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试题及答案

耐火材料试题及答案
耐火材料试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 2007耐材A标答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耐火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烧结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高温使用性能。

2、材料的化学组成越复杂,添加成分形成的固溶体越多,其热导率越小;晶体结构愈简单,

热导率越大。

3、硅砖生产中矿化剂的选择原则为系统能形成二液区,并且系统形成液相的温度低或不大

于1470℃。

4、相同气孔率的条件下,气孔大而集中的耐火材料热导率比气孔小而均匀的耐火材料大。

5、“三石”指蓝晶石、红柱石、硅线石,其中体积膨胀居中的是硅线石。

6、赛隆(Sialon)是指Si3N4和Al2O3在高温下形成的一类固溶体。

7、连铸系统的“三大件”,通常指整体塞棒、长水口和浸入式水口,其化学组成主要为Al2O3、

SiC、C、SiO2等。

8、高温陶瓷涂层的施涂方法主要有烧结法或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低温烘烤补强法和

气相沉积法等。

9、不定形耐火材料所用的结合剂按硬化特点分有水硬性结合剂、热硬性结合剂、气硬性结合

剂和火硬性结合剂。

10、镁铝尖晶石的合成属固相反应烧结,影响其合成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原料纯度或细度、外加剂、

烧成温度。

二、选择题(10分,每题5分)

1、不同耐火材料所对应的化学矿物组成特征1个0.83分

材质主晶相最有害杂质

硅砖⑥⑤

刚玉-莫来石浇注料④③

镁铝碳砖①②

①方镁石;②CaO;③K2O,Na2O;④刚玉;⑤Al2O3;⑥鳞石英。

2、白云石耐火材料抵抗富铁渣侵蚀能力的顺序:③>①>②,在⑤条件下更是如此。1

个1.25分①理论白云石;②高钙白云石;③富镁白云石;④氧化;⑤还原。

三、判断简答题(28分,每题7分)

1、耐火度愈高砖愈好。

答:错。(2.5分)

耐火度是指耐火材料在无荷重条件下抵抗高温而不熔化的特性。而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能无荷重,因此,耐火度只能作为一个相对指标。(4.5分)

2、水泥因含有一定数量CaO,所以,为提高高温性能,浇注料应该采用超低水泥或无水泥结合。答:错。(2.5分)

浇注料向低水泥或无水泥方向发展主要是指Al2O3-SiO2系耐火材料,Al2O3、SiO2、CaO等高温下易形成低熔物影响高温性能,而刚玉或高纯铝镁系浇注料采用水泥结合,问题不大。(4.5分)

3、二次莫来石化因伴随体积膨胀,所以,在生产中应尽可能地避免。

答:错。(2.5分)

二次莫来石化主要是指高铝砖生产中结合粘土的SiO2和高铝熟料的Al2O3反应生成莫来石,并伴随体积膨胀,因此,在生产高铝砖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避免。但是,在生产高荷软耐火材料或低蠕变砖时,其原理正是利用这种反应产生的一定体积膨胀效应。(4.5分)

4、石墨能在钢铁熔体中溶解,对其有一定污染,因此,碳复合耐火材料前途黯淡。

答:错。(2.5分)

石墨尽管高温下对钢水有一定污染,但石墨熔点高、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高、不易被渣润湿,因此,碳复合耐火材料具有优异的热震稳定性、抗渣渗透性。所以,在冶炼条件苛刻的关键部位仍然需要碳复合耐火材料。(4.5分)

四、论述题(42分,每题14分)

1、试区别热剥落、结构剥落、机械剥落所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提高这些性能的主要措施。

答:热剥落:热震稳定性;结构剥落:渣渗透;机械剥落:机械冲击。2.5分

主要措施:

热剥落:1)热膨胀系数小;2)导热率高;3)弹性模量小;4)微裂纹;5)少量液相;

6)晶须;7)合适强度。(至少3种) 4.5分结构剥落:1)保证和提高原料的纯度,改善制品的化学矿物组成;

2)提高体积密度,降低气孔率;

3)引入不润湿外加物,提高直接结合率,增大二面角;

4)增大渣的粘度。(至少2种)4分机械剥落:1)骨料硬度;2)泥料粒度组成;3)气孔率;4)结合性质。

或者1)提高密度;2)增大强度;3)制品的矿物组成,如固相、液相比例等;4)组织结构,降低气孔率;5)提高材料颗粒结合的牢固性。(至少2种)3分

2、碳复合耐火材料的技术关键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抗氧化剂。试写出四种抗氧化剂,并举一例从热力

学和动力学上说明抗氧化剂的作用原理。

答:抗氧化剂:Al、Si、SiC、合金或其它(略)等。4分

热力学:抗氧化剂夺氧能力,或和氧反应的△G小于石墨和氧反应的△G。5分动力学:抗氧化剂和氧反应后形成化合物,或固相或液相(低熔物),有时还伴随一定体积膨胀,因此,体积密度提高,气孔率降低。氧向内渗透能力降低。5分

3、我国是世界耐火材料大国,但高资源消耗、高能耗、高环境污染仍然是耐火材料产业发展中的重

要问题。试选择其中任何方面介绍你的认识或提出你的设想。

答:高资源消耗:优质、高效、废弃物再生利用。

高能耗:不定形耐火材料、轻质耐火材料。

高环境污染:开发无铬耐火材料、环保沥青、环保结合剂、除尘系统、废弃物再生利用。

(只要某一方面或多方面谈到2点即可)1点7分

武汉理工大学 2007耐材B标答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耐火材料的显气孔率是指开口气孔体积占总气孔体积的百分比例。

2、和非等轴晶系的材料相比,一般氧化物材料的热膨胀率较大,热导率较大。

3、弹性模量(E)是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值越大,说明在相同的应力作用下,变形越小。

4、硅砖生产中矿化剂的矿化能力主要取决于所加矿化剂和SiO2形成液相的开始形成温度,液相的数量、粘度、润湿能力和其结构。

5、连铸“三大件”是指整体塞棒、长水口和浸入式水口,其材质主要为铝碳质。

6、“三石”指蓝晶石、硅线石、红柱石,其中加热发生膨胀最大的是蓝晶石。

7、亚白刚玉的熔制是通过添加无烟煤等还原剂,除掉铝矾土中的SiO2、Fe2O3和部分TiO2等得到。

8、金属陶瓷是一种由金属或合金同陶瓷所组成的非均质的复合材料。

9、耐火纤维的喷吹质量和熔液的粘度、表面张力以及喷吹速度有关。

10、Al2O3-SiO2系耐火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结晶效应和玻璃效应。

二、选择题(10分,第1题每空0.5分,第2题每空1分)

1、不同耐火材料所对应的烧成条件及主晶相

材质烧成气氛主晶相

硅砖 3 9

莫来石砖 4 8

镁铝砖 1 6

铝碳滑板 2 7

①弱氧化气氛;②还原气氛;③弱还原气氛;④氧化气氛;⑤氮化气氛

⑥方镁石;⑦刚玉;⑧莫来石;⑨鳞石英;⑩尖晶石

2、白云石质耐火材料抵抗富铁渣侵蚀能力的顺序:3 >1 >2 ,而抵抗富硅渣侵蚀能力的顺序:

2 >1 >

3 。①理论白云石;②高钙白云石;③富镁白云石。

三、判断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结构剥落是热震引起的材料结构破坏而导致的剥落。

答:错。热剥落是热震引起的剥落,渣引起的材料变质导致剥落为结构剥落。

2、相同气孔率的条件下,气孔大而集中的耐火材料隔热性能比气孔小而均匀的耐火材料优越。

答:错。气孔大而集中,因空气对流和耐火材料颗粒较高的导热性,其隔热性能比气孔小而均匀的耐火材料差。

3、非氧化物如赛隆(Sialon)、氮氧化铝(Alon)等由于容易氧化,因此,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前途

黯淡。

答:错。非氧化物一般都易氧化,且有些还易水化,但主要为原子结构,共价键化合物,强度大,不易被熔渣、钢水(铁水)润湿,抗渣侵蚀及渗透性强,不会给钢水增碳,因此,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是炼铁或含碳系统的理想耐火材料,在某些情况下可取代碳复合耐火材料,故前途不能说黯淡。

4、向水泥结合浇注料中加水,主要是为了保证浇注料能够浇注。

答:错。向浇注料中加水,除了使浇注料具有一定流动性,保证浇注外,主要是为了让水泥和水反应形成相应水合物,导致浇注料产生强度。

四、论述题(50分,每题10分)

1、热风炉用硅线石质砖抗蠕变性是衡量其优劣的重要物理性能指标。试述影响这种材料抗蠕变性的

因素。

答:影响因素:(1)纯度愈高,抗蠕变性愈好;杂质愈多,抗蠕变性愈差。

(2)结晶相/玻璃相比例愈高,抗蠕变性愈好,反之愈差。

(3)结晶相晶粒愈细,晶界愈多,颗粒愈细,抗蠕变性愈差。

(4)玻璃相形成温度愈高,粘度愈高,抗蠕变性愈好。

(5)结晶相呈针状、棒状、柱状网络交叉,抗蠕变性愈好。

(6)结晶相和玻璃相之间无反应或溶解,一般抗蠕变性更好。

(7)还原气氛较氧化气氛下,抗蠕变性更差,或升温速度愈快,抗蠕变性偏高。

2、随着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刚玉-尖晶石和矾土-尖晶石耐火材料已经成为钢包内衬的主要材料。

试述这类钢包材料的尖晶石的引入方式、尖晶石的种类及其基本特性。

答:1)引入方式

—以镁砂或MgO引入;

—以预合成镁铝尖晶石引入。

2)分类

—按化学组成分:高档(Al2O3合成)、低档(矾土合成)

—按矿物组成分:富镁、理论、富铝

—按工艺分:电熔、烧结(一步法、二步法、一步半法)

—按烧结程度分:死烧、轻烧

3)基本特性

—高档尖晶石纯度高,耐火性好,抗渣侵蚀性好,和低档比,难烧,价格也高。

—富铝尖晶石较理论尖晶石、富镁尖晶石难烧,但前者缺陷多,抗渣渗透性较后者强,而后者抗渣侵蚀性相对较好。

—电熔尖晶石晶粒粗大,晶界少,而烧结尖晶石正好相反,因此,前者抗渣侵蚀性强,后者抗热震性好。

3、不定形耐火材料因生产工艺不同种类繁多,其关键通常是采用合适的结合剂。请各举一例说明不

定形耐火材料主要有哪些结合剂。

答:1)按时间:暂时性结合剂和永久性结合剂,如沥青、硫酸铝。

2)按性质:有机结合剂和无机结合剂,如树脂、卤水。

3)按硬化方式:

—热硬性,如磷酸二氢铝

—气硬性,如水玻璃

—水硬性,如纯铝酸钙水泥

—火硬性,如陶瓷结合(尖晶石等)

4)按结合方式:水合结合和凝聚结合,如水泥、硅微粉。

4、碳复合耐火材料低碳化是耐火材料发展方向之一,但低碳化势必导致抗渣侵蚀及渗透、抗热震性

降低。试述低碳镁碳砖开发中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解决办法:

(1)添加导热性、导电性好的金属或合金等;

(2)添加非氧化物如Sialon或Alon或Si3N4或SiC等;

(3)添加低热膨胀系数材料或引入微裂纹或抗渣性强的材料,如ZrO2或锆刚玉等;

(4)采用超细石墨取代天然石墨;

(5)添加纳米碳管、纳米碳纤维或晶须等;

(6)改变颗粒级配,适当增大临界颗粒尺寸。

5、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试从耐火材

料角度介绍你的认识或提出你的设想。

答:高资源消耗:优质、高效、废弃物再生利用。

高能耗:不定形耐火材料、轻质耐火材料。

高环境污染:开发无铬耐火材料、环保沥青、环保结合剂、除尘系统、废弃物再生利用。

2003级《耐火材料工艺学》试题

一、填空(每题2分)

1 耐火材料是指耐火度不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和物相组成;2显气孔率是指制品中所有开口气孔体积和其总气孔体积的比值;

3耐火材料的热膨胀、热导率是指其热学方面的物理性质,一般情况下,晶体结构对称性愈强,热膨胀率愈高,晶体结构愈复杂,热导率愈低;

4 为了使硅砖中大量形成鳞石英,通常采用的矿化剂有CaO、Fe

2O

3。

5硅酸铝质耐火材料是以Al

2O

3

和SiO

2

为基本化学组成的耐火材料,我国高铝矾土原料的主要矿物组

成是水铝石和高岭石,其中__等矾土熟料比__等矾土熟料难烧结;

6天然产的无水硅酸铝原料“三石”是指蓝晶石、硅线石、红柱石,其加热膨胀效应最大的:蓝晶石;

7镁碳砖的主要原料是氧化镁和石墨以及碳质结合剂,铝碳质制品主要使用于连铸系统的“三大件”,也即长水口、浸入式水口和整体塞棒;

8 主晶相是指决定耐火材料性质的主要矿相,直接结合指高熔点主晶相之间或主晶相和次晶相间直接接触产生结晶网络的结合,陶瓷结合指耐火制品主晶相之间由低熔点的硅酸盐相(非晶质和晶质)连

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结合,镁砖的主晶相是方镁石,镁铝砖(Al

2O

3

5-10%)的主晶相是方镁石-尖晶石;

9 不定形耐火材料通常是指原料经混合后不需机压成型和高温煅烧的散状料和预制块。根据美国材料测试标准,普通水泥结合浇注料CaO为>2.5%,低水泥结合浇注料CaO为2.5~1.0%,超低水泥结合浇注料CaO为1.0~0.2%,无水泥结合浇注料CaO为<0.2%;

10白云石耐火材料按化学组成分有高钙白云石、理论白云石和富镁白云石之分,它们抵抗富硅渣侵蚀能力的顺序:高钙白云石>理论白云石>富镁白云石,抵抗富铁渣侵蚀能力的顺序:富镁白云石>理论白云石>高钙白云石,并且,还原气氛下抵抗富铁渣侵蚀能力优于于氧化气氛下。

二、判断题(每题2分)(对:√,错:×)

1 耐火材料的耐火度就是熔点,耐火度愈高,使用温度愈高;()

2 石英、方石英和鳞石英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但化学组成不同;()

3 锆英石耐火材料又称锆石耐火材料;()

4 各种耐火砖坯在烧成阶段都产生体积收缩;()

5莫来石制品几乎都是由天然莫来石制备的;()

6赛隆(Sialon)是Al

2O

3

和Si

3

N

4

在高温下形成的一类固溶体;()

7基质是指构成制品结构的主体且熔点较高的晶体;()

8天然耐火原料通常含有一定的灼减,所以需要煅烧后才能大量使用;()

9热剥落主要由渣渗透所引起的,而结构剥落主要指热震所引起的破坏。()

10相同气孔率的条件下,气孔大而集中的耐火材料绝热效果优于气孔小而均匀的耐火材料;

()

三、问答题(每题15分)

1 耐火度、荷重软化温度和高温蠕变是衡量耐火材料高温性能的指标。试选择其中一种,说说其影响因数,或如何提高此性能。

2 莫来石和镁铝尖晶石是目前耐火材料中用量较大的复杂氧化物合成原料。试叙述合成莫来石或镁铝尖晶石原料的分类和主要生产工艺。

3 不定形耐火材料因具有工艺简单、性能良好、节能和劳动强度低等特点,目前已占我国耐火材料50%以上。请问不定形耐火材料的结合剂如何种类,主要有哪些?

4 镁碳砖作为钢包渣线耐火材料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但随着低碳钢、超低碳钢冶炼技术的发展,镁碳砖在向低碳甚至无碳方向发展。选择钢包渣线低碳镁碳砖和无碳砖中一种,试用所学知识从组成和结构进行设计。

耐火材料的六大使用性能

耐火材料的六大使用性能 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耐火材料在高温下使用时所具有的性能。包括耐火度、荷重软化温度、重烧线变化、抗热震性、抗酸性、抗碱性、抗氧化性、抗水化性和抗CO侵蚀性等。 (一般)耐火度 耐火度是指耐火材料在无荷重时抵抗高温作用而不熔化的性质,用于表征耐火材料抵抗高温作用的性能。 耐火度与熔点不同,熔点是结晶体的液相与固相处于平衡时的温度。绝大多数耐火材料都是多相非均质材料,无一定熔点,其开始出现液相到完全熔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在相当宽的高温范围内,固液相并存,固如欲表征某种材料在高温下的软化和熔融的特征,只能以耐火度来度量。因此,耐火度是多相体达到某一特定软化程度的温度。 耐火度是指耐火材料在无荷重时抵抗高温作用而不熔化的性质,用于表征耐火材料抵抗高温作用的性能。耐火度是判定材料能否作为耐火材料使用的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耐火度达到1500℃以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即为耐火材料。耐火度的意义与熔点不同,不能把耐火度作为耐火材料的使用温度。 (二)荷重软化温度

荷重软化温度是耐火材料在一定的重负荷和热负荷共同作用下达到某一特定压缩变形时的温度,是耐火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表征耐火材料抵抗重负荷和高温热负荷共同作用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荷重软化温度是耐火材料在一定的重负荷和热负荷共同作用下达到某一特定压缩变形时的温度,是耐火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表征耐火材料抵抗重负荷和高温热负荷共同作用下保持稳定的能力。耐火材料高温荷重变形温度是其重要的质量指标,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制品在与其使用情况相仿条件下的结构强度。决定荷重软化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制品的化学矿物组成,同时也与制品的生产工艺直接相关 (三)重烧线变化(高温体积稳定性) 首先应当了解耐火材料的高温体积稳定性是指其在高温下长期使用时,制品外形体积或线度保持稳定而不发生永久变形的性能。对烧结制品,一般以制品在无重负荷作用下的重烧体积变化率或重烧线变化率来衡量。重烧体积变化也称残余体积变形,重烧线变化也称残余线变形。 耐火制品的重烧变形量对判别制品的高温体积稳定性,保证砌体的稳定性,减少砌体的缝隙,提高其密封性和耐侵蚀性,避免砌体整体结构的破坏,都具有重要意义。 耐火材料的高温体积稳定性是指其在高温下长期使用时,制品外形体积或线度保持稳定而不发生永久变形的性能。对烧结制品,一般以制品在无重负荷作用下的重烧体积变化率或重烧线变化率来衡量。重烧体积变化也称残余体积变形,

耐火材料生产安全规程

耐火材料生产安全规程 耐火材料生产安全规程 AQ 2023-2008 Safety regulations for refractory material 目次 、, 、-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基本规定 6 厂址选择、厂区布置及厂房 7 生产工艺 8 动力供应与管线 9 工业卫生 、八 前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充分考虑耐火材料生产工艺的特点(除存在通常的机械、电气、运输、起重等方面的危害因素外,还存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高温热源、尘毒、放射源等方面的危害和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本标准对耐火材料安全生产作出了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飞、高士林、赵丹力、梁占超、王瑞、李慎虑、胡东涛、熊建华、左大武、崔远海、陈强。 耐火材料生产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耐火材料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耐火材料厂(或车间)的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验收以及生产和检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 安全标志 GB4053.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GB4053.4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GB4387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5082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222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8703 辐射防护规定

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

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陶瓷测定热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2、了解影响热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热稳定性的措施。 3、掌握热稳定性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热稳定性(抗热震性)是指陶瓷材料能承受温度剧烈变化而不破坏的性能。普通陶瓷材料由多种晶体和玻璃相组成,因此在室温下具有脆性,在外应力作用下会突然断裂。当温度急剧变化时,陶瓷材料也会出现裂纹或损坏。测定陶瓷的热稳定性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为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陶瓷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坯釉料配方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相组成、显微结构、坯釉料制备方法、成型条件及烧成制度等工艺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由于陶瓷内外层受热不均匀,坯料与釉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引起陶瓷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发生分裂现象。 一般陶瓷的热稳定性与抗张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成反比。而导热系数、热容、密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热稳定性。 釉的热稳定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热膨胀系数。要提高陶瓷的热稳定性首先要提高釉的热稳定性。陶瓷坯体的热稳定性则取决于玻璃相、莫来石、石英及气孔的相对含量、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等。 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坯釉的适应性,所以它也是带釉陶瓷抗后期龟裂性的一种反映。 陶瓷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一般是把试样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接着放入适当温度的水中,判定方法为: 1)根据试样出现裂纹或损坏到一定程度时,所经受的热变换次数; 2)经过一定次数的热冷变换后机械强度降低的程度来决定热稳定性; 3)试样出现裂纹时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温差愈大,热稳定性愈好。 陶瓷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将试样(带釉的瓷片或器皿)置于电炉内逐渐升温到220℃,保温30分钟,迅速将试样投入染有红色的20℃水中10分钟,取出试样擦干,检查有无裂纹。或将试样置于电炉内逐渐升温,从150℃起,每隔20℃将试样投入20±2℃的水中急冷一次,直至试样表面发现有裂纹为止,并将此不裂的最高温度为衡量瓷器热稳定性的数据。 也有将试样放在100℃沸水中煮半小时到1小时,取出投入不断流动的20℃的水中,取出试样擦干,检查有无裂纹。如没有裂纹出现,则重复上述试验,直至出现裂纹为止。记录水煮次数,以作为衡量瓷器热稳定性的数据。热交换次数越多,说明该陶瓷样品的热稳定性越好。 本实验采用前面两种方法来测定试样的热稳定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普通陶瓷热稳定性测定仪(由加热炉体、恒温水槽、送试样机构、控温仪表四部分组成)、万能材料试验机。 2、实验材料:市场购买的瓷砖样品、红墨水或黑墨水。 四、实验步骤 (一)方法一

防火材料的应用

冰火板材料在现代中大型装饰工程中的位置 1、防火等级 常用室内装修材料按照燃烧性能等级分A级不燃性、B1级难燃性、B2级可燃性、B3级易燃性;各部位材料(A级),主要是大理石、水泥制品、石膏板、玻璃、面砖、瓷砖、钢铁、不锈钢制品、铝制品等。主要包括防火装饰板、难燃双面刨花板、防火板、PVC板等等。 2、建筑行业应用 目前全国各个省份城市化进程都在加快,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的好坏至关重要,许多城市建筑、公路桥梁后来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由于建设过程中材料选择失当的问题,建筑材料行业长久以来缺乏创新性,后劲不足。江苏金鹏防火板业有限公司经过大量实验研发的有机环保防火板(本公司生产的玻镁板材料成分:活性高纯氧化镁(MgO)、优质氯化镁(MgCl2)、抗碱玻纤布、柔性极佳的植物纤维、不燃质轻的珍珠岩、化学稳定立德粉、高分子聚合物、高性能改性剂)综合性能优越,短板少,无论是防火性能还是后期加工都比传统人造木质板更加优秀,也为建筑防火材料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产品特点 产品特点: 玻镁板具有耐高温、阻燃、吸声、防震、防虫、、防水防潮、轻质防腐、无毒无味无污染、可直接上油漆、直接贴面,可用气钉、直接上瓷砖,表面有较好的着色性,强度高、耐弯曲有韧性、可钉、可锯、可粘,装修方便。还可以与多种保温材料复合制成复合保温板材。

产品用途:可作为墙板,吊顶板,防火板,防水板,包装箱等使用,可替代木质胶合板做墙裙,窗板、门板,家具等室内装饰用具,也可根据需要做调和漆,清水漆,并可加工成各种类型的板面,同时可用于地下室,人防和矿井等潮湿环境的工程,还可以与多种保温材料复合,制成复合保温板材。玻镁板的使用:玻镁板可以通过锯、刨、钉等加工工艺,也可制成各种装饰作品的结构,通过面饰乳胶漆、壁纸、陶瓷墙砖做终饰,完成装饰工程。 4、行业发展趋势 冰火板相比现有技术装饰板,本实用新型基材板为无纤维水泥基材板,不含、甲醛及苯等有害物质,具有高强度、大幅面、轻质、防火、防水、隔音、保温节能等优点,浸胶纸牢固复合在基材板上,所以饰面板表面可以呈现多种艺术效果尤其可仿真木纹或石的纹理效果,且其坚固程度显著地优于以木质人造板为基材的饰面板,更加适宜于在部分对饰面板坚固程度要求较高的场所中使用。

转炉炼钢用耐火材料

转炉炼钢用耐火材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3752731.html, 2010.2.5 转炉是一种不需外加热源,主要以液态生铁为原料进行炼钢的直立式圆筒形冶炼炉。根据炉衬耐火材料的性质,分为酸性转炉和碱性转炉两种。根据气体吹入炉内的部位,分为底吹、顶吹、侧吹和顶底复合吹炼转炉。 转炉炉衬 世界各国由于铁水成分及耐火材料资源不同,因而炉衬砖的选择也有所侧重。美国主要使用焦油结合镁砖、方镁石砖、焦油浸渍烧成方镁石砖,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适用镁碳砖。法国主要使用白云石砖、镁白云石砖、白云石碳砖、沥青结合镁砖和镁碳砖。英国曾使用过焦油白云石砖、烧成白云石砖,1989年以后大量使用镁碳砖。俄罗斯多采用焦油白云石砖,少数工厂也使用焦油镁砖和方镁石尖晶石砖。日本是最早将镁碳砖用于转炉的国家,使用效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转炉炉衬的发展经历了焦油结合白云石砖、焦油结合镁砖、镁白云石砖、高钙镁砖、镁白云石碳砖及镁碳砖等过程。综上所述,世界各国均逐渐采用镁碳砖取代其他砖种。由于镁碳砖具有抗热震性能好、抗侵蚀性能强,在高温下具有优良稳定性能、导热性好、耐磨损及由于有结合剂固化后形成的碳网络,将氧化镁颗粒紧密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而具有耐剥落性好的优点,加之喷补技术、溅渣护炉等技术的推广应用,90年代以来,炉衬寿命大幅度提高,吨钢消耗耐火材料一般不超过2kg。 转炉内衬用砖 转炉内衬由绝热层、永久层和工作层组成。绝热层一般是用多晶耐火纤维砌筑,炉帽的绝热层也有用树脂镁砂打结而成;永久层各部位用砖也不完全一样,多用低档镁碳砖或焦油白云石砖、或烧结镁砖砌筑;工作层全部砌筑镁碳砖。 砌筑工作层的镁碳砖有普通型和高强度型,我国已制定了行业标准。根据砖中碳含量的不同可分为3类,而每类又按其理化指标分为3个牌号,即MT10A、MT10B、MT10C;MT14A、MT14B、MT14C;MT18A、MT18B、MT18C等。 转炉的工作层与高温钢水、熔渣直接接触,受高温熔渣的化学侵蚀,受钢水、熔渣和炉气的冲刷,还受加废钢时的机械冲撞等作用,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在吹炼过程中,由于各部位的工作条件不同,内衬的蚀损状况和蚀损量也不一样。针对这一状况,视衬砖的损坏程度的差异,砌筑不同材质或同一材质不同级别的耐火砖,这就是所谓综合砌炉。容易损坏或不易修补的部位,砌筑高档镁碳砖;损坏较轻又容易修补部位,

定型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定型耐火材料工艺流程 定型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活化煅烧 死烧

检验包装 一.原料的煅烧 原料的煅烧具有极为重要的必要性,原料的煅烧分为活化煅烧和死烧,活化煅烧是使原料全部或部分组分得到活化,变为活性状态的煅烧,通过加入添加剂得以实现,死烧则是使原料全部达到完全烧结,无论哪种煅烧都能够使生料变成熟料,熟料配料的好处如下: (1)熟料配料能够保证制品烧成后的尺寸准确性,以及制品的体积稳定性。 (2)熟料配料有利于改善制品的矿物组成及显微组织结构,从而保证制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3)熟料配料有利于缩短制品的烧成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烧成合格率。二.原料的挑选分级 原料的挑选分级能够保证优质品的质量,避免劣质原料被用来生产优质品;此外,这道工序还能保证优质原料被有价值的利用,避免优质原料被用来生产低等级的制品。 一般挑选分级的对象有耐火黏土、高铝矾土、菱镁矿等,根据熟料的外观颜色、有无显而易见的杂质、比重、致密度等情况进行人工拣选。 三.原料的破粉碎 破粉碎在耐火材料的生产流程中是一道极为重要的生产工序,它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各种原料只有破粉碎到一定细度才能充分均匀混合,从而保证制品组织结构的均匀性; (2)通过破粉碎将各种原料的加工成适当粒度,以保证制品的成型密度; (3)只有将原料粉碎到一定细度,才能提高原料的反应活性,促进高温下的固相反应,形成预期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构,以及降低烧成温 度。 根据破碎的不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破碎机,常用的破碎机有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

配料不仅仅是调配化学组成的过程,还是调配颗粒组成的过程,因此在配料过程中颗粒级配的设计师极为重要的,合理的颗粒级配可以达到最紧密堆积,保证坯体的成型密度,减小坯体的烧成收缩,从而保证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以取得最紧密堆积为目的,耐火材料的颗粒组成,一般采用下述公式: y i =[a +(1?a )(d i D )n ]?100 y i ——粒径为d i 的颗粒应配入的数量(%); a ——系数,取决于物料性质及细粉含量等因素,一般情况下,a=0-0.4; n ——指数,与颗粒分布特性及细粉的比例有关,一般地n=0.5-0.9; D ——最大(临界)颗粒尺寸(mm )。 理想的堆积是粗颗粒构成骨架,中颗粒填充于大颗粒构成的空隙中,细粉则填充于中间颗粒构成的空隙中,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取三组分颗粒配料,有时候也会采取四组分颗粒配料,不同的产品因为成型和烧成的不同,会选取不同的配比。 五. 混练 混练是使各种物料分布均匀化,并促进颗粒接触和塑化的操作过程,耐火材料的混练过程,由于颗粒粒度相差较大及成型的需要,实际上不是一个单纯的混合过程,而是伴有一定程度的碾压、排气过程。混练的最终目的是使混合料的任意单位体积内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和颗粒组成。 达到较好混练质量所需要的混练时 间,主要与物料的流动性、外加剂的种 类、混练机的结构性能等因素有关,对 应于某一种坯料及混练设备,都有一个 最佳的混练时间,超过该时间就会造成 “过混合”,如右图所示,而且最佳混练 时间有时相差较大,例如黏土砖需要 4-10min ,而镁砖需要20-25min 。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GB/T16998-1997 Hot-melt adhesives—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stability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非反应性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的方法,最高试验温度为260℃。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794—1995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15332—94热熔胶粘剂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 3原理 将一定量的热熔胶在给定条件下加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出样品,记录加热期间粘度和软化点的数值。胶粘剂试验温度和试验时间由供需双方商定。 4仪器 4.1不锈钢或玻璃容器:外径65mm,高95mm,配有松动配合的盖子。 4.2油浴或鼓风恒温烘箱:温度波动范围为±2℃。 4.3玻璃棒。 4.4测定软化点所用的仪器,按GB/T15332规定。 4.5测定粘度所用的仪器,按GB/T2794规定。 4.6温度计:分度值为0.1℃。 5操作步骤 5.1将不锈钢或玻璃容器(4.1)放入油浴或烘箱(4.2)中,将温度调节至所需的试验温度。 5.2将足量的试样放入容器中,用玻璃棒(4.3)搅拌热熔胶直至样品完全熔融,将温度计(4.6)插入样品中,测量温度。从该点开始计时。在试验温度±2℃范围内连续加热2h以达到热平衡。 5.3在试验温度±2℃范围内,按GB/T2794测量粘度1]。取适量胶粘剂,按GB/T15332测定软化点2]。 5.4以4h至6h的时间间隔,重复5.3中所述的全部操作,直至达到预定的试验时间止。如果在热熔胶粘剂表面发现形成表皮,则应在测量粘度前先除去表皮。 如果不可能以每隔4h至6h的时间间隔进行试验,则时间间隔的选取应避免使胶粘剂产生破坏。 采用说明: 1]ISO10363中,粘度测量按ISO2555:1989规定进行。 2]ISO10363中,软化点测量按ISO4625:1980规定进行。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耐火材料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耐火材料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一、耐火材料的简介 耐火度高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火度指耐火材料锥形体试样在没有荷重情况下,抵抗高温作用而不软化熔倒的摄氏温度。耐火材料与高温技术相伴出现,大致起源于青铜器时代中期。中国东汉时期已用粘土质耐火材料做烧瓷器的窑材和匣钵。20世纪初,耐火材料向高纯、高致密和超高温制品方向发展,同时出现了完全不需烧成、能耗小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耐火纤维。现代,随着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抗热振、耐冲刷等综合优良性能的耐火材料得到了应用。 (一)耐火材料的分类 耐火材料种类繁多,通常按耐火度高低分为普通耐火材料(1580~1770℃)、高级耐火材料(1770~2000℃)和特级耐火材料(2000℃以上);按化学特性分为酸性耐火材料、中性耐火材料和碱性耐火材料。此外,还有用于特殊场合的耐火材料。 现在对于耐火材料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取决于耐火度是否在1580℃以上了。目前耐火材料泛指应用于冶金、石化、水泥、陶瓷等生产设备内衬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不同耐火材料的化学组成成分 酸性耐火材料以氧化硅为主要成分,常用的有硅砖和粘土砖。硅砖是含氧化硅93%以上的硅质制品,使用的原料有硅石、废硅砖等,其抗酸性炉渣侵蚀能力强,荷重软化温度高,重复煅烧后体积不收缩,甚至略有膨胀;但其易受碱性渣的侵蚀,抗热振性差。硅砖主要用于焦炉、耐火材料熔窑、酸性炼钢炉等热工设备。粘土砖以耐火粘土为主要原料,含有30%~46%的氧化铝,属弱酸性耐火材料,抗热振性好,对酸性炉渣有抗蚀性,应用广泛。 中性耐火材料以氧化铝、氧化铬或碳为主要成分。含氧化铝95%以上的刚玉制品是一种用途较广的优质耐火材料。以氧化铬为主要成分的铬砖对钢渣的耐蚀性好,但抗热振性较差,高温荷重变形温度较低。碳质耐火材料有碳砖、石墨制品和碳化硅质制品,其热膨胀系数很低,导热性高,耐热振性能好,高温强度高,抗酸碱和盐的侵蚀,不受金属和熔渣的润湿,质轻。广泛用作高温炉衬材料,也用作石油、化工的高压釜内衬。 碱性耐火材料以氧化镁、氧化钙为主要成分,常用的是镁砖。含氧化镁80%~85%以上的镁砖,对碱性渣和铁渣有很好的抵抗性,耐火度比粘土砖和硅砖高。主要用于平炉、吹氧转炉、电炉、有色金属冶炼设备以及一些高温设备上。 在特殊场合应用的耐火材料有高温氧化物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镧、氧化铍、氧化钙、氧化锆等,难熔化合物材料,如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硅化物和硫化物等;高温复合材料,主要有金属陶瓷、高温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 试验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差热分析仪和(或)差示扫描量热计评价物质热稳定性的热 分析方法所用的试样和参比物、试验步骤和安全事项等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惰性或反应性气氛中、在-50~1000℃的温度范围内有焓变 的固体、液体和浆状物质热稳定性的评价。 2 术语 物质热稳定性 在规定的环境下,物质受热(氧化)分解而引起的放热或着火的敏感程度。 焓变 物质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吸热或放热的任何变化。 焓变温度 物质焓变过程中的温度。 3 方法原理 本方法是用差热分析仪或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物质的焓变温度(包括起始温度、外推起始温度和峰温)并以此来评价物质的热稳定性。 4 仪器和材料 仪器 差热分析仪(DTA)或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程序升温速率在2~30℃/min 范围内,控温精度为±2℃,温差或功率差的大小在记录仪上能达到40%~95% 的满刻度偏离。 样品容器

坩埚:铝坩埚、铜坩埚、铂坩埚、石墨坩埚等,应不与试样和参比物起反应。气源 空气、氮气等,纯度应达到工业用气体纯度。 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的冷却温度应能达到-50℃。 参比物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焓变。典型的参比物有煅烧的氧化铝、玻璃珠、硅 油或空容器等。在干燥器中储存。 5 试样 取样 对于液体或浆状试样,混匀后取样即可;对于固体试样,粉碎后用圆锥四分 法取样。 试样量 试样量由被测试样的数量、需要稀释的程度、Y 轴量程、焓变大小以及升温 速率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为1~5mg,最大用量不超过50mg。如果试样有突然释放大量潜能的可能性,应适当减少试样量。 6 试验步骤 仪器温度校准按附录A 进行,校准温度精度应在±2℃范围内。 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各自的样品容器中,并使之与样品容器有良好的 热接触(对于液体试样,最好加入试样重量20%的惰性材料,如氧化铝等)。将装有试样和参比物的样品容器一起放入仪器的加热装置内,并使之与热传感元件紧密接触。

耐火材料分类及应用

第八章耐火材料 第二节耐火材料产品分类及统计指标结构 (1) 一、耐火材料产品统计指标结构 (1) 二、有关名词解释 (4) 第三节耐火材料产品产量统计 (19) 二、耐火材料产品产量 (20) 三、耐火材料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 (31) 第四节耐火材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42) 一、耐火材料合格率 (43) 二、耐火材料原料消耗 (57) 三、耐火材料综合能耗 (66) 四、耐火材料工序单位能耗 (71) 五、烧成耐火制品标煤单耗 (79) 六、耐火材料电耗 (86) 七、耐火材料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94) 八、压砖机台班产量 (99) 九、烧成窑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107) 十、倒焰窑平均周转时间 (115) 十一、耐火材料成品率 (122)

第二节耐火材料产品分类及统计指标结构 一、一、耐火材料产品统计指标结构 耐火材料产品统计指标如如图 粘土制品 高铝制品 烧成耐火制品硅质制品 镁质制品 其它烧成制品 不烧高铝质砖 不烧耐火制品不烧硅质砖 镁碳砖 耐火材料刚玉制品 氧化铬制品 氧化铝制品 特种耐火材料氧化镁制品 氧化铍制品 ┋ 复吹转炉(电炉)用底吹供气元件 精炼钢包底吹用透气塞 功能耐火材料连铸用滑板 连铸用整体塞棒、长口水、浸入式水口 熔融石英质水口 耐火泥浆料 不定形耐火材料捣打料 可塑料 浇注料 二、有关名词解释 1)烧成耐火制品。将粒状、粉末状耐火原料和结合剂经混练、成型、干燥、高温烧成而制得的耐火材料。 2)不烧耐火制品。采用粒状、粉末耐火原料和合适的结合剂,经成型,但不烧成而直接使用的耐火材料。 3)特种耐火材料。由高熔点氧化物、难熔非氧化物和碳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经特殊烧烤工艺制成的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耐火材料。 4)不定形耐火材料(散状耐火材料或耐火混凝土)。有合理级配的粒状、粉状耐火原料与结合剂及多种外加剂组成的不经高温烧成,而在现场通过混练、成型和烧烤后直接使用的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

2010级化学班孟享洁2010061415 耐火材料的制备 耐火材料是一种耐火度不低于1580℃,有较好的抗热冲击和化学侵蚀的能力、导热系数低和膨胀系数低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主要是以铝矾土、硅石、菱镁矿、白云石等天然矿石为原料经加工后制造而成的。其应用是用作高温窑、炉等热工设备的结构材料,以及工业用高温容器和部件的材料,并能承受相应的物理化学变化及机械作用。主要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硅酸盐、动力等工业领域,在冶金工业中用量最大,占总产量的50%~60%。耐火材料的发展在国民工业生产的应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耐火材料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工艺,其当代的发展已经是能独立研发各种性能较为优越的耐火材料,但依然存在各种缺点和不足。其制备流程图如下所示: 耐火材料制备原理: 1.耐火原料的加工 原料的加工主要包括原料的精选提纯.均化或合成;原料的干燥和煅烧;原料的破粉碎和分级。 原料的精选提纯和均化为了提高原料的纯度,一般需经拣选或冲洗,剔除杂质,有的还需要采用适当选矿方法进行精选提纯。有的原料中成分不均,需要均化。 原料的煅烧:为了保证原料的高温体积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高强度,多数天然原料和合成原料,需经高温煅烧制成熟料或熔融成熔块。烧结温度T约为其熔点的0.7~0.9倍。 原料的破粉碎和分级:原料的破粉碎的目的是按照配料要求制成不同粒级的颗粒及细粉,进行级配,使多组分间混合均匀,以便相互反应,并尽可能获得

致密的或具有一定粒状结构的制品胚体。 2耐火材料成型工艺 耐火材料借助于外力或模型,成为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强度的胚体或制品的过程。压制或成型是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按胚料含水量的多少,分为半干法.可塑法.注浆法。 3耐火材料的干燥 干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此之前有一个加热阶段。一般加热阶段时间很短,胚体温度上升到湿球温度。第二阶段是降速阶段,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或胚体含水量的减少,胚体表面的有效蒸发面积逐渐减少,干燥速度逐渐降低。第三阶段干燥速度逐渐接近零,最终胚体水分不再减少。 4耐火材料的烧成 烧成是耐火制品生产中最后一道工序。制品在烧成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进行,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增大,使胚体变成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结构强度的制品。 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 1原料的加工 原料的加工主要包括原料的精选提纯.均化或合成;原料的干燥和煅烧;原料的破粉碎和分级。 2配料与混练 配料组成:(1).化学组成:主成分,易熔杂质总量和有害杂质量的规定(2).颗粒配比(3).常温结合剂(4).原料中水分和灼减的换算。配料方法:重量:磅秤、自动称量称、称量车、电子称、光电数字显示称。容积:带式、板式、槽式、圆盘式、螺旋式、振动给料机。混练:使不同组分和粒度的物料同的物料同

热稳定性分析方法

版 本 号:0.1 页 码:1/3 发布日期:2009-12-09 实验室程序 编 写: 批 准: 签 发: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题 目:热稳定性测量方法 1.0 目的 提供了产品热稳定性的测量方法。 2.0 概述 (1)原理 Na 2SO 3 方 法 : 用 1N 的 Na 2SO 3 溶 液 吸 收 样 品 粒 子 中 释 放 的 甲 醛 , 生 成HOCH 2SO 3Na 和 NaOH 。 CH 2O +Na 2SO 3+H 2O →HOCH 2SO 3Na +NaOH (2)本测量方法是利用聚甲醛树脂在高温熔融,产生甲醛气体,随氮气带出,被亚 硫酸钠溶液吸收,由滴定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得出甲醛含量。 3.0 仪器和试剂 【仪器】 (1) 油浴(容量约为 130L ,并配有样品熔融管) (2) 加热器 (3) 过热保护装置 (4) 搅拌器 (5) 自动滴定装置 (6) 数据处理计算机 【试剂】 (1) 0.005mol/l 硫酸 (2) 福尔马林(36.0~38.0%) (3) 亚硫酸钠(Na 2SO 3) (4) 缓冲液(pH 6.86) (5) 缓冲液(pH 9.18) (6) 0.1mol/l NaOH 4.0 定义 甲醛含量通过以下方式表示: (1)K 0 :表示从 2 分钟到 1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溶解的甲醛,不稳定端基和聚合 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2)K 1 :表示从 10 分钟到 3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剩余的溶解甲醛,不稳定端基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3)K2:表示从50 分钟到9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不稳定端基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5.0安全注意事项 (1)搁置和取出样品过程中,要穿戴安全手套,以防被烫伤。 (2)电极容易损坏,使用时防止碰撞。 (3)作业时,穿戴安全眼镜和防护手套。 (4)实验过程中使用氮气作为载气,所以要控制好氮气流量,并确保良好的通风。6.0步骤 6.1准备 (1) 确认油浴温度223±2℃,硫酸溶液的量。 (2) 打开参比液添加孔,检查电极内饱和KCL 的量,确保液位超过甘汞位置。 (3) 打开自动电位滴定仪、打印机及电脑电源。 (4) 打开电脑桌面上AT-WIN,输入密码并确认与自动电位滴定仪联机。 (5) 调整氮气流量到60 l/h。 (6) 分别用pH 为6.86(25℃)、9.18(25℃)的缓冲液,对电极进行校正(根据 电脑提示进行),若显示“OK”,则校正通过,否则进行检查并重复校正步 骤。 (7) 对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排气,确保滴定管路中无气泡。 (8) 用250ml 的烧杯,取150ml 吸收液(1mol/L 亚硫酸钠溶液,它的配制方法: 将250g 的Na 2SO3溶于200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放入磁性搅拌子、加 盖、并将电极、N2管、喷嘴插入溶液中,启动搅拌按钮。 (9) 用硫酸溶液(0.1N)将溶液pH 调节至9.10,待稳定后,用0.1mol/l 甲醛溶 液(配制方法:将81g 的福尔马林放入1L 的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到刻度线, 配成约0.1mol/l 福尔马林),调节pH 至9.21~9.22,并稳定10 分钟以上。 (10) 电极浸泡液的配制方法:PH=4 的缓冲试剂250ml 一包溶于250ml 水中, 再加入56gKCL,适当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6.2步骤 (1) 用铝皿取3.000±0.003g,将其放到小金属底部,然后用钩子,将准备好的 样品放入油浴的熔融管中。 (2) 盖紧硅胶塞,快速按下START,开始试验,试验过程控制pH 值为9.20。 (3) 当实验进行到设定的时间后,自动结束。(按“RESET”键,可手动停止实 验。)测定结束,打印机自动打印结果。 (4) 取出金属筒冷却,取出电极,并将电极放入浸泡液中。

钢铁厂用耐火材料都有哪些呢

钢铁厂都需要哪些耐火材料那?金京窑业给您详细的分析一下。其实耐火材料可以有许多分类方法,其中没有一种是令人满意的。从化学观点来看,耐火材料和一般物质一样分为三类:酸性、碱性和中性。理论上,酸性耐火材料不能应用于碱性炉渣,碱性气体或烟气,而在上述碱性介质中,最好应用碱性耐火材料。 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规则不断地被打破。因而,长期以来化学分类只是学术上的,对于指导实际应用没有多少价值。而且真正意义上的中性耐火材料是否存在也值得怀疑。通过用途来分类是相当广泛采用的方法,如高炉耐火材料或氧气炼钢耐火材料等等。 那么钢铁厂所使用的耐火材料又是哪一类呢?

高炉耐火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分为三部分:出铁场用耐火材料,炉体用耐火材料,热风炉及附属设备用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是应用于钢铁工业中的重要材料,它主要应用在炼钢炉、炼铁炉的内衬,承装和运输金属及炉渣的钢包的内衬,下道工序加热钢坯的炉子内衬,以及传导热气的烟道和高炉炉身的内衬。因此,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它视作结构材料,它们可以承受的温度为260-1760℃。 一、耐火材料特性 1.黏土砖的强度:

黏土砖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可以承受较大的外力。反映砖承重外力的能力叫做强度;而反映强度大小称为强度等级。一个建筑物选用哪一个强度等级的砖,应由设计单位通过计算确定。 2.质量等级: a.根据抗压强度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强度等级。 b.依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 3.黏土砖的吸水率: 黏土砖都有一定的吸水性,能吸附一定量的水分,吸水的多少可以用吸水率来表示。吸水率一般允许在8%—10%的范围内。 4.黏土砖的抗冻性: 是指砖抵抗冻害的能力。抗冻性由实验作出。 5.黏土砖的外观质量: 普通黏土砖的外形应该平整、方正。外观无明显弯曲、缺楞、掉角、裂缝等缺陷,敲击时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色泽均匀一致。 以上就是钢铁厂用耐火材料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感谢您的阅读!

烧结钕铁硼的生产工艺流程要点

烧结钕铁硼的生产工艺流程 发布日期:2012-03-30 浏览次数:167 核心提示:本文对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过程、性能要求、主要类型等方面做了介绍,着重介绍了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生产工艺流程,最后对目前烧结钕铁硼在生产、科研、生活等各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指出应深入研究烧结钕铁硼磁体生产工艺,提高我国钕铁硼磁体的产品质量,才能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1稀土永磁材料概述 从广义上讲,所有能被磁场磁化、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磁特性的一类材料成为磁性材料。它包括硬磁材料、软磁材料、半硬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磁光材料、磁泡材料和磁制冷材料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的主要区别是硬磁材料的各向异性场高、矫顽力高、磁滞回线面积大、技术磁化到饱和需要的磁场大。由于软磁材料的矫顽力低,技术磁化到饱和并去掉外磁场后,它很容易退磁,而硬磁材料由于矫顽力较高,经技术磁化到饱和并去掉磁场后,它仍然长期保持很强的磁性,因此硬磁材料又称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古代,人们利用矿石中的天然磁铁矿打磨成所需要的形状,用来指南或吸引铁质器件,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近代,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工业革命之后,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现今,对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无论在广度或者深度上都是以前无可比拟的,各类高性能磁性材料,尤其是稀土永磁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对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2永磁材料性能要求 永磁材料的主要性能是由以下几个参数决定的 1.2.1最大磁能积:最大磁能积是退磁曲线上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乘积的最大值。这个值越大,说明单位体积内存储的磁能越大,材料的性能越好。 1.2.2饱和磁化强度:是永磁材料极为重要的参数。永磁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越高,它标志着材料的最大磁能积和剩磁可能达到的上限值越高。

耐火材料在陶瓷中的应用

耐火材料在陶瓷中的应用 摘要:耐火材料是窑炉和冶金行业中重要的一部分。耐火材料是为高温技术服务的基础材料。耐火材料的种类很多,比如氧化硅耐火材料、硅酸铝质耐火材料、碱性及尖晶石质耐火材料、含碳质耐火材料、含锆质耐火材料、不定型耐火材料、绝热材料、特种耐火材料等。 关键字:耐火材料、窑炉 Abstract:refractory furnace and metallurgic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Technical services for the high-temperature refractory base material.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refractories, refractory materials such as silicon oxide, aluminum silicate refractories, alkaline and spinel refractories, carbon refractories containing zirconia refractories, unshaped refractories, insulation materials, special refractories. Keywords: refractory materials, furnace 耐火材料是耐火度不低于1580°C的材料。一般是指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的材料和制品。耐火材料是为高温技术服务的基础材料。他与高温技术尤其是高温冶炼工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共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耐火材料的质量品种对高温技术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国耐火原料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高铝矾土和菱镁矿蕴藏量大,品质优良,世界著名;耐火粘土、硅石、白云石和

耐火材料生产安全规程审批稿

耐火材料生产安全规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耐火材料生产安全规程 AQ 2023-2008 Safety regulations for refractory material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基本规定 6厂址选择、厂区布置及厂房 7生产工艺 8动力供应与管线 9工业卫生 前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充分考虑耐火材料生产工艺的特点(除存在通常的机械、电气、运输、起重等方面的危害因素外,还存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高温热源、尘毒、放射源等方面的危害和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本标准对耐火材料安全生产作出了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飞、高士林、赵丹力、梁占超、王瑞、李慎虑、胡东涛、熊建华、左大武、崔远海、陈强。 耐火材料生产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耐火材料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耐火材料厂(或车间)的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验收以及生产和检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 安全标志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GB4387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5082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222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陶瓷的热稳定性测试

陶瓷的热稳定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普通陶瓷材料由多种晶体和玻璃相组成,因此在室温下具有脆性,在外应力作用下会突然断裂。当温度急剧变化时,陶瓷材料也会出现裂纹或损坏。测定陶瓷的热稳定性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为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 了解测定陶瓷材料热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影响热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热稳定性的措施。 3. 掌握陶瓷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陶瓷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坯釉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相组成、显微结构、制备方法、成型条件及烧成制度等应素以及外界环境。由于陶瓷内外层受热不均匀,坯釉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引起陶瓷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发生开裂现象。 一般陶瓷的热稳定性与抗张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成反比。而导热系数、热容、密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热稳定性。 釉的热稳定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膨胀系数。要提高陶瓷的热稳定性首先要提高釉的热稳定性。陶坯的热稳定性则取决于玻璃相、莫来石、石英及气孔的相对含量、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等。 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坯釉的适应性,所以它也是带釉陶瓷抗后期龟裂性的一种反映。 陶瓷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一般是把试样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接着放入适当温度的水中,判定方法为 (1) 根据试样出现裂纹或损坏到一定程度时,所经受的热变换次数; (2) 经过一定的次数的热冷变换后机械强度降低的程度来决定热稳定性; (3) 试样出现裂纹时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温差愈大,热稳定性愈好。 本实验采用试样出现裂纹时,平均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 三、实验器材 1. 陶瓷定性测定仪主要技术参数是: (1)炉体最高温度:400℃;

硅酸铝纤维耐火材料的特性以及应用

硅酸铝纤维,又称陶瓷纤维,是一种新型轻质耐火材料。熟料为原料,通过电阻或电弧炉熔炼,吹成纤维生产工艺。 该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导热率低、热容量小、机械振动性好、加热、保温性能好、膨胀性好,通过特殊处理制成的铝硅酸盐纤维板、硅酸铝纤维毡、硅酸铝纤维毡、硅酸铝纤维毡制品。模型密封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耐高温、重量轻、使用寿命长、抗拉强度高、弹性好、无毒性等特点,是新型材料代替石棉,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机械、化工等行业的保温隔热。 技术特点: 低导热系数,低热容量热稳定性和抗热震性抗压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性能优异、优良的加工性能。 复合硅酸铝镁保温材料是以坡缕石、海泡石、膨润土、陶瓷纤维等。以机械材料为主要原料。复合保温材料是铝镁硅酸盐PH值在9以上是碱性材料,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的腐蚀。该复合硅酸铝镁保温材料密度:优等品等于或小于180kg/m3一等品小于或等于220公斤/立方米的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产品350℃导热系数在0.080—0.082之间(导热系数350℃国际标准/ t17371规定是0.11),所以在高温隔热材料具有更大的优势。在相同条件下,类似的材料厚度市场硅酸镁铝保温材料可以是3 - 20%。保温性能,特别是高温和优异的热性能,保温层厚度减小,同时也减少了土地。 复合硅酸盐板即指复合硅酸盐(镁)保温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硅酸盐保温防火材料,具有海泡石、硅酸铝石棉纤维为原料,多种无机矿物填料的高光,原纤化、保温性能好、耐高温、吸声、重量轻、抗振、综合成本低,节省室内空间,属于高新技术产品。 泡沫玻璃是用破碎的玻璃、发泡剂、改性剂和发泡剂。经过精细粉碎和均匀混合后,在高温下熔融、发泡、退火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它是由大量的2毫米直径1毫米。这声音超过50%的开孔泡沫吸声泡沫玻璃,超过75%的闭孔泡沫隔热泡沫玻璃,产品的密度是160-220千克/立方米可根据使用要求,通过生产技术参数的变化调整。性能优越的保温(冷)、吸声、防潮、防火、轻质高强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使用温度范围为196度至450度,无燃烧 随着生命的建设,热传导系数为0.058。渗透系数几乎为0。虽然其他新型的保温材料,但其永久性,安全性,高可靠性和低隔热,防潮,吸声等领域的泡沫玻璃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的生产是废旧固体材料的再利用,是保护环境,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例子。技术特点: 不透水,机械强度高,强度和表观密度与变化成正比。具有优良的压缩性能。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和吸湿性,使热传导率长期稳定,不因环境变化而变化。不自燃不会燃烧,是优良的防火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