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主客观关系说

美在主客观关系说
美在主客观关系说

美在主客观关系说即美在关系说,这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关于美的本质的学说。狄德罗对主观美论和客观美论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写成了系统阐述“美在关系说”的美学著作《论美》。狄德罗认为,美是事物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性质”即客观事物间千差万别的关系,这种性质的存在与否及其状况决定着一个事物的美或不美以及美的程度,美根源于关系的性质。他认为,绝对美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以关系为基础的相对美,而相对美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实在的美”即“外在于我的美”,这是指事物具有的客观关系,包括同一事物的构成要素间的比例、对称、秩序、安排等形式因素的关系,也包括此物与彼物间的关系;其二为“见到的美”即“关系到我的美”,这是指事物的关系作用于主体的悟性所产生的美感,而美感的发生虽有情感渗透但更受理智的制约。狄德罗认为,既然美根源于客观存在的关系,那么美与真就是同一的,美尤其是艺术美(既理想美)必须真实而有趣,必须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以此为基础,狄德罗形成了他的戏剧理论以及许多有价值的美学观点。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强调了美的客观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美学原则,并把对美的本质的研究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引导到对主客观关系的探索上,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其积极的历史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的思想方法依然是形而上学的,他虽注意到“实在的美”与“关系到我的美”的区别却认识不到二者的统一,对美的客观性的把握也只是注意到美的自然属性而不能深刻体会美的社会性的

重要,尤其是不能正确把握美学上的关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之间的区别。这是因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他在美的本质的探索方面的局限和遗憾。(参见狄德罗条)。

浅析美与人生

浅析美与人生 摘要: 美是人类对某种事物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由人类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人类身心对某一事物的一种愉悦的感受。人生是一门艺术,我们做的无论什么事儿都是在创造艺术。人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人生,大多时候都是在对美的追求.于是,美与人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人生的完美,就是对美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美、人生、融合、美与人生 在海边有个捡贝壳的男孩儿,每捡一只,他都认为不是最好的,便随手丢掉了。黄昏来临,其他的孩子捡了满满一篮子美丽的贝壳,而他却愁眉不展,篮子里空空的。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像那小男孩儿,为追逐自己认为最美好的,结果到头来却一无所获。人们往往追心和求索,忙忙活活,一路的好风光却未能欣赏。“人生的美,就是一边走,一边捡散落在路边的花朵,那么一生美丽而芬芳”。有的人,给自己定的目标往往太高,虽尽力拼搏却终无所获。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中,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思考着美的内涵与深层含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事美;第二:什么是人生;第三:美与人生究竟存在哪种关系;第四:为了达到美与人生的高度融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美的涵义 美的世界色彩缤纷,气象万千。她引出人们千种风情,百般慨叹。面对姹紫嫣红,谁不啧啧称赞;涉足高山流水,令人流连忘返;身处花前月下,或有不尽柔情暗自生来;耳听松涛海啸,又会豪情勃发;面对万倾碧波,千帆竞发,则心旷神怡。丽日蓝天之下,孩子们在绿茵之上嬉戏,你会由衷地赞叹:生活多美!在公共汽车上,看到青年人主动让坐,你会发出会心的微笑;雷锋一生助人为乐,令人仰慕,老山前线的勇士们“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的高尚情愫,定会在善良的人们心里里掀起崇敬的波澜……。 什么是美?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在著名的《大希庇阿斯》篇中,论辩过这个问题。在这名篇中,柏拉图假设年轻的苏格拉底与颇负盛名的诡辩家希庇阿斯就美是什么的问题开展论辩,对话是从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请教美是什么开始的,当希庇阿斯听了苏格拉底的发问也曾满不在乎地说:“这问题小得很,小得不足道。”然后他就说了连串答案:“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美就是黄金”;“美就是恰当”;“一个凡人所能有的最高的美就是家里钱多,身体好,全希腊人都尊敬,长命到老,自己替父母举行过隆重的丧礼,死后又有子女替自己举行隆重的丧礼”;等等。希庇阿斯从人的美谈到物的美,从道德美到财富观念联系起来谈美。但苏格拉底要找是的“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物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把希阿斯连同他自己关于美的关系的

美国对台的支持与制约

美国对台军的支持与制约 在台湾问题上,鉴于两岸关系“不独不统不战不和”的基本格局,鉴于中国政府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坚定立场,鉴于美国“控台制华、“阻统防独””的战略需要,美国政府认为实行“维持现状”政策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一政策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即:既宣称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又与台湾发展实质性关系,反对中国对台动武,不断向台提供高技术武器装备,助长“台独”分裂活动。 美国心里明白,在台湾问题上美中矛盾远大于美台矛盾。台湾对于美国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台湾是美国西太洋军事包围中国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和平统一,归中国管属,由于台湾独特的地理优势,美国不仅将失去了一个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而且使美国从北到南环绕中国大陆的军事包围将被拦腰斩断,军事包围圈不攻自破,这是美国人绝对不能容忍的。正因为如此,美国对海峡两岸采取的可能导致改变现状的政策行为施加压力时,关注的重点一般放在劝压大陆不得对台动武。但美国也认识到美中关系的重要性远高于美台关系,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美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必须寻求中国政府的支持。因而当中美关系发展较为平稳,美国在战略上需借重中国的支持或台独势力的挑衅性举措将破坏两岸关系现状时,美国也会适当掣肘台独势力猖獗的分裂活动,不容许“台独”势力挑战维持现状的政策框架,恶化美中关系。

综上所述,美国维持现状的政策的主要意图旨在阻止中国实现统一,制衡中国迅速崛起。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不战不和”,从中渔利,由于美国始终坚持干涉台湾问题,从而使得台湾问题依然是两国关系中的核心和敏感问题,成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应该从更深层次理解内在美与外在美,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美的重要功能应该是感染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外在美促进教学。 关键词:内在美外在美统一感染 1、正确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外在美往往被理解为人长相穿戴的漂亮华丽,是肤浅感性的,内在美被理解人精神品质的高尚,是不可感知的、抽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往往被人为地割裂、对立起来,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不要以貌取人,要注重人的内心品质,中国许多谚语强调人的美重在内容。例如“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花美在外边,人美在里边”,“马的好坏不在鞍,人的美丑不在穿”。彝族谚语:“泥土是美的母亲,脸上贴金也没有脚上溅泥巴光荣。”也是说明人的美在于勤劳。外国也有类似的谚语,如“人美不在貌,而在心”(朝鲜),“样儿好,不如心眼好”(老挝),等等。如德谟克里特说:“那些偶像穿戴和装饰的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他们是没有心的”,①这种审美观点,在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中也得到形象的体现。如在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情节是向鲍西亚求婚的人,要从金的、银的、铝的三个匣子中找出一个匣子,其中一个藏着鲍西亚的画像,谁选中了,这位姑娘就嫁给谁。第一个求婚的是摩洛哥亲王,选中了外表闪光的金匣子,里面却装了一个骷髅头骨;第二个求婚的是阿拉贡亲王,选了耀眼的银匣子,里面装的是一张傻瓜画像,这两个人的求婚都落空了;第三个求婚的叫巴塞尼奥却选中了那质朴的铅匣子,下面是他的一段说白:“外观往往和事物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再看那些世间所谓的美貌吧,那些完全靠脂粉装点出的,愈是轻浮的女人,所涂的脂粉愈重……你炫目的黄金,米达斯王坚硬的食物,我都不要你;你惨白的银子、在人们手中来来去去的下贱的奴才,我也不要你;可是你,寒酸的铅你的形状只能使人退走,一点没有吸引人的力量,然而拟定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我就选中了你吧,但愿结果美满。”②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的正是鲍西亚的画像,他的求婚如愿以偿了,这段说白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审美观点,他鄙夷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歌颂人物性格上的内在美。 其实,我们理解内在美与外在美应该从更深层次理解,内在美是人的理想、道德、情操、知识等主观世界的美,外在美是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 为举止的美。 2、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 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外在美受内在美制约,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 人的美和人的本质是密切的联系,自由创造是人的珍贵特性,在创造过程中显示人的聪明、勇敢、诚实、坚毅等美好品质。这些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而且是在实践中表现

发现生活中的美

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不缺乏美,但总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岗位,严谨的工作,却让我将生活中的点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在生活中找到美。 对于一个质检的普通员工而言,每天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各种各样的事,却也时常被感染,时常被触动,也时常恍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原来是那样平凡,那样自然流露。同事的一个友善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段感人的鼓励,都让我倍感生活的美好,其实这就生活,每个瞬间,都有美的影子,不是吗? 生活中的美,来源于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找寻。只要你多一份留心,你会发现其实生活中真的有太多的爱,也有太多的美,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心灵,美丽的事物等等。换一个角度欣赏生活中的风景,会有一片别样的味道,不经意间让美流入眼帘,就像突然发现窗外的玉兰花开,蓝天的映衬格外鲜艳,蜜蜂点缀花瓣,辛勤工作,绘制了一幅美好的画卷。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让我看到,人们心灵的美,一个心甘情愿的善良举动,热心肠的无私奉献,都是那么的美好。生活中的美,要用心去体会,要善于去发现。 生活中的美,来源于每一次尽心尽责的付出,要我们真诚的去赞美。我的工作是需要严谨,认真,负责态度的,把关质量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对我们而言,检验的每一个项目,质量过关是最美好的事情。质检人员的严把质量关是最美好的品质。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总是希望最美好的事情能够与身边人共享。其实美很简单,只要是大公无私的,造福全人类的点滴都构筑了生活的美。我们的质检工作得到认可是一份欣慰,一份欣喜,同样也是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的美,来源于每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要我们不断的去效仿。只有积极向上,生活才会更加的充满希望;只有积极向上,生活才会不断的走向成功;只有积极向上,生活才会蒸蒸日上。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的美好,生活中,正是因为有这样积极向上的态度,才在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趋近完美。这样的生活才是最美的,职工的积极向上必然带来企业的顺利发展,公民的积极向上必然带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夫妻的积极向上必然带来家庭的和睦温馨。所以,是积极向上创造了生活的美,只要保持乐观,生活就处处是美。 追求美和赞赏美是每个人的愿望,生活中有太多的美需要去发现,工作中也有太多的美需要我们去挖掘。要用辩证的眼光,用心去体会。懂得发现美,生活

美以关系

美以那种没有规矩的特殊关系 一、美国与中东综述 长期以来,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十分“特殊”,远远超过一般的盟国关系。这种默契的关系是有它特定的原因,这就要从美国的国家战略开始分析。永远领导和控制世界,这是美国的全球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控制欧亚大陆,而控制欧亚大陆,就必须控制中亚和中东。 而美国为什么选择在中东死不放手呢?一是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中东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中间,欧亚相联的陆陆通道和海上通道都在这里交汇;二是因为中东地区除了位置不可替代,还是世界工业血液石油的宝库,控制了中东也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工业发展的龙头;三是中东地区是欧洲、俄罗斯、中国三大强势国家和集团的间隙和薄弱部位,便于迅速而更有效的达到控制世界与欧亚大陆的企图;四是中东和中亚地区为伊斯兰世界,也就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对美国即有信仰之争,当前又是一盘散沙,美国便于以最小代价达到战略企图。 二、因何选择了以色列 怎么控制中东,而又如何保障在中东的利益?要实现这个目的,美国就需要让中东地区的内部势力大致平衡并保持“纷争不断”。对此,以色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以色列的挑衅,美国就可能失去对拥有石油的阿拉伯势力的控制,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这是这个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绝对不能容忍的。美国最不愿看到的就是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而难以制约,因而美国要扶植小国以色列,以便“渔翁得利”。 美国选择没有石油的以色列作为盟友,而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多变,也是有特定的原因 1.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以色列地处“三洲五海”交接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中东地区,以色列不仅可以为美国维护其对中东战略利益提供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唯有以色列愿意向美国提供基地,不但可供美军集结使用,还可以作为美国后勤的中心,这是任何中东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所不愿干的。在政治上,美国认为:“以色列作为一个民主的、亲西方的国家,可以在军事紧急情况时期作为美国的可靠盟友。阿拉伯国家由于它们的非民主体制、非西方性和政治上的不稳定,在紧急军事情况时期无法得到信任”。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推行其民主改造计划,也需要中东地区“民主堡垒”以色列的支持。在经济上,美国通过与以色列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可以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2.从美国和以色列的文化来分析,美以同为移民国家,两国有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有同的民主政治体制,有相近的意识形态理念,这些方面使美、以两国有一种天然亲近感,并构成两国特殊关系的重要基础和背景。此外,美以都是发达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相近,民众受教育程度较高,国民身份相似。以色列在政治上可以信赖。美国认为,以色列是中东惟一的西式民主国家,从制度上保证了其亲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美国甚至认为:一旦美国遇到危险,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会出手相助,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以色列。所有这些因素,都便利了两国间的广泛联系与合作。 3.犹太人“罩”着美国 自从1654年首次移民北美大陆以来,通过三个半世纪的奋斗,美国犹太人已经基本融入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犹太人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为基础,以其政治、经济影响力为手段,对美国发挥了巨大影响力。 美国犹太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仅纽约一个城市就有220万犹太人,是现在世界上犹太人最集中的城市。也就是说,全世界差不多每7个犹太人中就有一个在纽约。犹太金融家在美国金融界的实力首屈一指,全球超级富豪榜排名第二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也是犹太人。犹太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科技文化领域,据社会学家的统计,对美国人最有影响的200位文化名人中,有半数是纯犹太人,有76%至少父母一方是犹太人;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及社会组织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P50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想接近的关系。P162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P294 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内容和信息,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P392 思想政治教育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P324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的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层次性、主观性、复杂性、弱结构性、适应性等特性。 【二】简答: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P9 1、按范畴性质分: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 ※2、按范畴作用分: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重点范畴、具体范畴 3、按范畴体系分:高层次范畴、中层范畴、低层次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P17 1、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2、思想与行为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 3、思想与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蕴藏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4、思想与行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特征和功能:P12 (一)特征:1、客观性 2、流动性 3、抽象性 4、阶级性 (二)功能:1、认识功能 2、方法功能 3、构建功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P15 1、起点范畴:思想行为 2、中心范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传和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美学原理-《浅谈美与生活》

美学原理-《浅谈美与生活》

浅谈美与生活 为之哀叹和愤怒。那么,试问,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美的事物真的那么少么?我们再不需要美的追求了么?关于美的研究,都是些空中楼阁,与实际的生活毫无关联了吗? 时间追溯到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美”字的意思是:“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以羊大为美。且不论这个定义对美的本质的挖掘有多深,它至少证明了美的概念是源于生活的。然而这不等于美的意思就仅仅停留在功利性和功用性上,它应该包含有更高级更广泛的意思。另外,美在平常的概念中,有好处和优点的意思,有的人认为,它意味着不平常的好处和优点,但是是什么样的好处和优点却是概念模糊的。不过美的作用总应该是,对生活中的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等方面的认识,它应该是化解矛盾问题的原因,是引导和驱使人类走上正路的本来力量。 在现代美学上,所谓“美”,是审美价值的一种,只有在人们对审美对象产生一种特有的情感时,才作出“美”的原则。它肯定的是主体某种特殊的内心感受。但是美并非是单纯的抽象的理念,而应该是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现象。审美就是观察美在客观现实世界的丰富表现。 美应当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呈现。而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美也的确是无处不在的。 首先,来自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构成自然美的。是那些使我们想起人的生活的东西。”很多自然物,被我们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人类情感的喻指,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愉悦。伴着清晨的阳光的一缕微风,洒遍满山的相思红叶,淌落叶片间的几滴晶莹的露珠,夕阳西下袅袅的炊烟,翱翔的鹰隼划破剌眼的雪光,宁静中等待背驰的骏马,树枝上啁啾的小鸟,澎湃而蔚蓝的海洋,澄明而温柔的天野,金黄而璀璨的麦浪,以及繁花胜雪的季节。可是,曾几何时,我们没有倚窗听过穿林打叶声?曾几何时,我们没有在雨疏风骤时,留得残荷听雨声? 其次,来自于那些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艺术品。一支舞、一幅画、一首歌、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座雕塑。“千手观音”艺术做了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这些姑娘舞动的姿态展现了是中华古国深厚的情感,浓重的文化,纯美的艺术。

对台问题历史

摘要:美国对台军售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也是影响台湾问题最终解决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于美台军事同盟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台军事关系的回顾来说明对台军售问题的由来,并且对于影响对台军售的美国国内因素做出分析。 关键字: 中美关系;军事同盟;对台军售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又是中美双方的主要争议。对于美国对台军售的影响因素,通常习惯于从国际战略、地缘政治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试图在对美台军事关系的演变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于影响对台军售的美国国内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一、美台军事关系回顾 1.从观望到确立 根据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及1945年以三国首脑名义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派军队到台湾接受日本投降,自1895年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归还为中国的一部分。自此直到1949年下半年,面对中国国内形势的迅速变化,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对华政策曾有多种考虑,国务院与军方在台湾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1]1950年初,杜鲁门总统、艾奇逊国务卿分别发表声明支持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并无意插手台湾问题。这些声明表明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这一短暂时期,杜鲁门政府一度准备对于台湾问题实施不介入政策。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日后杜鲁门总统命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以此为标志,杜鲁门政府改变了原有政策,公开以武力阻止大陆与台湾的统一。1951年9月,杜鲁门政府利用《旧金山和约》等机会,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试图推行台湾“中立化”。自此直到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结束,是美国以冷战为大背景、以遏制中国为主要考虑的对台政策从形成到确定的时期[2]。 1954年底,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签订,并于翌年初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美台军事安全关系以此为基础正式奠定。该条约的签订正值第一次台海危机的关键时期,尽管美方最初热情有限,缔结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获得通过[3]。条约的签订包含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深层考虑”,即在以法律形式重申其分裂中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宣告美台军事同盟关系正式确认的同时,试图进一步造成大陆与台湾地区长期分裂的事实。1955年初,美国国会批准的《福摩萨决议案》有史以来第一次授予总统对外宣战的权力,并授权总统在台湾及澎湖列岛地区使用武装力量的权力[4]。当年,美军在台设立“协防司令部”,开始向台湾大量派驻军事人员及装备。在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的1958年,驻台美军超1.5万人,美国对台军援达3.3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还将曾在二战与朝鲜战争中使用过的武器装备向台湾大量供给,并且协助台湾当局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和模拟海、陆、空军演习。 经过1954—1955年、1958年的两次台海危机,台湾海峡的僵局基本维持下来;而历经近十年的斗争,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预将台湾与大陆彻底分离、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企图也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宣告破产[5]。 2.中美关系正常化时期的调整 20世纪60年代,民主党人肯尼迪、约翰逊先后担任总统,在以越南战争为热点的冷战背景下,两任政府基本延续了50年代的对华遏制与孤立政策,继续维护美台军事同盟。然而,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持续,以及在包括中苏分歧、中法建交、越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下,中美两国关系走向缓和的条件也渐趋明朗。 60年代末,共和党人尼克松上台后,着手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中美关系的僵局逐渐被打破。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对于台湾问题,美方在公报中表达了对于一个中国的认识、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

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2008-06-10 11:18如果说外在美是人的静态物质的形象外观,动态美是人的动态物质活动的感性现实,那么内在美则是前两者的心理基础和内在依据。 同任何事物一样,美也是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有机体。没有形体美、行为美、风度美等等形象直观的美,或许根本就没有内在美乃至人性美。既要充实美的内在精神,又要重视美的外在表现,努力达到内美外美的统一,使人的一切都更加完美,这应该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的最高追求目标。因为,人性美的塑造,归根结底是人类自己才能承担和完成的使命。 [关键词] 内在美外在美伦理意义社会价值观念形态 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想望。我门不可能选择自己的性别,因为上天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一切。我门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外貌,高矮胖瘦。可以这么说外在美是天生的,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而内在美却是你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努力而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人都会说,也都知道说:“内在美”比“外在美”好.可是如果您面临选择,必须从中选一时,您是否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内在美”呢?我想我还要选内在美.我个人认为人应该具有内在美。只是追求外表华丽而内心空虚的人是可悲的。整天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习惯享受,计较个人得失,,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任人唯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美德和理想统统抛于脑外的人是可耻的;即使他的容貌英俊美丽,也难以掩盖心灵的丑恶,逃不脱正义的指责。 如果你喜欢美,那就要拿出实际的行动来,用知识武装头脑,以“八荣八耻”为准绳,做一个心灵美,外表也美的人吧! 我觉得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心理文化素质的具体体现,我觉得内在美最重要,外表是天生的,它能代表什么呢最多说明你的基因组合的还不错。 我认为,内在美是相对于外在美、动态美而存在的审美范畴,是属于人的精神领域的具有非直观性、含蓄性的观念形态。 如果说外在美是人的静态物质的形象外观,动态美是人的动态物质活动的感性现实,那么内在美则是前两者的心理基础和内在依据。 现在有一种理论过分强调内在美的重要而贬低外在美的价值,实际上是把美的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走向了形而上学的极端。 同任何事物一样,美也是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假如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心灵美,绝对不能够只是看他的外表和他怎么去说,更加直接是应去看他做的事情是不是有益于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例如:战争年代的刘胡兰、董存瑞、他们就是一个心灵美的人。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自我,这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上的美,是值得整个人类社会尊重和宏扬的。反之,象远华集团的赖长星一伙,贪污、腐败、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国家的利益,他们就是丑恶的、可耻的、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去唾弃,这样的人和前者正是一种“美”的对比。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人性美,不是单纯的外在形式,也不是孤立的精神内容,它作为社会美的核心内容与集中体现,即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突出地呈现为既有深刻的理性内容,又有丰富的感性形式的动态美的形象形态。 外在美是内在美的形式载体,内在美是外在美的依据渊源,动态美是融二者

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考试真题

06马原 一 1本质实践2 政治思想3公平4 经济发展5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二简述 1 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2 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思想的内涵。 5 人民群众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论述 1 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 联系实际说明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07年马原 一名解 1 规律和规范2内容和形式3文化和文明4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5市场和市场体系 二简答 1简述真善美的含义及其统一 2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社会有机体的特征 3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偶然性 4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09年马原回忆版,这是我曾经从论坛里找的,然后自己手写在本子上了,现在打在电脑上,希望对你们有用。因为是回忆版不全,欢迎其他同学补充。 一名解 1 矛盾的同一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缺少3 4 5 二简答 1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2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3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缺少5 6 三论述 1 联系实际说明实践决定认识 2 联系实践说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09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回忆版) 一名解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缺少3 4 5 二简答 1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2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 3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不太确定)缺少 4 5 6 三论述 1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论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

09复试笔试名词思政、思政环境、思政艺术、思想品德、 简答1、思政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2、活动载体的依据、功能、运用要求 材料分析1有关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让你根据材料自己总结,然后谈谈对思政实践的启示和思考 2、对“MPA为了高位,读为MBA了高新”的看法,讲一下读书是为了什么?思政应该坚持什么导向 华中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年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名词解释:物质、社会存在、金融危机、价值规律、垄断、真理和价值 简答:为什么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人类认识运动过程的辩证原理 如何理解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如何理解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列宁晚年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论述:联系实际论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关系原理及其重要作用 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名词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简答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内容及确立的依据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的依据以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利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处理他们三者之间关系的原则和经验 论述题:联系实际论依法治国的基本策略 联系实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究生复试笔试考试试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 思想品德 2思想政治教育 3 思政环境 4 艺术 5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辨析 1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总和 2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

探析生活中的艺术美

探析生活中的艺术美 内容摘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 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 体现着自然。所以,艺术丰富多彩,生活也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虽 然“高于”生活,但它是回归生活,艺术与生活之间是相互融合,同 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艺术;生活;自然 一.生活是一门艺术 生活离不开艺术,生活就是一门艺术。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 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艺术是什么呢?艺术 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实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 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来说之用艺术诠 释自然、生活之规律。使人们了解自然、理解自然、溶入自然、人和 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艺术是个很复杂的话题。不同时代表现着不 同时代的艺术,也相对有不同时代风格的出现。生活中充满着艺术。 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

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 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 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 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艺术教育也不再是从事艺术 专业人员的专门教育,而是作为大众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 的感觉、想像、创造等水平,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 可缺少的必要素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有的艺术,同时也有每个 时代的艺术格调也都不相同。艺术的想象力、拓展性,逐渐成为现代 社会中各种复合型人才的必备基础。通过艺术与生活的接轨,能够丰 富我们自身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感受,提升艺术感知水平与创造水平, 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美化生活、传递生活的乐趣,提升生活的品质。我相信生活和艺术是 分不开的,生活被艺术渗透,说明生活本来就是一门艺术。 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谓源于,艺术是生活的提炼,艺 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将其浓缩成艺术作品表现;所谓高于,艺术表现出来的是修饰以后的生活,现实固有种种无奈难以改变,而艺术是精神的自由空间,艺术家在创作时将个人憧憬表现于作品之中,以寻求一种精神信仰的寄托,以实现心灵以及精神释放的窗口。 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无论艺术的形式如何变化,它唯 一的目的就是在于“服务于生活”。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 为了适合环境,开始制造工具,这就为艺术的起源创造了条件。不单 单要满足生存需求,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艺术。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 活的反应,而社会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

美在关系中

美在关系中 当你沉醉于一部小说之中,为人物的命运担忧,甚至不自觉地流下眼泪,或者情不自禁地开心笑起来的时候,你是在审美;当春天的一个假日,你带着家人驱车来到郊外,看到在深绿色松柏的衬托下,粉色的山桃花和杏花开得那么烂漫、那么自由,你心中的烦恼顷刻间抛在一边,欢乐从你眉宇间流露出来的时候,你是在审美……审美是什么?我们可以给出一百个定义,但我更喜欢说:审美是人生的节日。 人的一生,辛劳、烦恼、痛苦甚至不幸总是难免的。人们在平常的日子中就需要以各种各样的名目来安排节日,用节日的欢乐调剂生活。节日意味着与非节日的区别,意味着进入一个新奇的世界。人处在节日中,就处在兴奋欢乐的气氛中,甚至处于心醉神迷的境界。这样,节日带给人的感受与审美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审美理解为人生的节日呢? 那么,什么是审美?18世纪法国学者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深获我心。他说:“‘让他去死吧’这句话美不美?这是不能肯定的,但也不能否定。要看这句话放在怎样的语境关系中。”狄德罗随后告诉我们,法国古典剧作家高乃依写过一个剧本《贺拉斯》,描写的是公元前600多年罗马发生的战斗,其中贺拉斯三兄弟为祖国的荣誉与敌人厮杀,结果两人战死,一人逃跑。老贺拉斯的女儿向父亲报告情况说,她的兄弟二死一逃。老人沉思着,然后愤怒地对女儿说:“让他去死吧!”原来这句话表现的是一个老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所以狄德罗说:“原来不美不丑的话‘让他去死吧’,在我逐步揭露其与环境的关系后而变美,终于成为绝妙好词。” 中华文化悠久丰富,难道就没有相似的理论吗?其实,《庄子?天运》中就有这种思想的萌芽。这就是“东施效颦”的故事。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人,她皱眉捧心也是好看的。那位丑女不知道这是一种特殊的关系组合,也去学西施皱眉,结果丑上加丑,把邻居都吓跑了。 美的确在关系中。美是由主体、客体和主客体的中介三者契合形成的关系。对于审美来说,主体很重要。人性的觉醒、人的实践的深入、人的各种心理机制和人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审美主体的基本条件。审美的客体也很重要。客体作为审美对象也应具备一些条件,但最重要的不是和谐、对称、黄金分割等这些表面的美的因素,而是客体的整体结构关系。现代心理学和哲学提出了“格式塔”(Gestalt)的概念,就是整体关系概念,并指出它与美的客体对象密切相关。“格式塔”到底是怎么回事?奥地利心理学家爱伦费斯举例说,演奏一支由六个乐音组成的熟悉曲子,但把这六个乐音做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如改音调,或改用别的乐器演奏,或把节奏加快放慢等等。然而,尽管有了这些改变,你还是认识这支曲子。这里一定有比六个乐音的总和更多的东西,即第七种东西。正是这第七个因素能使我们认识已经变了调子的曲子。爱伦费斯把“格式塔”叫做“第七个因素”,实际上“格式塔”并不是作为一个因素而存在,它是六个音的整体性结构关系,正是这种整体结构关系使人们认识熟知的曲调。这种“格式塔”应是审美客体最重要的特征。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与“生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与“生活” 摘要:美术教学是使绘画从单一的机械动作过渡到对形象思考的创作过程的途径,传统美术教学以“发掘学生的绘画天才”为宗旨,忽视了对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造就了许多“脱离实际的绘画天才”。绘画是对美的感受的再加工,美的感受源自生活,绘画与生活密切相关,美术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笔者在文中从“美”、“生活”、“美术教学”三个方面,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关键词:生活感悟小学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142-01 小学美术是一门“启迪美”的课程,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美术教学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学,它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为主要目的,力求使学生的探索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提升。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具备新世纪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对待生活的健康态度和美好情感,让学生在美的海洋里得以恣意徜徉,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

标,也是广大小学美术教育者教学育人的职责所在。 俄罗斯著名美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曾说过:“作画不仅靠眼睛所见,更应是心灵所感。艺术不是自然地翻版,要通过作画者的思考转化为动人的艺术。”美术教学不应是单纯机械的绘画,没有想象力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枯燥描绘眼睛所见,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教学效果也不能盲目地以学生绘画技巧的提高为衡量标准,而更应关注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真正踏上素质教育之路。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 立足生活,发现美 美术课教学应立足于生活,努力培养孩子们敏锐的灵感和灵巧的双手。离开生活,美的创作无从谈起,所谓“灵感”,可以说是感受“生活之美”的触角,小学生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感知能力强,教师要致力于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为对美的“嗅探”能力。汲取生活中美的养分,才能成长为强壮的美的创造者。我们教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探索生活中美的点滴,譬如定期给学生安排“探索课”,把学生带领到公园、广场等场所,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由“探索”,通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活动,让各小组讨论总结自己发现的美,这种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人

美日对台影响

纵观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历史,可以认为,美国对台海问题形成了一条较为明确和清晰的政策传统,即保持现状,同时维护和平。这种现状政策的根源来自两方面:对于大陆方面,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了美国对台海问题的基本态度,包括承认“一个中国”,与台湾断绝政府间往来,逐渐减少对台军售等等;而对于台湾,美国也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为其对台政策奠定了法律和政策基础,包括保持与台湾的文化交往和人员往来,以及保证不充当两岸“调停人”的角色等。这两方面一起构成了美国的“对冲/两面下注”战略的框架。同时,美国也以试图以“双重威慑”吓阻两岸任何一方采取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可以说,美国的这些框架共同搭建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为其自身设置的樊笼:既不能支持台独,但又对台湾承担某种防务承诺;既承认“一个中国”,但又对台湾的“主权”归属持一定的模糊态度。 可以认为,美国对台海问题的战略关注点是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就曾明确表示,美国关心的是和平谈判的过程,而非其结果;美国对统一与否没有立场,担心的是中方失去耐心而急于通过军事手段争取统一。事实上,美国官员和战略分析家承认,如果海峡两岸主动选择和平统一,实际上美国并无道德立场可以表示反对,因为这这一结果本身就符合美国所主张的和平解决。而柯庆生曾撰文论述两岸和平统一符合美国的“政治价值和安全利益”。他认为,“美国在中国大陆的政治自由化进程中具有长期的安全和道德利益;台湾作为中国式民主的地位———保留在合适条件下与大陆统一的前景———可以成为推动中国大陆自由 化的强大动力”。柯庆生强调,除了避免与中国的军事冲突的必要性之外,美国还可以此逻辑说服中国,美国不会支持台独,从而缓解两岸安全困境,避免中美因台湾问题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应该看到,柯庆生的这种论述具有其自身逻辑,并非只是一种说辞。事实上,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领导人也曾数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和平统一的赞同和支持。譬如,克林顿总统在1998年6月访问北大的演讲中,曾表示美国政策对两岸的“和平统一不构成障碍”,“中国的重新统一应当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美国鼓励两岸对话,以实现这一目标”。小布什时期的国务卿鲍威尔曾在2004年10月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希望中国统一采取和平形式。而2011年5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在和到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共同出席的记 者发布会上表示:“我当然认同中国和平统一的观点”。尽管这些表态多少偏离了美国政府对两岸关系结果的官方立场,甚至有的也在当时引起了美国国内保守势力的批评,但是应该说它们也反映出美国决策者“预期中国未来走向统一的心理取向”,而这种心理取向又是和美国决策者、战略分析家对于“台独”威胁美国安全利益,“台独”运动已经“走向消亡”的战略判断是相一致的。 值得观察的是,在近年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战略东移”的背景下,美国对台战略和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这是不少中国分析家所担心的。但自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上台以来,美国一直对两岸关系持续改善持积极支持态度。而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美国也没有像有的分析家担心的那样选择支持民进党候选人,反而在最后关键时刻采取大动作“拉抬”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选情。可见,在两岸政策上,对于现状和稳定的追求仍是美国对台战略的核心目标,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符合美国的总体战略利益。 从历史来看,美国对台政策一直取决于美国整体对华政策和战略。冷战期间,美国对华实行全面“遏制”战略,因而台湾成为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随着中美关系缓和,出于制衡苏联威胁的战略需要,美国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转而和中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600字作文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600字作文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600字作文(一) 星期六晚上,我看着英语频道,有些困了,就闭上眼睛躺在床上听着英语广播,慢慢的、慢慢的我进入了梦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倒了203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当上了一名英语翻译。 忙碌的工作,是我没有轻松娱乐的时间。自从我参加英语翻译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当上了总统的翻译官,就再也没有休闲过。这不,总统又打电话说,要我和他一起去美国。我接到命令后,匆匆打点行李,穿上正装,开着飞车,和总统快速赶往美国。 到了美国,美国新任总统和我们友好握手、问好,并召开大会谈判中美关于联合攻打日本的想法,会谈的内容赢得众人的赞成。会议谈判时间很快,我们回去的时候,一切十分顺利。 一天的紧张工作结束了,劳累一天的我吃完机器人为我做的晚餐后,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准备睡觉。夜已深,不知为什么,我辗转反侧还是闭不上眼睛,就打开书柜想找本书看,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童年时的相册。打开一看,一张我小时候在表演节目前和王芊的合影照。那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我们常谈论自己长大后的理想。我不止一次地说我要当一名翻译呢!

看着这张充满童趣的照片,再看看眼前的生活,我情不自禁地想20年后果真如我心愿了。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600字作文(二) 人生的真谛、宇宙的秘密无时无处都向我们敞开着,只要我们安静下来,让杂念消散,当心眼洞开之时,你会在举手投足间发现生活的乐趣… 在一个BBS论坛中,有这样一个令人感动的帖子,内容是这样的: 那天我在阅览室随意看杂志,见一个人径直走进来,被管理员叫住:"登记名字和卡号!"那人停住,有点不知所措:"我没有卡号""是这个学校的吗?"管理员没抬头,只是继续着手上的活。"不是""哪儿的?""工地上的。"管理员顿了一下,抬起头,看着这个陌生的来客,问道:"哪儿的工地?""就是…学校操场后面的那个。"低沉的声音有些不自信。沉默了3秒钟…等待中。听到管理员缓缓到,却是很肯定地说:"进去看吧!" “进去看吧!”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对于我们来说,是很简单,只需要不到三秒钟就能说出来,但对于那位阅览室管理员和那名农民工来说,却并不简单,一直以来,农民工在我们心里都是又脏又臭的,对他们这一群人难免会多多少少有一些歧视,但那名农民工,虽然衣衫褴褛,满身臭汗,但他依然还有着一颗可求知识的心,他能够战胜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 —读朱光潜《谈美》所悟 内容提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上是一种关系属性,由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定义结合笔者对美的感受以及对朱光潜《谈美》的感悟。《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阐述,结合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可以总结出二者本质都是源于认识实践都是在关系中被认识或者是存在着的以及在被需要的时候其属性方才体现出来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可阐释美和人本质的关系。 关键词:认识实践关系被需要 一在实践中感受美和人本身的价值 我的导师在上宋画的时候,为了强调文人风骨,流露出人对美的主观的理解。而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也曾说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则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所以如果从主观去看的话,那么美一定是带有个人情感倾向或者是价值观认识的。这使我想到了王阳明的你不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寂的话。虽然是唯心主义,但是我觉得美确实是我们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而我们另一位老师对于美就比较客观,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就像古希腊的先贤们所说的一样。朱先生在谈美中阐释了他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马克思也认为人是可以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所以若想将人生艺术化,必然存在对自身或者对世界的改造。谈美第十三章《“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说传达的方法在于练习和模仿,绘画和作文均是如此。凡是艺术家都必须有一半是诗人,一般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人在劳动中获得价值和美需要在实践中认识一样事物在某些方面总是存在着共同性比如书画作品总是从临摹开始然后熟悉然后创作然后创新然后美就产生了所以说美可以是一直存在的也可以被创造出来但都是在实践中被感知的也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所在 人创造了美因为自然的美是通过人的感知而称之为美的所以美是通过劳动和实践创造的而人本身也是由于劳动而有了价值和意义所以说人的价值和美的价值在某些意义上是一样的都是被创造出来的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美那么归结于实践也是有理由的 二在关系中认识美和人类自身 我们人有多种属性,不可能每种属性均与美的形成有关。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公认的美的事物,总是有相应的特性或者是说非常契合人们意念愿望的指向的;事物之所以美,也必有高度吻合人们意念愿望指向的特性。事物的特性,人们的指向性,这久产生了关系,事物就形成了美。可知,美的形成是和人有关的,那么美一定是有联系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人是处于社会中的而美虽然我承认它是客观的存在但是由于人的认识以及在契合了人的愿望之后它就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就像马克思说人的本质离不开“劳动”,但“劳动”本身并不就是人的本质,只有透过劳动现象才能把握人的本质一样人的理念中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