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08年《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音乐编

“音乐编”介绍了音乐这一艺术领域的一些基本常识,以《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为基础,并参照若干种音乐知识类的书籍压缩编写而成。读者可以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第一章涉及到音乐的基本概念。先要了解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性,同时弄清楚音乐的几种功能。

第二章涉及音乐构成的原理和要素,应该重点掌握其中的第一、二、四节。

第三章叙述音乐发展的历史,第一节要了解中国音乐发展五个历史阶段中产生的主要音乐形式和代表性人物及作品。第二节则应该掌握五个时期的重要音乐流派和风格。

第四章的第一节重点讲述中国传统音乐的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其中又以民间音乐为主,应该掌握民歌的主要歌种,如号子、山歌、小调等;民间歌舞的舞种,如秧歌、花灯、采茶灯以及彝族的阿细跳月等;说唱音乐的主要曲种,如大鼓和弹词以及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第二节讲述欧洲音乐的主要体裁,应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体裁,如交响曲、奏鸣曲、歌剧、音乐剧、艺术歌曲、协奏曲、室内乐等。

第五章的第一节以介绍作品为重点,应该掌握作品体裁、内容及作者姓名。第二节需要掌握西方的主要作曲家及书中所重点介绍的代表作。

戏剧编

“戏剧编”是有关中外戏剧的最基础的知识。涉及戏剧史上最重要的戏剧现象、戏剧流派、经典作家作品、重要的理论或创作的概念。无论是戏剧专业还是非戏剧专业但对其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由此入门,或获得对戏剧的最基本的了解,或登堂人室,对戏剧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第一章的第一、二节应重点阅读。什么是戏剧?戏剧的定义是什么?中国话剧的由来如何?戏剧有什么功能?这是应入门必知的。

第二章重点阅读第一节“戏剧的特性”、第二节“戏剧冲突,和第三节“戏剧情境”。这三节分别从戏剧动作、戏剧冲突、戏剧情境三个方面介绍了戏剧的特性问题。这些问

题不仅仅是重要的理论概念,也对戏剧史上各时期的重要戏剧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章第一节“剧场性”、第二节“假定性”、第三节“戏剧性”、第四节“综合性”应重点阅读。它们是戏剧审美把握现实的重要原则,是戏剧得以区别于其它艺术而不可代替的审美基础。

第四章第二节“悲剧”、第三节“喜剧’’和第四节“正剧’’应重点阅读。因为现代戏剧在风格类型方面的变化,无不以这三种戏剧体裁为根基。

第五章所有分节都应重点阅读。因为中外戏剧的基本发展脉络都在这一章勾勒出来了。尤其是它将中外戏剧史上重要的经典作品择要进行了简洁的介绍。对中外戏剧的了解决不能离开对经典作品的接触。

戏曲编

“戏曲编”是有关中国戏曲艺术的最基础的知识,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摘出主要的条目,再加通俗化、简化而成。无论是戏曲专业或者非戏曲专业的读者,都可以读得懂。“戏曲编”已经是有关戏曲艺术的最基本的知识,必须全面阅读。

第一章必须认真弄懂。因为一接触“戏曲”,就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戏曲?”必须对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二章《中国戏曲史》必须认真阅读各节的概述,力求了解各个历史阶段戏曲的概貌,和发展的线索。特别需要重视的是从第三节《宋元南戏》之后的各个阶段的内容。所举词语表达的一些基本概念也必须理解。

第三章《戏曲声腔剧种》可以和第五章《戏曲音乐》联系起来阅读,了解有关戏曲音乐史的若干概念,知道戏曲音乐的几种声腔体系,和当今存在的重

要剧种的概况。

第四章《戏曲文学》需要领会戏曲文学的剧诗品格,和熟悉第一流的作家如高则诚、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田汉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如《琵琶记》《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白蛇传》等。

第六章《戏曲表演》应理解表演程式的含义,以及有关脚色行当和基本功的基本概念的涵义。关于表演艺术家,主要是了解近现代的戏曲界的代表人物。

第七章《舞台美术》需要理解戏曲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的特点,以及有关术语的涵义。

阅读“戏曲编’’应该尽量联系自己的专业,对戏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一些必要的思考。

电影编

电影编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与创作基本概念,以及中外电影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影概论》 (周星主编)、《影视艺术史》(周星等著)等通用教材,缩减概要而成。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下述各章重点。

第一章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重点把握基本概念。分节重点包括:

第一节“电影基本范围”中重点把握:

1.电影美学层面概念;

2.电影片种。

第二节“电影的性质”中重点把握:

1.综合性。

2.艺术性。

第三节“电影的社会功能”重点把握:

1.再现功能;

2.表现意义;

3.审美价值。

第二章主要介绍电影创作基本概念。分章节重点把握:

第一节“影像镜头”:

1.景别;

2.构图:

3.运动与造型。

第二节“声音”:

1.人声。

2.声画关系。

第三节“蒙太奇”的概念意义。

第四节“长镜头”:

1.长镜头概念:

2.长镜头意义。

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外电影各个历史阶段创作状况。

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时期代表性影片:重要代表人物。第二节“西方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三节“东方电影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四章主要介绍电影类型与体裁,

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类型与体裁”:中国电影类型。第二节“西方电影的类型与体裁”:西方电影类型。

第五章集中介绍中外电影创作名家和经典代表性影片。分节重点:

第一节“中国电影名家名作”:

1.夏衍创作;

2.吴永刚和《神女》;

3.袁牧之和《马路天使》;

4.蔡楚生与《一江春水向东流》;

5.沈浮与《万家灯火》;

6.费穆与《小城之春》;

7.谢铁骊与《早春二月》;

8.水华与《林家铺子》;

9.谢晋与《天云山传奇》、《芙蓉镇》;

10.吴贻弓与《城南旧事》。

11.张暖忻与《沙鸥》、《青春祭》;

12.张艺谋与《红高梁》、《秋菊打官司》; 13.陈凯歌与《黄土地》、《霸王别姬》. 14.黄建新与《背靠背,脸对脸》;

15.霍建起和《那山,那人,那狗》;

16.陆川与《可可西里》。

第二节“外国电影名家名作”:

1.格里菲斯与《一个国家的诞生》;

2.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3.奥逊.威尔斯与《公民凯恩》;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5.新好莱坞与《邦妮和克莱德》;

6.斯皮尔伯格;

7.黑泽明与《罗生门》。

广播电视艺术编

广播电视艺术编,,介绍广播电视艺术的基础知识,主要根据《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赵玉明、王福顺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学术委员会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及近年来的相关著作编写而成。广播电视涉及面颇广,本编已经是“广播电视文艺”、广播电视艺术’’最基础的知识,希望读者全面阅读。

重点把握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概说,,涉及广播电视的性质、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重点在于了解它作为媒体的传播功能和艺术载体功能,以及广播电视文艺、广播电视艺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重点掌握“广播电视艺术”的声音要素与画面要素。尤其第三节“声像结合的表现技巧”,涉及电视时空概念、蒙太奇、叙事剪辑、表现剪辑,是本章的重点。

第三章主要介绍“广播电视文艺”的节目分类。关于广播电视总体的节目与栏目概念,在第一章第三节“作为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中已经涉及。本章属于文艺栏目和文艺节目的具体分类。其中,“综艺节目”和“电视艺术片”较为特殊,应重点把握。

第四章的“作品举要”多选自我国历年来获奖的优秀作品。重点在于把握典型栏目和典型片种(如:广播剧、电视剧、电视专题片、电视艺术片),尤其要关注“首次播出”、“第一部”,以及各种题材(如:古典题材、现代题材、少儿题材等)。

此外,广播电视属于“现在进行时”的应用学科,要随时关注日常播出的文艺栏目和文艺节目动向。

舞蹈编

“舞蹈编”介绍有关舞蹈艺术的基本常识,其内容根据《舞蹈艺术概论》、《舞蹈大辞典》、《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加以提炼、摘取而编写。旨在对舞蹈的定义、舞蹈的起源、舞蹈的种类、作品与舞人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帮助爱好舞蹈的人了解舞蹈的基本常识。阅读本教材,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

第一章认识舞蹈的定义。

第二章认识舞蹈的起源。把握有关舞蹈起源的几种论说。

第三章认识舞蹈种类的属性、特点和流派,了解代表性的作品和人物。

第四章以舞蹈基础知识为重点,掌握舞蹈作品的体裁、形式以及舞蹈构成的要素等。

美术编

“美术编”介绍了美术领域的基本常识,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为基础,并参照若干专业学术著作编写而成。内容涉及美术概论、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中外美术史、美术批评与鉴赏、美术名家名作、风格流派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为基础美术理论,其中有关美术一词的历史、美术的起源等问题需要重点掌握。美术的门类部分需要全面阅读。

第二部分涉及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其中构思与构图、意境、风格等三部分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第三部分为中外美术史常识,中国部分以宋元和近现代美术史为重点,可结合本书第五部分“中外美术名家名作及风格流派”进行学习。外国部分以“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为重点学习内容。

第四部分节选了中外艺术批评的几个重要概念。其中“六法”和“南北宗’’论为重点。西方艺术史学部分,应重点注意图像学和形式分析两方面的内容。’

第五部分以介绍画家、作品和各种风格流派为主,对画家姓名及其代表作品,尤其对美术创作群体或风格流派应加以重点掌握。

艺术设计编

本编重点介绍艺术设计学科相关的基本知识,其中部分内容主要参照《中国工艺美术史图录》、《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并吸收其它艺术设计类书籍进行摘要、改编而成的,其内容都是属于基础知识,以供阅读参考。读者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第一章主要讲述艺术设计的属性与特征,应该比较准确地认识该学科的本质及其专业特

点。

第二章介绍艺术设计领域所包含的专业内容及其分类,对于比较贴近日常生活的专业,都应该大致有所了解。

第三章从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概况作简要提示,重点是要了解每一历史时期著名的工艺美术创造。

第四章是概述国外现代艺术设计的简况,重点应该了解影响世界现代设计的主要国家和主要代表人物。

温病学考试重点

温病学重点 (括号内内容看一下作为了解) 上篇 第一章绪论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二、成长阶段 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医家为元代末年的王履(王安道),将温病与伤寒加以明确区分,其《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三、形成阶段 1.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第一部温疫学专著——《瘟疫论》,创立疠气学说 2.明代医家张鹤腾所著第一部暑病专著——《伤暑全书》 3.清代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学说。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4.清代薛生白——《湿热病篇》 5.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第一部理论方药具备的集大成之作 6.王孟英——《湿热经纬》。第一部优秀的温病文献汇集之作 以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被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 此外,需要了解: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余霖——《疫疹一得》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柳宝诒——《温热逢源》 雷丰——《时病论》;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戴天章——《广温热论》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第一节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第二节温病的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四时温病”之称;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易形成湿热病邪,所以湿热类温病易于发生)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剧篇(二)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剧篇(二)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 1.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乌托邦理想社会的作品是______。 (分数:2.50) A.《鸟》√ B.《阿卡奈人》 C.《俄狄浦斯王》 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解析: 2.19世纪后半期比利时象征主义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名剧是______。 (分数:2.50) A.《忍耐的堡垒》 B.《青鸟》√ C.《圣尼古拉剧》 D.《德奥菲勒的奇迹》 解析: 3.法国作家博德尔写的《圣尼古拉剧》和罗特波夫写的《德奥菲勒的奇迹》是______的代表作。(分数:2.50) A.神秘剧 B.道德剧 C.奇迹剧√ D.笑剧 解析: 4.15世纪时,______在西欧戏剧界占统治地位。 (分数:2.50) A.道德剧 B.笑剧 C.神秘剧√ D.奇迹剧 解析: 5.法国神秘剧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是______。 (分数:2.50) A.《圣尼古拉剧》 B.《青鸟》 C.《忍耐的堡垒》 D.《奥尔良之围》√ 解析: 6.英国的道德剧走在欧洲前列,最著名的作品是______。 (分数:2.50) A.《青鸟》 B.《忍耐的堡垒》√ C.《奥尔良之围》 D.《圣尼古拉剧》 解析: 7.中世纪最完善的笑剧代表作是______。 (分数:2.50)

A.《巴特林的笑剧》√ B.《奥尔良之围》 C.《忍耐的堡垒》 D.《青鸟》 解析: 8.《李尔王》属于______。 (分数:2.50) A.中世纪宗教戏剧 B.文艺复兴戏剧√ C.古希腊戏剧 D.古典主义戏剧 解析: 9.《羊泉村》、《狗占马槽》是文艺复兴时期______的代表作。(分数:2.50) A.歌德 B.易卜生 C.洛卜·德·维迦√ D.威廉·莎士比亚 解析: 10.______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分数:2.50) A.《羊泉村》√ B.《哈姆雷特》 C.《麦克白》 D.《威尼斯商人》 解析: 11.德·维迦是______人文主义戏剧最完善的代表。 (分数:2.50) A.法国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解析: 12.______是《狗占马槽》中的人物。 (分数:2.50) A.德安娜√ B.费隆多 C.劳伦霞 D.费尔南 解析: 13.莎士比亚中期的作品主要是______。 (分数:2.50) A.历史剧 B.传奇剧 C.悲剧√ D.喜剧 解析: 14.不是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作的是______。 (分数:2.50)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编

文学理论 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 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 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 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 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 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 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3、简要回答理论的内涵,谈谈你对理论的看法 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者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了些什么。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4、思考对文学艺术双重性质的理解: 如何说明艺术中“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作为生产的艺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

温病学经典原著选读《温热论》《湿热病篇》

叶天士《温热论》 一、重点背诵原文 [原文]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 [原文]2.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变错,反致慌张矣。(8) [原文]3.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2) [原文]4.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3) 二、名词 1、上受:见于叶天士《温热论》,指温病的感邪途径,即温邪从口鼻而入,先犯手太阴肺,即见肺卫表证。 2、逆传:温邪自手太阴肺卫传至手厥阴心包的过程,被称为逆传。 3、透风于热外: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风的治疗方法,即挟风宜辛凉中加轻清疏散之品,如薄荷、牛蒡子等,使风从表而出,不与热相搏。 4、渗湿于热下: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湿的治疗方法,挟湿宜辛凉中加甘淡渗湿之品,如芦根、滑石等,使湿邪分利从下泄,不与热相搏。 5、两阳相劫:此语出自《温热论》,两阳:指风与温热皆属阳邪;两阳相合,耗劫津液,临床导致清窍干燥的病候。 6、浊邪害清:此语出自叶大士《温热论》,湿与热合谓之"浊邪",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阻遏清阳,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故称为浊邪害清。 7、战汗:凡在温病发展中正邪相持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病者突然战栗,继之全身汗出即称之为战汗。 8、益胃:益胃是叶天上《温热论》中提出温邪始终流连气分的治疗大法,该法以轻清之品,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以振奋正气,经过战汗,使气机宣通,腠理开泄,邪气随汗外透。 三、如何理解叶氏“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1、“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叶氏提出“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是指其发展传变均具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伤寒虽以六经分证,亦影响到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故言“同”,但是,此“同”并非完全相同。 2、“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与温病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外感热病,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治以辛凉解表;若有湿浊兼夹,邪在少阳时多见少阳三焦病变,治以分消上下,温病里结阳明时,多见湿热积滞交结胃肠,治以轻法频下;病程中易伤津液,重视养阴生津;病至后期多见虚热证,常要滋养肺胃或肝肾之阴。伤寒初起寒邪束表,治以辛温解表;邪在少阳多见足少阳胆经病变,治以和解表里;里结阳明时多见实热燥屎结于肠腑,多用猛下之法;病程中易伤阳气,重视顾护阳气;病至后期多见虚寒证,每需补脾肾之阳气。故叶氏说:“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四、试述温邪在卫的治法与失治后的表现 1、温邪在卫的治法

艺术学基础知识2戏剧篇

戏剧编 第一章、概述 1戏剧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戏剧,专指有古希腊人创造和西方形成悠久传统,并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由演员按照逼真的审美观念,在舞台上以说话和扮演人物故事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2戏剧的本质:演员扮演人物故事。 3话剧的由来:在20世纪20年代末,这类艺术形式被当时从美国学习西方戏剧,并毕生致力于将其在中国发扬光大的戏剧家洪深定名为“话剧”,以示与依靠唱、念、做、打手段注重对生活进行程式化表现的中国戏曲相区别。 4戏剧的功能:(1)、审美功能。(2)、娱乐功能。(3)、教育功能。(4)、交流功能。 第二章、戏剧的特性 1戏剧的本质:是动作。 2动作的分类:台词、表演、内心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甚至是停顿。 3戏剧冲突:戏剧是对生活的提炼,戏剧作为一门艺术走向成熟,正是与它发现冲突,是表现人类命运的重要手段分不开的。 4戏剧的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 5戏剧的情境:是对戏剧中矛盾人物关系及其作用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6黑格尔在《美学》中对情境的界定:指若干人在一起因为性格、目的、利益的矛盾而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第三章、戏剧的审美特征 1戏剧的审美把握现实的重要原则:(1)、剧场性(2)、戏剧性(3)、假定性(4)、综合性。 2剧场性:它是指由舞台和观众席共同构成的观演空间,它构成了戏剧赖以存在的观演交流关系。 3戏剧性:就是能够使观众在观剧时产生诸如紧张、同情、担心、兴奋、愤怒、害怕、恐怖的各种情感反映的戏剧技巧。 4假定性和戏剧性的区别:假定性解决的是使戏剧即能克服其时空局限,又能营造舞台真实感的问题,而戏剧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戏剧更好看,更吸引观众。 5戏剧的技巧应为内容服务。 6综合性:(1)时空—视听综合:戏剧是一种时空—视听综合艺术。 7综合性包括:(1)时空—视听综合(2)审美手段与表现元素的综合(3)直观与想象的综合。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2、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 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 明末吴有性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着一一《温疫论》 4、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塘(吴鞠通),王土雄 (王孟英) 5、 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 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 《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温热经纬》 (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 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一一温邪 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6、 薛生白蓍 统论述。 7、 吴鞠通蓍 8、 王孟英着 9、 清代喻昌 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 2 、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 4 、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③伏暑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 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 病势缠绵燥热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病邪:疠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 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 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 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 主。(春温,伏暑)第三章卫气营血辨证表:

医学数字图像处理期末考试重点汇编

1、模拟图像: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都是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2、数字图像: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的数字(一般整数)表示的图像(计算机能处理)。是图像的数字表示,像素是其最小的单位。 3、当一幅图像的 x和 y坐标及幅值 f都为连续量时,称该图像为连续图像。 为了把连续图像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必须先对连续的图像进行空间v和幅值的离散化处理。 (1)图像的采样:对图像的连续空间坐标 x和 y的离散化。 (2)图像灰度级的量化:对图像函数的幅值 f的离散化。 4、均值平滑滤波器可用于能否锐化图像?为什么?不能,均值滤波法有力的抑制了噪声,同时也引起了模糊,模糊程度与邻域半径成正比。 5、均匀采样: 对一幅二维连续图像 f(x, y)的连续空间坐标 x和 y的均匀采样,实质上就是把二维图像平面在 x方向和 y方向分别进行等间距划分,从而把二维图像平面划分成 M × N个网格,并使各网格中心点的位置与用一对实整数表示的笛卡尔坐标(I, j)相对应。二维图像平面上所有网格中心点位置对应的有序实整数对的笛卡尔坐标的全体就构8成了该幅图像的采样结果。 6、*均匀量化: 对一幅二维连续图像 f(x, y)的幅值 f的均匀量化,实质上就是将图像的灰度取值范围[0, Lmax]划分成L个等级(L为正整数, Lmax=L-1),并将二维图像平面 上 M× N个网格的中心点的灰度值分别量化成与 L个等级中最接近的那个等级的值。 7、图像增强技术根据处理空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两种方法?空域方法和频域方法 8、**空间分辨率 ( 1 )空间分辨率是图像中可分辨的最小细节,主要由采样间隔值决定。 (2**)一种常用的空间分辨率的定义*是单位距离内可分辨的最少黑白线对数目(单 位是每毫米线对数),比如每毫米80线对。另外,当简单地把矩形数字化仪的尺寸看作是“单位距离”时,就可把一幅数字图像的阵列大小 M×N称为该幅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3)对于一个同样大小的景物来说,对其进行采样的空间分辨率越高,采样间隔就越小,景物中的细节越能更好地在数字化后的图像中反映出来,也即反应该景物的图像的质量就越高。 (4)一幅数字图像的阵列大小(简称为图像大小)通常用 M×N表示。在景物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采样的空间分辨率越高,获得的图像阵列 M×N就越大;反之,采

温病 温病学考试复习

表证证治叶天士吴鞠通的原文 1、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的温病表证治疗原则,并进一步

3.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弥漫全身:内外湿合(湿热病邪+饮食内伤),往往阻碍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临床多见脘痞胸闷、呕恶不食,便溏或秘。湿邪弥漫,湿热合邪,上下表里同时受邪,在上—-首如裹。在下---小便不利,大便溏或秘。在表---周身重痛,白pei出现。在里---脾胃运化失调的症状。 4.病程中多见矛盾性症状:湿温病初起以湿为主,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此临床常见矛盾性症状。身热不扬:发热初按皮肤不灼手。发热:脉反濡缓,面色不红反淡黄。口干:不欲饮。神志不烦躁:反呆痴淡漠。大便秘:下之大便反而不燥结。 养阴法的分类、治法(《温病条辨》) 1.甘寒生津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温病初、中期,邪在上、中焦阶段,肺胃津液耗伤之证。常用药物如沙参、麦门冬、生地黄、梨汁等甘寒之品,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五汁饮、益胃汤等。此类方药,清养肺胃之阴,但又不碍胃,从而获得热减阴复的效果。 2.咸寒甘润法 邪热深入肝肾,真阴亏耗,需用咸寒滋填之品,如玄参、阿胶、熟地黄、龟甲等,代表方如加减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入阴搜邪,透热外达,治疗温病后期热伏阴分,故宜于此方,临床上治虚热广为应用。 3.酸甘化阴法 以酸敛药物,收敛肺气,起到保阴作用。常用于温病特别是暑温津气耗伤之证。主要方剂是生脉散。如连梅汤,此方为酸甘化阴兼酸苦泄热法,用于暑邪深入厥、少二阴,水亏火旺之证。 4.苦甘合化法 将苦寒药与甘寒之品配合运用,取苦甘之性以化阴气,苦寒又能邪热。冬地三黄汤为代表方。热病小便不利,阴气又伤,此方确为对证之治,又春温内陷下痢,阴精欲脱,立法以救阴为主。育阴坚阴为救阴之两大法门,故吴氏化裁仲景之黄连阿胶汤而成加减黄连阿胶汤,以黄连、黄芩苦寒坚阴泄热;阿胶、生地黄、白芍甘寒育阴,而救厥脱。 湿困中焦的治法,代表方 一、治法: 湿重热轻——以芳香化浊为主,佐以淡渗分消——代表方雷氏芳香化浊法合三仁汤

艺术硕士:《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

一、中国古代作家与作品 1.先秦时代 (1)古代神话。主要有盘古开天、女蜗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等。 (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相传为孔子编成。《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主要是民间爱情诗,“雅”主要是朝廷赞美诗,"颂”主要是宗庙祭祀诗。《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三种。"赋”指叙述,"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即”欲言此物先言他物。”《诗经》语言上以四言为主,且多用叠字。《诗经》较有名的篇章有《关睢》、《鹊巢.》、《静女》、《君子偕老》、《君子于役》、《子矜》、《溱洧》、《硕鼠》、《蒹葭》等等。 (3)<楚辞>。战国时代楚国文学家屈原和宋玉两人作品的总称。 屈原,名平,字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他的作品充满爱国热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共11篇)、《九章》(共9篇)、《天问》、《仆居》、《渔父》、《招魂.等,其中名篇如,《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九章》中《涉江.》、《哀郢.》、《思美人》、《橘颂》等等。 宋玉,相传为屈原弟子,主要作品有《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等。 (4)诸子散文。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思想家与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一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名轲,字子舆,与孔子齐名,被称为孔盂,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记载孟子言行的书《孟子》,其中《得道多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是《孟子》中的名篇。 庄子,名周,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富有浪漫色彩,文学价值很高。主要作品有<逍遥游》、《秋水》、《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 荀子,名况,作品为《荀子》,《劝学》是书中的名篇。 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郑人买履》、《五蠢》是书中名篇。 (5)历史散文。《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名篇有《曹刿论战》、《郑 伯克段于鄙)、(秦晋淆之战)等等。 《国语》,左丘明编,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其中名篇如《召公谏厉王弭滂》等。 《战国策》,汉代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其中名篇如《燕昭王求士)、《赵威后问齐使)、(冯谖客孟尝君)等等。 2.两汉魏晋南北朝 (1)两汉。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政论家、文学家,作品有(治安策)、(过秦论)等,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晁错,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也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枚乘,西汉辞赋家。作品有《七发》等。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作品《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名篇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李将军列传》等等。 刘向,西汉目录学家、文学家,《战国策》一书的整理与编订者。 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等。 王充,东汉哲学家,《订鬼》是他的名篇。 斑固,东汉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蔡琰,东汉女诗人,《悲愤诗》的作者。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六元正纪大论》、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1 厉气”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2、晋代《温疫论》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王土雄(王孟英):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4、清代温病四大家辨斑疹白”“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培,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薛生白蓍《湿热病篇》6 辨证论治体系。“三焦”,形成以“卫气营血”和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温热经纬》8、王孟英著详论瘟疫以破大惑》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9、温病的概念第一章 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病——温病特点: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 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伏暑)第三章卫气营血辨证表: 三焦辨证表

汇编语言-期末考试-试题讲课教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CPU要访问的某一存储单元的实际地址称() A.段地址B.偏移地址 C.物理地址D.逻辑地址 2.某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是12345H,可以作为它的段地址有() A.2345H B.12345H C.12340H D.1234H 3.执行后使BX=0的同时也使CF=0,OF=0的指令是() A.XOR BX,BX B.OR BX,BX C.AND BX,BX D.CMP BX,BX 4.循环控制指令LoopNZ/LoopNE控制循环继续执行的条件是() A.CX≠0且ZF=1B.CX≠0且ZF=0 C.CX≠0或ZF=1D.CX≠0或ZF=0 5.在执行DAA指令,当高四位BCD码校正时产生进位,如要把此进位值送入AH中,对这进位值的操作应是() A.DAA校正指令的功能已自动加在AH中 B.进位值在AF中,校正后根据AF内容再加在AH中 C.进位值在CF中,校正后根据CF内容再加在AH中 D.进位值在AL最高位上,校正后根据AL最高位内容再加在AH中 6.AND,OR,XOR,NOT为四条逻辑运算指令,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A.指令XOR AX,AX执行后,AX内容不变,但设置了标志位 B.指令OR DX,1000H执行后,将DX最高位置1,其余各位置0 C.指令AND AX,OFH执行后,分离出AL低四位 D.NOT AX,执行后,将AX清0 7.在执行下列指令时,需要使用段寄存器DS的指令是() A.STOSW B.ADD AL,CL C.NEG BX D.INC DA[BX] 8.无论BH中原有的数是奇数或偶数,若要使BH中的数一定为奇数,应执行的指令是()A.ADD BH,01H B.OR BH,01H C.XOR BH,01H D.TEST BH,01H 9.完成对CL寄存器的内容乘以4的正确操作是() A.ROL CL,1B.MUL4 ROL CL,1 C.SHL CL,1D.MOV CL,2 SHL CL,1SHL CL,CL 10.下面各传送指令中,正确的是() A.MOV[DI],[SI]B.MOV[DX+DI],AL C.MOV WORD PTR[BX],0100H D.MOV AL,BX 11.汇编语言语句格式中对名字项的规定如下,请找出其中错误的说法() A.名字的第一个字符可以是大写英文字母及小写英文字母 B.名字的第一个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及、@、_ C.名字的有效长度≤31个字符 D.在名字中不允许出现$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附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 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火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微机原理与汇编期末复习重点

单选、填空(单选10个,20分;填空10个,20分) 1、8086通用寄存器?P23 通用寄存器又称数据寄存器,主要用来保存算术或逻辑运算的操作数、中间运算结果。当用作16位时,称为:AX、BX、CX、DX;当用作8位时,AH、BH、CH、DH存放高字节,AL、BL、CL、DL存放低字节,并可独立寻址。 2、8086地址线、寻址范围?P37 8086系统有20根地址线。可供寻址范围0~220 -1,其存储器的最大容量为1MB,对应的地址范围:00000H~FFFFFH。 3、总线的分类?P39 按总线内部信息传输的性质分类: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和电源总线(PB)。 按总线在系统结构中的层次位置分类:片内总线、内部总线、外部总线 按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分类:串行总线、并行总线 按总线的传输方向分类:单向总线(地址总线)、双向总线(如数据总线) 4、寻址方式?P67 8086系统中的操作数主要有3种:立即数操作数,寄存器操作数和存储器操作数。指令构成:操作码+操作数。 立即寻址方式。指令中包含操作数。如:MOV AX,12H 寄存器寻址方式。操作数存在于指令规定的8位或16位寄存器中。 如:MOV BX,AX 直接寻址方式。是存储器直接寻址方式的简称,是一种针对内存的寻址方式。指令代码中给出操作数的偏移地址,即有效地址(EA)。默认情况下,操作数存放在数据段(DS)。物理地址=16dx段地址(DS)+偏移地址(EA)。 如:①MOV AH,[3000H] ;将地址为DS:3000H存储单元中的数复制到AX寄存器中。当(DS)=5000H时,物理地址=16dx5000H+3000H=53000H,指令的执行结果(AX)=(53000H)(53001H)。②在汇编语言中,也可以用符号地址代替数值地址来表示有效地址。如:MOV AX,[A]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对内存的寻址方式。操作数的有效地址(EA)在指定的寄存器中,EA放在基址寄存器BX、BP或变址寄存器SI、DI中。 物理地址=16dx(DS)+(BX)/(DI)/(SI); 物理地址=16dx(SS)+(BP)。如:MOV AX,[BX] ;将地址为DS:BX存储单元中的数复制到AX寄存器中。 变址寻址方式。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变址寄存器(SI或DI)的内容与指令中指定的位移量的和。即有效地址EA=[变址寄存器]+位移量。 物理地址=16dx(DS)+(SI)/(DI)+ 8位(16位)位移量 例如:MOV AX,100H[SI] ;将地址为DS:SI+100H存储单元中的数复制到AX 基址寻址方式。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基址寄存器(BX或BP)的内容与指令中指定的位移量的和。 物理地址=16dx(DS)+(BX)/(BP)+ 8位(16位)位移量 例如:MOV AX,10H[BX] ;将地址为DS:BX+10H存储单元的数复制到AX寄存器基址变址寻址方式。有效地址EA=基址存储器+ 变址存储器,即两个寄存器中的内容之和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物理地址=16dx(DS)+ (BX)+(SI)/(DI);例如:MOV AX,[BX] [SI] 或MOV

温病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总结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

艺术学基础知识---研究生入学考试必备

艺术学基础知识常识总结考研必备 美术编 第一节、起源 模仿说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来奥那尔多狄德罗) 游戏说席勒和斯宾塞,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席勒《美育书简》表现说起源于人类的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雪莱托尔斯泰) 巫术说在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泰勒《原始文化》 劳动说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美术的发展 第三节、 认识功能对现实生活全面、能动的反应,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们人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 教育功能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感,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 审美功能最本质最普遍的功能,形成审美观念、理想陶冶情感与人格。 第四节、 一、现代美术门类 文艺复兴,文学、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戏剧六大类,后来电影被纳入。 历史上看分为四种: 存在: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时空综合(戏剧、电影等)。 运动方式:静态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动态(音乐、戏剧、电影)动静结合(文学)。 主体对对象的感觉方式:视觉(建筑、雕塑、绘画)听觉(音乐)试听综合(戏剧、电影) 想像艺术(文学)。 内容特征: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电影)与表现艺术(音乐、建筑、诗歌、舞蹈) (一)建筑 (二)雕塑 (三)油画 (四)版画 (五)工艺美术 二、中国传统书画门类 (一)人物画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周代劝善戒恶的壁画,战国秦汉独幅人物画作品,魏晋隋唐是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吴道子把人物宗教画发展到更富于表现力,五代两宋是深入发展的随着画院更加精美随着文人画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为白描张择端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开始总是审美和抒发情感,元明清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的文人 人物画形成了独特传统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开掘深意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的展示不同人的性格及,主张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等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突破统一时空的局限创造了十八描。 (二)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山水与屋木;体现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元以后占重要地位。战国地图中,独立的山水发创与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宗与王《画山水序》《叙画》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描写对象,致力于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不被动摹写,要求外貌及其丰富变化,有注重显现其运动中的内在联系,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一致情景交融的意境。;早形象上强调留影,亦即实行宏观的总体的把握,而不过分拘泥与细节,同时从物象的结构组织出发,形成

花卉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汇编)

◆复习重点 ◆温度三基点 ◆保护地栽培:用花卉栽培设施创建的栽培环境,叫保护地;在保护地中进行栽培叫 保护地栽培 ◆胚培养(属有性繁殖,是广义的组织培养) ◆远缘杂交不亲合(生殖隔离)。在杂交不亲合的组合中,有的是胚乳发育不良(胚 正常)。把正常幼胚从种子中取出,并在人工培养基中培育,获得杂种植株,从而克服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实生苗 ◆花台:高出地面栽植花木的种植地。一般是高40~60cm的台上填土栽植观赏植物, 又称高设花坛。我国常布置成“盆景式”花台。 ◆二年生花卉: 秋播后,以幼苗越冬休眠或半休眠。 ◆换盆 ◆长日照花卉: ◆春化作用 ◆半活期 ◆倒盆:把花盆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 ◆花坛:按照设计意图在一定立体范围内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群体美的设施。 ◆幼期 ◆花芽分化 ◆缩剪 1.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按原产地分类) 1)中国气候型(大陆东岸气候型):冬冷夏热,气温差异较大,夏季降雨多。 包括中国大部分省区,以及日本、北美洲东部、巴西南部、大洋洲东南部、非洲东南部。温暖型:长江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及冬季较温暖的地区,生长的植物包括喜温球根花卉及不耐寒的宿根花卉。 冷凉型:华北、东北等高纬度地区及冬季较冷的地区,以耐寒宿根花卉居多。 如:非洲菊(扶郎花) 2 ) 欧洲气候型(大陆西岸气候型) ?包括欧洲大部分区域、北美西海岸、南美洲西南部、及新西兰南部。 ?气候特点:冬不太冷,夏不太热,冬夏温差较小,雨量四季分布,但降水总体偏少。 ?如三色堇、雏菊、勿忘草、紫罗兰。 3) 地中海气候型 ?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区、南部非洲、大洋州西南部、北美西南部及智利中部。 ?气候特点:冬春多雨,冬季较温暖,最低温6~7度;夏季干燥,20~25度。属比较温暖地区,但无高温。 ?秋植球根花卉种类多,如仙客来、风信子、小苍兰;及不耐寒的一、二年生花卉如瓜叶菊、风铃草。 4)墨西哥气候型(高原热带气候型) ?包括墨西哥地区、南美和非洲中部的山地及喜马拉雅山北部到中国云南的山岳地带。 ?气候特点:年温差小,周年气候14~17度,雨量丰富,多集中在夏季。 ?原产花卉喜冬暖夏凉,如晚香玉、大丽花、百日草。

温病学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 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 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 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