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师知识点汇总

网络规划师知识点汇总
网络规划师知识点汇总

网规考试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1、入侵防御系统(IPS)主要使用的技术有:基于特征的匹配技术、协议分析技术、抗DDOS/DOS技术、

智能化检测技术、蜜罐技术。

2、网络物理隔离具有以下3个特征:

1)内网与外网永不连接

2)每一次数据交换都需要经过数据写入和数据读出两个过程

3)内网和外网在同一时刻最多只能有一个物理隔离设备建立非TCP/IP协议的数据连接。

3、一个优秀的消息摘要函数应具有以下特点

1)所有输入报文获取输出摘要的时间非常短

2)根据输出无法还原输入消息

3)输出摘要的长度是固定的。

4、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制定和发布、评审和修订3个方面的控制点。

一级管理制度要求:主要明确了制定日常常用的管理制度,并对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发布提出了基本要求二级管理制度要求:在控制点增加了评审和修订,管理制度增加了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以及对各类重要操作建立规程的要求,并且管理的制定和发布要求组织认证。

三级管理制度要求:在二级要求的基础上,要求机构形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对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求和发布过程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对安全制度的评审和修订要求领导小组的负责。

四级管理制度的要求:在三级要求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了对带有密级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管理和日常维护等。

5、在IPv6数据报中,流是从特定源结点到目的结点之间的数据报序列,源结点希望中间路由器对该数

据报序列进行特殊处理。一个流由源IP地址和非零的流标记唯一标识。

6、网络规划设计的约束因素主要来自于政策、经费预算、时间和应用目标检查等方面。

7、UDP(用户数据包协议):不提供数据传送的可靠机制、流控制及错误恢复功能。SNMP、DNS、网络文件系统(NFS)、简单文件传输系统(TFTP)等应用层协议提供服务。SNMP是一个异步请求响应协议。基于TCP/IP协议簇的以太网MAC帧的最大MTU(最大传输单元)值为1500,数据报分片最大有效长度

为1464字节。

8、IPV6地址中双冒号之间被压缩0的位数N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先数一个IPv6地址中位段的个数

x,N=(8-x)*16

9、IP交换机的信令使用了流管理协议(IFMP)和交换机管理协议(GSMP),其中IFMP报文封装在IPv4

分组中广播发送,GSMP可变长度报文封装在AAL5协议数据单元中。

10、综合服务(IntServ)P254中定义了3种服务类型:Qos保证服务型(GS)、受控负载服务型(CLS)、尽力而为型(BES)区分服务(Diffserv):优质服务型和确保服务型是两种典型服务。P258

11、系统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不允许未经许可的用户进入系统,从而也防止了他人非法使用系统中各类资源(文件)

用户级安全管理通过管理所有用户的分类和对指定用户分配访问权、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文件设置不同的存取权限来实现。

目录级安全管理是为了保护系统中各种目录而设计的,它与用户权限无关。

文件级安全管理通过系统管理员或文件主对文件属性的设置来控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如可以设置文件属性

12、目前,VPN技术主要采用隧道技术(Tuneling)、加密技术(Encryption&Decryption)、密钥管理技术(Key Management)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来保证内部数据通过Internet的安全传输。隧道技术是一种将分组封装化的技术,它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的VPN设备的认证方式、加密和封装化规程必需相同;加密功能使第三方不能在Internet上窃取、篡改封装化分组;认证功能是指在VPN设备间确认通信对象的功能、防止第三方伪装。

通常、利用L2F、PPTP及L2TP协议在数据链路层实现VPN应

用利用IPSec GRE协议在网络层实现应用

利用安全套接层(TLS)协议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实现应用。

在应用层(传输层?)利用SSL协议实现VPN的安全应用,SSL协议主要包括:记录协议、告警协议、握手协议

SSL位于HTTP层和TCP之间,建立用户与服务器间的加密通信,默认监听端口是TCP协议中的443点对点隧道协议(PPTP)是一种支持多协议虚拟专用网络的网络技术。

L2TP是由IETF整合PPTP与L2F而形成。L2TP与PPTP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1)PPTP只适用于IP网络,L2TP只要求隧道提供点到点的连接,既适用于IP网络也适用于非IP网络2)PPTP只能建立单一的隧道,L2TP支持两端使用多隧道3)PPTP不支持隧道验证,L2TP 支持隧道验证4)PPTP不支持首部压缩,L2TP可以提供首部压缩。

13、网络认证协议Kerberos5使用3DES加密等更强的算法替换了以前版本的DES加密算法。

RSA是一种基于大数分解的公钥加密算法

如:公钥(e=7,n=20),私钥是(d=3,n=20),用公钥对消息M=3加密,得到密文是:

1)M^e=3^7=2187

2)M^e被n除的模余数,即得到密文

2187/20=109-----7因此密文是7

例2:RSA的加密算法,如果选定了用于加解密的两个素数,13、31,则每个分组的位数是

13*31=4032^n<403<=2^(n+1)因此n=8

MD5是一种应用于消息摘要的认证算法

握手认证协议(CHAP)采用MD5算法来计算只有认证系统和远程设备知道的散列值。

RC4是一种密钥长度可变的流加密算法

14、BGP-4采用了路径向量(Path Vector)路由协议,它与RIP、OSPF协议都有很大的区别。在配置BGP时,每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选择一个路由器(通常是BGP边界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 发言人”。一个BGP发言人与其它自治系统的BGP发言人要交换路由信息,就要先建立TCP连接,在此连接上交换BGP(Keepalive保活报文)报文以建立BGP会话。利用BGP会话交换路由信息,如增加

了新的路由或撤销过时的路由、以及报告出错的情况等,使用TCP连接提供了可靠的服务,可以简化路由选择协议。

15、SDH网络是一个基于时分多路复用技术的数字传输网络,它统一T1载波与E1载波体系,且净负荷与网络是同步的,降低了复用设备的复杂性。

时分复用TDM:SDH、ATM、帧中继、X.25等

波分复用WDM:数字电视电缆,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

频分复用FDM:ADSL、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ADSL采用QAM、QMT编码。HFC采用QPSK、

QAM编码,是一个基于有线电视网络(CATV)的双向传输系统。

在常见的城域网/广域网连接方案中T1、E1、T3、STM-1、STM-4、STM-64等属于同步时分复用线路。OC-3、OC-12、OC-96等属于异步时分复用线路。

16、OSPF多区域设计的优点

2、减小了路由表

3、降低了通告LSA的开销

4、将不稳定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

17、CSMA/CD协议中的3种监听算法,优缺点如下:

1)非坚持监听算法:不能及时抢占信道,但降低了冲突的概率。

2)1-坚持监听算法:能及时抢占信道,但增加了冲突的概率

3)P-坚持监听算法:能及时抢占信道,又能降低冲突的概率,但算法复杂

18、MPLS网络中包含标记交换路由器(LSR)和标记边缘路由器(LER),这两种设备都具有IP功能和MPLS功能,都通过标记协议(LDP)给标准路由协议生成的路由表赋予标记信息并发布出去。负责为网络添加/删除标记的是标记边缘路由器。

注意:MPLS没有建立连接阶段,使用数据驱动方法产生转发表项,使用色线来避免环路。

1)发现消息:采用UDP传输,用于通告和维护网络中某个LSR的存在

2)会话消息:TCP传输,用于建立、维护和中止两个相邻LSR交换标记绑定信息的会话。

3)公告消息:TCP传输,用于建立、修改和删除标记绑定

4)通知消息:TCP传输,用于提供错误信息。

19、MPLS的工作过程:

1、MPLS域中的各LSR使用专门的标记分配协议LDP交换报文,找出标记交换路径LSP、据此构造

分组转发表

2、分组进入到MPLS域时,MPLS入口节点为分组打上标记,并按照转发表进行转发到下一个LSR

3、之后的所有LSR都按照标记进行转发,每经过一个LSR要更换一个新的标记

4、当分组离开MPLS网络时,MPLS出口节点把分组的标记删除,然后按照一一般分组进行转发

20、存储区域网络(SAN)是一种特殊的高速专用网络,它连接网络服务器和磁盘阵列或备份磁带库等存储设备。SAN置于LAN之下,而不涉及LAN。利用SAN不仅可以提供大容量的存储数据,而且在地域上可以分散,并缓解了大量数据传输对局域网的影响。SAN允许任何服务器连接到任何存储阵列,不管数据存放在那里,服务器都可以存取所需的数据。

SAN1.0是以硬件设备为导向的技术框架,给光纤通道和iSCSI存储协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很难实现整体的系统动态优化。

网络连接存储(NAS)将存储设备连接到现有的网络上,并提供数据和文件服务。NAS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连接,与客户之间通信使用NFS协议或CIFS协议来进行。它并不包括标准的UNIX和Windows NT文件服务器。因为它们不是完整的总控文件服务器方案。

与NAS相比,SAN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SAN具有无限扩展的能力2)SAN具有更高的连接速度和处理能力。SAN采用了为大规模数据传输而专门设计的光纤通道技术。

21、多重安全网关也称为UTM(统一威胁管理),实现从网络层到应用层的全面检查。它采用架桥策略,主要是采用安全检查方式,不更改应用协议(即业务协议直接通过),数据不重组,所以适合办公网与Internet的隔离,也适合涉密网络之间的隔离。

22、地址解析协议(ARP)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转换功能

ARP和RARP的协议数据单元均封装在以太网的数据帧中传送。

密码认证协议(PAP)使用双向握手方式为同级系统提供身份认证功能。在建立连接时进行握手。在建立连接之后,远程设备将一个用户ID/密码对(无加密)发送到认证系统。根据用户ID/密码对正确与否,认证系统继续连接或者结束连接。当使用CHAP时,总是对用户ID和密码进行加密,而当使用PAP时,从不对用户ID和密码进行加密。

23、网络系统安全设计包括预防、检测、反应与应急处理,根据整体设计的原则,网络系统安全必需

包括安全防护机制、安全检测机制、安全恢复机制。

24、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和域间路由组播协议两类。

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又分为:密集模式和稀疏模式两种类型

密集模式主要有: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VMR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的组播扩展协议(MOSPF)、

协议独立组播-密集模式协议(PIM-DM)

稀疏模式主要有基于核心树(CBT)路由协议、协议独立组播-稀疏模式(PIM-SM)路由协议

25、现在计算机网络更多地使用TDM而不是FDM是因为TDM可以用于数字传输,而FDM不行。

26、OSPF协议支持4种网络类型:广播多址网络(多路访问)、NBMA(非广播多路访问)、点到点网络、点到多点网络

广播多址网络:以太网(Ethernet)、令牌网、FDDI

非广播多路访问(NBMA):帧中继(Frame Relay)、X.25、ATM等,特点是任意两点可达,形成

路由间的全通

点到点网络:封装为HDLC、PPP协议的串行链路、帧中继、ATM中的点到点子接口

点到多点网络包括运行帧中继、X.25、ATM等协议的网络,其特点是非任意两点可达,路由器之间形成部分连通。

27、在IP数据报分片后,由目的主机负责对分片进行重组。其好处是:、

1)减少分片途径的路由器的计算量

2)路由器可以为每个分片独立选择路由

3)每个分片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路径可以不同

28、网络工程文档的编制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按照规范要求生成一套文档的过程,就是按照网络分析与设计规范完成网络项目分析与设计的过程;网络工程文档可作为检查项目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的依据;是设计人员在一定阶段的工作成果和结束标识。

29、IP电话网关具有号码查询、通信连接建立、信号调制、信号压缩、路由寻址等基本功能,但不具有协议转换功能。

30、重复服务器对系统资源要求不高,但是,如果服务器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一个请求任务,那么其它的请求必需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响应。该解决方案一般用于处理可在预期时间内处理完的请求,针对面向无连接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并发服务器解决方案具有实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由于主服务器经常牌守护状态,多个客户机同时请求的任务分别由不同的服务器并发执行,因此请求不会长时间得不到响应。但由于创建从服务器会增加系统开销,因此该解决方案通常对主机的软、硬件资源要求较高,一般用于处理不能在预期时间内处理完的请求,针对面各连接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31、信息安全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1)确定安全需求。如确定安全需求范围、评估面临的风险等

2)制订可实现的安全目标

3)制订安全规划。如制订本地网络安全规划、制订远程网络安全规划、制订Internet安全规划等。4)制订系统的日常维护计划。

32、在信息安全体系中,数字签名技术用于防止信息抵赖,加密技术用于防止信息被窃取,完整性技术用于防止信息被篡改,认证技术用于防止信息被假冒。

33、对于AH或ESP协议,源主机在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报之前,需要先进行握手且建立网络逻辑连接,该逻辑通道称为安全协定(SA)。这样,IPSec将互联网的传统的无连接网络层改造成了有逻辑连接的层。SA定义的逻辑连接是一个单向连接,如果两个主机想彼此间发送安全数据报,则需要建立两个SA,

一个传输方向上一个SA。SA唯一定义一个三元组,包括安全协议(AH或ESP)标识符、IP目的

地址和安全参数索引(SPI)。原则上目的地址可以是一个单播地址、一个IP广播地址或一个多播组地址。P671

IPsec的安全体系中在三种协议:AH ESP ISAKMP

AH、ESP是安全协议,ISAKMP是密钥管理协议

AH协议为IP包提供数据源认证、数据完整性和抵抗重放攻击

ESP协议提供数据保密、数据源认证、无连接完整性、抵抗重放攻击保护和有限的数据流保密

密钥管理协议提供双方交流时的共享安全信息

34、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基于:多人负责原则、任期有限原则、职责分离原则。

35、若设帧出错的概率为P,Pb为误码率,L为帧长,则P=1-(1-Pb)^L

36、SET交易过程:持卡人注册、商家注册、购买请求、付款授权、付款结算

37、不管网络工程规模如何,都存在一个可扩展的总体安全框架,安全管理体系是整个安全架构的基础。

38、RPR(弹性分组环)是一种用于直接在光纤上高效传输IP分组的传输技术。在RPR中,两个RPR 节点之间的裸光纤的最大长度可以达到100Km。

RPR采用双环结构,顺时针传输叫内环,逆时针传输叫外环,都可以用统计时分复用(ATDM)的方法传输数据分组与控制分组。

特点1)带宽利用率高2)

公平性好,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

3)快速保护和恢复能力强,能够在50ms的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节点和光纤段。

4)保证服务质量(Qos),对不同的业务数据分配不同的优先级,以保证高优先级信息的可靠传输。

5)拓扑具有自动发现功能,可以简化光纤配置,并易于提供点到多点的业务。

具有空间复用、环自愈保护、自动拓扑识别、多等级QOS服务、带宽公平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

物理层介质独立等技术特点。P365

39、按服务器的处理器架构,可把服务器划分为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和IA(英特尔架构)服务器。后者包括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架构服务器和VLIW(超长指令集架构)服务器两种。RISC的指令系统相对简单,只要求硬件执行很有限且最常用的那部分指令。RISC架构服务器采用的是封闭的发展策略,即由单个厂商提供解决方案,硬件和软件都由这个厂商完成。

IA架构的服务器采用了开放的体系,有大量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者,主要以IA-32架构,多数被中、低档服务器采用。

VLIW架构采用了先进的EPIC(清晰并行指令)设计,也即IA-64架构,最大优点是简化了处理器的结构,删除了处理器内部许多复杂的控制电路,目前基于这种架构的微处理器主要有Intel的IA-64AMD

公司的X86-64两种。

RISC是简单指令,也只能执行4条指令CICS通常只能执行1-3条指令

20条指令的是VLIW

40、如果要求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则每年的停机时间必须少于:

365*24*60*(1-0.9999)=52.56分钟

41、网络视频会议造型原则

1)关键设备选用基于IP的网络产品,符合当前视频会议的发展方向

2)系统具备多媒体通信平台的特性,可扩展性强,能满以后的需要

3)视频方面,支持MPEG-4的压缩技术、多种视频格式、多分屏显示及任意切换。如要求是高清则需要支持H.264视频标准。

4)音频方面,语音清晰流畅,支持语音双向传输。

42、IPS提供主动、实时防护,能检测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内容。对网络流量中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对攻击性流量进行自动拦截。如果检测到攻击企图,就会自动地将经过的数据包丢掉或采取措施阻断攻击源,而不把攻击流量放进内部网络。

串接式部署是IPS和IDS区别的主要特征。串接式工作保证所有网络数据都经过IPS设备,IPS检测数据流中的恶意代码、核对策略,在未转发到服务器之间,将信息包或数据流拦截。由于IPS是在线操作,因而能保证处理方法适当而且可预知。

IPS分为三类:基于主机的入侵防护(HIPS)、基于网络的入侵防护(NIPS)、应用入侵防护(AIP)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1)嵌入式运行

2)深入分析和控制。

3)入侵特征库

4)高效处理能力。

IPS与防火墙的主要区别

1)传统的防火墙只对网络层和传输层进行检查,而不检查应用层

2)防火墙的包过滤技术不会针对每一个字节进行检查

3)IPS不仅可以做到对流量进行逐字节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将经过的数据包还原为完整的数据流,通过对数据流的监控来发现正在进行的网络攻击。P654

43、自主型访问控制(DAC)模型的特点是:授权的实施主体(可以授权的主体、管理授权的客体、授权组)自主负责赋予和回收其它主体对客体资源的访问权限。DAC模型通常采用访问控制矩阵和访问控制列表来存放不同的访问控制信息。从而达到对主体访问权限限制的目的。

MAC强制型访问控制,是一种多级访问控制策略。特点是:系统对访问主体和受控对象实行强制访问控制,系统事先给访问主体和受控对象分配不同的安全级别属性,在实施访问控制时,系统先对访问主体和受控对象的安全级别进行比较,再决定访问主体是否能够访问该受控对象。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将访问许可权分配给一定的角色,用户通过饰演不同的角色来获得角色所拥有的访问许可权。RBAC从控制主体的角度出发,根据管理中相对稳定的职权和责任来划分角色,将访问权限与相联系,这点与传统的MAC和DAC将权限直接授予用户的方式不同,通过给用户分配合适的角色将用户与访问权限相联系。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TBAC)以面向任务的观点,从任务(活动)的角度来建立安全模型和实现安全机制,在任务处理的过程中提供动态实时的安全管理。在TBAC中,对象的访问权限控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执行任务的环境发生变化,即:TBAC从工作流中的建模,可以依据任务和任务状态的不同,对权限进行动态的管理。P664

44、物理隔离技术:有5代

1、完全的隔离

2、硬件卡隔离

3、数据传播隔离

4、空气开关隔离

5、安全通道隔离,通过专用通信

硬件和专有通信协议等安全机制,解决了以前隔离存在的问题,联营有效地把内外部网络隔离开来,而且高效地实现了风外网数据的安全交换,透明支持多种网络应用,是当前的发展方向。

特征:内、外网永不连接、内部主机和外部主机在同一时间最多只有一个同固态存储介质建立非TCP/IP协议的数据连接。每一次数据交换都需要经过数据写入和数据读出两个过程

目前网闸采用的主要技术是GAP,这是一种由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和链路层连接,同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

三类:实时开关、单向连接、网络切换器

防火墙、多重安全网关、VPN隔离等技术均属于基于软件保护的逻辑隔离技术。

45、安全审计系统就是根据一定的安全策略记录和分析历史操作事件及数据,发现能够改进系统运行性

能和系统安全的地方。主要作用有:1)包括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2)检测和制止对安全系统的入侵3)发现计算机滥用的情况4)为系统管理员提供运行日志、从而发现系统入侵行为和潜在的漏洞及对已经发生的系统攻击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纠证据。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所实现的功能1监视网络上的反常行为2收集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内部所产生的审计数据3实时报警4网络控制5审计数据维护和查询加密,权限控制6规则制定7附加功能

46、一、网络需求分析是网络开发过程的起始部分,在该阶段应明确客户所需的网络服务和性能。是用

来获取网络系统的需求和业务需求的方法,该过程是网络开发的基础,是开发过程的关键阶段。

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应用需求、计算机平台需求、网络需求

二、通信规范说明书描述的是当前网络正在做什么。通信规范说明书包含了估测或实测的网络通信

量以及大量的统计表格,记录准确归纳和分析现存网络得到的结果,并根据该结果和需求说明书提出网络设计建议方案。由以下内容组成:

执行情况概述、分析阶段概述、分析数据总结、设计目标建议、申请批准部分、修改说明书。

执行情况概述应包括:对项目的简单概述、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清单、项目各个阶段的状态,包括已完成的阶段和现在正进行的阶段。

分析数据总结:逻辑网络图、通信流量估计(当前和将来)、基准测量结果、CPU利用率统计结果网络设计目标为使新的网络满足需求分析,应在设计目标中说明那些是必需被纠正的问题,那些是添加的新功能,根据需求说明书和通信规范说明书,提出的生一项建议都应该有依据,每一项建议都必须能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满足一种业务需求,也即新的网络设计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为什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

三、网络逻辑结构设计的工作任务是基于用户需求描述中的网络行为、性能等要求,根据网络用户

的分类、分布形成特定的网络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物理层技术选择、局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广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路由协议选择、网络管理模式与工具选择、网络安全设计、撰写逻辑设计文档。

四、物理网络设计是网络设计过程中,紧随逻辑网络设计的部分,通过对逻辑网络设计的物理化,

提供了网络神话所必需的信息。物理网络设计的输入是需求说明书、通信规范说明书、逻辑网络设计说明书。

物理网络设计系统是为所设计的逻辑网络设计特定的物理环境平台,主要包括:结构化系统设计、机房环境设计、设备选型和网络实施。

逻辑网络设计的商业目标、技术需要和网络通信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物理网络设计。

五、网络测试P470

(完整word版)最新软件设计师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组成------------- 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累加器ACC、寄存器组、多路转换器、数据总线组成。控制器:计数器PC、时序产生器、微操作信号发生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CPU的功能:程序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处理(最根本的。 相联存储器是按内容访问的,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在虚拟存储器中用来作段表页表或快表存储器、在数据库和知识库中。 CACHE高速缓存的地址映像方法:直接地址映像(主存分区,区分块、全相联映像(主存分块、组相联映像(主存分区,区分块、块成 组,CACHE分块成组。替换算法:随机、先进先出、近期最少用、优化替换算法。性能分析:H为CACHE命中率,t c为Cache存取时间、t m为主存访问时间,Cache等效访问时间t a=H t c+(1-Ht m提高了t m/t a倍。虚拟存储器由主存、辅存、存储管理单元和操作系统软件组成。 RISC精简指令集:指令种类少、长度固定、寻址方式少、最少的访内指令、CPU内有大量寄存器、适合流水线操作。 内存与接口统一编址:都在一个公共的地址空间里,独立使用各自的地址空间。优点是内存指令可用于接口,缺点内存地址不连续,读程序要根据参数判断访内还是访接口。 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0级不具备容错能力但提高了传输率N 倍、1级镜像容错技术、2级汉明码作错误检测、3级只用一个检测盘、4级是独立地对组内各磁盘进行读写的阵列,用一个检测盘、5级无专门检测盘。

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模拟试题.doc

2016年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模拟试 题 21.T1载波把24个信道按时分多路方式复用在一条高速信道上,其编码效率是() A.6.25% B.13% C.87% D.93.75% 参考答案:C 22.假设普通音频电话线路支持的频率范围为300~3300Hz,信噪比为30db,根据信息论香农定理,工作在该线路上的调制解调器速率为()KB/S. A.14.4 B.28.8 C.57.6 D.116 参考答案:B 23.假设有一个局域网,管理站每15分钟轮询被管理设备

一次,一次查询访问需要的时间是200ms,则管理站最多可以支持()台网络设备。 A.400 B.4000 C.4500 D.5000 参考答案:C 24.下列关于自治系统(AS)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AS内部路由器完成第一层区域的主机之间的分组交换 B.AS将Internet的路由分成两层,即内层路由和外层路由 C.AS内部的路由器要向主干路由器报告内部路由信息 D.AS内部的路由器能通过一条路径将发送到其他AS的分组传送到连接本AS的主干路由器上 参考答案:B 25.以下给出的地址中,属于子网197.182.15.19/28的主机地址是() A.197.182.15.14 B.197.182.15.16

C.197.182.15.17 D.197.182.15.31 参考答案:C 26.一台CiSCO交换机和一台3com交换机相连,相连端口都工作在VLAN Trunk模式下,这两个端口应使用的VLAN协议分别是() A.ISL和IEEE 802.10 B.ISL和ISL C.ISL和IEEE802.1Q D.IEEE802.1Q和IEEE802.1Q 参考答案:D 27.对于每个非根网桥/交换机,都需要从它的端口选出一个到达根网桥/交换机路径最短的端口作为根端口。该根端口一般处于() A.阻塞状态 B.侦听状态 C.学习状态 D.转发状态 参考答案:D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汇总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一、因特网应用 因特网诞生于 1969 年初,前身是阿帕网,我国的四大骨干网: CERNET、CSTNET、Chinanet、ChinaGBN。 (一)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1、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远程登录( Telnet )、文件传输(ftp)、信息浏览和检索、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 )、电子等。 2、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 ICP(因特网容提供商):提供因特网信息检索、整理、加工等服务,如新浪、搜狐等。 ASP(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 3、因特网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等。 4、因特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 )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它利用网络将大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设备集中在一起,使计算能力大幅提升。 2 )虚拟现实技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供用户研究或训练。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3 )无线网络应用技术 (二)、搜索引擎的分类、原理及特点

因特网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多媒体信息检索,专业垂直搜索引擎。(三)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1、常见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 2、因特网交流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网络技术基础 (一)网络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有三大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覆盖围分: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总结--哈工大(威海)(整理版-全).docx培训资料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总结--哈工大(威海)(整理版- 全).d o c x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一、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 (1)面向连接服务: 1、当程序使用面向连接服务时,在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发送具有实际数据的分组前,要彼此发送控制分组。这种所谓的握手过程提醒客户机与服务器,使它们对随后的分组的突然到来做好准备。一旦握手过程结束,就可以说两个端系统之间建立了连接。 2、因特网的面向连接的服务与其他的服务共存,包括可靠数据传送。流控制和拥塞控制。 3、面向连接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通信实体之间握手的协议。 (2)无连接服务 1、在因特网无连接服务中不存在握手。当应用程序的一方要向应用程序的另一方发送分组时,发送程序直接发送这些分组即可。因为没有数据分组传输之前没有握手过程,数据能更好地传递。 2、数据传送没有可靠性可言,没有流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功能。 3、无连接服务的基本的标志是:没有三次握手的过程。 二、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 1、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通讯会话期间将会被预留。 2、缺点:电路交换效率较低,因为在静默期专用电路空闲。 3、电路交换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 (2)分组交换 1、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这些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不会被预留,会话的报文按需使用这些资源,这样将导致可能不得不等待接入通信线路。 2、优点:提供了比电路交换网络更好的带宽共享;比电路交换更简单,更有效,实现成本更低。

三、分组交换网络:数据报网络和虚电路网络 (1)虚电路网络 1、我们称任何根据虚电路号转发分组的网络为虚电路网络 2、每个分组中都有虚电路标识符,对于VC而言,一条VC的源和目的地仅间接地通过 VC ID标识出来;源和目的端系统的实际地址并不必执行交换。 each packet carries tag (virtual circuit ID), tag determines next hop fixed path determined at call setup time, remains fixed thru call (2)数据报网络 1、我们将任何根据主机目的地址转发分组的网络称为数据报网络。 2、在数据报网络中,每个通过该网络的分组在它的首部都包含了该分组的目的地址,该地址具有一种等级结构。当一个分组到达网络的分组交换机时,分组交换机检查该分组的目的地址的一部分,并向相邻交换机转发该分组。 四、应用需要的服务与因特网运输协议提供的服务 (1)应用层需要的服务 1、可靠的数据传输 2、带宽 3、定时 (2)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1、TCP:面向连接的服务;可靠的传输服务;具有拥塞控制;没有确保最小传输速率;不提供延时保证。 2、UDP:无连接服务;不可靠数据传输服务;没有拥塞控制机制;不提供延时保证。 五、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1)非持久连接: 每个TCP连接只传输一个请求报文和一个响应报文;每一个请求对象建立和维护一个全新的连接。

软件设计师知识点

·在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中,采用DMA可以使设备与主存之间的数据块传送无须CPU干预。 ·内存容量为4GB,即内存单元的地址宽度为32位;字长为32位,即要求数据总线的宽度为32位。 ·ARP攻击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的原因是:伪造网关ARP报文使得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网关。 ·软件商标权的权利人是:软件注册商标所有人。 ·利用商业秘密权可以对软件的信息、经营信息提供保护。(管理方法、经营方法、产销策略、客户情报、软件市场的分析、预测报告、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招投标中的标底以及标书内容)。 ·某项目组拟开发了一个大规模系统,且具备了相关领域以及类似规模系统的开发经验,则瀑布模型最适合开发此项目。 ·编译程序分析源程序的阶段依次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结构冗余:按其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混合冗余。 信息冗余:为了检测或纠正信息在运算或传输中的错误另外加的一部分信息。时间冗余:以重复执行指令或程序来消除瞬时错误带来的影响。 冗余附加技术:是指为实现上述冗余技术所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软件过程的改进框架:过程改进基础设施、过程改进线路图、软件过程评估方法、软件过程改进计划。每一次改进要经历4个步骤:评估、计划、改进和监控。 ·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软件的规模、软件的难度、软件的结构、软件的智能度。 ·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标包括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不包括可扩展性。 ·开-闭原则是面向对象的可复用设计的基石。开-闭原则是指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里氏代换原则是指任何基类对象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对象一定可以出现。依赖倒转原则就是要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实现,或者说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汇编语言的指令语句必须要有操作码字段,可以没有操作数字段。 ·贪心算法不能保证求得0-1背包问题的最优解。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概述 一、普遍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广播网络(一对所有,机器选择接收)、多播网络(一对多,)(2)点到点链接:单播(点对点,一对一) 越小,地理位臵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床书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的传输模式。 二、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广域网由通信子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和路由器(不包含主机)的集合构成了子网。 按传输媒介分:铜线、双绞线、光纤、无线链路 三、协议 概念: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规定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三要素:(1)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3)定时关系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接口:在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服务: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一组原语(操作),定义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四、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为了使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链接,最后释放连接,传输数据保持原来的顺序。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如:文件传输、报文序列和字流节(远程登录)、数字化的语音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首先发送的报文会先到达(不排除延迟)。基于邮政系统模型。如: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垃圾邮件)、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请求—应答(数据库查询) 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网络层(控制子网运行过程) 传输层(提供可靠端到端的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最高层,包含各种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互联网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两模型的比较:OSI的核心:(1)服务;(2)接口;(3)协议 OSI的协议比TCP/IP有更好的隐蔽性,当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OSI协议相对更加容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且OSI更具通用性。协议一定会符合TCP/IP模型,但TCP/IP不适合任何其他的协议栈。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缺点:

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帧中继交换 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信元交换技术

2020年计算机软考软件设计师知识点精选集

2020年计算机软考软件设计师知识点精选集 需求分析:开发人员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要求,实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对应的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它有以下几难点: ⑴问题的复杂性。由用用户需求涉及的因素繁多引起,如运行环境和系统功能 ⑵交流障碍。需求分析涉及人员较多,这些人具备不同的背景知识,处于不同角度,扮演不同角色,造成相互之间交流困难。 ⑶不完备性和不一致性。用户对问题的陈述往往是不完备的,各方面的需求可能还存有矛盾,需求分析要消除矛盾,形成完备及一致的定义。 ⑷需求易变性。 近几年来已提出多种分析和说明方法,但都必须适用以下原则: ⒈必须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数据域和功能域。数据域包括数据流(数据通过一个系统时的变化方式)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功能域反映上述三方面的控制信息。 ⒉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按功能实行分解并可逐层细化。 ⒊建模。可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信息,功能,行为。也是软件设计的基础。 需求分析的任务: ⒈问题识别:双方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用户界面需求。 ⒉分析与综合,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

⒊编写文档:包括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初步用户使用手册""确认测试计划""修改完善软件开发计划" 结构化分析:简称SA,面向数据流实行数据分析的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策略。顶层抽象地描述整个系统,底层具体地画出系统工程的每个细节。中间层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使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作为描述工具,使用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描述加工逻辑。 结构化(SA)分析步骤: ⑴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流程,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⑵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⑶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⑷作进一步补充和优化。 【篇二】2020年计算机软考软件设计师知识点:数据流图 以图形的方式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是一种功能模型。 画数据流图的步骤: ⑴首先画系统的输入输出,即先画顶层数据流图。顶层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 ⑵画系统内部,即画下层数据流图。将层号从0号开始编号,采用自顶向下,由外向内的原则。画更下层数据流图时,则分解上层图中的加工,一般沿着输出入流的方向,凡数据流的组成或值发生变化的地方则设置一个加工,一直实行到输出数据流。如果加工的内部还有数据流,则继续分解,直到每个加工充足简单,不能再分解为止。不能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 ⑶注意事项: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大纲完整

2018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大纲(完整版) 网络规划设计师一年考一次,2018年网规考试定于下半年开考,共有三个科目: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下面是关于2018年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大纲的完整版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科目包括: (1)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网络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 (3)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考试科目1: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知识 1.计算机网络原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组成 计算机网络物理组成 计算机网络功能组成 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分布范围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类 按交换技术分类

按采用协议分类 按使用传输介质分类 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分层与协议 接口与服务 ISO/OSI与TCP/IP体系结构模型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概念 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同步方式 检错与纠错 数据调制与编码 数字数据的编码与调制 模拟数据的编码与调制 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

频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统计时分复用 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信元交换 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 网络分层与功能应用层 应用层功能 应用层实现模型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 传输层的实现模型 流量控制策略 网络层 网络层功能 数据报与虚电路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功能 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方法基本链路控制规程 数据链路层协议 物理层 物理层功能 物理层协议 网络设备与网络软件 网卡 调制解调器(Modem) 交换机 交换机的功能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 第1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5、互联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 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 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 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报文(message)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 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packet);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问题:存储转发时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区域网);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软件设计师知识点

软件设计师考试的总体要求 软件设计师主要完成三项工作:(1)编写文档;(2)组织指导程序员开展工作;(3)软件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高质量软件。本工作要求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具体讲就是,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 考试内容要求 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深到浅可分五个层次,分别要求为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和了解。其中包括2个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8个掌握、2个熟悉,1个正确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12个方面: (1) 掌握数据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 (2) 掌握相关的应用数学、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 (3)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5) 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6) 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7)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 Basic、Visual C++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8) 熟悉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9) 熟练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10) 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1) 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2) 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分析:相对于2001年考试大纲,新大纲对知识面的要求更宽,更注重软件设计开发的实践能力,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下午考试中。考试内容除了技术要求外,还增加了对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安全性、标准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要求,毕竟软件设计师是软件产业的骨干,因此考试要求相对较高。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本部分包含以下内容: l 计算机科学基础 l 计算机系统知识 l 系统开发和运行知识 l 安全性知识 l 标准化知识 l 信息化基础知识 l 计算机专业英语 1.计算机科学基础 1.1 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制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原码、反码、补码、移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精度和溢出)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

2018年下半年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上午真题(完整版)

2018年下半年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上午真题(专业 解析+参考答案) 1、在磁盘调度管理中,应先进行移臂调度,再进行旋转调度。假设磁盘移动臂位于21号柱面上,进程的请求序列如下表所示。如果采用最短移臂调度算法,那么系统的响应序列应为( )。 A、②⑧③④⑤①⑦⑥⑨ B、②③⑧④⑥⑨①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②⑧③⑤⑦①④⑥⑨ 2、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结构,若磁盘块的大小为4K字节,每个块号需占4 字节,那么采用二级索引结构时的文件最大长度可占用( )个物理块。 A、1024 B、1024ⅹ1024 C、2048ⅹ2048 D、4096ⅹ4096

3、CPU 的频率有主频、倍频和外频。某处理器外频是200MHz,倍频是13,该款处理器的主频是( )。 A、2.6GHz B、1300MHz C、15.38Mhz D、200MHz 4、为了优化系统的性能,有时需要对系统进行调整。对于不同的系统,其调整参数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CPU/内存使用状况、 ( )、进程/线程使用状态、日志文件大小等。对于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响应时间、( )、特定应用资源占用等。 A、数据丢包率 B、端口吞吐量 C、数据处理速率 D、查询语句性能 A、并发用户数 B、支持协议和标准 C、最大连接数 D、时延抖动 6、软件重用是使用已有的软件设计来开发新的软件系统的过程,软件重用可以分为垂直式重用和水平式重用。( )是一种典型的水平式重用。 A、医学词汇表 B、标准函数库 C、电子商务标准 D、网银支付接口

7、软件测试一般分为两个大类: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前者通过运行程序发现错误,包括( )等方法;后者采用人工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包括( )等方法。 A、边界值分析、逻辑覆盖、基本路径 B、桌面检查、逻辑覆盖、错误推测 C、桌面检查、代码审查、代码走查 D、错误推测、代码审查、基本路径 A、边界值分析、逻辑覆盖、基本路径 B、桌面检查、逻辑覆盖、错误推测 C、桌面检查、代码审查、代码走查 D、错误推测、代码审查、基本路径 9、某软件程序员接受X公司(软件著作权人)委托开发一个软件,三个月后又接受Y公司委托开发功能类似的软件,该程序员仅将受X公司委托开发的软件略作修改即完成提交给Y公司,此种行为( ) A、属于开发者的特权 B、属于正常使用著作权 C、不构成侵权 D、构成侵权 10、若信息码字为111000110,生成多项式,则计算出的CRC 校验码为( )。 A、01101 B、11001 C、001101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7年9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 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 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上行速率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 Mbps的是802.11a和802.119。 8.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9.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该在90米以内,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10.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专门为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而设计。Cable Modem 把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11.服务器总体性能不仅仅取决于CPU数量,而且与CPU主频、系统内存、网络速度等都有关系。 12. 所谓"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是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准的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则称为"带外",宽带城域网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2020年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知识点汇总

【篇一】2020年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知识点:C++的ANSI 标准 标准化是把所编写的程序从一种类型的计算机迁移到另一种类型的计算机上的基础。标准的建立使语言在各种机器上的实现保持一致。在所有相容编译器上都可用的一组标准功能意味着,用户总是能确定下一步会获得什么结果。使用ANSI标准后,C++使应用程序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的机器之间迁移,缓解了在多个环境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维护问题。 当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考虑。如果程序是可以移植的,那么就不能把非标准库中的特性引入代码,还必须使程序对建立该程序所使用的开发机器的依赖性降到最低,否则迁移代码就很困难。 C++的ANSI标准还有另一个优点:它对用C++编程所需要学习的部分进行了标准化。这个标准将使后续的程序具有一致性,因为它只为C++编译器和库提供了一个定义参考。在编写编译器时,该标准的存在也使编写人员不再需要许可。 【篇二】2020年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知识点:如何控制需求变更 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的概念,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分为启动、实施、收尾三个过程。需求变更的控制不应该只是项目实施过程考虑的事情,而是要分布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为了将项目变更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就需要采用综合变更控制方法。综合变更控制主要内容有找出影响项目变更的因素、判断项目变更范围是否已经发生等。 进行综合变更控制的主要依据是项目计划、变更请求和提供了项目执行状况信息的绩效报告。 (1)项目启动阶段的变更预防 对于任何项目,变更都无可避免,也无从逃避,只能积极应对,这个应对应该是从项目启动的需求分析阶段就开始了。对一个需求分析做得很好的项目来说,基准文件定义的范围越详细清晰,用户跟项目经理扯皮的幌子就越少。如果需求没做好,基准文件里的范围含糊不清,被客户抓住空子,往往要付出许多无谓的牺牲。如果需求做得好,文档清晰且又有客户签字,那么后期客户提出的变更就超出了合同范围,需要另外收费。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手软,这并非要刻意赚取客户的钱财,而是不能让客户养成经常变更的习惯,否则后患无穷。相对于需求来说,什么WBS、风险管理、计划进度都是次要的,只要需求做好了就会一帆风顺。 (2)项目实施阶段的需求变更

软件设计师知识点汇总

1计算机系统组成 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累加器ACC、寄存器组、多路转换器、数据总线组成。控制器:计数器PC、时序产生器、微操作信号发生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CPU 的功能:程序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处理(最根 本的)。 CACHE高速缓存的地址映像方法:直接地址映像(主存分 区,区分块)、全相联映像(主存分块)、组相联映像(主 存分区,区分块、块成组,CACHE分块成组)。替换算法:随机、先进先出、近期最少用、优化替换算法。性能分析: H为CACHE命中率,t c为Cache存取时间、t m为主存访问时间,Cache等效访问时间t a=H t c +(1-H) t m提高了t m/t a倍。虚拟存储器由主存、辅存、存储管理单元和操作系统软件组 成。 相联存储器是按内容访问的,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在虚拟 存储器中用来作段表页表或快表存储器、在数据库和知识库 中。 RISC精简指令集:指令种类少、长度固定、寻址方式少、 最少的访内指令、CPU内有大量寄存器、适合流水线操作。 内存与接口统一编址:都在一个公共的地址空间里,独立使 用各自的地址空间。优点是内存指令可用于接口,缺点内存 地址不连续,读程序要根据参数判断访内还是访接口。

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0级不具备容错能力但提高了传 输率N倍、1级镜像容错技术、2级汉明码作错误检测、3级只用一个检测盘、4级是独立地对组内各磁盘进行读写的 阵列,用一个检测盘、5级无专门检测盘。 中断方式处理方法:多中断信号线法、中断软件查询法、 菊花链法(硬件)、总线仲裁法、中断向量表法(保存各中 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内存与IO设备直接成块传送,无需CPU干涉。根据占据总线方法不同分为CPU停止法、总线周期分时法、总线周期挪用法。 输入输出处理机用于大型机:数据传送方式有字节多路方 式、选择传送方式、数组多路方式。 指令流水线:操作周期是最慢的操作的时间。建立时间是达 到最大吞吐率的时间。 总线内总线:ISA、EISA、PCI;外总线:RS-232(3根线全双工15米)、SCSI(并行外总线、16位、最大320M秒、最多63个设备20米)、USB(4条线480M秒接5层127个设备)、IEEE-1394(串行6条线3.2G秒热插) 阵列处理机:单指多数据流SIMD,同步同时执行同一指令。多处理机:多指多数据,多处理机互连应满足高频带、低成 本、方式多样、在不规则通讯下连接的无冲突性。四种结构:总线式、交叉开关、多端口存储器结构、开关枢纽式。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 第 7 章网络互连协议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网络互连的概念。 (2)网络互连的方法。 (3)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自适应路由算法、广播路由算法、分层路由算法。 (4)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边界网关协议。 7.1 网络互连概述 网络互连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大小、类型的网络,从物理上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覆盖范围更大、功能更强、方便数据交换的网络系统。同时,又可以将组网后的网络内机器按逻辑进行划分,形成一个个逻辑网络。 网络互连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互连(Interconnection):是指网络在物理上的连接,两个网络之间至少有一条在物理上连接的线路,它为两个网络的数据交换提供了物资基础和可能性,但并不能保证两个网络一定能够进行数据交换,这要取决于两个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不是相互兼容。 (2)互联(internetworking):是指网络在物理和逻辑上,尤其是逻辑上的连接。 (3)互通(inter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网络之间可以交换数据。 (4)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指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具有透明地访问对方资源的能力。 网络互连技术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支持多种介质。 (2)支持多种网络规程。 (3)支持多种网络互连协议。 网络互连技术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推动它发展的动力包括:商业需求、新的网络应用的不断出现、技术进步、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可见,网络互连技术已成为当前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 网络互连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需要在网络之间提供一条链路,至少需要一条物理和链路控制的链路。 (2)提供不同网络节点的路由选择和数据传送。 (3)提供网络记账服务,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提供各用户使用网络的记录及有关状态信息。 (4)在提供网络互连时,应尽量避免由于互连而降低网络的通信性能。 (5)不修改互连在一起的各网络原有的结构和协议。 根据网络层次的结构模型,网络互连的层次如下: (1)数据链路层互连。互连设备是网桥,用网桥实现互连时,允许互连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协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网络层互连。互连设备是路由器,用路由器实现互连时,允许互连网络的网络层及以下各层协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高层互连。传输层及以上各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的互连属于高层互连,其互连设备是网关。使用的网关中很多都是应用层网关,通常称为应用网关。用应用网关实现互连时,允许互连网络的应用层及以下各层协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