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贻贝中生物活性物质(DOC)

海洋贻贝中生物活性物质(DOC)
海洋贻贝中生物活性物质(DOC)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论文名称:海洋贻贝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对人类健康

的影响

课程名称:功能食品研究进展

课程编号:204917

学生姓名:李玉玉

学号:2111404013

班级:研1402

提交日期:2015 年1 月15 日

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5 年1 月____日

海洋贻贝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李玉玉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25)

摘要:近年来, 贝类海鲜消费稳步增长,贻贝促进健康,已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海洋贻贝,如翡翠贻贝,紫贻贝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贻贝中的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三种主要的化学物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价。蛋白质类的重点主要是活性肽,如通过酶法制备活性肽;碳水化合物中贻贝活性多糖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贻贝脂质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抗炎特性进行了评价;旨在为研发海洋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贻贝;制备;紫贻贝;翡翠贻贝;生物活性

Abstract:The consumption of marine mussels as popular seafood has increased steadily over the past decades.Awareness of mussel derived molecules, that promote health, has contributed to extensive research efforts in that field.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bioactive potential of mussel components from species of the genus Mytilus and Perna . In particular, the bioactivity related to three major chemical classes of mussel primary metabolites, i.e. proteins, lipids, and carbohydrates,is evaluated. Within the group of proteins the focus is mainly on mussel peptides such as peptides by enzymatic preparation. In addition, Polysaccharide carbohydrates mussels were studied; Finally, the mussels lipi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in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design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health foods and functional foods. Keywords: mussels; preparation; mussel; Perna; bioactive

据预测,大约221万生命存在于海洋中,但至今只有大约19万种类有被编目。在海洋动物中,软体动物门是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群体。双壳纲软体动物,大约具有20,000余种,包括一些有名的无脊椎动物,如蛤,牡蛎,扇贝,蚌,并存在于在所有深度的海洋环境[1]。据《内经》、《本草纲目》等古文献记载,贝类是食用佳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紫贻贝的汤剂,是增强免疫力、治疗肝脏肾脏功能障碍,以及阳痿和月经不调的传统药物[2];翡翠贻贝的脂质提取物作为膳食补充剂,作为抗炎和抗关节炎的药物。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贻贝成分生物活性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在这篇综述中,主要综述了贻贝活性肽,脂肪酸和多糖的生物活性。1.贻贝的种类和分布

贻贝(Mytilus sp.)在贝类分类学上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贻贝族,贻贝科,是一种营足丝附着生活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贻贝分布广泛,不同的气候、纬度和海况有不同的品种,其主要经济种类有紫贻贝、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贻贝(Mytilus edudis linneas),我国北方俗称“海红”,其干制品名为“淡菜”,是畅销中外的海产珍品。紫贻贝广泛分布在丹麦至西班牙的所有大

西洋沿岸国家。我国的黄渤海盛产紫贻贝,大连的产量居全国之首,人工南移后东海和南海也可生产。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俗称“青口”,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海、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及东南亚等地。广东省自东部至西部沿海都有广泛分布,其中以川山群岛的自然资源最为丰富。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又称“壳菜”,古书称为“东海夫人”,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沿岸,浙江省的自然资源较多。

2.贻贝中的活性肽

2.1 贻贝活性肽的提取

生物活性肽,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目前,研究的海洋贻贝活性肽主要有ACE抑制肽、抗菌肽、抗氧化肽、抗肿瘤肽和神经肽等,关于其制备和功能活性也有许多研究及应用的报道。由于天然贝类活性肽的含量较低,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所以后续发展了水解贝类蛋白来提取功能活性肽的方法,有酸水解、发酵法和酶水解。酸解制备会影响肽的氨基酸组成和二级结构从而破坏其活性,且过程难以控制;发酵法多适用于植物来源的多肽制备,并需要配合活性多肽的化学合成和基因工程修饰等技术;而酶法制备活性肽不但生产成本低、产品安全性高,并且水解进程易于控制,是制备活性多肽的主要方法。对贝类酶解蛋白的加工报道也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增多,由单一的单酶解工艺上升为双酶复合酶解和多酶分步定向酶解得变革,相应的也从贝类蛋白中提取出了不同功能的活性肽液。张乾元[3]以厚壳贻贝冻干粉经超临界萃取油脂成分所得的副产品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蛋白质的提取工艺以及从中制备具有降血压活性的生物活性肽, 采用双酶酶解和体外模拟胃肠道酶酶解对贻贝蛋白较好的水解度,其中胃肠道消化酶对贻贝蛋白的水解度最高,达到80%以上。杨永芳[4]利用酶解技术、超滤法、凝胶层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研究了贻贝蛋白的酶解工艺, 在酶解工艺优化研究中,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主要研究了料液比、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加酶量对贻贝的酶解效果和酶解物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得出单一酶水解作用是有限的,有时需要两种酶解复合酶解起到互补的作用切断相对应的特异性肽键,从而提高水解率。

2.2贻贝活性肽的分离纯化

采用酶法水解蛋白质,得到活性肽液。为了进一步制备高纯度的目标活性肽,可以根据各自的特性选择合理的分离纯化方法,能使分子量大小达到1000u以下。

2.2.1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在压力差和浓度差等推动下的透过性膜,以截留相对分子量为指标,借助于膜的孔径大小来筛选肽分子,从而实现肽的分离和纯化。膜分离根据截留的分子量大小可分为微滤

(MF)、超滤(LF)、纳滤(NF)和反渗透(ISO )。张艳萍等[5]比较了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对紫贻贝酶解物分离所得产物的ACE抑制活性,最后确定了截留分子质量为l0ku的超滤膜能将紫贻贝酶解物的ACE抑制率提高到89.42% ;黄海等[6]用多种酶对贻贝边进行深度水解后,采用超滤技术除去未水解的蛋白质、细菌和微细颗粒等成分,成功富集了氨基酸和小分子肽。超滤技术的操作条件温和,活性肽受到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较小,且处理量大,能避免加入其它溶剂污染分离物。但是超滤膜容易发生不可逆的污堵问题,且不易清洗,需要依具体情况选择反洗或化学清洗处理,长此以往还会造成膜断丝和阀门的损坏。

2.2.2色谱法

目前常用于贝类活性肽纯化的方法包括凝胶过滤法(GFC)、离子交换层析法(IEC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IMP- HPLC )等色谱技术。其中凝胶过滤色谱具有实验条件温和以及填料可反复使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分离纯化水溶性大分子的物质,现较多地联合几种色谱方法使用,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纯化效果。杨永芳等[7]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验证了对贻贝水解物进行超滤、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得到的一个抗肿瘤活性肽段的氨基酸序列为Asp一Leu一Tyr。

2.2.3联用技术

酶解制备的活性多肽并不完全是活性最强的肽段的溶液,各肽段间大多具有相似性,所以使单一的分离纯化方法的效果不够理想,通常需要多种方法联用。一般多用膜技术结合几种色谱技术,随着对活性肽的分离纯化、作用机理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纯度和结构研究的要求也相应高,应要求近些年出现了色质联用,如HPLC串联质谱和电泳与质谱联用。张婷[8]以厚壳贻贝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技术制备厚壳贻贝蛋白多肽,经超滤、凝胶过滤层析和RP-HPLC、质谱测序等手段对活性肽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并通过体外试验验证,获得厚壳贻贝降血压肽。2. 3贻贝活性肽生物活性

在一般情况下,从海洋贻贝衍生生物活性肽含有5-40个氨基酸残基。根据氨基酸序列和结构性质,贻贝肽主要生物效应包括抗菌,抗氧化和降血压作用。

2.3.1抗菌活性

贻贝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的阳离子抗菌肽, 与人的中性粒细胞作用相似。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引起抗菌肽增加并在数小时迁移至感染部在感染部位吞噬细菌以发挥其抗菌活性[9]。Mitta等[10]从蓝贻贝(Mytilusedlis)和地中海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中分离到多种抗菌肽, 根据一级结构的不同分为4种: 防御素( defensin)、贻贝素( my tilin)、贻贝肽( my tic in) 和贻贝霉素( my timy cin) 。其中防御素与贻贝肽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活性, 包括一些海洋无

脊椎动物的病原体, 抗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作用较弱。贻贝霉素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贻贝素的同分异构体贻贝素B、贻贝素C、贻贝素D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活性,而贻贝素G 1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活性[11]。刘尊英等[12]用蛋白酶酶解紫贻贝,其中胰蛋白酶酶解液对于病原菌Botryis cinerea的抑率达率达67. 9% 以上。

2.3.2抗氧化和降血压

肽的抗氧化机制是通过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而达到抗衰老的功能。贻贝类水解液中含有的活性肽及各种氨基酸多具有抗氧化能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抑制肽是通过抑制体内ACE的活性达到抑制血压的上升或抗高血压的功能[13]。Je等[14]从发酵M分枝贻贝中发现一种降压和两个抗氧化肽。Cushman等[15]对其中一种纯化的肽(6.5 kDa的的; N-末端氨基氨基酸EVMAGNLYPG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出对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抑制力IC 50为19.34 ug/ml。Dai等[16]通过六个不同的食品级蛋白酶酶解处理得到分枝贻贝蛋白水解物的作用分析了ACE抑制作用。其结果是,该水解产物生产的碱性蛋白酶(肽分子重量<1000道尔顿)抑制能力的IC50为66.3ug/ml。

3.贻贝中活性多糖

活性多糖专指具有某种特殊生物活性的多糖化合物。一般由10个以上的单糖残基通过糖普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贝类多糖的结构复杂,不仅因为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繁多,而且即使只是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因其连接方式和构型的不同,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多种贝类软体中提取出具有活性的多糖类化合物,该类多糖的研究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3.1活性多糖的提取

对于相同的原料,采用的提取方法不同,所得到的多糖的结构也会不同,相同原料的不同部位的多糖也具有不同的结构。海洋贝类多糖的提取可采用水提法、酶提法、碱提法、有机溶剂提法等。水提法是海洋贝类多糖提取的传统方法。水提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面广等优点,目前常用超声波和微波来辅助水提法提取多糖。酶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到有效成份提取的一项生物技术,使用酶技术可使后续的浓缩和脱蛋白工艺更简易、粗多糖的纯度更高,但会提高生产成本,对提取条件要求较高。由于不同浓度的乙醇能将不同性质或不同分子量的多糖沉淀下来,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对多糖提取液进行分级分离。络合沉淀也是一种分级分离常用的方法之一,特点是纯化效率和回收率高,可以从很低浓度的溶液中将产物沉淀出来。在粗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多糖是一种含有高级结构的化合物,在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强酸、强碱处理。提取后得到的多糖中还有一些游离的蛋白以及一些小分子物质,而且由于某些贝类多糖或者贝类蒸煮

废弃液多糖中常常含有酚类化合物,会与空气反应,导致所得到多糖的颜色较深,因此对多糖的初步纯化应包括去蛋白,去色素等过程。去蛋白的原理是采用一些能沉淀蛋白,但不能沉淀多糖的试剂,这些试剂通常有苯酚、三氯乙酸、等,常用方法有:Sevage法(Sevage试剂,氯仿:正丁醇=5: 1),三氯乙酸法,酶法等。

邹艳君等[17]方法通过乙醇沉淀、Sevage法除蛋白后得到贻贝粗多糖。钟诚诚等[18]以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为指导优化提取工艺,分别采用热水提取,两步联合酶解法从厚壳贻贝中提取和分离纯化具有生物活性的贻贝多糖, 通过对热水提取法,单一酶提法和联合酶提取法得到的贻贝多糖粗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活性筛选,发现联合酶解提取得到的贻贝粗多糖在得率、纯度和生物活性上均优于其他方法提取得到的粗多糖,其提取粗多糖的得率为23.69%。

3.2海洋贝类多糖的分离纯化

从贝肉中提取得到的海洋贝类多糖是多糖混合物,必须对多糖化合物进行纯化。可用的方法有柱层析法、超滤法、有机溶剂沉淀法,还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最常用的是柱层析法,本文主要介绍柱层析法。柱层析法又称柱色谱,是目前研究使用的最多的纯化方法,是通过色谱柱的分离作用而达到纯化目的。柱层析主要包括: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剂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这些方法经常是结合使用来达到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的目的。徐红丽[19]等将从厚壳贻贝中提取的粗多糖,上DEAE-Scpharo、离子交换树脂柱,蒸馏水24m1/h 洗脱,浓缩收集液,然后上Schharosc CL-6B凝胶柱,蒸馏水1 0ml/h洗脱,苯酚一硫酸法跟踪检测收集多糖组分,重复上Schharosc CL-6B凝胶柱,最后经HPLC检测呈单一对称峰。邓一清等[20]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内脏团为原料提取翡翠贻贝多糖PVPS (Perna viridisPolysaccharide),经DEAE

-cellulose 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层析后,得到2个不同组分PVPS-2A 和PVPS-2B。

3.3海洋贝类多糖的生物活性

有文献报道海洋贝类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虽然目前大多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海洋贝类多糖逐渐成为当今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3.3.1抗肿瘤

有关海洋贝类多糖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研究较多,相比较海洋贝类多糖的其他生物学活性最受关注。当前海洋贝类多糖的研究主要在动物实验阶段。近十几年来,大量的实验证实了海洋贝类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杨荣华[21]对从贻贝蒸煮液中提取的多糖的生理活性进行研究,发现高浓度时对Raj i细胞的抑瘤率达到80.1%,具有非常明显的抗肿瘤促进作用。赖银璇等[22]观察翡翠贻贝多糖对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凋亡及miRNA-34a表达的影响。方法100 mg/L翡翠贻贝多糖处理

宫颈癌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细胞中miRNA-34a 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翡翠贻贝多糖处理后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01),同时宫颈癌细胞中miRNA-34a表达增加(P<0.01)。结论翡翠贻贝多糖通过上调miRNA-34a表达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

3.3.2增强免疫活性

海洋贝类多糖能激活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Adachi等[23]发现多糖的分支结构是宿主补体系统识别的位点,而且是一类新的巨噬细胞激活剂,因此,许多海洋贝类多糖也都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和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李江滨等[24]研究了翡翠贻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翡翠贻贝多糖能促进小鼠脾脏发育,增强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张旭等[25]研究了紫贻贝多糖对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得出紫贻贝多糖能上调免疫抑制小鼠的Th1细胞功能,纠正CTX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下的Th1向Th2形成的漂移,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3.3.3抗病毒

病毒必须吸附于人体敏感细胞才能起始感染,海洋贝类多糖能与病毒或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防止合细胞的形成,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3.3.4抗氧化和抗衰老

目前对多糖抗氧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作用机理还停留在猜想阶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多糖的抗氧化作用与其结构有关,多糖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其抗氧化机理的深入研究。卢卫红[26]用酶解法提取海洋生物翡翠贻贝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提取物的总糖含量,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在体外的抑菌活性,通过水杨酸法测定其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活性,

采用MTT法测定其抗猪蓝耳病(PRRSV)活性。结果证明,翡翠贻贝多糖有一定的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

3.3.5抗凝血和降血脂作用

一些多糖类物质能促进脂蛋白脂肪酸释放,使血液中大分子的脂质分解成小分子,因而对血脂过多引起的血清浑浊有澄清作用,也能明显降低血胆固醇。Hemord等[27]发现从紫贻贝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抗凝血作用,其效果和机理与肝素类似。李孟婕[28]研究了翡翠贻贝糖胺聚糖的分离纯化条件及其理化性质,探讨翡翠贻贝糖胺聚糖对高脂小鼠机体血脂的调节作用,得出翡翠贻贝糖胺聚糖有显著的降血脂效应,该作用可能与翡翠贻贝糖胺聚糖能明显增强LCA T、LPL、HL酶活性,提高HDL-C、NO水平有关。

4.贻贝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脂肪酸组成的种类,尤其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某些高级脂肪酸的含量,贻贝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紫贻贝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较高(46.97%),特别是EPA和DHA,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的31. 65% )。而且不同品种之间的脂肪酸含量亦有差别。苏秀榕等[29]将市售紫贻贝和厚壳贻贝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厚壳贻贝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高于紫贻贝(厚壳贻贝40. 73%,紫贻贝34. 62%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方面正好相反,紫贻贝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厚壳贻贝(厚壳贻贝24.29%,紫贻贝32. 18%),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相同(厚壳贻贝30. 42%,紫贻贝29. 57%)。

4.1贻贝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活性

多烯脂肪酸也称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指含有两个以上非共轭顺式双键的C16~C22长链脂肪酸,尤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两种脂肪酸最为人熟知,目前已发现它们具有抗炎症、降血脂、抗肿瘤、促进胎儿和婴幼儿视网膜及大脑发育、改善记忆、预防老年痴呆、辅助治疗抑郁症等神经性疾病、防治冠心病和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等显著的生理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其抗炎特性。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西兰毛利人由于经常食用当地的一种翡翠贻贝,炎症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低得多。临床研究也表明新西兰翡翠贻贝的脂溶性提取物对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疾病的疗效分别可达60%和50%左右[30]。贻贝干粉和贻贝脂溶性提取物对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引起的关节痛和关节肿胀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Bierert等[31]对狗喂食绿唇贻贝肉粉发现,6周后,实验组比对照组在关节痛、关节肿胀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新西兰翡翠贻贝脂溶性提取物Lyprinol抗炎作用比其它抗炎鱼油和抗关节炎鱼油对预防辅助物诱导的多发性关节炎肿胀的效果要强200-350倍[32]。Cho等[33]的临床研究亦表明Lyprinol

对骨关节炎病人有明显的改善病症作用,经过4周和8周的治疗,分别有53%和80%的病人病症减轻和关节功能改善,并且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关于骨关节炎病人的临床实验表明:Lyprino 对骨关节炎病人有明显的改善症状的作用,经过4周和8周的疗程,分别有53%和80%病人的炎症症状减轻。袁高峰等[34]以厚壳贻贝为材料,通过大鼠棉球肉芽肿和佐剂诱导的关节炎模型研究厚壳贻贝脂溶性提取物的抗炎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厚壳贻贝脂溶性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炎生物活性,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原发性和继发性症状,其抗炎生物活性比新西兰绿唇贻贝脂溶性提取物稍低或与之相当.这为进一步把贻贝作为具有抗炎保健功能的食品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天然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炎药物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张翼等[35]利用索氏/超声提取、尿素包合法提取了紫贻贝中的多烯脂肪酸乙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

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分析测定了产品中二十碳五烯酸乙酯(EPA-E)、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DHA-E)的含量, 结果显示紫贻贝中含有相当量的多烯脂肪酸乙酯成分,有望作为高价值功能保

健食品的来源。

5.总结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海洋贝类,尤其是紫贻贝和翡翠贻贝的生物活性引起了广泛被研究,研究主要包括贻贝中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的潜力。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带动下,研发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具有很好的潜力。蛋白质占贻贝肉的主要部分,其生物活性研究的最多。贻贝碳水化合物在国内研究也被广泛研究,尤其是对贻贝衍生多糖。贻贝脂类的抗关节炎活性已被广泛所知,但国内相关研究不如前两种物质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①对贝类提取物成分的研究范围较窄。国内大多集中于大分子化介物的研究,药理作用也以抗肿瘤、增强免疫等活性为热点,其他成分及活性研究还小够全而。②在研究贝类提取物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其废弃物下脚料的综介利用。贝类软体经提取后的残渣富含蛋自质,贝壳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是良好的饲料添加剂,值得开发利用。③对贝类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及其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总之,贝类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是新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新来源,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1]Cushman, D. W., & Cheung, H. S.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 and properties of the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of rabbit lung.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1971.20(7), 1637–1648

[2]Li, P., & Ding, X. . The manufacture and nutritional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al natural sauce from the decoction of Mytilus edulis. Zhongguo Tiaoweipin, 2006,2,17–19.

[3]张乾元. 厚壳贻贝脱脂粉蛋白提取、脱腥及其降血压活性肽制备研究[D].浙江大学,2013

[4]杨永芳. 贻贝酶解多肽制备工艺及抗前列腺癌活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

[5]张艳萍,戴志远,张虹紫贻贝酶解物中降血压肤的超滤分离[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 36(9):46-51

[6]黄海,尹玲利用贝类废弃物制造水解动物蛋白「J」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19-21

[7]杨永芳,闺海强,丁国芳,等贻贝水解物杭肿瘤活性肤的分离纯化[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1,(3):272-275

[8]张婷. 厚壳贻贝酶解物的制备及其降血压肽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D].浙江工商大学,2011.

[9] 杨明,侯敢,黄迪南,等.海洋贝类体液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J].水产科学, 2006, 25( 8) : 428 - 430.

[10] M itta G, V andenbu lcke F, Roch P. O riginal involvem ent of antim icrobial pep tides in m ussel innate immun ity [ J ]. FEBS Let,2000, 486( 3) : 185 - 190.

[11] 仲燕,张建鹏,冯伟华,等.贻贝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J ]. 生命的化学, 2004, 24 ( 2) : 118 - 120.

[12] 刘尊英,董士远,曾名勇,等. 紫贻贝酶解产物抗菌活性及其工艺优化研究[ J ]. 食品科技, 2007( 2) : 145 - 147.

[13 ] M atsu i T, Zhu X L, W atanab e K, et a.l Combined adminstration of captopril with an antihypertensive

Val-Tyrd ipeptide to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attenuates th e b lood p ressure low ering effect[ J ]. Life Sciences, 2006, 79( 26) : 2492 – 2498

[14]Je, J. Y., Park, P. J., Byun, H. G., Jung, W. K., & Kim, S. K. (2005). 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y peptide derived from the sauce of fermented blue mussel. Mytilus eduli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96(14),1624–1629

[15]Cushman, D. W., & Cheung, H. S..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 and properties of th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of rabbit lung.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1971,20(7), 1637–1648.

[16]Dai, Z.-Y., Zhang, Y.-P., Zhang, H., & Lu, Y.-B. (2012). Preparation andcharacterisation of mussel (Mytilus edulis) protein hydrolysates withangiontensin-I-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17]邹艳君,雷荣剑. 紫贻贝粗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的研究[J]. 海峡学,2014,07:41-43.

[18]钟城城,曲有乐,陈荫. 厚壳贻贝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生物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14,10:107-114.

[19]徐红丽. 东海厚壳贻贝水溶性多糖MP-Ⅰ的结构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

[20]邓一清,童银洪,陈小丽,梁飞龙,杜晓东. 翡翠贻贝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3,02:1-8.

[21]杨荣华,陈静波,戴志远.贻贝蒸煮液多糖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fJl.中国食品学报,2009. 9 (D : 84-88.

[22]赖银璇,何冬梅,杨丽梅,刘新光,李江滨. 翡翠贻贝多糖对宫颈癌细胞凋亡miRNA-34a表达的影响[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02:1-3.

[23] ADACHI Y. OHNO N. OHSAWAM.‘t al. Change of biologicalactivities of beta. D. glucan from grifoLa frondo.sa upon molecular weight reduction by heat treatment田.Chem Pharm Bull. 1999 (3}:1838-1841.

[24]李江滨,侯敢.翡翠贻贝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 30 (5):3-5.

[25]张旭,费红军,杨立峰,鲍建芳,李铎. 紫贻贝粗多糖提取物对小鼠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J]. 营养学

报,2011,05:497-501.

[26]卢卫红. 翡翠贻贝多糖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功能的研究[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2014:1.

[27]HEMORTH B.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dose on anti-bacterial peptide response 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 in the blue musselMytilus edulis[J]. Fish Shellfish Immuno,l 2003, 14:25-37.

[28]李孟婕. 翡翠贻贝糖胺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

[29]苏秀榕,李太武,丁明进.紫贻贝和厚壳贻贝营养成分的研究.中国海洋药物,1998 (2):30-32

[30] Gibson S.L.M,Gibson R.G The treatment of arthritis with a lipid extract of Perna cccnaliczclzcs: a randomized trial.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1998(3):122一126

[31]Butters D.E., Whitehouse M.W Treating inflammation: some (needless) difficulties for gaining acceptance of effective natural product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s.Inflammopharmacology, 2003(1): 97-110

[32] Gruenwald J., Graubaum H.J., Hansen K.,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acombination of Lyprinol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EPA and DHA in inflammatory rheumatoid disorders. Adv Ther, 2004(3): 197-201 [33] Cho S.H., Jung YB., Seong S.C.,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yprinol, patented extract from New Zealand green-Tipped mussel (Perm Canaliculus)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and knee: a multicenter 2-month clinical trial.Allerg Immunol, 2003(6): 212-216

[34]袁高峰,姚婷,励炯,张治国,李铎.厚壳贻贝脂溶性提取物抗炎生物活性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02:169-173

[35]张翼,穆军,吕红丽,顾晓洁,史继诚. 紫贻贝多烯脂肪酸乙酯及牛磺酸的提取与分析[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02:63-68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问题及其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 2 ?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各种威胁。 ?教学内容 海洋也称“蓝色国土”,有着广阔的空间的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我国已知的海洋生物为2.6万种,占全球海洋已知物种数的10%,拥有河口红树林、珊瑚礁等种类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具有国际意义的物种的生态环境。 活动: 调查舟山沿海或自己生活的附近的海洋 生物分布情况,与四五十年前的分布状况有 没有不同?并与全班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最后 得出本地目前的渔业资源结构。 当前,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主要可归纳为: 1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 人类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消耗,加之沿海和海洋工程项目的重大建设,都对典型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人类为了从海洋及海岸获得食物、医药原材料等海洋物资,使得绝大多数具有商业价值的海洋生物在部分地区被开发利用。捕捞业不仅过度仅利用诸多鱼类和脊椎动物,同时许多非商业性的捕捞也捕杀了大量的海洋生物。

思考与讨论: 舟山传统的捕捞有哪些特点?你知道传统的四大鱼类吗?新兴的捕 捞方式有哪些优点? 2. 海洋污染较为严重 在一般情况下,病原生物或污染生物是导致海洋生物病害的根本原因。来自 城市生活和工业废弃物和农药的过量排放、航运业的排入、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以 及空气中传送的有害物质,都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 海洋污染的特点 是,污染源多、持续性 强,扩散范围广,难以 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 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 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 藻)的光合作用,从而 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 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 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 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 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 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 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 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 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约来约多的重视。 3. 生态环境的改变 人类填海造地,采伐红树林,海滩挖沙,采矿和开 采石油天然气等活动都严重改变了局部海域的自然环 境,使海洋生物承受巨大的环球压力,而所有这些人为 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作用又是多方面的。 在大 的河流上建设水库水电站、因 沿途截流和气候影响而连续的断流,都会对入海口 岸处及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40多年来我国沿海围海造地、开垦滩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红树林有 哪些生态效益吗?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简述_陈曦

收稿日期:2011-12-20 作者简介:陈曦,男,1982年生,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林能锋,男,1972年生,博士,副研究员 (E -mail :lnfeng@https://www.360docs.net/doc/c817038189.html, )。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简述 陈 曦,陈秀霞,陈 强,林能峰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350003) 摘 要: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该文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 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菌;抗肿瘤 Brief description to active material of marine organism CHEN Xi ,CHEN Xiu-xia ,CHEN Qiang ,LIN Neng-feng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350003) Abstract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In this paper ,the main kinds ,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 ;active material ;antibacterial ;antitumor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生活着20多万种生物。在高盐、高压及缺氧的环境下,很多海洋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能够代谢产生一些结构独特的化学物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虽然众多,但真正进入临床应用的却非常稀少。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生化分离与分析手段,通过细胞培养、DNA 重组等技术,可能从海洋中获取大量低毒、高效的活性物质。目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活性研究侧重在抗癌与抗菌等方面,而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如草履虫、海兔、海鞘、海绵、海藻(包括微藻)及海洋微生物等。 1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美国是最早研究海洋生物抗菌肽物质的国家之一。随着“回归自然”浪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生态与污染、化学致癌物等的关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离与化学分析的长足进步,使现在能以 从前根本不可实现的速度进行分子的提取与鉴定。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经费为1亿多美元。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发展很快,对海洋微生物、微藻类、海绵、芋螺、海参等多种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所产生的活性物质进行研 究,其中以海绵和海藻类研究最多[1] 。 欧盟制订了海洋科学和技术计划,重点资助项 目中有“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寻找新药” ,近年来,发现了450多个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新海洋天然产 物,其中31个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每 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的经费也有1亿多美元[2] 。 我国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入药治疗、健体强身的 历史非常悠久。但现代海洋药物研究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7年我国启动海洋高技术计划,海洋药物的开发被列为重点,从而以沿海城市为中心,形成科研、生产、开发技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网络 [3] 。 2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与生理作用 2.1 抗菌肽 抗菌肽是动物机体具有天然免疫力的重要原因,其抗菌机制推测是其—helix 结构可在细菌的

海洋生物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 进展 学生姓名沈鹏学号 141702002 学院金陵女子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 指导教师陶明煊

1 简介 抗氧化剂( Antioxidants)是阻止氧气不良影响的物质。它是一类能帮助捕获并中和自由基,从而祛除自由基对人体损害的一类物质。人体的抗氧化剂有自身合成的,也有由食物供给的。较强的抗氧化剂如艾诗特ASTA(astaxanthin 的简称)等,一般人类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等摄取的。 抗氧化剂可以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有利的帮助,因为他们可以保护人体抵抗由活性氧(ROS)攻击大分子(膜脂质、蛋白质和DNA等)所造成的损伤。此外,一些食品的腐败变质也是由于脂质的酸败或氧化所产生的次级脂质和和过氧化物所造成的。脂质氧化活性氧,如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H2O2也导致脂质食物的营养价值降低,并影响他们的安全性和外观。因此,在食品和制药工业,许多合成的商用抗氧化剂如丁基化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苯甲醚(BHA),叔丁基氢醌(TBHQ)和没食子酸丙酯(PG)已被用来延缓氧化和过氧化的过程。然而,使用这些合成的抗氧化剂必然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危害,因此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是现代工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最近,在食品药品中天然食品中功能因子的研究进展迅速,例如海洋植物和动物的抗氧化剂的发展。海洋生物有丰富的保健价值,其中,海洋藻类是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抗氧化剂。研究表明,海藻能够免受某些抗氧化系统氧化变质。此外,副产物的海洋食品加工可以很容易地用于制造营养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组分。而今对于新型的海洋食源性的抗氧化剂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如生物活性肽,壳寡糖衍生物,硫酸化多糖,鼠尾藻多酚和类胡萝卜素等。 自由基(Free radical)医学在1969年McCord和Fri-dovich发现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作用后日趋成熟[1]。活性自由基对生物膜和其它组织可产生一系列的危害[2],因而自由基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同时,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不断有抗氧化活性物质被发现,天然或合成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不断增加,这些物质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或阻断自由基产生或将已形成的自由基逆转为原来的生物大分子而体现活性[1]。近年来,随着海洋生物研究的深入开发和研究技术的提高,不断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一些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新的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新的抗衰老药物已成为海洋药物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海洋生物抗氧化物质可通过各种途径清除内源性和外源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强、种类多、结构复杂、副作用低等特点[2]。现就海洋生物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种类、抗氧化作用及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2 维生素类 2.1 维生素E(vitamine E) 维生素E是聚异戊二烯取代的6-羟基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在苯环上有一个酚羟基。它是活性基团,能够释放其羟基上的活泼氢并捕获自由基,从而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同时,维生素E是一种细胞内抗氧化剂,对氧十分敏感,极易被氧化而保护其它物质不被氧化[3]。因此维生素E是一种绿色的抗氧化剂。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常见的有超临界CO2萃取法和尿素络合法。目前在食品、医疗、化妆品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 2.2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精)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 我国拥有4.7×106km2的海域,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是主要的生物资源。 鱼类资源据《全国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统计,我国海洋鱼类有1 694种,其中硬骨鱼类有1 519种,占89.7%;软骨鱼类有175种,占10.3%。 在我国整个海域,鱼类种数的分布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南海种类最多,黄、渤海种类最少。 黄、渤海区的鱼类约有291种,其中常见的鱼类159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鲅鱼、鲐鱼、鲳鱼、棱鱼、鳀鱼、鲆鱼、鲽鱼、鲱鱼、鳕鱼、真鲷、白姑鱼、黄姑鱼、东方鲀、鲈鱼、鳐鱼、鲻鱼等。 东海大陆架海区的鱼类有727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近百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马面鲀、银鲳、鲐鱼、鳀鱼、海鳗、鲍鱼、鲽鱼、鲻鱼、灯笼鱼、石斑鱼、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等。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64种,其中经济鱼类有125种,如大黄鱼、带鱼、蓝圆鲹、竹荚鱼、金线鱼、鳗鱼、鲱鲤、蛇鲻、鲐鱼、石斑鱼、金枪鱼等。 南海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5种,南海诸岛海域的鱼类有523种。主要种类有短鳍拟飞鱼、鲣鱼、鲔鱼、旗鱼、金枪鱼、箭鱼、鲨鱼以及众多的珊瑚礁鱼类。 头足类资源我国海域的头足类有91种。头足类资源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小,约占全国海洋渔业产量的2.2%。主要种类有针乌贼、太平洋丛柔鱼、短蛸、长蛸、日本枪乌贼、长枪乌贼、双喙耳乌贼、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等。

虾、蟹类资源我国海域的虾类有300多种,磷虾类有42种,蟹类有600 多种。我国海域中虾和蟹的种数从北向南依次增加。 渤海和黄海的主要虾、蟹类有中国对虾、中国毛虾、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口虾蛄、三疣梭子蟹、泥足隆背蟹等。 东海的虾类有100多种,主要经济虾类有中国毛虾、须赤虾、鹰爪糙对虾、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等。东海的蟹类以梭子蟹数量最多。 南海北部的虾类有200多种,主要种类有刀额新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须赤虾、中华管鞭虾等。南海北部海域仅梭子蟹就有40多种,如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珠脊梭子蟹等。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

螺旋藻多糖研究综述

螺旋藻多糖研究综述 摘要:螺旋藻多糖是从螺旋藻体、螺旋藻培养液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促进细胞生长、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对核酸内切酶活性和DNA修复合成有增强作用等功能的重要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也是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本文对螺旋藻多糖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相关综述。 关键词:螺旋藻多糖;生物活性;抗癌 Abstract:Spirulina polysaccharide from Spirulina body, spirulina culture liquid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ut of a class of functions to promote cell growth, enhance immunity, anti-tumor, anti-oxidation, enhance the role of the endonuclease enzyme activity and DNA repair synthesisan important natural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ne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ot spots. In this paper,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pirulina polysaccharide relevant reviews. Key words: Spirulina Platensis Polysaccharide;biological activity;Anti-tumor 1.前言 螺旋藻是一种生长于30亿年前的多细胞丝状蓝藻,地球上最早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之一,还保持许多古代原始藻类的一些特点。其结构简单,没有原核,个体成丝状,因缠绕成螺旋状而得名。螺旋藻属蓝藻颤藻科中的一个“属”,约38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海洋、湖泊、温泉,特别是盐碱湖泊,生长繁殖更为旺盛。螺旋藻属中的极大螺旋藻和钝顶螺旋藻最重要,目前已得到国内外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开发。 螺旋藻中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如r-胡萝卜素、叶绿素、r-亚麻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藻蓝蛋白,尤其是螺旋藻多糖都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因此, 螺旋藻及其多糖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并开发出各种产品和技术。 目前认为螺旋藻及其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 (1)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有抗癌防癌作用; (2)抗疲劳, 抗衰老作用; (3)抗辐射作用; (4)助长体内乳酸杆菌生长; (5)改善过量金属对人体的有害影响; (6)降血脂和胆固醇 (7)促进皮肤和外伤的愈合及抗菌作用。

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1. 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 1.1 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1) 1.2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 1.3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2) 1.3.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现状及特点 (2) 1.3.2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 2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发展对策分析 (3) 2.1 加强依法治海,完善海洋生物管理法规 (3) 2.2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治理旧的污染源,防止新的污染源.. 4 2.3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 (4) 2.4 加强渔业资源研究,制定合理捕捞量定额 (4) 3 结语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寻找新的发展空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极限及陆地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人们便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海洋,海洋也因此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疆土。70年代以来,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被列入许多国家的发展计划,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国人口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0.008平方千米,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千米的水平[1],且陆地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状况令人堪忧。为满足十几亿人口日益增长的对食物、海洋药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制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1. 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1 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阳光、水、空气、矿物等构成了地球生命的基础物质。生活在海洋这一水体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具有特殊的新陈代谢机制,使得海洋生物最终将日光转换为化学能量和各种特殊的细胞产物。海洋生态环境赋予了海洋生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化学成分多样性、食物网的复杂性、整体性和脆弱性。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生态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1)立体空间:水生环境由全球海洋构成一个运动的、相互连通的立体空间,并形成海洋——陆地——大气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的地球生命系统;(2)互相制约因素:水生环境使生物间关系更加密切,使一种生物同周围其它生物间产生了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特殊关系;(3)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每种海洋生物都处在相互交错的食物链中,在捕食和被捕食中相互依存,循环往复,形成复杂的食物网;(4)其它因素:防卫、洄游、生殖、捕捞因素等[1]。这些因素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种群结构、繁衍和补充。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赋予海洋生物有别于陆生生物的显著特点。海洋生物体内形成了特殊的生化机制,生物间又形成了相互影响的生化体系,整个海洋生物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巨大的共轭生态化学系统。 1.2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生物资源通过生物个体或种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不断更新,种群也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上的相对稳定。整个地球每年生产的生物总量相当于1.5×1010t有机碳,而海洋生物就占了87%。已知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约3.4×1010t,有约20万种海洋生物。目前,海洋每年向世界人类提供9.0×107t以上的渔产品——高质量的蛋白食品。据估算,每年仅海洋鱼类的生长量多达6.0×108t,在不破坏资源的前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舟山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2.舟山渔场资源面临枯竭成因分析。 3.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 ◆教学内容 渔业对于国民的食品健康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渔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海洋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舟山渔场作为中国最大的渔场,在发展渔业经济的同时又应怎样满足可持续发展呢? 二、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全市区域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海域处在机轮拖网禁渔区线以内,有1390个岛屿,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 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舟山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是众多的经济鱼虾类的产卵、索饵场所,中国沿海冬季群众渔业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带鱼渔场,是底拖网作业的良好区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渔场。尤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简述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简述Brief description to active material of marine organism 学校:湛江师范学院 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科专业名称:生物活性物质 论文题目: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简述 班级:11生本2班 学号:2011574212 姓名:黄丹颖 完成时间:2014年5月6日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简述 摘要: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该文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海洋生物; 活性物质; 抗菌; 抗肿瘤 Brief description to active material of marine organism Abstract: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In this paper,the main kinds,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 active material; antibacterial; antitumor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摘要:近几年来,过度的海洋开发及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使海洋生物资源减少,有些种类甚至灭绝。所以,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或海洋渔业资源。我国是一个海洋资源大国。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在如此巨大的海洋宝库中,我们有着丰富的资源。同时,随着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世界的关注。 关键词:海洋资源保护 引言:海洋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它们与海水化学资源、海洋动力资源和大多数海底矿产资源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达到数量上的相对稳定。在有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能迅速扩大;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急剧

下降,资源趋于衰落。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方法具体如下: 1、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发展持续渔业。环境恶化和污染的加剧都会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产生巨大的、消极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污染物在海洋生物身体中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会传递到人类身上,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海洋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保护海洋环境,综合防治海洋污染,要考虑海洋开发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2、加强法律保障力度。我国已经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等 多部法律和法规。今后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立法步伐,制定海洋立法规划,并且严格打击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的人和事,为海洋生物资源建立一个坚固的法律屏障。海洋立法是沿海国家管理海上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基本措施,我国加强海洋立法的建设也是与世界接轨共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举措。 3、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物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和多样性,使得海洋生物资源可以不断地繁衍下去,但是海洋生物资源同样很脆弱,如果遭到不合理、不科学的开采,就会使得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甚至会使一种生物灭绝并产生连锁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有力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4、加强科技水平,利用高新技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自古以来,海洋生物资源就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近数十年来,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有了很大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人类所利用的总动物蛋白质(包括饲料用的鱼粉)中,约有~20% (鲜品计算)来源于海洋生物资源。世界海洋水产品总产量,由1938年的1880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6458万吨,增长倍。1978年世界海洋渔业总产值为283亿美元。 海洋生物资源还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海龙、海马、石决明、珍珠粉、龙延香、鹧鸪菜、羊栖菜、昆布等,很早便是中国的名贵药材。当前,海洋生物药物已在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麻醉剂、抗菌素等方面取得进展。以贝壳制造工艺品已在中国成为一种行业,一些珊瑚是很受欢迎的艺术品。海鸟粪含磷达20%,是极好的天然肥料。鲸油既可食用又是重要化工原料,抹香鲸头部的油是精密仪器的高级润滑油。海藻的提取物,特别是褐藻胶和琼胶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 而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亿平方公里,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海洋中有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蕴藏的资源量约×1010t,海洋植物×109t海洋生物每年可生产×1011t有机碳,并在生态平衡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可提供3×109t水产品。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空间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大的待开发领域。人类从海洋取得的食物只占1%,但它提供了人类动物蛋白的22%,海底石油占地球总储量的45%,天然气占地球总储量的50%。因此,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成为新世纪的主要目标。 那么海洋生物资源有哪些可以开发利用的呢 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以下几类: 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从海域分布来看,太平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1位。这里有著名的秘鲁渔场,盛产秘鲁鳀鱼;日本北海道渔场,其盛产的鲑、带鱼、太平洋鲱、大黄鱼、小黄鱼等,产量非常丰富。大西洋的渔获量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2位,主要有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等,盛产鳕鱼、鲱鱼、毛鳞鱼等,印度洋的渔获量较少仅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6%。 鱼肉中含蛋白质、氨基酸很高,对促进智力发育、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经常吃鱼对健康有好处。 海洋软体动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很多种类分布广,数量大,肉味鲜美,又易捕捞和养殖,是人类的渔业对象。可供捕捞的主要种类是头足类的鱿鱼、乌贼等。还有很多种类既可采捕,又能进行人工养殖,如双壳类的牡蛎、贻贝、蛏、蚶。据统计世界海洋软体动物的产量每年约为560万吨,其中鲍、干贝(扇贝的闭壳肌)等都是珍贵的海产食品。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其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广阔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特别是高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高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对人类健康和长寿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未来的医药、食品、保健、畜禽及水产养殖等各个方面必将占据显著地位[1、2]。鉴于此,本文就主要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类及特性、当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高不饱和脂肪酸 EPA DHA 类胡萝卜素维生素 引言地球约有71%的表面是水,而海水总体积占地球总水量97%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统计,大约有着4O多万种动、植物和上亿种微生物生存在其中。如此众多的海洋资源是我们开发医药、食品、化工产品的巨大宝库。海洋中的生物为了生存繁衍,在竞争中取胜并使自己适应海洋的独特环境,如高压、低营养、低温(特别是深海)、无光照、以及局部的高温、高盐等所谓生命极限环境,在漫长的进化中各自形成了特殊的结掏和奇妙的生理功能.为人类提供了众多结构新颖、功能独特和生理活性很强的活性物质,包括萜类、甾醇类、生物碱、甙类、多糖、肽类、核酸、蛋白质、酶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等作用[1、2]。 所谓生物活性物质,是指来自生物体内的对生命现象具有影响的微量或少量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则是指海洋生物体内所含有的对生命现象具有影响的微量或少量物质、主要包括海洋药用物质、生物信息物质、海洋生物毒素产生物功能材料等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产物[3]。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等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艾滋病、玛尔堡病毒病、伊博拉出血热等新的疾病又不断出现,仅病毒病世界上平均每年就新增2-3种。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此外,人们还希望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营养食品、保健食品,有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还可用于化妆品中,有的可制成特殊的生物功能材料,使得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成了研究热点[3、4]。

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1、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在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就是自然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中的生物圈资源,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可更新性,反映出这种资源有生命,有自然更新能力。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如果合理利用,便可以保持生物资源的生态平衡,不断更新繁衍,被人类持续利用。否则,则日趋衰退,崩溃灭绝。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根据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开发和利用。滥捕和捕捞过度,是引起许多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下降的原因。世界上许多传统性经济鱼类,都因过度捕捞而日趋衰竭。20多年来,中国近海渔业资源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近海渔业资源从60年代后期起就开始衰退。带鱼从年产量一百多万吨降到50万吨左右,小黄鱼几乎不见,大黄鱼产量不足 3×104t。由于大规模搞底拖网,且网孔越来越小,把大量幼鱼都捕捞上来了。后果是渔获物中成鱼减少,幼鱼增多;优质鱼比例下降,劣质鱼比例大幅度上升。现在,黄海的带鱼和小黄鱼,已形不成渔汛。东海的大黄鱼和带鱼,产量大幅度下降。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人类可持续利用。一方面,必须加强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尽量预防和消除海洋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就是做到合理捕捞,既要使人类捕捞的产量达到最大,又要使海洋生物资源有所增长。每一种海洋生物资源,每年都要因疾病死亡、被捕食或被捕捞而损失一部分,同时每年又因个体生长和幼体补充而增加一部分。补充量与损失量之差,就是每年适宜捕捞的数量。若捕捞量大于这个差,则超过该种海洋生物的补充能力,资源就要减少。当每年的最高捕捞数量可使该种海洋生物的资源量仍得以保持稳定时,这个量就叫最大持续产量,也就是合理的捕捞数量。要达到最大持续产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捕较大的鱼,不捕小鱼。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禁渔区,禁渔期,最小捕捞长度,禁止捕捞亲鱼和幼鱼,还规定最小网目、规格、捕捞工具,最适捕捞量等,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2、 实现海洋农牧化 所谓海洋农牧化就是像陆地农业种植庄稼、放牧牲畜那样在海洋中开展海洋生物的养殖和增殖。这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一种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已养的贝类约有近100种,主要有牡蛎、贻贝、扇贝、蛤、鲍等。这也是中国当前的主要养殖品种,且中国可养殖的贝类资源更为丰富。在鱼类养殖方面,目前世界已养殖的鱼类约100种,但能形成规模化的仅20种左右。中国已具有多种经济鱼类人工繁育苗种和网箱养殖、人工增殖的经验和技术。虾类和藻类的养殖在世界上占较大的比重,也是中国的主要养殖品种。全世界目前有50个国家和地区在养殖虾类近30种,但形成商品仅10余种,世界虾类养殖产量80%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世界藻类养殖产量1991年为359.3×104t,主要品种有海

海洋生物资源论文

蔡菲菲 201200191003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2级5班

目录 摘要 (3) (一)引言 (4) (二)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5) 1.近海水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5) 2.近海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5) 3.污染严重,引发赤潮,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5) (三)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源 (5) 1.陆源污染物 (5) 1)工业污水排海 (6) 2)城市生活污水排海 (6) 3)农药、化肥污水排海 (6) 4)海洋石油运输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海上溢油事故频发 (6)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6)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6)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6) (四)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 (6) 1.把经济发展速度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6) 2.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不够 (7) (五)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对策 (7) 1.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7)

2.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 (8) 3.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8) 4.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8) 5.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 (9) (六)结论 (9) (七)参考文献 (10) 浅谈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 摘要 近十年来,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临港、临岸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企业治污净化设施没有同步跟上,污水向河道和入海口无度排放,污染了海洋。还有的甚至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支配下,企业长期不安装治污设施,任其自然排放,使得海洋这块蓝色宝地受到日趋严重的污染。部分海湾和近海海面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且呈日益加剧的趋势。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陆源污染物、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人工倾倒废物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目前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主要对策有: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等。治理污染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海洋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洋污染;因素;防治措施;科学开发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自我小测鲁教版选修211092145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自我小测 夯基达标 1.自1996年6月1日起,我国在南海海域实施为期60天的伏季休渔,在南海海域不得有任何渔船作业。选择在6、7月两个月休渔的原因是() A.这一时段多发台风,确保渔民安全 B.这一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 C.这一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 D.这一时段多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交汇形成的 B.纽芬兰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C.东南大西洋渔场是由秘鲁寒流上升形成的 D.东北大西洋渔场是由东格陵兰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的 3.下列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海洋水域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 (1)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A.藻类 B.虾类 C.鱼类 D.哺乳类 (2)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

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5.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 A.大洋底部 B.热带洋面 C.沿海大陆架海域 D.高纬度大洋中部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据此完成6~8题。 6.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升高 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7.上述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8.对此我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的“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眼 C.推进海洋农牧业生产 D.控制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 9.下列海洋生物中人类食用量最大的是() A.鱼类 B.虾蟹类

鲁教版选修2《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word教案1

2. 3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食用过的海产品种类(既可以是动物类也可以是植物类),如海带、紫菜、鱿鱼、海蛰等,说明这些都是海洋生物资源,以此引入本节课题。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1?数量 2?类型: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 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说出主要类型,并可谈一谈对各种海洋生物资源类型的了解。 知识窗“南极磷虾”:①分布②价值③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承转:读图2-3-2,说出图中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根据其变化趋势预测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而得出第二目的标题 二、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 1?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大陆架海域。 四大渔场:太平洋西北的北海道渔场、太平洋东南的秘鲁渔场、大西洋西北的纽芬兰渔场、大西洋东北的北海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在图2-3-3图中,找出以上渔场) 2?形成条件: a?海域较浅,阳光充足,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适宜海洋生物及鱼类的生活。 b.有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或大河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联系四大渔场 与洋流的关系加以说明) 3?存在问题:普遍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导致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明显衰退。 4 ?措施:一方面要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制度,使鱼类得以休养生息;(阅读P50的 知识窗加以说明) 另一方面开发远洋渔场和深海渔业,并开发头足类和南极磷虾等新渔种。 再次,发展海水养殖,实行“耕海牧渔” 最后,还要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完成P51的活动教学,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我国近海休渔制度的意义。 三、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牧场 海洋农牧化:包括海水养殖、增殖技术及海洋牧场技术。 1 ?海水养殖:指在滩涂开挖池塘或在浅海设置网箱等,通过人工孵化、饲养及人工管理的方法,养殖 鱼、虾、贝、藻类。

高中地理-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最新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课程标准要求】 【设计思路】 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及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重点分析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与形成的原因,以及人类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有关解决的措施,以有关的数据与图标说明海洋生物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未来人类如何在开发海洋的同时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生物可持续为人类提供资源。 【知识构建】 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一是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用途与特点;二是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介绍世界传统渔场的形成、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指出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三是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及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初级产品,而且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 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

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课堂活动设计】

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 通过这学期对海洋生物学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加深了对于海洋生物物种多样,资源丰富的了解。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人们无节制地开发利用海洋造成了很大危害,使我更有意识地想保护海洋。 海洋可以说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起源于海洋的。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已经有50亿年,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在40多亿前就已经存在了。 到目前为止,海洋中已经发现和命名了的生物有100多万种,其中包括海洋微生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海洋中物种具有多样性,主要分为头足类,鱼类和哺乳类。并且海洋游泳生物分布范围很广,从南极北极到赤道的水域,我们几乎随处可以看到海洋生物的踪影。 海洋生物主要门类有鱼类,甲壳动物类,软体动物类,海兽类和藻类。 其中鱼类是海洋生物里中重要的一类,而且鱼类的分布很广,从两级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还有从表层到万米左右的深渊都有分布。鱼类的种类也很多,约两万种。世界上的鱼类可以捕捞2亿吨,数量较大,所以说鱼类是海洋生物中最重要的一种。 其次,海洋植物资源也很重要。海洋里的植物大多是藻类,又叫做海藻,主要分为绿藻,褐藻以及红藻。海洋植物营养丰富,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等。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藻类植物都在海洋中。海洋植物中营养物质丰富,含有抗菌抑菌的活性物质,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丰富的色素,并且海洋植物的含碘量高。 无脊椎动物在海洋中的种类相当多,大约有16万种。就像虾,海参,海蜇,海蟹,乌贼,扇贝等等,这些无脊椎动物被人们熟知并且食用,成了餐桌上的美食。此外,很多无脊椎动物还可以作为药物的材料以及其他的用途。例如乌贼就可以止血,治皮肤病,胃病,乌贼墨囊里的墨汁还可以做墨水使用,是种著名的绘画材料。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问题也随着日渐突出。所以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海洋,转向了这个占着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海洋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多都是在海洋上的,海洋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