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 概论

儿童文学 概论
儿童文学 概论

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教程

2006年秋

绪论

* 1、课程简介:

* 学习儿童文学的意义—

* 2、本门课程学习注意事项:

* 上课不准……

*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阅读作品;

* 创作是学习过程的必要部分;

* 记住:no pains ,no gains.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

* 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成人文学)关系。* 一、什么是儿童文学,

* 1、几种定义:

* 儿童本位论为基础的认识。

* 特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2、我们认为:

* 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应该包含的意思:

* 是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 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 适合儿童阅读并为他们所喜欢;

* 同一般的文学作品一样,有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多重功能。

* 总结:见课本。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 由于儿童文学真正从总体文学中分析出来是18世纪、乃至20世纪的事情,因此,存在着两种意义的儿童文学:古典的、现代的。

* 古典的大致包括: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儿童蒙养(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等)读物,如孟母三迁、凿壁借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儿童语言与文学教育材料,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等;部分适合儿童阅读的古典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之辨:

* 广义的儿童读物:包括各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包括儿童文学。

* 儿童文学研究中的儿童读物:包括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学技术启蒙读物、

文史知识读物等,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大百科,上下五千年,科学家的故事,奥运会故事,人体奥秘,恐龙家族……

* 总之,儿童文学强调文学性:虚构性、形象化、故事性、艺术美感,语言性(痛苦的话题、无法解答的问题)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 一、概述

*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的内涵:1、相对于成人文学作品,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加普遍、集中、典型的艺术特性。

* 2、同样的审美要素,由于儿童文学特殊接收对象的条件而发生的特殊组合

方式和构成形态,

表现为儿童文学的特殊审美特点。

二、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

* 1、纯真:天真、友好、善良、简单。

* 2、稚拙:由于单纯而显得可爱的笨拙、愚蠢。

* 3、欢愉:趣味、幽默、开心、欢乐。笑。表现手段非常多。形象设计、语言、动作等。 * 4、变幻:亦即幻想性。现实中不能,艺术中没有不可能。

* 5、质朴:拒绝雕饰,体现自然的淳美。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 1、儿童文学必然具有美育功能。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的载体。 * 2、审美教育原则与儿童文学发挥作用的空间。

*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 1、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 提供语文教学的教材资源

* 三、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 人格、知识、思维;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或者:

* 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的意义:启迪想象力,获得快感,培养美感;扩大视野,长人生见识经验,感知人类的人性、社会品格等。训练并提高其语言感受力、理解力。 * 儿童文学对于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成人与儿童沟通交流的纽带;激发成人的思维、情感的创造力,教学互动相长。

* 儿童文学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意义:艺术是开启儿童心灵的密钥之一。思考题:

* 参见课本p21.

* 阅读并分析你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的具体体现。

* 阅读一本小学或幼儿园的教材,分析其中的文学性作品的分布情况。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收对象

* 第一节儿童文学作家

* 一、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 1、特殊的精神气质:发自内心的爱和责任感;童心;天生的创作本能 * 2、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

* 深刻的内心体验和洞察力;童年记忆以及深入儿童

* 3、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善于讲故事、风趣幽默、诗意二、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

* 1、儿童文学创作的作者类型:自觉型、自发型。

* 2、职业划分:专业作家、少儿工作者、儿童文学教师与研究者、中小学教师、儿童、其他突然闯进的作者

* 3、教师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特殊优势:接近并熟悉儿童生活。 * 避讳:教育者面孔

三、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

* 1、儿童作者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历史

* 2、儿童作者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作者先天条件、客观的媒体文学竞赛、商业化时代的鼓噪(强烈的表现欲与选秀的烘托)“伤仲永”

* 3、儿童写作的特点和意义

* 自然率真、真诚大胆、特点鲜明

* 意义:有天赋儿童的成长、一般儿童的学习与阅读

* 儿童需要成长为成人,因此,他们更愿意读并观察、想象成人世界的一切。如果有孩子耽溺于孩童世界,那么可能有成长问题。所以,其写作只是短暂的过程而已。“王勃”或雨果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

* 一、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

* 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

* 成人读者是儿童文学的重要读者。

* 成人读者存在的主要原因:一、家长、教师、相关的编辑、作者、研究与评

论者。前两者同时还是指导儿童文学阅读的引导者。现实功利。

* 二、部分成人出于天

* 成人读者存在的意义:

* 1、成人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生产者、参与者、引导人、帮助者等; * 2、对于成人自身的意义。曾经的读者;享受与回味;潜在推动力量。二、儿童文学读者的特殊性

* 因为接收主体儿童的特殊生理-心理性质而表现出特殊性。

* 一、生理层面:保留比成年人更多的身体-动作意识和功能。

* 二、心理层面:儿童的心理过程(知、情、意)、个性心理(气质、性格)、个

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等直接影响儿童文学阅读、接受能力的形成发展。 * 三、文化层面:特定文化背景,如民族、地域、历史等文化社会因素影响他们的接受。 * 三者的关系:文学能力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三、儿童文学读者的多样性

* 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 性别差异:大致上说,在三年级开始有所表现。与生理发育差异有关系。 * 智力因素:我的理解是,识字水平、注意力、理解力、分析能力的差异。 * 个性心理:表现不是十分明显,特别是低年级。

* 文化差异:民族、地域、阶层、家庭知识结构、阅读品质等在早年影响非常明显。 * 上述情况在成人中同样存在,但是重视了解不够。

四、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 (一)儿童的年龄特征:生理结构与机能发展的划分。

* 幼儿阶段:3-6岁

* 童年阶段:7-12岁

* 少年阶段:13-15岁

* 之后是前成人时期

(二)儿童年龄阶段的适应性

* 儿童文学年龄特征划分的依据:主要不是儿童的文学接受能力的阶段特性,而是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

* 幼儿文学:注意形象化、游戏化、声音、色彩、韵律、节奏等。

* 童年&少年文学:主题、表现手法、结构、文词运用等。

* 关注儿童文学年龄阶段适应性的意义:成年读者也会有欣赏能力、习惯等差异,但相对来说有比较稳定的质的规定性。儿童则处于不断变动中,且与年龄有同步性。思考题:

* 参见课本第43页。

* 阅读一到二部少儿作者的作品,并加以分析讨论。第三章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 一、故事性与儿童阅读

* 什么是故事,什么是故事性,

* 注意:什么是情节,

* 二、故事性的构成

* 1、“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 * 什么是“故事元”,“母题”narrative functions

* 什么是“矛盾体现物”,

* 2、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生动性,) * 故事传奇性主要指故事情节的曲折性、离奇性、怪异性等。 * 在故事发展中主要通过偶然、巧合、夸张、幻想、出人意料等手段来表现。

* 3、叙事技巧中的完* 故事的完整性:故事要反映事件产生的原因、中间的曲折过程、最后

的结局等,亦即反映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全部过程。

* 连贯性:情节节奏紧凑、明快,无松散、拖沓、脱节。 * 曲折性:情节有起伏跌宕。

* 4、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

* 什么是文学作品的悬念,

* 用于设置悬念的因素:人物命运、事件的原因、结局;关键的人或物的证据;众人关注的

问题的等等。

* 5、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

* 口语与书面语

* 日常口语(口头语)和文学口语

* 儿童文学的语言: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注意传递儿童气息。 * 6、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 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

三、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

* 1、儿歌、儿童诗:

* 童谣与创作的儿歌、儿童诗

* 抒情性与叙事性的儿歌、儿童诗

* 2、童话、儿童小说:

* 故事性在文学中:从古典到现代;

* 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人物与吸引力

* 3、寓言:故事简洁、生动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 一、形象性

* 文学语言的特点:可感性、情感性、多义性、音乐性 * 儿童文学中语言的形象性(可感+情感性)

* 如何达到语言的形象性,

* 运用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段使得陌生的熟悉,熟悉的陌生。

* 突出语言的动作感,使得静动结合,动感强烈 * 突出并呈现语言的色彩感,多用鲜艳、明亮的单性色,少用甚至不用中间色,冷色。

* 二、儿童文学语言的简洁性

* 言语主题: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

* 言语功能: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 语词、句式的多样性中透出单纯性,简洁明快 * 三、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 声音层面的音乐性与意义、情感表达的密切关联 * 四、儿童文学语言的叙述性

第三节儿童文学的插图

* 一、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 1、什么是插图,注意插图和图画文学的区别 * 2、插图的作用:吸引读者、帮助理解和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 3、插图的地位:不可替代;本质特征* 4、插图的类型

二、插图的特征

* 1、直观性:可视的绘画形象

* 2、依附性:必须依存于文字内容

* 3、延伸性:适当延展,拓宽画面内容

* 4、艺术性:是艺术创造,用不同艺术媒介展现同样的内容,手法、风格的差别与创造

* 注意:不是为了补空,而是艺术。留有艺术想象的空白、艺术期待视野

* 三、插图的功能

* 1、助读功能

* 2、再创造功能

思考题

* 参见课本第69页

第四章儿歌与儿童诗

* 章节序言:

* 什么是文学体裁:文学的具体可感的表现形式,外部的物化的特征

* 文体分类的意义:有助于理解、欣赏、判别、创造、* 分类的科学理据:作品的客观存在

形态;创作使用的特定物质手段

* 文体分类之难:种类间的密切联系;文体种类的不断创新、发展 * 儿童文学文体分类

第一节儿歌

*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 1、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

* 2、单纯浅显,易记易唱

*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 二、儿歌的艺术形式

* 传统民谣式的儿歌与创作儿歌

* 作为一般艺术样式的儿歌分类:分节、句式 * 特殊样式不倒翁

* 说你呆,你不呆,

* 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 说你呆,你不呆,

* 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 采蘑菇(绕口令)

* 小兔跑步,

* 绕过大树,

* 穿过草地,

* 去采蘑菇。

*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 1、摇篮曲:儿童听的艺术样式

* 2、问答歌:对歌

* 3、连锁调:随韵接合,顶针,“随口拉”

* 4、颠倒歌:荒诞中见真性

* 5、数数歌:学习数字

* 6、绕口令:训练口齿、游戏

* 7、时序歌:认识节令、时序变化。正月里什么花儿开…… * 8、游戏歌:《拍手歌》、跳皮筋等

第二节儿童诗

* 一、儿童诗的含义

* 见课本第78页。

* 儿童诗的发展:古代真正为儿童写的诗很少,五四前夕,有黄遵宪《军歌二十四章》、《小

学校学生相和歌十九章》、《幼稚园上学歌十章》 * 《月光光》:“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长个拿来煮酒食,短个拿来取姑娘。”

* 五四后大发展。胡适、叶圣陶、郑振铎、郭沫若、冰心等。 * 解放后的繁荣。

和儿歌的区别。

* 两者有交叉关系,但是儿歌主要针对婴幼儿,儿童诗则是供大班以上的青少年儿童阅读欣

赏学习。

* 儿歌音乐性更强,游戏色彩浓,趣味性强。儿童诗更注重内在节奏,注重叙事、明理和感

情抒发,属于自由体诗。

* 语言上,儿歌更浅近、通俗,口语化更强。儿童诗则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

* 意境上,儿歌直白,后者则注意营造诗歌的韵致,含蓄。 * 儿歌适合念、唱、游戏,儿童诗主要用于诵读、朗诵。《小弟和小猫》柯岩

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

* 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

* 妈妈叫他来洗脸,装没听见他就跑;

* 爸爸拿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格格地笑。

* 姐姐抱来个小花猫,拍拍爪子舔舔毛,

* 两眼一眯“妙,妙,妙,谁跟我玩,谁把我抱,”

* 弟弟伸出小黑手,小猫连忙往后跳,

* 胡子一撅头一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

* 姐姐听见哈哈笑,爸爸妈妈皱眉毛,

* 小弟听了真害臊:“妈~妈~快给我洗个澡~”

* 这首诗

* 《洗手》

* “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大家伸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 * 在这首儿歌中,以“洗洗小手讲卫生”、“最干净”等词句,把所要表现的主题,说得清清楚楚,儿童一听就会明白,不需做更多的思考。

二、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 1、内容上,表现儿童生活与内心世界

* 2、情趣上,体现儿童特有的童趣、童心

* 3、形象上,塑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想象天真、奇妙

* 4、语言上,运用富于音乐性的语词传情达意,朗朗上口,浅近、悦耳、形象 Bed in Summer

~Robert Louis Stevenson??

* In Winter I get up at night And dress by yellow candle light. In Summer, quite the other way, I have to go to bed by day.

* I have to go to bed and see The birds still hopping on the tree, Or hear the grown-up people's feet Still going past me in the street. *

And does it not seem hard to you, When all the sky is clear and blue, And I should like so much to play, To have to go to bed by day? An Autumn Greeting???

* "Come," said the Wind to the Leaves one day.

"Come over the meadow and we will play. Put on your dresses of red and gold. For summer is gone and the days grow cold."

三、儿童诗的类型

* 根据儿童诗的内容不同,划分为:

* 生活诗:属于叙事诗;描写、表现儿童现实生活

* 自然诗:属于抒情诗;观察自然、解读世界,感受展现自然美和心灵美 * 童话诗:以诗写童话

* 科学诗:以诗传达科学内容,如《我们的土壤妈妈》

第三节儿歌与儿童诗的阅读指导

* 一、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与联系

* 起源不同;语词选择;音乐性;意境;“功能”

* 二、阅读欣赏儿歌的一般方式:

* 朗诵;体会其内容;感受其语言

* 三、阅读欣赏儿童诗的一般方式

* 朗诵;体会其内容、情感、意境;感受语言、揣摩细节 * 举例。

萤火虫

* 张继楼

* 萤火虫,夜夜红,

* 飞到西,飞到东,

* 一闪一闪像只小电筒,

* “你拿电筒去照啥,”

* “隔壁纺织娘,

* 半夜回娘家,

* 我去送送她。”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

* 儿歌

* 麻衣裳,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谜语,打一果实) * 墙上挂面鼓,鼓上画老虎。老虎抓破鼓,拿块布来补,不知是布补鼓,还是鼓补布。(绕口令)

* 其他见课本。

第五章童话寓言

第一节童话

* 一、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 (一)概念

* ~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一般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

* 词源:中文,源自日本;

* 西方,源自拉丁语。

* 现代的含义:A fanciful tale of lege * (二)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 源于古代民间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分两个发展阶段: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或曰民间童

话和创作童话。

* 欧洲第一个把民间童话加工成文学童话的作家。1697年法国的贝洛出版的《鹅妈妈的故事

或昔日寓含道德教训的故事》

* 当代发展趋势:与儿童小说合流,现代西方用fantasy表示。二、童话的文学特征

* (一)传统~的文学特征:

* 1、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有比较固定的开头结尾模式;喜欢采用重复性的叙事模式。

* 2、鲜明的主题:善恶斗争,达到扬善惩恶的目的。善战胜恶。 * (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 1、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

* 传统童话并非专门面向儿童,而现代童话直接指向儿童心灵世界。

* 2、表达成年人的童年梦想(?)

* 3、开创个性化、多样化的文本形式

* 作家个人风格的体现。

* 一般主要在三种因素上表现自己的特性:地点,陌生化的地点;人物,超自然、超现实的人物;时间,超越普通的物理特性,可以变形。

三、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 (一)拟人:定义(参见p110),最传统与最常用的手法,是人类童年时期泛灵观念的体现。

* 拟人手法的发展:一般,注意童话形象物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现在,打破固定惯例,不一定要同一,更加自由。如“猫和老鼠”等。

* 形象的取材范围更加广,可以是动物、植物、非生物,自然现象,抽象概念,以及想象出来的任何事物。

* (二)夸张:定义(参见p111)

* A:童话的夸张与一般文学中夸张的差异:

* 1、童话偏重外形等外部特征;2、引起事物变形;3、直接作为形象出现,并在文本中固定下来。

* B:童话夸张运用的方式:

* 1、形象 2、情节 3、细节 4、环境

* (三)颠倒

* 定义:(参见p112)

* 广义说,是违反现实逻辑。称不上是总体性特征,而只能是经常性特征。 * (四)象征

* 定义(第113页)

* 童话象征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意象的象征;

* 因为象征的多义性、歧义性,童话的象征运用不能太复杂、艰涩。如《小王子》。四、童话形象的类型

* 按照形象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

* (一)超人体童话形象:具备创造超越人类能力的奇迹的超自然形貌。 * 一般不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在故事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现在的趋势是开始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 (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人类以外的有生命、无生命事物人格化。

* 特点:保留自然物本身某种特性,以及它们和周围世界的* (三)常人体童话形象:以寻常人面貌出现在童话中。逐渐发展中拥有角色意识,构筑自身性格特征。 * 与现实常人的差别:1、在某些特别时刻表现为超人。半超人。2、处于非常态情境中。3、在心理、行为、思维方面表现出非常态特征。

第二节寓言

* 一、寓言的含义与发生的历史

* (一)寓言的含义:是一种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面的文学样式。参考:莱辛的定义p118。

* 寓言的中外词源:《庄子?天下篇》。

* 1902年,林纾、严璩合译《伊索寓言》,1917年茅盾完成《中国寓言(初稿)》,完成文体称谓的统一。

* 西方,fable(fabula)A usually short narrative making an edifying or cautionary

point and often employing as characters animals that speak and act like human beings.

* 中外寓言的部分差异:题材上,中国寓言以现实中人物为主人公,讲述现实中的故事,西方主要是动物;体式上,中国以散文为主,西方时常以诗体写作。

(二)寓言的发生

* 起源于民间。在具体的故事中被人类有意识地注入教训和寓意,标志人类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 寓言的三大发祥地: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的《伊索寓言》、印度公元前3世纪的《五卷书》《佛本身故事》、中国公元前5世纪的诸子。

二、寓言的特征

*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故事必须为之服务。讽刺与褒扬并举。日常学习、交友、行事经验、政治经验等

* (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寓意必须以故事为载体。寓言的比喻和一般文学表现手法比喻之间的差别:整体性、拟人性、象征性。

* (三)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 (四)精炼简洁的概括性:篇幅俭省、故事单一、情节简单、形象具体而概念化、寓意明确、言语尖锐。

三、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 联系:都起源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幻想色彩明显;普遍采用拟人、夸张、象征手法。

* 区别:1、主题设计的重心不同:寓言围绕寓意展开,甚至直接点明,童话则不然。2、关于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寓言以训诫为主旨,其幻想更多关注与现实之间的结合,童话则以幻想为逻辑,营造奇幻的童话意境。3、文本构造上不同:寓言情节单纯,语言简练,形象鲜明但单一,抽象化、符号化;童话则曲折、复杂、丰富多样。

第三节童话与寓言的阅读指导

* 一、童话的阅读指导

* (一)把握童话的类型

* (二)感受童话的意境:体会童话的整体情感氛围

* (三)体味艺术韵味:考察并分析艺术表现手段

* 二、寓言的阅读指导

* 1、解读故事

* 2、概括寓意* 3、体会语言艺术特色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 一、作家链接

* 1、外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安徒生、卡罗尔、林格伦、罗尔德?达尔

* 2、中国童话作家:孙幼军、周锐、冰波

* 3、外国寓言: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

* 4、中国寓言:韩非子、金波

* 思考与练习:

*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寓言的作用。

* 任意选择寓言、童话各一篇,写作其阅读指导的教学纲要。

* 学习写作一篇寓言或童话。

第六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

* 第一节儿童故事

* 一、儿童故事的含义以及特征

* 定义:内容单纯、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连贯完整,适合儿童欣赏、接受的叙事性文学样式。

* 年龄适应性:年龄小、阅读能力一般的孩子。

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

* 1、完整性:叙事性文学的特点。故事要反映事件产生的原因、中间的曲折过程、最后的结局等,亦即反映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全部过程。

* 2、生动性:主要指故事情节的曲折性、离奇性、怪异性等。

* 3、趣味性:引起阅读、欣赏兴趣。可通过故事或情节,故事或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达成。二、儿童故事的类型

* 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划分策略。

* 一、民间故事:民间幻想童话故事、动物故事除外的,口头流传的,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如生活故事、人物故事、笑话故事等。

* 二、改编故事:根据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改编的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故事,如荷马史诗,唐吉诃德,西游记、红楼梦,聊斋故事等。

* 三、儿童生活故事:取材自生活,为儿童所喜欢、适合他们欣赏的故事。

* 四、历史故事:根据历史史实改编的,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更加突出故事性。如《上下五千年》、《秦始皇的故事》、《诸葛亮故事》、《雷锋故事》、《拿破仑的故事》等。 * 五、谜语故事、笑话故事

* 六、成语故事

* 七、动物故事:与科普文学、动物童话的相应形式很难区分。

三、儿童故事与其他体裁的关系

* (一)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

* 在于彼此的复杂程度、篇幅的长短、体制大小,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心理的刻画,活动环境的描写,语言上的修饰性程度等。

* 相对而言,故事更加强调情节性,趣味性。

* 还有,故事一般都是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进行的。而小说可以是各种人称,甚至可以中途改变人称。

* (二)动物故事与动物童话、动物小说等

第二节儿童小说

* 一、儿童小说的含义和特征

* 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小说。

* 有童情,童心,童真,童趣

* 更加适合年龄稍大的孩子,差不多是10岁以上。 * 二、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 (一)故事:生动、完* (二)人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儿童为主、为多;

* (三)主题:

* 明朗:含蓄但不晦涩,生动但不粗糙

* 积极:正面但不排斥阴暗,健康但不虚饰

* 三、儿童小说的分类

* 从内容分,有生活小说、历史小说、惊险小说、动物小说等

第三节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阅读指导

* 一、儿童故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