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错题归纳

科学错题归纳
科学错题归纳

错题归纳

一、光学

1.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

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

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 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

24-16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 位置时,人看

到亮斑的位置在P 点;如果水面升至b 位置时,人看到

亮斑的位置在Q 点,则 ( A ) A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

B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

C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

D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

【解析】 如图所示。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题时折射光路分析是关键。

2.[2015·武汉]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24-18图甲所示。

图24-

18

图24-16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

反射光,原因可能是__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或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__。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

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__,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__。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验证反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__。

3.[2015·宁波]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24-1所示。

可以判断(A)

图24-1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4.[2014·呼和浩特]如图24-11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图24-11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虚__像(选填“虚”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6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__下降__(选填“上升”或“下降”)

了__0.5__m。

5.[2014·杭州]如图24-12所示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

(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

(2)推导证明S′点和S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图24-12

【答案】(1)如答图所示中图甲、图乙均可。

图甲图乙

第17题答图

(2)如图甲所示,NN′为法线,SO′为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线,SO为入射光

线OM的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MON=∠SON

又∵∠S′ON′=∠MON(对顶角相等)

∴∠S′ON′=∠SON

∵法线NN′与镜面垂直

∴∠S′OO′=∠SOO′

又∵OO′为△S′OO′和△SOO′的公共边

∴Rt△S′OO′≌Rt△SOO′

∴S′O′=SO′

二、力学

1.[2015·鄂州]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不可能发生的是(A) A.教师和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在教室内行走

B.轻轻一吹,书桌上的课本便可飞出去

C.黑板上的粉笔字消失不见了

D.天花板上的吸顶灯会下落

2.[2015·杭州]下列四幅图是描述某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 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场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D)

【解析】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弹簧应该均匀伸长。

3.[2014·兰州]如图25-8所示,O为乒乓球的重心,请在图中分别作出乒乓球竖直上升、下落过程中受力的示意图(乒乓球在运动过程中均受空气阻力f的作用,不计空气的浮力)。

图25-8

【答案】如答图所示。

第5题答图

4.[2016·预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B)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5.[2014·烟台]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25-4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A

)

图25-4

A.F1=F2>F3B.F1>F2>F3

C.F2>F1>F3D.F1<F2=F3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6.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

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

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

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

两条对称轴,如图25-6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

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

在(C

)

图25-6

A.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

【解析】根据四只轮子对地磅的压力来进行分析,哪一侧压力较小,则车上再放的重物的重心应落在相应的区域。先进行前后比较:两前轮的压力:4750N +4980N=9730N大于两后轮的压力:4040N+3960N=8000N;则物体应放在后半部;再进行左右比较:两左轮的压力:4750N+4040N=8790N小于两右轮的压力:4980N+3960N=8940N。则物体应放在左半部,故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左后部。

7、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6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向

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甲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 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2是__16__N;若要让图乙中的A、B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F2的情况下,应该在B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为__32__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

图25-7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运动方向无关,但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有关,在B处施加向左的力使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向右的水平力F2=16N 和向右的摩擦力f=16N的作用。故F′=F2+f=16N+16N=32N。

8.弧圈球是一种攻击力强、威力大的乒乓球进攻技术。如图26-14为某人某次拉出的弧圈球在空中高速旋转前进的示意图,此时球上方气体相对球流速小于下方气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球在空中前进时受平衡力作用

C.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慢

图26-14

D .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快

【解析】 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气流对物体向上压力小,上方气流压强大,气流对物体向下压力大,球下落快。

9.如图26-15所示,一重为G 的物体,用一水平压力F =kt (k 为

大于0的常数,t 为作用时间)压在足够长的平整竖直粗糙墙面

上,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C )

A .始终静止

B .速度先增加后不变

C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终静止

D .速度始终增大

【解析】 开始时水平压力F =kt 较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较小,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随着推力F 的增大,摩擦力f 变大,当f =G 时,物体速度最大;然后摩擦力f 大于重力G ,物体做减速运动,最后物体静止。

10.[2014·杭州]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 .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

【解析】 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所处状态无关,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11.[2014·宁波]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26-4所示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 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 。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D

)

图26-15

图26-4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析】由于钢珠受到磁铁吸引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12.[2015·湖州]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s末的速度是2m/s,则2s末的速度是4m/s,3s末的速度是6m/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 t,在它的v-t图像中如图26-13图甲所示,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第10s末速度达到10m/s,然后以此速度做50s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图26-13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乙中作出汽车在1min内的v-t图像。

(2)求这1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

车运动的阻力F2,试分析这1min内F1和F2的大小关系。

【答案】(1)如答图所示。(2)550m(3)0~10s,F1>F2;10~60s,F1=F2。

第15题答图

【解析】(2)s=1/2×10s×10m/s+50s×10m/s=550m。

13.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Z7-10图甲、乙所示,则在图像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D)

图Z7-10

A.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前6s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14.[2015·绍兴]小明游玩了意大利比萨斜塔后,买了一个模型。当模型塔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Z7-9所示),小明对模型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D)

图Z7-9

A.倾斜的塔不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

B.以跑动的小狗为参照物,塔是运动的

C.塔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D.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5.[2015·上海]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s,甲运动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在图Z7-1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线是(D) 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可能是图线c

图Z7-1 图Z7-2

16.[2014·安徽]如图Z7-3所示,在光滑水平台面上,将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AO=BO),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

图Z7-3

A.小球从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B.小球从O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

C.小球运动到B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保持不变

17.一位同学对变速运动产生了兴趣,他查阅资料后知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开始时刻的速度和结束时刻的速度的平均值。已知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刻的速度为2m/s,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为s=2t+t2,则物体在4s内运动的路程为__24__m,在第4s 末的速度为__10__m/s。

【解析】s=2t+t2=2×4+42=24(m);=s/t=24/4=6(m/s),v=2-v0=2×6-2=10(m/s)。

18.[2015?扬州]物理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设计了如图Z7-9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滑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轻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图Z7-9

(1)为了测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B__。(选填“A”

或“B”)

A.滑块的质量m1

B.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2

(2)根据__二力平衡__可知,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1=__m2g____。(用物理

量符号表示)

(3)小桶落地后,滑块继续向前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2__=__f1。(选填

“<”“=”或“>”)

(4)实验中难以判断滑块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对上述实验方法提出改进

意见:__把滑块放到木板上,将弹簧测力计右端固定,左端水平拉着滑块,水平抽动长木板,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如答图所示),这种情况下拉动木板可以不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能稳定__。

第17题答图

【解析】(1)通过小桶和沙子对滑块的拉力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实验中应测量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2。(2)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小桶和沙子的总重力,则f1=G=m2g。(3)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不变,故f2=f1。

19.[2014·河南]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C) A.用塑料吸盘挂物体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用压力锅煮熟食物D.用塑料吸管吸饮料

【解析】用压力锅煮熟食物不是应用大气压工作。压力锅能较快煮熟食物的原理是气压升高使液体沸点升高。

20.[2015·泰州]如图27-5所示,A、B、C是三个

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ρ

酒精<ρ

),A、

C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B、C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A、p B、p 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p A>p B>p C

B.p C<p A=p B

C.p A>p B=p C

D.p C<p A<p B

21.如图27-6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

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B)

A.p甲>p乙

B.p甲<p乙

图27-5

图27-6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但体积甲大于乙,因质量相等,甲的密度小于乙。

22.[2015·上海]如图27-7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与压力的关系是(B)

图27-7

A.p甲F乙

B.p甲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

【解析】切去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由图可知,甲切去部分小于乙切去部分,所以在切之前,甲的重力小于乙的重力,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

对地面的压力,即F

甲<F

;由于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切去后,压

力相等,由p=F/S可知,甲的压强较小;没切前,甲的压力比乙小的更多,

由压强公式可知,甲的压强更小,p

甲<p

23.[2014·德阳]如图27-9所示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 A>S 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此时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B)

图27-9

A.倒入的甲液体体积V甲可能大于倒入的乙液体体积V乙B.抽出的甲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抽出的乙液体体积V乙C.倒入的甲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倒入的乙液体高度h乙D.抽出的甲液体高度h甲一定等于抽出的乙液体高度h乙

【解析】因为p

甲=p

,S A>S B,所以原容器所装的甲液体质量大于乙液体,

所以现在抽出或倒入时都要使得乙液体装入B瓶的质量多一些才符合题意,即ρ甲V甲>ρ乙V乙;当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倒入或抽出体积越

多,倒入或抽出的液体质量也应越多,但因为p

甲=p

,可得ρ甲gh甲=

ρ乙gh乙,所以ρ甲>ρ乙。因此,要达到要求,V甲和V乙可能相等。24.[2015?自贡]给你一个吸盘、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把刻度尺、一块玻璃,请你设计一个粗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计算大气压值的数学表达式。

【答案】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步骤是: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尽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玻璃上;将玻璃放地面上并且固定,然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玻璃,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大气压作用在吸盘上的压力F;因为吸盘的直径是D,所以吸盘的半径r=D/2,所以吸盘的面积S=πD2/4,当地大气压强p=4F/(πD2)。

【解析】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可知,要测量出大气压值,则需知道大气压产生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因此可以挤尽吸盘内空气,将吸盘吸在玻璃上,用弹簧测力计用力拉,直到吸盘刚好离开玻璃,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的作用力,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直径即可得出吸盘的面积,最后利用压强公式和测量数据计算大气压值。

最新科学七下第一章错题集资料

科学七下错题汇总 一、填空题 1.右图是人类的精子,来自男性的睾丸,正常情况下它的形状 像蝌蚪,它的尾部又被称为鞭毛,其作用是使精子能游动。 2.女性发育到青春期,卵巢才开始形成成熟的卵细胞,如果在输卵管中遇到精子,就可能受精。 3.受精卵形成后,一边进行细胞分裂,一边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进入子宫。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受精卵逐渐形成了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4.通常情况下,卵巢每次只排一个卵细胞,少数情况会一次排两个卵细胞,两个卵细胞都受精,形成两个受精卵,每个受精卵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形成双胞胎。由于这样的双胞胎是由两个卵细胞分别受精发育而来的,故称为双卵双胎。有时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后形成两个细胞,而这两个细胞就像两个受精卵一样,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这种情况称为一卵双胎。根据以上叙述,可以知道双胞胎可以由一或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 5.下图是男女一些生殖器官的发育趋势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童年时期性器官的发育特点是发育缓慢。 6.下图为青蛙发育过程中某些阶段的图片,请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表示的个体用肺和皮肤(填“鳃”或“肺和皮肤”)呼吸。 (2)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两栖类动物的一种共同特征。 7.动物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生命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不断地延续。 8.列表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9. (1)取一朵桃花,首先观察它的外形。 (2)用镊子从外到内依次取下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3)在上述实验操作中,我们会发现:萼片有5枚,花瓣有5枚,雌蕊有1个。 10.观察下面的操作步骤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操作步骤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嫁接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11.霉菌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有所不同,它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但它也必须依赖现成的有机物。 12.酵母菌是一种单(填“单”或“多”)细胞真菌,它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出芽。 13.如右图所示为蘑菇的形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②④结构的名称:②菌盖④菌柄 (2)蘑菇与细菌一样,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因为它的细胞内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蘑菇的细 胞属于真核细胞。 14.生活上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不妨尝试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暄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1.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2.制作方法: 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 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 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

六年级下册科学错题集(原创经典)

六年级下册科学错题集(原创经典) 1、只有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2、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2将调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3准备两个放大镜 4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A3412 B3124 C3142 3、收藏微雕物品的爱好者要提高欣赏的清晰度,应该准备的工具是 A电子显微镜B显微镜C放大镜 4、酵母菌在蒸馒头或烤面包时所起的作用是 A酵母菌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B使馒头吃起来有甜味 C酵母菌使面团里的糖类分解,获得养料和能源 5、介绍几种自制放大镜的方法。(至少三种) 6、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 7、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看见图像是“e”,那么视野里看到图像是 8、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9、蜡烛燃烧与电灯亮了,它们都在发光发热,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10、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才会生产一种新的物质。 11、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 12、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后会发生爆炸。瓦斯爆炸属于变化,防止瓦斯爆炸的方法是。 13、米饭本身的味道是甜的。米饭遇到碘酒会生成蓝紫色物质,这属于化学变化。(判断题)( ) 1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情况有时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物质变化过程中。(判断题)( ) 15、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不变的物质。 B物质的变化有时很快,有时很慢 C只要我们能想到的东西都是物质. 16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较多的是( ) A肥肉B面粉C蔬菜

最新七下科学新教材作业本A错题集(含答案)

七下科学作业本A错题集(含答案) AP1-9:女性发育到青春期,卵巢才开始形成成熟的,如果中遇到精子,就可能。 10.形成一个受精卵需要() A.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B.两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C.多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D.多个精子和多个卵细胞 AP2-14.受精卵形成后,一边进行,一边沿着往下移动,进入子宫。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受精卵逐渐形成了,并附着在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 16.对已生育的育龄妇女可通过结扎输卵管达到节育目的,结扎输卵管的作用是() A.减少雌性激素分泌量,是卵细胞不能正常发育 B.使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C.使受精卵不能移至子宫,从而不能发育为胎儿 D.使卵巢不能产生卵细胞,从而无法形成受精卵(答案:B )(陈娅) 17.通常情况下,卵巢每次只排一个卵细胞,少数情况会一次排两个卵细胞,两个卵细胞都受精,形成两个受精卵,每个受精卵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形成双胞胎。由于这样的双胞胎是又两个卵细胞分别受精发育而来的,故称为双卵双胎。有时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后形成两个细胞,而这个细胞就像两个受精卵一样,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这种情况称为一卵双胎。根据以上叙述,可以知道双胞胎可以由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答案: 1或2 ) AP3-4:男女_______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第二性征。(答案:生殖器除生殖器外的男女差异) 9.月经的形成是()A(错10人) A.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B.卵细胞成熟的结果 C.子宫发育成熟的结果 D.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结果 11.下列关于月经和遗精的叙述,最确切的是()C(错13人) A.遗精会损害男性的身心健康 B.每个女性的月经周期都是28天 C.子宫内壁破裂产生的血液、脱落的内膜等组成了月经分泌物 D.每次出月经的时候恰好就是女性的排卵期【陈广生】 AP4-14. 公鸡有鲜艳的鸡冠和尾羽,这是公鸡不同于母鸡的第性征。如果把公鸡的睾丸摘除(阉割),公鸡鲜艳的鸡冠和尾羽就会消失,这说明公鸡的外形特征与有关。(答案:二;睾丸)(共20人错误。) 15.图1-3是男女一些生殖器官的发育趋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童年时期性器官的发育特点是 。 (2)性器官发育的主要时期大约是12岁到20岁,这一时期 被称为期。 (3)从图中可以看出,女孩的青春期发育比男孩 要。 (答案:发育较为缓慢;青春;早两年)(共5人错误。) AP5-1.动物最终都会死亡,但不会灭绝。这是由于动物具有

七下科学新教材作业本B错题集(含答案)

七下科学新教材作业本B错题集 BP1-1.胚胎悬浮在中,能减少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连接着母体和胚胎。 9.图1-1为人类胚胎发育示意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试管婴儿是指婴儿在试管中诞生”,这种说法不完全正 确。其实,试管婴儿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在 中进行的,而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仍然是。 (2)胎儿通过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至周左 右,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内产出。 BP2-11.妊娠是新个体产生的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以及分娩。 人)(曹隆荀) B. 人的妊娠期约为267天,即从受精开始到婴儿诞生为267天。 C. 动物的体型大小与妊娠期长短存在一定的关系。 D. 越是高等的动物,妊娠期越长;越是低等的动物,妊娠期越短。 12.酒精对胎儿的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据此分析孕妇饮酒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1)孕妇喝酒之后,酒精进入孕妇的中,通过可以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 (2)嗜酒的孕妇将来产下的婴儿最可能有的缺陷是。(21人)答案:(1)血液胎盘神经系统(2)智力低下。 BP3-10.衰老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但衰老是可以延缓的。除了遗传因素外,科学合理的手法保持轻松、愉快适当的进行文体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可以延缓衰老。(错17人) 11.图1-2是1990年、2000年、201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得到的一些数据,请据图回答。 (1)按我国的总人口13.7亿计算,2010年我国65以上的老人有1.22亿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从图中不能得出结论的是()C A.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比1990年高 B.1990年到2010年得20年中,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在总体上升 C.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一定比现在高(陈澳) BP5-2.受精过程是在体内进行的,叫作受精。即通过雌雄动物的,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答案:体内交配生殖道 7.鲨鱼胚胎发育的场所和营养来源分别是()A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易错题集1

1、左端已磨损的刻度尺,用它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测量结果是( ) A.偏大B.偏小C.一样D.无法确定 3.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9.6nm=9.6×10﹣3=9.6×10﹣3μm B.9.6cm=9.6×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 6.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写出单位换算过程) 7.2×10-7m= = μm 5×10-4 mm= = m 7×10-8 km= = m 3×10 8 m= = km 6×10 4μm= = m 36km/h= = m/s 5m/s= = km/h 1某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为1.568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 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分别记为:23.37cm,23.36cm,23.18cm,23.39cm,那么,最终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视为()A.23.325cm B.23.33cm C.23.373cm D.23.37cm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 3.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错题纠正卷

错题纠正卷 一、填空(每空0.5分,第8题1分,共19分) 1.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的。 2.汽车自行车刹车都是采取变()为()的方法使车子停止运动。 3.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 4.相同时间内,骑自行车比行走路程更()说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比行走的速度要()。 5.地球是一个不规则()。 6.蚕从卵壳出生到蚕蛾死亡大约有()天。 7.测试过山车时可以用()测量小球滚完全程的时间。一个小球在桌面上沿直线滚动,当他离开桌面后,会做()运动掉到地面。 8.同一条公路上,分别坐在两辆行驶的汽车上的小明和小刚,看见对方都是静止的,这是因为()。 9.要知道小球运动的快慢,我们需要用()来测出()的长度,还需要用()来测出小球运动的()。 10.小球冲下斜面后,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与斜面的()有关。一般来说,斜面(),小球在平面上的运动的距离就越() 11.蚕丛蚁蚕到吐丝前会有()次长出新皮换下旧皮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蚕从出生到结束到死亡,他的一生中会有()次长出新皮,退下就皮的过程。 12.小红和小明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若小明一开始观察到整个船模,说明此时船模在()上移动。若她先看到船模的顶部,后来才慢慢观察到整个船身,说明此时船模在()上移动。 13.影响蚕生长和变化的因素有()、()、()和()等。 14.我们可以()、拍照、()、填写记录表、()等方式来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15.改变光照射的角度可以改变木圆柱影子的()改变,木圆柱摆放的位置可以改变影子的()。 16.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路线是()。17.在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来控制小球运动的()和()。 二、选择(每题1分,共33分) 1.月球表面有些地方亮,有些地方暗这些比较亮的地方主要是()。 A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B地势比较低的地方 C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 2.做影子实验时,可以用()来确定方向。 A指南针 B太阳 C北极星 3.一天上午九点,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四米,那么上午八点时,大树的影子()。 A小于四米 B等于四米 C大于四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非常丰富的星球 B太阳给地球提供了光明和热量 C月球和太阳最大的不同在于太阳有月相变化。 5.六棱柱放在第一个斜面上是滑动的,放在第二个斜面上是滚动的,这说明()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A斜面的光滑程度 B物体的放置方法 C斜面的高度 6.人和动物通过()使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A初生 B生长发育 C繁殖 7.蚕的一生经历了()。 A卵幼虫蛹三个阶段 B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C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8.和蚕卵一样,有硬壳的是()。 A蛙卵鱼卵蚂蚁卵 B蛇卵龟卵鸡卵 C鱼卵蛇卵蛙卵 9.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产卵繁殖后代。 A雄蛾 B 雌蛾 C雌蛾和雄蛾 10.蚕蛹是由蚕的()发育而来的。 A蚁蚕 B幼虫 C成虫 11.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及时处理蚕盒中的粪便和残叶 B适时为蚕宝宝搭建小架子 C在饲养盒里一次性放很多桑叶,让蚕宝宝自己取食。 12.蚕结茧后,()天蚕蛾从蚕茧中钻了出来。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计划 科目:科学 姓名:许文心 老师:秦老师

方法篇 一、首先要整理好学习资料并形成习惯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学习资料难免凌乱,如果不加以整理就会出现复习抓不住重点,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现象,不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当然面对如此众多的参考书和卷子,应该如何取舍呢?应优先整理重点章节,例如浮力、压强、大气压的计算,以及电学的所有知识,这些都是考试重点,在考试中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且分值丢很高 二、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侧重点 因为每一章的重点不一样,而且具体到每一节的重难点也不同,因此复习时,可以先从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章节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比如对“浮力和压强”的掌握不佳。那就要把这些章节中自己做错的题,或者老师重点讲解的题目边看边在脑海中再现解题思路,还要把自己做错的原因找到(建议同学们每次用红笔纠正错误,并同时保留原先的错误答案),定期回顾这些错题,要不看答案的情况下动笔重做一遍,加深印象,实在做不出来可以看一下答案提示一下继续做,切不可死记答案,否则难以应付考题中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要在简单题和做过的题上丢分,这也是取得满意成绩的保障。 三、对于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策略 现在的考试无非是考查三方面:第一考概念;第二考过程;第三考方法。比如有这样一道题:设计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猜想是否正确。这要求学生们首先要清楚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如果不熟悉要加以弥补,弥补的时候侧重于理解而不是记忆。 四、要科学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一般来说,复习理科侧重于理解和辨析,宜安排在较靠前的时间复习,这样可以使大脑逐渐运转灵活;文科偏重于记忆,宜放在这门课临考前复习,这不是因为突击,是因这样可以使记忆的知识在很短时间内就再次得到巩固,以后再复习同样的内容可以容易一些。从心理学角度讲,有很好的延时记忆效果。也可以文理科交叉复习,使枯燥乏味的复习过程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大脑也不至于过于疲劳。

七年级科学下综合错题集系列一

余姚四中七年级科学下综合错题集系列一 一、选择题 4、在不传热的容器内装有0℃的水,如果用抽气机迅速抽去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则() A、水不断蒸发,直到干涸 B、水开始结冰 C、水仍维持原状,没有变化 D、水温略有升高 二、填空分析题 6、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下图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 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 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 位。 (1)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 于(填“长日照植物”、“短 日照植物”)。 (2)根据B、C实验分析,在叶和顶端 ....部位中: ①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 ②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 ③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 (3)从整体实验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7、初一的周老师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烧瓶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体;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瓶口,小木条火焰熄灭;置于烧瓶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了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瓶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得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2)“过了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瓶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得更旺”的原因 8、将一个玻璃瓶中充满空气,现抽出半瓶空气后,玻璃瓶中还剩()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D、没有空气 9、在玻璃瓶中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玻璃瓶口塞紧。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 10、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到的气体,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感受空气的存在。小明尝试着在家中做了以下实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做实验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在水槽底部,可以看到的现象

浙教版七上科学易错题集.

科学七年级(上)各章易错题集 衢江区莲花初中黄紫仙 第一章 1.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或雪碧易拉罐的体积最接近() A.350升B.350毫升C.35升D3.5毫升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B.物体从地球送上月球质量不变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质量会增大D.水结成冰后质量会增大 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4.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3)调节天平平衡(4)再在右盘加50克砝码(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1)(2)(3)(4)(5)B.(3)(2)(1)(4)(5)C.(3)(1)(4)(2)(5)D.(1)(5)(3)(2)(4)5.托盘天平在称量时若右盘稍上翘,则表示() A.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左移动游码。 B.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右移动游码。 C.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左移动游码。 D.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右移动游码。 6.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6m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A.一只母鸡B.一头大象C.一头奶牛D.一只蚊子 7.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5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6克,则物体的质量为()A.156克B.150克C.144克D.154克 8. 用皮尺测量长度是,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为97℃,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A.17℃B.20℃C.23℃D.19.2℃ 10、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11、小明有一支特殊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够正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0C,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的读数是960C,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读数为200C,你能帮他算算这杯水的实际温度吗?() A、160C B、17.40C C、18.40C D、240C 12、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 又用该温度计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 39.6℃,丙为39.6℃,则( ) A.只有甲的正确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D..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

怎样科学整理错题集

怎样科学整理错题集_高三家长博客 每次考试中,同学们都会有不少题目做错,在这些做错题的背后,往往是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整理“错题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 常见的“错题集”有三种类型: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新型的“错题集”—活页型错题集,其整理步骤为: 1.分类整理 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审题错误、记忆错误、理解错误、计算错误、过失性错误、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学科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熟悉高考知识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出该知识点出题的方式、命题的角度,命题的变化,从而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命题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提高解题的能力。 2.记录方法 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章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这种记述方法开始时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即可,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章碍(即错误原因)。 主要有四个部分: 1、为什么错了?分析原因; 2、应该怎样做?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及依据原理; 3、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对比归纳,思维求异; 4、能否变通一下?一题多变,思维发散。 3.必要的补充 前面的工作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对“错题集”中的错题,不一定说订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证明你这一知识的漏洞就已经弥补好了。对于每一个错题,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 4.错题改编 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因为每道试题都是老师编出来的,既然老师能编,我们作为学生的,当然要能学会如何去该,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初始阶段,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 5.活页装订 将“错题集”按自己的风格,编号页码,进行装订,由于每页不固定,故每次查阅时还可及时更换或补充。在整理错题集时,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为完成

七年级科学错题精选5

1.(校BP21 4) 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个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2.(校BP23 9)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大山脉的一组板块界限是()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的()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 B.一只充满氢气的气球经过几个小时候体积会变小一点 C.将白糖加入水中,白糖不见了,水的体积没有增加 D.将两张铝片的接头叠放在一起,用力捶打,两张铝片粘合在一起 4.(作业本AP34 12)在盛油的厚壁钢瓶内施加高压时,虽然瓶壁无裂痕,当瓶内油仍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A分子间存在空隙B分子被压缩了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5.物质不同条件下的三种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6.“南澳一号”考古中,潜水员携带压缩空气瓶进行水下探宝。空气可被压缩说明(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加压时发生反应生成氧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有空隙 7.半导体材料常渗入一些物质,这是利用固体的_______原理进行的 8.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挥发出来的氨气遇到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会变成红色,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实验方法如图甲所示: (1)可见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的作用是______ DADAC D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错题集-地球与宇宙(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错题集8——地球与宇宙(1-4节) 七()班姓名学号家长签名 【A组基础巩固题】 1.[2012·杭州]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下列现象是(D) A.酸雨B.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短波通讯中断 2.早晨我们迎着太阳走,我们四周方位应是(B) A.前南后北左东右西B.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C.前西后东左南右北D.前东后西左南右北 【解析】早晨迎着太阳走,就是面朝东,背朝西,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南西北。 3.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B)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4.下面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B) A.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B.两极地区出现磁暴和极光现象 C.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现象D.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4.[2013·无锡]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对地球上的影响是 ( D ) A.可见光明显减少 B.造成天气异常变化C.干扰无线长波通讯 D.紫外线大大增多【解析】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表示太阳活动增强,会导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大增多。太阳活动除了黑子外,还有耀 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增多。耀斑爆发时,释放出更巨 大的能量。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B、C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是D。 5.2009年为太阳黑子极少的一年(谷年),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将出现于( B ) A.2019年B.2020年 C.2021年D.2022年 【解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6.请您判断下列哪些生活片段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真正记录, A.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B.跳过4米高的横杆() C.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D.听大风呼啸() E.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F.拍一张照片() G.袋鼠式走路() H.放风筝() I.扔石头() J.游泳() K.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看到漫天大雪( ) L.从月球上看天空是蔚蓝色的( ) M.流星现象( ) N.植树造林( ) O.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 )P.陨石坑( ) Q.开露天音乐会( ) 7.[2012·咸宁]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是 ( A ) A.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选:D 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某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在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当它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4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30℃ B、50℃ C、70℃ D、90℃ 选:B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浙教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2:生物实验(1)(II)卷

浙教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2:生物实验(1)(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66分) 1. (3分)乙醇可替代石油燃料.利用纤维素酶和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其转化机理为: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种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⑴上述转化过程需要用到某种“缓冲液”,以维持一定的pH; ⑵斐林试剂遇纤维素呈蓝色,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⑴【设计实验】 步骤一:取两支同样的试管,在试管1中加入2毫升用缓冲液当溶剂配制的纤维素酶溶液,▲.步骤二:将两试管置于▲,时间为30分钟. 步骤三: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纤维素液,然后同时置于60℃(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的水浴中保温,时间为10分钟. 步骤四: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斐林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充完成上述实验步骤:步骤一: ________. 步骤二: 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均正确,当观察到 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2. (4分)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表: 温度(℃)201510

萌发率(%) 土壤含水量(%) 251009674 20928466 15443610 10400 5000 (1)根据如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2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 ℃~30 ℃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3. (3分)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小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吃西瓜时为什么没有看到过萌发的种子,而扔在地上的西瓜种子却会很快萌发呢?于是小明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分析,大家首先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温度; 假设二: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水分; 假设三: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空气。 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讨论,大家认为上述假设中有两个难以成立。你认为假设________不成立(写出一个即可),理由是________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他们r解到许多植物的种子成熟后都有休眠期现象,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而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西瓜内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果实中存在抑制物质。 为了验证上述资料是否可信,他们决定对此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七年级上册科学错题汇编

七年级上册科学错题汇编(一)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 们应该多(),多(),多(),准备随时运用()和知识,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来源:科学作业本A,1.科学并不神秘P1)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5厘米=()米 3 3 0.5米=()=()分米 3 1600厘米=()=()升 102升=()=()毫升 55毫克=()=()千克 102克=()=()毫克 2400s=( )min=( )h 4756s=( )h( )min( )s 800000纳米=()厘米(过程)=()厘米(科学计数法)21000微米=()米; 0.5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 32立方厘米=()=()升 3.有一棵大树,3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则这棵树的周长可能是() 4 A.10立方厘米 B.46分米 C.3.6×10 毫米 D.0.48米 (来源:科学作业本A,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P2) 4.测量形状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测出它的长、宽、高,再通过相应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体积。(来源:科学作业本B,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P2) 5.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底面积是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高为3米的水箱的容积是()。一根高架路上的柱子,高15米,底面圆的直径是80厘米, 这根柱子的体积是()。(来源:科学作业本B,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P2)

6.量筒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刻度是();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是,必需将量筒放在()上使用,若液面是凹形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来源:科学作业本B,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P2) 7.一般家用热水器的容积为() A.20立方米 B.2立方米 C.2立方分米 D.2立方厘米 (来源:科学作业本B,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P2) 8.将金属块浸入装水的量筒中,测量金属块的体积,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来源:科学作业本B,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P2) 9.怎样测量小灯泡的体积?请你写出测量方案和所需要的器材。(来源:科学作业本B,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P3) (1)所需要的器材 (2)测量方案 10.“光年”是一个()单位,1光年其意义是光在1年中通过的距离。已知光在 8 真空中的速度为3×10 米/秒,若1年按365天计,则1光年=()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来源:校本作业,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P6) 6 1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1.62×10 微米的是() A.一列火车的长度 B.一名初中生的身高 C.教学楼的高度 D.一条蚯蚓的体长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2.42厘米B、2.428厘米C、

2.43厘米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

科学错题归纳

错题归纳 一、光学 1.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 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 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 24-16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 图24-16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 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解析】如图所示。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题时 折射光路分析是关键。 2.[2015·武汉]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24-18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 射光,原因可能是__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或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__。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 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__,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__。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验证反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__。 3.[2015·宁波]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24-1所示。 可以判断 ( A ) 图24-1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4.[2014·呼和浩特]如图24-11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七年级上数学错题集(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数学错题集 1.填空: (1)当a________时,a与-a必有一个就是负数; (2)在数轴上,与原点0相距5个单位长度得点所表示得数就是________; (3)在数轴上,A点表示+1,与A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得点所表示得数就是________; (4)在数轴得原点左侧且到原点得距离等于6个单位长度得点所表示得数得绝对值就是________. 2.用“有”、“没有”填空: 在有理数集合里,________最大得负数,________最小得正数,________绝对值最小得有理数. 3.用“都就是”、“都不就是”、“不都就是”填空: (1)所有得整数________负整数; (2)小学里学过得数________正数; (3)带有“+”号得数________正数; (4)有理数得绝对值________正数; (5)若|a|+|b|=0,则a,b________零; (6)比负数大得数________正数. 4.用“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填空: (1)-a________就是负数; (2)当a>b时,________有|a|>|b|; (3)在数轴上得任意两点,距原点较近得点所表示得数________大于距原点较远得点所表示得数; (4)|x|+|y|________就是正数; (5)一个数________大于它得相反数;

(6)一个数________小于或等于它得绝对值; 5.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 并用“>”连接起来. 8.填空: (1)如果-x=-(-11),那么x=________; (2)绝对值不大于4得负整数就是________; (3)绝对值小于4、5而大于3得整数就是________.9.根据所给得条件列出代数式: (1)a,b两数之与除a,b两数绝对值之与; (2)a与b得相反数得与乘以a,b两数差得绝对值; (3)一个分数得分母就是x,分子比分母得相反数大6; (4)x,y两数与得相反数乘以x,y两数与得绝对值.10.代数式-|x|得意义就是什么? 11.用适当得符号(>、<、≥、≤)填空: (1)若a就是负数,则a________-a; (2)若a就是负数,则-a_______0; (3)如果a>0,且|a|>|b|,那么a________ b.12.写出绝对值不大于2得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