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_著.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_著.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_著.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

重点难点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图腾 P5彩陶 P9 黑陶 P25-28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征?(结语)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青铜器的装饰—青铜器图案中动物纹样并说明其艺术特点?P48-P54商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

(基本无重点了解)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宴乐水路攻战铜壶 P87 彩绘陶 P99 瓦当 P101 战国刺绣(龙凤虎纹秀衣)P104 战国漆器的装饰风格?特点,种类?P105-107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画像砖 P136 弋射收获画像砖采莲画像砖P137 瓦当 P138画像石 P156秦汉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

青瓷 P166六朝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

彩瓷 P193唐三彩 P193-194隋唐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

宋瓷 P230影青 P235 宋瓷的艺术特点?P238 宋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青花 P262-263元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

顾绣 P293景泰蓝 P295-296明代家具工艺P298-300 明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

珐良彩 P310画珐良 P322铁花 P323 吉祥图案 P330-331清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

(了解)

第十三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

(了解)

此重点基本涵盖所有命题范围,答题时参考课本总结属于自己的固定答案,所以要以“重点

结合课本,以书本为主” ,重点的答案自己总结后熟记背熟,考试时题量很少,但是一定要

多写多答,在重点的基础上发挥。

名词解释

饕餮纹:也可成为兽面纹,是某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特点是: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

排列,两个圆睁的眼睛永远是最具威慑力的,被着重表现,它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

头上两只有力的大角向上或向下卷曲着。

鎏金长信宫灯:这是一种通体鎏金的宫女跪坐形象的灯,她头部微微垂下,神情恭谨,双

臂捧养灯盏,在为尊贵的主人服务。

画像石和画像砖:他们都是墓葬建筑的构件,用在建筑的门阙,祠堂,墓室,棺材的装饰

上。在两汉时期非常盛行。画像石是在平面的石材上凿刻的一种浅浮雕,在装饰面上,背景部分被浅浅地铲去一层,留出略微高起的阴文画面。然后简练地刻画出图形的轮廓线和结构

线。画像砖是利用模具压印的,即在砖胚还没有干的时候,在上面印上纹样烧制成的。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铀的彩釉陶器,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

或几何纹样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所谓三彩是一个泛指,就是多彩的意思。准确的说,它是一种彩色的釉陶,胎为陶质,这种多彩釉陶,绿,蓝,黄,白,褐等多

种釉色施于一件器物上,相互浸润,流淌,班驳陆离,华丽,迷幻而洒脱,唐三彩是陪冥器

顾绣:顾绣针法丰富,并且具备一般刺绣家所缺乏的较高艺术素养,因此能以最恰当的针

法来表现物象的肌理,将原画笔墨的松润,笔锋的藏露,色彩的微妙变化充分表现出来。最

常用和针滚针,施毛针,网针等。刺绣花卉,人物,翎毛,山水,顾绣线极细,甚至用分劈

成三四支的头发来绣线条,有时则画,绣结合,稍稍用笔敷彩。

景泰蓝:正式名叫铜胎掐丝珐琅,明代著名金属工艺,这种元代由西亚传入中国的工艺。

经过明代匠师融入传统的金属镶嵌技法,发展成为一种完全中国风格的民族工艺品种。它在明代,除万历以外的各时期都有生产,尤以景泰年间更加繁荣,在器物造型,图案装饰,工

艺技术等方面都高度成熟,所以人们就将这种掐丝珐琅制品称为景泰珐琅。由于它的色彩以蓝色为主,所以后来俗称“景泰蓝”

金银错 : 在刻线处用细金银丝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样,产生金和

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与实的交替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鎏金 :

是以金液和水银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失蜡法 : 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成器形和

装饰,内外赋泥注入铜液,它可以产生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暗纹陶 :

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

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砑花陶

虹管灯

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

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夹贮 :

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夹注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

透光镜

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的透光镜。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

和普通透镜一样,并不是真正透光多子盒,即多件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子之多。在一个大

的圆盒中,容纳多种不同形态的小盒,即节省位置,又美观协调。唬季子白盘

根据盘内铭文的内容,我们可知这个盘是周代的一件大器,它是虎季子白奉命征伐有功时被

封赏的纪念性物品,取名为虎季子白盘。它长约82 厘米,宽约82.7 厘米,高约41.3 厘米。周身是环带纹,是周代典型的青铜装饰花纹,这也是目前所见最久的铜盘,有铭文刻字,现

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顾秀

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住在上海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其住地为露香园,所以又称为“露香园绣”。这种画绣并非如实模拟原作,而是结合刺绣的特

点,富有装饰效果。顾绣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因而名噪一时,为人所重。此种作品以制作欣赏品为主,加以文人雅士的评赏和赞美,故当时影响很大,几成刺绣工艺的代表。

秘色器

以青瓷为主。它的烧造地点在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因为是贡物,瓷器制作,极尽装饰之能事。一般均用刻花、划花印花的方法,装饰题材十分广泛。线条洗练,图案活泼,反映出五

代陶瓷装饰艺术的较高水平。

白陶

(1)归奴隶主所有( 2)造型与装饰与青铜器相仿

(3)用高岭土制成

釉陶用高岭土制胎,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学术界把这种釉陶,又称为原

始瓷器

缂丝

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品,织纬线时,留下要补织图画的地方,然后用各种颜色线补上,织

出后好象是刻出的图画,也叫刻丝!

忍冬纹

称卷草。六朝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有人认为它是忍冬花(即金银花)的枝叶变化,也有人认

为是莲叶的演变。六朝的忍冬纹比较清瘦和程式化,一般分为三个叶片和一个叶片相对排列。

但变化也是多种多样,有单叶、双叶;有两叶顺向、两叶相背。这种纹样有人认为出自近代,

其实我国汉代铜镜边饰称为卷云纹的,就是这种卷草纹的前身。到唐代则演变为繁复的卷草,

近代也称为香草。

金缕玉衣

又称“玉押”或玉匣“,是为汉代高级贵族死后特制的葬服。玉衣的形制头部为一套,脸盖

上刻画出眼、鼻和嘴的形象,上衣的前胸、后背、两袖都是分开的,裤的两腿分开,手呈五指

形,脚作鞋靴状。窦绾的金缕玉衣是女式玉前衣,与刘胜所穿的略有不同。刘胜的玉衣全部

使用金丝编缀。窦绾玉衣的前胸和后背玉片比较大,而且是用丝带连结而成的。其他比粉才

有金丝编缀。

釉里红:

以红铜料在胎上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

钠石失

可能是波斯语派译而来,指的是一种加金的丝织物,以金线纹织成的金锦

简答题,论述题

论述商周两代青铜器有何异同点?

1、商代 : 主要采用饕餮纹和兽面纹,还有回纹、象纹、鱼纹、鸟纹、蝉纹、蚕纹等。一般运

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以兽面纹为主题,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图案组

织多采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显示出威严的艺术气氛。此种格式也与合格的制作技法相适应。周代 : 的装饰饕餮纹已居于次要地位,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的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无地纹,具有质朴和韵律美。

特点 : 商代青铜器多用于祭祀或酒具,而周代则多用作礼器或纪念的用品,故多出现长篇铭

文,比如歌颂周王美德或贵族功绩赏赐或交换、婚嫁、诉讼等记事祭祀类。

商周青铜器艺术特点:

1,形象设计幻想色彩浓厚。(商周青铜器夸张大胆变形,奇异,表现出对鬼神的敬畏)

2,善于运用轴对称的方法,(体现秩序和规律性,均齐严整,庄重稳定的效果,最典型的

运用是饕餮纹或单首双身龙纹等)

3,一般以横向花纹带展开纹饰,(表现在它设计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纹样在等分的界

面中填充纹样,使内部多种对比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

4, . 为打破横向设计的呆板常用方法有三种(一,加设立体附件,将器物的盖、把手、足、

流塑造成动物形象;二,以纵向的扉楞间隔;三,用倒三角形或立三角形纹缀在主体纹带上下,造成开扩或收拢的效果;)

5,对器物上大面积纹样的处理,在统一中求变化,(商周器善用突出的浮雕主纹和细密

的地纹的层次感,造成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的效果)

陶器与瓷器显著的差别

1,使用瓷土制胎,而不 3 陶器那样用普通黏土。

2表面罩一层玻璃质的透明釉,而早期陶器是无釉的。

3,陶器的烧造温度较低,瓷器烧造的温度高,因此瓷器的质地比陶器密实的多,胎体烧

结后成灰白色或褐色, 3000 年前的商代出现了瓷器。

秦代瓷器有哪些贡献?

秦代生产的陶器可概括为三大类:

生活用具,建筑陶和陶制佣像,

1.秦代陶器一灰色为主,少量的红陶和黑陶多做随葬冥器,陶器生活用品典型的有关中地区秦

故地出土的茧形壶等(举例)

2.秦代的建筑陶在制陶业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发现了众多印着花纹的空心画像砖。

3.陶佣的烧造表现在兵马俑,任务形象写实,人体比例准确。也有大批彩绘佣。

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

1、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而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一个题材往往用几十块砖或几百块砖组成. 这种大型画像砖,不仅在整体设计上,而且在生产上都有

着相当大的难度,没有高度的工艺水平,是制作不出的题材内容的发展. 六朝画像砖除了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奇禽瑞兽等题材外,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具有现实生活气息。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都有较重要的地位。

六朝画像砖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并多为浅浮雕效果。

它不同于汉代的古拙质朴,而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汉代工艺美术特点:

汉代的工艺美术空前繁荣,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高峰,具有如下特点:

(1)装饰题材主要围绕:一,祈求长生、幻想升仙的内容。最常见的是以充满神话色彩的动物、

云气山峦构成纹样,仙人盗药、天马行空、龙、虎、辟邪、麒麟、仙鹿的形象构思,

或,直接采用铭文如“万事如意”、“长乐明光”等吉祥语进行装饰.二,对现实世界的津律玩

味和充分肯定的内容.如出行、宴饮、歌舞百戏、庖厨等。

(2)设计意匠注重实用与美感的统一。由于工艺制作的主要功用从商周敬鬼祀神转向为人们

的世俗生活服务,如何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又同时令人赏心悦目,就成为汉代工匠们竭力追

求的目标。汉代创造了名目繁多的生活用具,体现出极为巧妙的设计意匠:如漆器中的多子套盒,充分考虑便于存放携带、节省空间.将各种造型的盒子合理组合;汉代流行装有烟管

的灯具,既能调节灯光的照度和照射的方向,又能将烟气导人灯腹内,保持环境清洁.并且兼有装饰品的功能。

(3)对装饰风格可以概括为生动、古拙、充实三方面:生动,即生命的律动,包括狂放的

运动、速度和气势,情感性的飘逸线条的舞动。如汉代器物上造型浪漫夸张、流动的云气纹.充着非凡活力的飞禽走兽,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和力量.就连用以殉葬的陶俑也是忙忙碌碌、

生机勃勃,绝少安静驯良的静态;古拙,即质朴、幼稚、单纯,甚至有些的粗重拙笨,然而

气派雄沉。如汉代的陶俑、石刻.是粗轮廓地写实作风,有一种草创阶段的生拙感,却整体、豪放,不造作,不刻意,恰恰符合艺术的高境界;充实,即形象琳琅满目,五彩斑谰,画面

丰满紧凑,不留余白,就像一个儿童.怀着新鲜和热情,要一无遗漏地表现出他所关注的世界。汉代图案一般布局较满,在主要形象的周围空间,填充着辅助纹样,或运用多层分割,

运用云气纹的穿插.使各种形象联系并统一起来,有一种“雕绘满眼”的丰富效果。

简述唐代工艺美术风格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 : ( 1)人的意识的解放( 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唐代的装饰,一变

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4)装饰技法的应用。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

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

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

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

具有博大简朴。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清

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简述宋代的时代特色?

1、宋代崇尚理学,所以是一个重理性的时代。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它具有内蕴恬淡,雅洁的特点,赋予理性的美。在造型上端庄大方,令人寻味;色调多用冷色,青、绿、褐、

黑等,有宁静感;装饰常采用富于理性的规则几何纹,更多的是素朴无华宋代实行崇文抑

武的政策,因而也是个文治的时代。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艺

美术的生产也渐渐走向商品化。在制作中考虑大量生产,并力求降低成本,以扩大工艺美术的社会效能,在这一点上,宋代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宋代工艺美术特点:

从宋代起,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阶段,汉唐时期昂扬,明朗,华美的美学风范发生了改变,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思想的影响下,宋代工艺美术的特征是:

1,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规模空前

2,宋代工艺美术具有沉静,典雅的风格。

3,重视书画的风格,影响了工艺美术的面貌

隋唐时期敦煌高窟的装饰艺术的三个特点:

饱满,整体,浓艳,

饱满:从窟顶,佛龛内,雕塑和绘画间,一直到足下的地板,到处布满了装饰。其次指造型

的丰满和线条的圆润,从北朝的清癯,瘦削,重筋骨,到唐代趋向饱满和突出韵律的变化。

整体:表现在繁而不乱,装饰意匠,浑然一体。工匠们为创造特定的宗教环境,窟内总体设

计,利用均衡,对比的法则,把多种多样的装饰因素安排的有主有次,有动有静,构成一个

协调完美的艺术整体。

浓艳:华丽浓艳的色彩,唐代的色彩洋溢着盛世华年的幸福欢乐,表现在巨幅的壁画上,琼楼

玉宇中,满堂乐舞,金碧辉煌。

元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色?

元代蒙古贵族在将近一个世纪的统治期间里,并没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总的来看,

这时期的文化具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蒙古贵族的游牧民族文化;二是汉族的源远流长的传

统文化;另外,由于版图的扩展和中外的交往,还出现一部分传来的并未消化的外来文化。

但是作为文化之一的工艺美术,其代表时代风貌的是一种豪放、疏野的特色。工艺美术的造型庞大,器形的简略,色彩的艳丽,放映了游牧民族的雄健粗犷的审美要求和生活需要。采棉的推广,工艺技术的交融和发展,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贡献

简述明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 明代的工艺美术, 可以看出它已具备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多种特点. 完整、庄重、敦厚、大方、明快、宏健,而又富于装饰美

2 这已是东方工艺美术的完备时期。

3 同时,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的分化已明显形成两大系,并表现才出各不相同的创作特点和审美情趣

4 在装饰中,吉祥图案的广泛应用,也成为此一时期的艺术特点。

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1,明代是中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高度成熟时期,在不断融入外来因素,吸取国内各民族聪

慧的基础上,社会整体工艺水平大幅度提高。织锦,棉纺,陶瓷,漆器,家具,雕刻,以

及建筑装饰等工艺都在明代最后完善起来,许多方面已达到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峰,如瓷器中的色釉的制造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科技与艺术得到完美的结合。

2,明代的工艺美术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唐代华贵和张扬的异国情调,又不同于

宋代的深沉高雅,娇小俏丽。而表达出恢弘和内敛的特点。(端庄,敦厚,典雅,精致和程

序化)造型设计比例,权衡适度。色泽静美秀润,朴素明快,装饰性很强。一些纹样,如缠

枝花等富有明显的程式化特征。

3. 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介于工艺领域,输入了他们自身特有的淳朴率真,好古博雅和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如:明代家具的造型设计,陈设组合力求简洁空灵,包含了文人

士大夫的尚古情绪,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与造化融合相亲的自然观。明代的刀刻,略施刀凿便见自然之趣,上“顾绣”所用的粉,即为著名文人画家的作品,这些与材工艺但思想备受束缚,一味强调皇权的宫廷御用工艺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明代工艺美术,是中国数千年来工艺美术发展的总结,它运用了前代积累的全部工艺技术成果,

达到了历史最高技术水准,它以稳健静美,舒展大方的审美风范著称。

1。明代是中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高度成熟时期。

2,明代的工艺美术具有集大成的特点

3,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入工艺领域,输入了他们自身特有的淳朴率真,好古博雅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举例说明)

清代工艺美术特点:

1,康,雍,乾时期,工艺美术更加繁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条件个物质生

活的进步,使工艺美术获得的良好的发展条件,满清贵族虽然强调恪守满族遗风,但对汉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十分折服和欣赏,因而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三朝皇帝本人都酷爱汉族

各类艺术,同时热中追求异域的新鲜刺激,在他们的直接干预和支持下,各门类的工艺部形

成了各自的生产体系和地方特色,并出现了不少新颖特殊的品种,这是以往历代所不可比拟的。

2,艺术上极尽巧思,制作水平超前代。清代纤细,柔媚艳丽,浮华的风格,是对过去规范的

突破,由于科学技术的选择,表现能力增强,为人体发挥卓越的技艺,奠定了基础,清代

工艺美术制作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多种材料和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使各种技艺取长补短,得以尽显设计意匠,材料,技法之类,从而产生丰富多采的装饰效果。

3.宫廷工艺与民间工艺因服务对象不同,设计风格各异。宫廷工艺在满洲贵族审美情趣的影响

下,过于追求富贵,繁缛,牵强。以至走向娇柔堆切,庸俗,不免带有艺术上的缺憾,而

植根于人们之中的民间艺术,则淳朴自然,赋予生活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永久的生命

力。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感的装饰,构成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①熔点比较低;②硬度可以增高;③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①图腾标记;②神灵崇拜;③驱神辟邪;④装饰作用。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 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类,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成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额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明代其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的目的主要是:祭祀祖先的祭器歌颂周王的美德对贵族的赏赐④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 6、六器为:壁、琮、圭、琥、璋、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是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5、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 6、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①薄胎;②垂边;③川字纽;④双层纹。 7、带钩是古代人扣按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第五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1、汉代的丝织图案主要有:①云气纹;②动物纹;③花卉纹;④几何纹;⑤文字。 2、中国的棉织物起步较晚,约在东汉时才出现。 3、汉代的漆器多为木胎和夹纻胎,还有少量的竹胎。 4、青铜艺术的颓势已无可逆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漆器和陶器的发展大量挤压青铜器的适用空间;其二,社会的进步致使青铜器所象征的礼乐制度步入没落也是致其式微的重要原因。 5、虹管灯:其灯体没有吸烟管道,能将烟气导入灯身,而灯身常贮水,以使得烟气溶入水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A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C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教科书 [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笔记名称:】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截取内容:】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一部分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从政治上看,此时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给后来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汉承秦制”,西汉王朝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面。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给汉代的手工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兴旺发达,使手工业的艺术设计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生产,虽已逐渐进人尾声,仍然产生了不少设计精美的实用青铜产品;织物是汉代手工业艺术设计的重要产品,其品类繁多,设计优美,制作精湛;作为实用品的漆器,逐渐取代青铜器,在汉人的生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汉代艺术设计新的景观。 一、时间、地域概念的掌握 1.汉代青铜产品的著名设计家,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丁缓。 2.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 3.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 4.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以“丝国”驰名世界。 5.世界上最轻、最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丝绸衣服――湖南长沙马王堆 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 1.汉代刺绣的三种代表性纹样: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2.汉代印染工艺中的印花敷彩纱。 3.彩陶和汉代彩绘陶的区别。 4.汉代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5.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尤其瓦当的装饰纹样需要注意。 三、难点分析 1.博山炉。这个知识点要注意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博山炉的出现跟当时汉人的流行习尚和审美思潮有关,不仅具有熏香的实用功能,而且满足了汉人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 2.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成就。这个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都是重点关照对象,关于其艺术成就,这里归纳集中为四个方面:(1)功能合理;(2)结构科学;(3)造型生动;(4)装饰富丽。据此四点展开分析,那么面对可能出现的论述题就能迎刃而解。 3.汉代铜镜的特点。根据其不同时期不同的特色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解答:(1)前期,包括西汉时期,这时期的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边饰;(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3)后期,即东汉时期,此期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更接近科学原理。 四、小结 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设计的第一个高峰,但由于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工艺品不多,所以秦朝不作为考查的重点,只需掌握兵马俑即可。但是汉代是我国历史上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工艺美术史考点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C。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答案】A。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B。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C.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答案】B。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述 1.2石器玉器骨器 1.3制陶工艺 1.4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1概述 2.2青铜工艺 2.3玉石工艺 2.4陶瓷工艺 2.5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1概述 3.2青铜工艺 3.3漆器工艺 3.4陶瓷工艺 3.5玉石工艺 3.6染织工艺 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1概述 4.2青铜工艺 4.3陶瓷工艺 4.4玉石工艺 4.5漆器工艺 4.6染织工艺 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 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5.1概述 5.2陶瓷工艺 5.3织绣工艺 5.4金属工艺 5.5漆器工艺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参考答案:A 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2、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 参考答案:C 解析: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生产力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参考答案:A 解析: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4、学制发展进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收统一的基础教育,初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分支型学制 参考答案:D

解析:分支型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题干所述符合分支型学制。 5、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自然本位论 参考答案:B 解析:卢梭属于个人本位论。 6、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A.从幼儿园到初中 B.从小学到初中 C.从初中到高中 D.从小学到高中 参考答案: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是从小学到高中。 7、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的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参考答案:B 解析:三项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专业理论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色及其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共性与个性相兼顾。 2、结合实际,讲授、分析与观看资料相结合。 3、温故知新,老课与新课相交叉。 4、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 (一)课时分配表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认识其中保留着人类史前艺术的原始状态和蕴涵着心灵深处对于自我超越的向往。 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 重点与难点:不同时期的彩陶工艺的器型和纹饰特征;彩陶中所体现出的权力的炫耀、图腾的崇拜,具有鲜明的氏族标识的特征。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装饰的萌芽 第三节石器工艺 第四节陶器工艺 一、彩陶 二、黑陶 三、几何印纹陶 第五节其他工艺 一、牙骨雕 二、染织 三、编织 第六节结语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商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熟悉各类器物基本的纹饰及装饰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 ·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A以名士为主题。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陶瓷的分类: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有一个重要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刑窑,与越窑齐名,形成两大体系。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除了北方,南方的成都,景德镇,广州在唐时也烧制白瓷。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题干】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是( )。 【选项】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答案】D 【解析】基础教育水平是衡量另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题干】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选项】 A.有教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吏为师 1

【解析】有教无类 3.【题干】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 【选项】 A.“癸卯学制” B.“五四三学制” C.“壬寅学制” D.“刘三三学制” 【答案】A 【解析】癸卯学制 4.【题干】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 【选项】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2

【解析】顺序性 5.【题干】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选项】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答案】C 【解析】“道德两难”是科尔伯格。 6.【题干】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 )。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 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 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选项】 A.①②③ 3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7.【题干】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 【选项】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4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评为()。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答案:A.教育模式机械僵化,观念更新停滞不前;b.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c.国家体制转轨冲击着教育的发展理念;d.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客观地刺激了不良作风和习惯,对孩子们影响极坏;e.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答案: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提出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总结研究结果 课题的选择 1、课题选择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问题的提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终结。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实验上的技能而以。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选题就是寻找研究教育问题的突破口;课题的选定决定了研究的目标、对象和方法;正确选题能提高科研效率。 2、课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留心教育、教学中的疑点,发现课题;从成功经验中提出课题;从理论学习中或别人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形成课题。 3、选题的原则:价值、创新、可行、准确。 制定研究计划 课题申报主要阐述的是问题的价值、创建性和可行性,把自己提出问题的合理性讲清楚,求得认可和支持。研究设计主要阐述的是问题研究的科学思路及行动要点,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科学的方案。 研究设计科学严密,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研究计划的一般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人员的构成及分工、课题负责人; (3)课题提出的缘由及其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参考文献); (4)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彩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7000-4000年前) 泥条盘柱法和捏制法,在一种手制的棕红色陶坯上用红黑二色绘制图案,然后经800度的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 1、分布地区:黄河中下游 2、类型: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花卉纹彩陶钵)、马家窑型(舞蹈人纹盆)、半山型(首 次出现红色)、马厂型(早期有红色晚期以黑色为主) 二、黑陶工艺: 1、龙山文化:轮制法特点:黑光薄棱 三、玉器: 1、良诸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主,主要是观天测地的工具 2、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内蒙赤峰) 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青铜工艺:青铜的成分,红铜加锡的合金 1、作方法:陶范法、失蜡法 2、炊器:鼎(煮肉)鬲(做主食)甗(蒸食物) 3、食器:簋、簠、盨、豆(盛肉酱) 4、盛酒器:尊、壶、卣、彝、罍 5、饮酒器:爵、角(祭司用)、觚、觥、觶 6、温酒器:斝、 7、盉 8、水器:盘、匜(舀水)、盂、鉴:照面用 9、乐器:鼓、铙、钟、铃10、剑、刀、钺、戈、矛 代表作: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佰矩鬲虢季子白盘剥春秋:越王勾践宝剑、莲鹤方壶 司母戊鼎: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世界罕见,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晚期王室用物,长方形口部两个直立大耳下有四个柱形足。高1.33米重875公斤。 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 一、青铜艺术:铸造方法:金银错和失蜡法、鎏金 代表作:战国:曾候乙编钟、金银错龙凤案秦汉:铜车马汉代:鎏金长信宫灯、金银错(博山炉)、金银错(狩猎纹的铜车饰)、马踏飞雁(青铜奔马) 二、陶俑艺术:秦兵马俑:1974年秋天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骊山陵东侧发掘了巨大的秦兵马俑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武士俑约8000个,身高均在1.80米以上1.90米以下每个体重500斤,身披战袍,足蹬战靴,手执各种青铜武器真实再现了当年秦王的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外却匈奴的雄伟壮观的军阵场面。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地下雕塑博物馆,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六大奇迹。 艺术成就:体形高大,数量众多,写实的手法,反映了秦代的劳动人民在选土、雕塑、烧窑、着色等方面的聪明才智。 代表作:说唱俑(四川成都回天镇)东汉时期 四、汉代丝织工艺:汉锦是一种经丝彩色显花的丝织物。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重要出土文物,1972年发掘,出土3千余件,墓主人辛追年50岁,尸体保存完好,素纱单衣仅重49克. 五、石刻:陕西霍去病墓前大型纪念碑式石刻:马踏匈奴 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蛇缠龟) 代表春秋夏冬、东西南北 著名的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出现莲花纹和忍冬纹样,六朝时期主要品种:鸡头壶、莲花尊 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 一、陶瓷工艺:1、青瓷:越窑(浙江省)釉色优美茶圣陆羽称赞“类冰类玉”代表作:凤首龙柄壶 2、白瓷:邢窑(河北临城)“类银类雪”代表作:白瓷烛台 3、秘色瓷(青瓷)越窑的精品 4、唐三彩:低温铅釉陶器。载乐驼俑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 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 3、形式法则的创造 4、经济原则的发明 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前5世纪,大约相当于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此时,甚至直至战国,青铜器一直是中国文化、艺术乃至科学、技术的光辉代表。 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色泽光亮等特点。 商代青铜器-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 商代:与夏代相比,青铜器不仅数量大大增多,而且种类也大大丰富。在众多的器物中,酒器数量甚多,其他还有炊煮器、食器、水器和兵器等。 从商王武丁开始,青铜器的制作变得雄伟厚实,风格华美,器形多变,花纹繁缛精致,并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制作开始精进,成套的青铜礼器和乐器的体系已全面形成,当时采用合范技术,将纹饰与铸造相结合。 河南郑州二里岗文化是商早期文明的代表,此时青铜礼器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 饕餮纹也称为兽面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大型器物多。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狞厉美。 装饰通常追求满密繁缛,强调立体效果,渲染神秘诡异气氛。动物纹是装饰主体,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工艺美术史 一.名词解释 1.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2.粉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用“玻璃白”在一些装饰部位打底,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对比,绘制图案采用渲染法,又称“软彩”。雍正、乾隆粉彩声誉最高。 3.簋:重要的礼器,古代盛黍、稷、稻、梁及饮食的器具。多数为圆腹,侈口,圈足,有无耳、两耳、三耳或四耳者,以方座簋四耳簋为典型这也是周初特有的形式,方座簋就是在簋的圈足下连铸一方座。四耳簋则是在器壁四周铸有四个兽形耳,还有的在四兽耳下再加方耳。 4.金银平脱:是用薄金片或薄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花纹一般是和漆底在一个平面上,也有花纹高出漆面的,称为平文。其研磨工艺又称为推光,是当时新创的一种制漆工艺法。 5.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其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再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但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

6.鎏金:是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熔化成液体,这种金与水银的混合物称为金泥。将金泥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则固着于铜器上。也称为“火镀金”。 7.缂丝: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工艺,以细蚕丝为经,色彩丰富的蚕丝作纬,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也作“刻丝”。原是用于室内或佛殿的装饰,后作书画的装裱用,之后转向装饰艺术品。 8.珐琅:是用硼砂、玻璃粉、石英等加铅、锡的氧化物烧制而成的像釉子似的涂料,涂在金属表面作为装饰,亦可防锈。亦称“法蓝”。 9.釉里红: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环境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 10.司母戊鼎:商后期铸品,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此鼎形制雄伟,重达832.84公斤,高达133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1.长信宫灯:汉代出土,造型为一位端坐的深衣跣足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使袖口下垂成为灯罩,灯盘中心为竹钎。造型充分注意到了环保要求,体现出实用与美的结合。 12. 青花,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13. 景泰蓝: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