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的提取方法:

1.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单体化合物:1)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

2)具有一定的理化常数

3)具有生物活性

2.有效部位:指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效部位

3.无效成分: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成分

糖类化合物

一、单糖的立体化学

1.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最简单的酮糖是二羟基丙酮

2.单糖的结构表示方法:

①Fischer投影式:距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在右侧的为D型糖;羟基在左侧

的称为L型糖(环状:C5上的取代基向上为D型)

②Haworth透视式:

?端基差向异构体:只有手性碳原子相反,其他结构相同。有α型和β型

?C1上的取代基和端基取代基同在上面或者同在下面的为β型

?优势构象式:椅式比船式稳定

二、糖的分类

1.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2.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类化合物(C3~C8),多以结合态存在其中五碳糖和六碳糖最常见

3.单糖分类:

①五碳醛糖:L-阿拉伯糖

②六碳醛糖:D-葡萄糖

③六碳酮糖:D-果糖

④去氧糖:甲基五碳糖(6-去氧糖);单糖分子的一个或两个羟基被氢原子取代的糖

⑤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单糖分子中的伯醇(两个氢)羟基氧化成羧基(C6)

⑥支链碳糖:D-芹糖;D-金缕梅糖

⑦氨基糖:庆大霉素;单糖的一个或几个醇羟基置换成氨基

⑧单糖的衍生物:

糖醇:D-山梨醇;L-卫矛醇;单糖的醛基或酮基被还原成羟基

环醇:肌醇;环状的多羟基化合物

4.低聚糖(寡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键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的聚糖称低聚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为还原糖。蔗糖没有还原性

5.多糖: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聚合度都在100以上至几千。无甜味,非还原性。如,淀粉,肝糖原

6.水不溶的,直糖链型,主要形成动植物的支持组织。如纤维素,甲壳素

溶于热水,形成胶体溶液,多支链型,动植物的贮存养料

三、糖的理化性质

物性:

1.单糖,低聚糖:羟基多,极性大,易溶于水。难溶于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呈晶形,有甜味。

2.多糖:多为无定形粉末,无甜味,一般不具还原性,有旋光活性,可水解成单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常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

3.旋光性:右旋性

4.单糖在水溶液中主要是以半缩醛(酮)的形式存在的。

5.由于五、六元环张力最小,所以天然糖都以五元氧环(呋喃糖)或六元氧环(吡喃糖)的形式存在。

化性:

(1)氧化反应:但过碘酸和四醋酸铅的选择性较高,一般只作用于邻二羟基上。例如银镜反应(以Ag+作为氧化剂),和斐林反应(以Cu2+作为氧化剂)。

①过碘酸反应:

基本方式:作用缓和,选择性高,限于邻二醇、α-氨基醇、α-羟基醛(酮)、邻二酮和某些活性次甲基

作用机理:先形成五元环状酯的中间体。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过碘酸一价的H2IO5-离子作用(需要中间产物)

应用:对糖的结构的推测,如糖和苷中氧环的形式,碳原子的构型,多糖中糖的连接位置和聚合度的决定,都有很大的用处

③四醋酸铅反应机制与过碘酸相似,只是作用能力比过碘酸更强

(2)与硼酸的络合反应:

?只有处在同一平面上的羟基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醇羟基越多,越有利于络合。

络合能力:呋喃糖苷>单糖>吡喃糖苷

?应用:糖自动分析仪(sugar analyzer)原理——制成硼酸络合物后进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3)、醚化反应(羟基反应)

?羟基中,最活泼的是半缩醛羟基,次之是伯醇羟基,再次之是C2-OH

(4)酰化反应:

?最常用的是乙酰化和对甲苯磺酰化

?乙酰化试剂为乙酸酐与不同酸的混合液,常用的酸有硫酸、高氯酸及Lewis酸(如氯化锌、三氟化硼等)。

(5)糖醛形成反应:

?由五碳糖生成的是糠醛(R=H)P93

?应用:许多糖的显色剂就是根据这一原理配置。如Molish反应的试剂是浓硫酸和α–萘酚。

四、糖的提取分离

1.一般提取剂:水(包括酸水、碱水)、醇。

2.糖的提取:

?单糖,二糖,三糖:溶于冷水和温乙醇(用醇温浸,铅盐沉淀,除去其他物质后结晶)?果胶,阿拉伯聚糖等类胶样物质: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醇(水提,铅盐沉淀,脱铅后乙醇

沉淀)

?粘液质,树胶,木聚糖,肝糖原等:溶于温水,难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醇(温水浸,铅

盐沉淀蛋白质脱铅后,乙醇沉淀)

?不溶于水的胶类如五碳聚糖,半乳聚糖: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碱(用稀NaOH提取,

加醇沉淀析出)

3.多糖的分离纯化:(1)除蛋白(2)分离纯化

有关除蛋白的方法:(处理时间要短,温度要低:避免多糖降解)

?Sevag 法:经典方法,优点:温和缺点:需要重复5次才能去除大部分蛋白质

?酶解法:可与Sevag法合用,除蛋白效果好。样品水溶液中加入蛋白质水解酶,如胃

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使其中的蛋白质降解。

?三氟三氯乙烷法:处理2次,得到无蛋白质的多糖。优点:效率高缺点:溶剂沸点低

(56℃),易挥发,不易大量使用,需低温操作。(不需要光照)

?三氯醋酸法:一般不用,因为方法剧烈,易引起某种多糖的降解

4.糖的分离:

?杂质去除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铅盐和活性炭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

5.分级沉淀或分级溶解法

?通过改变溶剂的组成、pH、温度或加无机盐的方法,使多糖分次沉淀或溶解。

?由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在不同浓度低级醇或低级酮中溶解性不同,可以逐步

提高溶液中醇或酮的浓度以使不同组分的多糖依据相对分子分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沉淀最终达到分离的目的。

?如:在糖的水溶液中,逐步加入乙醇,即逐渐增大乙醇浓度,可得到各部分的沉淀物。

为使多糖稳定,多糖通常在pH=7时进行酸性多糖在pH=2-4时进行处理酸性多糖时,为防止酸水解苷键,操作宜迅速。

6.活性炭柱色谱

?用途——分离水溶性物质较好。如:氨基酸、糖类及某些苷类

?活性炭对物质的吸附规律: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吸附力大于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即:

多糖>单糖。

?活性炭在水溶液中的吸附力最强,在有机溶剂中的吸附力最弱。

?H2O>10%>20%>30%>50%>70%乙醇无机盐、单糖<二糖<三糖<多糖等

7.纤维素色谱

?将多糖混合液用4倍体积的乙醇沉淀在惰性的多孔纤维素柱上,再由高到低的不同浓

度乙醇洗脱,不同多糖则依次洗脱下来。

?一般水溶性大的多糖出柱,水溶性差的后出柱。

?溶剂系统:

中性糖:水、丙酮、水饱和的正丁醇等。

酸性糖:正丁醇-醋酸-水BAW(9:2:1)、醋酸乙酯-醋酸-水(9:2:2)

8.离子交换柱色谱

?多糖分子带有电荷,可以与离子交换剂中的离子或基团结合,亲和力随多糖结构与电离

性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随分子中酸性基团的增加而增强,直链比支链更容易吸附,然后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进行洗脱

?常用交换剂: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纤维素。阳离子交换纤维素:酸性、中性多糖和粘多

糖。

?中性多糖与硼酸络合后可增加酸性,可被阳离子交换纤维素吸附

9.季铵盐沉淀法

?一般多分子酸性越强、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沉淀出来,这样控制季铵盐浓度即可以分

离出不同的酸性多糖。

?长链季铵盐与酸性多糖成盐形成不溶性配合物沉淀。

?季铵盐氢氧化物(CTA-OH)+ 酸性糖(-COOH)→沉淀

10.凝胶柱色谱

?常用商品名称及型号:葡聚糖凝胶G-10、G-15、G-200等[10-表示吸水量乘以10,

即1.0ml/g的吸水量]

?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离,分子量大的先出来

11.地黄根中单糖和低聚糖的分离

取鲜根→热EtOH、H2O提→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除酸碱成分)得到中性成分→ 活

性炭柱(15%HOAc处理)→ 以H2O、稀EtOH(5、10、15、25%顺次洗脱),经PC 鉴定,合并;

D-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蔗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水苏糖(四糖)、毛芯糖(五糖)

五、糖的结构鉴定

1.基本步骤:纯度测定→分子量测定→单糖种类鉴定→连接位置鉴定→苷键构型鉴定

2.纯度测定:

?超离心法(组分均一多糖,单峰),

?高压电泳法(多糖制成硼酸络合物,比色测定,组分均一多糖为单一色斑,单一峰),?凝胶柱色谱法(单一峰,峰形对称),根据分子量不同测定

?旋光测定法(乙醇沉淀2次,2次沉淀比旋度相同,组分均一),根据旋光度不同

3.分子量测定:质谱分析法

4.单糖种类鉴定:

?多糖的完全水解:常用稀酸水解(稀盐酸,稀硫酸),注意掌握适合的条件使多聚糖完

全水解,又不使水解下来的单糖变化或重新聚合。

?糖的纸色谱(PC):常用的展开剂大多为含水的溶剂系统,其中以正丁醇-醋酸-水和用

水饱和的苯酚两种系统应用得最普遍(糖类的Rf 值与溶剂的含水量有关)

?糖的薄层色谱(TLC):

吸附剂:常选硅胶薄层(制备这种硅胶薄层板时,所用的盐一般是强碱弱酸(或中强酸)盐);

展开剂:为正丁醇-丙酮-水、正丁醇-醋酸-水或正丁醇-吡啶-水;

显色剂:⑴其显色原理主要是利用糖的还原性或由于形成糖醛后引起的呈色反应

⑵常用的显色剂有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三苯四氮盐试剂(TTC试剂)、间苯二酚-盐酸试剂、双甲酮-磷酸试剂等。

⑶对于苯胺-邻苯二甲酸而言,己醛糖:棕色;糖醛酸:棕色;戊醛糖:红色

⑷有些显色剂中含有硫酸,因此只能用于TLC

?糖的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色谱:两个不利因素:

①难于挥发(可制备成三甲基硅醚等增加挥发性)

②形成端基异构体(用NaBH4等还原成多元醇,制成乙酰化物或三氯乙酰化物)

?糖的离子交换色谱:

应用糖的硼酸络合物进行离子交换。方法:离子交换树脂(季铵离子交换树脂)

5.连接位置鉴定:多糖的部分酸水解

?多糖的碱水解:1,3连接生成脱氧糖酸;1,4连接生成3-脱氧-2-羟基糖酸(1,3

连接反应速度比1,4连接的快)

?多糖的过碘酸盐氧化:糖分子中含邻二羟基。每开裂一个C-C消耗一分子过碘酸

6.苷键构型鉴定:酶水解;糖链顺序的测定

苷类化合物

一.概述:

1.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由糖和糖的衍生物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其端基碳原子联接而成

的化合物。

2.苷类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分为:氧苷、硫苷、氮苷、碳苷

3.氧苷:苷元与糖基通过氧原子相连

(1)醇苷: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皂苷,毛莨苷,强心苷

(2)酚苷:苷元的酚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黄酮苷,蒽醌苷

(3)氰苷:指一类具有α-羟基腈的苷。芳香族氰苷;苦杏仁苷

(4)酯苷:苷元的羟基与糖端基脱水而成。山慈菇苷A(但该化合物不稳定,放置日久易起酰基重排反应);地榆皂E

(5)吲哚苷:指吲哚醇和糖形成的苷。靛蓝

4.硫苷:苷元上的巯基与糖或者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形成的

化合物。萝卜苷,芥子苷

5.氮苷:糖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的苷称氮苷。腺苷,巴豆苷

6.碳苷:是一类糖基和苷元直接相连的苷。黄酮碳苷(黄酮碳苷的糖基均在A环的6-位或

8-位。碳苷类化合物具有溶解度小、难以水解的特点。);葛根素(8-位直接与葡萄糖相结合。)

二.理化性质:

1.苷类化合物一般极性较大,无挥发性,遇热气化时易于分解

2.形态:多为固体,其中糖基少的可以成结晶,糖基多的如皂苷,则多呈具有吸湿性的无

定无形粉末。

3.味:苷类一般无味,但也有很苦的和有甜味的,如甜菊苷

4.溶解性:

?苷类的亲水性与糖基的数目有密切的关系,往往随着糖基的增多而增大

?大分子苷元(如甾醇等)的单糖苷常可溶解于低极性的有机溶剂,

?如果糖基增多,则苷元占的比例相应变小,亲水性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就增加

5.旋光性:多数苷类化合物呈左旋,但水解后,由于生成的糖常是右旋的,因而使混合物

呈右旋(因此,比较水解前后旋光性的变化,也可以用以检识苷类化合物的存在。但,只有在水解物中找到苷元才能确认有无苷元的存在)

6.苷键的裂解方法:

?酸催化甲醇解:机理与酸水解相似,用甲醇作为溶剂。

?酸催化水解:以H+为进攻基团

(1)常用的酸有HCl,H2SO4,乙酸和甲酸等。

(2)反应机理:苷原子先质子化,然后断裂生成苷元和阳碳离子或半椅式的中间体,在水中溶剂化而糖。

(3)影响水解难易程度的因素有两个:苷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和空间环境

(4)规律:

①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易难程度为:N-苷>O-苷>S-苷>C-苷。原因:最易接受

质子,而C上无未共享电子对,不能质子化。

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的水解速率大50~100倍。原因:呋喃环平面性,各键重叠,

张力大。

③酮糖较醛糖易水解。原因:酮糖多呋喃环结构,且端基上接大基团-CH2OH。

④吡喃糖苷中,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原因: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

对质子进攻有立体阻碍。

⑤2-去氧糖>2-羟基糖>2-氨基糖。原因:2-位羟基对苷原子的吸电子效应及 2

位氨基对质子的竞争性吸引

⑥芳香属苷(如酚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结构,水解比脂肪属苷(如萜苷、甾苷

等)容易得多。原因:苷元的供电子效应使苷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大。

⑦苷元为小基团者,苷键横键的比苷键竖键的易于水解,因为横键上原子易于质子

化;苷元为大基团者,苷键竖键的比苷键横键的易于水解,这是由于苷的不稳定性

促使水解。原因:小苷元在竖键时,环对质子进攻有立体位阻。

⑧) N-苷易接受质子,但当N处于酰胺或嘧啶位置时,N-苷也难于用矿酸水解。原因:

吸电子共轭效应,减小了N上的电子云密度。

?双相水解:注意:对酸不稳定的苷元,为了防止水解引起皂元结构的改变,可用两相

水解反应(例如仙客来皂苷的水解)。

?乙酰解反应:

(1)后用薄层或气相色谱鉴定在水解产物中得到的乙酰化单糖和乙酰化低聚糖

(2)反应用的试剂为乙酸酐与不同酸的混合液,

(3)常用的酸有硫酸、高氯酸或Lewis酸(如氯化锌、三氟化硼等)。

(4)乙酰解的反应机理与酸催化水解相似,它是以CH3CO+为进攻基团

(5)苷发生乙酰解的速度与糖苷键的位置有关。

(6)乙酰解速度(苷键断裂由易到难):1-6苷键>1,-4苷键>1-3苷键>1-2苷键

?碱催化水解β -消除反应:,

(1)酯苷、酚苷、氰苷、烯醇苷和β -吸电子基取代的苷易为碱所水解

(2)藏红花苦苷:原因:其中藏红花苦苷苷键的邻位碳原子上有受吸电子基团活化的氢原子,当用碱水解时引起消除反应而生成双烯结构。

?酶催化水解:

(1)酶水解的优点: 专属性高,条件温和。

(2)目前使用的多为未提纯的混合酶

?过碘酸裂解反应(Smith裂解)

(1)用过碘酸氧化1,2-二元醇的反应可以用于苷键的水解,

(2)适用的情况:苷元结构不稳定的苷和C-苷。不适用的情况: 苷元上也有1,2-二元醇(3)应用:得到完整苷元;确定苷中糖的类型

?酸催化水解反应

?糖醛酸苷的选择性水解反应:

(1) 光分解法:用紫外线将皂苷元裂解出来,具有选择性;

(2) 四醋酸铅-醋酐法:用于葡萄糖醛酸的裂解;

(3) 醋酐-吡啶分解法:只能裂解多聚糖的葡萄糖醛酸皂苷。

三.提取分离:

1.植物体内,苷类常与水解苷类的酶共存,因此在提取时,必须抑制酶的活性

2.常用的抑制酶活性的方法是在中药中加入CaCO3,或用甲醇、乙醇或沸水,低温提取,

同时提取过程中要尽量勿与酸或碱接触,以免苷类水解,如不加注意,则往往提到的就不是原生苷。

3.分离方法:

(1)溶剂法:如某些酸性苷类用碱水萃取提取物后(如黄酮苷,蒽醌苷类),再于萃取液中加入酸,苷类即可析出

(2)铅盐沉淀法:铅盐+水/稀醇+多种植物成分→沉淀(提纯苷类)

(3)大孔树脂处理法:在苷类成分的分离纯化中,利用弱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很容易用水将糖等亲水性成分洗脱下来,然后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洗下被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苷类,达到纯化的目的

(4)柱色谱分离法:

?吸附柱色谱:用于极性低的苷类或苷元,吸附剂:硅胶或三氧化铝;洗脱剂:有机溶剂?分配柱色谱:用于极性大的苷类或苷元,吸附剂:硅胶或纤维素;流动相:含水有机溶剂

?凝胶柱色谱:分子量差别大的苷类

四.结构测定:

1.分子量的测定:质谱分析法。是电喷雾质谱ESI-MS及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两种质

谱法更是目前测定苷类分子量常用的方法

2.苷键构型及氧环的确定:

(1)麦芽糖酶一般能水解的为α -苷键,能被苦杏仁苷酶水解的大多为β -苷键()

3.糖连接顺序的确定

(1)质谱法,注意低聚糖和苷类中的糖不能是同一类单糖

(2)苷化位移:

1)苷化位移值和苷元的结构有关,与糖的种类无关。

2)苷元若为链状结构,端基碳的苷化位移随着苷元为伯、仲、叔基而递减,但对苷元的α -碳和β -碳的苷化位移影响不大.

(3)苷元为环醇时的苷化位移规律

1)若羟基的β -位无烷基取代,则α -碳与端基碳的苷化位移值与开链的仲醇相似。

2)如果羟基的β -位有烷基取代,那么α -碳和端基碳的苷化位移与苷元的α -碳的手性及糖的端基手性都有关系。

3)苷元的α -碳的手性及糖的端基手性R或L,即二者相同,则α -碳与端基碳的苷化位移值与β 位无烷基取代的环醇时相同,即与开链的仲醇相似,即5 ppm左右。

4)苷元的α -碳的手性及糖的端基手性不相同,则α -碳与端基碳的苷化位移值比β -位无烷基取代的环醇相应的碳的苷化位移大3.5 ppm 左右,即大约10 ppm。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1、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

2、苯丙素类化合物分为苯丙酸,香豆素和木脂素

3.苯丙酸类:

结构: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羧酸。多具有C6-C3结构的苯丙酸类P124

最简单的苯丙酸类是苯丙酸

4.香豆素类:

结构类型:母核为笨骈α-吡喃酮P128

分类:

(1)简单香豆素类:只有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如异戊烯基取代)例如:7-甲氧基香豆素;欧芹酚-7-甲醚;当归内酯

(2)呋喃香豆素类(线型和角型):香豆素核上的(C6,C8)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C7-羟基)环合成呋喃环结构,称为呋喃香豆素。例如:线型:补骨脂内酯型;角型:异补骨脂内酯型

(3)吡喃香豆素类(线型和角型):香豆素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C7-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这一类天然产物并不多见。例如:线型:花椒内酯;角型:邪蒿内酯

(4)其他香豆素类: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还包括二聚体和三聚体。例如:黄檀内酯

理化性质:

(1)性状:游离状态:结晶形固体,有一定熔点;大多数有香气,具有升华性质;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出);UV下有蓝色荧光

成苷:大多数无香味,无挥发性,无升华

(2)溶解性:游离状态:可溶MeOH, EtOH, CHCl3,乙醚等溶剂,不溶或难溶冷水。因含Ar-OH可溶于碱水。

成苷:大多数无香味,无挥发性,无升华。可溶MeOH, EtOH,

H2O,OH-/H2O,难溶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3)酸的反应:环合反应:

●环合试验可以决定酚羟基和异戊烯基间的相互位置

●注意:不宜使用浓酸,否则会发生重排反应

(4)呈色反应:

1)异羟肟酸铁反应(识别内酯);红色

2)Gibb反应(蓝色)和Emerson反应(红色):条件:有游离酚羟基,且其对位无取代者——呈阳性

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1、酸碱分离法,依据:内酯遇碱能皂化,加酸能恢复的性质

2、层析方法:吸附剂:硅胶,中性氧化铝;洗脱剂:己烷和乙醚等;显色:可观察荧光

香豆素的波谱学特性

(一)紫外光谱:

?UV下显蓝色荧光。

?C7位导入-OH——荧光增强

?-OH醚化后——荧光减弱

?母核上,无含氧官能团取代时:274 nm——苯环;311 nm——a吡喃酮环

?母核上,有含氧取代时:最大吸收向红位移。

(二)核磁共振谱(1H-NMR):环上质子由于受内酯羰基吸电子共轭效应

(三)质谱:基峰是失去CO的笨骈呋喃离子

香豆素的生物活性:

1). 低浓度可刺激植物发芽和生长作用;高浓度则抑制

2.)光敏作用——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补骨脂内酯可治白斑病

3). 抗菌、抗病毒作用——蛇床子、毛当归根中的奥斯脑(Osthole):抑制乙肝表面抗原;

4). 平滑肌松弛作用——茵陈蒿中的滨蒿内酯具有松弛平滑肌等作用;

5). 抗凝血作用

6). 肝毒性——有些香豆素对肝有一定的毒性。

5.木脂素:

结构类型:

1)、木脂素: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2)、苯丙素低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三聚体称为倍半木脂素;四聚体称为二木脂素

杂木脂素;黄酮木脂素;去甲木脂素

3)、常见类型:

(一)二苄基丁烷类;二分子苯丙素C8-C8‘

(二)二苄基丁内酯类;C8-C8‘

(三)芳基萘类(苯环取代)

(四)四氢呋喃类C7-C7’

(五)双四氢呋喃类;C8-C8‘

(六)联苯环辛烯类;C8-C8’和C2-C2’

(七)苯骈呋喃类;C8-C3’和C7-O-C4’

(八)联苯类;芳香碳直接相连

木脂素的理化性状:

?多呈无色晶形,新木脂素不易结晶

?游离——亲脂性,难溶水,溶苯、氯仿等

?成苷——极性增大,水溶性增大

?多数不挥发,少数有升华性质

?大多有光学活性,遇酸易异构化。

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提取:多用乙醇或丙酮等。提取后,再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醚、氯仿等进行萃取。

?分离:色谱法、溶剂萃取法、分级沉淀法、重结晶法

木脂素的结构鉴定:

?目前多用1H-NMR和13C-NMR谱。

?根据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结构类型、碳数、对称性)取代基(含氧取代基、烷基)进行结构测定。

木脂素的生物活性:

1. 抗肿瘤作用

2. 肝保护和抗氧化作用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4.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活性

5. 抗病毒作用

6. 平滑骨解痉作用

7. 毒鱼作用

8. 杀虫作用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1.有四种类型:苯醌,萘醌,菲醌,蒽醌

2.结构类型:

1)、苯醌类:P158

?有邻苯醌和对苯醌两种天然的多为对苯醌。

?常见的取代基:OH, 甲氧基,羧基和烷基等

?例子:泛醌(辅酶Q)——心脏病,高血压,癌症

2)、萘醌类:P160

?有三种结构,α(1,4), β(1,2),amphi(2,6),天然萘醌只有α-萘醌。例子:胡桃醌和蓝雪醌,维生素K1

3)、菲醌类:

?包括邻菲醌和对菲醌两种。对菲醌比较常见。例子:丹参醌

4)、蒽醌类:P162

?存在形式:游离或苷(氧苷和碳苷)

?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最为常见。1,4,5,8位为α位2,3,6,7位为β位

?羟基蒽醌分两类;大黄素型(羟基分布在两侧的碳环上)和茜草素型(羟基分布在一侧的碳环上)

?蒽醌衍生物:氧化蒽酚、蒽酮和蒽酚都属于蒽醌类;二蒽酮类衍生物:番泻苷A (C10-C10’)

3.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性状、色泽:天然醌类多为有色结晶,颜色为黄、橙、红色等。苯醌和萘醌多以游

离态存在,蒽醌一般结合成苷。

升华性:游离醌类一般具有升华性。小分子苯醌和萘醌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

馏。

溶解性:游离醌类一般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不溶于水。苷类溶于甲醇、乙醇及热水。

酸性:(-COOH,-OH)

?(1)苯醌和萘醌的醌核上的羟基酸性类似于羧基;

?(2)萘醌和蒽醌的苯环上的羟基酸性;

?β-OH>α-OH

?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为:COOH > 醌环上OH > β-OH > 酚-OH > α–OH ?COOH > 2个以上β-OH > 1个β-OH > 2个以上α-OH > 1个α-OH

?溶于NaHCO3 溶于Na2CO3 溶于1%NaOH 溶于5%NaOH

4.颜色反应:

①Feigl反应: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 生成

紫色化合物. (适用所有醌类)

②无色亚甲蓝反应:适用于苯醌和萘醌,用于PC(纸色谱), TLC(薄层色谱)

的喷雾剂,显兰色斑点

③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Kesting-Craven法) 苯醌及萘醌类:醌环上有未被取

代的位置,可在氨碱性条件下与活性次甲基试剂(乙酰醋酸酯、丙二酸酯等)

反应生成蓝绿或蓝紫色。

④Borntrager’s反应:

?羟基蒽醌类遇碱显红-紫红色的反应.(NaOH,Na2CO3等)

?羟基醌类遇碱颜色加深,呈橙、红、紫红及兰色。

?蒽酚、蒽酮、二蒽酮需氧化成羟基蒽醌后才显色

⑤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具有α -OH或邻二酚OH的蒽醌:与Pb2+、Mg2+

天然药物化学 重点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 总论 1、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醋酸——丙二酸(AA-MA):脂肪酸、酚类、蒽酮类 脂肪酸:碳链奇数:丙酰辅酶A、支链:异丁酰辅酶A、α-甲基丁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碳链偶数:乙酰辅酶A 甲戊二羟酸途径(MVA) 桂皮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 氨基酸途径 复合途径 2、分配系数: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 K=C U/C L(C U溶质在上相溶剂的浓度、C L溶质在下相溶剂的浓度) 3、分离难易度: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 β=K A/K B(β>100一次萃取分离;10<β<100萃取10-12次;β<2一百以上;β=1不能分离) 4、分配比与PHPH=pKa+lg[A-]/[HA](pKa=[A-][H3O+]/[HA]) 当PH<3酸性物质为非解离状态[HA],碱性物质为解离状态[BH+] 当PH>12酸性物质为解离状态[A-],碱性物质非解离状态[B] 5、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阳离子,交换碱性物质 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阴离子,交换酸性物质 糖和苷 1、几种糖的写法: D-木糖(Xyl)、D-葡萄糖(Glc)、D-甘露糖(Man)、D-半乳糖(Gal)、D-果糖(Flu)、L-鼠李糖(Rha) 2、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非还原糖:不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3、样品鉴别:样品+浓H2SO4+α-萘酚—→棕色环 4、羟基反应: 醚化反应(甲醚化):Haworth法—可以全甲基话、Purdic法—不能用于还原糖、Kuhn 法—可以部分甲基化、箱守法—可以全甲基化、反应在非水溶液中5、酸水解难易程度:N>O>S>C 芳香属苷较脂肪属苷易水解:酚苷>萜苷、甾苷 有氨基酸取代的糖较-OH糖难水解,-OH糖较去氧糖难水解 (2,6二去氧糖>2-去氧糖>3-去氧糖>羟基糖>2-氨基糖)易→难 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 酮糖较醛糖易水解 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C5上有-COOH取代时最难水解 在构象中相同的糖中:a键(竖键)-OH多则易水解 苷元为小基团—苷键横键比竖键易水解;即e>a 苷元为大基团—苷键竖键比横键易水解;即a>e 6、smith降解(过碘酸反应):Na2SO4、NaBH4,易得到苷元(人参皂苷—原人参二醇) 7、乙酰解反应:β-苷键的葡萄糖双糖的反应速率(乙酰解反应的易难程度) (1——6)》(1——4)》(1——3)》(1——2)这一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期末考试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A、水蒸气蒸馏法 B、容剂提取法 C、两相溶剂萃取法 D、沉淀法 E、 盐析法 2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三氯甲烷 B、苯 C、正丁醇 D、丙酮 E、乙醚 3,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丙酮 B、乙酸乙酯 C、正丁醇 D、三氯甲烷 E、石油醚 4,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乙醚 B、丙酮 C、甲醇 D、乙醇 E、丙酮和甲醇(1:1)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A、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 B、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 C、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 D、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 E、乙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 6、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A、水 B、乙醇 C、乙醚 D、苯 E、三氯甲烷 7、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A、黄酮 B、二氢黄酮醇 C、异黄酮 D、查耳酮 E、双黄酮 8、煎煮法不宜使用的器皿是 A、不锈钢锅 B、铁器 C、瓷器 D、陶器 E、砂器 9、下列方法不能使用有机溶剂的是 A、回流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浸渍法 E、连续回流法 10、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选用 A、回流提取法 B、煎煮 C、渗漉 D、连续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 11、影响提取效率的关键因素是 A、天然药物粉碎度 B、温度 C、时间 D、浓度差 E、溶剂的选择 12、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甲醇 C、苯 D、乙烷 E、六氟化硫 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A、密度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移动速度不同 D、萃取常数不同 E、介电常数不同 14、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A、乙醇 B、甲醇 C、正丁醇 D、乙酸乙酯 E、苯 15、采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化学成分的原理是 A、两相溶剂互溶 B、两相溶剂互不相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6、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 A、黄酮、黄酮醇 B、异黄酮 C、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总结

1.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2.天然药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中各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各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检识、鉴定、测定和修饰等。 3.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称为有效成分。 4.无效成分:无生理活性的成分称为无效成分。 5.有效部位: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6.提取:是指选用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所需药物提出而杂质尽可能少地被提出的过程,通常所得的提取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 7.分离:是选用适当的方法再将其中所含各种成分逐一分开,并把所得单体加以精制纯化的过程。 8.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意义:⑴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⑵探索天然药物治病的原理;⑶开辟和扩大药源、促进新药开发;⑷改进药物制剂、提高临床疗效;⑸为中药炮制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9.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名称:糖和苷类;生物碱;醌类;黄酮;香豆素类;有机酸类;挥发油和萜类;甾体类化合物;鞣质类;氨基酸、蛋白质和酶;树脂;植物色素。 10.溶剂提取法的原理:“相似相溶”原理。 11.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规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12.亲水性有机溶剂:主要为甲醇、乙醇、丙酮等,其中以乙醇最为常用,此类溶剂对植物细胞穿透力较强,溶解范围广泛,有提取黏度小、沸点低、不易霉变等特点。 13.亲脂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乙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等,这类溶剂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但这类溶剂易燃,有毒,价贵,设备要求较高,穿透药材组织的能力较差,提取时间较长。 14.溶剂提取的方法:⑴浸渍法;⑵渗漉法;⑶煎煮法;⑷回流提取法;⑸连续回流提取法。(详见课本P10) 15.水蒸气蒸馏法的定义:将水蒸气通入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中,使药材中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原理:当水和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成分共存时,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整个体系的总蒸汽压等于两组分蒸汽压之和,虽然各组分自身的沸点高于混合液的沸点,但当总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混合物开始沸腾并被蒸馏出来。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挥发性,难溶或不溶于水,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天然产物成分的提取。天然产物中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多用此法。 16.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流体是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这种流体同时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它的密度与液体相似,黏度与气体相似,扩散系数虽不及气体大,但比液体大100倍。 17.可作为超临界流体的物质:CO2、NH3、C2H6、C7H16等,其中CO2应用较多,原因:CO2的临界温度(Tc=31.4℃)接近室温,临界压力(Pc=7.37Pa)也不太高,易操作,且本身呈惰性,价格便宜,是中药超临界流体萃取中最常用的溶剂。 18.分离纯化的方法:⑴系统溶剂分离法 ⑵两项溶剂萃取法:①简单萃取法;②逆流连续萃取法:移动相(或分散相):相对密度小的相液,固定相(或连续相):相对密度大的相液;③逆流分溶法:条件:当混合物各成分的分配系数很接近时,一般不宜分离,可选择此法,极性过大或过小,或分配系数受温度或浓度影响过大及抑郁乳化的溶剂试剂均不宜采用此法;④液滴逆流分配法 ⑶沉淀法:①酸碱沉淀法;②试剂沉淀法(选择判断):雷氏铵盐可与水溶性的季铵碱生成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学分数: (一)总学时数:108学时 (二)理论学时数:54学时 (三)讨论学时数:6学时 (四)实验学时数:48学时 (五)学分数:6学分 二、承担课程教学的院、系、教研室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药学院中药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学生在具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光谱解析、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源途径、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的化学研究、新药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继承、整理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和全面弘扬、提高祖国药学事业水平奠定基础。 四、所用教材和参考书 (一)所用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吴立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参考书: 1、吴寿金、赵泰、秦永琪主编《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 3、Nakanishi K.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第一章绪论 一、学时数: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 2、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 3、掌握层析分离法的分类及其原理、各种层析分离要素、相关因素及应用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归纳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归纳 第一节总论 一、绪论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 ⑴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种成分的组合物。 ⑵有效成分: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 2.天然药物来源: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 3.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 ⑴提供化学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⑵探讨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 ⑶为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⑷为中药、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⑸开辟药源、创制新药。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据天然产物中各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需要的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 ⑴常用的提取溶剂: 各种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如下: 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 ⑵各类溶剂所能溶解的成分: 1)水: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生物碱盐、有机酸盐、无机盐等 2)甲醇、乙醇、丙酮:苷类、生物碱、鞣质等极性化合物 3)氯仿、乙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香豆素的苷元等中等极性化合物 石油醚:脱脂,溶解油脂、蜡、叶绿素等小极性成分;正丁醇:苷类化合物。 ⑶溶剂提取的操作方法: 1)浸渍法:遇热不稳定有效成分,出膏率低,(水为溶剂需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2)渗漉法: 3)煎煮法:不宜提取挥发性成分或热敏性成分。(水为溶剂) 4)回流提取法:不适合热敏成分;(乙醇、氯仿为溶剂)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适合热敏性成分。 6)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适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夹带剂:乙醇; 7)超声波提取技术:适用于各种溶剂的提取,也适用于遇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 2.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不被破坏的成分。(挥发油的提取。) 3.升华法:具有升华性的成分(茶叶中的咖啡因、樟木中的樟脑) 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1.溶剂萃取法: ⑴正丁醇-水萃取法使皂苷转移至正丁醇层(人参皂苷溶在正丁醇层,水溶性杂质在水层)。 ⑵乙酸乙酯-水萃取法使黄酮苷元转移至乙酸乙酯层 2.沉淀法: ⑴溶剂沉淀法: 1)水/醇法: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大分子被沉淀; 2)醇/水法:除去树脂、叶绿素等脂溶性杂质。 ⑵酸碱沉淀法: 1)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蒽醌、有机酸等酸性成分。 2)酸提取碱沉淀法:生物碱。 ⑶盐析法: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就是加入氯化钠促使其生成盐酸小檗碱而析出沉淀的。 第二节苷类 1.定义:苷类(又称配糖体):是指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非糖物质脱水缩合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问答题总结

1.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1.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质。 2.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不|>| 丙酮>乙醇>甲醇>水 3.溶剂分几类?溶剂极性与ε值关系? 3. 答:溶剂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或亲水性溶剂和亲脂性溶剂两大类。常用介电常数(ε)表示物质的极性。一般ε值大,极性强,在水中溶解度大,为亲水性溶剂,如乙醇;ε值小,极性弱,在水中溶解度小或不溶,为亲脂性溶剂,如苯。 4.溶剂提取的方法有哪些?它们都适合哪些溶剂的提取? 4. 答:①浸渍法:水或稀醇为溶剂。②渗漉法:稀乙醇或水为溶剂。③煎煮法:水为溶剂。④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提取。⑤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提取。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5.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萃取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6. 答:①水提取液的浓度最好在相对密度1.1~1.2之间。②溶剂与水提取液应保持一定量比例。第一次用量为水提取液1/2~1/3, 以后用量为水提取液1/4~1/6.③一般萃取3~4次即可。④用氯仿萃取,应避免乳化。可采用旋转混合,改用氯仿;乙醚混合溶剂等。若已形成乳化,应采取破乳措施。 7.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 7. 答:轻度乳化可用一金属丝在乳层中搅动。将乳化层抽滤。将乳化层加热或冷冻。分出乳化层更换新的溶剂。加入食盐以饱和水溶液或滴入数滴戊醇增加其表面张力,使乳化层破坏。 8.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8.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9.凝胶色谱原理是什么? 9.答:凝胶色谱相当于分子筛的作用。凝胶颗粒中有许多网眼,色谱过程中,小分子化合物可进入网眼;大分子化合物被阻滞在颗粒外,不能进入网孔,所受阻力小,移动速度快,随洗脱液先流出柱外;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受阻力大,移动速度慢,后流出柱外。 10.如何判断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纯度? 10.答:判断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纯度可通过样品的外观如晶形以及熔点、溶程、比旋度、色泽等物理常数进行判断。纯的化合物外观和形态较为均一,通常有明确的熔点,熔程一般应小于2℃;更多的是采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方法,一般要求至少选择在三种溶剂系统中展开时样品均呈单一斑点,方可判断其为纯化合物。 11.简述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分子式的方法。 11.答:分子量的测定有冰点下降法,或沸点上升法、粘度法和凝胶过滤法等。目前最常用的是质谱法,该法通过确定质谱图中的分子离子峰,可精确得到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的确定可通过元素分析或质谱法进行。元素分析通过元素分析仪完成,通过测定给出化合物中除氧元素外的各组成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并由此推算出化合物中各组成元素的含量,得出化合物的实验分子式,结合分子量确定化合物的确切分子式。质谱法测定分子式可采用同位素峰法和高分辨质谱法。 12.在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中,IR光谱有何作用? 12.答:IR光谱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具有如下作用;测定分子中的基团;已知化合物的确证;未知成分化学结构的推测与确定;提供化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型与立体构象的研究信息。 13.简述紫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及用文字表示的方法和意义。 13.答:紫外光谱是以波长作横座标,吸收度或摩尔吸收系数做纵座标作图而得的吸收光谱图。紫外可见光谱中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收曲线的谷所对应的波长称谓最小吸收波长(λmin),若吸收峰的旁边出现小的曲折,称为肩峰,用“sh”表示,若在最短波长(200nm)处有一相当强度的吸收却显现吸收峰,称为未端吸收。如果化合物具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则可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及吸收峰的数目和摩尔吸收系数来确定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或是确定化合物的部分结构。 1.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 1.答: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苷键裂解常用的方法有酸、碱催化水解法、酶催化水解法、氧化开裂法等。 2.苷类的酸催化水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水解难易有什么规律? 2.答:苷键具有缩醛结构,易被稀酸催化水解。水解发生的难易与苷键原子的碱度,即苷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及其空间环境有密切关系。有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就有利于水解。酸催化水解难易大概有以下规律:(1)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2)按糖的种类不同1)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2)酮糖较醛糖易水解。3)吡喃糖苷中,吡喃环的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其水解速率大小有如下顺序:五碳糖苷﹥甲基五碳糖苷﹥六碳糖苷﹥七碳糖苷﹥糖醛酸苷。C-5上取代基为-COOH(糖醛酸苷)时,则最难水解。4)氨基糖较羟基糖难水解,羟基糖又较去氧糖难水解。其水解的易难顺序是:2,6-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 1.简述碱溶酸沉法提取分离香豆素类成分的基本原理,并说明提取分离时应注意的问题。 1.答: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中具有内酯环,在热碱液中内酯环开裂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溶于水中,加酸又重新环合成内酯而析出。 在提取分离时须注意所加碱液的浓度不宜太浓,加热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内酯环。碱溶酸沉法不适合于遇酸、碱不稳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2.写出异羟肟酸铁反应的试剂、反应式、反应结果以及在鉴别结构中的用途。 试剂:盐酸羟胺、碳酸钠、盐酸、三氯化铁 反应式:反应结果:异羟肟酸铁而显红色。 应用:鉴别有内酯结构的化合物。 1.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种类型,写出基本母核,各举一例。 答: 醌类化合物分为四种类型:有苯醌,如2,6-二甲氧基对苯醌;萘醌,如紫草素;菲醌,如丹参醌Ⅰ;蒽醌,如大黄酸。 2.蒽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类,举例说明。 蒽醌类分为1)羟基蒽醌类,又分为大黄素型,如大黄素,茜素型如茜草素。2)蒽酚.蒽酮类:为蒽醌的还原产物,如柯亚素。3)二蒽酮和二蒽醌类:如番泻苷类。 3.为什么β-OH蒽醌比α-OH蒽醌的酸性大。 3.β-OH与羰基处于同一个共轭体系中,受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使羟基上氧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容易解离,酸性较强。而α-OH处在羰基的邻位,因产生分子内氢键,质子不易解离,故酸性较弱。 4.比较下列蒽醌的酸性强弱,并利用酸性的差异分离他们,写出流程。 A. 1,4,7-三羟基蒽醌 B. 1,5-二OH-3-COOH蒽醌 C. 1,8-二OH蒽醌 D. 1-CH3蒽醌 答:酸性强弱顺序:B>A>C>D 5.显色反应区别:(1)大黄素与大黄素-8-葡萄糖苷(2)番泻苷A与大黄素苷(3)蒽醌与苯醌 (1)将二成分分别用乙醇溶解,分别加Molish试剂,产生紫色环的为大黄素-8-葡萄糖苷,不反应的为大黄素。(2)将二成分分别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溶液显红色的是大黄素苷,溶解后溶液不变红色的为番泻苷A。(3)将二成分分别用乙醇溶解,分别滴于硅胶板上加无色亚甲蓝试剂,在白色背景上与呈现蓝色斑点为苯醌,另一个无反应的是蒽醌。 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1.答:主要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具有6C-3C-6C为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分类依据是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状,及B环的联接位置等特点分为以下几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黄烷醇类.花色素类.双黄酮类。 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 2.答:黄酮(醇)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多显黄色;而二氢黄 酮(醇)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不显色。 3.试述黄酮(醇)难溶于水的原因。 3.答:黄酮(醇)的A.B环分别与羰基共轭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具共平面性,分子间 紧密,引力大,故难溶于水。 4.试述二氢黄酮.异黄酮.花色素水溶液性比黄酮大的原因。 4.答:二氢黄酮(醇)由于C环被氢化成近似半椅式结构,破坏了分子的平面性,受 吡喃环羰基立体结构的阻碍,平面性降低,水溶性增大;花色素虽为平面结构,但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所以水溶性较大。 5.如何检识药材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5.答:可采用(1)盐酸-镁粉反应:多数黄酮产生红~紫红色。(2)三氯化铝试剂反应:在滤纸上显黄色斑点,紫外光下有黄绿色荧光。(3)碱性试剂反应,在滤纸片上显黄~橙色斑点。 6. 简述黄芩中提取黄芩苷的原理。 6. 答:黄芩苷为葡萄糖醛酸苷,在植物体内多以镁盐的形式存在,水溶性大,可采用 沸水提取。又因黄芩苷分子中有羧基,酸性强,因此提取液用盐酸调pH1~2可析出黄芩苷。 7.(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是:碱提取酸沉淀法 依据:芸香苷显酸性可溶于碱水。 (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硼砂可以与邻二羟基络合,保护邻二羟基不被氧化。 (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芸香苷含有7-OH,4'-OH,碱性较强可以溶于pH8~9的碱水中。如果pH>12以上,碱性太强,钙离子容易与羟基、羰基形成难溶于水的鳌合物,降低收率。 (4)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足以是芸香苷析出沉淀,如果pH<2以上容易使芸香苷的醚键形成金羊盐,不易析出沉淀。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0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考试科目:天然药物化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 1分,共20分)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将其序号字母填入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溶剂是:() A.CHCl 3 O B. Et 2 C. n-BuOH CO D. M 2 2. 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EtOAC B. Me CO 2 C. EtOH D. MeOH 3.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是:() A.各组分的结构类型不同 B.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

C.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大 4.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 A. 麻黄碱 B. 伪麻黄碱 C. 去甲麻黄碱 D. 秋水酰胺 5. 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黄苓素 B. 大豆素 C. 槲皮素 D. 葛根素 6.中药黄苓所含主要成分是:( ) A. 生物碱类 B. 二氢黄酮类 C. 查耳酮类 D.黄酮类 7.葡聚糖凝胶分离混合物的基本原理是 A. 物理吸附 B. 离子交换

C. 分子筛作用 D. 氢键作用 8.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可以用于分离:()A.黄酮类化合物 B.生物碱类化合物 C.有机酸类化合物 D.苷类化合物 9.P-π共轭效应使生物碱的碱性:()A.增强 B.无影响 C.降低 D.除胍外都使碱性降低 10.供电诱导效应一般使生物碱的碱性:()A.增强 B.降低 C.有时增强,有时降低 D.无影响 11.大多数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为:()A.复合途径

天然药物化学需要掌握的化合物结构

【注:蓝色字体部分要求掌握结构类型,其余要求能写出结构式。】 第二章糖和苷 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果糖、D-木糖、L-鼠李糖、 二糖:樱草糖、芸香糖 苷类:天麻苷、苦杏仁苷、野樱苷、黑芥子苷、芦荟苷 第三章苯丙素类 莽草酸、桂皮酸、咖啡酸、绿原酸、

香豆素类:伞形花内酯、七叶内酯、补骨脂内酯、白芷内酯、花椒内酯、邪蒿内酯、黄曲霉毒素B1 木脂素类:鬼臼毒素、芝麻脂素、芝麻林脂素、五味子素、五味子酯、厚朴酚、和厚朴酚、

第四章醌类苯醌类:辅酶Q10 萘醌类:胡桃醌、维生素K 菲醌类:丹参醌IIA

蒽醌类:茜草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酸蒽酮、番泻苷A 第五章黄酮类 芹菜素、黄芩苷、芦丁、槲皮素、银杏素、橙皮苷、儿茶素、大豆苷、葛根黄素、查耳酮、橙酮、花色素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异羟基毛地黄毒苷(狄高辛)、G -毒毛旋花子苷、蟾毒配基、薯蕷皂苷、原菝葜皂苷、菝葜皂苷 六元内酯环强心苷 毛地黄苷元 海葱苷元 命名:3b ,14b -二羟基-5b -强心甾-20(22)-烯 (3b ,14b -dihydroxy-5b -card-20(22)-enolide ) 3b ,14b -二羟基海葱甾-4,20,22-三烯 (3b ,14b -dihydroxyacilla-4,20,22-trienolide ) 3b ,11a ,14b –三羟基-5b –蟾酥甾-20,22-二烯 O OH R O O OH R 20 21 2223 20 21 222324 HO HO O OH 20 21 222324HO HO H

天然药物化学鉴别反应总结

糖 邻二羟基--银镜反应、斐林反应、硼酸形成络合物 糠醛衍生物+芳胺或酚类 缩合 显色 Molish 反应:样品+浓硫酸+α萘酚-------棕色环(多糖、低聚糖、单糖、苷类均阳性) 香豆素: 试剂: Gibb ——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Emerson ——氨基安替匹林和铁氰化钾 条件:有游离酚羟基,且其对位无取代者——呈阳性 异羟肟酸铁反应(识别内酯) 醌类 颜色反应 ①Feigl 反应:醌类化合物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醛类及临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反应前后醌类化合物无变化,只起到电子传作用) ②Borntr?ger 反应: 羟基蒽醌类遇碱显红-紫红色 羟基醌类遇碱颜色加深,呈橙、红、紫红及蓝色 蒽酚、蒽酮、二蒽酮需氧化成羟基蒽醌后才显色 ③无色亚甲蓝反应:苯醌及萘醌,用于PC,TLC 的喷雾剂,显蓝色斑点 ④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 苯醌及萘醌类: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可在氨碱性条件下与活性次甲基试剂(乙酰醋酸酯、丙二酸酯等)反应生成蓝绿或蓝紫色。 ⑤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具有α-OH 或临二酚OH 的蒽醌,与Pb2+、Mg2+络合显色 与醋酸镁络合具有一定的颜色-----鉴定 黄酮类 HCl-Mg 反应 含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橙红色-紫红色 查耳酮、橙酮、黄烷(醇)类 (-)不显色 操作方法:1ml 样品 + Mg 粉 + 几滴浓HCl (花色素及部分橙酮、查耳酮在浓盐酸中会变色,故需做对照) 香豆素Gibb Emerson 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性氢缩合蓝色红色

铝盐:1% AlCl3或Al (NO2)3 黄色 定性、定量 铅盐:1%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 黄~红色 沉淀 锆盐: 2%ZrOCl2的甲醇溶液 黄色 游离的3,5-羟基 锆-枸橼酸反应: 黄绿色 荧光 镁盐: 二氢黄酮(醇)类 天蓝色 5-酚羟基 色泽更明显 氯化锶: 氨性甲醇溶液 (具有邻二酚羟基 ) 绿色~棕色~黑色 沉淀 三氯化铁:酚类显色剂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碱:氨蒸汽 可逆; 碳酸钠水溶液 不可逆) 二氢黄酮类 开环 橙色~黄色 黄酮醇类 黄色~棕色(通入空气)其他黄酮无次反应 含有邻二羟基或3,4’-二羟基取代的黄酮类 不稳定 易氧化 黄色~深红色~绿棕色 萜类 不饱和萜类与亚硝酰氯反应;生成的氯化亚硝基衍生物多呈蓝色至绿色结晶 挥发油功能团的鉴定: 酚类:三氯化铁乙醇溶液——蓝色、蓝紫或绿色 羰基化合物:硝酸银氨溶液——银镜反应——醛类 挥发油的乙醇溶液+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羟胺等试剂——结晶性衍生物 沉淀——醛或酮类 不饱和化合物和薁类衍生物:挥发油的三氯甲烷+溴的三氯甲烷溶液——红色褪去——含有不饱和化合物,继续滴加,如果产生蓝、紫、绿——含有薁类化合物 挥发油的无水甲醇溶液加浓硫酸——蓝色、紫色——含有薁类衍生物 内酯类化合物: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亚硝酰氰化钠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并逐渐消失——含有不饱和内酯类化合物 三萜化合物(萜类)显色反应 强心苷:1)甾体母核颜色反应与三萜类相同(但全饱和的甾体、C3无羟基的呈阴性) 2)不饱和内酯环产生的反应: 样品 硼酸 草酸 枸橼酸 黄色并有绿色荧光 黄色,无荧光 丙酮

2017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 交卷时间:2017-09-08 10:43:00 一、单选题 1. (2分)具有抗疟作用的倍半萜内酯是() ? A. 莪术醇 ? B. 莪术二酮 ? C. 马桑毒素 ? D. 青蒿素 ? E. 紫杉醇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D 解析2. (2分)蟾蜍毒素是一种() ? A. 甲型强心甙元 ? B. 乙型强心甙元 ? C. 具有乙型强心甙元结构,有强心作用的非苷类 ? D. 无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3. (2分)通常以树脂.苦味质.植物醇等为存在形式的萜类化合物为() ? A. 单萜 ? B. 二萜 ? C. 倍半萜 ? D. 二倍半萜 ? E. 三萜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题 答案B 解析4. (2分) 对下述结构的构型叙述正确的是() ? A. α-D型, ? B. β-D型, ? C. α-L型, ? D. β-L型 得分:0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5. (2分)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 A. 离子交换色谱 ? B. 凝胶滤过色谱 ? C. 聚酰胺色谱 ? D. 硅胶色谱 ? E. 氧化铝色谱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6. (2分)在蒽醌衍生物UV光谱中,当262~295nm吸收峰的logε大于4.1时,示成分可能为() ? A. 大黄酚 ? B. 大黄素 ? C. 番泻苷 ? D. 大黄素甲醚 ? E. 芦荟苷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题 答案B 解析7.

(2分)在天然界存在的苷多数为() ? A. 去氧糖苷 ? B. 碳苷 ? C. β-D-或α-L-苷 ? D. α-D-或β-L-苷 ? E. 硫苷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题 答案C 解析8. (2分)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 A. 蛋白质 ? B. 多肽 ? C. 多糖 ? D. 酶 ? E. 鞣质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E 解析9. (2分)20(S)原人参二醇和20(S)原人参三醇的结构区别是( ) ? A. 3—OH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知识点整理.doc

精品资料
第一章 总论
1.常用的天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
提取
溶剂提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升华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分离纯化
㈠ 两相溶剂萃取法: 溶剂法、逆流分配法 萃取操作要尽量防止乳化,破坏乳化的方法:①轻度乳化可用金属丝在乳 化层搅拌使之破坏;②乳化层加热或冷冻使之破坏;③长时间放置使之自 然分层;④将乳化层抽滤;⑤加入表面活性更大的表面活性剂;⑥乳化离 心
㈡ 系统溶剂分离法:适用于有效成分为未知的药材 ㈢ 结晶法:根据溶解度差别分离
操作:加热溶解、趁热过滤、放冷析晶、再抽滤 结晶纯度的判断:①形状和色泽:形状一致,色泽均一
②熔点和熔距:熔点不下降、熔距<2℃ ③TLC:3 种不同系统的展开剂、单一圆整的斑点 ㈣ 沉淀法:根据溶解度差别分离 ① 溶剂提取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②酸碱沉淀法 ㈤ 色谱法:P22
2.溶剂提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操作及其特点 ⑴溶剂提取法 ·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性质和溶剂性质
浸渍法、渗漉法:热不稳定,不能加热 煎煮法:提取原生苷类,杀酶保苷
不宜用于遇热易被破坏或具有挥发性的化学成分的提取 提取方法
回流提取法:溶剂用量较大且含受热易被破坏有效成分的天然药物不宜用此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最高且与虹吸次数有关
1、水(可提出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水溶性成分) 2、亲水性有机溶剂:丙酮或乙醇、甲醇(可提出苷类、生物碱盐以及鞣质 等极性化合物 3、亲脂性有机溶剂: 石油醚或汽油(可提取油脂、蜡、叶绿素、挥发油、游离甾体及三萜化合物) 三氯甲烷或乙酸乙酯(可提取游离生物碱、有机酸及黄酮、香豆素的苷元等 中等极性化合物)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化 1.pH梯度萃取法:是指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2.有效成分: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防病治病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3.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5.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6.原生苷:植物体内原存形式的苷。 次生苷:是原生苷经过水解去掉部分糖生成的苷。 7.酶解:苷类物质在酶催化下水解生成次生苷的一种水解方法。 8.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9.苷化位移:糖苷化后,端基碳和苷元α-C化学位移值均向低场移动,而邻碳稍向高场移动(偶而也有向低场移动的),对其余碳的影响不大,这种苷化前后的化学变化,称苷化位移。 10.香豆素: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11.木脂素:由二分子的苯丙素氧化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名木脂素。 12.醌类:指具有醌式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包括邻醌、对醌。常见有苯醌、萘醌、蒽醌、菲醌。13.大黄素型蒽醌:指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的蒽醌。 14.黄酮类化合物: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15.碱提取酸沉淀法: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16.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19.SF/SFE:超临界流体(SF):处于临界度(Tc),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利用一种物质在超临界区域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25.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的。三萜皂苷元是三萜类衍生物,由30个碳原子组成。26.甾体皂苷:是一类由螺甾烷类化合物衍生的寡糖苷。 27.次皂苷:皂苷糖链部分水解产物或双糖链皂苷水解成单糖链皂苷均称为次皂苷。 28.中性皂苷:分子中无羧基的皂苷,常指甾体皂苷。 31.强心苷:是生物界中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32.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α、β-γ-内酯)环称为强心甾烯,即甲型强心苷元。由23个碳原子组成。 33.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烯或蟾酥甾烯):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α(β),γ个碳原子组成。24内酯)环称为海葱甾烯或蟾酥甾烯。由-δ)-δ( .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34 生物活性。35.透析:穿过膜的选择性扩散过程。可用于分离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溶质,低于膜所截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A卷

12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期末考试A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题1分。) 1. 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 水>丙酮>甲醇 B. 乙醇>醋酸乙脂>乙醚 C. 乙醇>甲醇>醋酸乙脂 D. 丙酮>乙醇>甲醇 2. 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A. 比重不同 B. 分配系数不同 C. 分离系数不同 D. 萃取常数不同 3.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薄层色谱时的结果是() A. 极性大的Rf值大 B. 极性小的Rf值大 C.熔点低的Rf值大 D. 熔点高的Rf值大 4.聚酰胺薄层色谱在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弱的是() A. 30%乙醇 B. 无水乙醇 C. 丙酮 D. 水 5.常见的供电子基是() A. 烷基 B. 羰基 C. 双键 D. 苯基 6.下列哪类生物碱结构是水溶性的() A.伯胺生物碱 B. 叔胺生物碱 C. 仲胺生物碱 D. 季胺生物碱 7.大多数生物碱具有()。 A.甜味 B.苦味 C.辛辣味 D.酸味 E.(B、C)8. 下列化合物,属于异喹啉衍生物类的是()。 A.N B.N C.N H D.N CH3 E. N N 9.生物碱结构最显著的特征是() A.含有N原子 B . 含有O原子 C . 含有S原子 D.含有苯环 E.含有共轭体系 10.生物碱沉淀反应常用的介质是() A.酸性水溶液 B.碱性水溶液 C.中性水溶液 D.乙醚溶液 E.三氯甲烷溶液 11.糖类最确切的概念是() A. 多羟基醛 B. 多羟基醛酮 C. 碳水化合物 D. 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聚物 12. 最难水解的苷是()A. S-苷 B. N-苷 C. C-苷 D. O-苷 13. 欲获取次生甙的最佳水解方法是()。 A.酸水解 B.碱水解 C.酶水解 D.加硫酸铵盐析 E.加热水解 14. 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 A. 5,7-OH黄酮 B. 3,4′-OH黄酮 C. 3,5-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15. 具邻位酚羟基的黄酮用碱水提取时,保护邻位酚羟基的方法是 () A. 加四氢硼钠还原 B. 加醋酸铅沉淀 C. 加硼酸配合 D. 加三氯甲烷萃取 16.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 A.异黄酮 B.黄酮、黄酮醇 C.花色素 D.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17.下列化合物属于蒽醌成分的是() A. 苦杏仁苷 B. 小檗碱 C. 大黄酸 D. 粉防己甲素 18.蒽醌苷类化合物一般不溶于() A. 苯 B. 乙醇 C. 碱水 D. 水 19.蒽酮类化合物的专属性试剂是() A.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 B. 0.5%醋酸镁 C.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20.下列蒽醌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1,3-二-OH蒽醌 B.2,6-二-OH蒽醌 C.2-COOH蒽醌 D.1,8-二-OH蒽醌 21.下列化合物属于香豆素的是() A. 槲皮素 B. 七叶内酯 C. 大黄酸 D. 小檗碱 22. Emerson试剂为() A.三氯化铁 B.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 C.氢氧化钠 D.醋酐-浓硫酸 23.香豆素苷不溶于下列何种溶剂() A. 热乙醇 B. 甲醇 C. 氯仿 D. 水 24.中药水煎液有显著强心作用,应含有( ) A.蒽醌苷 B.香豆素 C.皂苷 D.强心苷 25.向某强心苷固体样品中加呫吨氢醇试剂,水浴3分钟,能显红色, 说明分子中有( ) A.α-D-葡萄糖 B.β-D-葡萄糖 C.6-去氧糖 D.2,6-去氧糖 26.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 A/B环稠合方式不同 B. B/C环稠合方式不同 C. C3位取代基不同 D. C17位取代基不同 27. I型强心甙、甙元和糖的连接方式为()。 A.甙元C3—O—(2,6-去氧糖)X—(D-葡萄糖)y, B.甙元C3—O—(6-去氧糖)X—(α-OH糖) C.甙元 C3—O—(α-OH糖)X—(2,6-二去氧糖) D.甙元C3—O—(α-OH糖)X—(6—去氧糖) E.甙元C3—O—(α-OH糖)X 28.根据皂苷元的结构,皂苷可分为() A.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两大类 B.四环三萜皂苷和五环三萜皂苷两大类 C.皂苷和皂苷元两大类 D.甾体皂苷、三萜皂苷、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四大类 29. 属于皂苷的化合物是() A. 苦杏仁苷 B. 毛花洋地黄苷丙 C. 甘草酸 D. 天麻苷 30. 下列具有溶血作用的成分是()。 A.黄酮甙 B.香豆素甙 C.强心甙 D.皂甙 E.蒽醌甙 31. 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 A.苯酚 B.苯甲醛 C.苯丙素 D.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32.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 A.穿心莲内酯 B.丁香酚 C.青蒿素 D.薄荷醇 33. 挥发油采用何法处理后可得到“脑”()。 A.蒸馏法 B.冷藏法 C.加热法 D.盐析法 E.升华法 34. 区别挥发油和油脂最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A.香草醛-浓硫酸反应 B.皂化反应 C.油斑反应 D.异羟肟酸铁反应 E.三氧化铁-冰醋酸反应 35. 挥发油重要的物理常数,也是质控首选项目为()。 A.颜色 B.比重 C.沸点 D.折光率 E.比旋度 36.检查氨基酸最常用的试剂是() A.氨水 B.吲哚醌试剂 C.茚三酮试剂 D.磷钼酸试剂 E.双缩脲 37.鞣制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久置,可以产生 A.没食子酸 B.儿茶素 C.鞣红 D.糖类 E.多元醇 38.高效液相色谱的缩写符号是() A.UV B.MS C.IR D.TLC E.HPLC 39.下面哪个反应能区别检识3-OH和5-OH黄酮类化合物() A.四氢硼钠反应 B. 锆盐-枸橼酸反应 C.醋酸镁反应 D. 铅盐反应 40. 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A.黄酮 B.二氢黄酮醇 C.异黄酮 D.双黄酮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影响提取的因素有()。 A.合适的溶剂和方法 B.药材的粉碎度 C.浓度差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2016简答题)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2*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答: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经药效实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并能代表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天然药物中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为无效成分。一般认为天然药物中的蛋白质、多糖、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 4*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相容)> 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相混溶)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7*聚酰胺吸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碱性溶剂中最弱;②与形成氢键的基团多少有关:分子结构中含酚羟基、羧基、醌或羰基越多,吸附越牢;③与形成氢键的基团位置有关:一般间位>对位>邻位;④芳香核、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越牢;⑤对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力减弱。 8*简述苷的分类。 答:据苷键的构型不同分为α-苷、β-苷;依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依据苷的结构中单糖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依据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依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依据苷的生物活性,分为强心苷、皂苷等。 9*简述苷键酸水解的影响因素。 答:①苷原子不同,水解难以顺序:N-苷>O苷>S苷>C苷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易水解③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④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⑤吸点子基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2上取代基的吸点子基对质子的竞争吸引,使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化能力下降,水解速度下降⑥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基,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 10*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葡萄糖、丹皮苷、丹皮酚。 答:三种样品分别做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的是丹皮酚。产生紫色环的,再分别做斐林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不反应的是丹皮苷。 11*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新采集的大黄必须储存两年以上才可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