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蝗又叫水蛭

蚂蝗又叫水蛭
蚂蝗又叫水蛭

蚂蝗又叫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一种旱蚂蟥常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因蚂蟥咽部分泌液有抗凝血作用,伤口流血较多。丛林中蚂蝗极多,这种动物虽不传染疾病也不立即使人致命,但它吸血多,使人的体力

衰弱,并且叮咬处往往流血不止,容易发生感染。处理不当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阴雨天气发痒肿痛。

一般被咬时没什么感觉,山蚂蟥咬吸时会分泌一种抗血凝素,这种抗血凝素可以预防脑中风脑栓一类疾病,但大部分人被咬两三天后都会过敏,奇痒无比,很难受,可吃些抗过敏药来缓解,严重的就得去看医生。

蚂蟥的种类

蚂蟥的种类很多,有生长在阴湿低凹的林中草地的旱蚂蟥,旱地蚂蟥一般生长在潮湿、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多活动在道路边的草丛上。人经过时会惊动它们,第一

个人往往无事,后面的人一不注意就会被它的吸盘“粘”住,并很快爬到皮肤上。也有生长在沼泽、池塘中的水蚂蟥,还有生长在山溪、泉水中的寄生蚂蟥(幼虫呈白色,肉眼不易发现)。

野外雨林一般常见的山蚂蟥有三种:

1.在地上的这种最常见,常常是满满一地,主要吸脚上

2.附树叶上的身上有斑纹,人一经过就从树叶上脱跳到脖子到头部一段,主要吸脖子到头部一段

3.在溪水里的常滞留在溪水拐角水不流动的地方而且很细小不容易看到(比头发还细些),当你洗手时会粘上来,一用手抹

脸`抹鼻时,会钻进鼻孔里,吸饱了歇,歇好吸了,一直就在鼻腔中不出来。当你鼻腔有痒痒的感觉并伴有流鼻血`头晕,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有山蚂蟥钻进鼻孔了。蚂蟥吸血量很大,可吸取相当于它体重2~10倍的血液。同时,由于蚂蟥的唾液有麻醉和抗凝作用,在其吸血时,人往往无感觉,当其饱食离去时,伤口仍流血不止,常会造成感染、发炎和溃烂。

预防蚂蝗叮咬的方法:

1 在热带丛林中行走要穿长裤,将袜筒套在裤腿外面,以防水蛭钻附人体。行进中,应经常注意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

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4~8小时左右。此外,蚂蟥和蛇类对生蒜的气味也不敢接近,将大蒜汁涂抹在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功效。

2 宿营的地方应选择在比较干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

3 休息时经常检查身上有无蚂蝗叮咬,如有蚂蝗应及时除去。(对待无孔不入的吸血鬼一定要勤检查)

4 经过有蚂蝗的河流、溪沟时,应扎紧裤腿,上岸后应检查是否附有蚂蝗。

5 尽量喝开水,不喝有寄生蚂蝗的水。细小的幼蚂蝗不易发现,喝进后会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处寄生。

有人说,将裤脚、袖口、领口扎死,可以防蚂蝗爬到身上。这个方法不建议采用:

1、蚂蝗身体细小,见缝就钻;

2、一旦钻进去,衣服扎死了不能快速将蚂蝗从身体上弄下来;

3、衣服扎死,会影响自己的运动。

个人认为以下防护比较好:

1、准备一双新的白色高筒的厚棉袜,用袜筒将裤脚扎住。用白色的主要是为了能与黑色的蚂蝗行成鲜明的色差,容易发现蚂蝗。

新袜子筒口弹性好,蚂蝗不容易钻进去。2、衣裤的颜色不宜穿黑色或绿色的。主要也是为了与蚂蝗产生色差。

3、行走过程中,尽量不要用手抓树枝和草;需要抓树干时,尽量选择表皮光滑的树干,粗糙的树干尽量不要抓,必须抓时要先看清有没有蚂蝗在上面。

4、戴浅色宽沿帽子,防止蚂蝗掉落在头上或颈部附近。

5、后面行走的童鞋除了查看自己身上外,还要帮助前面的童鞋看好后背。

防山蚂蟥的办法:

1.盐包用一小块布包一把盐绑在一根

小棍上再蘸水,山蚂蟥一爬上就用盐包拍,一拍就掉下去了。

2.活络油一爬上就用活络油抹它,一抹就掉,也很有效。

3.活络油兑盐水兑好后装在有喷嘴的瓶里,一爬上就喷它,喷到后它再也吸不血了。

4.自制蚂蟥袜穿在脚上高到膝盖,上面再绑一圈盐包,这样山蚂蟥也爬不上来。红花油防蚂蝗——蚂蝗对红花油对比驱风油更为敏感,红花油的味道更为刺激,蚂蝗粘上洒了红花

油的鞋裤后,行动迟钝,易被捉掉。

这种嗜血动物会不知不觉地爬上你的腿部,悄悄吸饱了血之后自行掉下来,当你发现腿上血流不止时,它已没了踪影。

(1)在鞋面上涂上肥皂水(洗衣膏直接涂抹最好)、盐水或山里的苦果子汁皆可;(2)裤腿扎到防护袜里;

(3)上衣扎到裤腰里;

(4)时常检查手套或上衣袖口。

用季德胜蛇药,嚼碎了涂在伤口上,消毒和止血效果很好.

从全球最原始的热带丛林(据说是全球最大的旱蚂蟥产地)学到的土法:

用烟丝敷在伤口上,烟丝中的尼古丁成分可

以止血。

A.将大蒜捣成酱汁,涂遍全身……小心过敏

B.用烟灰涂在伤口上能止血,这是他人在尼泊尔徒步时跟当地的向导学到的

C.蚂蝗怕烟是真的,南方水烟袋里面的水是驱赶蚂蝗最好的东西!

户外活动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蚂蝗。如果有准备尚好,没有准备也要临时想办法怎么处理好。

最基本的先要扎好裤脚口等,有套套之类的都套上~不给蚂蝗机会

1.以前用过一种方法就是在事先涂上油,很滑,它爬不上来,也沾不上来,但是这个油不是抹在脸上的那种油,可以是菜油或香

油虽然这个方法很土,不专业,但是很有用。

2.据老驴说用高度烈酒或者食盐洒在裤管、衣袖上有效果,因为蚂蝗比较怕这两样东西!不过个人认为烈酒还好办,可是食盐就不好操作了,很难黏附在衣服上嘛!另外,一旦被蚂蝗叮咬,在之后的处理中千万不要用创可贴,那样很容易坏伤口!

3、在鞋子上面喷洒风油精,防蚊剂

4.上海有一种“上海硫磺皂”(黄色的),好像是2块左右一块,超市里有卖的。天热野营时我一般都带着它:徒步时把它涂在鞋、

裤脚上防蚂蟥,睡觉前把它放在帐口防蛇;用它洗完澡身上会留有淡淡的硫磺味道,也有一点点驱蚊的效果。

5.告诉大家一个有用的偏方:广东深圳周边的山都很多捻子树(映山红的一种,5.6月份开花,8.9.10果熟。果可吃),摘几片嫩芯,放咀里嚼烂,敷在给蚂蟥叮的患处,即可起到止血消炎的作用。如果经过蚂蝗出没的地区之前,能在脚踝部位裹上一些保鲜膜,就可以有效地预防蚂蝗咬伤了。

蚂蝗叮咬的处理:

当这些“吸血鬼”叮在你身上时,你千万别用手去把它拔下来,那是很愚蠢的做法。

因为蚂蟥有两个吸盘,很可能你会适得其反,令它吸得更紧。同时硬拔,会让它的口器(吸盘)断落于皮下,引起感染。

把蚂蟥弄下来的方法很多。

1 你可以拍拍手臂大腿或其它被叮咬的地方,这种震荡会蚂蟥会脱落。

2 用浓盐水涂在蚂蟥身上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蚂蟥身上涂肥皂水、烟油、酒、醋等等。很快,蚂蟥就会掉下地来。

3 用火也可以让蚂蟥吃不消,用火柴或香烟烤一下它,它便受不了。

4 也可用刀子将其刮下。实在无法时,让它吸饱血自然就脱落。

蚂蟥脱落以后

对于被叮咬的伤口要进行必要处理,不然引起感染便麻烦了。

涂一些碘酒或酒精消毒。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也不用着急,教你一个土方,用竹叶烧焦成炭灰,或将嫩竹叶捣烂敷在伤口上,一样可以达到防感染和止血的目的。

如有条件,蚂蝗掉落后,若伤口流血不止;可先用干净纱布压迫伤口1--2分钟,血止后再用5%碳酸氢纳溶液洗净伤口,涂上碘酊或龙胆紫液,用消毒纱布包扎。若再出血,可往伤口上撒一些云南白药或止血粉,若伤口没出血,可用力将伤口内的污血挤出,用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干净,再涂以碘酊或酒

精、红汞迸行消毒。

蚂蝗咬伤的注意事

1.如蚂蝗仍吸附在皮肤上,可在吸附的周围用手轻轻拍打,或用醋、酒、盐、水、清凉油等涂在蚂蝗身上,或用烟头、火焰烤一下,可使蚂蝗自然脱落,不可强行拉扯,否则吸盘会断入皮内,易引起出血不止及感染。

2.如蚂蝗进入鼻腔、**内,可用香油、蜂蜜滴入,蚂蝗即可伸出体外而除之,亦可用青鱼胆滴于鼻腔内蚂蝗身上,使其死亡脱落。

3. 如蚂蝗从**进入肠道,则用蜂蜜、盐水灌

肠、进入食管,可用浓盐水含漱或灌洗,必要时用内镜将蚂蝗麻醉后取出。

4.如蚂蝗已入胃内,则胃酸可将其杀死。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79899.html,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作者:王玉军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的发生率和危害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 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反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破坏鱼体组织如体表、鳃、肠道等,引起细菌感染;二是吸收鱼体营养,影响鱼体生长;三是破坏鳃丝,影响鱼类呼吸功能,造成死亡;四是影响商品价值。总之,鱼体寄生虫病不仅影响鱼类生长、导致鱼体消瘦、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而且鱼品质也极差,影响商品价格,严重的直接造成死亡(特别是鱼苗死亡率高)。因此,对鱼体寄生虫不可忽视,应根据寄生虫繁殖周期(生活史)定期杀灭防治。 2 预防 2.1 强化饲养管理 2.1.1 饲料清洁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投喂的饲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毒、杀虫(特别是投喂草及农、副产品的渔塘)。最好投喂颗粒饲料。 2.1.2 食场药物杀灭残渣剩饵往往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此要经常对食场进行药物杀灭寄生虫。 2.2 改善水体环境 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分解较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氧量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因此,在进入春季后,除了要适当换水外,一定要保持水体的高溶氧与良好的水质环境,可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与消毒剂,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 2.3 切断传播途径

水蛭的作用功效

水蛭的作用功效 水蛭 (《本经》) 【异名】蛭蝚、至掌、虮(《尔雅,),马蜞(陶弘景),马蛭(《唐本草》),蜞、马蟥(《本草图经》),马鳖(《本草衍义》),红蛭(《济生方》),蚂蝗蜞(《医林纂要》),黄蜞(《本草求原》),水麻贴(《河北药材》),沙塔干、肉钻子(《中药材手册》),门尔哥蚂里(朝名)。 【来源】为水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等的全体。 【动物形态】①日本医蛭,又名:医用蛭。 体狭长稍扁,略呈圆柱形,体长3~5厘米,宽4~5毫米(固定)。背面绿中带黑,有黄色纵线5条。腹面子坦,灰绿色,无杂色斑纹。体环数103;环带不显著,占15环。雄生殖孔在31~32环沟间;雌孔在36~37环沟间。眼5对,列成弧形。体前端腹面有一前吸盘。食道纵褶6条,颚3片,半圆形,颚齿发达。后端腹面有一后吸盘,碗状,朝向腹面,肛门在其背侧。 生活于水田及沼泽中。吸人、畜血液。行动敏捷,能作波浪式游泳和尺蠖式移行。春暖时即活跃,6~10月为产卵期,冬季蛰伏。再生力很强,如将其切断饲养,能由断部再生成新体。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②宽体金线蛭 体长大,略呈纺锤形,扁平,长6~13厘米,宽0.8~2厘米。背面通常暗绿色,具6条细密的黄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背中线1条较深。腹面淡黄色,杂有许多不规则的茶绿色斑点。体环数107。环带明显,占15环。雄生殖孔在33~34环沟间;雌孔在38~39环沟间。眼与日本医蛭同。前吸盘小,颚齿不发达。 生活于水田、河流、湖沼中。不吸血,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小形昆虫、软体动物的幼虫及泥面腐殖质等。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③茶色蛭,又名:牛鳖。 体较宽体金线蛭略小,呈柳叶形,扁平。背部棕绿色,有5条细密的绿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腹面浅黄色,甚平坦,散布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余与宽体金线蛭相似。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夏、秋捕捉。捕得后洗净,先用石灰或酒闷死,然后晒干或焙干。日本医蛭通常用线穿于体的中段,挂起晒干;茶色蛭除用线穿起外,并将体的一端拉长,故成狭窄的条状。由于加工后外形不同,药材中以日本医蛭的干燥品称为"水蛭",以宽体金线蛭的干燥品称为"宽水蛭",以茶色蛭的干燥品称为"长条水蛭"。 【药材】①水蛭 呈扁长圆柱形,长2~5厘米,宽2~3毫米。腹面稍高,体多弯曲扭转,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黑棕色。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气微腥。 ②宽水蛭 呈扁平纺锤形,长5~9厘米,宽0.8~2厘米。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背腹相贴呈拘挛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背部黑棕色,体两侧及腹面呈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而有光泽。有土腥气。

鱼病及常用药物的防治

鱼病及常用药物的防治 鱼病 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 烂鳍病 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热带鱼鳍薄,易碰伤折断而患此病.可选用食盐;抗生素等治疗。 鳃病 一种是被细菌侵蚀鳃丝,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体色暗淡无光泽,头部发乌,鳃丝发白,最后出现腐烂脱落;鳍盖骨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也发生腐烂,露出透明的鳃盖骨。另有一种是被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鳃病,有细菌侵蚀鳃丝类似症状,如游动缓慢,鱼体消瘦,体色暗淡;呼吸困难,

常浮于水面,鳃丝发白、破坏,粘液增多,鳍盖半张等。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等。细菌性烂鳃病用呋喃西林治疗。寄生虫鳃病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等治疗。 棉口病 又名烂嘴病。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要及时治疗处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鳞立病 本病又称竖鳞病、松鳞病病鱼鳞片张开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液体,后期鱼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一般流行于水温低的季节或短时间内水温多变时,老龄鱼、虎皮鱼易患此病、选用食盐,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疗、患处涂抹皮炎平有较好效果。 水霉病 本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

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140417

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 王丽坤、高俊峰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随着我国水产集约养殖的发展,鱼类寄生虫疾病频繁暴发,对水产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学者对鱼类寄生虫疾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许多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及防治措施,对我国鱼类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将对目前已研究的鱼类寄生虫疾病进行综述,以期本文可为我国鱼类寄生虫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产业;鱼;寄生虫疾病 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水产业增加迅猛,养殖鱼类的业户越来越多。鱼病的发病机率和危害性也逐渐增大,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寄生虫疾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寄生虫病7-10月为流行高峰,发生水域广,流行时间长,危害严重。寄生虫可以引起鱼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严重时挤压器官、萎缩变形、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甚至造成死亡。为了减少渔业寄生虫疾病的发生,做到更好的预防治疗,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开展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是很重要的。现就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进行相关阐述,希望为增进鱼类寄生虫基础知识的了解和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促进和保障我国渔业的繁荣发展,并有利于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鱼类寄生虫按其寄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体内寄生虫是指寄生在水生动物体内部器官、血液、肠道和其他组织中,如各种绦虫、线虫、艾美虫、血吸虫等;体外寄生虫是指寄生在水生动物的体表、鳃、鳍等处,如指环虫、锚头鲺等,这类寄生虫容易蔓延,传染性较快。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的病原和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疾病 1. 绦虫病 1.1 病原:主要有鲤蠢绦虫属、舌形绦虫、头槽绦虫属和双线绦虫属等。绦虫白色,在鱼上寄生的绦虫一般长3-10厘米,宽约半毫米,呈夹带状,能看出环形节片。虫体一般为带状、背腹扁平,极少数为圆筒状,可分为头节、颈和体节三部分。鱼类属于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1.2 病症: 1.2.1 鲤蠢绦虫属寄生在鲤鱼、鲫鱼肠道内,造成鱼肠道阻塞、发炎,甚至贫血死亡。 1.2.2 舌形绦虫为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虫体肥厚,无头节和体节的区分。它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细镖水溞,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终末宿主是鸥鸟。主要危害一龄鲫鱼和夏片。发生此病的水域上空多是鸥鸟比较密集。舌形绦虫的病鱼体瘦而腹部膨大,严重时,游动无力,鱼体失去平衡能力,侧游或负面朝上,浮于水面。剖开病鱼腹部,可见体腔内充塞虫体,虫体数目较少时,虫体肥厚,虫数多时,虫体细长。鱼内脏遭到虫体挤压萎缩,严重时,肝、肾等内脏破损,病鱼死亡。 1.2.3 头槽绦虫为扁带状,有许多节片组成,头节略呈心脏形,顶端有顶盘,两侧有两个深沟槽,无明显颈部。头槽绦虫引起淡水鱼的肠道寄生虫疾病。病鱼口常张开,但食欲下降,严重的腹部膨大,失去平衡能力,腹部朝上或者侧游,剖检可见体腔中充满带状的虫体,其内脏受到虫体挤压而变形萎

寄生虫各章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总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叫 A.体外寄生虫 B.体内寄生虫 C.兼性寄生虫 D.永久性寄生虫 E.暂时性寄生虫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第二中间宿主 E.转续宿主 3.可诱导变态反应的寄生虫抗原有 A.表面和虫体抗原 B.代谢产物抗原 C.绦虫的囊液和线虫的蜕皮液 D.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 E.A、B、C、D全部 4.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伤,除外 A.阻塞腔道 B.夺取营养 C.压迫组织 D.吸附作用 E.破坏细胞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有 A.无季节性 B.仅有季节性 C.无地方性 D.仅有地方性 E.既有地方性,又有季节性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生物因素是 A.寄生虫病患者的存在 B.感染的脊椎动物的存在 C.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存在 D.带虫者的存在 E.健康人群的存在 7.寄生虫病的传染源,除外 A.感染的中间宿主 B.带虫者 C.感染的家畜 D.感染的野生动物 E.寄生虫病患者 8.寄生虫侵入人体后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 阶段是 A.诊断阶段 B.致病阶段 C.感染阶段 D.游移阶段 E.寄生阶段 9.专性寄生虫是 A.成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B.幼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C.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 寄生虫 D.成虫和幼虫均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E.寄生虫生活史全部阶段,或至少有部 分阶段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10.机会致病寄生虫是 A.偶然感染的寄生虫 B.感染非正常宿主的寄生虫 C.暂时寄生的寄生虫 D.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E.免疫功能正常时致病的寄生虫 1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人主要作为 A.保虫宿主 B.转续宿主 C.终宿主 D.第一中间宿主 E.第二中间宿主 12.预防不需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 虫主要采取的措施,除外A.粪便管理 B.防止粪便污染食物、水源 C.注意个人卫生 D.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E.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

鱼类寄生虫病常用药

鱼类寄生虫病常用药 2008-07-18 15:53 (一)高锰酸钾 俗称灰锰氧,为紫色细长结晶,无臭,易溶于水,为强有力的氧化剂,与有机物相遇即释放氧,而将有机物氧化,其本身则还原为二氧化锰。本品杀菌力强,能破坏机体组织而杀死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虫,但其作用亦极易受有机物所减弱。鱼病防治上多用药浴法。 以10ppm浓度浸洗病鱼1-1.5小时,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ppm浓度浸洗病鱼15-30分钟,可治疗鱼类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注意事项:①本品的水溶液极易分解而失效,因此应现配现用;②应放置在有色瓶中密闭保存,本品在阳光下易氧化失效。 (二)硫酸铜 又名蓝矾、胆矾。为蓝色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对病原体有较强的杀伤力和收敛伤口的作用。其铜离子能与蛋白质结合而生成蛋白盐,使蛋白质变性沉淀,并使寄生虫的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杀死寄生虫的作用,特别是对原虫有较强的杀伤力。 1.常用方法 1)全池泼洒常用浓度为0.7ppm,可防治车轮虫、斜管虫、口丝虫等原生动物病,也可杀死青泥苔、水网藻、蓝绿藻等。如与硫酸亚铁以5:2比例配合,可提高渗透压,以0.7ppm的浓度(硫酸铜0.5ppm+硫酸亚铁0.2ppm)可杀死复口吸虫、甲壳类等。 2)鱼体浸洗单独使用为8ppm,作用同上。8ppm硫酸铜和10ppm的漂白粉混合液,在水温15℃左右,浸洗20-30分钟,可以防治烂鳃病、赤皮病和原虫类等病。 3)挂袋可单用也可与硫酸亚铁以5:2的比例合用在食场挂袋,但当天的总剂量不能超过0.7ppm。

2.注意事项 1)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故测量池水体积和计算用药量时,务必准确;同时溶解药物的水温不要超过60℃,否则易失效。 2)同一池塘反复使用硫酸铜,会使池底铜离子的积累增加,从而抑制饵料生物的生长,同时还对鱼体肝、肾、肠道有一定毒害,影响鱼体摄食和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三)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又名绿矾、青矾,为淡绿色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在潮湿空气中,或水溶液放置过久都易被氧化分解,生成黄褐色不溶性碱或盐,使溶液呈酸性,不能再供药用。本品不具毒杀作用,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硫酸铜、敌百虫合用,以提高药物渗透能力而增强药效。 (四)敌自由 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毒杀剂,纯品为白色结晶粉末,工业品为白色块状固体,含有效成分90%左右,能溶于水,对虫体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和一定的触杀作用,并表现有一定的渗透活性。其杀虫活性归因于它的代谢转化产物敌敌畏,即敌百虫在虫体内转化成为毒力更大的敌敌畏。敌敌畏是胆碱酯抑制剂,使胆碱酯酶的活性受抑,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从而致使虫体神经末梢部分释放出来的乙酰胆碱不能迅速被水解,产生蓄积,引起组织功能改变,出现神经失常、中毒而死亡。目前敌百虫的剂型有多种,水产上用的较多的是90%晶体敌百虫。 1.用法用量 1)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单独使用,0.2-0.5ppm的浓度,可杀死单殖吸虫,甲壳类和水蜈蚣、蚌虾和鱼鲺等。敌百虫可与硫酸亚铁和面碱合用加强其药效。与硫酸亚铁合用以4:1的比例配合,剂量为 0.2-0.3ppm,与面碱合用(1:0.6)剂量为0.2ppm浓度,作用同前。 2)浸洗以5-10ppm浓度浸洗鱼体,作用同全池泼洒。 3)内服法以1~3%的浓度拌入饵料投喂,可驱除绦虫、线虫等肠道寄生虫。 4)敌百虫、漂白粉、食盐合用可治疗孢子虫病、据陈锦富(1992)介绍:三种药物的比例为,敌百虫3克,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一)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一) 论文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防治措施论文摘要总结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以及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和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两大类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同时提出了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二是压挤与阻塞。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2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2.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1)隐鞭虫病。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2)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3)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4)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5)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2.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 (1)指环虫病。在我国饲养鱼类中致病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于锶部,严重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

鱼类常用药的用量

鱼病常用药物 敌百虫 本品为白色晶体,稍有臭味,易溶于水,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对鱼非常安全。90%的敌百虫晶体,溶于水后,对锚头蚤、鱼虱、三代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有较强的杀伤力。该药虽高效、低毒,但是不能连续多次使用,以防止鱼儿神经系统的毒害。常用浓度:浸泡每升水20~50毫克,泼洒每100升水20~40毫克。该药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碱分解成毒性较强的敌敌畏,继续分解后失效。本品药性温和,对人畜、鱼体毒性都较低,是一种常用的杀虫药品。 孔雀石绿 为绿色结晶体,药性温和,毒性较小,能溶于水。本品对因真菌引起的肤霉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亦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孔雀石绿是一种致癌物质,使用的时候严防入口,也不要接触皮肤。不要连续多次使用,以防对鱼鳃丝的伤害。常用浓度:浸泡每升水5毫克,泼洒每100升水0.1克。 对水霉病,水温在20度以上,用2/100万~3/100万的水溶液药浴1小时,也可以用1%的水溶液涂抹患处;对小瓜虫病,水温20~26度,用0.3/100万~0.4/100万的水溶液,药浴2小时。 高锰酸钾 又称过锰酸钾、灰锰氧,深紫色晶体,溶于水,是优良的杀菌消毒剂,广泛用于伤口、皮肤、器皿的消毒,对锚头蚤、三代虫、指环虫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常用浓度:浸泡每升水20毫克,泼洒每100升水200毫克。 对指环虫病用20/100万的水溶液药浴,水温在10~20度时药浴20~30分钟,水温在20~25度时,药浴15~20分钟;对斜管虫病、口丝虫病,用20/100万的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痢特灵 又名呋喃唑酮,色黄味苦,有片状的粉状两种。易溶于水,是一种杀菌药,是治疗肠炎的良药。在鱼药中广泛用于皮肤溃疡、烂腮病和肠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呋喃西林。常用浓度:浸泡每升水10毫克,泼洒每100升200毫克。 福尔马林 甲醛溶液,医用防腐消毒剂,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致癌物质。对各种微生物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使用浓度:浸泡每升水用0.4毫升,泼洒每100升水用2毫升。 对车轮虫病,用200/100万~250/100万的水溶液药浴1小时,对小瓜虫病,与孔雀石绿合用效果很好(见孔雀石绿使用方法),水溶液中含福尔马林200/100万~250/100万,药浴1小时。 硝酸亚汞 此药为白色晶体,潮解后为淡黄色,对小瓜虫感染具有特效,一般用药1次即可奏效。该药的毒性大,配制浓度一定要绝对准确,如浓度稍高,即可腐蚀鱼的皮肤和鳍部,甚至中毒死亡。一般不连续使用。使用浓度:浸泡每5升水用20毫克,泼洒小于每100升水,用10毫克。 对小瓜虫病,用2/100万的水溶液药浴,水温15度以下时,药浴2小时,水温在15度以上时,药浴1~1.5小时。病鱼多,全池泼洒时,池水含药0.1/100万~0.2/100万;对口丝虫病,也可以同样的浓度在全池泼洒。 红汞 又名红药水,红色,滴入水中呈翠蓝色。是一种外伤消毒液,对治疗小瓜虫的白点病效果特佳。也可用于创面的消毒处理。药性温和,对皮肤刺激性较小。一般浓度:浸泡每2.5升水,0.5毫升,泼洒每100升水,0.5毫升。对由于白点病、肤霉病引起的并发症有效,因此经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8-11-29T10:39:58.68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作者:武才琪王庆林(通讯作者) [导读] 然后分析了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检验系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淡水鱼类的养殖密度不断提高,虽然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病害风险。本文以寄生虫病为核心,首先介绍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然后分析了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鱼;寄生虫病;类型;危害;防治措施 我国淡水鱼类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为鱼类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染创造了条件,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不明显,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寄生虫就会侵入宿主,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 1.1 单细胞原生动物 第一,隐鞭虫病。该寄生虫一般侵入鱼类的鳃部和皮肤,随着数量增多,会破坏鳃小片组织,并产生凝血酶。由于血管阻塞,增加了黏液数量,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继而出现不摄食、离开群体、靠近岸边等征象,久而久之导致体形消瘦、营养不良。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7-9月,具有发病急、危害重的特点。 第二,小瓜虫病。该寄生虫侵入鱼类后,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或漂浮在水面上,或者和其他物体相互摩擦接触,容易造成大量死亡。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初冬时节,尤其在鱼类数量密集的越冬池中,小瓜虫病的感染概率较高。 第三,车轮虫病。该寄生虫侵入鱼类的头部、鳍部、体表,鱼类会大量分泌黏液,1-2周的鱼苗是主要受害群体。鱼类的口腔内、呼吸道存在大量黏液,因此影响正常的呼吸和进食,导致体形消瘦,主要出现在每年4-7月。 第四,粘孢子虫病。以碘泡虫为例,对于鱼类的危害范围广,该寄生虫伴有较大的胞囊,寄生在鲢鱼体内,会对神经、皮肤、心血管系统和感觉器官产生破坏,鱼类出现打圈、乱窜的现象,尾部上翘、腹腔积水、肝脾功能减退。寄生在草鱼体内,则会危害肠道功能,出现肠道粗大、肠壁糜烂、体形消瘦等征象,最终因不摄食而死[1]。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5-7月,具有发病急的特点。 1.2 多细胞后生动物 第一,吸虫病。该寄生虫侵入鱼类后,首先出现挣扎、跳跃征象,然后游动缓慢直至失去平衡感。由于头部充血,可见鱼类的脑室、眼眶等部位出现鲜红色,机体呈现弯曲状。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5-8月,部分鱼类伴有白内障疾病,具有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第二,鱼怪病。该寄生虫具有成对寄生的特点,主要入侵胸鳍和心腔部位,并通过一个孔道和外界相连。在疾病影响下,鱼类的性腺发育不全,出现机体失衡、狂躁不安等征象,并在短时间内死亡,主要出现在水库和湖泊中。 第三,指环虫病。常见寄生虫类型如鲢指环虫、鳙指环虫、坏鳃指环虫等,寄生在鱼类的鳃部,导致黏液分泌增多,因呼吸困难必须张开鳃盖,是引起幼苗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最佳繁殖温度是20-25℃[2]。 第四,中华鱼蚤病。该寄生虫病在轻度感染时,鱼类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则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出现躁狂不安的征象。鱼蚤在摄食的同时,会分泌溶解组织的酶类物质,导致鳃部表皮损坏,降低了血色素水平,改变白细胞成分,最终因消瘦死亡。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每年5-9月,2龄以上草鱼是主要发病群体。 2.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 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生长发育缓慢,降低了抵抗力,严重情况导致鱼类死亡。在我国南方地区,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率高,其中死亡率约为20%-30%。结合实际案例,2001年苏南和苏北地区,鳜鱼养殖场内发现鳜鱼尾孢虫,部分鱼池内的死亡率超过60%;2002年山东章丘地区,养殖场内发生车轮虫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 具体分析来看,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的危害如下:①因机械性刺激损伤鱼类组织,鱼类出现不同病变或死亡,并且将病变传染至整个鱼塘或养殖场;②在阻塞和挤压效应下,寄生虫会挤压鱼类的正常器官组织,出现肌肉萎缩、功能坏死等病变;③掠夺鱼类的营养物质,鱼类生长期间的营养供给不足,从而诱发消瘦疾病;④寄生虫在鱼类体内直接排放代谢产物,导致毒素持续累积,或者分泌出有毒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 3.针对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消毒管理 第一,定期清理养殖场和池塘,要求排净池内水体,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控制在160kg/亩,加水化成石灰浆泼洒在池塘内。第二,对幼苗进行严格检疫,避免携带病原菌和寄生虫,进入鱼塘之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第三,养殖过程中,每月对鱼塘进行消毒,使用敌百虫泼洒;并且合理选择饲料、控制用量,防止水体污染。第四,推荐选择抗病能力强的鱼种,规范养殖管理措施,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降低寄生虫病发生率。 3.2 制定预防措施 首先优化鱼塘设计,要求每个池塘具有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保证水源清洁充足,从源头控制水体质量,避免携带病原菌。其次,在寄生虫病高发时期,应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一方面从饲料入手,进行消毒和杀虫;另一方面投喂药饵,抑制病原菌增殖[4]。最后从鱼类本身出发,越冬时期选用配合饲料,开春季节则适当添加营养成分、免疫调节剂等。同时采用拉网锻炼法,增加鱼类运动量;装运时避免损伤皮肤外表,阻断病原菌的入侵途径。 3.3 使用化学药物 推荐使用化学药物如优马林、鱼虫杀星,前者可有效治疗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具有消毒抗菌功效,且不会引起公害和污染;

水蛭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水蛭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水蛭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水蛭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水蛭为水蛭科水生环节动物蚂蟥宽水蛭、柳叶水蛭长条水蛭及水蛭的干燥全体。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看一看,资料仅供参考。 水蛭的功效 破血逐瘀,通经消症。主血瘀经闭,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1.治疗急性结膜炎 用活蚂蝗3条,置于6毫升生蜂蜜中,6小时后取浸液贮瓶内备用。每日滴眼1次,每次1~2滴。治疗380例,绝大部分是双侧性结膜炎,全部治愈。治愈时间最短1天,最长5天。治程中除滴眼后1~2分钟稍有疼痛外,未见不良反应。对慢性结膜炎及翼状胬肉也有一定疗效。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用于跌打损伤 如内伤挫伤,内有瘀肿、蓄血、可用水蛭锉末,或煅烧存性成末,再配三七末、麝香等,用酒或温开水送服,或浸酒内服。

3.用于癓瘕 在抗癌剂内试用,一般是配合其他抗癌中草药制成丸散片剂内服,例如配海藻制成水蛭海藻散治食管癌,但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4.抗血栓 水蛭素对各种血栓病都有效,尤其是对静脉血栓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给予适当量的水蛭素,可抑制大鼠和兔颈动脉血栓的形成,形成的血栓比对照组小。 5.恢复神经功能 水蛭可促进实验性家兔急性脑出血的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周围炎症反应及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改善局部循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兔耳局部的实验性血肿也有促进吸收作用。 水蛭的临床应用 1.治疗脑梗死和脑出血。 2.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源性心脏病。 3.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4.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如静脉炎、闭塞性脉管炎、栓塞性动脉炎等。 5.治疗高脂血症。 6.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闭经、盆腔炎性肿块、产后瘀血不下而腹痛等。 水蛭的药理作用 抗凝作用 水蛭中发现了多种物质,它们在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节起抑制作用。如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变异体家族,凝血因子Xa抑制剂antistasin. ghilanten;凝血因子X III抑制剂tridigen ;血小板糖蛋白抑制剂decorsin、 omatin;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剂Calm、Lapp等。 水蛭素是世界公认的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它对凝血酶的抑制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它仅抑制止血系统中的凝血酶,并不干扰体液或细胞因子,其抑制作用也不需其他凝血因子或血浆成分参加;它与凝血酶的亲和力极强.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中和凝血酶。水蛭素与凝血酶以1:1的比例结合后形成一种非共价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极其稳定,解离常数为10?12数量级,而 且反应速度极快。它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从而阻碍血液凝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寄生虫是指一种生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居住于另外一种生物体内,被寄居的生物称为宿主或者寄主,寄生虫的寄生行为同时对卑寄生生物产生损害。寄生行为时寄生虫在宿主或者寄主体内或者依靠寄生虫自身一些特化的器官附着于宿主或者寄主体外,以从中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甚至繁殖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或者是庇护其不受其他不利因素干扰的行为。此外,更加广义地说,就是小型生物依附大型生物来生存,可以被称为寄生,因此病毒也是可以称为寄生虫。 从自然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宿主环境的过程。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强,依赖性愈大。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实际是反映寄生虫对所寄生的内环境适应力增强的表现。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甚至因此而产生一些适应宿主的结构或者功能。 由于寄生虫的寄生活动,寄生在鱼类上的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是比较大地,显著时可引起被寄生鱼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鱼类的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如机械性损伤带来的感染、炎症等。二是压挤与阻塞。某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鱼类体内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对鱼类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五是引起寄主的超敏反应。寄生虫或者是寄生虫产生的物质被寄主体内识别为抗原,引起寄主体内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导致寄主的损伤。 寄生和互利共生一样,都是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物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只是寄生是对宿主有害,而互利共生是双方都有利。而寄生关系的其原由有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由空间联系发展到食物联系。先有简单的共栖,再过渡到宿主体上,进而进到体内共栖,不同程度的共栖为发展营养联系建立基础。食物联系可能开始时只是一种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害的偏利共生。当一方依赖于另一方体液来维持生活,即发展为寄生关系;第二种途径是通过捕食过渡到寄生。在自然界中尚保存过渡的痕迹。第三条途径是未来的宿生物偶然的潜入体内,虽然寄主体内是暂时的生活地点,但对寄生物十分有利,成功为兼性寄生物。寄生关系从上述共栖、捕食和偶然寄生三条途径产生后,可以往不同的方向演化。由寄生产生的这三种途径可以看出,寄生是进化过程中生物个体为了生存而演变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演变中,寄生虫在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等方面就产生了许多的变化。首先,寄生虫为了生活需要确定它们的寄主,还要适应寄主体内的环境。这就迫使它们要有所变化。为了寻找寄主或者在寄主体内迅速到达寄生部位,它们的运动结构在不同的寄生环境便演化出不同的适应方式。 鱼类的寄生虫感染鱼类的途经有三个途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和经血感染。经口感染:很多虫卵、幼虫或包囊可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鱼体中。鱼吞食受污染的饲料及带有幼体的中间宿主,而受感染,如艾美虫、绦虫及寄生于肠道中的吸虫等。经皮感染:即是感染阶段之寄生虫通过鱼类皮肤、鳃、鳍而感染鱼类。它们可主动侵袭鱼类(如双穴吸虫的尾蚴)或从伤口进入鱼体。经血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在鱼体上较少见。它是通过动物媒介的叮咬而将病原接种到鱼类血液中,病原通过体外寄生虫的口器而达鱼类的血液或组织,如蛭类叮咬鱼体而传播寄生于血液中的原生动物,如锥虫。 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其实寄生虫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建立检疫制度。对从外地引进,或引种到外地去的种鱼、苗种进行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每年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杂物、杂草,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鱼病之目的。清塘消毒工作主要包括:清整池塘:每年冬天,待鱼出池后,排干池水,修补池埂,拔除池边杂草,并挖去过多的淤泥。药物清塘: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饼、氨水等。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中间寄主、携带病原的动物和敌害,而且还有改良土壤、水质和施肥作用。

水蛭养殖基础知识

水蛭养殖门户网站_蚂蝗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免费注册水蛭价格公司动态水蛭养殖技术水蛭供应水蛭求购采收加工水蛭养殖技术视频病毒防治养殖心得水泥池养殖水蛭百科大塘网箱养殖培训信息龙脉培训水蛭药品网站公告客户见证企业博客官方微博客户留言1234热门关键字:水蛭养殖蚂蝗养殖 水泥池养殖 人工养殖水蛭的水质要求与培水方法2012-05-01 09:33:50来源:作者:点击:617次水质的要求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PH值<7时为酸性水,pH值越小,酸性越强。2:PH值=7时为中性水。3:PH值>7时为碱性水,pH值越大,碱性越强。水蛭喜欢中性水或弱酸性水,pH值在 6.5—7.5之间为宜。(一):PH值的管理:(1):在没有外来水污染的情况下,池内生物是导致养殖水体PH值变化的主要因素,白天阳光充足时,水中的浮游植物繁殖迅速,同时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水中游离的Co2,使水体的PH值大幅度升高,而夜晚浮游植物强烈的呼吸作用,动植物的活动都释放大量的Co2,便使水体中的PH 值大幅度降低。(2):池底沉淀的动物粪便和饲料残饵,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有机酸可降低PH值。(3):空气中的Co2溶解进入水体可降低PH值。(二):日常管理(1):由于白天水体PH值升高,夜晚PH值下降,导致水体的PH值昼夜变化显著。通常情况下,水蛭能适应这样的昼夜变化,无需对养殖水体进行人为干预。(2):PH值超高时、8.6以上、可以采用换水或施用醋酸等措施降低PH值。(3):PH值过低时,5.0以下、按20ppm浓度生石灰全池泼洒,可提高水体的PH值,具体应用时要遵循少施微调的原则。一般3--5天检测一次。(二):亚硝酸盐的管理亚硝酸盐的形成:水生动物排泄的有机废物经氨化作用产生氮,水蛭所吃剩的残饵在池底蒸发也会产生氨,这些氨在水体中消化细菌的作用下,逐步氧化,经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这一硝化作用一旦受阻,结果就会引起硝化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在水体中的积累。一般情况下,正常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氮计】应底于0.1mg/L。水生动物在此条件下,能自由生长,不会造成任何健康损害。当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高于0.2mg/L--0.5mg/L时,会使水生动物慢性中毒,表现为: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体力衰退,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将会导致大面积死亡。管理措施:(1):机械增氧,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使硝化作用得以完全彻底,减少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形成的机会。(2):定期泼洒水体消毒剂‘粒粒杀’、‘富氯’对水体进行消毒。(3):泼洒生物净水剂‘健水宝’可以有效的吸收水体中的亚硝酸盐。(4):根据水体老化情况,适时换水。(三)氨氮形成:(1):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等分解以后大部分以氮的形式存在。(2):水体缺氧时,含氮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硝化作用产生氨。【NH3】(3):养殖密度大,泌氨作用也大幅度提高。养殖水生动物最理想安全的水质氨的指标为:分子氨【NH3】的浓度必须小于或等于0.02 mg/L。管理措施:(1):制定适宜的放养密度,合理利用水体空间。(2):定期清池,尽量减少残饵对水体的污染。(3):定期泼洒水体消毒剂‘桑普海因’或‘富氯’可对水体消毒,而且可以氧化水体中的氨氮。(4):当水质老化时应及时补水或换水。当水体分子氨【NH3】的浓度超过0.2 mg/L时,会导致水生动物中毒,造成蛭类粘膜肿胀损伤,易受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四)溶解氧的管理一.水体溶氧不足的原因:(1):放养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大,生物耗氧量也加大,造成溶氧不足。(2):水体过肥,水中浮游藻类太多,耗氧量太大。(3):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氧气,从而引起缺氧。(4):水中存在特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容器和工具消毒新购和久未使用的陶瓷容器,工具都应事先消毒、浸泡,洗净后再用。消毒的方法可分别用生石灰、漂白粉、3%食盐水或10 毫克/ 升高锰酸钾液泡半天至 1 天。在鱼容易发病的季节,容器、工具要经常消毒。鱼体消毒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先进行鱼体消毒。常用消毒药液有3%食盐水,2~3 毫克/升呋喃剂溶液,10 毫克/ 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时任选其中一种药物,将鱼药浴5~10 分钟。若发现鱼急游反常,应立即捞出放回水族箱中。1、 投喂饵料要适当投饵不可过量。饲料供应过多时,残饵在水中容易变质,污染水质,使水质恶化,引起有害细菌的繁殖,病原菌侵入鱼体致病。饵料的品质不良是人们常易疏忽的,如果喂饵不合适或饲料变质,极易引起鱼体营养障碍与内脏机能障碍,降低鱼体抵抗力,导致鱼病发生。发生营养障碍时,要立即补充综合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 B 和维生素E。投喂饵料要根据鱼体大小、摄食能力和生长情况确定投喂量,要定时、定量投饵,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来调节

投饵量。 投喂活饵前要注意灭菌、消毒处理,以免将病菌及寄生虫带 入水族箱。 2、 保持水质新鲜,水温适宜 平时每天少量水,保持水质新鲜,必须注意水质,并调整好 PH 值等。 水族箱的水因鱼而异,保持不同的温度,一般来说,热带观 赏鱼保持在 22 至 28 摄氏度。 热带鱼最怕的是水温剧变,水温剧变差距太大,鱼受到过度 的刺激,就易患病。温度变化缓慢,既使超出了适温范围 至 34 摄氏度之间,且变化的时间约在 5 至 6 小时之内, 般还不致伤害鱼体。 为了防止温差变化剧列而危及热带观赏鱼,最好采用自动控 温的加热管。 3、 换水和清洁工作方法要正确 长时间不换水会造成水质变坏,水中的氨和硝酸盐含量过 多,鱼容易生病,但大量的换水和清洁滤材,也会使硝化细 菌难以繁殖,对调节水质不利。 自来水应除氯,此外,在冬季,另入水族箱的水要与在水族 箱中原来的水温度一致,因为水温差常使鱼感冒。 4、 疾病与寄生虫带入水族箱 病原体带入水族箱的途径很多,如经饵料、水草中带入,病 鱼用过的工具未经严格的消毒就放入原来饲养的鱼群中等 都能带入病原体。若水质好,鱼体健壮,尚可抑制细菌的繁 殖;如水质恶化,致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时,病原菌就很易 侵害鱼体。 为减少病原菌带入水族箱的机率, 鱼、饵料、水草、 装饰物、 砂石18 防止

最常见的6种肉类寄生虫

最常见的6种肉类寄生虫 1、广州管圆线虫 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而感染。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残。 福寿螺含有大量广州管圆线虫(华盖供图) 含虫食物:福寿螺 福寿螺带有多种寄生虫。一只福寿螺中就多达3000条至6000条管圆线虫。 避免方法 食用福寿螺必须经过100摄氏度的高温彻底烹煮熟透。 含虫食物:未熟肉类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感染弓形虫,并且感染率很高。人的传染来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动物的肉类。 避免方法 食用肉类前要充分烹煮至熟透,定时消毒与肉类有接触的厨具。 含虫食物:猪肉、黄鳝 避免方法 尽量减少鱼类的生吃次数,选择合法安全的用餐场所食用生鲜类食物。 含虫食物:小龙虾、蟹类 烤、炒、腌、醉等方式不能将小龙虾体内可能携带的肺吸虫幼虫全部杀死。 避免方法 不要食用生的或者半生的小龙虾、蟹类即可。小龙虾的虾头易潜伏细菌、寄生虫,一般不要食用。 5、绦虫 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到72英尺。主要寄生于人小肠,虫卵在牛肠内孵化并可随血循环遍布全身,生长成囊尾蚴,人一旦食用含有囊尾蚴的牛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3个月后即会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人体内寄生牛带绦虫后,不仅会出现腹泻、腹痛症状,还会出现贫血、肠梗塞等并发症。

牛肉中可能含有牛带绦虫卵(华盖供图) 含虫食物:牛肉 避免方法 最好不购买未经检验的牛肉,切完牛肉后用开水洗烫砧板和刀具,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牛肉最好冷冻后再食用。 6、肝吸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

水蛭疗法

水蛭疗法 生活环境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 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软体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 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采制夏、秋捕捉。捕得后洗净,先用石灰或酒闷死,然后晒干或焙干。日本医蛭通常用线穿于体的中段,挂起晒干;茶色蛭除用线穿起外,并将体的一端拉长,故成狭窄的条状。由于加工后外形不同,药材中以日本医蛭的干燥品称为'水蛭',以宽体金线蛭的干燥品称为“宽水蛭”,以茶色蛭的干燥品称为“长条水蛭”。 ⒈宽水蛭:以夏秋二季为盛产期,湖泊中产者体大,水田里

产者体小,捞出后置阳光下晒干,或放在锅内焙干。 ⒉长条水蛭:采收方法同上,惟捞出后用线穿起,体的一端拉长,挂在阳光处晒干。 ⒊水蛭:采收期同蚂蟥,捞出后用线穿起,穿时常从体的中段穿上,持于阳光处晒干。 蚂蝗治疗麦可森说,水蛭“减痛”的关键在于它的唾液,因为它的唾液里面含有几种消炎的成分,这种成分可以深入人的关节组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细菌学教授戴瑟说,水蛭开口咬人的时候,会释放出一系列的化学物质,而在这些化学物质中,有些具有减少发炎的作用,相当于消炎剂。治疗用途古代医书中记载有利用蚂蟥治疗多种疾病,谓其“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消积聚……”。医圣张仲景用其祛邪扶正,治疗“瘀血”、“水结”之症,显示了其独特的疗效。 后世张锡纯赞此药:“存瘀血而不伤新血,纯系水之精华生成,于气分丝毫无损,而血瘀默然于无形,真良药也”。 公元1500年前,埃及人首创医蛭放血疗法,到上世纪初,欧洲人更迷信医蛭能吮去人体内的病血,不论头痛脑热概用医蛭进行吮血治疗。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治疗方法才逐渐被放弃了。然而近年来,医蛭在医学上的新用途正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整形外科医生利用医蛭消除手术后血管闭塞区的瘀血,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