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陆军学员、国军抗日勇士、无名英雄石玉峰

黄埔陆军学员、国军抗日勇士、无名英雄石玉峰
黄埔陆军学员、国军抗日勇士、无名英雄石玉峰

黄埔陆军学员、国军抗日勇士、无名英雄石玉峰

―—忆石玉峰抗日战争二三事—石玉峰,湖南省花垣县人、生于一九0二年。一九0八年在民乐小学读书,后考进湘西联合师范讲习所,被录取。所长符学谷。〈永顺人〉老师向敦五、吴佑甲〈凤凰人〉公元一九二一年毕业湘西十县系联師。一九二二年因家有兄弟四人,按国民党兵役政策。(抓壮丁)三抽一、五抽二。为保护几个弟弟不被抓壮丁,自已投身于“湘西王”陈渠珍部当兵,因当时有文化知识人极少。部分营团长都是文盲,开始去在国民党陆军三十四師師部经理处任少尉庻务。一九二三年调该师黑旗大队。该队是从各县调来的苗兵,石玉峰调到该队任第一区队附(中尉)。一九二四年该师新开办“特火大队”调入该队学习特种武器(高射炮、迫击炮、轻重机枪、手榴弹、四种毒气性能和防役等)。期满派到该师炮兵营第四连任上尉副连长。连长田兆熊、营长刘文蛟。尔后升任营部少校营附。由师部送去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学习期未满,奉命调回原部。不久该师参加北伐,由第二旅旅长顾家齐任师长。调东下湘南醴陵县整训后改师名为一二八师。奉令调浙江嘉兴、嘉善一带防线参加抗战。一二八师师长顾家齐。该师编成两个旅四个团,石玉峰调师部任師部随从少校参谋,从宁波一到嘉善就与日军交上了火,当时通信很不方便,有一天来了个小孩要求想当兵,看他太小了。上战场十刻都会死人。出于生命安全考虑,不接受他,第二天他找到顾家齐,顾家齐看他还灵活让他在师部当送信员。开始在嘉善保卫战与日军血战七昼夜。战势凶猛,日军前进受阻,展示了中

华民族湘军雄威。一二八师虽武器装备落后,但保国护家之斗志昂扬!国军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没有远距离作战优势,就采用苗疆有武术功底之优势!成立敢死队。用肉搏战术,敢死队杀气腾腾!杀势凶猛。清一色步枪加刺刀,猛虎般地向侵略日军扑去。与日军展开血腥肉搏。杀退侵略日军一次又一次进攻!日军伤亡严重,奋战七昼夜日军只推进一十一公里。日军不敢靠近湘军敢死队。不得不调整作战方式,壮着飞机大炮之优势,采取立体式进攻,地面空中连合,疯狂轰炸城防工事,造成一二八师官兵伤亡过半。集团军总司令部命令六十二师掩护一二八师撤退嘉善城。此时一二八师官兵英勇牺牲人数达二千余人。日军伤亡人数达三千余人!号称“丛林作战之王”、骄横无比的日军也惧怕湘军。见了一二八师则心惊胆战。部队在嘉善保卫战、牯圹阻击战勇敢善战、在牯塘阻击战中,一二八師师长顾家齐被诬陷,師的番号撤销,石玉峰负伤后回长沙疗养。

一九三七年接到隆子雍急电,回家商议湘西屯租事宜。到子雍家二人商量后。隆子雍亲笔写了一封秘密信。交给石玉峰去邀请龙辑五,石採荣龙正海四人去永顺找吴恒良。吴恒良看信后答应回花垣组织革屯,革屯抗日总指挥部决定;吴恒良为总指挥、隆子雍付总指挥。向俻三为军参谋长。石玉峰为参谋。第一团团长石永安、二团团长石维珍。独立团长龙云超。副团长石玉峰兼,军需龙辑五。副官杨介南。革屯成功后,会屯升科,部队收编为正规军,改为新六军、军长由薛

岳兼、副军长沈久成、改编为两个师、暂五师、暂六师。后暂五师归七十三军建制。暂六师归陆军七十九军建制,七十九军军长夏楚中、师长趙季平,副师长龙矫。参谋长文益善。团长田兆雄、营长隆子雍、副营长石玉峰。去武岗黄埔军校二分校学习,期满回部。本团改为野战团,石玉峰曾在国军七十九军暂六師第三团第四营任少校副营长、加强营中校营长、军士队第一区队长,参谋处中校参谋。参加过长沙会战、常德、湘西芷江、武岗等抗日战争。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日军投降。一九四六年看破红尘。卸械归田。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被抓坐牢,被抄家、被批斗,却不能承认自已是抗日军官之身份。只能闭口不提抗战时期身兼国军官职,不提那些在抗战中颅洒热血的湘军兄弟,含泪销毁用生命换来的抗日军功章三枚及所有的军官证件。一个参加八年抗战的国军军官,一个为中华民族抵抗日军侵略,与生命而不顾,抗击日军。却自销毁了抗日军功章及所有军官证件。一口否决在国军当官,只承认是当兵的。历史上没有功绩。抗日史册中没有名字?抗日勇士成了无名英雄。这到底是为什么……?经过几径周折。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的石玉峰一九七八年才得到平反。一九九0年终于回到故乡湖南湘西花垣县民乐镇、在家中病故,寿终八十八岁。临终时才送家人看到他生前的“含泪写生”留下抗日功绩自有天星留忆!报国无悔不须人间留名……黄埔军校六期题:黄浦同学皆国士墙下桃李一苗生

抗战时题:八年抗战忍饥饿,身穿戒衣暗自羞

愿为祖国流血汗,愧我庸才不武侯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 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 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昌锋镝以建奇勋”──饶国华(1894-1937) 饶国华,字弼臣,四川资阳人,是奔赴抗战前线的300万川军将士中的杰出代表。1937年时任21军145师师长,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30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时被围,寡不敌众,誓死不当俘虏而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饶国华的遗体由“民俭”轮运回四川途中,各地均举行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两副: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为国捐躯的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系列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 100集全

系列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100集全 本文转载自李海《国军抗战全纪实——100集系列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100集系列纪录片 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整,全球中国人都在重新回望和纪念一百年前的那场革命。上海上德文化传媒公司精心创作推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从历史发展的宏伟视角出发,以一群纪录片人的热情和良知,尽可能再现了抗日战争每一个激动、感人的历史瞬间,以此缅怀在抗战中牺牲的所有中华英烈。 《国军抗战全纪实》全片分为三部分——《惨烈大会战》、《抗日人物志》、《抗战那些事》,高视角、全方位地铺展开抗战时期艰苦卓绝、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融入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专家的最新观点,反映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正面战场、侧面战场、敌后战场等的各个方面,第一次全方位地再现了正面战场的内容,解密了抗战时期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涉及抗战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以影像再现的方式打造的一部抗战百科全书和抗战史图像志。 本片史实准确、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影像珍贵、编辑精彩,是历年来抗战纪录片中最有气势、最接近真实、最具权威的一部史诗式大片。

100集系列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献礼辛亥革命100周年。 迄今最全面的一部抗战影像大记忆, 迄今最真实的一部抗战史实大揭秘 一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 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22次、战役1117次、普通战斗28931次。 3211419名官兵壮烈牺牲,206名将军殉国。4 321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 国军海军全军覆没,104艘舰艇全部打光。他们再次用鲜血向世人证明, 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征服中华民族!硝烟远去,历史尘封,千古英雄,魂归何处。 3 2 0万永远最伟大的殉国英烈们他们永远活在所有中国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谨以此片缅怀反法西斯战场上的所有牺牲的英烈! (点击下方题目直接观看) 1国军抗战全纪实卢沟晓月的枪声之谜 2淞沪会战之先发制人 3国军抗战全纪实淞沪会战之十里火海 4国军抗战全纪实淞沪会战之功亏一篑 5国军抗战全纪实淞沪会战之后退者死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前: 战役名称时间 江桥抗战 1931年10月-1931年11月 淞沪抗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后: 战役名称时间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战役1937年9月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 (注:由刘茂恩将军第十五军为主力,国军此役歼灭日军主力两万两千余人,历史上有“平型关战役”,而没有共党欺世盗名的“平型关大捷”) 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938年4月 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 豫南会战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941年10月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1942年5月-1942年8月 鄂西会战1943年5月-1943年6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1944年6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1944年6月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944年12月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5-2016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小结 姓名:许晓焱学号: 0154842851 班级: 15物管A2 成绩:在形式与政策课上,第一个主题就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针对这一主题,撰写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的小结报告。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国民党军队为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在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第二、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统一战线,主张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提出持久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四、抗日民主根据地及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和进行民主改革、争取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

解放战争国军十大名将

解放战争国军十大名将,指挥作战凶悍,都是我军强劲对手原创天地话史2020-08-10 12:57:29 解放战争中,国军有一批干将,部队战斗力强,作战凶悍,给我军造成很大威胁。 10、张灵甫 1903年生,陕西省长安县人,黄埔四期。1946年4月20日,担任74军军长。 他的名气源自74军,1945年8月,该军空运南京受降,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他升职恰在解放战争爆发前,由于蒋介石嘉奖御林军,名气如日中天。 淮阴之战:1946年9月18日,派出2个连从9纵与5旅的结合部成功突破,根据俘虏供述的口令,诈开淮阴南门。进城后,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建立阵地,主力随即从正面猛攻,占领淮阴。9月22日,又攻占淮安。 一战涟水:1946年10月19日,分三路北攻涟水。激战至11月1日,未能攻克,双方伤亡都很大。 二战涟水:1946年12月3日,以所部57旅等部队正面攻击。1946年12月14日,主力绕道到涟水的西面,这支奇兵一举奏效,我军回援不及,战斗失利。 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1日,被我军包围,激战5天全部歼灭。

9、廖耀湘 1906年生,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1944年5月,担任新编第6军军长。 沙岭村战斗,1946年2月19日,我军6个团攻击该军66团2个营和师机炮营、教导营2000余人,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两天三夜,未能取胜。新6军损失700余人,民主联军三纵、四纵伤亡了2100余人。1946年3月10日,从辽中南下,攻占我军辽阳、鞍山、海城、营口、本溪,全部得手。 1946年5月初,增援四平,廖耀湘迂回到四平以东,攻击民主联军左侧背。5月14日,第65团击败三纵主力,攻下了南城子、威远堡门。最终,我军被迫从四平撤退。 从1947年1月到10月,我军采用围点打援、远程奔袭、运动反击和伏击战等灵活多变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以“零打碎敲、蚂蚁吞象、快刀割肉”的方式作战,多次歼灭整团兵力,该军遍体鳞伤,大伤元气。

抗战国军单兵装备汇总

抗战国军单兵装备 抗战仅有中央军精锐部队才配备德盔 单兵装具一般就是指士兵所携带的个人装备,现在的单兵装具品种林林总总不下几十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功能上与抗战时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那么在抗战时期,中日两军的单兵装具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先说中国军队,当时的中国军队虽然说名义上是统一的编制,实际上各个派系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别的且不说,就连最起码的军装颜色,各派系就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中央军的夏季军服主要以黄绿色为主,冬季则主要是蓝灰色棉军服。地方杂牌部队中北方部队大多是蓝灰色军服,南方的两广部队是土黄色,而云南的滇军则是蓝绿色。连个军服颜色都搞得这样杂乱,还谈什么其他的单兵装具。相比较来说,自然是中央军比较正规一些,好歹还有些政府军的气度。不过就拿当时的情况来看,就拿中国军队最高标准的中央军精锐部队来说,单兵标准个人装具也就五大件,钢盔、子弹带、水壶、干粮袋和防毒面具。

中国精锐部队才会装备进口德国钢盔。 日军看到德盔就知精锐部队进入战场 抗战初期中央军的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德械师了,德械师的钢盔自然就不用说了,著名的德制M35钢盔。由于是1935年定型所以叫M35,刚一定型就接到了来自中国的大订单,足有22万顶之多。于是德国军方决定,首先满足中国的需要。就这样中国军队成为了M35钢盔的第一批使用者。M35是德军在其一战时期的M17钢盔基础上改进而成,制造工艺有所改进,采用了基本上就是现代的“热压”技术。所以比M17更轻便,对弹片的防护功能也更强。而且M35采用了全新的内盔,使佩戴起来更加舒适。所以无论是外形、材质、功能还是舒适,都是相当不错,德国货硬是要得哩!

还历史于真相,国民党在抗战中到底歼灭过多少日寇

《徐焰少将:网上对国民党抗战有众多不实吹嘘》 国民党军当年在战争中败多胜少,重要原因是欺上瞒下盛行,战果吹嘘经常达到无人相信的地步。如其“剿共”作战中宣布的“歼匪”战果累计,便超过解放区人口总和,抗战时的战报也因虚假充斥而为国际史学界轻视,一般都不屑引用。事过几十年后,现在有人却把尘封的吹嘘品当成“发现新史料”,在网上一再发贴以蒙骗缺乏历史知识的新一代人。 以当年国民政府的战报对照战场情况,有军事常识者便到处看到离谱之处。如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保卫战期间,国民党军称杀伤日军20万人,包括在万家岭“歼灭日军第106师团”。其实日军进攻武汉的兵力为九个师团25万人,若真有此损失早就接近全军覆没,怎么能攻占武汉?按日方统计,“武汉攻略战”时伤亡3万多人,这里会存在一些隐漏。不过按战场情形推算,战斗伤亡再同因气候炎热生病减员相加,日军总损失不会超过10万人。 对“万家岭大捷”及此战中团长张灵甫的表现,当年国民党报刊曾大肆吹嘘,近年也有一些网站引用。其实中国在抗战期间没有“歼灭”过任何日军师团,除了远征军在反攻滇西时由美国航空兵支援在腾冲歼灭过日军一个联队(团)外,此外在国内战场上也未成建制歼灭过日军一个联队,至多是给某部敌军以重大杀伤。1938年10月上旬日军第106师团突入万家岭时,薛岳指挥的18个师攻其进行包围试图予以歼灭,激战半个月后,被围日军得到第17师团增援,国民党军随即解围撤退。这一仗还算是国民党军在武汉保卫战中打得最好的一仗,按国民党军战后较准确的统计也只是毙敌3000人,伤敌5000人,俘敌300人,对拥有1。6万兵员的第106师团而言可算损失半数,按军语概念也远算不上“歼灭”。近年有的网站上一再发出所谓1944年“桂林保卫战”的所谓“辉煌战绩”是击毙日军1。2万、打伤1。9万人,其中还“击毙9个联队长”。事实是日军进攻桂林的部队为两个师团全部加一个师团一部共7个联队,总兵力不过3万人,仅三天便攻占全城,其伤亡轻微。如果真有毙伤敌共3。1万的战果,攻城日军岂不被全部消灭(而且有的联队长还不止被打死了一次),怎么又会有桂林的迅速失陷和守军弃城而逃呢? 国民党逃台后所出版的抗战史,多少收敛了一些吹嘘战果后,所列战果仍严重不实,如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时仍声称“国军”共毙伤日军276万人。实际上经查日军在战后的资料统计,在中国战场上的伤亡共计为133万人(此外缅甸方面军对华作战还伤亡4万多人),还是对国共两军和民众游击队作战的总和。国民党当局对战争统计的严重不实,除虚报外还由于当时政权机构无效能,其政府对国内人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活跃着两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世人所熟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也不能被磨灭。在中国的大片国土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战役,也涌现出一大批抗日爱国将领。 在1937-----1945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先后动员743余万军队投入战斗,阵亡322万余人,歼灭日军86万余人,基本上牵制了侵华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大型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具有代表性的有: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涌现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300万川军出川作战,近四分之一埋骨异乡。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淞沪会战,这是在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日方投入总兵力达300000,伤亡70000;国军投入兵力600000,伤亡200000。淞沪会战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队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远不及日本,每小时的伤亡以数千计,一个师的兵力拉上去,几个小时就打光了,足可见战争之惨烈。淞沪会战前,日军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次会战,中国人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在士气上,中国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让世界清楚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得”将其一块一块征服,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太原会战是又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会战。这是一场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战役,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115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原会战历时两个月,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兵力共十四万人,伤亡近三万人;中国军队参战兵力二十八万人,伤亡十万人以上。太原会战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为华北地区的抗战减轻压力。 总之,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正是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长期陷入战争无法自拔,同时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从整个抗战来看,虽然在后期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也曾在最前线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为祖国而战斗的战士都应该得到全民族的尊重与纪念。国民党虽然最后不顾国家,不顾人民的利益挑起内战,但它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不应随时间而流逝。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一、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 (一)国民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1.接受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主张,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得以实现。 2.国民党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其一,打击了侵略者的狂妄气焰,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 其二,牵制了日军主力,在战略上起了配合敌后抗战,支援敌后战争的作用。 其三,掩护了国民党为建立大西北战略基地而进行的战略物资大转移,为坚持长期抗战,争取国内进步和国际援助争取了时间。 其四,振奋了民族精神,赢得了国际赞誉,鼓舞了中华儿女坚持抗战和抗战必胜的信心。(3)国民党战场溃败的原因: 其一,敌强我弱/ 其二,片面抗战。(根本原因)/其三,战略战术上的错误。 其四,派系矛盾/其五,军队战斗力低下/其六,幻想对日妥协求和。 (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消极方面 1.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2.进入相持阶段后,采取消极抗战、避战观战,未能改变战略总体上的溃败局面。 3.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实行了许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抗日的政策,给抗战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二、抗日战争中的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推动国民党抗战到底,迫使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共产党和人民的要求。 2、根据历史发展进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领导人民去实行这些主张,影响和推动国民党接受这些主张,而自己则是实行这些主张的模范。 (1)指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前途(中国必胜);(2)以充分的理由阐明了中国必胜的道理(《论持久战》);(3)提出了坚持长期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人民战争);(4)规划了抗战胜利的发展过程(著名的三阶段论)。 3、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独立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挺进敌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创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 4、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原因 1、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空前提高。 2、坚持共产党的革命彻底性和政治坚定性,发扬了善于团结众多同盟者的工作作风。 3、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国民党抗日将领王耀武简介

国民党抗日将领王耀武简介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抗日将领王耀武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国民党将领中很少有那种精明能干而且头脑清晰的人,有些人要么是有私心,偏袒部下;有些庸碌无为吃皇粮;有些是私生活混乱风流成性;还有一些就是贪污腐败之人,很好有人能洁身自好、以身作则,而有一个人就是例外,他既不贪污腐败,也没有私心,私生活更是严谨,在抗战时期更是为抗日事业做了不朽的贡献,这个人就是王耀武。让我们看一下王耀武简介。 王耀武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生于1904年,是山东人。王耀武二十岁的时候考进了黄埔军校。抗日战争时期,王耀武担任第五十一师师长,打了胜仗后被提拔为第七十四军的军长,1945年又升任为司令官,可谓说是战功显赫,平步青云。1946年,王耀武担任绥靖区司令官,后来又兼任指挥部主任,到了这年的十月,王耀武又兼任山东省主席、保安司令等职务。王耀武善于带兵,又很强的指挥才能,他赏罚分明,恩威并用,所以他带的兵都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王耀武的个性很强,他自信而倔强,好胜而直爽,而且私生活也很严谨,不沾花惹草。济南战役时,王耀武因为突围失败,被共产党部队抓捕,成为了共产党的俘虏。

在改造期间,王耀武的思想有很大顾虑,因为他在国民党时期曾经率兵围剿过共产党的部队,所以有思想包袱,但是毛泽东告诉他,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抗日功劳,让他放心改造。后来王耀武被特赦释放,担任全国的文史专员,1964年,他被邀担任政协委员。1968年,王耀武因病在北京去世,骨灰葬在了八宝山烈士公墓。 从王耀武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耀武这个人能带兵,能打仗,也会做人,而且他为人清廉,作风严谨,是难得的军事将领。 王耀武的老婆王耀武生于1904年,是山东人。王耀武精明能干,头脑也很清晰,而且不沾花惹草,年轻时也积攒了不少的财富。然而,他因为兵败被俘之后,他的老婆和副官却带着他所有的钱财逃到了海外,不顾他的生死,也算是一种悲哀。王耀武的老婆是谁呢?他娶了几个老婆? 王耀武19岁的时候,他来到他天津的亲戚家里,在一家烟草公司做杂活工人。后来又在上海当店员。之后便做起了商人,他有很强的经商头脑,所以很快发了财。北伐战争时期,王耀武还只是个连长,那时候他跟着部队打仗,在经过福州的时候,他结识了一位叫郑宜芝的女子,之后两人结了婚,生下了七个孩子。这是王耀武的第一个老婆。北伐之后,王耀武一直得不到升迁,便利用手中扣留的一些金钱在武汉长沙等地开办工厂,这些工厂成为他的资金来源。后来四处运作,他得到了升迁的机会,加上他卓著的战功,很快他就成为了一名国民党将领。他还把自己售卖的日用品低价卖给下属和家属,所以他的手下对他很尊敬,也很听他的话。很快他的名声也传遍各地。王耀

二战各国单兵装备(欧洲各国及美国)

1945年在意大利的波兰第二军第二步兵师第四装甲团上尉 01 - M37/40 battle dress, regiment banners on the collar tabs, 8th Army's "Crusaders' Shiled" on the right sleeve 02 - decorations: different ribbons from the Polish-Bolshevik war (1920), "armoured badge" above, Horse Artillery and 2nd Armoured Division memorial badges below

03 - armoured corps beret 04 - boots 05 - M37 belt 06 - American woollen shirt 07 - garrison "rogatywka" cap

1945年美军宪兵下士 01 - M1 helmet, ebonite 02 - woollen shirt 03 - M38 jacket 04 - white MP cord 05 - whistle 06 - armband 07 - belt 08 - gloves 09 - Colt M1911A1 pistol 10 - trousers 11 - "Baush and Lomb" sunglasses 12 - MP forage cap 13 - wooden baton 14 - "Victory" matches 15 - white leggins 16 - boots

国军抗战时期各战区序列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1937—1938年)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 第20集团军商震 第32军商震(兼) 骑兵第14旅张占魁 第1集团军宋哲元 第53军万福麟 第77军冯治安 第181师石友三 第17师赵寿山 骑兵第3军郑大章 第68军刘汝明(直属) 第92军李仙洲(直属) 第106师沈克(直属) 第118师张砚田(直属)

新编第8师蒋在珍(直属) 新编第35师王劲哉(直属) 骑兵第4师王奇峰(直属) 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第3军曾万钟 第9军郭寄矫 第14军李默庵 第93军刘戡 第15军刘茂恩 第17军高桂滋 第19军王靖国 第47军李家钰 第61军陈长捷 第14军团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35军傅作义(兼)

新编第2师金宪章 骑兵第1军赵承绶 骑兵第2军何柱国 第18集团军朱德 第66师杜春沂(直属) 第71师郭宗汾(直属) 第33军孙楚(直属) 第34军杨澄源(直属)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作区:苏浙方面 兵力—— 第10集团军刘建绪 第28军陶广 第70军李觉 第79师陈安宝 暂13旅杨永清 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 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 第19集团军罗卓英

第18军罗卓英(兼) 第79军夏楚中 第25军万耀煌 第73军王东原 第23集团军唐式遵 第21军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潘文华 第23军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 独立第6旅周志群(直属) 游击总司令黄绍竑 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在外。 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 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62军张逵 第63军张瑞贵 第64军李汉魂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 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 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 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大王庄一战为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战斗。 提到18军,就必须介绍一下国军名将胡琏。胡琏,字伯玉,老黄埔出身,毕业后就在学长陈诚、罗卓英的十八军手下服役。其人在战场上的表现确比其同僚们略高一筹,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对比黄百韬多。胡琏被誉为“虎性”与“狐性”的结合体(毛主席老人家便谓其“狡如狐,猛如虎”)还是恰如其分的。 许多老三野认为,胡琏的整11师(18军),综合战力仅略逊于整74师。从其几次避免了被歼的命运,而且是“五大主力”中最后一支被歼灭的部队来看,说胡琏“能战”,不算是溢美之词。 据网友介绍,18军在与解放军作战时,是唯一一支胜多败少的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时,18军有四次被优势的解放军包围,即1946年6月被刘伯承邓小平的三个纵队围攻,8月被陈毅的四个纵队围攻。1947年2月被刘伯承三个纵队围攻,1947年8月在南麻战役又被优势的解放军围攻,但胡琏很坚定的利用地形,全部打退了解放军的围攻。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将整11师包围于山东南麻,志在通吃,再获围歼整74师的辉煌。总攻发起后,天降暴雨,弹药受潮,部队于泥泞水洼中苦战四日无果,敌增援部队迫近,不得已撤出战斗,打了一次不划算的消耗仗。胡琏由此而声名更噪。“南麻大捷”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的英雄们,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同样怀着对抗日英雄们的崇敬,burrjiang整理了一个国民革命军的抗日名将名单,根据以下三个名单的综和 一、抗战期间军衔最低为国军少将(对不起副团长谢晋元了,谢晋元牺牲后才被追晋为陆军步兵少将) 二、CCTV抗日英雄谱(或CCTV抗战纪念馆)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的国军将领,人民网在登载新闻时冠与“抗日名将”的国军将领孙立人、张发奎、孙元良 三、生还且获得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或美国总统二战抗战勋章的国军将领和牺牲于战场后被国军追晋军衔的国军将领 入围名单:薛岳、李宗仁、张自忠、卫立煌、孙立人、傅作义、戴安澜、冯玉祥、张发奎、宋哲元、马占山、李家钰、蒋光鼐、杜聿明、蔡廷锴、郑洞国、孙元良、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王铭章、郝梦龄 第一节:薛岳、李宗仁、卫立煌 薛岳、李宗仁和卫立煌三名战区司令长官不但是国共双方公认的抗战名将,也是民间公认的抗战名将,都曾获得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勋章;也都被大陆CCTV抗日英雄谱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为抗日名将。

1、抗日战神---薛岳 1896-1998,广东,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抗战时曾任国民党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湖南省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薛岳公认为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指挥其部先后歼敌十四万.1938年秋时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的薛岳指挥抗战最大的战役--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1941年冬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指挥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五万六,被称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并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被网民称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张治中将军曾称其为百战名将。 2、台儿庄大捷的指挥官----李宗仁 1891-1969,广西,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一级上将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抗战时曾任国民党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军委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战区) 抗战初期,1938年3月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以及国军参谋次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指挥的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3、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卫立煌 1897-1960,安徽,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作者宋增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

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 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四大会战具有重大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次反侵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初期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形成各自的指挥系统。但从战争的总体上说,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简单的否定,或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既恰如其分地评价它在抗战中的贡献和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这样才能科学地说明这样一场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有助于正确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共同维护抗日战争的历史成果。 一、存亡危急之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当时,中共中央通电全国,首先指明了这次事变的严重性质和坚决抗战的必要性。在日本灭亡中国的威胁下,在全国人民强烈义愤的要求下,国民党开始改变过去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转而采取比较努力抗战的态度。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虽然仍想通过外交谈判的途径力求避免事态扩大,但同时也对事变采取了强硬的立场。7月9日,蒋介石密令平津前线:“具备必死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滑之惯伎,务期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2)察冀行政组织,不容许任何不合法之改变;(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察冀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人的约束。他表示中国已临到“最后关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个谈话的基本精神是好的,正式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这时日本已大量增兵关内,公开抛弃了所谓“不扩大方针”的欺骗宣传。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8月13 1

中国军队单兵军需装备发展历程

中国军队单兵军需装备发展历程(1) 2002-07-30 10:31:05 我军单兵军需装备主要包括头盔、防弹背心、防护眼镜、作战服、作战鞋(靴)、水壶、单兵携行具、雨衣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军单兵军需装备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功能单一向具有多种防护性能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根据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要求,为防护战场上多种因素的威胁,我军单兵军需装备的研究克服了以往"单打一"的研究模式,把单兵从头到脚的装备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设计,为士兵提供全面的、均衡的综合防护。 单兵防护是现代局部战争官兵存亡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局部战争的频繁发生,单兵防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90年我国举办亚运会期间,为提高安全防护水平,有关人决定从美国买进一批"开夫拉"防弹衣,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周国泰知道消息后,告诉有关部门:我们有防弹衣,用我们的吧,我们的不比外国的差。周国泰知道这很难叫人相信,因为"我们的"从未报道过,而"开夫拉"已是举世闻名。周国泰知道:挑战"开夫拉",只有和"开夫拉"比试才能让人信服。一场激动人心的较量就要开始了,这不仅仅是防弹衣的比试,也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两国科技之间的较量。左边是美国的"开夫拉"防弹衣,右边是周国泰的"护神"牌防弹衣。砰!砰!砰!十枪打完后,在场的人争相跑去看结果:同是五发子弹,"开夫拉"留下了两个圆圆的弹孔,"护神"仅擦了几道白色的痕迹。人们兴奋不已,周国泰笑了。外国专家们翘起了大拇指"OK!OK!"。这清脆的枪声响彻全世界,激发了中国人的志气,震惊了白宫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自然,"护神"进入了亚运会,也保护了亚运会的安全。 近几年,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系统开展了与单兵战场防护与生存技术相关的生物力学、生理学、弹道创伤学、复合材料学、人机工效学等诸多领域、学科的理论研究,并在高性能防弹材料、制造工艺与检测评价技术、人机工程分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相继研究成功了弹药防静电理论与技术、第一代非金属防弹头盔、防弹背心、防护迷彩、军用救生衣、防油拒水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等一系列防护材料和装备。其中, 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还逐步建立了开展单兵战场防护与生存技术研究所需的设计和实验测试设备等硬件环境。相继建立了单兵战术人机功效学实验室、单兵抗弹防护装备测试实验室、国家特种防护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继续筹建"先进制造中心";并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国家CIMS中心合作,将计算机虚拟技术引入单兵战场防护装备的集成化/模块化设计和仿真评价中,使我所的单兵战场防护与生存装备研究,从基础理论,到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形成完整体系,涌现出了以周国泰院士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单兵防护装备研究技术人才,研究水平在国内、军内相同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打造高技术"士兵系统"平台,提高单兵防护能力。在现代单兵防护中,除了需要充分发挥作战服装的防护作用之外,还必须积极研究开发夜视技术单兵防护装具。在形形色色的防护装具中,现代新型防护头盔在未来战争中仍是军队战时佩戴重要防护装备。除了必须的防护功能之外,更加突出适配性、战术适应性和现代美学等原则。在高技术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