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种近代史料看现代汉语前期词汇新现象

从四种近代史料看现代汉语前期词汇新现象
从四种近代史料看现代汉语前期词汇新现象

我们把现代汉语前期定在19世纪至五四运动前。这一时期汉语处在中国社会大变革和西学东渐的双重

背景下,我们选取反映清末(本文称近代)历史与文化的四种史料作为主体考察对象。《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以下简称“汇编”)[1]汇集了从1689年到1901年中国与外国订立的各种条约、合同、章程、协定等共有313条,所有约章绝大多数用汉文原本,材料详尽可靠。《鸦片战争档案史料》(1-5册,简称“史料”)[2]记载的是1810年到1842年的奏折、上谕。①《万国公法》[3]是中外人士共同翻译的介绍国际法原理的专书,

1863年开始翻译,1864年刊印问世。《

海国图志》[4]1842年开始出版,是19世纪中叶最丰富的世界知识百科全书。这几种史料除了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外,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来看,也具有极强的词汇学价值,它们记载了当时由于剧烈的社会变化和西学东渐而出现的一批新词语、新词义及相当多的词语过渡现象。这当中的许多新词语或新词义沿用至今,有的已是高频使用。

一、近代史料中的各种词汇新现象

(一)19世纪是新词语峰出的时期

所谓新词语,是和固有词语相对的,即某个时期内新造的词语。汉语词汇史上曾多次出现新词语的高潮,分别是:汉魏隋唐、明代后期、19世纪至民国初期、建国初期、20世纪80年代到今。几乎每次高潮都是在与外国或与外族的文化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有的甚至是以宗教文化为先导的,比如前三个时期就是以佛教、基督教为开路先锋,佛教直接带来了大规模的佛教词语及其相关联的词语,而基督教则不仅催生了基督教文化词语,更带来了反映复杂多样的西学词语;后两个时期主要是由巨大的社会变革引起的。

19世纪至五四之前这一时期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大量具有现代意义的现代汉语词就产生于此时,既有日常词语,也有学科、行业术语。我们的研究确定了多条新词语最早所见史料。如下例。

“海关”指设在口岸的国家行政机关,最早见于1813年《管理刑部事务董诰等奏复酌议买食鸦片罪名折》(史料):“内地鸦片烟未能净绝,皆由各海关查察疏懈所致。”又如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汇编):“近以免税不利粤海关,故关吏阴挠之。”

“走私”指非法运输或携带金、银、外币、货物等进出国境的行为。最早见于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

从四种近代史料看现代汉语前期词汇新现象*

[摘要]在西学东渐和社会大变革的双重背景影响下,19世纪的汉语中产生了大量新词语、新词义,同时

一实多名、古词义短暂存留等等词语过渡现象异常复杂多样,这在《中外旧约章汇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万

国公法》及《海国图志》四种近代史料中有突出的反映。随着对近代史料的进一步挖掘,我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

现代汉语词汇史甚至现代汉语史的上限都可定在19世纪。

[关键词]词汇史现代汉语前期近代史料

〔中图分类号〕H1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2-0139-05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50年间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

,项目批准号:05CYY001;暨南大学引进人才基金资助项目“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前叶汉语词汇研究”

。谨向曾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的李如龙、李志江先生深表谢意!感谢第二届国际汉语词汇学暨第六届汉语词汇学研讨会的与会学者们提出的中肯意见。

作者简介刘晓梅,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师、博士(广东广州,510610)。

①《

史料》反映的不完全是近代史,为了了解词语较早的使用情况,语料不只限于近代阶段。

◎刘晓梅

2007年第2期139

海关税则》及《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汇编):“倘访闻有偷漏走私之案,该管事官即时通报中华地方官。”1844年10月24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汇编):“缘所定之税则公当,不为走私藉口,谅佛蘭西商船将来在五口不作走私之事;若或有商人、船只五口走私……地方官一体拿究入官。”

“酒精”即已醇的通称。最早见于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如将火药、硝磺、酒精等物运至上海,官宪应会同在界址内择定一地,远离住宅货栈,以便储藏,并防失慎。”

“议价”即买卖双方或同业共同议定价格,用作动词;现也可作名词,即议定好的价格。作动词的最早见于1831年《湖广道监察御史冯赞勋奏陈夷人夹带鸦片烟入口积弊请饬查严禁折》(史料):“如省城之十三行联兴街,多有此店,奸商到店与夷人议价立券,以凭到趸交货,谓之写书。”作名词性的最早见于

1844年7月3日《

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若内有估价定税之货,或因议价高下不等,除皮多寡不齐,致有辨论不能了结者,限该商于即日内禀报领事官。”

“省城”即省行政机关所在地。最早见于1830年《广州将军庆保等奏英吉利大班屡次妄禀已被该国撤回片》(史料):“前会奏哎陆喇国大班携带番妇至省城夷馆居住。”又如:“广东谣传中国官府欲将省城外房屋拆毁……此不足信。”[4](P1972)

“出租、承租、转租、租户”这四个词最早出现在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中:“原业主与租户

出租、承租各字据,经查核钤印,交还收执,以凭信守,并免违犯”

,“该地既已租出,各租户应予修复,以便路人往来”,“倘洋商……或取得地基而将一部转租他人,该地租银仅得按原租银数目转让”。

(二)19世纪也是新词义大批产生的阶段

新词义,即在词的原有词义基础上产生的与之相关联的意义。在西学东渐与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之下,为了表达新概念,不可能完全依赖创造新词语。弥补的方法就是将固有词赋予新的内容,这使得一批古老的词具有了现代性,并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源头之一。如下例。

“权利”一词古已有之,但与其现代意义不同,如《荀子?劝学》:“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后汉书?董卓传》:“稍争权利,更相杀害。”这里的“权利”都是指“权势和货财”。而作现代法律术语“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来理解的“权利”

却出自《万国公法》[3](P7、P60)一书,如:“海氏以公法分为二派:论世人自然之权,并各国所认他国人民通行

之权利者,一也;论诸国交际之道,二也”

,“即其罪犯系可耻重案,而削其为民之权利,但此议亦不直行于他国之自主者”。显然这已不是旧义了,对应的是“right”

。“外国语”的原义为汉语中的外来词,《汉语大词典》[5](卷3P1160)例引清?周亮工(1612-1672)《书影》卷二:“欈李陈无功撰《庶物异名疏》,凡二千四百五十有二则,可称该博。余意外国语,佛经语,皆无定字,况屡经翻译,尤多差讹,不如删去,始称大雅。”近代开始指外国的语言、文字。最早的例子见于1844年

10月24日《

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汇编):“佛兰西人亦可以教习中国人愿学本国及外国语者,亦可以发卖佛兰西书籍,及采买中国各样书籍。”

“租”旧指田赋。近代产生的新词义为租赁,一指出租,二指承租。最早见于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兹体察民情,斟酌上海地方情形,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该例为“出租”。“承租”义最早见于1844年7月3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汇编):“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

“公路”旧义指正道、正路。《汉语大词典》[5](卷2P74)引《宋书?王华传》:“以此论才,行之年岁,岂惟正无秕蠹,民庇手足而已,将使公路日清,私请渐塞。”现代意义上的“公路”最早见于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洋商已租地基内原有公路,现因众人往来行走,恐将发生滋闹,兹决定另造正路”,“军工厂南面,东至头摆渡码头,前有公路一条,亦应改宽二丈”。

“买断”旧指花钱为妓女赎身并经官府批准落籍。近代指人或物被买后,断绝与原主的关系,最早见于1876年《收买吴淞铁路条款》(汇编):“铁路拟归中国买断,所有地段、铁路、火轮车辆、机器等项,由盼口师口盼口师口140

中国买断之后,即与从前洋商承办之公司无涉”,“由中国买断一切,价银全数付清……”。

以上所举新词语、新词义的最早例证均早于《汉语大词典》或《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6]有些是未予收录或无例证。另外,《明史》以及近代的其他资料也未见更早的使用。

(三)19世纪词语过渡现象复杂多样

所谓词语过渡现象是指词语或其意义在某个时期的创造、并存、选择、进退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

1.最显著的过渡现象就是一实多名,而其中的许多新词语经过若干年之后就消失了。最突出的是一些术语、国名地名。如:[吉罗葛稜么]千克,音译法语词kilogramme。[葛稜么]克,音译法语词gramme。[迈当]米,音译法语词mètre。[蜜理迈当]毫米,音译法语词millimètre。《汇编》中首见例句为:“凡有税则内所算轻重、长短,中国壹担即系壹百觔者,以法国陆拾吉罗葛稜么零肆百伍拾叁葛稜么为准,中国壹丈即拾尺者,以法国叁迈当零伍拾伍桑的迈当为准,中国一尺即法国叁百伍拾捌蜜理迈当,均以此为例”(1858年11月24日《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这几个词至迟在19世纪70年代还在使用,《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6](P132、84、167、174)所引例均为70年代的。

史料当中清晰地反应出这些新词语在近代的出现及共时选择、替换、过渡的过程。如同是《汇编》的例子,1844年10月24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中用的是“佛兰西国”:“今大清国与大佛兰西国以所历久贸易、船只情事等之往来,……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至税则与章程现定与将来所定者,佛兰西商民每处每时悉照遵行。”而在1858年6月27日的《天津条约》中改称为“法国”:“嗣后大清国皇上与大法国皇上及两国商民,毋论何人在何地方,均永远和好。”再如,1844年7月3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中用的是“合众国”:“兹中华大清国、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欲坚定两国诚实永远友谊之条约及太平和好贸易之章程,以为两国日后遵守成规。”1854年《上海英法美租界地章程》中用的是“美国”:“嗣后美国与法兰西所用官地,亦一律办理,惟照例给付钱粮。”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之一就是音译词让位于音译意译兼有的含有意译成分的词语。

2.一些古旧意义还存留在近代时期。进入稳定的现代汉语中,这些古旧意义已被淘汰,有的仅存于某些方言中。如“性质”一词在古汉语中可指人的禀性、本质。如《海国图志》[4](P410):“人皆丑黑,拳发,倮身跣行。性质直,不为寇盗。”《汉语大词典》[5](卷7P480)例引徐特立《国民外交》:“自留学法国者加多,西人深知华人性质,日本运动,遂难生效。”而现在保留下来的意义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不用于指人。上世纪30年代开始编纂的《国语词典》①还保留两个义项,而从1946、1947两年的《人民日报》[7]检索出的324处用例已均不用于指人了。

又如“地基”一词,旧为地面、地皮。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中还使用古义项:“桂花滨及阿龙码头北面为出租地基,亦应留出海关南两条大路之地……业已出租之路而其价早经洋商偿付者,如有损坏,应由附近地基租主修复”。现常用义项是指承受建筑物重量的地层或岩层。《汉语大词典》[5](卷2P1028)例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这边租界上有人造房子,要来垫地基。”1946年开始的《人民日报》已均为此义项。

3.史料中还存在同形词现象。同形词即形体相同而意义没有任何联系或者来源上没有任何关系的不同的词。比如“教师”是元代产生的词,初指教授歌曲、戏曲、武术等技艺的人,到清代又可指传授知识、执行教学任务的人。《海国图志》[4](P542)载:“其枪法刀法,皆有教师秘传。”这里用的是第一个意义。《清议报》(1899年2月21日,第十册):“所请之客,横滨地方官及有声望者十余人,又梁君启超及学校教师等凡十余人。”这里用的是第二个意义,但这两个意义是一个词范围内的。而在《万国公法》的“序一”写道:“此丁韪良教师《万国公法》之所由译也。”译者丁韪良是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1850年来华,先在宁波传教,1863年又到北京传教,他是以传教士的身份于1863年开始翻译、1864年印行此书,因而这个

①此处依据的是1947年版《国语词典》的删节本,并更名为《汉语词典》。

141

“教师”应是传播宗教的老师。再如《清议报》(1899年1月21日,第七册):“诚以教堂非止四川有也,教师非华司铎一人也,仇教民者非但余蛮有是心也,挟教师者则固余蛮子创是举也。”一个“教”代表两个语素,前一个是“指导、传授”,后一个是“宗教”,所以“教师”代表的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意义结构方式和意义特征,形成了来源不同的一组同形词。后一个“教师”多种词典未见收录,它只是近代的一个寿命不长的新词。

4.史料中也反映出部分同义词的并存、竞争。所谓同义词,是指意义的核心相同的多个词。比如“入口”与“进口”在指“国外货物运进国内”时可以并存并用,如1843年10月8日《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汇编):“英商货船担保一款:向例英国商船进口,投行认保,所有出、入口货税均由保商代纳。”1844年7月3日《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降中国例禁不准携带进口、出口之货物外,其余各项货物,均准其由本国或别国贩运进口售卖。”使用中这两个词实际上没有差别,不过这种并用现象没坚持几年就消失了,以后用的一直是“进口”。

5.史料中“过渡词”大量存在。周振鹤提到的“过渡词”是指在译名定型之前,“以描述、阐释之法译成的组合词”,[8]相当于用短语的方式来表达新概念。如,《海国图志》中有西洋医,对应现在所说的西医;有火轮船,对应后来的轮船。“过渡词”在其他同时期史料中出现得更多:玻璃暖房→温室,[6](P20)出师开路修桥兵→工程兵,[6](P34)得胜纪功坊→凯旋门,[6](P46)电气闹钟→电铃,[6](P49)电线传声机→电话,[6](P51)水底自行船、水底潜行之船→潜水艇,[6](P241)水银细玻璃管→体温计[6](P243)等等。过渡词寿命很短,且更像一个概念,但对于了解新事物的实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启发人们创造更合适的称名,这对于认识词语的创造和定型有很大帮助。

二、近代史料的语言学价值

近代史料浩如烟海,而本文只是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时段较为集中的四种来考察。其他的还有反映各个阶段的近代和现代史料丛刊(包括正史和野史)、笔记丛刊、政论文集、书信集、文学作品集以及早期报刊杂志、字典词典等,它们为研究现代汉语前期的语言状况尤其是词汇状况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材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近代史料可为加强现代汉语前期词汇的研究服务

相比于词汇史的其他各个阶段而言,现代汉语词汇史的前期的研究并不充分。这一时期词汇的整体状况如何,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都没有很好的研究。除了王力的《汉语史稿》、向熹的《简明汉语史》当中列专节概括介绍之外,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是词源探讨,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的期刊《语文建设通讯》、

—中西

—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9]《新语探源——

《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10]等,都注重从词源学角度集中探讨新词语、新词义在近代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对近代史料利用的逐步深入、广泛,我们发现,汉语系统自身的繁衍能力异常发达,比如说很多普遍认为是直接借自日语的日语词或汉语词,其实都是我们的先辈们创造的。就如前面提到的“权利”的新词义,虽然找到了它的古汉语源头,可是赋予其新词义的是日本人还是汉译的《万国公法》?我们知道,《万国公法》是在1866年才译成日文,且译为“权”,日语里“权利”的出现是在这之后的几年。而汉译的《万国公法》在译稿刚成形之时,总理衙门就按照相关条例来解决由“普鲁士在中国领海截获丹麦商船”引发的争端,“效果极佳,于是由总理衙门批准,北京崇实印书馆印行300部,颁发各省督抚备用。”(见《万国公法》点校说明)当时该词已相当有影响力了。这些足以表明,“权利”的新词义并非像流行观点认为的那样源自日本。

我们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近代史料,不仅描写这一段的新词语、新词义的出现及变化情况,也要描写词语、意义的隐退、淡出,描写词语的不同使用价值,考察词汇场内部成员的分布状况和更替关系等等。一方面要为反映汉语词汇史全貌的《汉语大词典》提供更早的例证;更重要的是另一方142

面,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相当多的词语发展变化的直接证据,从而为全面疏理、描写、归纳与阐释现代汉语词汇史服务。

(二)近代史料可为汉语史的分期提供一定的词汇依据

从汉语史的分期来看,近代汉语的下限也即现代汉语的上限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有的定在清初,有的定在《红楼梦》时期,有的定在鸦片战争时期,有的定在民国或五四时期。不管现代汉语的上限定在何时,其标准都是以语法和语音为主,而很少有词汇标准的介入。如果我们能够从包括近代史料在内的各种体裁的语料中确定大批有时期特征的词语,就会给现代汉语史的上限的确定提供相应的词汇标准。目前就针对史料所做的调查来看,这一时期的口语的词汇面貌和现代的非常接近,另外,我们通过对《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两书所列新词的考察发现,19世纪产生的新词不会少于13000条,这个数量比起后来的几个高潮自然要少得多,但从绝对数量来看,却不是一个小数目。更重要的事实是,随着对近代史料的广泛检索,这个数字还要继续增加。这当中许多沿用至今,并且是常用词、次常用词。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的标准就是要看具有现代意义的一批词汇的形成,所以我们倾向于将现代汉语词汇的上限定在19世纪初,19世纪初至五四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前期,五四之后定为后期。这一结论能否适用于现代汉语史的划分呢?笔者认为,随着史料范围的扩大,史料中的口语语料不断被重视起来,我们会最终建立一个综合语法、语音、词汇及语体因素的现代汉语史分期标准。本文暂将现代汉语史的上限与现代汉语词汇史的上限合而为一。

[参考文献]

[1]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M].上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57.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丁韪良译、陈钦等润色.万国公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4]魏源.海国图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8.

[5]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

[6]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7]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周振鹤.《遐迩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的地理学术语[J].词库建设通讯,1999,(3).

[9](意)马西尼著、黄河清译.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10]冯天瑜.新语探源——

—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4.

责任编辑:陶原珂

143

TheRegionalDifferencesinEconomicDevelopmentoftheThreeLargestPeninsulasinChina

ZhangZhengsheng,ZhouYongzhangandZhangLinying80AfterintroducingthebasicsituationofthethreepeninsulasinChina,thispapercomparedtheireconomicsurvey,developmentlevelandspeed,industrialstructur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aleffect.Itincludesthattheirstrategiesofregionaleconomiclocalization,nationalinvestmentandregionalindustrydevelopmentarethemostimportantforcepromotedregionaldifferenti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inthethreelargestpeninsulas.

OntheGuangdongeseViewofGeomanticOmenintheMingandQingDynasty,FocusedonLocalInterestsandSocialDisputs

WuJianxinandZhongHaiyan98Underthesupportofthefeudalofficialsandthegentlemeninthelead,theactivitiesofFengShuiwereflourishedinGuangdongprovinceduringtheMingandQingdynasties.TheclansandgentlemenusedtheknowledgeaboutFengShuitocontrolthelimitedlocalresources,andtodefensetheirinterests.TheyalsomadeuseoftheknowledgeofFengShuitosettheboundariesoflivingandinterestswhichmightbringdisputesofresourcesindifferentsocialgroupsandinducedsocialunrestsandendlessdisputes.

RereadingMarx’sLiteraryCriticisminMultipleViewpoints

HeChunhuanandHeZunpei134WelldefiningtheintensionandextensionofCiPoetryisanimportantprerequisiteforthestudyofpopularCipoetry.ButthecontemporaryscholarshavegivensomesodifferentdefinitionsofthepopularCipoetry.So,weinthepaperstudytherefinedandpopulartheoriesofancientliteratureandart,sumupthecommentsaboutCipoetryseriously,accordingtothetextsoffolkpopularCipoetryintheTangandSongdynasties,especiallythosekeptatDunHuang,andcompareitwiththecreativepracticeofscholarsatthattime.Andsothat,wecangiveaproperdefinitionofpopularCipoetrybasedontheirfeatureoflanguage,expressionway,andsubjectivetendency,inordertoclarifytheintensionandextensionofCipoetry,clearawaytheconceptualconfusionandgiveareasonableanswerforthat.

NewLexicalPhenomenainthePro-contemporaryChinese,BasedonFourKindsofModernHistoricalData

LiuXiaomei139DuringthetransmissionofwesternculturetoChinainthe19thcentury,alargenumberofnewwordsandnewmeaningsappeared.Thetransitionalphenomena,suchaspolyonymousphenomenon,theshortexistenceofarchaicmeaningsandsoon,areverycomplex.Theseareobviouslyrecordedinthebookof‘ACollectionofthePastTreatiesinChineseandForeignLanguages’,‘HistoricalDataofOpiumWar’(book1-5),and‘theElementsofInternationalLaw’and‘Haiguotuzhi’(海国图志).ThemodernhistoricaldatashouldnotbeignoredfortheirimportanceinthestudiesofmodernChineselexicalhistory.Withthenewresearch,weareinclinedtobelievethat,theearlytimeofmodernChineselexicalhistoryorevencontemporaryChineseshouldbesetinthe19thcentury.

On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theCulturalFoundationofCurriculum

ZengWenjie144Culturalfoundationsofcurriculumrefertotheinterrelationsbetweencurriculumandculture,andtheideas,theoriesandthoughtsbasedonknowingaboutthoseinterrelations,whichconstitutethefactsandtheoriesonwhichcurriculumreliesforexistenceanddevelopmentinculturaldimension.Thecomplexinteractionsbetweencurriculumandculturecontributetothegreat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ontheculturalfoundationofcurriculum.Toconstructanddeveloptheculturalfoundationsofcurriculum,weneedtopaymoreattentiontoonecoreissueofvalue,twokeyissuesthatreferrespectivelytothemechanismofculturalfactorsaffectedcurriculums,andtheyfocusonninepoints:scientism,excellence,equity,ruraleducation,thereconstructingofmoralsociety,crimeandlegality,familyneeds,thejoiningofpublicsocieties,andtheeducationofminoritynationalities.Andtheyalsoconcernotherthreedomainsasculturalstudy,sociologyandcurriculumpolitics.160

大一现代汉语期末考试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绪论·试题)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我们这里讲述的是()。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7.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和()。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地()。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12.()语、()语、()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6.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7.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 18.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19.现代汉语课程的主体由(),(),(),()和()几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词汇和语法 4.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 A.文言文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现代汉语词汇全部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题目:“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 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1、简答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②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 2、简答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例如"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的意义完全消失了。 (2)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成由另一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例如"捣蛋”中之"蛋”,"电池”中之"池”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3、简答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母音——元音等; (2)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等;(3)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等;(4)外来语言的译音词和意译词也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等;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

现代汉语真题有参考答案

2017年10月现代汉语真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属于()。 【选项】 A.屈折语 B.黏着语 C.孤立语 D.混合语 【答案】C 【解析】C: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A:屈折语: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如“德语” B:黏着语:句子中某些词的形态变化表现为在词的前后附有词缀。如“日语”。D:混合语: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混合体。 【考点】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2.【题干】决定语音与其他声音之不同的属性是()。 【选项】 A.社会性质 B.生理性质 C.物理性质 D.个体性质

【解析】语音作为语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必须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考点】语音的性质 3.【题干】下列各词,两个音节声母不同的是()。 【选项】 A.意义 B.字纸 C.历来 D.扭捏 【答案】B 【解析】A:“意义”为零声母;C:“历来”声母均为“L”;D:“扭捏”声母均为“n”;B:“字”声母为“z”,“纸”声母为“zh” 【考点】声母的发音 4.【题干】下列各词,两个音节都属于撮口呼韵母的是()。 【选项】 A.需求 B.温度 C.学院 D.鱼嘴 【答案】C

【解析】撮口呼:有韵头ü的,或韵腹是ü的韵母。A:“需”为撮口呼,“求”为齐齿呼;B:“温”“度”均为合口呼,D:“鱼”为撮口呼,“嘴”合口呼。 【考点】韵母的分类 5.【题干】下列音节,调值为51的是()。 【选项】 A.前 B.春 C.比 D.去 【答案】D 【解析】调值51为“去声”,A调值为35;B调值为55,C调值为214 【考点】调值和调类 6.【题干】“不”的读法与其余三项不同的是()。 【选项】 A.不是 B.决不 C.不好 D.不多 【答案】A 【解析】“不”在词尾或非去声前,读本调“去声”,在去声前读阳平。 【考点】变调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最新现代汉语词汇教案

第三节现代汉语词汇 词汇是一切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我们看到中外语言的学习都是从词汇开始的,比如说汉语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是要求组词,英语是要求去默写它的单词。实际是看到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一、词的意义 从词的意义的多少来划分: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一项词义的词。 再根据词的指向范围和对象来分,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专有名词:鲁迅、北京、中国等 b.一般名词:人、自行车、椅子等 c.人称代词、数量词:她、一、二等。 ——专有名词的指示对象是唯一的,而一般名词可以指示的对象范围很广,所揭示的也只是这类事物的一般特征,这是两者的区别。 2.多义词: (1)多义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词义以上的词。 一般来讲,一个语言发展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越深厚,它所拥有的一些词的内涵,使用范围也就越广。因此多义词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大多数词就是多义词。 比如在我们书上80页,说到“脸”,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指人的头的前部,从前额到下巴这一块。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就慢慢发展了“情面、面子”这样一些意义出来了。(关于“打”,打仗、打架、打气、打水、打酱油、打官司)要识别这些多义词的具体含义,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 (2)多义词各义项的联系 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多义词的各种义项的产生,都是围绕着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意义为核心来进行的。大体来讲是首先有基本意义,然后才产生转义。 ①本义: a.多义词的基本意义是指:一个词最主要、最常见的意义。 ——我们一般学习某一种语言最容易掌握的,也是一个词的最基本意义,而且这个基本意义是不要特别的语境提示,也能清晰地辨别出来的。 例如,以书上80页,“火候”为例,它最基本的词义是: “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发展到最后才是用来比喻“人的修养程度的深浅”,或者是用来比喻“一个最关键的时刻”。 b.本义与原义的辨析: “原义”:是指原初本义。 ——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多义词的最本的意义,往往是它的原初意义;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可能会偏离它最初的原初意义。 以“兵”为例: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现代汉语词汇(黄柏林)

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 本讲内容 1.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教学的目的、原则、重点和方法 2.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及其教学 3. 现代汉语普通话词类系统及其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一)词汇教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 1 识词:(初级阶段)记忆为主 2 辩词: 爸爸/父亲知道/认识/了解/理解合适/适合两/二个/名/位 偶然/偶而 3 选词: 听说您父亲了。(去世死逝世没嗝屁) 4 用词: 谢谢你帮忙我。(帮忙) 谢谢你帮我忙。 (二)基本原则 词语的使用;不是讲词的理性意义。 (三)教学重点 初级阶段:记忆生词,理解和掌握汉语中常用词的基本意思与主要用法。 中级阶段:扩大词汇量,并能较为自如地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重点讲练的词语是①学生不易掌握的常用虚词和虚词结构。如:反而、至于、与其……不如……、除非…… 否则……等。②用法比较特殊或义项较多,有时兼跨不同词类的常用词语。如:嫌、差点儿、再说(动/连)、保险(名/形)、一切(形/代)等。③固定结构和常用格式。如:有声有色、连吃带玩、忽冷忽热、在……看来等。 高级阶段: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并掌握尽可能多的形式。 重点讲练的词语是①成语、俗语、惯用语和一些常用格式的意义和用法②多义词、兼类词的意义与用法③词语的同义扩展或反义扩展④词语辨 (四)基本方法(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1 扩展、搭配。 2 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语素)教学相结合。 1)汉语的构词法,汉语的基本词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比如:车—电车、汽车、火车、车票、车厢……电—电灯、电话、电视、电影……衣—毛衣、大衣、雨衣…… 2)汉语词的语义场,如表示家庭关系的语义场: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表示体育运动的意义场:跑步、打球、游泳、比赛、操场、锻炼等。 3)利用汉语特殊的思维方法学习新词,如: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4)利用词的反义关系,如: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胖—瘦、远—近等等。 二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及其教学 1.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 1

大一现代汉语试题

大一现代汉语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据阻碍方式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2.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3.后鼻韵母有( 3.iɑ、ie、uɑ、uo、üe。 )。4.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值是( 4.55、35、214、51)5.传统的“六书”是指(5.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6.汉字标准化的四定是指(6.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7.合成词是由(7.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的词,包括(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类。8.语义场的类型有(8.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9.成语的特征是(9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10.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10.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的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6分) 1.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 2.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3.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4.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5.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6.歇后语:是由近乎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三、语音题(共20分) 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 1)m 双唇、浊、鼻音(2)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3)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4)k 舌根(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5)x 舌面(前)、清、擦音 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10分) (1)1)z — z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是不送气、清、塞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z 舌尖前音,zh舌尖后音。 (2)f—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清、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f唇齿音,h舌根(舌面后)。 (3)ɑo — iɑ相同点:都是复韵母。不同点:ɑo 前响复韵母,iɑ后响复韵母。 (4)onɡ—ionɡ相同点:都是后鼻韵母。不同点:韵腹不同(onɡ是u,ionɡ是ü)。(5)en — in 相同点:都是前鼻韵母。不同点:韵腹不同en是e,in是i。四、分析题(共20分) 1.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 倾销、利害、房间、老乡、吩咐、年轻、仅仅、皑皑、提高、地震、 倾销(偏正)利害(联合)房间(补充)老乡(附加) 吩咐(联绵)年轻(主谓)仅仅(重叠)皑皑(叠音) 提高(补充)地震(主谓) 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 (1)持续——继续(2分)(2)愿望——希望(2分)

《现代汉语》第四章__词汇_练习(有答案)

第四章词汇 一、填空 1、_词汇_是一种语言中词和熟语的集合体,_词汇_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 2、词_____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基本词具有__稳固性__、_能产性_、_全民实用性_______三个特点。 4、一般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熟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具有稳固性、______具有完整性。 6、语汇规范的原则包括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7、一般而言,一个________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 8、词以________作为构成材料。 9、词由单纯词向________发展,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特点。 10、多音节的单纯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类。 11、附加式合成词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12、组合式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 13、词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 14、词义派生发展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5、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都变成了_____________。 16、________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是语汇丰富发达的标志。 17、能构成反义关系的几个词,必须属于同一_____________,属于同一上位概念的几个矛盾对立的同级_____________。 18、“世外桃源”的内部结构关系是_____________。 19、惯用语的实际意义都不能从字面来理解,他们用的都是__________。 20、根据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歇后语可以分为________的和________的两种。 21、谚语在表义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就是谚语的真实意义。 22、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______,如按音节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按构词功能和构词位置,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3、“小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________个语素________个词。 24、___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________是词的内容。 25、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________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6、________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________,也可称作________。 27、义项是词的________。只有一个义项的词是________,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是________。 28、同音词是指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相同词,它可以分为和________两大类。 29、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0、词义演变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单项选择 1、“激烈——猛烈”的差别在于__D______。 A、范围大小不同 B、词义轻重不同

现代汉语练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1)

1.第1题下面属于象形字的是()。 A.众 B.浆 C.羊 D.亦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2.第2题 下面属于会意字的是()。 A.休 B.波 C.结 D.猫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3.第3题 下列语素中是成词语素但不是自由语素的是() A.高 B.基 C.不 D.啊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4.第4题 “人”和“猴子”两个词属于() A.上下位词 B.类义词 C.关系词 D.近义词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5.第5题 下面哪一组是音译的外来词语() A.上帝、啤酒 B.克隆、脱离 C.白酒、马达 D.芭蕾、萨其马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6.第6题 舌面、送气、清、塞擦的辅音是()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7.第7题

双唇、浊、鼻音的辅音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8.第8题 舌尖后、清、擦的辅音是()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9.第9题 下面哪一组是音译的外来词语() A.引擎、积极 B.奶酪、盎司 C.莫斯科、德国 D.摩托、吉普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10.第10题 下列复合词的内部结构不具有两层关系的是()

A.儿童节 B.葡萄酒 C.盥洗室 D.狮子舞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11.第11题 “我来到这个世界,便把真诚奉献给这个世界。”是() A.解说关系复句 B.顺承关系复句 C.因果关系复句 D.转折关系复句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12.第12题 下面属时间名词的是() A.时常、经常 B.未来、现在 C.刚才、立刻 D.从前、刚刚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13.第13题 下列句子有了暗喻修辞格的是()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题

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语素 2.熟语 3.单纯词 4.合成词 5.成语 6.惯用语 7.歇后语 9.义素 10.语义场 参考答案 1、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2、熟语,是由词或语素构成的现成用语,是语言中因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3、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4、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构成的词。 5、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以四个音节为主要形式构成,具有形式整齐、韵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 6、惯用语,是口语中较为通行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定型、以整体结构表示一个特定意义的特点。 7、歇后语,是由前后有解说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现成语句。 二、填空题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根据其组合能力,可分为和。 4.“忐忑”是单纯词中的词,“鸳鸯”是词,“翩跹”是词。 6.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 7.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三种。 8.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和两种形式。 9.复合式合成词是由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组合而成的。 10.复合式合成词有种类型,它们 是、、、、。 13、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也可称 作。 1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二是。 1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二 是,三是。 16.反义词是指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8.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

是、、。 19.一般词汇包括、、、 和等。 20.熟语包括、、等。 21.成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二、。 23.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二、, 三、。 参考答案 1.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4.双声非双声叠韵关系的叠韵 6.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 7.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 8.复合式重叠式 9.不同词根相同词根词根加词缀 10五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 13.理性义色彩义附属义 14.等义词近义词 15.理性意义方面色彩方面词性和用法方面 16.意义相反或相对互补反义词极性反义词 18.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19.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隐语 20.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比较固定具有整体性词 21.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3.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三、判断题 1.“巧、巧手、灵巧、巧克力”等词语中的“巧”不是同一个语素。2.“我的妹妹也认识了他”中的“的、也、了”没有词汇意义,因而不是语素。 3.“咖啡糖、蜘蛛网、录像机、研究所”四个词都是由三个语素构成的。4.“剪彩、剪刀、讲话、讲台”都是支配式合成词。 5.“天、天空”和“静、安静”分别为单音词和双音词,所以不能构成同义词.

现代汉语绪论及标准答案

现代汉语绪论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绪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____________,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我们这里讲述的是__________。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__________;从功能上说,它是___________。 3.现代汉语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不同的形式。___________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______________,从汉代起被称为___________,明代改称为_______________。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___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_______________。 7.共同语是_____________的语言,方言是____________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有着特殊的地位。 9.现代汉语七大主要方言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______________,有效地______________。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 )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词汇方面(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语法方面(1)(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 12.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和______________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5.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______________,主要是为了消除______________,以利社会交际。 16.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15年现代汉语词汇答案

1:[判断题]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 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参考答案:错误 6:[判断题]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错误 10:[判断题]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参考答案:正确 11:[判断题]“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参考答案:正确 12:[判断题]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正确 13:[判断题]“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参考答案:错误 14:[判断题]“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参考答案:错误 15:[判断题]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参考答案:错误 16:[判断题]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参考答案:错误 17:[判断题]“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参考答案:正确 18:[判断题]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 19:[判断题]“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参考答案:正确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特点的比较知识讲解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 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 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

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而语调群分为调头、调体和调尾组成。英语中语调的特点如下:一般地说,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且依次渐变滑动降低。语调核心接受句子语调,有调的变化,或升调或降调。由此,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主要是音高变化的对比。 二、语汇是语言中语词的总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汇,指的地语言中的语和词(简称语词)的总汇;狭义的语汇,指的是语言中的语的总汇。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汇,其含义是广义的,即指的是语言中语和词的总汇,与传统的包括语和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 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东策划 姓名:丁玎 学号:2013801102 指导教师姓名:程树铭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4年6月 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

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例如: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从上面的一些组合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的确立历史。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