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什县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调研

乌什县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调研
乌什县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调研

乌什县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调研

乌什县畜牧兽医局

乌什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南麓,东与阿克苏市相临,南与柯坪县隔山相望,西与阿合奇县相连,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53公里。全县东西长139.5公里,南北宽124.5公里,总面积9082平方公里。全县辖八乡一镇、107个行政村526个村民小组、5个社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国家及贫困县。总人口20.66万人,县内居住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19个民族。

一、乌什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乌什县畜牧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六大体系”建设,加快调整畜牧业经济结构,努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地区畜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畜牧业总体发展情况。经过多年的发展,乌什县畜牧业初步实现了由以山区畜牧业为主向农区、草原畜牧业并举的转变,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的单一化生产向规模、高效的产业化经营的转变,生产方向由自给自足型向商品经

济型的转变,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总体规模增长加快,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1年末,全县畜牧业收入达2.04亿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758.3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0.2%。牲畜年末存栏达52.51万头(只),其中:牛存栏5.27万头,绵羊25.78万只,山羊18.1万只,马1.34万匹,驴1.71万头,骆驼0.18万峰,猪0.13万头;家禽最高饲养量达206.2万羽;能繁母畜33.53万头(只),能繁母畜比例为63.85%。年内出栏牲畜45.05万头(只),肉类总产1.552万吨,山羊绒产量32.9吨,绵羊毛产量407.84吨,产奶0.362万吨,禽蛋0.0612万吨。

(二)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县通过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五化”建设,优质牛羊肉、牛奶、细羊毛、山羊绒四大优势产业和禽特色产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农区围绕高效农业和林果业,突出发展肉羊、肉(乳)牛、生猪、家禽产业,扩大饲草料生产和供应,优质牛羊猪禽肉、奶、蛋生产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大幅提高;在山区以细毛羊、绒山羊为重点,控制牲畜数量、以草定畜、保持生态,效果初现;优化结构和布局,加快周转,提高出栏率、商品率,保障了市场有效供给。2011年末全县出栏牛2.87万头, 出栏羊32.69万只,牛肉产量0.4305万吨,人均占有量20.83公斤;羊肉产量0.6275万吨, 人均占有量30.36公斤。2011年末,全县生产母畜存栏33.53万头,肉牛产业扎实推进,2011年改良肉羊5.33万只,成为养羊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

(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2005年以来,全县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

干意见》和自治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会议精神,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目标,顺利完成了乡(镇)兽医行政管理、技术支撑、监督执法工作机构的分设、更名和挂牌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均实行了“三权归县”,在编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当地财政统发。6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支持下,分期分批实施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建设项目、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项目、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项目,建立了120名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基本改变了过去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线断、网破、人散、基础设施破败”的落后局面。通过全面推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逐级考核机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情况。经过多年的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品种改良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大力推广良种、改良牲畜品种,目前全县主要牲畜品种是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绒山羊、麦盖提羊、杂交改良肉羊等。

(五)畜牧业科技发展情况。经过多年努力,通过实施人工授精、暖棚养畜、冬羔生产、“三贮一化”、标准化养殖等一大批畜牧业新技术和管理模式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先后制定地方标准3项,通过多年连续的畜牧业培训活动,逐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畜牧业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以及一批会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

畜牧业从业大军。

二、推进地区畜牧业现代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畜牧业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基础薄弱、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当前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一)受饲草短缺矛盾等因素影响,存在牛羊肉供应偏紧、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近年来,我县林果业发展迅速,且比较效益高于人工种草,导致全县饲草料种植面积减少,进而导致了牛羊养殖量的逐年减少,牛羊肉价格从2006年开始呈现出一路攀升的上扬势头,且年均涨幅较大。

(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一是畜禽良繁体系松散脱节,二是畜禽品种改良推广体系不健全,三是种畜禽质量监控和执法管理工作薄弱,四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工作不到位。

(三)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国家对布病、结核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投入严重不足,且家畜免疫所需经费和阳性病畜的扑杀补助经费一直未能落实。二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依然存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不均衡、监测预警信息网络化设施不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不强、应急防疫物资储备不足、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尚未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难以启动等问题。三是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着动物免疫、疫情报告、牲畜配种、疫病诊疗等多种畜牧业技术服务工作,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国家取消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费后,造成村级动物防疫员收入下滑,严重影响了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稳定和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四是

动物防疫工作缺乏足额资金保障,“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现象日益突出。

(四)草原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全县有85%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沙化。国家对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的投入在南疆阿克苏地区几乎没有安排,草原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草原监理体系不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草原征占用与草原保护、牧民利益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高标准饲草料基地建设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牧区水利工程落后,尤其是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严重不足,很多地区地表水资源难以充分利用,限制了人工饲草料地的开发。

(五)牧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全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牧民定居整体水平很低,存在诸多难题,由于以饲草料基地为主的配套设施建设难以跟上,牧民定居后的产业拓展问题、生产发展问题、收入提高问题和民生改善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牧民定而不居,不仅重返游牧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出现了“因定居而致贫”的问题。目前地区牧民定居人数不到总数的30%。牧区道路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统筹规划,缺乏投资渠道,无稳定的养护维修费用。

(六)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一是缺乏畜产品龙头企业,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薄弱,产品增值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带动力不强,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还比较低。三是部分优势畜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

三、推进我县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当前我县畜牧业正处于历史上政策环境最好、发展速度

最快的时期,优越的资源条件、开放的市场环境、优惠的援疆政策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畜产品消费需求都为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将抓住这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推动县畜牧业不断跃上新水平。

从县畜牧业发展实际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明确发展思路,调优产业布局,努力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1、明确发展思路。围绕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保障畜产品供给“三大目标”,大力实施安居增畜、肉羊改良、定居兴牧、畜产品安全“四大工程”,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标准化规模养殖、草原生态保护和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五大措施”,强基础、上规模、提质量、抓龙头、拓市场、促增收、保供给、惠民生,着力推进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城郊畜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为“十二五”期间率先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和畜牧业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2、调优产业布局。农区突出发展肉绵羊、肉山羊、肉(乳)牛、生猪、家禽产业,扩大饲草料生产和供应,抓好优质牛羊猪禽肉、奶、蛋生产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大力实施“安居增畜”工程,鼓励农牧民外购生产母畜,开展家庭养羊、养牛,扩大养殖数量。

山区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契机,重点发展细毛羊和绒山羊产业,落实以草定畜、退牧还草、禁牧休牧等措施,控制牲畜数量,保持和恢复草原生态,实施“富民安居”、“富民兴牧”工程。

城郊以奶牛、猪禽养殖、牛羊育肥为重点,优化结构和布局,加快周转,提高出栏率、商品率,增加市场供给。

(二)大力实施“安居增畜”工程,增加牛、羊养殖量。

1、抓住“富民安居”工程实施的大好机遇,抓住牛羊肉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和农牧民养殖牛羊积极性高涨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增加生产母畜数量,从2012年开始,实施“优质生产母畜外购”计划,外购生产母畜,增加牛羊养殖量,为扩大再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采取强有力的生产母畜保护措施,禁止宰杀生产母畜、保护幼龄母畜、控制生产母畜和幼龄母畜上市交易。力争能繁母畜比例由60.5%提高到63%以上。

3、依托县级财政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拉动社会多元投资和融资,鼓励农牧民筹集资金,利用已建养殖小区和圈舍,外购生产母畜,发展家庭养牛、养羊,开展牛羊繁育。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全县户均拥有生产母畜(牛羊)10头只以上的目标。

(三)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

1、调整畜群结构,减少劣质牲畜,增加良种畜的数量,实现优畜增效。实行严格的能繁母畜保护政策,严禁屠宰幼龄母畜和生产母畜,切实把能繁母畜作为重要生产资料加以保护,逐步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到2015年,母畜比例达到85%以上,能繁母畜比例达到65%,其中:牛50%、羊70%、猪20%。

2、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思路,以提高畜产品产量和养殖效益为中心,以肉羊改良为突破口,实施肉羊改良“整乡覆盖、整村推进”工程,促进我县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实行

优良种羊、优质牛冻精财政补贴,扩大良种覆盖率。到2015年,羊良种率达到88%以上、黄牛良种率达到80%以上、猪禽良种率达到95%以上。

继续加大冻精冷配(包括性控精液)、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包括性控胚胎)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黄牛冷配和绵山羊人工授精配种技术。充分发挥优秀种畜的种用作用,尽快使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得到提高。对低劣种公畜进行全面去势,同时,对劣质畜禽进行大规模的改良,做到黄牛全部使用高产优质冻精,绵、山羊主配公羊特一级化、补配和试情公羊良种化。通过广泛使用生产性能优良的牲畜品种,快速扩大优良畜群规模,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3、切实转变品种改良推广机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畜禽改良机构,稳定技术队伍,改善工作条件,更新设备,到2015年,乡品种改良服务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冷链仪器设备配备率达100%,基层配种站点标准化改造率达60%,基层繁殖技术员全部纳入星级繁育员管理范畴,常规改良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

加强畜禽良种的质量监督、测定和管理工作,到2015年,种畜禽执法管理逐步规范,畜禽引种、良种登记制度健全。具备对种畜禽生产性能及其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种畜禽生产技术全面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繁育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力争建成1个地级畜禽繁育科技示范场。

(四)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1、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

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县、乡(镇)兽医站的编制人员、经费等事业性投入,到十二五末,对县、乡两级人员缺编的全部填平补齐,清退分流非专业人员,全面实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考试准入制度,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全县80%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执业兽医考试,实行竞聘上岗,不断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2、按照我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继续抓好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配齐县、乡动物防疫检测设备;继续抓好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五点合一”工作模式,建立高效的动物防疫机制;实行疫病分类管理办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动物标识、市场准入制度和防疫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免疫效果逐级考核制,将动物防疫和补免情况及有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纳入目标考核。到“十二五”末,实现马传贫传染性贫血病达到国家消灭区标准,口蹄疫达到免疫无疫区标准,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奶牛布病、奶牛结核病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计划免疫、动物标识佩带率达到100%;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畜产品有毒有害残留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3、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规范各类动物检疫行为,全面落实畜产品准入制度;到2015年全面实现县、乡定点屠宰和活畜禽定点交易;完善县乡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现检疫监督、执法办案、技术检测等设施设备达到国家规定建设标准;建设和完善地区与其它地州交界的五个公

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强化畜禽调运监管措施,建立“以监促检,以检促防”的监督执法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动物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县、乡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大对畜产品中兽药和禁用、限用物质残留检测监控力度,逐步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4、加强基层防疫网络建设,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素质。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在未来五年中,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能逐步由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向动物防疫执法转移,经营性技术服务全面推向社会。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实施区域内动物产地检疫、市场监管以及动物疫情监测、控制和扑灭工作。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村聘乡管制度,落实每名村级防疫员每月不低于400元补贴政策,完善村级防疫员利益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村级防疫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的培训,增强工作能力,提高整体素质,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精、服务优的基层防疫队伍。

(五)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全面落实草原保护基本制度,依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粮、经、草”三元合理配置,围绕发展畜牧业加快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牧结合、林牧结合,走农林牧循环发展的路子。按照“增粮、减棉、管果、强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饲草料生产,搞一年两熟或三熟,积极探索和引进在林果地内间作套种高产饲草料的种植模式。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饲用块茎作物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

种植面积。结合地下水开发,大力推广饲草料优质高产技术,提高饲草料种植的技术水平和单位面积的产出率。

2、全面落实草原保护基本制度。一是继续稳定草原家庭有偿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草原流转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工作重点,控制牧区牲畜总量、加快品种改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牧民收入。二是坚决实行天然草场禁牧、休牧,严禁开垦破坏天然草场,严格禁止农区牲畜上山代牧,控制天然草场载畜量,实行草畜平衡登记卡制度,提高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5年地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区域达到90%以上,草畜生态达到基本平衡。三是积极申请建设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按照草地类型、自然特点和气候规律等因素,从抢救性保护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确定草原自然保护区,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建设和完善一批草原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以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

3、加强《草原法》的宣传,加快草原监理执法体系和草原防火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草原法》的宣传,在全社会逐步形成爱草、护草的自觉意识。争取到2015年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初步建成草原火灾动态监测网络。集中力量严厉查处一批破坏草原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提高草原执法的威摄力。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草原保护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厉打击开垦、乱采滥挖、非法征占用等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遏制草原面积递减的趋势。

(六)加快实施“定居兴牧”工程,促进农牧民安居乐业。

1、进一步完善牧民定居规划,优先实施水利、土地、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具备的牧民定居项目,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富民兴牧”、“富民安居”工程,及时与交通、教育、文化、卫生部门进行社会事业规划的衔接。

2、积极落实牧民定居补助资金。坚持“牧民自筹、政府补助、中央支持、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的原则,按照国家配套补助1万元/户、浙江援建1万元/户、地区配套0.5万元/户、县市配套0.5万元/户的标准,落实配套资金,结合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模式,争取实现牧民定居1877户。

3、培植牧民定居后续产业。优先发展有利于牧区生产方式转变和长远发展的项目,使定居牧民尽快掌握种植、养殖、农业机械操作、林果、设施农业技能,尽快由从事单一的牧业向农林牧结合或者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既“安居”又“乐业”。

(七)大力实施“畜产品安全”工程,确保不发生畜产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按照“全程监管、重点监控、及时处置”的原则,从源头上加强“生鲜乳、饲料、兽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养殖污染源”五大环节的综合治理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督查、无害化达标场所达标验收、兽药质量安全抽样送检、畜产品兽药残留安全检测,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加大生鲜乳整治力度,实施抗生素专项整治,扩大生鲜乳检测范围数量,取缔无证收购站和流动收购站(点),确保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生鲜乳质量安全查处率、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建立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监督抽检、异地抽检、进货查验、信用档案及“黑名单”通报、从重处罚等五项制度。

3、加大饲料专项整治力度。以饲料原料、饲料产品和养殖环节为重点,加强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的监控,加大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查处和饲料安全检测力度,依法整治“三无”产品及问题突出、整改不到位的饲料生产经营企业。

4、加大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力度,规范兽药休药,停药制度,严查假冒伪劣、夸大疗效药品和非法经销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兽药GSP认证,广泛开展兽药残留实验室监测和抽样工作,严厉打击经营和使用违禁药物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违法行为,净化兽药市场。

5、加大食用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力度。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整改的,依法进行处罚。

6、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力度,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区、限制区、禁养区,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大力推广粪污还田、好氧堆肥、沼气厌氧发酵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八)加快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走标准化养殖道路。

1、按照“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

推行人畜分离、畜种分群的饲养模式。积极发展农民庭院经济,按照“三区分离”总体规划,注重庭院养殖业,把肉牛、肉羊、鸡鸭作为重点,努力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争取把现有养殖小区建设成为水电路、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畜牧养殖示范基地、无污染无公害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鼓励发展畜禽养殖合作社、联合体,引导养殖户通过联户经营,实现规模化养殖和专业化分工,逐步解决畜禽养殖规模小而散的局面。

2、以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作为农区畜牧业的抓手,加快推进养殖环节的集约化和标准化。

3、大力实施科学养畜工程建设。开展科学养畜示范,推广“良种、良料、良法、良舍”技术。按照全县科学养畜工程的总体规划,选择示范村(组)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全面推广。转变传统落后饲养方式,提高秸秆转化利用率、加快牲畜周转,增加养殖效益,积极推广“良种、良料、良法、良舍”配套技术,推行长草短喂、短草槽喂、配方饲喂技术,从源头上控制违禁兽药、违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控制药物残留。全县区粮食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科学养畜普及率达到80%以上,牛羊达到20%以上,肉牛个体产肉量提高20公斤,肉羊个体产肉量提高10公斤;普通牛产肉量提高10公斤,羊产肉量提高3公斤。

(九)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

1、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畜牧业。用足用好中央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依托浙江援阿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地把区内外一些知名大企业、大

公司引进来,重点在畜产品精深加工上取得突破。

2、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发展模式。把广大分散农户引入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依托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联结市场、联结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实现节本增效,增强养殖户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要按照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建立风险基金等多种形式,与广大农牧民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农利益关系。

3、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名牌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以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为突破口,组织申报绿色和有机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积极打造品牌,尽快形成一批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4、加快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围绕做大做强面向中亚、南亚的商品肉、禽蛋生产出口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重点在牛羊肉、猪肉、禽肉、禽蛋上下功夫,利用现有出口商出口权的便利,先搭船出海,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龙头企业按照进口国的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进行产品认证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认证。

5、建立畜产品储备体系,增强畜产品储备调节和应急能力。完善畜牧业统计体系和畜产品预警体系建设,准确把握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市场动态,加强产销衔接。

(十)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推动畜牧业科技普及。

1、积极探索和建立畜牧业科技推广的长效机制,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科技推广模式,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加快以畜牧科技人员为主,农牧民、企业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辅的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步伐,强化畜牧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创新科技人员管理机制,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农牧民畜牧技术培训覆盖面,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和科技素质。逐步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目标。

2、加大畜牧业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的最大动力是科学技术,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项目研究与攻关,完善机构,充实人员,稳定队伍,改善条件。加大畜禽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开展肉羊、绒山羊胚胎移植和奶牛性控冻精的试验示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畜牧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和村级防疫员、育种人员及相关工种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全面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创新科技人员管理机制,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农牧民畜牧技术培训覆盖面,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和科技素质。加强科学养畜技术培训,实现从业人员技能化,到2015年,把养殖户普遍培训一次,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做到家家有一个畜牧业科技明白人。开展科技承包,将成熟技术组装配套,每名畜牧技术人员承包帮扶10户养殖户。山区要积极引导牧民逐步从传统粗放的自由放牧向舍饲、半舍饲圈养模式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季节休牧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式转变。

3、构建合理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队伍。一是加大力度

吸引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畜牧管理+技术复合型人才,切实提高我地区科技支撑力量在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二是稳定村级防疫员、农牧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其技术水平;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村级防疫员的补贴,落实村级防疫员的各项待遇,签订村级防疫员劳动用工合同,解决“三金”问题。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饲养已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所取代,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畜产品提出安全、优质、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新要求,日益突出的畜禽生产污染成为阻碍畜牧发展的瓶颈,如何保留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产品质、量上有新的飞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理性的思考告诉我们,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解决畜牧生产污染、保障生存空问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标准化发展 1前言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面阐述了我国建设畜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等方面[1]。 目前,我国畜牧业标准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畜牧业标准对于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

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畜牧业标准管理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为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业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有些省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业标准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3]。 2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污物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发展规模养殖,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技术,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4]。 2.1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支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使之符合畜禽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5]。抓改造,就是要对已经建起来的粗放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尽快改进和完善动物防疫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符合疫病防控和标准化养殖要求。密度太大的规模养殖场,要下决心调减养殖规模,减少场内养殖数量,满足防疫工作需要[6]。 养殖小区是由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一种重要过渡形式,关键是要做到人畜分离、集中管理,切实解决好防疫配套和粪

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浅谈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摘要:世界上草资源大国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研究畜牧业成了各个国家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调查我国畜牧业在第一产业所占的经济比重情况,结合分析,系统说明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产值发展 一、发展畜牧业的意义 世界上草资源大国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解决饲草问题主要是依靠对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割草,实行科学合理利用,由草地生产的肉类占其肉类总产量的41-77%,毛皮大量出口.我国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垦,轻管理,造成草地资源面临严重危机,退化面积已占可利用面积的1/3,并继续在发展,草原生产力下降,产草量与60年代初相比下降了30-50%;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治理“三化”,提高草地综合利用和促进畜牧经济发展,改善人民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摆在我国畜牧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今我国粮食与饲料日益紧缺的情况下,狠抓草地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更具有战略意义。 二、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区域优势 1.我国有草地面积六十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是耕地面积的三点七倍,森林面积的三点一倍,占全世界草地面积的14%,与澳大利亚、苏联和美国的草地面积相近。 2.我国天然草地上分布的牡草和饲用植物约有五、六千种,其中北方约有三千种,南方有四千余种。世界上大部分栽培的优良枚草,我国都有分布。 三、我国畜牧业经济产值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第一产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赣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赣县共有19个乡镇,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21万吨,比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5元,同

比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甜叶菊、烟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韩坊、王母渡、大埠等乡镇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种植烤烟面积亩,收购烟叶36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4059担,均价元,比去年增加元,亩产值达2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50万元。以田村、南塘、茅店等乡镇为主的甜叶菊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收购干叶吨,比上年增长% ,实现总产万元。为赣县甜叶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五云、储潭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产量达12940吨,年产值达3896万元,稳稳打入了赣州市这个大市场,并占具40%以上。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 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x 为大家整理的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1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 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2009-04-20 字体:大中小 受伍杰忠副市长委托,湛江市委党校一行7人赴山东潍坊、寿光、青州、昌邑、烟台、青岛等地考察调研现代农业与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潍坊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幅员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67万,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从1993年开始,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达2491.8亿元,人均GDP达到4112美元(全国人均2000美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8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种植业上,蔬菜出口占全国的20%;养殖业上,鸭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肉类总产量104万吨;特种动物养殖皮380万张,居亚洲第一;加工业上,有加工企业254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650亿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3家,肉鸡肉羊出口量占全国的28%以上。因此,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评价。其特点是: (一)思想观念新。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199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即以“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三带动(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变(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战略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特色产业优。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行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规模较大的经济带,全市形成了17个主导产业。例如,以寿光为中心的6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青州为中心的4万亩花卉种植区,以临朐县为中心的1.5 亿只肉鸭饲养区,以昌邑为中心的苗木种植区等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该市按照“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收益”的思路,从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九届国际蔬菜博览会,第九届菜博会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接近70亿元,2007年,该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3位。 (三)产品竞争力强。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检体系。该市搜集整理了61项国家标准和24项进口标准,发布实施了154项地方标准,产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同时,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市级检测中心,20多个市级检测站,100余处乡镇检测点,近千处企业(市场)检测室,建立起市、县、乡、企业四级检测监控网络。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一体化和合同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三是精心培育农业品牌。该市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靠质量和诚信打造了一批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一批品牌产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等一批品牌产业;培植了得利斯等一批品牌企业;全市认证农产品品牌500余个。 (四)科技含量高。这些年来,寿光先后推广引进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个种植新模式,吸引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知名种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了6处菜果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

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畜牧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稳定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加强畜牧体系建设,加快畜牧结构调整,加大畜牧业投入,畜牧业步入良性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的畜牧业,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发展总量上突破、从养殖信心上着手、从科技兴牧兴区上创新,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结构调整,打造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畜牧业,做到畜牧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畜牧业与生态保护有效融合,畜牧业与林业生产协同发展,使畜牧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的重点、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旅游发展的景点,实现畜牧业结构大转变、总量大突破、质量大改善,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区从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养殖大户的指导、养殖协会的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养殖环境改善等,畜牧业抵御动物疫病风险能力逐步增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比例逐渐提高,农民科技养畜意识逐步普及,养殖环境逐渐改善,养殖效益逐步提高,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已由年的25%上升到年的%,农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规模发展占养殖比重也上长到5%。但是,也存在着发展总量少,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科技含量相对低下,养殖分散,发展观念传统,饲养方式落后以及条件相对较差等问题,畜牧产业虽一直号称农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仍与我区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不相称,与社会发展速度不相称。 规模养殖蓬勃发展,但比重低下。全区现已建成标准生猪150模式养殖5个,万头养殖小区1个,发展各类养殖大户68户,其中出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大户34户,出栏100头以上养殖大户12户;饲养蛋鸡500羽以上的3户,羽以上1户;饲养肉禽1000羽以上养殖户11户,饲养5000羽以上养殖户4户,饲养10000羽以上的养殖户2户;山羊出栏3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14户,出栏100只以上的养殖户3户;耕牛出栏5头以上养殖户7户,出栏10以上养殖户4户。但是,千家万户散养仍是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占据绝对比重,在规模化生产比重中,生猪占5%,山羊占%,耕牛占%,家禽占45%,规模化比重还十分低下。 品种改良稳步推进,但优质杂交覆盖率不高。前几年,我区种畜场对全区生猪、山羊等优良品种的逐渐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良种化率生猪达到90%、山羊50%、家禽60%,品种改良稳步推进。但也要注意到:我区生猪仍以二元猪为主,三元猪覆盖率仅1%左右,由于良种场停止生产,生猪良种全部依靠外引,成本高,品种杂,优质杂交品种覆盖率难以提高;山羊、耕牛、家禽品种更新及良种引进多年来没有相关政策支持,换代慢,优良品种覆盖率低,即便引进少量优良种畜,也是管理粗放,利用率不高。 草地资源丰富,但草食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我区有天然草场186万亩,人工草场万亩,林下草场约6万余亩,可作为饲料的农作物秸秆有万吨。但是,我区畜牧业结构中,牛羊肉比重仅占肉类总产量的%,占牧业产值%。年,我区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草食动物逐年递减。年耕牛饲养万头,年饲养降至为万头,减少了万头,减少%,平均每年递减%;年山羊饲养万只,年山羊饲养万只,9年时间仅增加万只,与年饲养万只相比,还减少了万只,减少%。草食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影响了畜牧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致使优势产业未能发挥其优势。 疫病防控加强,但威胁加大。近年来,从附红细胞体病、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到蓝耳病疫情,我区经历了多次重大动物疫情,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方案,积累了丰富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率逐步加快、流通渠道进一步增多、流通战线进一步延长,为畜禽疫病的传入和发生提供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畜牧业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占农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如美国占50.1%,英国占59.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显待任重而道远。畜牧业是农村的一个中间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头连着种植业,实现了粮食及其副产品转化增值,一头连着加工业和城镇市场,使产品变成现金,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提到畜牧业的发展,特别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目,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现状 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畜牧业分为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郊4种类型。牧区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祁连山以西和黄河以北,区内适宜发展牛、马、羊、骆驼、牦牛等牲畜。牧区畜牧业主要采取放牧方式,以经营畜牧业取得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主要是从属于种植业并带有副业性质的舍饲畜牧业,以饲养猪和家禽为主,而黄牛、水牛、马、驴、骡等畜种则主要供役用,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半农半牧区沿长城南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是农区役畜和肉食牲畜主要供应基地之一,是农业与牧业交替发展地区,兼有纯牧区放牧与农区舍饲的特点,以牛、马、羊饲养为主,是肉、乳、细毛的重要生产基地。城郊畜牧业分布于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765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 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赴靖边、榆阳、神木等县区进行了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畜牧业发展不足之处调研报告

畜牧业发展不足之处调研报告 :02-19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注意事项】重要性 必要性 可行性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注意事项】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更新发展观念,努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县畜牧局(2011-3-26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县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举措提出一些思考。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0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2011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行可为(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是畜禽小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规模的格局。截止2010年底,全县建成生猪养殖万头村××个,各类畜禽养殖大户达到××余户,生猪、小畜禽规模出栏率分别为52%和72%。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规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初步探索了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路子。大力推广“畜—沼—农(果、菜、粮)”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小区)推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综合利用”,大力宣传、推广循环养殖,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养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

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 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招商调研报告 一、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目前,现代农业已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世界现代农业表现出如下主要发展趋势:一是农业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从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高新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和助推作用越来越显著,农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高科技,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80%。三是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越来越产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通过增加投入、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强化组织管理等,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四是生产趋于标准化,质量走向安全化,现代农业要求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五是交融于世界经济循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化,农业品牌竞争白热化。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就,农民收入获得极大提高。二是主要农产品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质量迅速提高。中国谷物、籽棉、油菜、肉类产量和花生、水果产量上升至世界各国产量的第1位。中国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5%左右的粮食产量,基本具备了年产4.5~5亿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现代农业装备设施水平提高,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我国现代农业园

区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0年,我国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已达4000多个,农业园区用地面积已经达到1180万公顷左右。 三、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较为坚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苹果面积、产量、品质稳居全国首位;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干杂果生产稳步扩大。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关中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猕猴桃产业带,渭北苹果、设施蔬菜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建设各类园区1004个。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条件更加有利。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和农民组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典型模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技术,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扩大内需和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以杨凌示范区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功能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模板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 研报告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 加快畜牧业发展, 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提质增效、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主线,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 使全区畜牧业得到了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规模不断壮大, 养殖户收益不断提高, 畜牧经济总量再上新高,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截止到当前, 全区生猪饲养量62万头; 牛1.8 万头;羊饲养量 4.4万只; 禽饲养量163 万只。畜牧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有新提高。今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40%,畜牧业在农业总产 值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畜牧业在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 农村经济的发展, 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 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将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另外, 大用集

团、华英集团均已落户我市, 投资成立综合性龙头企业和大 型家禽养殖小区, 这更将推动我区畜牧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二)、饲养规模上水平, 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新建养殖小区19个, 其中生猪养殖小区6个,肉牛养殖小区5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肉鸡养殖小区5个,这些小区的建成不但使我区畜牧业发展上了新台阶,同时又带动周边养殖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疫病防控监测体系 一是建立了区动物疫病建设中心化验室, 并经过了省市项目组的验收, 近期将投入使用。化验室的建成将迅速提高了我区动物疫病的诊断能力, 为全县养殖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经过实施4个乡镇防检站建设项目, 提高乡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当前全区聘任村级防疫员名, 经过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与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养殖农户的技术服务之忧。四是认真落实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免疫监测工作, 保证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全区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四)、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