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抗生素的定义(Waksman ,1942):抗生素是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灭它种微生物性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一般定义:“抗生素”是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是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抗生素与抗菌药物的区别:1.完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恶唑烷酮类等抗细菌药物,以及像酮康唑类抗真菌药物被称之为抗菌药物,而不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2.而对于像磷霉素和氯霉素这些原来是来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但由于结构简单而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代替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制备的品种,以及像源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硫霉素,后完全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一系列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等,通常将其归纳在抗生素的范畴。

微生物药物:由微生物(包括重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在低微浓度下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作为药物的差别

1.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代谢系统;

2.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的理化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为小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小于3000,且化学结构多样性;

3.次级代谢物对产生它的微生物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4.初级代谢物作为药物使用时尽管也有药理活性作用,但一般往往没有确定的作用靶点且更多的是作为辅助或营养药物,而次级代谢物具有确切的作用靶点和明显的治疗效果。

广义的天然药物强调“来源于各种生物体的化合物”,可以是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是次级代谢产物;而化学合成药物一般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

天然药物分类

生物制品;生化药物;抗生素;微生物药物;植物药物;中草药;基因工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微生物药学研究的内容:微生物药学是药学的一个分支,它与生化药学一起构成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微生物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的代谢调控、产物的分离纯化、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及寻找新微生物药物的方法和途径等。

微生物产生拮抗作用的可能原因

1、营养物质被消耗。

2、培养基的理化性质被改变。

3、微生物产生的酶的作用。

4、产生毒物或抗生素。

5、空间的争夺。

1929年,Fleming偶尔发现音符型青霉菌对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1941年,美国政府邀请Chain和Florey到美国帮助开发青霉素的生产;链霉素发现者Worksman;继Fleming和Waksman后,在抗生素研究领域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第三位科学家,微生物来源酶抑制剂筛选的先驱--梅泽滨夫Hamao Umezawa。

化学修饰的目的:

1)扩展抗菌谱的修饰(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

2)增强抗菌活性的修饰(天然头孢菌素C、头霉素、头菌素)

3)克服耐药性的修饰(降低底物对酶的结构适应性;消除钝化酶作用基团;增辟新作用点)(甲氧西林、萘夫西林)

4)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能的修饰(增强稳定性的修饰;改善吸收提高血药浓度的修饰;延缓消除半衰期的修饰)(四环素;红霉素;头孢菌素;)

5)降低毒副反应的修饰(氨苄西林)

6)适应制剂需要的修饰(红霉素)

抗生素的结构修饰的重要性

抗生素结构的适当修饰,可扩展天然抗生素的抗菌谱、增强抗菌活性、克服耐药性、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能与降低毒副反应,但不是所有抗生素经过修饰都能如愿地得到良好的修饰物。有些天然抗生素仅经过微小的修饰,即全然丧失抗菌活性,而在众多的修饰物中性能都不如原天然物的实例亦不罕见。在筛选新抗生素困难重重的今天,对获得的天然物进行适当的修饰是必要的。

寻找微生物药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当前寻找新微生物药物的主要途径(重要)

1、建立新的筛选模型寻找微生物新药: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小分子量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受体拮抗剂或激活剂等生物活性物质,利用新的筛选模型,从已知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来筛选以上这些物质。

2、扩大微生物来源寻找微生物新药:从海洋微生物、稀有放线菌和在极端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来筛选新的生理活性物质。

3、以微生物来源的生理活性物质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改造寻找效果更好的微生物药物:根据药物的构效关系以及体内代谢的特性,对已知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结构改造的目的,主要是筛选相对于母体化合物具有如下特点的微生物新药:扩大抗菌谱或作用范围、克服细菌的耐性或改善药物对作用靶的敏感性、改进对细胞的通透性、改善化学和代谢的稳定性、提高血浆和组织浓度、增强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协调作用、能够制备成合适给药方式的结构状态,以及减少毒副作用等。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20200615185037)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抗生素的定义(Waksman ,1942):抗生素是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灭它种微生物性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一般定义:“抗生素”是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是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抗生素与抗菌药物的区别: 1.完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恶唑烷酮类等抗细菌药物,以及像酮康唑类抗真菌药物被称之为抗菌药物,而不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2. 而对于像磷霉素和氯霉素这些原来是来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但由于结构简单而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代替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制备的品种,以及像源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硫霉素,后完全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一系列碳青霉烯类 B -内酰胺抗生素等,通常将其归纳在抗生素的范畴。 微生物药物:由微生物(包括重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在低 微浓度下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作为药物的差别 1. 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代谢系统; 2. 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的理化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为小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小于3000,且化学结构多样性; 3. 次级代谢物对产生它的微生物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4. 初级代谢物作为药物使用时尽管也有药理活性作用,但一般往往没有确定的作用靶点且更多的是作为辅助或营养药物,而次级代谢物具有确切的作用靶点和明显的治疗效果。 广义的天然药物强调“来源于各种生物体的化合物” ,可以是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是次级代谢产物;而化学合成药物一般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 天然药物分类 生物制品;生化药物;抗生素;微生物药物;植物药物;中草药;基因工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微生物药学研究的内容:微生物药学是药学的一个分支,它与生化药学一起构成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微生物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 的代谢调控、产物的分离纯化、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及寻找新微生物药物的方法和途径等。 微生物产生拮抗作用的可能原因 1、营养物质被消耗。 2、培养基的理化性质被改变。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抗生素得定义(Waksman,1942):抗生素就是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得、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灭它种微生物性能得化学物质。 抗生素得一般定义:“抗生素"就是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得、就是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产生得具有生物活性得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抗生素与抗菌药物得区别:1。完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得磺胺类、氟喹诺酮类与恶唑烷酮类等抗细菌药物,以及像酮康唑类抗真菌药物被称之为抗菌药物,而不属于抗生素得范畴。 2。而对于像磷霉素与氯霉素这些原来就是来源于微生物得次级代谢产物,但由于结构简单而用化学合成得方法代替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制备得品种,以及像源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硫霉素,后完全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得一系列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等,通常将其归纳在抗生素得范畴。 微生物药物:由微生物(包括重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得、在低微浓度下具有生理活性得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得差别 1。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就是完全不同得两个代谢系统; 2、初级代谢物与次级代谢物得理化特性有着很大得区别,后者为小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小于3000,且化学结构多样性; 3.次级代谢物对产生它得微生物得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4。初级代谢物作为药物使用时尽管也有药理活性作用,但一般往往没有确定得作用靶点且更多得就是作为辅助或营养药物,而次级代谢物具有确切得作用靶点与明显得治疗效果。 广义得天然药物强调“来源于各种生物体得化合物”,可以就是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就是次级代谢产物;而化学合成药物一般就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得小分子化合物。 天然药物分类 生物制品;生化药物;抗生素;微生物药物;植物药物;中草药;基因工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微生物药学研究得内容:微生物药学就是药学得一个分支,它与生化药学一起构成

微生物药物学基本问题

一、理解下列有关专业名词,并译成英文 1、抗生素后效应 2、生物转化 3、微生物药物 4、多药抗性 5、突变生物合成 6、稀有放线菌 7、手性药物 8、酶抑制剂 9、青霉素结合蛋白10、抗菌生长促进剂11、前体12、主动外排泵系统13、超广谱 -内酰胺酶14、选择压力15、选择毒力16、最低抑菌浓度17、定向生物合成18、杂交生物合成19、阻断突变株20、葡萄糖效应 21、生理酸碱性物质22、反馈抑制23、反馈阻遏24、初级代谢产物 25、次级代谢产物26、分叉代谢物27、随机筛选28、推理筛选 29、高通量筛选30、理性化筛选31、组合生物化学32、组合生物转化 33、原生质体融合34、菌种改良35、手性药物36、动态动力学拆分 37、生物催化拆分38、对映体过剩39、水解酶40、裂合酶41、脂肪酶/酯酶 二、论述题 1、简要阐述利用微生物生物合成原理,寻找微生物新药的途径和方法。 2、设计一个应用组合生物转化技术获得新药的实验方案。 3、描绘一个集中所有耐药机制的细菌耐药性的模式图,并作简要阐述。 4、简要阐述从抗生素到微生物药物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5、组成工业微生物菌种培养基的基本原理和成分。 6、从微生物发酵代谢液中分离纯化目标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7、在微生物菌种的诱变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8、工业发酵过程中采用中间补料或流加补料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9、简述常用灭菌的方法和原理。 10、画出高压灭菌锅的管路,以及简述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 11、简述玻璃发酵罐的工作原理。 12、为什么摇瓶培养需要振荡,以及为什么发酵罐培养需要搅拌和通气。 13、HPLC和TLC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4、自然分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分离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要说明其操作过程。 15、微生物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要阐述牛奶冷冻保藏的原理和过程。 16、简要阐述无菌操作台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注意点。 17、简要阐述冷冻干燥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18、简要阐述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改良的方法和途径。 19、基因工程技术在抗生素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你认为近几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为什么。 20、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试剂有哪几种,简述其原理和配置过程。 21、酶抑制剂的概念是什么,动物酶抑制剂和细菌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各是什么。 22、什么叫复合培养基,什么叫合成培养基。实验室常用的复合氮源有哪几种,常用的复合碳源有哪几种。 23、根据化学结构分类,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哪几种,简要阐述其作用机制和细菌对这些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4、什么叫特异性耐药,什么叫非特异性耐药,请举例说明。 25、链霉菌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简述其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发育周期,并列举5种以上由链霉菌产生的、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的名称。 26、免疫调节剂的概念是什么,目前临床使用的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有哪几种。 27、微生物来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的概念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微生物药物学思考题

微生物药物学思考题 1、简要阐述微生物药物的定义和组成 2、简要阐述微生物药物学的研究内容 3、简要阐述从抗生素到微生物药物的发展概况 4、简要阐述发现微生物新药的途径 5、简要阐述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获得新药的基本过程 6、简要阐述应用微生物生物合成原理,创造新的微生物药物的方法 7、简要描述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结构特征 8、列举10种以上临床应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品种 9、简要阐述β-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0、简要阐述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阐述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11、简要阐述克服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对策 12、简要阐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13、简要阐述肾脱氢肽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14、简要描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 15、简要阐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6、简要阐述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阐述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17、列举5种以上目前临床应用的天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品种和5种以上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品种 18、简要阐述克服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对策 19、何谓核糖体工程?如何利用核糖体工程来提高抗生素产生菌的生产能力? 20、简要描述MLS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 21、简要阐述MLS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22、简要阐述细菌对MLS类抗生素阐述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23、简要产生链阳性菌素A、B混合物的作用机制 24、M LS类抗生素钝化酶有哪几种? 25、列举5种以上目前临床应用的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品种和5种以上半合成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品种 26、红霉素类抗生素的拓宽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27、简要描述糖肽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 28、简要阐述糖肽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29、简要阐述细菌对糖肽类抗生素阐述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30、由转座子Tn1546编码的有那些酶,其功能分别是什么? 31、万古霉素耐药基因抑制剂包括哪几种? 32、除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三大抗生素类别外,列举其他5个类别的抗 生素。 33、简要产生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4、简要产生细菌对利福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基础知识 1、微生物概述 (1)定义: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群形体微小的生物。它的大小通常以微米来表示。 (2)范围: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支原体、病毒等。(3)特点: ①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物质有强烈的转化作用; ②种类繁多; ③易引起变异; ④数量大、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 (4)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2、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可分为八大类: 真菌:蘑菇、霉菌、酵母菌、念珠菌 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放线菌: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 衣原体:沙眼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 螺旋体:梅毒 病毒:甲、乙肝病毒,麻疹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

(1)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可分为: ①原核类:仅有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②真核类: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器完整。如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 ③非细胞类:体积微小,能通过除尘过滤器。如病毒和朊病毒。(2)按其致病性可分为: ①病原性微生物:有致病性; ②非病原性微生物:无致病性; 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1)温度:在各种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中,温度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每种微生物都一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这种温度下,增代时间最短。一般来讲,高温能杀死微生物,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2)PH值:酸碱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3)氧气:真空环境可抑制需氧菌的生长; (4)光线; (5)盐类; (6)水分活性。 5、常见污染药物制剂的微生物 (1)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感染 (2)大肠杆菌:胆道和尿道感染 (3)绿脓杆菌:化脓性感染、中耳炎、肺炎 (4)枯草杆菌:结膜炎 (5)酵母菌:使糖分解,药液产生有机酸 (6)霉菌:是制剂霉坏,酸败变质 6、洁净车间内微生物在哪里? (1)空气 (2)水 (3)人员 (4)器具 灰尘-----“微生物的飞行器” 微生物不是凭空存在的,99%的微生物都附在颗粒上。控制空气中的微粒数,就是控制了微生物数量。 灰尘、微粒具有沉降和粘附的趋势,所以同一区域内,地面是微

药物微生物复习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 1.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 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2.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为农用兽用杀虫、杀嚇剂、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 3.糖肽类抗生素:是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坏肽母核与2~7个糖以糖背键相连接的一类抗生素 总称。 4.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细胞产生的能以低浓度杀死其他生物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或调节其生 理功能的化学物质。 5.固有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性。 6.选择性毒性:一种毒物对某一种生物或组织有损害,而对其它生物或组织器官无毒性作用, 这种毒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称为选择性毒性。 7.植物内生菌:是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 & 唾诺酮类抗生素:又称毗酮酸类或毗噪酮酸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唾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药。 9.肽类抗生素: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组成的一大类抗生素。绝大多数由细菌、放线菌产生, 少数 是真菌代谢产物。 10.防御素:防御素是一类可杀死细菌、真菌或者病毒等微生物并有抗肿瘤活性的多肽。 11.定向生物合成: 12.利福霉素:由地屮海链丝菌产生的一类抗生素。 13.抗菌谱: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屈、种 范围。 14.组合生物合成:指在了解微生物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克隆有关生物合成、调节等基因的基础 上,在体外对这些不同来源(种内或种外)的基因进行删除、添加、取代以及重组, 然后导入到一个适当的微生物宿主中并定向合成所需的一系列化合物。 15.平板霉素:一种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广谱、强效抗生素。 16.赚白菌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念珠菌具有快速的杀真菌作用,包括一些对卩坐类耐药的菌 株,对于大多数曲霉有抑真菌作用,对于镰刀菌、接合菌以及新生隐球菌无抑制作用。17.细菌菌膜: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血形成的一种 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细菌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 18.药理活性物质:作用于动植物体本身的生理功能(如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 抗炎。减肥、动植物生长抑制等) 19.VISA:万古霉素中等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20.多烯类抗生素:又称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而破坏细 胞膜的功能。 21.多粘菌素:是发现于多粘杆菌培养液中的抗菌性多肽,特别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颇强, 毒性较弱。 22.抗生素效价:表示衡量抗生素质量的相对标准。 23.VRE:是抗生素的一种,对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无效。 24.乳链球菌素:是某些乳酸链球菌产生的--种多肽化合物,由34个氨基酸组成。 25.糖脂肽类抗生素: 26.酶工程药物:就是利用酶工程技术制造的药物,是酶工程服务于社会的一类新产品。 27.博来霉素:广谱抗肿瘤药。对鳞癌,包括头颈部、皮肤、食道、肺、宫颈、阴茎和甲状腺 等癌肿以及恶性淋巴瘤等有效。对脑瘤、恶性黑色素瘤和纤维肉瘤等也具有一定疗效。28.发酵: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牛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牛命活动來制备微牛物菌体本身、

微生物制药学思考题和习题

“微生物制药学”思考题和习题 一、名词解释 迅速利用的碳源: 缓慢利用的碳源: 葡萄糖效应: 诱导酶: 组成型酶: 酶诱导物: 分叉中间体: 生理酸(碱)性物质: 初级代谢物: 次级代谢物: 发酵热: 生物热: K L a: 发酵指数: 生产指数: VVm : 前体: 淀粉糖液的DE值: 固定化细胞: 连续发酵: 补料分批发酵: 重复补料分批发酵: 呼吸商: 微生物药物: 动物细胞悬浮培养: 贴壁培养:

二、问答题 1、微生物工业涉及哪些产业范围?请举例说明发酵产品的五大类型。 2、什么是微生物药物?它包括哪些主要类型? 3、什么是种子的扩大培养?生产上对种子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哪些?简述放线菌 及霉菌的种子扩培过程。 4、发酵工业常用的碳源主要有哪几大类?一个优良的生产用培养基应具备哪些 条件? 5、举例说明何谓前体物质?何谓内前体?外前体?生产上对前体浓度应如何控 制?为什么? 6、与代谢变化有关的参数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说明发酵过程中应主 要控制哪些参数? 7、为什么有些发酵过程可以直接采用淀粉质原料为碳源,而有的则需用糖质原 料为碳源? 8、淀粉水解糖制备的原理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9、发酵过程中引起pH值上升或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pH的变化对发酵有何 影响?生产上如何对其进行调控? 10、影响微生物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了解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的 变化规律对发酵工艺的控制有何帮助? 11、生产上为何常采用补糖工艺?该工艺有何优、缺点?工艺控制上应注意哪些 问题? 12、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温度对发酵有何影响?生产上 对温度的控制应如何考虑? 13、发酵过程中产生泡沫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常用的消沫剂有哪几类?聚醚类消 泡剂中GP和GPE两种消泡剂在性质上有何不同?各自适合于何种情况使用? 14、发酵过程中引起杂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生产上应该如何进行无菌检 查? 15、细胞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哪些?为什么其中有些是不适合用于生长细胞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