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完整版).docx.精讲

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完整版).docx.精讲
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完整版).docx.精讲

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

王胜邦1叶婷2杨先道3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银行业近年来“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覆盖地域不断扩大,海外战略布局初见雏形。我国金融“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在继续推进和优化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家层面引领和指导中资银行“走出去”战略布局,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本文从银行业全球布局出发,统筹考虑我国银行业海外布局,同时兼顾国家外交战略需要,为中资银行“走出去”提供路线参考。

一、银行业“走出去”考量因素

(一)客户追随

2003年以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快速增长,年新增投资由2003年的28.5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746.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0%。从总量角度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截至2011年为4247.8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全球排名第13位,与我国GDP全球占比的比重及排名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将保持

1银监会国际部副主任

2银监会国际部

3厦门国际银行零售业务部

相对较高的增速。银行业追随这些“走出去”直接投资的企业,为其提供资金保障,有助于我国企业顺利“出海”,同时,这些快速“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从贸易的角度讲,中资银行将国际贸易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布局区域,不仅锁定一些业务机会,还可以作为贸易双方的桥梁,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不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贸易往来,与我国频繁往来的国家,都意味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也有助于中资银行获得经营许可。

(二)提升全球竞争能力

1、立足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国际市场

总结发达国家银行业跨国经营历程,可见国际银行跨国发展初期往往会利用国际金融中心明显的区位和资源聚集优势。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众多,金融活动活跃,全球主要的货币兑换、国际贸易结算、大宗国际性投融资等活动均在国际金融中心完成。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其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对全球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中资银行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有必要借助国际金融中心完善的资源、信息和平台等优势,搭建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框架,加速我国经济金融融入国际社会。

2、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理念

“引进来,走出去”是增强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性措施,引进管理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我国银行更好地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能够进一步强化我国商业银行

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商业银行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引进来,走出去”是双向开放战略,相对于“引进来”,“走出去”更有利于主动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鉴于我国银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以国内业务为主,因此银行业“走出去”把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放在重要位置,比赚取一时利润更为重要。

(三)基于本地化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标准普尔报告称,中资银行2009-2011年海外资产扩张约176%,但要达到发达国家银行所持有海外资产比例,中资银行海外资产还需增长3倍以上,达到9000亿美元。尽管目前中资银行海外资产比重不高,但是海外资产集中度相对较高,一是机构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行,二是地域上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等地区,三是客户方面中国业务是核心。因此,中资银行未来在分散地域的同时,要致力于本地化发展,才能实现真正“走出去”,而不是国内业务的境外延伸。从国内情况来看,信贷规模控制严格,银行竞争愈发激烈,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减速,银行需要寻找更多的盈利空间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因此,中资银行海外本地化发展是化解未来经营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

1、服务于资源引进战略

1998年,中国成为净能源进口国;2009年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量达2.22亿吨。在重要资源中,《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56.7%,铁矿石对

外依存度56.4%。能源与铁矿石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战略资源,其进口来源和运输路径的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同时,在没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支撑下,我国要脱离“中等收入陷阱”也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税收优惠等层面鼓励技术创新,而且要支持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寻找资源,投资生产性资源领域(如铁矿、石油和木材等)和高新技术领域,支持鼓励银行业为这些“走出去”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于产能输出战略

从国际经验看,维持正常的市场竞争,产能利用率应该超过80%-85%的幅度比较合理。目前,中国多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如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75%之间,光伏利用率只有不到60%,风机的产能利用率不到70%。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对于过剩产能化解,除了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国内产业层次外,鼓励企业到海外去发展,直接转移产能也是重要的途径,银行业给予这些过剩产能转移企业金融支持,有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对于银行业来说,产能过剩企业“走出去”即意味着业务风险转化为业务机会。

3、服务于政治、外交需要

自改革开放、加入世贸以来,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国际地位稳步提高,生存空间逐步扩展,外交手段成为与外部良性战略互动,

进而实现和保障本国利益的有效手段。在国家层面,政府致力于“外交服务发展、外交促进发展”,中资机构海外区域布局要配合国家外交努力,合理利用国家外交成果,发挥中资机构的影响力,密切彼此的经贸往来,共同开拓我国的国际生存空间。

二、“走出去”目标国家/地区计量分析

中资银行走出去不仅要跟随“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更应立足长远,着眼于本地化经营,因此在银行业“走出去”区域定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贸往来、资源禀赋、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地缘政治,还要关注当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尽可能考虑到未来本地化经营的需要。本部分将从多维度,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从全球213个国家/地区(不含中国)筛选出银行业应该“走出去”的主要推荐区域。

(一)指标选择

1、选择标准

(1)兼顾数据质量和数据可得性。数据质量主要考虑数据的可信度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基于可信度的角度,主要考虑大型国际机构、专业数据提供商;从数据完整性的角度,主要考虑所选指标能提供尽可能多国家/地区的数值。

(2)尽可能体现“走出去”布局的考量因素

从提升银行业全球竞争力的角度,主要考虑能体现金融业发展程度的指标;从客户追随角度,可考虑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尽管单纯的境外贸易客户不一定产生直接的中资银行业务需求,但是贸易频繁

的国家或地区很可能成为境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地,而且中资银行可以为境外贸易对手提供票据贴现、资信查询等服务;从拓展本地化市场的角度,需考虑当地人口,尤其是城市人口,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从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角度,当前应考虑与我国经贸往来频繁、有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但是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将与我国的国际贸易路径重合,因此可以不设独立指标;国家政治、外交需要采用定性分析,作为定量数据分析结果的补充。

2、选择结果

根据指标选择标准,确定的指标如表1。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考虑现有投资情况,也考虑到能源、高新技术对我国的重要性,具备较大的未来投资可能性,也将其纳入直接投资的考虑范围。

表1 “走出去”区域选择指标体系

备注:人民币国际化在客户追随和提升银行业全球竞争力相关指标中均有所反应;

(二)权重赋值

1、赋值方法

本报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由专家对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分,首先对一级指标进行评分,然后再对每组二级指标进行评分。

2、赋值结果

赋值不仅考虑指标的重要性,也兼顾了数据质量。从赋值结果来看,权重最高为对外直接投资29%,其次为银行业24%。具体权重赋值结果参见表2。

表2 “走出去”区域选择指标权重赋值

(三)计算结果

考虑到各项指标量纲不一致,通过计算各国家/地区相应指标取值在该指标总和中的占比来标准化数据,然后用权重乘以标准化值计算各国家/地区的得分。计算过程中,剔除了个别极端异常值,如津巴布韦2008年高达390亿倍的货币及准货币年增长速度;对于个别指标缺失的国家/地区,假定其缺失指标得分水平为现有指标得分水平的45%,如果缺失指标所占权重累积超过50%,该国家/地区直接剔除,最终有188个国家/地区取得了排名得分。根据计算结果,排名前30的国家/地区如表3。

表3 “走出去”目标国家/地区得分前30名单

备注:经过缺省值调整后,各细项加总不一定等于最终得分。

从国家/地区来看,香港和美国的表现相对特别。香港得分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紧随其后,他们的得分占前30名单总得分的25%。香港的得分主要来自于中国对香港直接投资和中港贸易。美国除了银行业这一指标外,其余指标得分均较高。

从区域看,大部分亚洲国家/地区能源和进出口得分较高;而欧洲国家经济、高新技术、进出口指标表现不错;美洲国家经济、能源、高新技术、进出口具备一定优势。

得分31-60名的国家和地区,欧洲国家经济和高新技术优势集中,非洲国家主要依靠能源优势,亚洲国家/地区的分优势散乱。具体名单见表4。

表4 “走出去”目标国家/地区得分前31-60名单

三、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区域推荐

中资银行海外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截至2013年9月末,我国共有20家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了近1100家机构,约为改革开放之初的6.9倍。其中,一级机构168家,二级机构900余家,覆盖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50个国家和地区,总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在银行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中资银行下一步往哪走就成为关乎银行业健康发展和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满足银行自身商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从国家层面服务于国家资源引进战略、产能输出战略以及政治外交需要。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初步绘制出中资银行业海外布局的“核心区域”以及“可关注区域”,具体结果如下:

(一)核心区域

所谓“核心区域”是指定量分析综合得分高,中资银行走出去应当优先考虑的区域。本报告将得分最高的前30个国家/地区作为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核心区域。这30个区域累计分值占到全

《企业战略管理》05章.docx

《企业战略管理》第05章在线测试 《企业战略管理》第05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2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作为偏离现有战略起点最小的战略态势,()战略强调的是投入少量或者中等程度的资源,保持现有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稳定和巩固现有的竞争地位。 A、稳定 B、紧缩 C、撤退 D、集中 2、生产者获得分销商或者零售商的所有权或者加强对它们的控制,这是 A、兼并战略 B、前向一体化战略 C、后向一体化战略 D、横向一体化战略 3、波音与麦道的合并属于 A、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 C、纵向一体化 D、横向一体化 4、公司增加与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技术或市场都没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完全不同的新产品或服务,这种战略被称为()战略 A、全面经营 B、新市场 C、相关多元化 D、不相关多元化 5、经营业务之间联系越多,多元化的相关性就越是 A、相关的 B、被约束的 C、一体化的 D、有效的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水平整合能够提高企业效益的原因主要有 A、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 B、范围经济效应带来的差异化

C、复制商业模式带来的快速扩张 D、减少竞争对手,控制产业竞争。 E、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获得垄断价格。 2、纵向一体化的优点主要有 A、形成规模经济 B、建立进入壁垒 C、促进专用资产投资 D、改善运营效率 E、提高产品质量 3、相关多元化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等类型 A、技术相关多元化 B、市场相关多元化 C、密切相关多元化 D、中等相关多元化 E、国际相关多元化 4、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A、宏观原因 B、产业原因 C、竞争需要 D、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E、价值判断 5、采用多元化战略的弊端主要有 A、管理难度大 B、引起竞争对手的反击

《企业战略管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

[0779]《企业战略管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36.不确定性:是指在没有获得充分的、足够的有关环境因素的信息情况下必须做出决策,而决策人很难估计外部环境变化。 37.产业战略群体分析:产业战略群体分析是指根据产业内各企业战略地位或特征的差别,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战略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集团间的相互关系和集团内各企业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行业内各竞争企业竞争地位的一种分析方法。 38.战略控制:战略控制是指在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过程中,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所进行的业绩与标准相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偏差原因并纠正的过程。 39.职能战略:是企业为实施总体战略和业务战略而对各项职能活动的方向、目标、政策和指导原则进行的系统谋划。它包括研究与开发战略、供应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等内容。 40.并购: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缩写为“M&A”)是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的常用方法。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合称,指公司通过各种产权交易获得其他公司的产权,以控制另外一个公司的经营权为目的的一种企业资产重组行为。通过并购,企业能得到规模上的扩张和业务上的发展。 41.前向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资产纽带或契约方式将其活动向价值链的下游环节扩展,从而达到降低交易费用及其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战略。 42.经营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是指由于并购双方在资源上存在互补性、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从而使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时可以增加收益或减少成本。

43.企业愿景:是企业在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是建立在组织及其成员价值和使命一致基础上的共同愿望,是组织及其成员共同勾画出的组织未来发展的蓝图,概括了企业未来目标、存在的使命及核心价值,企业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及其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和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或实务指南等内容。 44.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又称为企业整合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企业的控制程度和物资流动的方向,向经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战略。 45.多国本土化战略: 多国本土化战略就是将战略和业务决策权分权到各个国家的战略业务单元,由这些单元向不同国家的差别化的市场提供更能够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46.SWOT矩阵分析: SWOT矩阵分析,就是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判断,通过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内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与劣势(Weaknesses?)同列在一张十字形的图表中加以对照,一目了然地从内外部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47.战略管理:一般而言,战略管理可定义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职能管理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个组织为了创造和维护竞争优势而分析制订、决策实施和评价控制,使组织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48.简述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优点: (1)实现范围经济,降低经营成本;(2)提高进入壁垒;(3)有利于开发新技术;(4)确保供给和需求;(5)提高差异化能力。 49.企业战略控制系统与业务控制系统有以下三个共同点:(1)控制标准必须与整个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年度目标相联系;(2)控制要与激励相结合;(3)控制系统

企业战略管理答案

1、差别化战略是企业利用其产品或服务的差别化,使企业在产业中形成独特性优势,避开竞争对手的压力。 2、组织学习是指企业在特定的行为和文化下,建立和完善组织的知识和运作方式,通过不断运用相关的方法和工具来增强企业的适应性与核心能力的方式,是组织在经验的基础上保持或改进业绩的能力或过程。 3、企业资源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 4、综合战略综合战略是指企业利用企业本身的多种优势或者利用企业之间的协同优势而综合构成的战略,主要是指多角化战略、跨国战略和联合(兼并)战略。 5、横向联合战略又称为水平一体化战略,这是指与同行业竞争企业之间进行的联合,目的是为了过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化竞争优势,增强控制市场的能力。实施横向一体化战略可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有利于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1、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的学识。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 2、企业竞争战略是根据企业或组织自身所处的环境、产业竞争结构以及地位,确定企业长远目标以及为完成此目标而采取的主要行动和对资源的分配,以使企业能应付并影响不断变化的环境,赢得一个相对其竞争对手持续的竞争优势 3、纵向一体化战略又称为垂直一体化战略,是生产企业与原材料供应企业,或者生产企业与产品销售商联结在一起的组织形式。 4、企业兼并企业兼并是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购买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经营目标的行为 5、交叉互补战略是指利用互补产品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实行综合定价,以盈利产品的收入补贴以优惠价格出售产品而带来的损失,从而促进互补产品的销售,获取更大盈利。 什么是差别化战略?形成企业差别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差别化战略的核心及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差别化战略是企业利用其产品或服务的差别化,使企业在产业中形成独特性优势,避开竞争对手的压力。 形成差别化战略的主要因素是:选择有独特性的产品或服务,增加顾客信任程度,而降低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业务活动以及企业间的联系。一体化。时间性。 2、企业进入障碍与退出障碍主要指什么? 答:一个新企业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它将受到多种障碍的抵制,这些障碍称之为入侵障碍,一般指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资金需求、销售渠道、政府政策。 撤退障碍是指使一个企业即使在收益甚微或者投资收益甚至为负值的条件下仍然维持在产业中竞争的因素。这些因素是:专用性资产,产业撤出的固定成本,战略影响,感情障碍,政府及社会的约束。 3、多角化战略中,什么是技术相关品战略、市场相关品战略? 答:技术相关产品战略:即企业的产品为技术上相关联的产品群,这些产品的基本经济用途或目的可能是不同的。这种战略是利用企业原产品和新产品之间在研究开发、原材料、生产技术、设备及工艺等方面的较强的技术关联性,获得技术上的协同作用,使新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市场相关产品战略:即企业生产的多种产品之间在销售渠道、销售对象、促销方法等方面有较强的市场关联性,能够获得市场营销方面的协同作用,使其产品群在市场营销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4、企业战略轮盘是如何描述战略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企业竞争战略中最主要的企业总目标:利润增长、市场份额、社会效应,各种子目标及其战略围绕着总目标构成战略总体。轮盘的轮轴处是企业战略的总目标,辐条处是用来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经营方针。经营方针的具体化所形成的各种战略观念即可用于指导企业的整个行动。这个关系就像一个车轮,轮轴与幅条联成一个整体,轮轴通过幅条而实现其转动。竞争战略轮盘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轮轴与幅条以及幅条之间的协调性。第一,注意内部一致性,轮盘中的目标能否协同达到?各经营战略方针之间是否相互促进?第二,注意外部环境适应性,轮盘目标是否适应产业机遇?面临的产业威胁及风险如何?是否适应产业演变的影响?第三,注意资源适应性,目标与战略方针是否与企业可拥有的资源相吻合?企业组织是否具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现场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作业四参考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四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l.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有(ABD)。 A.高层次性B.整体性 C.竞争性 D.动态性 2.企业的成长方向战略有(ABCD)。 A.市场渗透战略 B.市场开发战略 C.产品开发战略 D.多元化战略 3.企业的协同效应可以表现在(ABCD)方面。 A.销售协同效应 B.生产协同效应 C.投资协同效应 D.管理协同效应 4.下列要素中,不属于安索夫企业战略管理要素的有(D)。 A.产品与市场领域 B.成长方向 C.竞争优势 D.核心能力 5.由现有产品领域与现有市场领域组合而产生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称为(A)。 A.市场渗透战略 B.市场开发战略 C.产品开发战略 D.多元化战略 6.产品开发战略是一种由(C)和()组成的企业成长战略。 A.现有产品领域现有市场领域B.现有产品领域新市场领域 C.新产品领域现有市场领域D.新产品领域新市场领域 7.一般来说,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是(ABC)。 A.公司战略B.竞争(事业部)战略 C.职能战略D.产品战略 8.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是(A)。 A.公司战略B.竞争(事业部)战略 C.职能战略D.产品战略 9.下列战略中属于竞争战略的是(C)。 A.营销战略 B.财务战略 B.低成本战略D.研究与开发战略 10.战略管理过程包括(ABC)。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 C.战略实施 D.战略控制 11.外部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企业所面对的(B)。 A.优势与劣势 B.机会与威胁 C.优势与机会D.劣势与威胁 12.企业内部的各种环境因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BC)。 A.企业形象 B.企业的战略能力 C.企件资源条件 D.企业文化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13.企业战略管理最早出现在(C)。 A.德国B.日本 C.美国D.英国 14.规模经济作为行业进入壁垒主要影响因素的行业是(ACD)。

企业战略管理离线作业答案 (必)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黄吾康学号:711115052005 年级:11秋工商管理学习中心:萧山学习中心115 —————————————————————————————一、通过战略的起源与演变,谈谈你对战略价值的理解。 答:在我国,战略一词自古有之,它是一个军事方面的概念。它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军事力量的动用;在西方,战略则起源于战术,原指将帅本身,后来指军事指挥中的活动。 在现代,人们将“战略”一词引申到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来,其涵义也逐步演变成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在西方,战略管理的思想最早来源于科学管理先驱泰罗和工业管理先驱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其强调了管理中“计划”的重要性,强调规划、计划对于管理的重要意义。 战略价值: (1)战略是领导者在努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的基础上,做出统领人们行为的主导方向决定——指向性。 (2)战略是关系事物和人们行为发展的全面和整体的概括——全局性。 (3)战略是对事物和人们行为发展做出的前瞻性决策——前瞻性。 二 1、企业管理型态发展到今天以战略为中心的阶段,其内在必然性是什么? 答:21世纪是只是经济的时代,是工业经济形态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是通常所说的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形式。企业管理发展到今天以战略为中心是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态,为了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突围。当代国际竞争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人力资源的素质在竞争中作用突显;只是创新、技术创新在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作用;企业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提高。企业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企业将自己的竞争模式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以便对各种变化作出正确而迅速的反应,而这也需要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去看待企业的发展,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发掘可行的市场。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

ABSTRACT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中矿资源最新:中矿资源确立海外发展战略

中矿资源确立海外发展战略 中矿资源是我国商业性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领域的优势企业,自2003年以来,中矿资源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走出去”的政策号召积极走出国门,中矿资源自承担了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第一个走出去项目——中国有色集团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的勘查技术服务业务起,先后承接了包括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项目、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瑞木镍钴矿项目、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津巴布韦大岩墙霍普韦尔铂钯矿项目的勘查技术服务,这些项目均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走出去”的代表性的项目。2006年,中矿资源确立以海外业务为的主发展战略,凭借在海外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领域丰富的经验,以及人才、技术上的优势,承接的海外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逐年增加,2011年,伴随公司签署了几内亚某区铝土矿勘探项目、刚果金加丹加省卢本巴希某矿权区铜钴矿勘查项目等多个大型勘查 项目,公司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业务已经在包括赞比亚、津巴布韦、巴布亚新几内亚、老挝、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几内亚、刚果金等10国家的几十个项目同时开展,公司的海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长期合作客户稳步增加。目前中矿资源已经在其海外业务比较集中的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2011年下半年,中矿资源又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中矿(天津)海外矿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其海外业务的物流配送和后勤保障基地。目前,中矿资源已经具备同时在海外十几个国家同时开展业务的能力,公司已

经发展成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成规模“走出去”商业性综合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公司。 2012年,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业绩将会更加辉煌,公司领导带领全体职工秉持“工作第一、信誉至上”的企业理念,形成了以“诚信卓越、和谐共进”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发扬“团结、创新、求实”的企业精神,用实力来说话,向质量要效益,并使企业品牌深入人心,展望未来,中矿资源将坚定不移的执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立志成为国际一流的固体勘查技术服务型矿业公司。

企业战略管理试卷参考答案汇编

企业战略管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决策。( ) 答案:B 答案分析: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职能层战略的目的并不相同。 2.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微观环境。( ) 答案:A 3.资源评估的基本方法是收益分析法。( ) 答案:B 答案分析:资源评估方法有多种。 4.评估判断一个企业的现实经营能力,首先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公证地分析。( ) 答案:A 5.企业愿景是由核心理念和对未来的展望两部分组成。( ) 答案:A 6.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商品。( ) 答案:B 答案分析: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形成独树一帜的产品或服务特征。 7.产品进入成熟期后,销售的增长速度下降,各企业还要保持其自身增长率就必须降价,从而使产业内企业竞争加剧。( ) 答案:A 8.战略联盟是一种边界模糊、关系松散,灵活机动的公司群体。( ) 答案:B 答案分析:战略联盟有多种具体表现。 9.从资本市场看,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主要有普通股、优先股、公司债券三种。( ) 答案:A 10.根据资金流向的不同,市场增长率一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把公司从事的多项业务分为四类,即问号类、明星类、金牛类和瘦狗类。( ) 答案:A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对战略计划学派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安索夫 B.伊丹敬之 C.明茨博格 D.安德鲁斯 答案:D 答案分析:安德鲁斯是计划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尽管对战略管理要素概念论述差异较大,但大都是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 )的产品市场战略为核心展开的。 A.钱德靳 B.安索夫 C.波特 D.拜亚斯 答案:B 答案分析:安索夫提出的战略四要素对战略管理研究有较大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1、21世纪企业战略管理面临哪些挑战? 全球化、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与扩散的加速、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企业伦理 2、什么就是战略管理?特点? 战略管理:就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与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与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网搜) 企业战略:就就是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生存与发展,在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分析基础上,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方面所展开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与长远性的谋划。(书上对“企业战略”的定义) 特点:长期性、全局性、范围性、适应性、不确定性 3、战略管理的任务? 确定战略愿景与企业使命;设置目标体系;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战略的实施与执行,绩效评价、执行监测与战略调整;实现战略目标。 4、战略管理的过程?及其关系 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控制 战略分析就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战略制定、执行、控制就是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 5、利益相关者就是指哪些人?三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对组织产生影响? 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股东与主要资本提供者(其利益满足,则投资继续支持企业,若利益无法满足,对企业表示不满、抛售股票) 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社区、工会(购买、提供产品、企业的外部环境) 组织利益相关者: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对稳定的工作的要求、工作环境的要求、管理者个人职业抱负导致“短期行为”。正就是由于优秀的战略管理者存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章: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 1、怎样理解企业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的关系?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2.2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我国海外能源保障还存在较大的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和运输安全风险。 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差距。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首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不高。其次,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总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第三,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我国企业长期满足于引进和模仿,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利润。这种粗放型增长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将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也难以为继。 贸易摩擦持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贸易摩擦。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DOC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 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 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 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 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

要的一步。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2.跨国发展战略的成因 促成海尔集团积极向海外发展跨国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在国内市场中,由于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在各种家电领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尔集团尽管作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但它认为,正是由于有了较高市场份额,才是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内在动力已经具备。 在国际市场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宰着国际市场的发展,发展中国的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幸分一怀羹”,是它们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出路。海尔集团不甘心自己仅仅是中国的名牌生产企业,还希望主动打入国际市场,将海尔产品在国外 叫响,从国外同类产品的著名品牌中,抢得一块国际市场份额。而且,张瑞敏还认为,打人国际市场,不能仅仅依靠发展出口,还必须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建立自己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化网络,从而回避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和风险。1991年,海尔在首次在国外(阿联酋)注册商标,紧接着,1992年4月,海尔获得IR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这些都为张瑞敏实现其在国际市场中创造驰名商标的设想打下了重要基础。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笔记.docx

企业发展中企业家的困惑 ①企业永不停息扩张,不知什么时候停下来; ②面对许多机会,不知道哪一个属于自己。 ?盲点:战略管理的逻辑 ①下属总不能理解口己的意图,不能站在口己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工作; ②面对市场变化,自己的下属显得非常低能。 ?盲点:战略是高层管理的专利 ①血对…套套的战略管理理论总是觉得无法解决自己的战略问题; ②在中国不规范的市场上是怎样进行战略管理。 ?盲点:战略管理是大企业的问题 ?企业需要战略 ①企业面临环境变化; ②企业生命周期的挑战; ③3C使得企业越來越难获胜。 ?战略管理遇到的挑战 ①竞争成功只是暂时的,除非公司能小心翼翼保护住自己的竞争地位; ②21世纪的竞争局面:技术进步与扩散加快;交通与信息使区域边界打破。 1战略与战略管理概论 1.1战略概述 一、概念 (1)&& ?从战略内容來定义战略 ?战略是为了提升企业未來市场价值,开发核心能力和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整合和协调行为的动态统筹。 (2)早期多样化宦义 ?明茨伯格的5p战略综合定义 ①战略是一种计划(Pbn) 1?是有意识的、正式的、有预计的行动程序; 2.计划在先,行动在后,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Z前制定的; 3.管理者要进行有意识的领导。 ②战略是一种计谋(策略)(Ploy) 1.战略是为威胁或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手段,重在实现预测的目的: 2.威胁通常是由企业发生的一些市场信号所造成的。 ③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 1.战略是一段时期内一系列行动流的模式; 2.战略体现为从战略制订到战略完成的一系列行为; 3.战略作为-?种计划与战略,作为一种模式,两种定义是独立的; 4.战略重在行动,战略也可以是自发形成的。 预想的战略一深思熟虑的战略一实现的战略 未实现的战略浮现的战略(自发形成的)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1 宜家出走马甸变脸 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这个世界500强将在明年年初搬离马甸,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关心宜家的前景,也关心马甸的发展趋势。 马甸曾经被北京市商委规划为北京市十个商业中心的一个。马甸经历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亚运会期间,马店是亚运会商品集散地,那时大众和社会对马甸作为商业中心有了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在马甸被大规模开发以后,特别是宜家进驻以后,形成了马甸商业上真正的繁荣。 据了解,宜家在选址上有两点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处于交通要道。马甸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马甸立交桥交通流量巨大。第二,宜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物业都是自己的,不采取租用的办法。宜家初进北京,在马甸破例采取了租赁的方式来开店,也证明了马甸的商业价值。 宜家出走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二、宜家失去了在马甸的定价权,成本为王的经营理念使宜家难以接受马甸区域日益成熟带来的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三、马甸由纯商业向商业与商务结合的大势,已使宜家失去了小资定位的环境土壤。 商业和商务应该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业态,对商务的支持也各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家“出走”也许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商业或商务价值的新陈代谢。 宜家搬走不一定是坏事,通过马甸商业的重新整合和洗牌,让市场来检验马甸区域真正的商务和商业价值。 (1)根据宜家在选址上的两个条件,谈谈你对企业战略的认识。 (2)根据上述资料谈谈你对战略实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正确确立自己的经营定位,即目标顾客群,宜家之所以定位于交通要道,是针对自提货物和追求低价格的顾客;自己经营物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2)战略是由一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组合体现的,没有明确的产品(服务)与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会失败。战略制定后,一般不应朝令夕改。战略是动态的,战略制定时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要适时调整。 ★案例分析2 俄亥俄州牛排包装公司 在牛排包装行业中,传统的成本链包括:在分布很稀疏的各个农庄和农场饲

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_

2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践看,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主要是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指导下进 行的。从资源察赋的角度看,我国的劳动力和天然资源(总量)非常丰富,资本和技术非 常缺乏。按照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观点,我国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和小家电等,而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如成套机器设备、汽车、飞机等。这一结论与我国在20世界80年代初出口的商品结构相吻合。198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40.3亿美元。在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额为102.5亿美元,占所有产品出口总额的46.6%。初级产品的出口又集中于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是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机原料类产品,这类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3.%8。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成品类产品占最大的份额,其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 40 . %1,占所有商品出口总额的21.钱。在进口方面,1981年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额为139.7 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63.溅,其中机械与运输设备类产品的进口时工业制成品进口的主体,占工业制成品总额的42.溅。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指导下,2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的成就。1%0年我国商 品出口总额为181.9亿美元,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4.3器;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4 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222760亿美元,其中:美国外贸总额29230亿美元,居世 界第一位,贸易逆差6470亿美元;德国外贸总额1949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贸易顺差1330亿美元:中国外贸总额1283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顺差210亿美元;日本外 贸总额1248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贸易顺差700亿美元。 我国对外贸易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表现在对外贸易总额方面,也表现在我国对外贸易的 商品构成上。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评价值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但其中有波动性年份,比如1995年和1996年,评价值呈下降趋势。通过对细分指标的分析,表明1995年和1996年18个指标中有8个指标的评价值都呈反向较大幅度的变化趋势,因此造成了综合值的波动。另外通过分析,证明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着“贫困化增长”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此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研究展望: ()l本文所建立的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在应 用中不仅可以用于纵向比较,还可以做横向比较分析,即与其他国家间的比较。通过评价值的对比,可以确定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在世界中的地位。但是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本文只选择了中国对外贸易作为评价对象,因此无法和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确定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中的地位。因而可以适用于对更多国家间的横向比较研究,有利于了解自身、了解对手,为增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2)本文中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方法中的权重赋值方法采用了客观的嫡值法, 从数据包含的信息本身去确定指标占的权重,一方面在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同时,同时也拒绝了专家的经验。因此,可以把嫡值法和专家经验适度结合运用,在确定权重方面把数据的客观信息和专家的经验贡献结合起来,以期得到更好更加符合现实的评价结果。 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收集和阅读资料,界定了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接着,对中国对外贸易 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对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并根据有关原则对其进行指标化。进而利用数据对这些指标量化,构建对外贸易发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 1.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组织结构要服从于( )。 A战略目标 B组织战略 C战略创新 D战略控制 2.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A波特 B钱德勒 C魁因 D安索夫 3.宏观环境分析常用的模型是()。 A SWOT分析模型 B PEST模型 C “五种力量”模型 D生命周期分析模型 4.制定企业战略的客观分析基础是() A企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B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C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D PPM分析 5.企业战略的基点是() A提高企业竞争力 B适应环境 C扩大市场占有率 D企业利润 6.政府贷款和补贴对某些行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影 响应该属于()。 A经济因素 B技术因素C法律因素 D政治因素 答案 1A 2A 3B 4ABC 5A 6D 二、名词解释 1.企业战略 2.企业资源 3.企业使命 4.战略管理 5.差异化战略 6.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7.PEST分析法

8.市场集中度 答案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等方面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调整与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定创造价值的方式。 2.企业资源 企业资源是指企业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利用的、能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作用的一切要素的集合。 3.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mission)也即企业任务,是说明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理由的问题,综合反映了企业的宗旨、哲学、信念、原则,揭示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景,是企业确定战略目标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4.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可定义为:它是制定、实施、评估、调控和变革企业战略的全部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管理过程,是一门综合性、多功能决策的科学和艺术。 5.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创造出消费者欢迎的与众不同价值的战略。 6.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是指推动行业及竞争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7.PEST分析法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分析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及文化因素、科技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8.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指市场上的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