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后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解读

关于修订后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解读
关于修订后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解读

关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修

订情况的汇报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做了最新修订,现将修改情况作一汇报。

一、新体系的基本概况

新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已颁布,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对提升创建工作水平,推动创建文明城市迈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测评体系,在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意见基础上,为保持工作连续性、稳定性,对测评体系作了修订增减。精减了内容、简化了程序,增加了重点工作。在指标结构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包含10个测评项目(重点工作1项,环境建设8项,创建活动1项),其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项目并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38类测评指标(含1类特色指标),100项测评内容,237条测评标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包含5个测评项目,25条测评标准;

在指标分类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材料审核指标89项,实地考察指标34项,问卷调查指标14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材料审核指标4项,实地考察指标3项,问卷调查指标2项;在软硬件建设工作要求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包含软件类指标73项,硬件类指标27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包含软件类指标5项,硬件类指标2项。

二、新老测评体系的区别

主要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测评指标有变化。《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测评标准由原来的369条,删减为现在的237条,比减少132条标准,同时增加了10项重点工作;《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测评标准由原来的259条,删减为现在的25条,比减少234条标准。

(二)测评方法有变化。测评方式由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媒体调查、整体观察五种方式,改变为现在的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三种方式。一是材料审核网上报送。今年将实行软件材料网上报送、系统自动处理打分方式测评。二是实地考察分散实施。今年将由专家和调查队员联合,以小分队的形式,按照随机抽签、临时决定测评城市的

方式进行实地考察。三是调查问卷随机街访。今年将采取在实地考察公园、广场、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同时,随机对市民群众进行街访,填写调查问卷。

三、新版测评体系的主要特点

修订后的两个《测评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保留测评体系八大环境建设和创建活动,有五个方面特点。

(一)体现了时代性。增加了新内容,共增加十项重点工作,而且置于测评体系的首位,此外,科学发展观等指标被“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替代,时代性更强。体现了新精神,不过分追求硬指标的达标升级,对场馆的档次和等级,以及类似GDP等经济指标,如取消了市区级档案馆(原体现要求市级档案馆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区级档案馆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市区级图书馆(有二级以上图书馆)、市区文化馆(市文化馆为一级馆、区文化馆为三级馆)、科技馆等场馆建设要求,取消了“人均GDP”、“互联网普及率”、“恩格尔系数”等反映经济发展的“硬杠杠”。同时,创建重心向基层倾斜,更加注重基层街道、社区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效果。

(二)体现了导向性。新测评体系取消了单独考核“查处酒驾”工作,将其并入文明交通工作考核,“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由过去有组织领

导、有制度保障的要求,修改为现在的“列入各相关职能部门经常化的工作”,取消了“文明社区创建”单独考核,将其并入社区民主建设管理工作考核,更贴近政府部门职能工作。测评工作分类更系统、更科学,便考核工作更加趋向经常化、规范化。

(三)体现了综合性。一是合并测评内容,新版测评体系约有20项测评内容有所合并,但标准未降。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测评内容,老体系共有5条测评标准,涉及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途径等方面工作,新体系简化为1条测评标准,即“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虽然标准减少了,但要说明该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仍然要把老体系要求的相关材料收集完整。二是同一项目多形式考核,新体系中有37条测评标准(其中《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4条),采用了两种以上考核方法,多渠道多形式考核同一创建工作的权重加大,此类指标所占比重由老体系的26%增加到32%。

(四)体现了地域性。一是倡导地方创新,对志愿服务、道德模范学习宣传、网络文明传播等工作要求地方创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如要求创作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宣传道德模范事迹;二是要求上级复核,很多指标达标与否,需要省级主管部门认

定,如“无重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案件发生”、“无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产商品事件”等10条测评标准需要省级主管部门认定。

(五)体现了不确定性。一是指标分值不明确,与去年相比,今年每项测评指标所占权重是多少没有明确,难以把握重点,必须全面准备。二是考核方法不明确,与测评体系同时下发了操作手册,明确了每项工作需要提供材料、实地考察样本点范围、如何抽样、具体考核标准等,今年未印发操作细则,考核方式方法不明确。三是加分因素不明确,城市荣誉加分要求,只要是和文明创建工作相关、由国家部委颁发的荣誉即可加分,今年在实地考察时提出城市荣誉加分只在规定的13个荣誉范围内才能加分,今年如何计算城市荣誉加分荐尚不明确。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针对测评体系的新特点,对于材料收集,要在保持材料反映工作的完整性、全面性上下功夫;对于实地考察,要在场馆的实地利用效果上下功夫;对于问卷调查,要在提高市民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上下功夫。为此,一是排出倒计时表。对照测评体系,及时将创建任务分解到每个责任单位,排出倒计时表。根据中央文明办要求,11月中旬前完成软件材料报送,11月后进行实地考察,省文明办将于9

月对我市进行模拟测评。各工作组、各责任单位9月底前完成材料收集整理,10月底前全面完成实地考察项目准备,11月全面查遗补缺、提升质量。二是强化人员培训。参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老人”为主体,全面加强创建队伍建设。分市、县区(部门)、镇办(社区)三个层次,全面开展创建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指导,着力打造一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文明创建队伍。三是加强模拟测评。根据新版测评体系标准要求,及时调整第三方机构模拟测评内容和范围,力求使测评工作更加贴近中央测评要求。要开展高密度、大范围、高质量的督查,以督查促整改,以督查促提升,切实消除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等的创建盲区和死角。四是加强信息收集。着力加强与上级机关的纵向汇报交流,与其他创建先进城市加强横向信息沟通,尽可能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确保高质量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上)(课后测验100分)

1 . 根据《证券法》,下列有关公开发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 根据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下列有关证券上市与退市的相关制度安排,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 以下()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 券。 2 . 在我国境内,以下( )适用《证券法》。 1 . 2019 年修订的《证券法》强化了证券账户实名制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规定,出借自己的证券账户或者借用他人的证券账户从事证券交易。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A.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证券的为公开发行 B.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的属于公开发行,计算特定对象人数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人数需穿透计算 C.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应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D.公司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应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我的答案: B A.申请证券上市交易,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上市条件 B.取消了暂停上市制度 C.证券交易所按照其业务规则决定终止证券上市交易的,应当及时公告,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D.对证券交易所作出的不予上市交易、终止上市交易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复核机构申请复核 我的答案: C 多选题(共2题,每题 20分) A.证券交易场所从业人员 B.证券公司从业人员 C.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 D.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 我的答案: ABCD A.股票的发行和交易 B.公司债券的发行和交易 C.存托凭证的发行和交易 D.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 我的答案: ABCD 判断题(共1题,每题 20分) 对错 我的答案:对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上) 返回上一级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上)100分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上)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 . 以下()不属于《证券法》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人范围。 ? A.上市公司 ? B.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 C.股票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 ? D.股票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转让的公司 我的答案: D 2 . 根据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下列有关证券上市与退市的相关制度安排,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申请证券上市交易,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上市条件 ? B.取消了暂停上市制度 ? C.证券交易所按照其业务规则决定终止证券上市交易的,应当及时公告,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 D.对证券交易所作出的不予上市交易、终止上市交易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复核机构申请复核 我的答案: C 多选题(共2题,每题 20分) 1 . 以下()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 ? A.证券交易场所从业人员 ? B.证券公司从业人员 ? C.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 ? D.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 我的答案: ABCD 2 . 下列选项中,属于操纵证券市场手段的有()。 ? A.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 ? B.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 C.对证券、发行人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并进行反向证券交易 ? D.利用在其他相关市场的活动操纵证券市场 我的答案: ABCD 判断题(共1题,每题 20分)

1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对错 我的答案:对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下)课后测验100分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下)课 后测验100分 一、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 . 违反《证券法》的有关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的罚款。 A.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B.一倍以上十倍以下 C.百分之十以上一倍以下 D.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我的答案:B 2 . 违反《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出借自己的证券账户或者借用他人的证券账户从事证券交易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 A.十 B.二十 C.五十 D.一百 我的答案:C 二、多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 . 关于证券欺诈发行,发行人在其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A.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二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B.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 C.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十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 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我的答案:ACD 2 . 以下属于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的有()。 A.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B.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C.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欺诈客户造成损失的 D.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欺诈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我的答案:ABCD 三、判断题(共1题,每题20分) 1 . 境内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到境外发行证券或者将其证券在境外上市交易,应当符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 对错 我的答案:对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重点条文解读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重点条文解读 作者:法逐年华 日期:2017-08-29 一、公司决议的效力 1.(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一条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一条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与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工、债权人等,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起诉请求确认决议无效或者有效的,应当依法受理。 解读: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条款规定了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形成决议的成立问题和效力问题。该条款丰富了《公司法》第二十二条决议无效和可撤销的情形,增加了“决议不成立”,逻辑上更为周延。笔者认为该条款弥补了公司法上关于处理“决议不成立”的缺失,为以后关于决议的成立性问题提供了依据。 该条款与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在请求确认决议无效和不成立的主体上发生了变化,该条款将主体固定为“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删除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工、债权人”,从这个层面而言,该条款的解释取向在于请求确认决议的效力在于公司部人员,将职工、债权人等“非属于公司治理人员”排除在外。 2.(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二条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

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应当在起诉时具有公司股东资格。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起诉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应当在起诉时具有公司股东身份。案件受理后不再具有公司股东身份的,应当驳回起诉。 解读:本规定是关于公司决议的撤销问题。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和征求意见高相比,主要变化在于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删除了“案件受理后不再具有公司股东身份的,应当驳回起诉。”本条规定的删除,考虑到司法实践中的股权转让等情形,同时结合《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适用本条规定的身份前提是“公司股东”。 3.(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三条原告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不成立、无效或者撤销决议的案件,应当列公司为被告。对决议涉及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列为第三人。 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其他有原告资格的人以相同的诉讼请求申请参加前款规定诉讼的,可以列为共同原告。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三条原告起诉请求确认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的决议不存在、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未形成有效决议,以及确认决议无效、有效或者撤销决议案件,应当列公司为被告。 他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结束前以与原告相同的诉讼请求申请参加诉讼,其诉讼主体资格符合民事诉讼法、公司法规定的,应当列为共同原告。 解读:本条款规定了请求确认协议无效、未成立、被撤销情形下由“公司”作为被告的情形。发生的变化在于其他有原告资格的人以相同的诉讼请求申请参加前款规定诉讼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将征求意见稿件的“应当列为共同原告”修改为“可以列为共同原告”。笔者认为,发生这一变化,从原来的必要的共同诉讼人变成了普通共同诉讼人,按照这种逻辑,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解读①:股东知情权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解读①:股东知情权 本文作者:程青松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合伙人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知晓公司治理、经营情况,保障股东行使其他股东权利的一项基础性权利,受法律保护。但是股东知情权又可能被滥用,不参与公司经营的股东知晓了公司经营情况,存在对外泄漏公司商业秘密,侵害公司利益的可能,所以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进行了限制,包括限定股东知情的范围、规定行使的程序、赋予公司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拒绝股东行使知情权的要求等。 公司法对于股东行使知情权是这样规定的: 第三十三条(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 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第九十七条(股份公司): “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但是对于股东是否可以查阅会计凭证,则没有明确规定,于是出现了司法实践中一些不同的裁判方法,一些地方法院支持股东查阅会计凭证,一些法院不支持,甚至存在同一高院司法辖区不同法院的司法口径也不相同的情况。 比如,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5)沪二中民四(商)终字第761号民事判决书是这样处理的: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条文解读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条文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解释四》”)于2017年8月28日发布,将于2017年9月1日起实施。《解释四》就1、公司决议效力,2、股东知情权,3、利润分配权,4、优先购买权,5、股东代表诉讼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作出了规定。相比于之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正式条文的内容还是有了许多的变化。 一、公司决议效力 第一条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解读:《公司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了决议无效,第2款规定了决议可撤销。公司决议作为法律行为的一种,就如同合同分为不成立、无效、可撤销一样,公司决议自然也存在不成立的情形。公司法没有规定决议不成立,本次司法解释对其作出了补充,规定了决议不成立的情形。 本条主要是对可以主张决议无效或决议不成立的主体进行规定。本条规定的主体有公司股东、公司董事、公司监事。相比于《征求意见稿》,减少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工、债权人。因为公司决议是公司的内部问题,并非公司对外的法律行为,考虑到内外有别,职工和债权人是不适宜作为主张决议无效或不成立的主体的。因为公司根据决议作出的对外的法律行为,如果损害职工或债权人的利益,他们完全可以直接起诉公司获得救济,不需要把手伸进公司内部,去干涉公司的决议。因此《解释四》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的职工和债权人是适当的。 至于高级管理人员,因为根据《公司法》第六章的相关规定,对公司要负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尤其是注意义务,对高级管理人员是很大的压力。因此,在面对无效或不成立的决议时,似乎应赋予其主张该决议无效或不成立的权利。 第二条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应当在起诉时具有公司股东资格。 解读:本条规定了股东依据公司法第22条第2款主张撤销决议时,起诉时要具有公司股东资格。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争议。相比于《征求意见稿》,删去了“案件受理后不再具有公司股东身份的,应当驳回起诉”的规定,应当是考虑到,诉讼过程中如果发生股权转让,受让权利的新股东,应当有权利变更主体,继续诉讼。 需要注意只有股东可以主张撤销决议,这是公司法明确规定的,没有董事、监事什么事。

证券法重大修订条款解析(上)

证券法重大修订条款解析(上) 蔡奕副研究员 关键词: 证券法修订/法律解释/金融创新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的全面修订是我国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标志性事件,许多重大条款的修订为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创造了条件。笔者有幸参与了证券法修订的一些外围工作,参与了证券法修订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会议,掌握了证券法修订的一些背景资料。笔者试图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以证券法重大条款的修订历程为主线,通过对繁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理清证券法修订的基本脉络,并对证券法一些重大条款的修订要义和理由进行粗浅的解读与分析,为证券业实务与研究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新证券法共修改了146条,增加了53条新条文,删除了27条旧条文,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典重纂。其中重大的修改问题,可大别为八类:总则中证券法调整范围的修改;证券公开发行制度修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修订;违法交易的认定与责任条款的修订;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完善;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职能的丰富与完善;证券公司监管与规范运作;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职责与权限的加强,等等。本报告拟在简要介绍证券法修订历程的基础上,以上述重大修订问题为主线,对证券法重大修订条

款的修订要义、修订背景和理由作解释和分析,并对该条款的应用前景作出预测。在证券法调整范围方面,证券法虽然仍是主要规范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法律,但也将其他一些适宜由证券法调整的投资品种在条文中作了规定。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纳入本法的调整范围,但其发行与非上市交易适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是将证券衍生品种的发行与交易纳入本法的调整范围。在证券发行制度方面,证券法增加了对公开发行情形的规定,修改了原公司法公开发行条件的规定,从而在基本法律上第一次明晰了“公开发行”与“私募”的界分,为丰富和完善发行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修订方面,证券法为多层次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虽然新证券法也没有明确多层次市场的具体构成,但明确了合法证券交易场所的法定标准,即合法的证券交易场所必须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场所。在违法交易的认定与责任条款的修订方面,证券法对短线交易、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交易的具体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条款均作了细致的修订,使上述条款更具可操作性。在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完善方面,证券法主要修订了上市公司收购方式、大宗持股报告和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等内容,总体而言,证券法的修订放松了上市公司收购的管制,为上 一、证券法的修订历程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下)-证券法主要修订下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下)1:违反《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出借自己的证券账户或者借用他人 的证券账户从事证券交易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C A.十 B.二十 C.五十 D.一百 2: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或 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没有业务收入或者业务收入不足一百万元的,处以()罚款。B A.二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 B.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 C.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 D.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 3:违反《证券法》的有关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 息,扰乱证券市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的罚款。B A.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B.一倍以上十倍以下 C.百分之十以上一倍以下 D.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4: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的,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以()。C A.二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 B.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 C.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 D.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 5:关于证券公司和证券从业人员违反《证券法》有关规定受处罚的情形,正确的有()。ABC A.证券从业人员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B.证券公司未对投资者开立账户提供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的,责令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C.证券公司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D.证券从业人员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6:以下属于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的有()。ABCD A.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B.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C.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欺诈客户造成损失的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中)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中)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 . 根据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下列有关上市公司股东权利代为行使征集的相关制度安排,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征集人公开征集股东权利时,应委托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 ? B.依法征集股东权利的,征集人应当披露征集文件,上市公司应当予以配合 ? C.不得以有偿或者变相有偿的方式公开征集股东权利 ? D.公开征集股东权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规定,导致上市公司或者其股东遭受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 . 根据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下列关于证券调解和诉讼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资者与发行人、证券公司等发生纠纷的,双方可以向投资者保护机构申请调解 ? B.投资者与证券公司发生证券业务纠纷,投资者提出调解请求的,证券公司不得拒绝 ? C.投资者保护机构对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可以依法支持投资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D.投资者提起虚假陈述等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且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可以依法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 多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 . 发行人因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或者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以委托投资者保护 机构,就赔偿事宜与受到损失的投资者达成协议,予以先行赔付。 ? A.控股股东 ? B.实际控制人 ? C.相关的证券公司 ? D.相关的证券服务机构 2 . 除证券公司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业务。 ? A.证券承销 ? B.证券保荐 ? C.证券经纪 ? D.证券融资融券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上)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上)1: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 收购行为完成后的()内不得转让。A A.十八个月 B.十二个月 C.三十六个月 D.二十四个月 2:以下()不属于《证券法》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人范围。D A.上市公司 B.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C.股票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 D.股票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转让的公司 3:根据《证券法》,下列有关公开发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证券的为公开发行 B.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的属于公开发行,计算特定 对象人数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人数需穿透计算 C.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应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D.公司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应足以支付公 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4:根据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下列有关证券上市与退市的相关制度安排,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申请证券上市交易,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上市条件 B.取消了暂停上市制度 C.证券交易所按照其业务规则决定终止证券上市交易的,应当及时公告,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D.对证券交易所作出的不予上市交易、终止上市交易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复核机构申请复核 5:在我国境内,以下()适用《证券法》。ABCD A.股票的发行和交易 B.公司债券的发行和交易 C.存托凭证的发行和交易 D.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 6:以下()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ABCD A.证券交易场所从业人员 B.证券公司从业人员 C.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 D.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 7:下列选项中,属于操纵证券市场手段的有()。ABCD A.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

《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的解读

《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的解读 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该院民二庭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制定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答: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可诉性大大增强,公司参与者间的很多纠纷都可以由法院进行裁判。但是,公司法对一些制度仅进行了概括性、原则性甚至宣示性的规定,法院在审理公司诉讼案件时常常无据可依。近年来,我们尤其发现有关公司资本的形成与维持、股权投资者之间利益的平衡、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公司设立过程中债务的承担等方面涉及的问题较多,对各方主体利益影响也较大。但公司法对上述问题的规定却相对简略,导致法律适用上的分歧较多,处理上的难度较大。一些地方法院为克服公司法存在的上述问题,以指导意见、会议纪要等形式制定了一些规范性文件,用以指导当地公司诉讼案件的裁判。这些规范中,有的意见和措施合法合理,我们可以总结吸收后在更大范围内指导司法实践。有的做法则值得商榷,需要更权威的规范进行明确。 为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贯彻公司法的精神和原则,明确并统一法律的适用,我们着眼审判实践的需要、根据既有的立法规定、结合成熟的学说观点,制定了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以对上述问题进行规范。解释(三)具体从如下六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落实公司成立前债务的责任主体;二是确立典型非货币出资到位与否的判断标准及救济方式;三是界定非自有财产出资行为的效力;四是明确未尽出资义务(包括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和抽逃出资的认定、诉讼救济的方式以及民事责任;五是规范限制股东权利的条件和方式;六是妥善平衡名义股东、股权权属的实际享有者以及公司债权人间的利益。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普遍存在,而在理论上较为疑难,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召集了公司法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法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征求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等国家机关的意见,通过吸收各方意见,形成了目前解释(三)的规定。通过这些规定,我们认为可以实现以下效果:一是具体落实公司不同参与者的义务和责任,制约

新证券法修订解析及实操释疑

新证券法36大要点全解析及实操释疑 本次修订是《证券法》第二次大修,前后经历了四读。本次《证券法》修订是继2005年之后的又一次大修,在2015年4月与2019年12月间总共经历了四读。 2015年4月一审稿推出的背景是政策支持金融创新,其旨在一步到位修改股票发行制度为注册制,支持证券行业创新,由于其较为激进,且之后不久A 股经历异常波动而被搁置;2017年4月的二审稿在A股异常波动之后推出,具有很强的严监管痕迹,基本上逆转了一审稿的修订方向,对证券发行制度仅做衔接性规定;2019年4月的三审稿推出于科创板被提出之后、落地之前,最大变化是规定股票发行采取双轨制,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同时体现了存托凭证、减持新规等当时资本市场最新发展内容;此次通过的是四审稿,科创板顺利落地为其明确规定全面注册制提供了信心。 好了,下面是干货整理上架时间~ 1扩大证券定义 第二条,将CDR、资管产品和ABS纳入证券的定义。

CDR不陌生,2018年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二次修订的时候就加进去了: 资管产品和ABS本质上是标准化的投融资金融产品,符合证券的筹集资金、由他人从事经营活动、获取收益并承担风险、可交易可转让等金融属性,将其纳入证券范畴有利于为规范资管市场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法律支持。此外,与现行《证券法》和三审稿相比,新修《证券法》删去了证券衍生品的管理办法应当按照《证券法》原则规定的论述,意味着对其进行规范的《期货法》立法加快,会另行推出。 2规定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 本次新修《证券法》在第九条中直接规定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并在其余条款中做出相应调整,如删去证监会发改委相关描述(对应现行《证券法》第二十二条、三审稿第二十三条),并在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证券发行的注册权归属证监会或其他国务院授权的主体,证券发行的审核权归属证券交易所或其他国务院授权的主体(对应现行《证券法》第二十三条、三审稿第二十四条),有助于注册制的全面实施。 目前,仅有科创板实行的是注册制,其他板块仍为审核制还没有完全注册制,但可以参考科创板的流程:

2019年新版证券法修订要点解读

1《证券法》2019年年修订概况 2证券发?行行的条件与注册要求 3上市公司收购相关规则调整 4投资者保护制度全?方位完善 5发?行行与并购中的违规?行行为及后果6禁?止的交易易及其他重要修订

《证券法》 01 2019年年修订概况

《证券法》2019年年修订概览 201408现?行行版 240条201904 三审稿 201912 修订稿239条226条

《证券法》近年年修订历程 * 200408、201306、201408共三次“修正”(?小修) *200510第?一次“修订”,201912为第?二次“修订”(?大修) 2014.08现?行行证券法 ?1998.12,?人?大常委会通过?2014.08,第三次修正(取消要约收购前置审批)?一审稿 ?拟取消发?行行审核 ?确?立股票发?行行注册制 2015.04 2015.12注册制授权?授权国务院注册制改?革2017.04 ?二审稿 ?注册制暂不不作规定 ?收购制度;投资者保护等 2019.04 三审稿 ?科创板注册制设专节?200?人突破;众筹发?行行;?小额豁免等 2019.12表决通过?20191228,表决通过 (主席令第三?十七号) ?20200301,正式实施 ?注册制全?面推?行行,由 国务院确定实施步骤 注册制授权延期?授权延?至202002292018.02

《证券法》2019年年修订要点概览 * 相?比201904三审稿,可豁免注册的?网络平台众筹发?行行、?小额发?行行条款未被采纳 A A 2 1 3B B 5 4 6 《证券法》 201912修订 ? 证券公开发?行行 -全?面实施“注册制”-取消证监会发审委-200?人有限度突破 ? 证券品种-增设CDR -增设资管产品-删除“衍?生品种” ? 证券交易易 -取消暂停上市环节,触发条件的直接退市-禁?止的交易易制度完善 ?上市公司收购制度-权益变动披露露规则-要约收购变更更要求-短线交易易规则 ? 投资者保护 -增设第五章信息披露露-增设第六章投资者保护-代表?人诉讼制度开启-投服中?心深度介?入 ? 违规监管 -违规成本?大幅提升-监管措施明确-执法?手段完善 *相?比201904三审稿,全?面实施 注册制,不不再核准+注册双轨制

2020年新证券法的主要修订内容(最新)

新《证券法》共十四章,基本保持了现行《证券法》的框架结构。由于落实注册制、删除上市条件等相关规定,条文总数由240条精简为226条,新增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专章。本次修订主要从发行制度、民事赔偿诉讼、提高违法成本等方面,对证券市场基础制度进行了系统完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拓展证券适用范围,统一监管标准 一是统一证券监管标准。将存托凭证(CDR)明确规定为法定证券,为海外独角兽企业A股上市奠定法律基础。将资产支持证券和资产管理产品写入证券法,明确了证券法上位法地位,授权国务院按照证券法的原则设定统一管理办法(第二条),在保持现有多头监管格局下,统一各类资管产品的监管原则,从法律层面解决历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和规则不统一的问题,增强证券监管的统一性和性。 二是为期货法统一规范各类期货及期权产品奠定坚实基础。新《证券法》删除现有的证券衍生品种的规定,根据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证券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主要理由是权证等证券型衍生品可作为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直接适用《证券法》;股指期货等契约型衍生品适用《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将来纳入《期货法》调整。这为期货法统一调整各类期货期权产品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确定,分步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度 新《证券法》按照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基本定位,对证券发行制度进行系统修改,证券发行审查制度从实质审查转向形式审查,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第五章)。这主要包括强化证券发行中的信息披露要求;精简优化证券发行条件,将发行新股的要求由“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修改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调整证券发行程序,取消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制度,改由交易所审核申请材料,证监会进行注册。同时,为确保注册制的稳步推进,新《证券法》授权国务院对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具体范围、实施步骤进行规定,为实践中注册制的分步实施留出制度空间。 (三)加强监管,显著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 一是完善交易行为监管规定。这主要包括细化操纵行为规定,新增虚假申报、蛊惑操纵、抢帽子操纵、跨市场操纵等行为类型(第五十五条);扩大内幕交易知情人范围,发行人也可以构成内幕交易(第五十一条);新增老鼠仓交易行为(第五十四条);强化了证券交易实名制要求(第一百零七条);授权证监会对程序化交易管理作出规定等(第四十五条)。二是大幅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这主要包括对于欺诈发行行为的罚款额从原来募集资金的百分之五提高至募集资金的一倍(第一百八十条),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罚款额从原来的六十万元提高至一千万元(第一百九十七条),对于操纵行为的罚款额从违法所得的五倍提升到十倍(第一百九十二条)。 (四)全面加强投资者保护,引入中国特色的“集团诉讼”制度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重点条文解读精修订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重点 条文解读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重点条文解读 作者:法逐年华 日期:2017-08-29 一、公司决议的效力 1.(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一条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一条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与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内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工、债权人等,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起诉请求确认决议无效或者有效的,应当依法受理。 解读: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条款规定了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形成决议的成立问题和效力问题。该条款丰富了《公司法》第二十二条决议无效和可撤销的情形,增加了“决议不成立”,逻辑上更为周延。笔者认为该条款弥补了公司法上关于处理“决议不成立”的缺失,为以后关于决议的成立性问题提供了依据。 该条款与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在请求确认决议无效和不成立的主体上发生了变化,该条款将主体固定为“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删除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工、债权人”,从这个层面而言,该条款的解释取向在于请求确认决议的效力在于公司内部人员,将职工、债权人等“非属于公司治理人员”排除在外。 2.(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二条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应当在起诉时具有公司股东资格。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起诉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应当在起诉时具有公司股东身份。案件受理后不再具有公司股东身份的,应当驳回起诉。 解读:本规定是关于公司决议的撤销问题。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和征求意见高相比,主要变化在于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删除了“案件受理后不再具有公司股东身份的,应当驳

新《证券法》修订要点详解

新《证券法》修订要点详解 2020年3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法》正式施行。作为证券领域的基本法,新《证券法》既是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和平稳运行的制度保障,更是确保各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职、防范职业风险的必要保障。系统梳理了《证券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供各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参考学习,以促进依法履职,防范违法风险。 1.扩大证券定义 将CDR、资管产品和ABS纳入证券的定义。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存托凭证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适用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资产支持证券、资产管理产品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原则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2.规定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 本次新修《证券法》在第九条中直接规定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

并在其余条款中做出相应调整,如删去证监会发改委相关描述(《证券法》第二十二条),并在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证券发行的注册权归属证监会或其他国务院授权的主体,证券发行的审核权归属证券交易所或其他国务院授权的主体(《证券法》第二十三条),有助于注册制的全面实施。 目前,仅有科创板实行的是注册制,其他板块仍为审核制还没有完全注册制,但可以参考科创板的流程。 《证券法》修订要点详解 第九条 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注册。未经依法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具体范围、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 (一)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 (二)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但依法实施员工持

新证券法修订解析及实操解读

新证券法修订解析及实操解读 2020年3月1日《证券法(2019修订)》生效施行。本次修订后形成的新《证券法》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一一分述如下。 一、新《证券法》的法律渊源与注册制推进安排 (一)新《证券法》的法律渊源 从法理上看,新《证券法》的法律渊源不仅限于《证券法(2019修订)》,而由“一法”(一部法律)、“三规”(三个规范性文件)和“两则”(两个业务规则)构成: 1.《证券法(2019修订)》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0〕5号,下称“国办5号文”)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实施注册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财金〔2020〕298号) 4.《关于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实施注册制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办发〔2020〕14号) 5.《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实施注册制相关业务安排的通知》(上证发〔2020〕13号) 6.《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实施注册制相关业务安排的通知》(深证上〔2020〕129号) (二)注册制的推进安排 新《证券法》的第一大亮点就是正式推出注册制。境内公开发行证券审核制度,先后经历了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三个发展阶段。所谓审批制,是经行政机关

层层实质审查最后决定是否批准的制度,特点是没有公开透明的标准,完全计划发行。所谓核准制,即虽有公开透明的标准,但仍需行政机关予以实质审查然后予以发行许可的制度。所谓注册制,就是不但标准公开透明,而且注册主管机构仅对发行人提交的材料作形式审查,核查无误后予以发行许可的制度。 过去29年中,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经过了如下演变过程: 1990年至1999年,证券市场实行单一审批制。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施行,核准制与审批制并行,直至2005年12月31日才告结束。 2006年1月1日,《证券法(2005修订)》生效施行,实行单一核准制。2019年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证监会公告〔2019〕2号,下称“证监会2号公告”),注册制在新开设的科创板率先试点。 2020年3月1日,《证券法(2019修订)》生效施行,宣告法定注册制的正式诞生。 在新《证券法》项下,注册制大致将按如下步骤推进: 1.科创板注册制由试点转为正式施行:上交所负责审核,证监会负责注册。2.国务院授权证监会研究制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试点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的总体方案,并及时总结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经验,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提出在证券交易所其他板块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实行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的方案。相关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3.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依法经证监会或者国家发展改革委注册。依法由证监会负责作出注册决定的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申请,由证券交易所负责受理、审核。依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中)

《证券法》(2019)主要修订内容(中)1: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妥善保存客户委托文件、核查和验证资料、工 作底稿以及与质量控制、内部管理、业务经营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D A.三十年 B.二十年 C.十五年 D.十年 2:根据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下列有关上市公司股东权利代 为行使征集的相关制度安排,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征集人公开征集股东权利时,应委托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 B.依法征集股东权利的,征集人应当披露征集文件,上市公司应当予 以配合 C.不得以有偿或者变相有偿的方式公开征集股东权利 D.公开征集股东权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 构有关规定,导致上市公司或者其股东遭受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根据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下列关于证券调解和诉讼说法 不正确的是()。B A.投资者与发行人、证券公司等发生纠纷的,双方可以向投资者保护 机构申请调解

B.投资者与证券公司发生证券业务纠纷,投资者提出调解请求的,证券公司不得拒绝 C.投资者保护机构对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可以依法支持投资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投资者提起虚假陈述等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且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可以依法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4:投资者保护机构受()以上投资者委托,可以作为代表人参加诉讼。C A.二百 B.一百 C.五十 D.二十 5:以下()可以作为征集人,公开请求上市公司股东委托其代为出席股东大会,并代为行使提案权、表决权等股东权利。ABCD A.上市公司董事会 B.独立董事 C.持有百分之一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 D.依法设立的投资者保护机构 6:发行人因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或者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以委托投资者保护机构,就赔偿事宜与受到损失的投资者达成协议,予以先行赔付。ABC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条文解读(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条文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解释四》”)于2017年8月28日发布,将于2017年9月1日起实施。《解释四》就1、公司决议效力,2、股东知情权,3、利润分配权,4、优先购买权,5、股东代表诉讼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作出了规定。相比于之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正式条文的内容还是有了许多的变化。 一、公司决议效力 第一条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解读:《公司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了决议无效,第2款规定了决议可撤销。公司决议作为法律行为的一种,就如同合同分为不成立、无效、可撤销一样,公司决议自然也存在不成立的情形。公司法没有规定决议不成立,本次司法解释对其作出了补充,规定了决议不成立的情形。 本条主要是对可以主张决议无效或决议不成立的主体进行规定。本条规定的主体有公司股东、公司董事、公司监事。相比于《征求意见稿》,减少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工、债权人。因为公司决议是公司的内部问题,并非公司对外的法律行为,考虑到内外有别,职工和债权人是不适宜作为主张决议无效或不成立的主体的。因为公司根据决议作出的对外的法律行为,如果损害职工或债权人的利益,他们完全可以直接起诉公司获得救济,不需要把手伸进公司内部,去干涉公司的决议。因此《解释四》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的职工和债权人是适当的。 至于高级管理人员,因为根据《公司法》第六章的相关规定,对公司要负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尤其是注意义务,对高级管理人员是很大的压力。因此,在面对无效或不成立的决议时,似乎应赋予其主张该决议无效或不成立的权利。 第二条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应当在起诉时具有公司股东资格。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解读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解读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一、前言 股东代表诉讼作为一种替代救济措施,既是落实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信责任的法律机制,也有利于保护公司和少数股东的利益,本质是法院为“堕落的董事或者股东”所控制的公司主持公道的一种程序设置。股东代表诉讼势必造成法院对公司自治的介入和对公司决策的干涉,而起诉股东是否公平和充分的代表公司利益、是否会损害其他股东的权益亦不无疑问,所以,股东代表诉讼有其不同于公司直接诉讼的程序和实体规则。 参考其他国家的立法,股东代表诉讼法律制度至少需要在提起诉讼的权利主体、诉讼前置程序、诉讼的附加条件、撤诉及和解、诉讼终止、诉讼费用补偿等方面作出规定。我国在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相关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而实践中的通说认为,现行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他人”是指任何侵犯公司利益的第三人,所以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非常广泛,股东可以代表公司起诉任何与公司发生违约、侵权纠纷的第三

人。因而,在我国更有必要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明确司法介入和公司自治的边界,避免对公司固有决策权的过分或不当“侵夺”,防止股东代表诉讼滥用的负面作用。 实践总是先行于立法,在近年法院审理股东代表诉讼过程中,主动适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规则的裁判文书已不鲜见。比如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645号裁定的“当时股份拥有原则”(即所称的错误行为发生于公司之时直至诉讼终结期间,原告股东在公司必须持有股份)、(2008)民二终字第123号公报案例的诉讼调解需未参与诉讼的其他股东同意的规则,以及在个案裁判中对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与直接诉讼的关系、当事人主体地位、胜诉利益归属等制度的主动审查和适用。地方法院中,深圳中院2015年发布的《关于审理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裁判指引》从诉讼程序、实体权利、裁判执行的不同方面对股东代表诉讼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二、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综述 2008年和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出台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和(三),主要解决了股东出资纠纷和公司解散清算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均属于投融资及其退出的法律制度范畴。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则着眼于股东权利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