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辅导 一招一式见功夫,华师一附中向立艳

物理竞赛辅导 一招一式见功夫,华师一附中向立艳
物理竞赛辅导 一招一式见功夫,华师一附中向立艳

“玉不琢,不成器”两枚国际金牌靠拼搏而来

——优等生培养案例

(向立艳华中师大一附中物理组)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得天下英才”不易,能够有机会有能力而“教育之”则更不易。在初高中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优等生。他们思维敏捷、博闻强志、兴趣广泛、创造力强。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养,如何因势利导,使他们能够出类拔萃,获得应有的成功,是我们进行该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下面就是物理竞赛培训的典型案例。

物理竞赛是一个艰巨且充满挑战的活动,摘取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是高中阶段物理竞赛的顶峰。我从事物理竞赛已经9年,经历了3个轮回,成绩在进步,我也在进步,可能就是“教学相长”吧。

2008年,我辅导的学生程正谦、胡哲2人进入第10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中国代表队,并双双获得亚赛金牌。但是他们与国际奥赛擦肩而过,甚为遗憾之余,戏称“铁牌”,我也自封为“铁牌教练”,以此鼓励新一届物理竞赛选手;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7月,所辅导的学生舒驰、黄文卓进入世赛国家队,并双双获得“第4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另外,舒驰还获得“最佳实验解题奖”的单项奖。至此,完成了竞赛培训的制高点,可以说“跨越铁牌,铸就金牌”。

回顾这三年对学生的培养过程,我在以下几点做了有力的尝试,是一个精心雕琢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现从“有趣”到“乐趣”的升华,从“乐趣”向“志趣”的跨越。

舒驰、黄文卓两位同学综合实力很强,特别是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从小就是“破坏大王”,喜欢研究家用电器的结构,乐此不疲,一句话,物理“很有趣”。如何从“有趣”感受“乐趣”,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但是,如何从“乐趣”发展成“志趣”,发展到有志于长大后从事这方面研究,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我的办法是:

1、跨进高中的第一阶段,首先让他们观察一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在奇特的光、电实验现象中再次激发他们的兴趣。虽然他们暂时可能不能从本质上理解这些物理形象,但物理的奇妙和神奇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怎一个“妙”字了得。

2、动之以情,用感情来打动学生。首先,亲其师则信其道,我真诚地喜欢物理教学,喜欢物理竞赛活动,我饱含热情地讲解物理,向易中天品三国一样品物理,当然必然深深的感染了学生;舒驰在去西安参加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火车上对其他的学生说“我们向老师在基础物理上讲得非常好——”。然后,用物理学家的智慧和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去感染他们。最后,在讲解相应的物理章节时,结合我国的科技发展,比如“嫦娥飞天”、“神九”升空、空中对接等,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强大而读书”远大的理想,就上升到学习的志趣了。

3、晓之以理,徜徉在物理世界中,美妙的物理规律体现出物理理性之美。经过艰苦的探索,经过枯燥的演算,就更能体会物理理论的简洁之美。从而从“乐趣”跨越到“志趣”。辅导,使他们在班级中脱颖而出,体会成功的喜悦;

4、能者多劳,让他们在各种任务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帮老师在课堂上讲题、讲课,课后跟老师一起批改试卷,让他们“多劳”,因为他们是老师眼中的“能者”,这样他们就会“多劳多得”,他们各方面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这样就发展到为物理学愿意付出,在高层面不论多么枯燥也毫不动摇。

二、抓基本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

物理竞赛的学生基本都认识到了这样一个观点:“抓好了基本功,物理力学就水到渠成了;力学学好了,高中物理就能落到实处;高考内容扎实了,竞赛物理以及其他方面,学生会无师自通”。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

黄文卓同学比较有“灵性”,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写得一笔好字,所以他书写的时候,堪称标准答案。那么对他的基本功要求重点是加强物理问题复盘的功夫,加强对物理问题的本质的思索。

舒驰同学的特点是有“韧性”,会思考。但是他的书写令人很不满意,不规范,且跳跃性大,这在物理竞赛的理论以及实验考试中将处于不利的局面。对此,我采取三步走:

1、练习“说得明白”,归纳物理知识,归纳物理题型,说明物理问题的思路等。这时候可以说是逼他说,逐步引导他怎么说,说明白后,还要说得更好,有条不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切中要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再练习“写的干净”,也就是规范严谨。首先介绍书写的哪些是必要的文字说明,哪些是重要的方程式,如何做到“作图规范”,如何对齐文字等。再就是让他理解方程的来龙

去脉,理清思路。这一点,在竞赛辅导过程的讲解例题、阶段测试和试卷讲评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和加强。

3、加强物理试题解答“复盘”练习,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我清楚地记得,有一道力学决赛试题,舒驰在我旁边做了4遍,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后来舒驰回忆说他做了10遍,从这里也可看出他的“韧性”,不弄明白不罢休。

这一工作持续了将近一个学期,效果也是显著的。2011年11月,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在西安举行,舒驰理论139分(满分140分)获得全国理论第一,理论加实验总分181分,全国第一,为湖北省在全国决赛中第一次夺得总分第一;黄文卓理论129分,理论加实验总分176分,全国第二。他们俩以全国第一、第二的成绩顺利进入物理国家集训队,并在集训队选拔中双双进入国际物理奥赛中国代表队(全国共5人)。

三、阶段总结,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是华师一附中的教学理念,确实,“教”是为了“不教”。进行阶段性总结是实现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达到自我评价的重要途径。每一届物理竞赛小组,写阶段总结是一门必修课,每一个阶段结束,学生都要写出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学习情况、思想情况、针对不足之处的改进措施、自己要达到的阶段目标以及自己的后期为达到该目标作的学习计划。下面是黄文卓在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高一升高二阶段的三次总结:

2010年9月初预赛前的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经完成了竞赛大纲要求内容的学习。掌握的情况如何,还要看几次模拟测试的成绩。总的来说,在力、热、电、光和近代物理五个部分中,我自认为光学和近代物理掌握较好,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内容是近期学习的,而热学和静电场、电磁感应部分则有所遗忘,由于这些内容的公式定律较多,特别是电磁感应部分注重技巧,所以在复习中也有所偏重。力学题在考试中比重越来越小,考题常以天体运动的题型出现,同时也融入到其他部分中,综合题数量增多。所以适当复习,并在热学、电场、电磁感应和近代物理中多进行综合练习,也基本能满足要求。

至于解题的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拿到题后,首先进行定性的分析,理清整个物理过程,构建适当的模型;接着依据条件,对物理对象列出方程,并作适当说明;然后就是数学运算过程,切忌出现“会做的题目算错”的现象,保证步步准确无误,并在量纲、数量级等

方面进行检验。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赛即将来临,应该调整好心态,在知识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尽管明年的竞赛才是我们的重头戏,但高二的这一次演练也至关重要,我的目标是进入复赛的实验部分,如果理论发挥得好,由于我们的实验培训业比较多,就更应利用此优势使总分反超一部分人,争取进入省队;如果理论发挥不佳,未能进入实验部分,也要好好总结,分析得失,认真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教师批注:黄文卓同学整体实力很强,在物理竞赛小组稳居前三。他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

2010年9月25日复赛后的第二天的总结复赛已经结束,暂且不看成绩如何,这个过程已是足够令人回味的。

从预赛说起,那时大概状态还未调整好,结果并不太理想,只是跌跌撞撞地进了复赛。从题目来看,不过是些高考难题、竞赛基础题之类,但是要做全对也不易,十分考验人的耐心。

随后便是复赛,一等到卷子发现有九个题,计划一下就被打乱,尽管感觉题目难度还好,但计算量不小。先做第一题,结果第2问卡住了,误将初始状态当作平衡位臵,不仅算错还浪费了时间。随后做第2题,算完结果用开着勒第三定律检查,发现又不对,于是先跳过。看到第三题,觉得有点麻烦,于是直接跳到第七题,由于题目中说有反射,因此我考虑了多次反射,最终答案竟小于273K,显然不对,这下六神无主,时间已然过去近一小时,还没有一题完全做对!接着调整了一下,又算了一遍第二题,OK!然后快速攻下四、五、六三题,差不多还剩一小时。又去做相对论,由于题目要说明是直角还是锐角或钝角,我便定性地写了一下,并得出锐角和直角的结论,第2小问答案算了半天没算出来,后来在交卷前匆忙写了V1=V0,V2=0,想想也对,时间反演不变。再做光学题,裹了半天把焦距之比2.26误写成1.26,5分没了……并且平面镜只算出椭圆面积,未给出长短轴。此时还有不到半小时,看了一下热学题还是算不到0℃以上,放弃!最后攻第三题,经过几次算错终于得到答案,时间也差不多了。

这次复赛理论感觉题量大,从出题角度说第七、八两题表述不太清楚,对答题确有影响,就自己来说可能理解稍有偏差就“差三千里”。

到了实验阶段,第一个实验是“牛顿环加三棱镜”,看起来不难,但是脑袋一时短路不知道玻璃片有何用,估计操作分没了。反正算出钠黄光波长,但在求折射率时出现致命失误:

本该除以2的地方除成了4,直接导致折射率只有1.28,但最后时间紧迫,匆忙中无暇检查,只能作罢,估计此题分较低。第2个实验是“LRC电路”,大致完成情况还行,但最后一问求电路总电阻一时想不出好法子,而且未将方波改为正弦波,所以将线接到电阻两端就什么

也看不出来,只能用万用电表测出R,再代公式

1

,

L C

E L E

C

ω

ω

==

得总阻抗,此处可能会

扣分。

实验总体来说完成质量较差,犯了许多不该犯的错误,否则进省队就不成问题。一是想着进省队所以想多捞点分,二是主要是第一次参加实验考试,对于时间分配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不是太有经验,造成一些失误。这些以后都得注意。

这次复赛经历确实宝贵,看到高三的同学因为理论题考虑不周而发挥不佳,才发现竞赛是多么残酷,一点失误都可能葬送大好形势。今年拿省一肯定没问题,其实这也不错,但比起去厦门,又心有不甘。该过去的就让其过去吧,明年更有机会,明年卷土重来!

教师批注:真实反映了第一次参加复赛的同学所面对的局面,有利于对他直接有效的指导,表现很好。作为高二学生,黄文卓以第9名的成绩入选湖北省代表队(全省18名)。

2010年11月8日厦门决赛后的总结此次厦门之行,收获包括但不限于一张通知书、一张奖状和一个“铁牌”,更多的是为以后的比赛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单从结果来说,以去厦门之前的目标来评判可以说基本满意,以考完理论后的状态来评判可以说是奢望;以估完分后的结果来评判可以说是侥幸,以知道自己的最终结果及全国其他竞赛选手的整体水平来评判可以说是遗憾。

从理论考试中获得的经验是:

1.不要把题目想得太简单,简单的题中必然有陷阱,即使没陷阱也可能是思路简单运算复杂;不要把题目想得太难,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难度可以说在我们的水平之下(至少明年是如此),理论知识考察不会超出我们所学范围(26届除外),因此也大可不必惧怕其中的难题,无论从物理上或是数学上我们都应有能力去解决;

2.题目做太顺手时要注意。理由是可能把题想简单,应该重新审题和考虑,题目做得太不顺手时也要注意。理由是可能把题目想复杂,可以选择跳过或“强攻”下一题使心态得到调整;

3.不要过于关注题目的分值。分值少并不代表可以放弃,因为它的答案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分值多的题如果实在有困难也应果断放弃,除非把其他所有题都做完且确认无误

(通常不可能)。

考完理论后确实对心态有影响,调整很关键,那天下午我强迫自己睡了3个小时,让自己暂时忘掉理论考试,接着就全身心地投入实验复习,才使实验考试发挥较好。

实验考试的经验是:

1.首先判断难易程度,决定是做快一点还是稍慢一点,像交流电桥实验,提前做完后因为信号源被监考老师用纸遮住因此无法再重新做,只能坐等结束;而LED的实验直到最后几分钟才测出数据,后来连测几组都来不及。

2.仪器坏了一定要马上换,像LED实验中我的电位计就断了一根线,然后就找老师换了,反正也不要钱。

3.数据尽量精确地测量,并尽量读很多位有效数字,尽量地多编几组,这些都是有分的!

4.做完实验把仪器调乱,并在规定反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乱……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今年比赛的“赞助商”是一家做LED的公司,于是我估计会考有关LED的题目,结果真的有;再比如交流电桥实验中要用谐振法测未知频率,而且提供了万用表,故可以测完后用“HZ”档检查,以免偏差过大。

教师批注:黄文卓以全国第60名的成绩获得全国决赛银牌,很不错。他的体会很真实,感悟很具体,为高二阶段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阶段总结对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至少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物理竞赛怎么搞,通过几次总结就可以理解,思想上得到了认同,行动上就可以保持大致一致,开展活动就得心应手了。

2、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便老师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引导。黄文卓在厦门决赛时就暴露出会做的题目没有做好,后一阶段我就加强对他的具体指导。克服“喜新厌旧”的心态,加强竞赛经典试题的归纳和整理,层层深入,挖掘每一个典型题的内涵,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他处理复杂问题时就游刃有余了。

3、阶段总结的过程也是心理倾述的过程。虽然老师清楚地知道竞赛过程的各个环节、各种重要的地方,但学生“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通过总结,可以舒缓压力,有利于拟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4、了解自己所处的大致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什么位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阶段总结是每一个同学发自内心的体会,是竞赛活动难得的精神财富。把学生多次的总结对比起来分析,他就知道自己的成长之路,体会自己成功的喜悦;发给其他同学学习,甚至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学习,对他们的行动加以鞭策。

四、精雕细刻,“玉不琢、不成器”。——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挑战极限。

“玉不琢、不成器”,优等生的培养需要精雕细刻。

“细节决定成败”,我在教学和训练中摸索、思考,及时地制定了一些具体的细节要求,当然,这一工作实际贯穿整个竞赛辅导过程。关于这一点,我采取了以下几个主要做法:

1、突出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新课教学、习题课、综合试题分析,加强概念的辨析和规律的理解。

为此,供学生阅读的有《高中物理读本(甲种本)》、《华罗庚学校高中物理课本(刘彭芝编著)》、大学普通物理、摘印其它书籍如《物理教学》相关篇章。基本养成分析物理问题先进行有关概念辨析的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让他们讲解试题、讲解物理心得,讲物理规律物理概念融会贯通。舒驰在考完国家集训队的选拔考试后对我说“让我们自己梳理物理知识对我的帮助最大。”

2、教学中强调物理思想。

物理、以及物理每一部分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有哪些变式?这些变式怎么来的?当然,物理分析应该具有宏观和微观的思想,宏观即把握问题要研究什么?有哪些研究途径?大致结果如何?有哪些基本规律?大致可以列几个方程?能否有解?等等。微观即处理细节的方法、技巧、具体的求解过程等。

3、辅导开始,“规则”先行。

印发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大纲、学生的竞赛体会、竞赛的时间安排;讲明竞赛的要求、目的,可以达到的层次;在讲解赛题时剖析评分细则,测试后指出时间如何分配、多少分可以达到相应要求等。

4、目标管理。

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态度、智慧是学生学习初期有意或者无意模仿的主要内容,当这些得到初步形成后,大到可以布置具体内容让学生自行看书、研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小到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查阅书籍、然后归纳、最后讨论,老师仅仅是一个参与者,甚至是一个旁观者。

5、精心选题。

注意试题考察的目的和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注意“堆头”。我们竞赛班的高考教学,我是自己编印的,并每届修改。

6、面批面改。

测试是有时间规定的,但有一两个学生先做完,自己检查后交卷,老师就可以在教室后面当面批改,我一般先让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方程意义,然后分步给分。遇到不同解法而答案正确的,可以进一步讨论;答案错误的就一起分析错误原因;有时候,学生的想法是对老师的新的启发。在规定时间做完的,可以在当面批改后,让其发表见解;在规定时间里不能全部做完的,可以适当放宽点时间,然后仔细批阅,指出其所解题目的成功之处,解答其提出的问题,适当启发,留一些问题让其思考,既重视他、保护他的信心,又启迪他的思维,促使其加强学习。这种做法对学生的触动是无形的,但是很有效,使出类拔萃的选手尽快地成熟,使有潜质的学生奋起直追,使稍弱的选手得到重视,达到他们相应的水平。

每一个学生在要达到更高要求时,都有一个瓶颈,老师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发现这些瓶颈、创造条件突破这个瓶颈,在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状态时给予及时而又有效的帮助。

再比如,学生提出问题时,根据需要,有的可以及时而准确地加以解答,有的则可以指出研究方式,具体可以让学生去尝试,过几天再给予解答。

高二阶段,学生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每次测试完后,主要先让舒驰、黄文卓、黄康靖他们三个到我旁边,逐题分析,落实到每一个得分点,然后让他们去改其他学生的试卷。

7、精讲策略。

开始时逐题讲解,包括审题、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解答过程、对问题和结果的讨论等——以讲清各项工作的方式和要求;

然后有目的地讲解部分题目,比如突出概念,或者突出分析过程,或者突出解答的规范等——使某些要求和方式得到强化;

到后来可以穿插学生讲解,使学生做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较高境界,也是复赛面试的素质要求。

8、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和学习总结。

此处应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理解分歧、表述规范情况进行合理的讲解、作出必要的调整,使教学更为优化;

学生可以根据考试情况明确得失,作出相应的改进,落实某些具体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明白后一阶段做什么、怎么做。学生学得好的重要标志是知道什么地方会,什么地方不会,

什么地方有欠缺,然后怎么办。使学生在每一次训练中都得到一些收获。

质量分析和学习总结一般在各个阶段后完成,阶段中学生自己摸索体会。

9、步步为营,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由于竞赛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不一样,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试题“味道”不一样,这就要求预赛前做预赛的事,复赛前做复赛的事,决赛前做决赛前的事。按照要求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当然,平时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直至国际奥赛的难度。

以上对学生的“雕琢”贯穿了整个物理教学过程,当然,由于学生本身的素质客观上有很大的差别,达到的层次也就不一样,不过,整个物理组的选手由于基本功扎实,最终取得的成绩都不错。14位同学,13位湖北赛区全国一等奖(有保送资格),期中6位入选湖北省省队,2人入选物理国家集训队,最终舒驰、黄文卓两人双双进入世赛中国代表队并获得第4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另外,舒驰还获得“最佳实验解题奖”的单项奖。升入大学的情况是:5人保送北京大学,6人保送清华大学,2人保送中国科技大学,1人高考考入南开大学金融系。

五、“天降大任,誓将铁牌变金牌。”——我是这样与学生相互鼓励的。

做一件事情需要有目标,看不到目标希望的事情是令人窒息的。目标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如果说学生大多数将近期目标定位在学好物理、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物理问题;将远期目标定位在致力于科技研究;那么中期目标就至关重要,因为近期目标对优等生而言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就可达到,而远期目标那是大学以后的事。事实上,在物理竞赛的辅导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保送到理想的大学以后就缺乏了动力,止步不前了。所以鼓励学生在高中物理竞赛阶段冲击国际金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期目标。

我常以“铁牌教练”自居,常以学生的阶段成绩作为“铁牌”甚至“铝牌”,以此来激励他们。正所谓“天降见大任于斯人也”,在竞赛最艰难的时候需要学生有极力冲击更高目标的信念,目标越高,动力越大,在这一届学生中,舒驰、黄文卓、黄康靖等种子选手就“誓将铁牌变金牌”,虽然黄康靖在决赛时稍有失误没有进入国家集训队,但舒驰黄文卓则成功双双入选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国国家代表队,并于2012年7月双双获得“第4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另外,舒驰还获得“最佳实验解题奖”的单项奖。至此,完成了竞赛培训的制高点,可以说“跨越铁牌,铸就金牌”。

总之,“一招一式见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优等生的培养需要精心地雕琢,因为“玉不琢,不成器”。摘取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是高中从事物理竞赛学习的学生的最高梦想,也是我们在高中阶段对优等生培养的最大成就,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现在用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来结束这篇案例总结: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物理竞赛是为高中优等生提供的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过程中的一次长征。练就过硬的本领,采取合理有效的战略战术,胸怀战胜一切的豪迈情怀,坚定不移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三军过后尽开颜”,走向成功,铸就辉煌。

高中物理竞赛经典方法 2.隔离法

二、隔离法 方法简介 隔离法就是从整个系统中将某一部分物体隔离出来,然后单独分析被隔离部分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一个个小问题求解。隔离法在求解物理问题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好隔离法,对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大有益处。 赛题精讲 例1: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2—1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 1和F 2作用,且F 1>F 2 , 则物体1施于物体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A .F 1 B .F 2 C .12F F 2+ D .12F F 2 - 解析:要求物体1和2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把其中一个隔离出来分析。先以整体为研 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1-F 2 = 2ma ① 再以物体2为研究对象,有N -F 2 = ma ② 解①、②两式可得N = 12 F F 2 +,所以应选C 例2:如图2—2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 ,A 上再放一物体B ,A 、B 间有摩擦。施加一水平力F 于B ,使它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这时物体A 相对于桌面( ) A .向左动 B .向右动 C .不动 D .运动,但运动方向不能判断 解析:A 的运动有两种可能,可根据隔离法分析 设AB 一起运动,则:a =A B F m m + A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 = μm B g 以A 为研究对象:若f m ≥m A a ,即:μ≥A B B A m m (m m )g +F 时,AB 一起向右运动。 若μ< A B B A m m (m m )g + F ,则A 向右运动,但比B 要慢,所 以应选B 例3:如图2—3所示,已知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 、m 2 ,A 、B 间的摩擦因数为μ1 ,A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2 ,在水平力F 的推动下,要使A 、B 一起运动而B 不至下滑,力F 至少为多大? 解析: B 受到A 向前的压力N ,要想B 不下滑,需满足的临界条件是:μ1N = m 2g 。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2020年5月高三阶段检测英语试题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2020年5月高三阶段检测 英语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生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will the film probably start? A. At 11: 45. B. At 12: 00. C. At 12: 45 2. What did the woman buy for her husband? A. A book. B. A watch. C. A case for coin collection. 3. Where did the man know his flight had been canceled? A. At the airport. B. At the meeting. C. At the international fair. 4. Why can’t the woman contact the man? A. He just had a long phone conversation. B. His phone is out of order. C. The connection on the phone line is poor. 5.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Taking an exam. B. Reading a book. C. Having a clas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 段材料,回答第6 、7 题。 6.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How to choose music for the party. B. Who will be in charge of the party. C. When to start the party. 7.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Help to prepare for the party. B. Tell the man a phone number. C. Ask Sonia for some information. 听第7 段材料,回答第8 、9 题。 8.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tomorrow?

南师附中物理竞赛讲义 11.4静电场的能量

静电场的能量 一、电容器的静电能 研究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一开始电容器的电势差很小,搬运电荷需要做的功也很小,充电后两 板间电势差增加,搬运电荷越来越困难,需要做的功变多。可以看成 是一个变力(变电势差)做功问题。 图像法用面积表示做功。 画Q -U 图像还是U -Q 图像 2 2111222Q E QU CU C === 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荷和能量均由电源提供。 在电源内部,可以看成是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由于电源电动势(即电压)不变,克服电场力做功为: W QU = 在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源消耗的能量和电容器增加的静电能不相等! 思考:两者是否一定是两倍的关系 多余的电能消耗在电路中(定性解释) 例1、极板相同的两个平行板电容器充以相同的电量,第一个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是第二个电容器的两倍。如果将第二个电容器插在第一个电容器的两极板间,并使所有极板都相互平行,问系统的静电能如何改变。 例2、平行板电容器C 接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接通电源充电,当电压达到稳定值U 0时,就下列两种情况回答,将电容C 的两极板的距离从d 拉到2d ,电容器的能量变化为多少外力做功各是多少并说明做功的正负 (1)断开电源开关. (2)闭合电源开关.

例3、图中所示ad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bc是一块长宽都与a板相同的厚导体板,平行地插在a、d之间,导体板的厚度bc=ab=cd.极板a、d与内阻可忽略电动势为E的蓄电池以及电阻R相连如图.已知在没有导体板bc 时电容器a、d的电容为C0 ,现将导体板bc抽走,设已知抽走导体板bc的过程中所做的功为A,求该过程中电阻R上消耗的电能. 例4、如图所示,电容器C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使其充电到电 压U=NE。(1)开关倒向B位置,依次由1至2至3??????至N。 (2)开关倒向A位置一次充电使电容C的电压达到NE。试求 两种方式充电的电容器最后储能和电路上损失的总能量。(电 源内阻不计)

2019-2020年广东深圳华师附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各组物理量均为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位移 C.力、质量、路程D.力、速率、加速度 2.在物理学的研究及应用过程中所用思想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猜想法 B.速度的定义式 x v t ? = ? ,采用的是比值法:当Δt趋近于零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理想模型法 C.在利用v-t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D.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都体现了放大的思想 3.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b c段位移之比为() A.1:3 B.1:5 C.1:8 D.1:9 4.一轻弹簧原长为10cm,在它的下端挂一个质量为400g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cm,若在它的下端挂上一质量为600g的物体时,弹簧长度应为(仍在弹性限度内)() A.13cm B.14cm C.15cm D.18cm 5.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20kg,在μ=0.10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力F,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g取10m/s2)() A.10N,向右B.10N,向左C.20N,向右D.20N,向左 6.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某一物体以初速度1m/s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s内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微元法针对训练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微元法针对训练 例18:如图3—17所示,电源的电动热为E ,电容器的 电容为C ,S 是单刀双掷开关,MN 、PQ 是两根位于同 一水平面上的平行光滑长导轨,它们的电阻能够忽略不计, 两导轨间距为L ,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平均磁场 中,磁场方向垂直于两导轨所在的平面并指向图中纸面 向里的方向.L 1和L 2是两根横放在导轨上的导体小棒, 质量分不为m 1和m 2,且21m m <.它们在导轨上滑动 时与导轨保持垂直并接触良好,不计摩擦,两小棒的电阻 相同,开始时两根小棒均静止在导轨上.现将开关S 先合向 1,然后合向2.求: 〔1〕两根小棒最终速度的大小; 〔2〕在整个过程中的焦耳热损耗.〔当回路中有电流时,该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可忽略不计〕 解析:当开关S 先合上1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当开关S 再合上2时,电容器通过导体小棒放电,在放电过程中,导体小棒受到安培力作用,在安培力作用下,两小棒开始运动,运动速度最后均达到最大. 〔1〕设两小棒最终的速度的大小为v ,那么分不为L 1、L 2为研究对象得: 111 1v m v m t F i i -'=? ∑=?v m t F i i 111 ① 同理得: ∑=?v m t F i i 222 ② 由①、②得:v m m t F t F i i i i )(212211+=?+?∑∑ 又因为 11Bli F i = 21i i t t ?=? 22Bli F i = i i i =+21 因此 ∑∑∑∑?=?+=?+?i i i i t i BL t i i BL t BLi t BLi )(212211 v m m q Q BL )()(21+=-= 而Q=CE q=CU ′=CBL v 因此解得小棒的最终速度 2221)(L CB m m BLCE v ++= 〔2〕因为总能量守恒,因此热Q v m m C q CE +++=22122)(2 12121 即产生的热量 22122)(2 12121v m m C q CE Q +--=热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三模 英语试题Word版

2021届华南师大附中高三(考前热身)综合测试 英语 本试卷共12页,三大题,满分135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I.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Sharks have lived in the oceans for over 450 million years, long before dinosaurs appeared. There are now about 360 1 of sharks, whose size, behavior,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differ widely. Every year, we catch and kill over 100 million sharks, 2 for food and for their fins. Dried shark fins are used to make shark fin soup, which sells for as much as $50 a bowl in fine Hong Kong 3 . Other sharks are killed for sport and out of fear. Sharks are vulnerable(脆弱的) to overfishing because it 4 most species 10 to 15 years to begin reproducing and they produce only a few offspring. 5 by movies and popular novels, most people see sharks as people-eating monsters. This is far from the 6 . Every year, a few types of shark injure about 100 people worldwide and kill about 25. Most 7 are by great white sharks, which often feed on sea lions and other marine mammals. They sometimes mistake human swimmers for their normal prey, 8 if they are wearing black wet suits. If you are a typical ocean-goer, your 9 of being killed by an unprovoked (无缘无故的)attack by a shark are about 1 in 100 million. You are more 10 to be killed by a pig than a shark and thousands of times more likely to get killed when you drive a car.

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小题。1-6题单选,7-10题多选) 1.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动力学的一条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凭空想象的实验 B.伽利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假设、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笛卡尔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D.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都可通过实验直接检验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轨迹的凹侧 D.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一定不变 3.在秋收的打谷场上,脱粒后的谷粒用传送带送到平地上堆积起来形成圆锥 体,随着堆积谷粒越来越多,圆锥体体积越来越大,简化如图所示.用力学知 识分析得出圆锥体底角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不断增大B.保持不变 C.不断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 4.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 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以下说确的是 (已知sin53°=0.8,cos53°=0.6)() 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C.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D.细线烧断后小球做平抛运动 5.如图所示,放在倾角è=15°的斜面上物体A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通过跨接于定滑轮的轻绳连接,在某一瞬间当A沿斜面向上的速度为v 1 时,轻绳与斜面的夹角á=30°,与水平面的夹角 a=60°,此时B沿水平面的速度v 2 为() A.v 1B.v 1 C.v 1 D.v 1 6.如图所示为电影《星际穿越》中的飞船图片,当飞 船只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宇航员处于完全失 重状态;为了模拟重力环境,可以让飞船旋转起 来.对飞船飞行的电影片段用 Tracker Video Analysi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飞船的 旋转的角速度为0.6rad/s,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为10m/s2.由此请推算出飞船的半径约为() A.28m B.56m C.100m D.256m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的光滑圆管中做圆周运动,圆的半径为R,小球略小于圆管径.若小球经过圆管最高点时与轨道间的弹力大小恰为mg,则此时小球的速度为() A.0B.C.D. 8.一只小船渡河,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河 岸,且船在渡河过程头方向始终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 不变.现小船相对于静水沿v 方向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 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 C.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公式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公式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力学公式 一、运动学 1.椭圆的曲率半径 22 12,b a a b ρρ== 2.牵连加速度 '2'()''a a r v r a a v βωωωωβ=+?+?+??其中为绝对加速度为相对加速度 为转动系的角速度,为转动系的角加速度 为物体相对于转动系的速度 3.等距螺旋线运动的加速度 22 v v a R ρ ==⊥ 二、牛顿运动定律 1.科里奥利力 2'F ma m v ω=-=-?科里奥利 三、动量 1.密舍尔斯基方程(变质量物体的动力学方程) ()dv dm m F u v dt dt =+-(其中v 为主体的速度,u 为即将成为主体的一部分的物体的速度) 四、能量 1.重力势能 GMm W r =- (一定有负号,而在电势能中,如果为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电势能,则应该为正号,但在万有引力的势能中不存在这个问题,一定是负号!!!!) 2.柯尼希定理

21 ''2 k k c k kc E E M v E E =+=+(E k ’为其在质心系中的动能) 3.约化质量 12 12 m m m m μ= + 4.资用能(即可以用于碰撞产生其他能量的动能(质心的动能不能损失(由动量守 恒决定))) 资用能常用于阈能的计算 22 1212 1122kr m m E u u m m μ= =+(u 为两个物体的相对速度) 5.完全弹性碰撞及恢复系数 (1)公式 12122 11221211 212 ()2()2m m u m u v m m m m u m u v m m -+=+-+= + (2)恢复系数来表示完全弹性碰撞 112211222112 m v m v m u m u u u v v +=+-=-(用这个方程解比用机械能守恒简单得多) 五、角动量 1.定义 L p r mv r =?=? 2.角动量定理 dL M I dt β= =(I 为转动惯量) 3.转动惯量 2i i i I m r =∑ 4.常见物体的转动惯量

南师附中物理竞赛讲义 106光学例题t资料

10.6费马原理 光学例题 费马原理: 光线在两点间的实际路径是使所需的传播时间为极值的路径。在大部分情况下,此极值为极小值。 i i i x t t v ==∑∑ i i c n v = 可得:i i n x t c =∑ 我们定义折射率与路径长的乘积为光程,用l 表示,l nx =,于是,费马原理又可表述为:光线在两点之间的实际路径,是使光程为极值的路径. 例1、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岛A ,A 与直湖岸的距离 为d ,湖岸边的一点B ,B 沿湖岸方向与A 点的距离为l ,一人自A 点出发,要到达B 点。已知他在水中游泳的速度为v 1,在岸上走的速度为v 2,且v 1时,人所走的路径为如图所示的路径.即沿着和垂直于岸的方向成C 的角度游向岸边再在岸上走至B 点. 当tan l d C ≤时,人由A 直接游到B 点. 【点评】本题若从运动学角度分析,也可以作出解答,但比较麻烦. 例1. 一曲率半径R=60cm 的凹面镜水平放置,使其凹面向上,并在其中装满水,水的折射率为4 3 n = ,假如装满水后水的的深度比半径R 小得多,试问平行光束成像于何处? 【解析】法一:直接用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来做,未装水时,平行光束经镜面反射后通过焦点F ′,它离开镜面顶点的距离为30cm,若装有水,当α、β为小角度,由图可知: l

华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华师大附中2018年高中毕业班三模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的世纪耗散 借助于网络,诗歌的发展好像是如虎添翼了,“诗人”何止是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甚至不止是冬笋爆发,一年四季都是遍地春笋了。我们处在一个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的时代,卡拉OK时代满足了人人当歌星的欲望,也满足了诗歌爱好者人人当诗人的愿望。于是我们拥有了庞大的卡拉OK式的诗人群体,产生了汗牛充栋的卡拉OK歌曲式的诗作。出版社的改革开放,让每一位有资产的诗人都能够出诗集,顺利地成为有诗集的诗人。作协的改革开放,使有一定数量诗作的诗人,都成为绝对不假的体制意义的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县级等各种级别的注册诗人。 然而,诗人们知道,真正读诗的人数锐减,社会关注诗的程度大大降低了,诗作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不再有类似郭小川《一个和八个》那样的诗作改成电影大获成功,也不再有叶文福《将军你不能这样做》那样的引起争鸣之作,再没有朦胧诗那样的被聚焦关注的诗歌流派,再没有北岛、顾城、海子、余光中、席慕蓉,甚至汪国真那样凝聚更多眼球的诗人。人们广泛关注的,可能是裸体朗诵的“行为艺术”,而不是关注诗歌艺术本身…… 总之,进入21世纪,当下诗歌正步入“崩盘”式的全面耗散时代。文学边缘化,诗歌当然也边缘化。诗歌边缘化自然是文学边缘化的一部分,所以,大的背景原因是一致的。 文学的边缘化除了文学家怅惘,没有谁会关注,20世纪下半叶,文学曾经以政治宠臣的身份紧跟政治长达40年。正如宠臣永远奔走在帝王鞍前马后,总是引人注目,而得以风光无限那样;文学因为是政治的宠臣而得以成为社会的焦点,处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心位置。诗歌曾经是宠臣的一员,宠臣是帝王的代言人,所以,诗歌一度成为政治口号的形象化翻版。 其实,文学的边缘化、诗歌边缘化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文学不再是政治的宠臣,它争取到了主体性的主权地位。要文学回到生活舞台的中心,除非文学回到政治宠臣的位置。我想,与其那样,还不如让文学成为精神家园的门卫,让诗歌成为诗歌爱好者的心灵故乡。然而,诗歌边缘化的程度显然要大大地高于小说。诗歌何以重度边缘化?何以发生崩盘式的世纪耗散?这自然有其文体的本质原因。诗歌无法给激烈竞争之中的社会群体,在疲倦之后提供故事消费。故事通过进入家庭的电视,使包括文盲在内的受众看得津津有味。诗歌不是用眼睛看就可以享受的,她是要在宁静的心灵状态下的“读”物。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如此浮躁的社会,神经如此紧张的人们,有几人是心境宁静的? 诗歌不是用耳朵听就可以享受的。而流行音乐可以用耳朵来对付,而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大饱耳福。流行歌曲是超越时空的,超越民族、语言,哪怕一个字都听不懂的外国歌曲,人人照样可以享受。文盲可以欣赏流行歌曲,可是,诗歌不行。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年级物理 试题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 )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在研究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时,观察如下实验,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 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 A .直线P B .曲线Q C .曲线R D .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改变量都相同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4.某种自行车的链轮、链条、飞轮、踏板、后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骑行过程中,踏板和链轮同轴转动、飞轮和后轮同轴转动,已知链轮与飞轮的半径之比为3:1,后轮直径为660mm ,当脚踩踏板做匀速圆周运 动的角速度为5rad/s 时,后轮边缘处A 点的线速度为: ( ) A .9.90m/s B .0.55m/s C .4.95m/s D .1.10m/s 5.在水平圆盘上放置了A 、B 、C 三个小物块,如图所示, 链轮 链条 后轮 飞轮 踏板 A A B C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15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答题技巧及历年真题

语法填空答题技巧及强化练习 【语法填空考点】 纯空格题:冠词:a,an,the 代词 介词:in,at,on,above,below,through,across,onto,into,over,after,before,as(做为)等 连词 起连接作用的副词:however,therefore,thus,besides ,then,next,first,also,instead ,too,never,not 等 有提示题: 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主谓一致) 表具体某次情况:to do 非谓语动词 作主语/宾语 表习惯/一般情况:doing 作目的/结果/形容词后的状语:to do(adj. enough to do,too...to do,only to do 等) 主动或正在进行:doing 作定语/状语/补语: 被动或完成:done 未发生:to do 形容词和副词及其对应的比较级、最高级和词类转换(词性转换、加否定或反义的前/后缀)等。 【语法填空七字诀】 “全”:看完整句; “位”:确定空格所处的位置,分清在句子当中充当什么作用(词性为主); “考”:知道考什么; “形”:知道用什么形式(主被动,词性的变化,特别是不规则词形的变化和书写等); “断”:对于长难句,要学会断句(断成相对完整的小单位,使空格的位置明朗化); “删”:对于复杂句,要学会删掉修饰部分,让句子的基本结构浮出水面。 “查”:填完后,读一遍,看是否自然通顺、前后一致、符合逻辑,看整体是否完整。 考点1.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1). The sun was setting down when my car ______ ( break ) down near a remote and poor village . (2). Being too anxious to help an event develop often ________ ( result ) in the contrary to our intention. (3). That was definitely not an attractive idea so I politely declined her invitation, ___________ (close) my book and walked away. (4). I ________________ (impress) by its garden-like campus, its enthusiastic students and especially its learning atmosphere. (5). They didn’t take many chances in their lives. They usually ____________ (follow) orders. 【小结】 动词的时态、语态是每年的考点, 也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项目,通常1-2道题。 重点考查的是时态 ,且多与语态一起考查。时态理解错误在考生中是常见的, 把握命题人的意图是至关重要的。 【解题思路】 1). 先判断所给动词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 2). 谓语动词的话,判断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 3). 判断用哪种时态(根据时间状语、另一动词或具体的语境、)。 4). 确定所填动词的形式,保证谓语动词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的一致。 指示代词:this,that,those,these 人称代词:I ,me,them,they,he,his 等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your,my,his,its 等 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his,its,hers,yours,ours 等 反身代词:themselves,yourself,yourselves,himself,herself,itself,ourselves 等 不定代词:another,other,some,many,much, little,anything,somebody,no,such 等 关系代词:who,whom,which,that,as 等 疑问代词:what,whatever,which,who 等 从属连词:since(既然,自从),because,as(因为),although,though,after,before 并列连词: but,not only...but also...;or,and,for (因为)等

广东华师附中实验学校中考数学模拟题(二)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综合练习二)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 -4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 2、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将达到540 000 000 000千克,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___________千克。 3、已知反比例函数 x k y=的图像过点(6,- 3 1 ),则k=__________; 4、函数y=x3 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5、已知数据-3,-2,-1,1,2,a的中位数是-1,则a=__________; 6、不等式组 ? ? ? - > - > 3 1 4 2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 7、圆锥底面的半径为5cm,高为12cm,则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cm2。 8、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和8,若两圆内切,则圆心距等于________。 9、同时抛两枚1元硬币,出现两个正面的概率为 4 1 ,其中“ 4 1 ”含义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多项式x4y+2x2y3-5xy4+6-3x3y2按x的升幂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是4张一样大小的矩形纸片拼成的图形。请利用图形写 出一个有关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观察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其中△是三角形, □是正方形,○是圆), □△○□□△○□□△○□□△○□…… 若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则第2006个图形是______(填图形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2+a2=a4 B、4a2-2a2=2 C、a8÷a2=a4 D、a2?a3=a5 14、小丽制作了一个如下左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 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 A B C D 15、数学老师对小林在参加中考前的十次模拟考试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其成绩是否稳定,于是,老师必需知道这十次数学成绩的( ) A、平均数 B、众数 C、方差 D、频率 16、AB两地相距50km,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设汽车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y(小时)、 a b

高中物理竞赛 解题 方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五、极限法 方法简介 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赛题精讲 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 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 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 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所以速最大时有 mg =kx ① 图5—1 由机械能守恒有 22 1)(kx E x h mg k +=+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k g m m g h E k 2 221?-= 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 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 的时间最短。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 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 βcos g a = 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 OP at =22 1 所以β cos 2g OP t = ① 由图可知,在△OPC 中有 图5—2

) 90sin()90sin(βαα-+=- OC OP 所以) cos(cos βαα-=OC OP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g OC g OC t )]2cos([cos cos 4)cos(cos cos 2βαααβαβα-+=-= 显然,当2,1)2cos(αββα= =-即时,上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2α β=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此题也可以用作图法求解。 例3:从底角为θ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0υ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 空气阻力,若斜面足够长,如图5—3所示,则小球抛出后, 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H 为多少? 解析:当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物体离斜面最远。 以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 轴正方向, 则由:gt v v y ==θtan 0,解得运动时间为θtan 0g v t = 该点的坐标为 θθ2202200tan 221tan g v gt y g v t v x ==== 由几何关系得:θθtan cos /x y H =+ 解得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为 θθsin tan 220?=g v H 。 这道题若以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建立坐标轴,求解则更加简便。 例4:如图5—4所示,一水枪需将水射到离喷口的水平距离为3.0m 的墙外, 从喷口算起, 墙高为4.0m 。 若不计空气阻力,取 2/10s m g =,求所需的最小初速及对应的发射仰角。 解析:水流做斜上抛运动,以喷口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 直角坐标,本题的任务就是水流能通过点A (d 、h )的最小初速度和发射仰角。 图5— 3 图5—4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英语期中试卷

华中师大一附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高三年级英语试题 本试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120分钟。 命题人:高三年级英语备课组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 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 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 一遍。 1.What does the man like? A.A stormy ocean.B.Calm waves.C.Calm water. 2.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 A.To do some exercise.B.Not to go out.C.To put on more clothes. 3.How much is the yellow tie? A.$15.B.$18.C.$36. 4.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She will buy him a pencil. B.She has pencils for him. C.She herself has no more pencils. 5.What does the lady like to drink? A.Dutch.B.Coffee.C.Juic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Fill out some forms.B.Have dinner.C.Pack up some stuff. 7.Who is Jessica? A.A policewoman.B.A movie star.C.A student. 8.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tomorrow afternoon? A.Play tennis.B.Take judd out.C.See a movi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What sports does the man like to play after work? A.Table tennis, running and golf. B.Tennis, jogging and golf C.Tennis, running and golf. 10.How often does the man play golf? A.About once a week.B.About once a month.C.About once a year. 11.What time will they meet at the clubhouse? A.At 1:30 p.m..B.At 1:30 a.m..C.At 2:30 p.m..

南师附中物理竞赛讲义12.6物质的导电性t剖析

12.6物质的导电性 一、金属导电 1、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 在加有电压的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AD上选取截面C,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每个电子的电荷量为e,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 在时间t内,处于相距为vt 的两截面B、C间的所有自由电荷将通过截面C。 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某截面的电量为: Q = (vtS) ne 形成的电流为: I = Q/t = neSv 二、液体导电 1、液体金属导电 与金属导电类似 2、溶液导电 法拉第电解定律(参考黑皮的讲解) 三、气体导电 1、一般情况下,气体不导电。 2、气体导电分自激放电和被激放电。 被激放电是指有其他物质作为电离剂促使空气电离。 自激放电是由于碰撞产生离子,离子在强电场中高速运动,将其它气体分子撞散,产生新的离子,从而发生类似核裂变的连锁反应。 自激放电包括: (1)辉光放电:空气稀薄,分子间距大,离子动能大,易碰撞产生新的离子。 (2)火花放电:由于电场非常大,离子动能大,易碰撞产生新的离子。 (3)弧光放电:由于温度高,离子动能大,易碰撞产生新的离子。 (4)电晕放电:原理与火花放电类似,也是电场很强。但火花放电是两个带电体之间的,而电晕放电是一个高电压导体表面进行放电,电流较小。 四、半导体 1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纯净的半导体经常由硅晶体制成。 半导体通常具有热敏和光敏特性,即温度升高,电阻率减小,光线照射,电阻率减小2、半导体的掺杂 掺入三价硼,缺少电子,形成空穴。(P型半导体) 掺入五价磷,多余自由电子。(N型半导体) 空穴和自由电子均可导电(载流子),增强了半导体的导电性。 3、二极管 一个半导体左右掺入不同杂质,一边为P型,另一边为N型。

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三)(理综)

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三) 理科综合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监考老师。 相对原子质量H l T 3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用盐酸处理后,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B.无论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线粒体基质中都可以生成CO2 C.线粒体中有DNA和RNA分布,可发生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可看到线粒体由双层膜构成 2.科学家将鸡肉瘤的无细胞滤液接种到健康鸡体内,诱发了新的肉瘤,后来从肉瘤中提取出一种RNA病毒,命名为Rous病毒。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滤液中的致癌因子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B.Rous病毒的化学组成与染色体相同 C.与正常细胞相比,肉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 D.与正常细胞相比,肉瘤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3.如图为细胞中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示意图。己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的合成起始需要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起始密码子 B.多个②结合在①上可使每一条肽链的合成时间大大缩短 C.若P肽段功能缺失,肽链可继续合成,但无法分泌到细胞外 D.据图可知②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