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1-16次)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1-16次)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1-16次)

遵义医学院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1-16次)

第一次实验骨学总论、关节学总论、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填空

1. 骨、骨连接、骨骼肌

2.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3.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4. 骨髓腔、骨松质间隙、红骨髓、黄骨髓

5. 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

6. 椎体、椎弓、椎孔

7. 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8. 骶骨下端、骶角

9.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10. 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

二、单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C

2.C

3.C

4.D

5.C

6.D

7.D

8.E

9.B

10.B 11.B 12. 13.E 14. B

三、多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正确答案)

1. A B C D E

2. A E

3. A B C D

4. A C D

5.C D 第二次实验分离颅骨、颅的整体观及其连结

一、填空题

1. 23、脑颅骨、面颅骨

2. 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3. 额骨、顶骨、枕骨

4.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5. 额窦、上颌窦、蝶窦、筛窦

6. 中鼻道、上鼻道、下鼻道

7. 眶上裂、视神经管

8. 筛骨垂直板、犁骨

9. 寰枕关节、枕髁、寰椎侧块上关节面 10. 下颌头、下颌窝、关节结节

二、单项选择题

1.C

2. C

3. A

4.D

5.B

6.B

7.C

8.C

三、多项选择题

1. B、D

2. B、C、E

3. B、D

4. A、B、C

5. A、B、

C、D、E

第三次实验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填空题

1. 锁骨、肩胛骨

2.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3. 胸锁关节、锁骨的胸骨端、胸骨的锁切迹、骶髂关节、骶骨耳状面、髂骨耳状面

4. 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盂肱

5. 肩峰、肩胛骨的喙突、喙肩韧带、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6.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7. 构成一尖端朝下的等腰三角形

8. 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前臂骨间膜、旋前或旋后、半旋前 9. 髂骨、耻骨、坐骨

10. 左右髋骨、骶骨、尾骨 11. 髋臼、股骨头、髋臼横韧带、股骨头韧带、髂股韧带

12. 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前交叉、后交叉 13. 后方、滑向前方

14. 伸膝、屈膝、半屈膝、旋内和旋外

15. 胫腓骨的下端、距骨滑车、背屈(伸)、跖屈(屈)、跖屈 16. 第

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跟骨结节

二、单项选择题

1.C、E

2.E

3.D

4.A

5.C

6.C

7.D

8.E

9.B 10.A

11.D 12.C 13. C 14.C 15.D 16.E

17.A 18.D 19.E 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D、E

3.B、C、D、E

4.A

C E 5.B、C、E

6.A、B、C、D

7.A、C、D、E

8.C、D、E

9.A、

B、E 10.A、B、D、E

第四次实验肌学

一、填空题

1. 骨骼肌、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

2. 肌腹、肌腱、收缩

3. 面肌、咀嚼肌

4. 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下颌关节

5.背阔肌、

胸大肌 6.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竖脊肌或夹肌 7.胸廓侧壁、上8

个或9个肋骨、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使肩

胛下角旋外8.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

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多一空)、肱骨小结节嵴 9. 腹直肌鞘、腱划 10.

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腹横筋膜、腹外斜肌腱膜、精索、子宫圆韧

带 11.腔静脉裂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下腔静脉、食管、主动

脉 12. 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13. 三角肌、冈上肌、喙肱肌、肱二头肌

14. 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屈肘关节、肱三头肌、(多一空)、伸

肘关节 15. 股薄肌、股二头肌

16.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直肌、缝匝肌 17. 胫骨前肌、胫

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18. 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伸踝关节 19.股静脉、股动脉、

股神经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E

5.B

6.D

7.B

8.E

9.E 10.A

11.C 12.E 13.B 14.E 15.E 16.D 17.B 18.D 19.A 20.A D 21.E 22.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B、C、E

3. B、D

4. B、C、

D 5. B、D、E

6. B、C、D

7. A、C、D、E

8. A、E

9. A、E 10.

B、C、D

11. B、C、D、E 12. A、C、D

第五次实验呼吸系统、胸膜与纵隔

一、填空题

1. 呼吸道、肺

2.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 筛骨垂直板、犁骨、

鼻中隔软骨

4. 嗅、呼吸

5.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6. 环

甲关节、环杓关节、环杓、环甲

7. 喉与支气管杈之间、环状软骨下缘、胸骨角、气管杈 8. 肺静脉、

肺动脉、支气管

9. 心切迹、左肺小舌 10.斜裂、水平裂、十 11. 肋胸膜、膈胸膜、

纵膈胸膜、胸膜顶

12. 第6肋、第8肋、第10肋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A

6.E

7.C

8.B

9.D 10.B

11.D 12.D 13.E 14.C 15.E 16.C、E 17.C 18.B 19.B 20.D

21.D 22.C

三、多项选择题

1. B、C、D、E

2. A、B、C、E

3. A、B、C、D、E

4. A、

B、C、D、E 5. A、B、C、E

6. A、B、E

7. A、C、D、E

8. A、B、C

9. A、

B、C、D、E 10. D、E

第六次实验消化系统、腹膜

一、填空题

1.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2.硬腭、软腭、腭帆 3.丝状乳头、叶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4.鼻咽、口咽、喉咽 5.食管裂孔、40 6.胃体、胃底、贲门部、幽

门部 7.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悬韧带 8.结肠带、

结肠袋、肠脂垂 9.肝左叶、肝右叶、方叶、尾状叶 10.肝总管、胆

囊管、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上部、胰头、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

肠大乳头 11.胰头、胰体、胰尾 12.粗、厚、丰富、较红

13.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 14.胃大弯、横结

肠15.胆总管、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E 5.E 6.C 7.C 8.B 9.C 10.D 11.B

12.D 13.C 14.E 15.D 16.D 17.A 18.B 19.D 20.D 21.D 22.B

三、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E 3.AB 4.ACE 5.AE 6.ABCD

第七次实验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

一、填空题

1.肾、输尿管、膀胱、尿道2.肾静脉、肾动脉、肾盂3.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保护固定

4.腹段、盆段、壁内段5.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前列腺6.生殖腺、输送管道、附属腺体、阴囊、阴茎

7.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8.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盆部、精索部9.膀胱、尿生殖膈、耻骨联合、直肠

10.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D 5.D 6.E 7.A 8.A 9.C 10.A 11.A

12.A 13.D 14.B 15.D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CE 3.ABCE 4.ABC 5.BC

第八次实验报告女性生殖系统

一、填空

1.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2. 卵巢窝、髂内外动脉

3. 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4. 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壶腹、输卵管峡、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

5. 输卵管子宫口、子宫腔、输卵管腹腔口、腹膜腔

6. 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阴道部、阴道上部

7. 皮肤、皮下脂肪、纤维组织、乳腺

8. 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尾骨尖、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

9. 尿道、尿道、阴道、肛管10. 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

11. 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12. 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C

3. C

4. B

5. A

6. A

7.D

8. E

9. B

10. D

11. A 12. C 13. C 14. E 15. C 16. C 17. D 18. E 19. C

20.D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C、D、E

3. A、C、D、E

4.

A、D、E

5. A、C

6. A、C、E

7. C、D、E

第九次实验报告心脏(1)

一、填空

1. 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2. 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 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处,距正中线7~9㎝处

4. 冠状沟、前室间沟、前室间支、心大静脉、后室间沟、后室间支、心中静脉

5.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左右肺上和肺下静脉

6. 肺动脉干、主动脉

7.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窦房结

8. 动脉圆锥、主动脉前庭

9. 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纤维环、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瓣膜间隔10. 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升主

11.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冠状窦口、右心房12. 纤维性心包、浆膜性心包13. 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下窦

二、单项选择题

1.D

2.E

3.A

4.C

5.C

6.C

7.D

8.C

9.D 10.B 11.D 12.B 13.E 14.C 15.C 16.C 17.A 18.E

19.B 20.D 21.C 22.B 23.B

三、多项选择题

1. B、D、E

2. A、B.C

3. A、B、C、D、E

4. B、C、

5. A、D、E

6. A、

B、C 7.A、B、D 8. A、B、

C、

D、E

第十次实验动脉

一、填空题

1.肺动脉干,主动脉。

2.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

3.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

4.颈外动脉,甲状颈干。

5.锁骨下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旋肱后动脉。

6.内侧,外侧,桡动脉。

7.桡动脉掌浅支和尺动脉末端,尺动脉掌深支和桡动脉末端。

8.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9.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10.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11.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

指肠下动脉,脾动脉。

12.腹主动脉,肝固有动脉右支,脾动脉。13.膈下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

14.肛动脉,会阴动脉,阴茎动脉。

15.髂内动脉,前上方。16.腹壁下动脉,腹股沟管深环。17.股三角,收肌管,收肌腱裂孔,腘动脉。18.腹股沟韧带中点,股静脉。19.胫前动脉,母长伸肌,趾长伸肌。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E

5.E

6.D

7.E

8.D

9.E10.D 11.C12.A13.D

14.B15.D16.B17.A18.B19.D20.B21.B

22.D

三、多项选择题

1.E

2. A,B

3.A,B,C

4.C,E

5.A。C.D

6.B,D

7.D,E

8.A,

B.C.D9. A,B,D

第十一次实验静脉、淋巴系统

一、填空题

1.左头臂静脉,右右臂静脉,升主动脉,奇静脉。

2.头静脉,贵要静脉。

3.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

4.大隐静脉,股静脉,小隐脉,腘静脉。

5.子宫静脉丛,阴道静脉丛。

6.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静脉网。

7.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心静脉系。

8.下肢,腹部,盆部。

9.脾,胰,胆囊。10.左肾静脉,下腔静脉,肠系膜下静脉。11.足背静脉弓外侧,外踝后方,腘静脉。12.肝十二指肠韧带,胆总管,肝固有动脉。13.淋巴管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14.乳糜池,

主动脉裂孔,左静脉角。15.右淋巴导管,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膈干。16.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17.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18.腹前外侧壁下部,臀部,会阴,子宫底。19.腹股沟韧带平行,大隐静脉末端周围,股静脉周围何股管内。

20.左季肋区,第9~11肋,第10肋,脾切迹。

二、单项选择题

1.C

2.E

3.B

4.D

5.E

6.D

7.B

8.B

9.B 10.C11.A12.E

13.E14.E15.C16.B17.E18.D 19.C

三、多项选择题

1.A,D,E

2.A,D,E

3.C,D,E

4.B,C,E

5.A,B,C,

D 6. A,B,C,E

7.A,B,C,D,E 8.D,E9.A,B,D,E10.A,B,C,D,E

11.B,C,D,E

12.A,B,C,E13.A,C14.B,D15.B,C

第十二次: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E

4.D

5.C

6.D

7.A

8.C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B. D

2.A. B. C

3.A. B. C

4.A. B. C 5 .B. C

第十二次实验视器,前庭蜗器

一.填空题

1.眼球、眼副器

2.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3.角膜、巩膜

4.虹膜、睫

状体、脉络膜5.虹膜部、睫状体部、脉络膜部 6.瞳孔开大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7.中央凹,眼球后方的视神经盘8.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9.睫状体,睫前静脉。角膜、晶状体,眼内压、代谢10.皮肤、皮下组织、肌层11.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隆12.耳,外耳、中耳、内耳13.耳廓、外耳道、鼓膜14.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15.锤骨、砧骨、镫骨16.迷路,骨迷路、膜迷路

17.耳蜗、前庭、骨半规管18.前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19.

膜半规管、蜗管、椭圆囊、球囊20.舌、软腭、会厌21.空气、骨,空气

第十三次: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E

5.A

6.C

7.C

8.B

9.D 10.B 11.E 12.C 13.B

14.B 15.E 16.D 17.B 18.C 19.D 20.C 21.B

二. 多项选择题

1.AC

2.A.C.D

3.A.B.C.D

4.B.C.D

5.C.D.E

第十三次实验神经系统总论.脊神经

一.填空

1.中枢神经、周围神经

2.感受器、传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脊髓前角、胸腰段、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

4.颈,前斜角,锁骨下的静脉,膈,胸膜心包及膈下面部分腹膜,肝、胆囊、肝

外胆道的浆膜

5.斜角肌,锁骨

6.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

7.后束、四边孔、外科颈、三角肌、小圆肌

8.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

9.桡、尺、桡

10.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尺神经

11.胸骨角平面、乳头平面、胸结合平面、肋弓平面、脐平面

12.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髂腹股沟神经、腹股沟管、浅环

13.腰丛,股四头肌、缝匝肌、隐神经

14.腰、股部

15.胫神经、腓总神经、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第十四次实验脑神经、内脏神经

一填空题

1.12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2.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

3.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4.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展神经面神经

5.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

6. Ⅸ腮腺的分泌

7.视神经动眼神经

8. ⅨⅩ

9. 舌咽神经面神经10.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11 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12.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一般内脏神经运动13. 躯体感觉特殊内脏运动眶上裂圆孔卵圆孔14. 面神经泪腺15. 三叉面16. 舌下神经三叉神经17. 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18. 喉上神经喉下神经19. 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后方20.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21. 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22.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平滑肌心肌腺体23. 椎旁神经节椎前神经节器官旁神经节器官内神经节24. 脊髓胸1—腰3节段的灰质侧柱的中间外侧核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脊髓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25.舌咽神经迷走神经26. 穿过第5或第6—9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腹腔神经节穿过第10—12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主动脉肾神经节腰神经节的节前纤维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的内的椎前神经节结肠曲以下的消化道盆腔脏器并有纤维伴随血管分布到下肢27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28 感觉副交感

二选择题

1.E 2.E 3. C 4.C 5.C 6.B 7.D 8.C 9.D 10.A 11.C 12.E 13.C 14.E 15.C 16.C 17.B 18.C 19.A 20.D 21.A 22.B 23.E 24.B 25.C 26.E 27.D 28.D 29.D 30.A 31.E 32.C

三多选题

1.BDE

2. BCDE

3.BCDE

4.CE

5.BD

6.BCD

7.ABCE

8.ABD

9.BC 10.AC 11.BCD 12.CE 13.ABC 14.BDE 15.ABCDE

16.ABD 17.ABCE 18.ACDE 19.BCD 20.BC 21.AD 22.AD

23.BCDE 24.AE 25.ACE 26.ABDE

第十五次实验脊髓、脑干、小脑、间脑

一、填空题

1. 椎管内延髓颈膨大腰骶膨大

2. 第1腰椎第3 、4;第 4 、5 腰椎棘突之间 3 . 31;第4颈节至第1 胸节;第2 腰节与第3骶节 4. 前角后角 5. T1-L2或T1-L3;C8-L3;S2-S4 6. 同侧第4胸节以上的脊神

经节细胞的中枢突;同侧板层Ⅶ的背核;脊髓灰质Ⅰ、Ⅳ~Ⅷ层7.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8. 薄束楔束9. 中脑脑桥延髓10.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11.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12. 面神经上泌涎核孤束核13.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14. 上丘下丘15. 大

脑脚脚间窝16. 三叉神经运动核疑神经核17. 动眼神经核舌下神经核18. 动眼副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19. 网状部致密部20. 皮质脑桥脑桥小脑21. 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22. 颅后窝齿状核23. 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24. 视上核室旁核25. 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26. 内侧膝状体外侧

膝状体27. 缰联合缰三角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D

3.C

4.A

5.B

6.E

7.E(将E选项的‘前部’改成‘后部’)

8.B

9.B 10.B 11.B 12.B 13.B 14. A 15C 16.E 17.D 18.D

19.C 20.D 21.C 22.B 23.C 24.B 25.E 26.D 27.C 28.B 29.B 30.A 31.E(将E选项的“不”字去掉)32.C 33.E 34.B 35C 36 E 37B 38.D 39B

三多选题

1. ABC

2. ABDE

3.BC

4.BDE

5.ABCDE

6.BD

7.ABDE

8.BDE

9.ACD 10.CE 12.BC 13.ABDE 14..BCDE 15.ABCD 16.ABD 17.BDE 18.CD

第十六次实验端脑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血管神经传导通路

一填空题

1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岛叶 2 背侧丘脑尾状核 3 颞上回(22区)

顶下小叶的角回(39区) 额中回的后部(8区) 额下回后部(44 45区) 4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叶前部(4区和6区)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 1 2区) 5 连合纤维投射纤维 6 软膜蛛网膜硬膜7 颈内动脉椎动脉8 延髓脑桥9 窦汇乙状窦10 滑车神经眼神经11 海绵窦部虹吸部12脊神经节脊髓后角固有核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13 薄束核楔束核14 双极细胞节细胞15 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16 锥体系躯体运动17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

三单选题

1.D

2.C

3.D

4.D

5.B

6.B

7.C

8.D

9.C 10.E 11.B 12.D

13.B 14.B 15.E 16.B 17.D 18.C 19.D 20.C 21.A 22.A 23.B 24.A 25.B 26.D 27.B 28.B 29.D 30.D 31 E 32.A 33.C 34.D 35.C

四多选题

1.ABCD

2.ABE

3.BCDE

4.ABCDE

5.BCDE

6.CE

7.CDE

8.BDE

9.BCD 10.ACDE 11.ABCDE 12.BDE 13.ABCDE 14.ABCDE

(完整版)北邮版《现代密码学》习题答案.doc

《现代密码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949 年,( A )发表题为《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的文章,为密码系统建立了理 论基础,从此密码学成了一门科学。 A、Shannon B 、Diffie C、Hellman D 、Shamir 2、一个密码系统至少由明文、密文、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和密钥 5 部分组成,而其安全性是由( D)决定的。 A、加密算法 B、解密算法 C、加解密算法 D、密钥 3、计算和估计出破译密码系统的计算量下限,利用已有的最好方法破译它的所需要 的代价超出了破译者的破译能力(如时间、空间、资金等资源),那么该密码系统的安全性是( B )。 A 无条件安全 B计算安全 C可证明安全 D实际安全 4、根据密码分析者所掌握的分析资料的不通,密码分析一般可分为 4 类:唯密文攻击、已知明文攻击、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攻击,其中破译难度最大的是( D )。 A、唯密文攻击 B 、已知明文攻击 C 、选择明文攻击D、选择密文攻击 5、1976 年,和在密码学的新方向一文中提出了公开密钥密码的思想, 从而开创了现代密码学的新领域。 6、密码学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质的飞跃分别指1949年香农发表的保密系统的通

信理论和公钥密码思想。 7、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寄信息系统安全的科学,密码学又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8、一个保密系统一般是明文、密文、密钥、加密算法、解密算法5部分组成的。 对9、密码体制是指实现加密和解密功能的密码方案,从使用密钥策略上,可分为 称和非对称。 10、对称密码体制又称为秘密密钥密码体制,它包括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 第二章 1、字母频率分析法对( B )算法最有效。 A、置换密码 B 、单表代换密码C、多表代换密码D、序列密码 2、(D)算法抵抗频率分析攻击能力最强,而对已知明文攻击最弱。 A 仿射密码 B维吉利亚密码C轮转密码 D希尔密码 3、重合指数法对( C)算法的破解最有效。 A 置换密码 B单表代换密码C多表代换密码 D序列密码 4、维吉利亚密码是古典密码体制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密码,其密码体制采用的是 (C )。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化工分离过程试题库(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Ni=Nv-Nc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 )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分离工程习题解答

[例2-3] 求含正丁烷(1)0.15、正戊烷(2)0.4、和正已烷(3)0.45(摩尔分数)之烃类混合物在0.2MPa 压力下的泡点温度。B. 露点温度 a. 解:因各组分都是烷烃,所以汽、液相均可看成理想溶液, K i 只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如计算要求不高,可使用烃类的 p -T -K 图(见图 2-1)。 假设 T = 5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2.5 0.375 正戊烷 0.40 0.76 0.304 正已烷 0.45 0.28 0.126 说明所设温度偏低,选正丁烷为K G ,95.0805 .076 .03==∑=i G y K K 。查p-t-k 图t 为58.7, 再设 T = 58.7℃,重复上述计算得 故泡点温度为 58.7℃。 解:B. 露点温度, 假设 T = 8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4.2 0.036 正戊烷 0.40 1.6 0.25 正已烷 0.45 0.65 0.692 1978.0≠=∑=∑∴i i i K y x 选正戊烷为参考组分,则 56.1978.06.14=?=∑?=i G x K K 由56.14=K ,查图2-1a 得t=78℃ K 1=4,K 2=1.56, K 3=0.6, 1053.175.0267.00375.0≈=++=∑ =∑∴i i i K y x

故混合物在78℃。 [例2-7] 进料流率为 1000kmol/ h的轻烃混合物,其组成为:丙烷 (1)30% ;正丁烷 (2)10% ;正戊烷 (3)15% ;正已烷 (4)45%( 摩尔 ) 。求在50 ℃和 200kPa 条件下闪蒸的汽、液相组成及流率。 解:该物系为轻烃混合物,可按理想溶液处理。由给定的T 和p ,从p - T - K 图查K i ,再采用上述顺序解法求解。 (1)核实闪蒸温度 假设50℃为进料泡点温度,则 假设50℃为进料的露点温度,则 说明进料的实际泡点和露点温度分别低于和高于规定的闪蒸温度,闪蒸问题成立。 (2)求Ψ ,令Ψ 1 =0.1(最不利的初值) =0.8785 因f (0.1)>0,应增大Ψ 值。因为每一项的分母中仅有一项变化,所以可以写出仅含未知数Ψ 的一个方程: 计算R - R 方程导数公式为:

大学运动解剖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解剖学练习题(1) 一、填空 1.靠近人体的头部称为上,靠近腹部称为前。 2.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三部分组成。 3、细胞间质包括纤维、和基质两种成分构成。 4、上皮组织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多、细胞间质少。 5、肋软骨为透明软骨,椎间盘为纤维软骨,耳廓内的软骨为弹性软骨。 6、人体的肌组织中,骨骼肌和心肌是横纹肌。 7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 8.神经元按突起多少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三种; 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三种。 9.溶酶体和核糖体的主要机能分别是消化、合成蛋白质。 10.哈佛氏系统由哈佛氏骨板、哈佛氏管组成。 二、选择 1.细胞分裂的动力结构是( B) A线粒体 B中心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复合体 2.单层立方上皮覆于( D) A肠粘膜表面 B气管的内表面 C输尿管内表面 D肾小管的内表面 3.韧带的组织是(C) A疏松 B软骨 C致密 D网状 4. 下列肌组织又称横纹肌( B) A 平滑肌和骨骼肌 B 骨骼肌和心肌 C 心肌和平滑肌 D 以上都不是 5.细胞内的供能中心是( D) a、中心体 b、容酶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 6.覆盖于口腔内表面的组织是( D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变移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7.儿童少年骨的特点是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 a、易骨折 b、易骨折和变形 c、易变形 d、不易骨折和变形。 (2) 一、填空 1.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2.肩胛冈外侧端膨大叫做肩峰,它是测量肩宽和臂长的骨性标志。 3.肱骨体中部外侧有三角肌粗隆,它是三角肌肌的附着点。 4.前臂内侧的骨是尺骨;外侧的骨是桡骨。 5.小腿外侧的骨是腓骨;内侧的骨是胫骨。 6. 人体最大的籽骨叫做髌骨,它位于股四头肌肌的腱内。 7.颈椎共有7 块,主要特征是横突上有横突孔和棘突分叉。 8.胸椎共有12块,主要特征是在椎体和横突上有肋凹 9.肱骨下端有两个凹陷,内侧为冠突窝,外侧为桡窝。 10.股骨上端外侧的膨大叫大转子,可作为测量腿长的骨性标志。 二、选择填空(单选)

密码学答案2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由华中科技大学信安09级提供) 第二章 2.1(何锐) 解:依题意有:x ∈{2,…,12},y ∈{D ,N} 计算Pr[x ,y]: Pr[2,D]=1/36 Pr[3,D]=0 Pr[4,D]=1/36 Pr[5,D]=0 Pr[6,D]=1/36 Pr[7,D]=0 Pr[8,D]=1/36 Pr[9,D]=0 Pr[10,D]=1/36 Pr[11,D]=0 Pr[12,D]=1/36 Pr[2,N]=0 Pr[3,N]=1/18 Pr[4,N]=1/18 Pr[5,N]=1/9 Pr[6,N]=1/9 Pr[7,N]=1/6 Pr[8,N]=1/9 Pr[9,N]=1/9 Pr[10,N]=1/18 Pr[11,N]=1/18 Pr[12,N]=0 计算Pr[x | y]: 有Pr[D]=1/6 Pr[N]=5/6 Pr[2 | D]=1/6 Pr[3 | D]=0 Pr[4 | D]=1/6 Pr[5 | D]=0 Pr[6 | D]=1/6 Pr[7 | D]=0 Pr[8 | D]= 1/6 Pr[9 | D]=0 Pr[10 | D]= 1/6 Pr[11 | D]=0 Pr[12 | D]=1/6 Pr[2 | N]=0 Pr[3 | N]=1/15 Pr[4 | N]=1/15 Pr[5 | N]=2/15 Pr[6 | N]=2/15 Pr[7 | N]=1/5 Pr[8 | N]=2/15 Pr[9 | N]=2/15 Pr[10 | N]=1/15 Pr[11 | N]=1/15 Pr[12 | N]=0 计算Pr[y | x]: Pr[D | 2]=1 Pr[D | 3]=0 Pr[D | 4]=1/3 Pr[D | 5]=0 Pr[D | 6]=1/5 Pr[D | 7]=0 Pr[D | 8]=1/5 Pr[D | 9]=0 Pr[D | 10]=1/3 Pr[D | 11]=0 Pr[D | 12]=1 Pr[N | 2]=0 Pr[N | 3]=1 Pr[N | 4]=2/3 Pr[N | 5]=1 Pr[N | 6]=4/5 Pr[N | 7]=1 Pr[N | 8]=4/5 Pr[N | 9]=1 Pr[N | 10]=2/3 Pr[N | 11]=1 Pr[N | 12]=0 有上面的计算可得: Pr[D | x]Pr[x] = Pr[D]Pr[x | D] Pr[N | x]Pr[x] = Pr[N]Pr[x | N] 显然符合Bayes 定理。 2.2(王新宇) 证明: 由P=C=K=z n ,对于1≤i ≤n,加密规则e i (j)=L(i,j)(1≤j ≤n), 且每行的加密规则不同。 首先,计算C 的概率分布。假设i ∈ z n ,则 )] (Pr[i ]Pr[]Pr[d K j Z k K y y n k ∑∈ === = )](Pr[i n 1 d K j Z n k ∑∈==

化工分离工程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MESH方程。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 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存在着两个 恒浓区,出现在精镏段和进料板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 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1形成具有较强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溶液,可提高组分1对2的 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 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的定义是化学吸 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L)/无化学吸收的液相 分传质系数(k0L)。 5. 对普通的N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 分数为C个,建立的MESH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η; 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 率必定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 剂的渗透压,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 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 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相平衡常数; 式中: K i ψ——气相分 率(气体量/进料量)。 2. 精馏塔第j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 i =y i /x i 。 2.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 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组分在顶、釜的 分配情况如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 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 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 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 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 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 学效率高。 5.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已知:94℃时P 1 0= P 2 0=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 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成X 2 =(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kPa P kPa p98 . 65 , 24 . 9002 1 = =求 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丙烷、丁烷(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 收率可达到多少。

分离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 填空 1、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 ∑K i Z i>1且 ∑K i / Z i>1)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 等温闪蒸 )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2、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溶剂回收段 )。 3、吸收因子为( A=L /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难易程度 )。 4、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真空塔 ),( 用再沸器的解吸塔 ),( 用蒸馏塔解吸 )。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 设计型 )型计算和( 操作型 )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分配组分 )。 7、吸收有( 1 )关键组分,这是因为( 单向传质 )的缘故。 8、精馏有( 2 )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 双向传质 )的缘故。 9、对宽沸程的闪蒸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 进料热焓 )决定,故可由( 热量衡算式 )计算各板的温度。 10、流量加合法在求得ij x 后,由( S )方程求j V ,由( H )方程求j T 。 11、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 溶解能力 )和类似气体的( 扩散能力 )。 12、常用吸附剂有( 活性炭 ),( 硅胶 ),( 沸石分子筛 ),( 活性氧化铝 )。 13、分离过程分为( 机械分离 )和( 传质分离 )两大类。 14、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平衡分离过程 )和( 速率分离过程 )两大类。 15、分离剂可以是( 物质媒介 )和( 能量媒介 )。 16、露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Y i / K i =1 )。 17、泡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K i X i=1 )。 18、泡点温度计算时若 ∑K i x i >1,温度应调( 低 )。 19、泡点压力计算时若 ∑K i x i >1,压力应调( 高 )。 20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 11c i i i K Z =>∑, 且1(/)1c i i i Z K =>∑时, 其相态为( 气液两相 ) 。 21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 11c i i i K Z = <∑ 时其相态为( 过冷液体 )。 22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 1(/)1c i i i Z K =<∑时,其相态为( 过热液体 )。 23设计变量分为( 固定设计变量 )与( 可调设计变量 )。 24透过曲线是以( 吸附时间 )为横坐标绘制而成。 25透过曲线是以( 床出口流体中溶质的相对浓度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 26透过曲线是分析( 床出口流出物的溶质的相对浓度与吸附时间的关系 )得到的。 27、溶液结晶的推动力是( 过饱和度 )熔融结晶的推动力是( 过冷度 )。 28、液膜组成中流动载体的作用是( 是指定的溶质或离子进行选择性迁移 )。 29、根据微滤过程中微粒被膜截留在膜的表面层或膜深层的现象,可将微滤分成( 表面过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 一、填充题 1. 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R 不溶物的去除 ,I 产物分离 ,P 纯化 和P 精 制 ;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 过滤 和 离心 等; 3. 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 管式 , 套筒式 , 碟片式 等型式; 4.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 微滤膜 , 超滤膜 , 纳滤膜 和 反渗透膜 ; 5. 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 离子交换纤维素 和 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剂 两大类; 6. 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 板式 , 管式 , 螺旋式和 中空纤维式 ; 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 吸附质的性质 , 温度 , 溶液pH 值 , 盐的浓度 和 吸附物的浓度与吸附剂的用量 ; 8. 离子交换树脂由 网络骨架 (载体) , 联结骨架上的功能基团 (活性基) 和 可 交换离子 组成。 9.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 引发剂( 提供催化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 合所必需的自由基) ; 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 交联剂(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作 用下聚合而成的含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 ; TEMED 的作用是 增速剂 (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 聚合 ); 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 溶质种类 , 溶质浓度 , pH 和 温度 ; 11.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 自然起晶法 , 刺激起晶法 和 晶种起晶法 ; 12.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 外部扩散 、内部扩散 和化学交换反应 三步; 13.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 吸附方程,其形式为c K c q q 0+= 1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 疏水性强 的,而流动相是 极性强 的;常用的固定相有C 8 辛烷基 和 十八烷基C 18 ;常用的流动相有 乙腈 和 异丙醇 ; 15.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的 粘度和扩散系数 ,与液体有相似的 密度 ; 16.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有 加聚法 和 逐步共聚法 两大类;

应用密码学习题答案

《应用密码学》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第4章 密码学数学引论 4-1 编写一个程序找出100~200间的素数。 略 4-2 计算下列数值:7503mod81、(-7503)mod81、81mod7503、(-81)mod7503。 解:7503mod81=51 (-7503)mod81=30 81mod7503=81 (-81)mod7503=7422 4-3 证明:(1)[]))(m od (m od )(m od )(m od m b a m m b m a ?=? (2)[][])(m od ))(m od ())(m od (m od )(m m c a m b a m c b a ?+?=+? 证明: (1)设(mod )a a m r =,(mod )b b m r =,则a a r jm =+(j 为某一整数),b b r km =+(k 为某一整数)。于是有: [](mod )(mod )mod ()(mod )a b a m b m m r r m ?= ()()() ()() ()() 2()(mod )mod mod mod a b a b a b a b a b m r jm r km m r r r km r jm kjm m r r m ?=++=+++= 于是有:[]))(m od (m od )(m od )(m od m b a m m b m a ?=? (2)设(mod )a a m r =,(mod )b b m r =,(mod )c c m r =,则a a r jm =+(j 为某一整数),b b r km =+(k 为某一整数),c c r im =+(i 为某一整数)。于是有: []()()()()[]()()22()mod (mod ) (mod ) mod mod a b c a b c a b a a a c b c a b a c a b c m r jm r km r im m r jm r km r im m r r r im r km r r r jm kjm r jm ijm m r r r r m ???+=++++????????=++++??=+++++++=+ []()()()()()[]()(mod )()(mod )(mod ) mod mod mod mod a b a c a b a c a b m a c m m r jm r km m r jm r im m m r r r r m ?+?=+++++????=+ 于是有:[][])(m od ))(m od ())(m od (m od )(m m c a m b a m c b a ?+?=+?

《分离工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 ,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 组分,存在着两个恒浓区,出现在 精镏段和进料板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 1形成具有较强 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 溶液 ,可提高组分1对2的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 的定义是 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L )/无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0L ) 。 5. 对普通的N 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分数为C 个,建立的MESH 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η ;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率必定 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 的性质,对溶液施加 压力,克服 溶剂的渗透压 ,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1(1) 0(1) 1c i i i i z K K ψ=-=-+∑ 式中: K i ——相平衡常数; ψ——气相分率(气体量/进料量) 。 2. 精馏塔第j 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MESH 方程。

—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 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 i =y i /x i 。 2.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 组分在顶、釜的分配情况如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学效率高。 5.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0.6(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101.3kPa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已知:94℃时P10=152.56kPa P20=61.59kPa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成X2=0.65(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kPa P kPa p98 . 65 , 24 . 9002 1 = = 求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0.50、丙烷0.4、丁烷0.1(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1.26,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收率可达到多少。

运动解剖学第四章呼吸系统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解剖学第四章呼吸系统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9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称为() A.肺小叶 B.肺叶 C.肺泡隔 D.肺泡囊 2.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A.咽部 B.喉腔 C.气管分叉处 D.声门裂 3.肺门() A.位于肺的外侧面 B.包绕肺根 C.是肺的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进出的门户 D.为两肺纵隔面中部的椭圆形凸起 4.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肺小叶 B.肺叶 C.肺泡 D.支气管树 5.属于上呼吸道的器官是() A.肺泡 B.主支气管 C.气管 D.咽 6.关于肺小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构成肺的结构单位 B.由细支气管以下的各个分支及肺泡构成 C.肺泡是半球形囊泡,这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肺泡的壁很薄,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7.关于气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食管前方 B.在平胸锁关节分叉成左、右支气管 C.主要由15~20个半环形软骨及其间环韧带构成 D.气管管壁分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 8.气管和主支气管黏膜上皮为() A.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单层立方上皮 D.扁平上皮 9.关于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呼吸器官 B.左肺分2叶、右肺分3 叶 C.左肺较狭长、右肺较宽短 D.为中空性器官 10.气体交换时所必须通过的薄膜结构是() A.气血屏障 B.滤过屏障 C.肺泡 D.肺泡表面毛细血管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1.利用憋气完成的动作有() A.提拉杠铃 B.吊环上十字支撑 C.空中扣排球 D.射击扣扳机瞬间 12.肺的功能性血管是() A.肺动脉 B.肺静脉 C.支气管动脉 D.支气管静脉

分离工程习题集及答案

分离工程习题集

目录 第一部分填空题 (1) 第二部分选择题 (6)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12) 第四部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14) 第五部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18) 第一、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49)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 2.衡量分离的程度用()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3.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 4.工业上常用()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 称为()。 5.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来 表示。 6.汽液相平衡是处理()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 7.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 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9.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的组分增加。 10.吸收因子为(),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11.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合成的。 12.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13.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确定。 14.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1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型计算和()型计算。 1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17.吸收过程在塔釜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液的()。 18.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剂中()。 19.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在()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 是()。 20.若为最高沸点恒沸物,则组分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式为 ()。 21.解吸收因子定义为(),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 22.吸收过程主要在()完成的。 23.吸收有()关键组分,这是因为()的缘故。 24.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因此可得出 ()的结论。 25.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26.恒沸剂的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以上。 27.吸收过程只有在()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

现代密码学_清华大学_杨波着+习题答案

设 A = ' ∞ , = = ≤ ? ≤ ∞ ' ? ≤ ? ≤ ∞ ' ? 可求得 A = ' 一、古典密码 (1,2,4) 11,23AGENCY ”加密,并使用解密变换 D 11,23(c)≡11-1(c-23) (mod 26) 验证你的加密结果。 解:明文用数字表示:M=[19 7 4 13 0 19 8 14 13 0 11 18 4 2 20 17 8 19 24 0 6 4 13 2 24] 密文 C= E 11,23(M)≡11*M+23 (mod 26) =[24 22 15 10 23 24 7 21 10 23 14 13 15 19 9 2 7 24 1 23 11 15 10 19 1] = YWPKXYHVKXONPTJCHYBXLPKTB ∵ 11*19 ≡ 1 mod 26 (说明:求模逆可采用第4章的“4.1.6欧几里得算法”,或者直接穷举1~25) ∴ 解密变换为 D(c)≡19*(c-23)≡19c+5 (mod 26) 对密文 C 进行解密: M ’=D(C)≡19C+5 (mod 26) =[19 7 4 13 0 19 8 14 13 0 11 18 4 2 20 17 8 19 24 0 6 4 13 2 24] =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2. 设由仿射变换对一个明文加密得到的密文为 edsgickxhuklzveqzvkxwkzukvcuh ,又已知明文 的前两个字符是“if ”。对该密文解密。 解: 设解密变换为 m=D(c)≡a*c+b (mod 26) 由题目可知 密文 ed 解密后为 if ,即有: D(e)=i : 8≡4a+b (mod 26) D(d)=f : 5≡3a+b (mod 26) 由上述两式,可求得 a=3,b=22。 因此,解密变换为 m=D(c)≡3c+22 (mod 26) 密文用数字表示为: c=[4 3 18 6 8 2 10 23 7 20 10 11 25 21 4 16 25 21 10 23 22 10 25 20 10 21 2 20 7] 则明文为 m=3*c+22 (mod 26) =[8 5 24 14 20 2 0 13 17 4 0 3 19 7 8 18 19 7 0 13 10 0 19 4 0 7 2 4 17] = ifyoucanreadthisthankateahcer 4. 设多表代换密码 C i ≡ AM i + B (mod 26) 中,A 是 2×2 矩阵,B 是 0 矩阵,又知明文“dont ” 被加密为“elni ”,求矩阵 A 。 解: dont = (3,14,13,19) => elni = (4,11,13,8) ?a b / ≤ c d ? 则有: ? 4 / ?a b / ? 3 / ?13/ ?a b / ?13/ '11∞ ' c d ?≤14∞ (mod 26) , ' 8 ∞ ' c d ?≤19∞ (mod 26) ?10 13/ ≤ 9 23∞

2019分离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全

2019分离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 1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 K i Z i> 1 且∑ K i / Z i> 1 )条 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等温闪蒸)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2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溶剂回收段)。 3 、吸收因子为( A=L / 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 4 、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真空塔),(用再沸器的 解吸塔),(用蒸馏塔解吸)。 5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型计算和(操作型)型计算。 6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 、吸收有( 1 )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 、精馏有( 2 )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9 、对宽沸程的闪蒸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 (热量衡算式)计算各板的温度。 10 、流量加合法在求得后,由( S )方程求,由( H )方程求。 11 、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溶解能力)和类似气体的(扩散能力)。 12 、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 13 、分离过程分为 ( 机械分离 ) 和 ( 传质分离 ) 两大类。 14 、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5 、分离剂可以是(物质媒介)和(能量媒介)。 16 、露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 Y i / K i = 1 ) 。 17 、泡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 K i X i = 1 ) 。 18 、泡点温度计算时若∑ K i x i >1 ,温度应调(低)。 19 、泡点压力计算时若∑ K i x i >1 ,压力应调(高)。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 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 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 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80%;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90%。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 ②调节悬浮液的pH值,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2、何谓絮凝?何谓凝聚?何谓混凝?各自作用机理是什么? 3、常用的凝聚剂有哪些?常用的絮凝剂有哪些?

化工分离工程习题答案模板

分离工程习题 第一章 1.列出5种使用ESA和5种使用MSA的分离操作。 答: 属于ESA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 双溶剂) 、吸收、吸附。 5.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 π=RTC/M, 式中C为溶解盐的浓度, g/cm3; M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若从含盐0.035 g/cm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 M=31.5, 操作温度为298K。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 答: 渗透压π=RTC/M=8.314×298×0.035/31.5=2.753kPa。 因此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2.753kPa。 9.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 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总变更量数Nv; (2)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3)设计变量数Ni; (4)固定和可调设计变量数Nx , Na; (5)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 你将推荐规定哪些 变量? F zi T F P F V , yi ,Tv , Pv L , x i , T L , P L 习题5附图

思路1: 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 总变量数Nv=3(C+2)=3c+6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C个 热量衡算式1个 相平衡组成关系式C个 1个平衡温度等式 1个平衡压力等式共2C+3个 故设计变量Ni =Nv-Ni=3C+6-(2C+3)=C+3 固定设计变量Nx=C+2,加上节流后的压力, 共C+3个可调设计变量Na=0 解: (1)Nv = 3 ( c+2 ) (2)Nc 物c 能1 相c 内在(P, T) 2 Nc = 2c+3 (3)Ni = Nv – Nc = c+3 (4)Nxu = ( c+2 )+1 = c+3

化工分离工程Ⅰ期末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分离工程复习题库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Ni=Nv-Nc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 )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29、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 30、回流比是(可调)设计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