探究活动成果,发布在本校的校报上,供教师和同学们观摩学习。

(5)完善和落实科学探究活动。为了真正落实科学探究活动,课题组的教师们除了在三至六年级中分别挑选了不同的学生参加科学探究兴趣班,定时定点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外,还对学生课外的探究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指导和参赛,其中五年级一班的《做个生态瓶》被选送到市里参加了“二个关注”的现场交流会。并获好评;五年级一班有二名同学还参加了市建模比赛。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课题研讨的体会与收获 开展“小学科学探究”研究活动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我们能够以新课程的改革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抓手,全面开展课题研讨工作。一年多的探究研讨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1、要用全新的视角看学生,树立学生的本位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个性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聪明,有潜质孩子。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教师要有“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往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师是教学过程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 2、小学的课题研究要抓课例的研究,在课例中“让新理念进课堂、在课堂中学习新理念”。 “让新理念进课堂”,指的是教师要坚持用新理念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鼓励教师灵活地选择、运用科学探究活动案例来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让新理念进课堂。 “在课堂中学习新理念”一方面是指要加强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哪些符合新课程的教学原则,哪些做法欠妥,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把“反思”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在同伴中进行交流。 3、在“小学科学探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对该问题的探究、研究的意义超过问题研究本身的价值。教师通过问题的研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得到深化,自觉以课改精神指导教学的氛围更浓,不仅是对科学学科的教学而言,而且幅射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五、思考与不足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滚一滚》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中班科学活动《滚一滚》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 1、滚动各种物体,探究能够滚动的物体的形状特征。 2、尝试通过改变外形,把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够滚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玩具城(能够和不能够滚动的玩具若干)。 2、贴有能够滚动和不能够滚动标志大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我们去参观“玩具城”,小朋友仔细看看玩具城里有些什么玩具?猜猜哪些玩具是能滚动的?哪些玩具不能滚动? 二、探究什么物体能够滚动。

1、请幼儿试试、玩玩、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滚动。 2、将能够滚动的玩具送到有滚动标志的筐子里,不能滚动的玩具送到不能滚动标志的筐子里。 3、师:这些能够滚动的物体和形状有什么特点?那些不能滚动的物体的形状又是怎么样的?(幼儿讨论) 三、尝试让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够滚动。 1、师: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把不能够滚动的物体变得能够滚动呢?(引导幼儿思考) 2、让幼儿动手来尝试,可以同伴合作,教师进行指导,让每位幼儿都主动参与进来。 3、请幼儿展示交流探究结果。(把报纸卷成团;把硬纸卷成筒;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借助于能够滚动的玩具) 四、活动延伸:在活动区继续提供多种物体供幼儿操作,同时鼓励幼儿将不能滚动的物体变成能够滚动的,进一步观察滚动现象。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活动方案资料讲解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激发广大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感情和开展实验探究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大盘镇中心学校开展了一次3-6年级的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探究之路,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比赛的范围包括小学科学授课范围内所有分组实验及探究实验,按年级抽取题目。比赛中,参赛学生按照抽取的实验项目,仔细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并详实填写实验报告,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学校专门成立了评委小组,对参赛选手进行了资格确认。同时比赛时评委们按照操作是否规范、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合等现场打分,再统一合计评出一二三等奖。 参赛题目

四年级 实验A: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准确读数,注意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4、现在测得的温度是:() 整理器材: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 学校姓名分数

实验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水 (一)实验材料:量筒、水、烧杯、玻璃棒、记录单 (二)实验要点: 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选择合适量筒 二、用量筒测量一杯水的多少 1、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注意 ①烧杯尖口贴紧量筒内壁; ②水倒完后停留片刻,尽量让烧杯内的水全部流出; ③水不要溅出来。 2、把量筒在桌上放平稳; 3、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读出水的体积数,记录数据。 三、整理实验器材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 学校姓名分数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1 活动目标 1.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掌握电动玩具电池拆装的方法。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件电动玩具,一个小塑料盒,因各种原因不会动的玩具、若干个电池:电池回收箱一个:电池安装示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玩具厂的叔叔阿姨为了表示他们的爱心,让小朋友过个快乐的节日,特意给你们捐赠了一批各种各样的玩具,(出示电动玩具)你们猜:“这小猴会敲鼓吗?”“洋娃娃会 跳舞吗?”这些玩具全是电动玩具。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自己动起来呢?激起孩子们探索的。 二、操作探索(一) 1.拆电动玩具。 (1)师:现在教师给每人发一件玩具,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看 看玩具是怎么玩的。假如你想知道玩具会动的秘密,你也可以把它拆开,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玩玩具,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拆,并把拆下 来的东西放在盒里。 (3)提问:你发现玩具里有些什么? 小结:原来玩具里有电池、弹簧、开关。 2.装电池。

(1)师:小朋友拆开了玩具,还发现了许多秘密,那你们能不能 再把它装好,让它变得和原来一样会自己动呢? (2)幼儿装电池(肯定会有幼儿因电池装反等原因使玩具动不起来) 三、讨论 1.为什么刚才会自己动的玩具现在不会动了呢? 2.如果是电池装反了,那电池应该怎样装才是对的呢? 引导幼儿认识电池上的“+”“一”标志。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出 示示意图,要求幼儿按示意图安装电池。 四、操作探索(二) 1.师:这里有几件小弟弟玩过的电动玩具,不知什么原因这些玩具不会自己动了,等一下请你们拆开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它们动走来,你可以和旁边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提问: (1)你发现玩具是什么原因不能动吗?你怎样又使它动起来的? 小结:玩具不能自己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电池装反了,有的是没装电池,有的是电池的电用完了,有的因为没有弹簧。 (2)电池内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 随便把它剥开,也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乱染会污染环境) 五、玩电动玩具 师: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种各样,你们可商量开一个“玩具表演会”,让大家一块分享玩具带来的快乐,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找一找、变一变、演一演,获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合作能力得到发展,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瓶中吹气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瓶中吹气球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气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他们很爱玩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也都有吹气球的经验,而在瓶中吹气球幼儿接触少,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灵感,来自于幼儿喜爱看的少儿电视节目“科学泡泡——瓶中的袋子”,意在引导幼儿在猜测、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感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的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从小爱观察,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使幼儿体验到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生态课堂追求一种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此次活动四环节紧密相扣,步步提升,让幼儿在“低碳”课堂中享受活动的快乐,体验科学的奥妙。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瓶口套有气球。(如图所示) 2.幼儿记录纸人手一份,哭脸和笑脸娃娃若干,教师记录纸,记号笔。3.课件。 4.操作音乐、集中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在小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吹气球呀? 幼:想。 2.分别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 师:请你来试试。气球怎么样了? 幼:变大了。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