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月球、探索月球.pdf

飞向月球、探索月球.pdf
飞向月球、探索月球.pdf

西北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小型月球探测器轨道设计姓名:阮开利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飞行器设计

指导教师:赵育善

2001.3.1

摘要

飞向月球、探索月球成为新世纪人类航天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航天发展现状,提出发射小型月球探测器的设想,并简单描述其总体方案。探测器要求进入绕月飞行的极月圆轨道,对月球进行初步探测。本文主要对探测器奔月轨道进行设计,探测器首先由大椭圆停泊轨道进入奔月转移轨道,在近月点制动进入绕月椭圆轨道,再修正为3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整个设计过程都以能量最小为约束条件。

本文首先采用拼接圆锥曲线法进行平面转移,分别考虑地球~探测器和月球一探测器两个近似二体运动模型,并在秤动点进行拼接得到奔月平面转移轨道。通过对各初始条件进行分析,得到用于空间转移的最优初始条件。然后,在空间转移轨道设计过程中,考虑地球、月球、太阳、探测器四体运动模型,建立探测器运动方程,利用平面转移的初始条件进行数值积分。本文对月球在地心赤道坐标系四个不同象限进行分析,求出四条满足约束条件的转移轨道,通过对这四条轨道的分析,选择出变轨速度增量最小的转移轨道。给出该轨道的飞行程序、入轨窗口、观测弧段和星下点轨迹。利用STK(SatelliteToolKits)软件进行仿真。

关键词:极月轨道

月球探测器

圆锥曲线拼接法。

勘渺M

——一

Abstract

Inthenewcentury,ourcountryisplanningtolaunchlunardetector.Thisdetectorwillbeassumedtoenter300-kilometerhighmoon-circlingpolarorbit.Thispaperinvolvesdesignabesttransferorbitfromearthaccordingtoleastenergyconsideringourcountryactuality.

Atfirst,preliminaryanalysisoftheproblemoflaunchinglunardetectorisgiven

usingpatched?conictechnique.Then,preciseanalysisisgiveninafour—bodymathematicalmodelandnumericalintegration.Thispapergivesamethodofdirecttransferandfindsabesttransfertrajectory.Atthesametime,launchwindow,flightprocedureandtrackingarcofthistrajectoryareanalyzing.Atlast,usingSTK(SatelliteToolKits)softsimulatesthewholetrajectory.

Kevwordlunardetector

patched—conic.

1unarpolarorbit

西北1=业人学硕Jj学位论义

第一章前言

1.1月球探测的意义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理所当然成为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月球探测毋庸置疑地将掀起二十一世纪载人航天的新篇章,将为人类重返月球和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依据。

一、促进科学的发展

首先,对月球本身的科学研究可以大大提高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包括认识太阳系的演化及其特性,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月球表面含有能够追溯到数十亿年前被慧星和小行星碰撞的记载,而地球的大气层掩盖了这种记载,对月球的探测可以提供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对月球及其他星球的探测活动不仅能揭示科学的奥秘,还可带动其它领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人工智能、机器人、遥控作业、加工自动化、高超音速飞行、光学通信和高速数据处理、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空间发电站、无污染飞行器以及空间生命科学等。总之,月球探测及其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工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利益,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二、月球可作为对其它星球进行探测和研究的平台

月球表面在地质构造上比地球表面要稳定得多,使其可成为建造探测天体望远镜和遥感器的极好场所,又由于月球没有厚的大气层,月球基地的望远镜可以比地基系统更清晰地观测其它星体。总之,月球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对太阳系、恒星系和银河系中的其它星体进行观测和研究,是进行天文物理学(特别是甚低频射电研究)、重力波物理学和中微子物理学实验和观测极有吸引力的场所。

三、月球可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基地和能源基地

从“阿波罗”计划获得的资料表明,月球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月岩中含有地壳罩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藏。在月球土壤中,氧占40%,它是推进剂、受

控生态环境,l二命保障系统的供氧源;硅占20%,是制作太阳电池阵的原材料。其它元素占的比例是:铝6%~8%、镁3%~7%、铁5%~11.3%、钙8%10.3%、钛5%~6%、钠、铬、钾、锰含量占千分之几,锆、钡、钪、铌含量为万分之几。而且月球表面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3(He.3),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无放射性的能源,据估算,月岩表面的He一3藏量可满足}lfji『世界能源需要达1000年左右。“克莱门汀”探测器的成功探测已证实月

球上有水冰存在,这是建立有人月球基地的基本水源,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对月球探测和开发的兴趣。

人类将最终在月球上落户,并且把它作为空间观测、建立2l世纪空间探索新发展的基础。

1.2国外月球探测发展态势

一、1959~1976年是月球探测的第一个高潮期

迄今,全世界共发射成功49颗无人月球探测器。其中,美国发射成功23颗,主要有“先驱者”(Pioneer)系列、“徘徊者”(Ranger)系列、“月球轨道器”(Lunarorbiter)系列、“勘测者”(Surveyor)系列“探险者”(Explorer)及“月球勘探者”(LunarProspector)探测器。前苏联共发射成功25颗无人月球探测器,主要有月球号(LuaJl)系列、宇宙号(Cosmos)系列及“探测器”(Zond)系列。

除无人月球探测外,美国在1969年7月~1972年12月还执行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一相继发射了Apollo:ll~Apollo.17七艘登月飞船,除Apoll一13发生故障中止登月任务外,其余6次均获成功。

然而从1976~1986年的lO多年来,月球探测处于低潮期,这期间世界各国均未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美国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建立月球基地的准备工作,先后进行过2次“生物圈”密闭生产系统试验计划。

1986年7月20日,在“阿波罗”飞船登月20周年之际,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宣布了美国要重返月球,在月球上驻留并以此达到对火星进行空间探测的构想。这期间,前苏联、欧洲、日本等都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纷纷提出了发展计划。

二、20世纪米到本世纪初将是月球探测的第二次高潮

近几年来,国外掀起了重返月球并在月球建立基地的新高潮,各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21世纪月球探测计划。

(一)美航宇局(NASA)把返回月球确定为NASA第三重点项目

目前,美航宇局已着手制定有利于火星探测的登月飞行计划。

美国于1995年提出了面向2l世纪的“新盛世”计划,其目标之一是发射大量小型低成本空间探测器,在2l世纪初在外层空间建立起无人研究基地。

1994年1月25日发射成功的“克莱门汀.1”取得了丰富成果并有新的发现。

1995年3月,NASA宣布了它在今后23年内的第一次月球飞行任务,称为“月球勘探者”(LunarProspector),这项计划耗资0.73亿美元。“月球勘探者”重约1956kg,将被置于环月低高度(100h-n)极轨道。携带的仪器有Y射线光谱仪、a粒子光谱仪、中子光谱仪、电子反射仪和磁强计,任务周期为一年。将对j]球火tLJ口的寒冷区和极区冰的含量进行测定,为今后有人基地的建立获取

资料,还将完成月球表面化学成分的测定、月球全球磁场和引力场的测绘。该探测器原计划在1997年6月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LLV一2火箭发射。后因故推迟,终于1998年1月6日晚用雅典娜.2火箭发射升空。

美航宇局的长远计划是:

第一步,90年代末用机器人对月球进行探测;

第二步,在2000~2005年,航天员重新登上月球;在月球建立适于居住的前哨站,安装科学仪器、月球取氧装置等;

第三步,在2005~2010年建成一个月球基地,该基地拥有受控生态环境生命保障系统,可从事科学研究,月面建筑和运输、采矿及材料加工。

(二)欧洲空间局(ESA)积极推进月球探测技术研究

欧洲目前正在进行两项月球探测技术研究:

(1)月球轨道观测站(MORO)

(2)月球欧洲演示途径(LEDA)

MORO由1个主卫星和1个在低高度月球极轨道运行的子卫星组成,目的是确定月球表面全球特性和研究月球内部,计划在2003年由阿里安.5,(Ariane.5)火箭发射。MORO的科学目标由其高尖端的典型有效载荷来实现,这些有效载荷包括:用于地质化学和矿物学研究的紫外.可见光.红外光谱仪、y射线光谱仪;用于地貌和热流测量的高度计;用于重力学和测地的子卫星等。

LEDA为一项技术演示任务,计划在2002年由Ariane.5火箭发射1个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着陆器装备有月面巡视车、机械臂、土壤处理试验装置以及用于现场测量的仪器。LEDA将在月球的南极区域降落,目的是掌握月面软着陆技术和月面移动能力,考察月球南极地区的地形、地貌,为未来建立月球基地积累数据资料。除某些关键技术外,LEDA基本上由欧洲自行研制。1994年已完成方案论证,1998年进入全面研带tJ(c/D)阶段,2002年发射。

(三)日本以较强的技术实力加快推行月球探测计划

日本于1990年发射成功l颗“飞天号”月球探测器,沿地.月轨道飞行。日本的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ISAS)正进行一项月球.A(Lunar-A)任务,Lunar—A由1个轨道器和几个穿透器(Penetrators)组成。Lunar.A原计划于1997年8月由M一5火箭发射。目前该计划已推迟。Lunar.A的轨道高度为250公里,任务寿命为1年。装备了可使用一年蓄电池的3个穿透器将在距轨道器35公里处通过自由下落和喷气分离,穿透月球表面2~3米,进行月震研究。

2000年以后,ISAS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fNASDA)考虑的目标是利用月球全球网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2015年),重点是月球全球测绘、月球内部结构(通过LunarA的后续者)和月球采样返回飞行任务。

第二阶段,重点是对月球的科学研究,包括建立一个采用大型太阳阵和红外

干涉仪的月球极区定位观测站。

为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有人基地,同本『F在丌展必要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在建站初期,有软着陆技术和自主月球车。然后,将解决高级自主的机器人,长期的封闭式受控生态系统、生命保障系统、辐射防护系统及能源生产系统等技术。

(四)国际合作是未来月球探测的一大特色

月球探测毕竟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开拓性强的重大工程,一些国家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独立实旌,继而寻求国际合作,期望以一定的投入,占有一席之地,分享一份成果。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将通过ESA实旌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

1994年6月,由ESA和瑞士倡议,在瑞士的贝阿滕贝格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中心议题是国际性的月球计划。这次会议颁了“贝阿滕贝格宣言”,其中有一部分提到要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机制”,用于国际空间活动的合作。随后ESA和NASA在空间科学机构问顾问小组的主持下,与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合作,.于1995年4月3日~7曰,在汉堡又召开了题为“关于以月球作为科学资源啻勺专题会议”,各主要空间机构全部出席,欧洲地球物理学会提交了关于月球活动的报告。各空间机构讨论了月球探测并提出了各自的关于月球任务的计划。会议的结果是达成了“可操作的机制”,成立了“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mEWG)。成立ILEWG旨在以它作为一个论坛,以利于各空间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制定非制约性国际探测策略,协助促成双边和多边合作。各空间机构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应继续推行其自己的既定的飞行任务和计划,并以此作为未来国际月球计划的基础,以便不干扰目前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计划和活动。

纵观世界各国21世纪月球探测计划,表明人类有信心以新的姿态踏上月球,与仞期月球探测相比,目标更明确,规模更宏大,参与国家更多。因为月球不属于任何国家,所以,谁先利用它,谁必然先获益。

1.3我国进行月球探测的意义

月球是空间探测的“前哨”,其重要性不然而喻。当世界各国正在飞向月球的旅途中前赴后继之时,作为嫦娥故乡的文明古国一中国,随着自身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将再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道路上留下永恒的足迹。

一、影响民族未来的开发活动

月球探测乃至深空探测的成果不仅给我们带来的是知识和财富,同时将对整个民族的教育和观念起到推动和冲击。在未来一个国家无论是因为缺少资源还是缺少战略目标而在空间方面落后,势必在世界.卜处于屈从的地位,类似于16实际没有进入东西方文明的民族和19世纪未没有进入工业时代的国家的命

运。在幽际月球探测活动同益发展的今天,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

一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国际上的“冷战”时代虽已过去,代之而来的是世界进入一个多极化的复杂时代,各种形式的竞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存在,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奉行实力政策。反映国家实力的主要标志是高新科技的水平和经济实力。当前,空洲探测及对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反映一个国家高新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看,二十一世纪各国在空间活动方面的竞争主要目标是在月球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载人火星飞行。以政治和战略意义来看,我国开展月球探测是非常必要的。

三、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空『白】探素的神秘性和激励性将比任何其它事情更能吸引学生的想象力,它将提供新的研究机会,并成为新的教育工具,鼓舞学生钻研科学技术,使得我国在政治、教育和技术上保持健康的发展。美国NASA和欧洲的ESA分另Ⅱ制定和丌展了以教育为目的的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计划。.

四、加强我国的国防能力

月球探测以及其它行星探测将有利于我国在全球高技术市场竞争中取胜,加强我国的经济技术基础。技术的发展将允许我们应付空间的挑战,同时将有利于我国应付来自地球上的挑战,诸如环保、资源、粮食生产、保健技术等方面以及保持国家的稳定和防范外来的入侵。

1999年10月20日,“神舟”飞船发射成功不仅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雄厚实力,而且极大地鼓舞我们航天人的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我们坚信在探素月球、征服月球的道路上我们会再创辉煌。

1.4我国月球探测发展规划和设想

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月球探测将分阶段逐步实施。在“十五”期间应以突破月球探测技术为重点,跟踪和研究国际月球探测活动的动向和成果,为月球深入探测进行科学和技术准备。当前主要丌展研究月球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丌展多渠道的国际合作,逐步积累和提高月球探测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保证我国月球探测的持续发展。

第一阶段——发展月球卫星

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实现我国深空探测的零的突破,验证和展示我国深宅探测的测控、通信、控制以及探测器的技术。同时了解月球环境,探测月表矿物成分,获取月表地貌图,为下一步的月球着陆和深入探测提供技术数据和腿础,这将是我国在新的世纪迈向深空的第一少。这阶段的工程目标是发射一

颗近月极轨道的小型月球卫星,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卫星寿命为一年,采用探测器绕月飞行探测方案,通信可在地面单站或双站下完成地月转移轨道的轨控和环月轨道的数据传输和测控要求。

二、第二阶段——发展月球着陆器

丌展月球软着陆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研制和发射与月球着陆登陆探测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试验月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

1.5论文内容

根据我国第一阶段发射绕月飞行的极月探测器的任务要求,考虑运载器发射能力,测控站位置等因素,以整个飞行过程中能量消耗最小为约束,对整个探测器的飞行轨道方案进行分析设计,找出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奔月转移轨道。论文安排如下:

(1)根据我国现有条件,由预定的月球任务模型和上述的机动方案,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进行初步考虑和选择,对发射窗口和停泊轨道进行初步分析,确定月球卫星通过停泊轨道进入转移轨道的发射窗口。发射窗.口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太阳、地球、月球、探测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发射时间间隔,本文以转移轨道升交点赤经来表示发射窗口。

(2)转移轨道设计:地月转移轨道是指探测器从地球出发,最后到达月球,这一阶段的轨道。地月转移轨道连接着任务起始阶段的地球停泊轨道和最终的工作拍摄轨道。转移轨道是整个奔月飞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决定了总体方案的优劣和飞行任务的实现。因而,转移轨道的设计是本论文研究的中心内容。地月转移可分为共面转移和非共面转移,前者较为简单。对于我们要发射的极月轨道探测器就只能采取非共面转移。由于这两种转移有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在共面转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非共面转移进行研究。整个转移轨道设计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a.平面转移:把整个系统近似简化为限制性二体问题,月球在384400公里的圆轨道上绕地飞行。利用圆锥曲线拼接法,分别对地球一探测器系统和月球一探测器系统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其上升段与月球轨道相交的飞月轨道。着重解决所需变轨速度增量的估计,为迸一步进行精确计算准备最优的初始条件。

b.空间转移:考虑地球、太阳、月亮、探测器四体模型,不计引力摄动和各扰动的影响,建立地心惯性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当探测器飞到月球近月点时,可将地心惯性坐标系平移至月心得到月心赤道惯性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下建立探测器的运动方程。转移轨道的精确解是通过数值积分得到的,由于探测器轨道在终端要满足任务目标要求,在始端又要受停泊轨道及运载能力的约束,因而整个飞月转移轨道的计算过程是一个求解二点边值问题,为使迭代顺利进行需要较好的初值,而较好的初值是由平面转移分析法提供。

(3)对探测器在确定的绕月轨道运动进行初步分析,建立月心赤道坐标系,

考虑月球引力作用下的二体运动模型。

(4)编写整个设计过程飞行程序。同时利用STK(SatelliteToolKit)软件进行仿真,实现整个运动过程的可视化和适时结果输出。对整个飞行轨道进行优化,使得整个任务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增量为最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第二章月球探测器初步研究

2.1目前月球探测的技术途径

一、已实现的无人月球探测的技术途径

纵观国外无人月球探测的发展历史,已实现无人月球探测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前苏联和日本。美国和前苏联在无人月球探测方面采取基本相同的步骤,主要技术途径如下:

(一)在月球近旁飞过

在月球近旁飞过是美国和前苏联发展无人月球探测的第一步,探测器从地球表面或地球附近轨道发射,沿抛物线或双曲线越过月球轨道飞行,然后飞向太阳系,其任务是通过在月球近旁飞过的瞬间探测月球周围的环境和验证发射轨道技术。主要探测器包括前苏联的“月球”l号、“月球”6号,美国的”先驱者”4号、“徘徊者”3号、5号。‘

(二)在月球表面硬着陆

在月球表面硬着陆是美国和前苏联发展无人月球探测的第二步,探测器从地球表面或地球附近轨道发射,沿椭园、抛物线、双曲线直接击中月球表面,其主要任务是在接近月球撞毁前发回月球表面近距离照片和试验月球表面的坚实程度,为软着陆做准备。主要探测器包括前苏联的“月球”2号、美国的“徘徊者”7号、8号、9号。

(三)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是指探测器从接近月球轨道上或从月球卫星轨道上经过机动飞行,利用反推火箭在下降过程中减速,最后在月球表面着陆,是美国和前苏联无人月球探测的第三步,其主要任务是试验月球表面的承受能力、拍摄局部区域的高分辨率照片、进行月震测量、土壤化学分析、磁场测定和有关月球物理的研究。主要探测器包括前苏联的“月球”9号、13号、17号和21号,美国的“勘测者”l号、3号、5号、6号和7号。

(四)月球卫星(沿月球轨道飞行)

月球卫星是指探测器从地球表面或附近轨道发射,经轨道中途修『F,调姿进入月球引力场作用范围,再经制动火箭点火和速度修J下,最后进入月球轨道℃行。它是美国和前苏联无人月球探测的第四步,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绕月飞行软墩较全面和详细的月球电视照片、有关粒子和磁场信息,以及研究太空辐射对微电子系统的影响,主要探测器包括前苏联的“月球”10号、11号、12号、

19号和22号,美国的“月球轨道器”l号、2号、3号、4号和5号,“探险者”35号、39号和“克莱门汀”l号。

(五)取样返回

取样返回是指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完成各种拍摄和采样等任务后返回地球表面。其主要任务是将月球土壤和岩石等样品带回地面,以便更直接地进行月球表面分析。主要探测器有前苏联的“探测器”5号、6号、7号和8号,“月球”16号、20号和24号。

(六)绕月返回

绕月返回是指探测器从地面或近地卫星轨道起飞,沿地一月大椭圆轨道绕过月球飞行并返回地球表面。日本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飞天号”就采用了这种途径,其中“飞天号”探测器用于地一月轨道环境探测,并返回地球,而同时发射的“造箭室”月球卫星用于对月观察。

二、己实现的载人登月的技术途径。.

迄今为止,只有美国的“阿波罗”飞船实现了载人登月,其主要步骤和途径是:13..宇航员先乘飞船进入绕月轨道;b.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面软着陆。

(一)载人绕月球轨道飞行

美国“阿波罗”飞船在经过多次不载人飞行和一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后,开始了载人绕月轨道飞行。3艘飞船分别是“阿波罗”8号、9号和10号,通过绕月轨道飞行,完成验证宇航员在外层空间工作和生活的适应牲、登月舱脱离环月轨道的降落模拟试验、轨道机动飞行和模拟交会试验、模拟登月舱和指挥舱的分离和对接等试验任务,为“阿波罗”飞船登月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二)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面软着陆

美国“阿波罗”飞船在经过3次载人绕月轨道飞行后,发射了“阿波罗”1l号飞船,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面软着陆,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随后成功地实现载人登月的还有“阿波罗”12号、14号、15号、16号和17号飞船。完成了多项空间任务,如进行月面行走等月面活动:设置自动月震仪、激光反射器和月面核动力科学实验站等科学试验仪器;借助月球车等仪器设备进行较大区域的高分辨率拍摄如电视播放;进行月球地质勘探和采集月球岩石:发射月球卫星:进行月球通信和载人安全返回等。

三、目前准备实现的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的技术途径

从目前各国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的发展现状来看,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洲在重返月球的问题上达到了共识,所制定的计划大同小异,主要的技术途径和步骤是:(1)发射月球卫星和月球探测器;(2)发射永久性机器人;(3)

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建立有人照料月球基地。

(一)发射月球卫星和月球探测器

发射月球卫星和月球探测器(无人飞船或软着陆器)是重返月球的第一阶段,通过月球探测器及携带的月球漫游车,进行月球南极等地区的勘察,寻找水源,其目的是为建立月球科学基地做好选址准备。主要探测器将包括美国的“克莱门汀”2号、“月球勘探者”、日本的“月球”A探测器、欧洲的极月轨道卫星或极月着陆器。

(二)发射永久性机器人

发射永久性机器人是重返月球的第二阶段,永久性机器人可长期停留在月球上,科学家们通过在地球上对机器人的遥控就能够进行月球岩石的化学分析、月球表面的物理观测和月球环境评定等研究。利用机器人还可以进行科学仪器的安装、科学实验基地和天文基地的建立和月球资源探索。主要的机器人将包括欧洲的漫游者系统、日本的移动探测机。

(三)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返月球的第三阶段,也是人类重返月球的主要目的。主要工作包括:从月球岩石中提取和制造氧、研制建筑材料和生命支持技术,进行生物试验,为人类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做好准备。主要项目有欧洲的材料试验室、生物试验室和大型航天仪器(vLFA),日本的无人月球天文台。

(四)建立有人照料的月球前哨站和月球基地

建立有人照料的月球前哨站和月球基地是人类重返月球的第四阶段,在月球基地上人类不仅能够进行各种月球科学试验、开发和利用研究,还将建立大型核电站和大型天文台等大型设施以及对太阳进行探测。美国拟定在2010~2017年建立月球基地。日本计划在2015~2020年建立小型月球基地,2024年建成6人月球基地。欧洲计划2020年建立月球基地。

综上所述,国外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的基本技术途径为:从月球近旁飞过或在月球表面硬着陆到实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从绕月轨道飞行(月球卫星)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取样返回;从无人到有人:从对月面进行观测、勘测到对月球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从向月球发射永久性机器人到建立有人照料的月球基地。

2.2我国进行月球探测的基本任务目标

近几年来,国外掀起了重返月球并在月球建立基地的新高潮,各国纷纷推}i{了各自的2l世纪月球探测计划。其中重要的一类是发射环绕月球飞行的小型,j球探测器。如欧空局的LUNARSAT小型月球探测器,闩本的LUNAR.A探测器,美国的CLEMENT探测器等。这类小型月球探测器的魅力来源于其显著

西北工业大学硕』。学位论义

的优点(以CLEMENT-l为例):

1.重量轻:总重456公斤,高1.8米,直径1.4米,干重只有223公斤。

重量减轻的主要方面在于:采用轻型的惯性测量部件,如微型激光陀

螺仪、微型干涉光纤陀螺仪、低成本轻型反作用飞轮等;轻型高效的镍一氢蓄电池,同种情况下,其容量是过去的4倍,砷化镓太阳电池

阵比目前其它卫星的轻30%;选用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的轻型材料,

设计多功能的轻型结构;采用集成高度的微电子设备系统,积极大容

量、低成本的32位RISC信息处理机。

2.费用少:整个研制、生产和发射费用只有8000万美元,而按照传统的计划通常需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

3.周期短:从接受经费到发射成功仅用了22个月的时间。

4.效率高:使用流程化管理方法。

5,多功能:其上装有6台仪器,包括一台紫外线/可见光摄像机、一台长波红外摄像机、一台短波红外摄像机、一个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

(LIDAR),该系统由一个激光高度计得出详细的月球地形图,足以同过

去几吨重的探测器的功能相比美。+

目前,根据我国现有航天技术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所制定的月球探测器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我国第一阶段的月球探测任务。包括近月空间环境科学探测和对月观测和遥感,了解和研究月球环境,探测月表矿物成分,进行月面组成成分和极区水资源的测绘、月球磁场和引力场测量,获取月表地貌图,以便加深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现状及资源开发利用的了解,为下一步的月球着陆和深入探测提供技术数据和基础。同时实现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验证和展示我国深空探测的测控、通信、控制以及小型探测器的技术。因而发射小型月球探测器使我国目前月球探测器的首选目标。

~、基本任务目标

(一)空间环境科学探测项目

a.近月空间的磁场与重力场

b.近月空间宇宙线

c.近月空间的太阳风和太阳耀斑

d.近月空间高能质子与重离子、高能电子、等离子体、x射线强度即紫外线(二)对月探测项目

a.月球地质、地貌

b.月球表面化学、矿物成分

C.月球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

二、基本技术指标

绕月轨道高度绕月轨道倾角探测器质量:寿命:300km90o

<400kg1在

2.3探测器轨道要求

本论文的主要任务是以能量最小为约束条件,设计出满足飞行器任务目标的奔月飞行轨道。空间飞行任务的轨道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务,它需要确定和其它工程学科的相互关系。最显著影响月球轨道设计的选择是日期、发射方位角和飞行时间,它们必须满足飞行任务目标以及月球探测器的限制条件,并对月球探测器设计的限制条件最小。

一、发射方式

我国的月球探测应尽可能以低廉的成本实现,因此,应可适应多种运载火箭和不同的停泊轨道下的任务分析和方案比较,以便选择最优的探测器设计方案。‘.

二、轨道机动方案

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后,首先进入地球停泊轨道,等到预计的转移轨道入轨时刻后,由固体火箭一次加速进入转移轨道,最后由液体发动机制动进入环月飞行任务轨道。

三、发射窗口

发射窗1:3是指标称发射日期前后的数天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发射,其飞行轨道便可满足飞行任务的目标和限制,并使得所需的变轨速度增量满足预算要求。为适应多种发射方式的要求和不同轨道机动方案,在所给定的限制条件下,应尽可能的扩大发射窗口。考虑到目标轨道的限制条件,本文的发射窗口用转移轨道的升交点赤经来表示。

四、环月飞行

小型月球探测器的目标轨道为一300公里高度的环月极轨道,以满足月球摄像的覆盖和分辨率要求。

2.4地月转移轨道设计

探测器从地球出发,最后抵达月球,这一阶段的轨道称为地月转移轨道。地月转移轨道设计对于任务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发射月球卫星的地月转移轨道可以分为共面转移和非共面转移两种形式,

共面转移的分析较非共面转移更为简单。但是如果发射月球极轨道探测器就只能采取非共面转移。根据详细的分析发射这样的月球探测器轨道是可能的,它不需要中途改变飞月转移轨道的轨道面,也不需要更大的变轨速度增量,只是对奔月转移轨道的初始条件及发射窗口有特定的要求。在选择地月转移轨道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以整个任务所需要的变轨速度增量作为轨道优化的目标函数,同时必须兼顾飞行时间和测控的要求。探测器在转移轨道期间经历的大事件如下:

探测器在停泊轨道近地点加速,进入大椭圆地月转移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的远地点为月球,对应的飞行时间约为4.5天。停泊轨道选择近地点高度为2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的转移轨道。

探测器进入月球引力作用范围以后,将沿双曲线轨道接近月球。当卫星到达近月点时,进行制动减速,将双曲线轨道改变为远地点为300公里的绕月椭圆轨道,在椭圆的远地点加速进入圆轨道,成为月球卫星。

2.5运载能力分析

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发射需求。我国的“长三”、“长四”的运载能力按照保守的估计,也能将总熏1400kg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三甲火箭能够将总重为2300kg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甚至远地点更高的转移轨道,而长三乙火箭的运载能力则达到4800kg,即将总重为4800kg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而我们目前设计的小型月球探测器干重只有200公斤,加上轨道机动所需燃料重量预计为375公斤。所以我国的运载火箭完全能满足发射条件。

第三章航天器轨道力学

本章主要介绍轨道力学的基本知识,作为奔月轨道设计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二体运动和多体运动,同时,简单介绍有关月球的基本知识。

在轨道力学中把研究两个天体(质点)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称为二体运动问题。又把多个天体(质点)之间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称为多体问题。二体问题可以得到形式简单的解析解,而多体问题的解一般用数值积分方法获得。

3.1二体问题的解析解和轨道根数

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例,在地心第一赤道坐标系中,卫星运动方程为:

j=?等I

扣一竽}

(3.1)

扛一等l

式中x,Y,z——卫星坐标;

,(r:√:丁了;彳i)——卫星到地心的距离

∥(∥=398600.5km3/s2)——地球引力常数。

方程组(3-1)如果有解,则可写成如下形式

X=x(ty,,f)

Y=y(cr,,t)

222(盯,,‘)

(f:1.2,.6)(3-2)

竟=童(q,f)

夕=夕(盯.,f)

2=j(正,f)

盯.(f=1,2…6)为六个独立的积分常数。式(3-2)列出了积分常数和卫星位置、速度之问的关系。反过来,如果知道f=to时卫星的位置和速度为xo,Y。,z。及文。九,j。,可以唯一的确定积分常数O"I=盯,(‰,yo,zo,文。九,20,to)(f=1,2…6)。在积分常数确定后,通过式(3-2)可以解出任意给定时刻的卫星位置和速度。

、:体运动是平面运动

象(弦刊=o

孝dt+孥}㈢,,2’,3。I…、

粤dt+≯=叫。

2’

r3。J

卜力2一笋l(3-6)

r务一2i'0:oJ

哇≥+“一I.tdOh:(3-8)

2z』,

(、,

∞一∥够^OCP7

+●=l“=,o

程方线d锥圆为)93(式

当0<P<l时,式(3-9)为椭圆方程,地心(坐标圆点)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e为椭圆偏心率。

当e=l时.式(3-9)为抛物线。

当e>l时,式(3-9)为双曲线。

三、能量守恒

令v2=02+f2,可以得到

掣:2v穹:2√瓦尹

——=ZV——=ZV‘十,7

~‘(3一10)

dldt

2(彰+力疗)=一∥;(3-11)即

咖2:一尝咖(3.12)

r_

积分后,可得

v2:丝一壁(3.13)

r口

式(3—13)为能量积分,又称活力公式,口是常数。容易证明:

h=√∥(1一e2)口

将该式代入式(3.9)后,由解析几何定义,可以知道,口为椭圆半长轴。式(3—13)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占:!一生:一旦(3.14)

2r20

占称为比机械能。(3-14)式中的第一项为空间飞行器单位质量的动能;第二项为单位质量的势能,它等于从空间某一特定点到势能零点克服引力所做的功。由于等式右端为常数项,所以二体运动的比机械能守恒,动能增加则势能减少,反之势能增加则动能减少。

四、角动量守恒

二体系统的基本运动方程微分方程为

尹+尝i:0(3.15)

r。

用i叉乘上式,有

r‘×;+i×芒i:0

西北T业人学硕.1’学位论文因iXi=0,可得

又因

所以得到

即导(i。旷):o

dt

h为常矢量

五、开普勒方程

两式中消去p,可得

i×芦=0

罢(耐)=掰+耐=掰

曼(产。声):o

art

h=芦×V

,2扫:石而

v:=产2+rz痧:=∥(三

,2:下/.t陋2P2一(a-r)2】

,‘a

令珂=√劢一,r=a(1一ecosE),上式可写成

ndt=r1一ecosE)dE积分可得

n(t—f、=E—esinE式中f为常数。式(3-17)称为开普勒方程。(3-16)(3.17)

至此,方程(3—1)解中的6个积分常量都已找到,并建立了x,Y,z,膏,j=,,2和积分常数的关系,下面分别对这六个常量进行介绍。

六、轨道根数及几何意义

确定物体的轨道需要六个参数,它们分别是日,e,f,CO,Q,r称为轨道要素。

1.、{,.长轴a

它是确定圆锥曲线轨道大小的参数,其几何意义就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2.偏心率e

b口

小学语文课文《飞向月球》

小学语文课文《飞向月球》 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一艘载着三名宇航员的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上了天空,开始了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径直向月球加速前进。这时,宇航员们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并不紧张,他们知道,这是飞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失重现象。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开关,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宇航员们可以轮番工作、吃饭和休息。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他们吃的 "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到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经过3天多的飞行,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从舷窗望去,前方的月亮越来越大。这时,地面指挥中心命令宇航员准备着陆,两名宇航员进入登月舱。登月舱逐渐减速,慢慢下降,最后,终于在月球上停稳了。 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过了一会儿,奥尔德林也下来了。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月球上没有宫殿,也没有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飘浮在茫茫的宇宙中。

《探索月球奥秘》案例

《探索月球奥秘》案例 篇一:22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编者在文尾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行山的命名,以及以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也意在激发学生长大后了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与此同时,课后第三题收录了一些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每个正常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揭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预案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把“谜”播种在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艺术上,努力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合作探究,获取多元智慧,提高学习成效。三年级的学生对月球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但是求知欲强的学生对《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具有从网上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1、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的伙伴和知识的探究者。2、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教学目标: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3、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4、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1-附答案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法布尔的故事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是他全不觉得。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法布尔在普温斯顿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清晨,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见蛐蛐的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下来。几个农妇早上下地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仍看他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工夫,就看着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他是 在。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十九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1.我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如痴如醉: 倾注: 2.我会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3.我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近义词:毕生 ()反义词:糊涂() 4.我会根据短文内容把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补充完整。 5.我会用波浪线在文中画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6.我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文章写了法布尔的哪几件事。 7.我们应该向法布尔学习()精神。 四年级答案:

1.如痴如醉:形容入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己原本的神态。文中形容达尔文为研究昆虫而入迷的情况。倾注:指把精神、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2.《》。。 2.一生惊醒 3.认真观察蛐蛐的情况。 4.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 5.文中写了达尔文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爬上果树观看螳螂、躺在地上看蛐蛐三件事。 6.认真钻研学术,一心一意完成自己的事业的精神。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扫一室”与“扫天下”(节选) 听着陈蕃这样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于是他盯着陈蕃,反问道:“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另一种语气表达,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2. 最后一段中的“他”指的是,你觉得他说的话对吗?有什么道理? 3.根据课文,结合你自己来说一说你今后要怎么做。 四年级答案: 1.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可能扫天下? 2.薛勤对,我们连小事情都做不好,该如何做大事呢?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地做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小事做起。 3.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明月5飞向月球课文原文素材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明月5飞向月球课文原文素材北师大 版 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一艘载着阿姆斯特朗等三名航天员的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上了天空,开始了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径直向月球加速前进。这时,航天员们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并不紧张,他们知道,这是飞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失重现象。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仪器,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们可以轮班工作、吃饭和休息。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把食品放到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可以让它们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从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经过三天多的飞行,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从舷窗望去,前方的月亮越来越大。这时,地面指挥中心命令航天员准备着陆,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登月舱逐渐减速,慢慢下降,最后,终于在月球上停稳了。 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踏上了月球。过了一会儿,奥尔德林也下来了。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月球上没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也没有中国神话中所说的宫殿,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航天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样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经分析研究,科学家发现月球上含有几十种元素,很有开发价值。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5.1《探索月球的秘密》湘科版

5.1《探索月球的秘密》习题 第一课时 一、填空题 1、是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 2、在地球上观察月球,月面上有些地方要比周围地区略为暗些。这些较暗的区域被称为“”。这个名称最早是意大利科学家在17世纪初提出来的。 3、月球上没有,没有,至今也没发现有。 二、选择题 1、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 A、6倍 B、1/6 C、1/10 2、宇航员在月球上要用无线电才能完成对话,这是因为()。 A、月球上没有水 B、宇宙中没有空气 C、月球的引力减小 3、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A、一个月 B、27.3天 C、一天 4、(多选)关于月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B、月球的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C、在地球上重400牛顿的物体,在月球上也是400牛顿 D、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多选)对月球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卫星 B、只有地球引力的1/6 C、上有月海,就说明有液态水 D、几乎没有大气 E、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F、能发光 G在月球上会毫不费劲的把100千克的物体举起来

第二课时 一、判断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环行。() 2、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不是很大,白天和夜晚相差大约是70℃。() 3、月球是离地球第二近的一颗星球。() 4、“月海”这个词是由伽利略提出的。() 5、俄罗斯是第一个登入月球的国家。() 6、“月海”是一片海。() 二、填空题 1、年月日是人类第一次飞向其他天体的历史性日子。美国“”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上了月球。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有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第一个踏上月球的是美国的。 2、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千米。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 3、月球的表面有平原和众多的,月面上覆盖着的是一层多孔的性质的土壤。 4、在月球上,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以达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最低可达℃。 5、中国的探月计划——“”已于年正式启动,计划年之前将月球车送到月球表面降落。

探索月球的奥秘——月亮文化完美版

探索月球的奥秘——月亮文化 福州华侨中学初一语文俞燕 活动设想: 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和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探索月球的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涉及到跨学科学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融合,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索月球的奥秘”这一总课题可以分解为“月亮科学”和“月亮文化”两个子课题。因为是语文课,加上初一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有限,因此,我把这节课定为“月亮文化”,从文学感性的角度来了解月亮,了解月亮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给学生创设文学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求知欲,同时在前面几个环节的铺垫上,进行联想和想象的写作训练。 利用多媒体和电脑网络,充分展示直观、形象的月球,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合理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表达训练的内容。 本课采用三步法:创设情境——文化探究——写作拓展。前两步是积累,后一步是运用。第一步:创设情境。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以及各类型的表现月亮的图片,把学生引入想象和创造的情境。第二步:文化探究。采用学生发言和活动的形式,以达到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目的。第三步:写作拓展。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学生对月亮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根据各自表达的中心,进行写作训练。 活动目标: 1. 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简单获取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 了解关于月亮的文化内涵,感受月亮文化的魅力。 3. 在所遵循的基础上,激发文学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联想和想象的写作训练。 活动重点: 1. 了解关于月亮的文化内涵,感受月亮文化的魅力。 2. 激发文学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联想和想象的写作训练。 活动准备: 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收集有关月亮的来历、传说、诗、词、图片等资料,并通过合作讨论,对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时间为一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由课前的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导入这节课的话题——月亮。 再由前不久中国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导入人们对月球奥秘的探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一下,千百年来,月亮这颗神秘的星球带给我们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二、月亮的美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景物中最常见的被描写的对象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充满诗意的美称,很多词也因此成了月亮的代名词。由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介绍,并简单介绍这些美称的由来。 (学生发言) 教师把学生搜集到的内容进行归类,得出结论:(投影) 银钩、玉钩、垂钩、蛾眉、玉弓、弓月、金轮、玉轮、霜轮、冰轮、银盘、玉盘、白玉盘、金镜、玉镜、冰镜、瑶镜…… ——由月亮的形而进行的比喻,引发的联想银兔、玉兔、顾兔、蟾蜍、金蟾、银蟾、蟾宫、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广寒、清虚、望舒(传说月亮的驾车之神名望舒)、嫦娥、素娥、婵娟……——由月亮的故事传说而得名,是源自古人的想象 因此,古人用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来探索月球,但他们的想象力不仅表现于此,他们还

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今天你“低碳”了吗 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一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一l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2009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在2009年3月28日晚20:30_-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斯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采汽车减少l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摘自《科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 1.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2.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说明其作用。(4分) 说明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

《1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从未间断。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能力——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资源途径来查阅资料,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情感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资源这一途径,对有关月球的资料进行查询。通过自主探索研究分析以及小组的交流、团队的协作,初步了解月球的情况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教学难点:通过网络资源途径研究月球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屏幕演示相关课件,师生在音乐伴奏下共唱歌曲《十五的月亮》。 谈话:从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不断地对月球进行观察,探索月球的秘密。于是就产生了“嫦娥奔月”这样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皓月当空,凝望着月球,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月球的那些知识? 学生思考后提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研究学习 1.提出研究要点 (1)引导学生给提出的问题归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月球的历史传说; 人类的探月历程; 月球的概况(屏幕演示)。 (2)合作分工 讲述:为了让我们能够在一节课时间里对月球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来研究这些问题。每组自主选择一个方面组成相关专家组。(保证每方面都有人研究。)A:历史学家族。学习、研究有关月球的历史神话传说。

B:月球探险家组。研究人类探月历程。 C:月球地质学家组。研究和学习月球的基本情况。 (3)提问:“各位小专家,你们准备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讨论后回答。 (5)讲述:的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通过网络手段上网查阅资料来研究月球知识。 (6)讲述:在上网查阅资料的同时,同学们要完成研究记录,这需要个位小专家共同来完成。 2、学生实践体验自主研究 (1)上网查阅资料。 (2)完成研究表。 三、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信息研究情况,与他人共享成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学生的介绍转播给全体同学。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对月球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那么现在,如果我们要去月球的话,你认为我们应该乘什么去?(学生讨论:乘宇宙飞船) 2、创设情景:让我们乘坐“神州五号”飞船登上月球。 3、提问:如果是你登上月球,你最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4、提问:现在我们到达了月球,如果要想在月球上定居下来,我们需要解决那些困难? 5、讲述:看来在月球上定居困难重重。但是“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月球勘测者’号探测器,开始对月球进行为期一年的探索活动。这时25年前美国宇航员最后一次登月以来首次探查月球。在这次探测活动中,月球勘测者号发现月球上存在总量大约60亿吨的冰态水”。 6、提问:这个发现,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同学们请到月亮网站的讨论区自由的发表你的见解。 7、学生讨论。

探索月球奥秘资料

月球的起源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科学界这是一个大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理论。 “俘虏”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原是一颗流星,当它在宇宙空间漫无边际飞行时,偶然进入地心引力范围,受到地球引力的约束,因而才意外地纳入了地球轨道。不过,近几年来,有不少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一说法。 “分裂”理论:持这一说法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从一片炽热旋转的云状物包围着的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因而月球是地球的“孩子”。然而从“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几次带回来的资料表明,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却是大不相同的。 “碰撞”理论:该理论认为,约45亿年前,一个比火星更大的行星,以每小时4000公里的飞行速度猛然撞击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这个行星的铁质核一直撞到了我们地球的中心。碰撞结果是产生巨大爆炸,伴随有6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地球在爆炸的冲击下变了形,这个采取“自杀行为”的巨大天体的大部分与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为炽热的蒸汽与其他碎片一道汹涌地喷射入外层空间,后来这些蒸汽冷却下来并凝固成尘埃,尘埃与其他碎片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核,这个核后来凝聚成团,我们的邻居——灰色的月球从此诞生了。 月球的地质构造月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子,这关系到它的起源与演化。20世纪60年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后,人类才开始对月球的内部逐渐有所了解。根据天然和人工月震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月球跟地球一样,也可以分成月壳,月幔和月核等层次。月壳厚约60-65千米,它最上部的1000-2000米主要是月壤和岩石碎块。 月壳以下到1000千米处是月幔,有人把月幔的下限定在1388千米深处。月幔的部分占了月球一半以上的体积,主要由相当于地球上的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组成,物质密度一般超过每立方厘米3.5克,下层可能略低5%。从月幔以下直到1740千米深处的月球中心为月核,主要由铁,镍,硫等组成。月核的温度大致在1000摄氏度-1600摄氏度之间。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水,大气极其稀薄,大气密度不到地球海平面大气密度的一万亿分之一。没有火山活动,也没有生命,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已经知道月海有22个,总面积500万平方公里。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较大的月海有10个:位于东部的是风暴洋、雨海、云海、湿海和汽海,位于西部的是危海、澄海、静海、丰富海和酒海。这些月海都为月球内部喷发出来的大量熔岩所充填,某些月海盆地中的环形山,也被喷发的熔岩所覆盖,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暗色熔岩平原。因此,月海盆地的形成以及继之而来的熔岩喷发,构成了月球演化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 月面月球上的陨击坑通常又称为环形山,它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环形 山(crater),希腊文的意思是"碗",所以又称为碗状凹坑结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陨星撞击的结果,二是火山活动;但是大多数的环形结构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交流从学会倾听开始。3分。 我跟着舅舅在()的熊猫馆里见到过熊猫()和()。 二、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8分。 ɡōnɡjìnɡchōnɡjǐnɡyuánɡùmísàn Xiànmùfēn fùwēi étuān jí 三、把下面的词语填写完整。8分 ( )( )天工波澜( )( )天真()()面面相()惊涛( )( )( )( )有神( )()无恙心驰()() 四、给句子中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热闹:①景象繁荣活跃;②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1)春节快到了,我们准备组织文娱活动来热闹一下。() (2)广场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2、精神:①表现出来的活力;②活跃、有生气。 (3)他的精神旺盛,学习效率很高。() (4)这孩子大大的眼睛,怪精神的。() 五、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9分) 1、可怜九月处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 3、它或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

生命。() 六、课文精彩内容回放。(19分) (1)《师恩难忘》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文中表达对老师的之情。 (2)《暮江吟》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 (3)《飞向月球》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登月的事。 (4)老舍的文章《草原》可以分成_________与__________两大部分,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中国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 (6)可怜九月初三夜,。 (7)露从今夜白,。 (8)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称其为“()”。 七、阅读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pǔ),有一个闻名八方的“七录书斋(zhāi)”。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但他是个有志气的、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努力设法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所以,每天放学后,别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在大声地背诵着课文,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确实进步不小,

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月球》

飞向月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了解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收集资料的乐趣、能主动地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阿波罗11号登月视频地球图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月球上面究竟有没有我们说的这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奔赴径直座舱训练有素联络失重缘故悬着牙膏光芒茫茫着陆登月减速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巨石嶙峋岩石拍摄分析研究 (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学习课文第一段。(1-4) 1、默读第一段,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2、设疑。 ①航天员登月的过程中,那些事使你最感兴趣? ②请你以航天员的身份给大家介绍在宇宙飞船飞行过程中,你是如何工作、吃饭、睡觉的? ③分别用“~~~~”和“———”画出从宇宙飞船上看到的月球和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习方法: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设计

探索月球的秘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从资料中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 2、知道关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将“嫦蛾奔月”的故事制成课件、有关“阿波罗”登月的图像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 一、教学导入 1、播放“嫦蛾奔月”的故事。 2、讲述:乐器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它充满探索。 3、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里关于伽俐略观察月球的故事。 了解“月海”。 二、阅读“阿波罗”登月记 1、出示:月球表面的图片。

2、提问:月海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3、学生猜想。 4、呈现资料,验证猜想。 要求:资料呈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读图,不仅仅是看,更要想,从图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如:宇航员是在月球的白天登上月球的,图片中月面是明亮的,但天空却是漆黑的,这说明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又如:宇航员能在月面留下特别清晰的足印,说明月面表层的土壤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完善对月球表面的认识,解答在阅读图片时所产生的问题。 明白:宇航员是在月球的白天登上月球的,图片中月面是明亮的,但天空却是漆黑的,这说明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月球上没有空气。 宇航员能在月面留下特别清晰的足印,说明月面表层的土壤是怎样的?——月面上覆盖一层多孔的火山灰性质的土壤。 6、通过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思考:让你选择登月地点,你将怎样选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关于环形山形成的猜想。 2、能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推断并自主解决关于月球表面情况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08——2009学年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其中测试题沿河街 小学覃阳玲 一、交流从学会倾听开始。3分我 跟着舅舅在 二、小小书法家。 O ()的熊猫馆里见到过熊猫 (看拼音写词语)8分。 )和()。 (3)他的精神旺盛,学习效率很高。() (4)这孩子大大的眼睛,怪精神的。() 五、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9分) 1、可怜九月处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 、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 ) ch ① gj in g yu cn gu g n? gj in g i s m tu Xi m m u引f u百e -- 1— 1 1 01j i --4--- -- 1- 1 1 3、它或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 ) 六、课文精彩内容回放。(19分) 三、把下面的词语填写完整。8分 )()天工波澜( )面面相()惊涛( ()()无恙心驰( )( )( ) )( 天真( ) ( ) (1)《师恩难忘》的作者是 ,文中表达对老师的代 著名诗人 之 。 (2)《暮江吟》的作者是 (3)《飞向月球》讲的是和登月的事。 (4)老舍的文章《早原》可以分成与 的思想感情。 两大部分,表现 (5)“中国结”是的象征。 (6) 可怜九月初三夜,。 (7)露从今夜白,。 (8)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 ( ),称其为“()”。 七、阅读 四 、 给句子中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4 分) 2 、 1、热闹:①景象繁荣活跃;②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1)春节快到了,我们准备组织文娱活动来热闹一下。 (2)广场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精神:①表现出来的活力;②活跃、有生气。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p?,有一个闻名八方的“七录书斋(zh①”。这里有 个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但他是个 志气的、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努力设 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所以,每天放学后,别的小 都出去玩了,他在大声地背诵着课文,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 确实进步不小,他感到 高兴。

科学湘科版6上第五单元《1 探索月球的秘密》习题1

《1 探索月球的秘密》习题 一、填空题 1、是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 2、在地球上观察月球,月面上有些地方要比周围地区略为暗些。这些较暗的区域被称为“”。这个名称最早是意大利科学家在17世纪初提出来的。 3、月球上没有,没有,至今也没发现有。 二、选择题 1、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 A、6倍 B、1/6 C、1/10 2、宇航员在月球上要用无线电才能完成对话,这是因为()。 A、月球上没有水 B、宇宙中没有空气 C、月球的引力减小 3、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A、一个月 B、27.3天 C、一天 4、(多选)关于月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B、月球的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C、在地球上重400牛顿的物体,在月球上也是400牛顿 D、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多选)对月球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卫星 B、只有地球引力的1/6 C、上有月海,就说明有液态水 D、几乎没有大气 E、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F、能发光 G在月球上会毫不费劲的把100千克的物体举起来 、判断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环行。() 2、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不是很大,白天和夜晚相差大约是70℃。() 3、月球是离地球第二近的一颗星球。() 4、“月海”这个词是由伽利略提出的。() 5、俄罗斯是第一个登入月球的国家。() 6、“月海”是一片海。() 二、填空题 1、年月日是人类第一次飞向其他天体的历史性日子。美国“”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上了月球。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有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第一个踏上月球的是美国的。 2、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千米。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 3、月球的表面有平原和众多的,月面上覆盖着的是一层多孔的性质的土壤。 4、在月球上,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以达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最低可达℃。 5、中国的探月计划——“”已于年正式启动,计划年之前将月球车送到月球表面降落。

探索月球奥秘

《探索月球奥秘》教案 ○活动目标 ①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导入语: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的儿歌,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读了《月亮上的足迹》,可能引发你对这颗星球产生更大的兴趣,想揭开它更多的秘密,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在,让我们对这颗神秘星球,也进行一番追问。 第一课时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哪个国家的哪三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③)此次登月探险来回经历多少小时,路程多远?(195小时,76公里) (4)时任总统是谁?(尼克松) (5),美国宇航员首次登月乘坐的飞船名称是什么?(阿波罗11号) 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①你知道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四年级语文上课后题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题梳理 一、《师恩难忘》 1、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答:田老师爱编故事,使我从小有了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让我对文学开了窍。 2、结合课文理解“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答: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称赞田老师对“我”的师恩,感谢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终生难忘”抒发、强调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感激之情。 3、结合课文理解“十年树人,百年树木。” 答:这句话的第一个“树”是指种植,第二个“树”是指培育。作者引用这个成语,说明培养人才非常不容易。这是对田老师的赞美,赞美田老师教书育人的功德。 二、《孔子和学生》 1、结合课文理解“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应该虚心向身边人学习。就像孔子也要向学生学习一样。每个人都有不足,子夏明白了要不断学习,我也明白了:要接受意见,要发现别人的优点,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走月亮》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 答:因为这个夜晚有明亮的月亮,有美丽的风景。在走月亮中,作者感受到了阿妈的温暖,感受到了人们劳动的果实,幸福的生活,而且还憧憬着更好的未来。所以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 2、体会课文为什么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答:这句话不仅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快心情,也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串连全文的作用。 四、《飞向月球》 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你怎么理解? 答:“一小步”是阿姆斯特朗真实的动作,但他在月球上迈出的这一步,却是全人类的科技研究成果。这一步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探索了月球的样子和价值,所以说是人类

【7《飞向月球》】地心历险记3 飞向月球

【7《飞向月球》】地心历险记3 飞向月球 7《飞向月球》[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6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探索月球奥秘作文

我在月球的一天 在地球这个大千世界里,我过的已经厌倦了。听说最近流行月球探险,我便从银行里取出2000万美金,开始我的月球之旅。“月球之旅”这一娱乐项目是中国人研制开发的,我在航天技术人员的协助和紧张的训练后进入了太空舱,由神舟X号把我送上月球,整个飞船中只有我一个(这是我额外提出的要求)。 我的行动由无线电做指导,在月球上的行程由卫星监控。我必须时时刻刻与地球保持联系,即便是我迷失方向,也会顺利抵达人类的地球。 好大的月球,我们都知道,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黑黑的一大片让人感到很单调,很无聊,只想发脾气,看到脚下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一怒之下就一脚踢开,由于在月球上失重,我被自己的力掀翻,头朝地,头上戴的仪器被砸坏了,幸亏安全措施好,我没有受伤,可以继续前进,可是与地面无法联系,信号中断,仪器失灵。我害怕,恐慌,想到自己的未来应该有美好的生活,我不愿就这样无声无息白白死在月球上。 我想寻找能帮助我在月球上生存下来的物品。走了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有一个小孔,发出怪异的亮光,如果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我兴奋地走过去,用手砸了一下洞口,向里吹了一口气,还是没反应,往里面看却什么也看不见。这让我很迷茫,就拿了一块石头把洞口死死地堵住,可是过了一会,石头像火箭一样喷发出来,接着就冒出一阵烟气,烟气变成一个老头,我很好奇,就上去问他,他拿着一个类似地球上铁锨一样的东西,使劲地敲打着地面。我很有礼貌地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他是月球锅炉房的主任。我问他能否帮我生存下去,他看见像我这样的陌生面孔,就热情地带我去参观属于他们的世界。 当然,他首先带我去看的是锅炉房,我此时的心情可谓是好奇之极,随他进入他的领域。走进之后才知道,他与地球不同,燃烧出的火焰是七彩斑斓的,不同颜色的火焰有不同的用处,锅炉上面有无数的小孔,不同颜色的火焰会被吸入不同的小孔,完成它们的使命。接着老人讲述了月球的底部分为三个层部:第一兽物层,第二克隆层,第三是中央首脑层。 我的奇异旅程从此开始了。我在老者的引导下,走入了第一层,即兽物层,也可以叫军事防御层,何谓兽物层?这里全是叫不出名字、无规则形状可以形容的怪异大体形动物,他们的攻击力极强,以强壮的躯体与敌人火拼。还有多足兽,他们喷出绿色的毒汁,腐蚀敌人。突然一只三头五牙狗向我冲来,十分强悍,它是这里的头领,以其奔跑速度著名。它看见锅炉爷爷便十分温驯,看着我这位“外星人”不停地摇尾巴。 随后进入第二层———克隆层,这里的人长得和地球人一模一样,不过他们在说话时嘴里会喷出火焰,因为他们的鼻子需要大量的热量才能呼吸,不然就会紧缩在一起,窒息而死。他们吃的是液态或固态的化学物质,如硫单质、铁熔液等。可见月球上的矿物资源是他们最好的食品。

天然动物园阅读答案

天然动物园阅读答案 【篇一: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 这个天然动物园,位于非洲大陆东部的塞伦格提高原上,面积有14500平方公里,只比北京市的面积略小一点。动物园没有围墙, 也没有大门,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 园内共有170多种兽类,总头数超过100万,其中羚羊50万头, 斑马18万头,还有大量的长颈鹿、野生、河马等。鸟的品种更加繁多,大约有1500多种。 在这里,有许多动物趣事。 比如,当长颈鹿悠闲地吃着树叶时,凶猛的狮子会偷偷地猛扑过去,这时常有成群的斑马疾奔而来,舍命搭救长颈鹿。有的斑马因此成 了狮子的猎物。 犀牛和犀鸟是相互生存的好友。犀牛皮肤粗糙,身上布满皱纹,由 于气候温热,容易滋生寄生虫,犀鸟就飞来殷勤地为犀牛除去身上 的害虫。 这个有趣的天然动物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由于这里野生动 物多,又是在自然界自由活动,所以游览者必须乘坐特殊的游览汽 车才准入内。为了安全,园里有的地方还建造了铁围栏通道,只准 游览者在笼子式的通道中行动。 为了不惊扰动物,这里还有专供游人使用的游览气球,人们坐在气 球下悬挂的特殊装置里,在动物园上空飘荡,可以观察动物的一举 一动。 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还开有树上旅馆,房间里装有巨型望远镜。供客人观赏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 这个天然动物园多么新奇有趣呀! 1、仿照例子,用奇字组词。 例:新奇 答案 2、短文的过渡句是(答案) a.在这里,有许多动物趣事。 b.动物园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 c.这个有趣的天然动物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3、开树上旅馆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万桥之乡 ★江南的美景是少不得桥的。桥是水的眼睛,桥是水的灵魂,一座 风格独特的桥伫()立给原本平静无波的湖水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鱼米之乡绍兴,是江南第一泽国。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江、河、湖、池、汇,这些形态名称各异的水域,与远山、村舍、绿树、田畴、行舟、渔歌构成了绍兴独特的自然风光。绍兴除有名山、名水、名园之外还有堪称全国之最的古桥大观。桥点化了水乡风情, 在人们眼中成了另一道景观。绍兴的历史,犹如一本用桥写成的书,信手一翻,就是一段文人墨客的雅闻轶()事。绍兴宛如一位沉静 的女子,瑶鼻间翕动着淡淡的墨痕书香。 绍兴是中外闻名的桥乡、桥都。在绍兴,触眼之处尽是奇丽多姿的 桥梁。绍兴多水,也多桥,纵横交错的河流需要大小各异的桥来连 接两岸。往往行之无路处,便有石桥相济,从而也就消除了行人可 望而不可即的遗憾。城内的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 上桥下桥,步移景换,令人目不暇接。城外,山野清溪,一桥飞架,平添百般丰韵;名胜古迹,有桥相引,更增无限清幽。 1、查字典,先给加点字注上拼音,写在()。并看看这个字是什 么意思,再结合课文理解这两个词语。 答案 2、根据文中的信息作答。 万桥之乡在哪儿? 答案 绍兴为什么桥多? 答案 文中哪句话巧妙、诗意地表达了桥使人与人之间便于沟通摘录下来。答案 3、记住这个句子,你再仿写一句。 桥是水的眼睛, 桥是水的灵魂, 桥是(答案)。 【篇二: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查字典。(在5分钟内完成) 1. 查出用拼音代替的汉字,填在括号里。 2. 查出带点词语的恰当解释,填在括号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