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_苏秦

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_苏秦
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_苏秦

第26卷第12期Vol.26 No.12

统计与信息论坛

Statistics &Information 

Forum2011年12月

Dec.,2011

收稿日期:2011-07-20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供应链质量控制与协调研究》(20090201110031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WL0909300563

)作者简介:苏 秦,女,河南民权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李永飞,男,河南临颍人,博士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质量管理;张 艳,女,湖北襄樊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产业发展战略。

【统计应用研究】

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

苏 秦,李永飞,张 艳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以陕西省10大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C-D生产函数法、聚类分析法、DEA差额变数法、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利用DEAP VERSION 2.1、EVIEWS等软件,对陕西省制造业的物流特征、物流中间需求、物流效率、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及贡献、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互联动现状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制约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瓶颈因素,找到推动二者快速联动发展的突破口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C-D生产函数;聚类分析法;DEA;关联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1)12-0089-08

一、引 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作为新型服务产业形态的物流业已成为陕

西省致力发展的黄金产业[1]

。2008年陕西物流固

定资产投资达到448.3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21.4%。物流业对于深化陕西劳动

分工、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提高陕西省制造业生产效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推动陕西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具有重要作用[

2]

。物流业也是吸收就业的重要部门,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服务业就业人口的5%~8%由物流业吸收[

3]

。陕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2008年陕西工业生产增加值(由于制造业增加值没有进行独立核算,一般在学术研究中以工业增加值的80%进行估算)占陕西省GDP的43.94%左右,

对于陕西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陕西制造业创造的物流业务量占物流业总业务量的70%以上,制造业物流总值占陕西省物流总值的80%以上,

是陕西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同时,作为西部重要省份的陕西省,位于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中心地带,在中国沿桥经济带建设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联南带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是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中的重点物流区域和物流节点之一,陕西省具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条件和优势。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是提升陕西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陕西物流业发展、推动陕西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

2]

。近年来陕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两者联动却相对滞后,导致陕西省制造业规模较小,物流资源利用率偏低,运作成本相对较高,阻碍了陕西物流业、制造业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上述原因,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受到了陕西地方政府、学者及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007年,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参照《全国“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陕西率先出台了《现代物流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

展大会》更为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此后,2009年陕西省制定了《陕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作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因此,分析陕西省物流业、制造业联动现状,探究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滞后的根本原因,并通过有效的途径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当务之急。

国内学者也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张国云研究发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是10大产业振兴的迫切要求,建议依据制造业物流的特点,制订中国制造业现代物流专项规划,进而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及联动发展[4]。王纪勋在C-D生产函数方法中引入物流变量,实证检验了江苏物流业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5]。邵扬等应用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将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代表物流产业,分析中国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发现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仅次于工业,而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却较弱,对物流业的需求程度也较低,物流业发展要充分利用下游制造业等的拉动作用[6]。彭本红等通过共生理论,分析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共生关系,认为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合作联动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但现阶段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度更大,制造业实行物流资源外包,会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7]。

目前,关于制造业与物流等服务业联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联动现状及其对策的定性分析,缺乏对具体制造业物流特征等的深入分析及物流效率的定量联动研究[8-10]。本文以2009年国务院提出10大振兴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陕西省及中国历年统计年鉴及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应用DEAP VER-SION 2.1软件对陕西省物流业、制造业增加值,主要投入要素、增长率及其生产率,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现状分析。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应用C-D生产函数、DEA差额变数法、聚类分析法、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利用DEAP VERSION 2.1、EVIEWS等软件工具,对陕西制造业各重点行业对物流的中间需求、物流业对各重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及贡献、制造业的物流效率、物流特征及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互联动关系和联动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陕西省物流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陕西省物流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大。陕西物流业增加值①从1996年的93.1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352.57亿元。物流固定资产投资也迅猛增长,特别是2008年陕西物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8.3亿元。同时,物流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物流费用成本也有所下降,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由2005年的21.7%下降到2008年的21.4%。

(一)陕西省物流业增加值现状分析

通过对全国各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物流业增加值聚类分析发现,物流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市,陕西省物流业规模高于宁夏、西藏等大多数西部省区(除四川、内蒙外),但与山东、广东等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各省区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及其聚类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陕西省相对于其他西部省区,虽然在物流产业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增长速度较慢,平均增长速度仅为9.85%,低于大多数西部省区,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陕西省物流业主要投入要素分析

本文主要将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投入作为物流产业的两个重要投入要素,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2003—2008年间中国东中西部31个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及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陕西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较快,2008年物流业固定资产达448.3亿元,2003—2008年期间,陕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23.34%,高于大多数的中部及西部地区,但与一些东部地区平均增长率28.21%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陕西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着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同样不容忽视。在就业人数方面。目前,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陕西省的物流产业职工人数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说明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物流行业劳动力投入开始注重人员素质及劳动力效率的提高。

(三)陕西省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将物流产业固定资本投资和就业人数作为两个主要的投入要素,将物流产业增加值作为主要产出指标,利用DEAP VERSION 2.1软件对2004—

09统计与信息论坛

①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流统计数据还不完善,因此本文借鉴大多数学者的做法,利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

加值来代替物流业增加值。

2008年陕西省物流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得出陕西物流产业的DEA相对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陕西省2003—2008年物流技术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全要素生产率却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其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下降,从而使得技术效率降低所引起的。陕西目前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人才等方面均比较薄弱,因此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及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改善物流人才结构,引进高级物流人才及高级物流管理方法是陕西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陕西省物流业存在49.26%及59.02%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投入冗余。因此,改善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率,同时增加科技投资,提高物流产业技术水平是陕西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陕西省制造业现状分析

(一)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产业增加值及投入要素分析

2001—2007年,陕西制造业中的9大重点产业大多呈现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其中能源产业不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远高于其他产业,对促进陕西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装备制造业、轻工、石化产业也表现不俗,稳居九大产业前列。而汽车、有色金属、钢铁等产业发展迅速,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50%,是陕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相对来说,陕西纺织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陕西各产业固定资产规模与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如产业增加值较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业、轻工、石化产业,其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相对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陕西制造企业对投资的高依赖性。而汽车、有色金属产业虽然初期固定资产规模较小,但近年来投资强度较大,2001-2007年间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40.8%和20.29%。特别是汽车行业,2007年固定资产规模为2001年的6.4倍。而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规模,但增长速度较慢。近年来,陕西钢铁和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也相对较少,特别是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总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是近年来陕西纺织行业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二)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产业增加值及投入要素增长率分析

为了反映陕西省制造业发展状况,本文对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产业的发展速度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1—2007年间,无论是陕西还是全国,制造业各重点行业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平均增速大多高于10%,总体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而其中某些产业,如能源、石化、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达40%,这也与中国及陕西省工业发展中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

表1 2001-2007年制造业9大产业

投入要素、增加值增长率表

产业名称

增加值固定资产劳动力

陕西中国陕西中国陕西中国

能源0.401 9 0.253 9 0.123 9 0.146 9 0.063 2 0.032 2装备制造业0.277 3 0.288 2 0.096 1 0.144 6 0.000 4 0.078 3轻工0.212 7 0.241 0 0.134 0 0.117 6-0.008 5 0.040 4石化0.401 3 0.272 4 0.143 9 0.117 2 0.023 7 0.034 5汽车0.664 2 0.277 5 0.408 0 0.142 8 0.227 1 0.055 4有色金属0.507 7 0.414 9 0.203 0 0.178 9 0.073 4 0.063 7钢铁0.470 7 0.351 7 0.093 8 0.167 3 0.039 8 0.034 7电子信息0.104 5 0.257 0 0.031 4 0.204 2 0.005 0 0.193 6纺织0.132 9 0.236 3-0.036 1 0.119 1-0.022 6 0.047 1相比全国,陕西能源、石化、钢铁、有色、汽车等行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该产业发展水平。装备制造业和轻工行业虽然属于陕西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增长速度较慢,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电子信息、纺织产业则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陕西对于资源依赖性比较强,在能源等产业上发展势头强劲,但其高科技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陕西来说,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增加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推动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轻工、石化、汽车、有色等行业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陕西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其中汽车行业差距最为显著,陕西约为中国的3倍。而中国在装备制造业、钢铁、电子信息、纺织等产业固定资产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陕西,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业。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增长速度仅为中国的15%,陕西纺织业固定资产出现了负增长,而中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平均增长11.91%。在劳动力投入上,制造业整体增长速度缓慢,这也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同。第二产业劳动力比例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动力。陕西在能源、汽车、有色、钢铁等产业上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近年来陕西上述四个产业的快速扩张有关,其余产业增长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苏 秦,李永飞,张 艳: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

(三)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产业生产率测算

1.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产业单要素生产率分析

从陕西及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制造业9大重点产业中,陕西能源、汽车、有色、钢铁等四个行业资本收益率略高于全国,但在装备制造业、轻工、石化、电子信息及纺织等行业资本收益率上,陕西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陕西上述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多低于全国水平(能源除外),因此,总的来说,陕西大多数制造行业的资本收益率、劳动生产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2.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以各产业固定资本投资和就业人数作为两个主要的投入要素,将各产业增加值作为主要产出指标,利用DEAP VERSION 2.1软件对2001—2007年陕西能源、装备制造业、轻工业、石化、汽车、有色金属、钢铁、纺织、电子信息业等9大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其生产率变化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2001—2007年间,上述9大产业的生产率总体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速度为23.9%,且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但2002—2003年间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小于1,说明2003年相对于2002年技术进步呈负增长状态。同时,虽然上述产业技术效率总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2001—2002年、2003—2004年、2004—2005年间技术效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其规模效率总体下降所致。因此,提高技术效率,特别是改善其规模效率,进而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未来陕西上述9大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向。

对陕西制造业上述9大重点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01—2007年间,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比较迅速,其中以有色和钢铁产业最为显著,平均增长速度达38.5%,而电子产业增长最慢,仅为9.1%。所有产业技术进步显著,但某些产业,如装备制造业、轻工及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相比于2001年有所降低。技术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技术进步更为迅速。同时,对各产业技术效率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即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进行分析,发现有色和电子信息两个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出现了负增长,纺织产业规模效率变低。因此,针对上述产业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分析

(一)陕西制造业重点产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分析

目前,中国对物流产业的统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关于重点工业企业的物流状况的统计数据尤其缺乏。这里主要通过投入产出表中产业间的中间投入产出情况对制造业重点产业的物流中间需求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

表2 制造业重点产业对物流的

中间需求占物流总产出的比例表

产业名称陕西中国

农业0.009 1 0.042 7

能源0.108 0 0.108 7

装备制造业0.078 1 0.077 7

轻工0.033 8 0.026 8

石化0.041 6 0.069 1

汽车0.020 3 0.015 5

有色0.001 2 0.008 5

钢铁0.005 4 0.038 0

电子信息0.0217 0.0163

纺织0.004 0 0.012 0

制造业0.263 7 0.317 3

第三产业0.587 6 0.392 5

注:根据2002年中国及陕西投入产出表整理而得。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只有第三产业对陕西物流的拉动作用较大,装备制造业、轻工、汽车、电子信息业对陕西物流的需求拉动与全国基本持平,其它产业对陕西物流业的需求拉动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陕西省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拉动还比较小,钢铁、石化、有色等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还有待改进。

(二)陕西物流业对制造业重点产业的中间投入分析

陕西的物流中间投入比例大于中国平均水平,这说明陕西物流业具有更加明显的生产者服务业特征(见表3)。同时陕西的第三产业对物流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制造业,而中国第三产业只略高于制造业;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比例陕西省小于中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一方面,在近一段时间内,第三产业是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符合服务业“自我增值”的国际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陕西目前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拉动还比较小,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还有待改进。

由表3可知,与中国平均水平相比,陕西省农业、轻工、有色、钢铁行业对物流的中间消耗较低,这说明该类行业对物流业的依赖度较低,这一定程度是由于行业较低的物流社会化水平所决定的。因此,为了促进陕西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一方

统计与信息论坛

面在于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各产业物流需求的社会化也不容忽视。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陕西工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制造业对物流的中间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因此,陕西省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的同时,应该着力满足各大产业,特别是能源、装备等对物流业拉动效应较大的产业的物流需求,从而促进陕西省物流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制造业物流效率。

表3 物流业对制造业重点产业的中间投入

占该行业所有中间投入的比例表

产业名称陕西中国

农业0.013 8 0.054 8

能源0.081 1 0.035 0

装备制造业0.060 3 0.039 5

轻工0.041 1 0.042 6

石化0.048 4 0.046 8

汽车0.055 0 0.030 7

有色0.035 3 0.036 4

钢铁0.058 9 0.063 9

电子信息0.055 6 0.039 5

纺织0.0265 0.0251

制造业0.049 2 0.042 6

第三产业0.202 5 0.080 1

注:根据2002年中国及陕西投入产出表整理而得。

(三)陕西省制造业9大振兴产业物流联动效率及特征分析

考虑到物流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中间投入要素之一,本文假设劳动力(L)、物质资本(K)及物流(W)是制造业主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则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对数转换模型为:lnYi=lnAi+αlnKi+βlnLi+γlnWi。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选取1998-2008年为研究年限,数据来源于1998-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Yi、Ki、Li分别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其中,Yi为各大中型工业企业i的增加值,Ki为各大中型工业企业i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Li为大中型工业企业i的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A为其他因素对制造业的影响,假设A为常数。α、β、γ为弹性系数,分别为资本、劳动力和物流对制造业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影响程度。此外,本文借鉴大多数学者的做法,利用货运周转量来表示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5]。为保证结果的可比性,消除价格波动水平对结果的影响,以1998年价格为基期,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及出厂产品价格指数对制造业各产业各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增加值进行平减。应用EVIEWS统计软件对上述方程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出物流等各生产要素对陕西制造业9大振兴产业的贡献效应(见表4)。

表4 陕西物流业对制造业各产业的贡献系数估计表

产业名称αβγC R2 R2 D.W能源0.975 2-0.044 1 2.528 7-26.826 7 0.991 0 0.982 0 2.359 0(1.820 3)(-0.020 7)(2.211 7)

装备制造业1.300 3-1.369 1 1.390 5-2.114 3 0.996 0 0.992 2 2.706 9(2.858 2)(-1.064 4)(3.326 2)

轻工-0.628 1-0.672 4 1.978 9 11.110 2 0.992 9 0.985 8 2.567 9(-0.755 8)(-0.877 2)(3.432 3)

石化1.979 2-0.956 9 1.066 2-14.956 4 0.990 3 0.980 6 2.528 2(1.137 6)(-0.335 3)(0.567 1)

汽车1.642 8-1.346 4 1.790 3-12.941 8 0.954 7 0.909 4 2.309 7(1.612 7)(-0.921 9)(1.298 5)

有色金属0.883 1-0.243 2 3.065 3-28.900 9 0.989 8 0.979 6 2.811 9(1.595 4)(-0.307 4)(3.299 4)

钢铁1.200 3 1.229 9 2.453 1-41.626 5 0.975 2 0.950 4 1.921 1(2.647 4)(0.707 5)(3.686 9)

电子信息-0.529 4 0.142 7 1.166 8 5.918 2 0.993 1 0.986 1 2.377 3(-0.586 6)(0.125 4)(3.747 8)

纺织0.193 8-0.378 7 1.367 2-0.600 7 0.989 4 0.978 8 2.962 8(0.428 1)(-0.662 4)(4.372 6)

苏 秦,李永飞,张 艳: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陕西省物流业固定资产存量对装备制造业、轻工、汽车、电子和纺织等产业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作用。虽然近年来陕西省有色、石化、钢铁行业固定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及全国平均水平,但固定资产对该产业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某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相对较慢但对产业增长拉动作用显著的产业,如电子及纺织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也是陕西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整体联动水平分析

根据陕西统计年鉴中的各项统计数据,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陕西省物流业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2002-2007年陕西货物运输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表影响货物运输量因素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总关联系数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1.000 0.989 6 0.945 5 0.941 8 0.962 7 0.922 7 0.960 4制造业增加值(亿元)1.000 0.931 6 0.854 4 0.762 7 0.683 7 0.598 1 0.805 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1.000 0.977 2 0.954 3 0.932 7 0.902 4 0.864 2 0.938 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元)1.000 0.991 0 0.986 6 0.979 7 0.977 7 0.960 3 0.982 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000 0.910 9 0.816 9 0.734 2 0.651 6 0.368 2 0.747 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00 0.975 2 0.943 8 0.918 1 0.885 6 0.847 4 0.928 4

由表5可知,地区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及进出口总额的关联度都超过0.6,达到显著相关性。其中,在影响货物运输量的各相关因素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货物运输量的关联度最大,高达0.982 5。这说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高,居民消费对物流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进出口总额与物流产业的关联度最低,这与陕西进出口总额还比较小,国际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因此发展国际物流,特别是发展保税物流园区是陕西物流需要努力的方向。而目前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产业的关联度也比较低,仅高于进出口。这主要是由于陕西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物流技术还比较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无法有效的满足制造业物流需求。另一方面,陕西目前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还不高,对物流的中间需求还比较少,对物流产业的拉动还不够强。

(五)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行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水平比较分析

根据物流发展规划中中国物流节点城市的确定,同时考虑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以及一些全国性的物流节点,包括厦门市、青岛市以及同处西部的兰州市,将陕西制造业各重点产业与物流业的关联程度与上述省、市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见表6)[11]。

表6 2002-2007年各地区货物运输量与其制造业九大重点产业增加值的灰色关联系数表

产业名称陕西北京上海山东广东厦门兰州青岛全国平均能源0.803 26 0.636 57 0.713 65 0.888 11 0.820 04 0.444 69 0.690 47 0.889 52 0.805 43装备制造业0.889 04 0.765 25 0.629 87 0.834 87 0.711 08 0.693 75 0.623 38 0.790 68 0.757 85轻工0.872 45 0.830 54 0.881 92 0.880 82 0.877 91 0.779 12 0.884 14 0.837 06 0.871 61石化0.754 07 0.875 52 0.723 04 0.841 66 0.848 33 0.629 68 0.753 76 0.912 41 0.799 84汽车0.919 93 0.560 79 0.850 63 0.867 03 0.755 27 0.847 51 0.929 71 0.883 73 0.850 82有色0.677 19 0.928 61 0.617 78 0.677 49 0.654 49 0.716 74 0.909 62 0.671 19 0.658 19钢铁0.692 18 0.631 38 0.687 06 0.736 38 0.766 46 0.673 47 0.575 99 0.798 27 0.688 08电子信息0.993 01 0.752 06 0.599 29 0.856 55 0.792 05 0.720 93 0.900 13 0.866 64 0.754 86纺织0.985 72 0.863 33 0.904 51 0.860 34 0.867 22 0.687 76 0.786 25 0.848 05 0.731 37 注:数据来源于2002-2007年各省、市及国家统计年鉴。

表6的每一列数据分别反映了各地区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九大产业之间关联度大小的排序情况,4

统计与信息论坛

其中每个数字的右上标代表了该产业在本地区关联度排序的名次。由此表可以看出,陕西省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汽车和装备制造业与物流行业关联效应比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子信息行业、汽车、装备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为其提供了软、硬件支持,同时,轻工、汽车、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地区相比,陕西能源和石化行业与物流产业关联效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陕西目前能源及石化产业仍然以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其薄弱的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技术水平使得该产业物流效率较低。而有色和钢铁行业对于大多数的地区来说,其与物流的联动效应都比较弱,这主要是由于相比于其他产业,虽然近年来陕西有色及钢铁行业快速扩张,发展较快,但总体来说规模较小,对物流的拉动作用有限。而钢铁、有色行业与物流产业较弱的产业关联也是导致其关联效应较低的原因之一。

五、结 论

陕西省制造业及物流业对陕西省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陕西省制造业规模较小,物流的社会化需求不足,物流企业专业化能力不够,缺乏必要的物流服务市场体系与政策环境,物流资源利用率偏低,运作成本相对较高,致使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在对陕西省物流业、制造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互联动关系和联动水平等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等作为陕西省物流业发展基础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关联效应比较大。而能源和石化行业由于以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为主,与物流业关联效应较低。有色和钢铁由于规模较小且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较弱,导致其与物流业联动效应也较低。另外,陕西省物流规模较小,尤其是陕西国际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进出口总额还比较小,进出口总额与物流产业的关联度也很低。现有物流供应水平将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物流缺口将不断加大,物流短缺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制约陕西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联动效果,最终会影响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

增加除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之外的物流各项投入,改善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同时增加科技投资,改善投入结构,提高物流能力、投入效率及物流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提高其与制造业的联动水平,是陕西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扩大制造业规模,促进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进而推动物流业发展是未来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重中之重。提高物流供应能力及与制造业的联动水平是未来促进陕西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发展国际物流,特别是发展保税物流园区是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Jeffrey P C.The Broader Effects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Spatial Econometrics and Productivity Approach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10,46(3).

[2] 苏秦,张艳.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讨[J].软科学,2011,25(3).

[3] Wang Q Y.Progress of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7(1).

[4] 张国云.论十大产业振兴与制造业、物流业的联动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5).

[5] 王纪勋.物流产业发展对江苏经济推动作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 邵扬,梁亮,张屹山.基于投入产出的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

[7] 彭本红,冯良清.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机理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

[8]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9]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3).

[10]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J].产业经济研究,2008(4).

[11]魏明侠,王琳,李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果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0).

苏 秦,李永飞,张 艳: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

统计与信息论坛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Status and Linkage Analysis of Shaanxi Province

SU Qin,LI Yong-fei,ZHANG Yan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Abstract:Letting the top ten industries of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main study object and applying CDproduction function,cluster analysis,DEA variables method,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use DEAPVERSION 2.1,EVIEWS software,the authors analyze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characteristics,logisticsmiddle demands,logistics efficiency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analyze the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thecontributions from logistics industry to manufacturing in depth.Then the authors analyze linkage statusand linkage dynamic chang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Key words:manufacturing;logistics industry;interactive development;Cobb-Douglas productionfunction;cluster analysis;DEA;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责任编辑:马 慧)

敬 告 作 者

———关于投稿中几个必须引起注意的事项

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作者在来稿中出现一些带有共同性、普遍性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如下要求,请作者在投稿时参照执行。

1.摘要的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的定义、类型、要素以及撰写文摘的注意事项等都有详细的说明。但我们收到的稿件中相当一部分摘要书写不规范,摘而不要、摘而无要、语言逻辑不连贯、不严谨等现象十分严重,这给编辑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这里敬请广大作者认真研读《文摘编写规则》,知道写什么和该如何写,确保写出高质量的摘要。同时,撰写摘要也是学术写作与学术训练的基本功,我们希望作者朋友能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摘要的撰写。另外,高质量的摘要对文章发表后能否被学术类文摘报刊摘转也起很大作用,敬请作者格外注意。

2.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我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编辑本刊。在长期编辑工作中,发现来稿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在文中具体引用、参考处未在右上角加方括号标注;二是文中与文后序号错乱;三是文后参考文献不规范。敬请作者认真研读此标准,这也是做学问的基本功之一,同时反映出作者的严谨态度和学术精神。本刊来稿中文后参考文献常见问题有如下各项:①缺文献分类号,如[J]、[N]、[D]等。②著录格式不合规范,或前后项位置次序不合要求,或有缺项。③最常见的是外文参考文献中将期刊的卷次、期次混淆,常缺期次,如“1985(88)”,应为“1985,88(3)”,表明是某期刊1985年第3期那一期,而这一期的卷次按该刊连续编排应是第88卷。外文文献中的作者也要遵从姓前名后的原则。④书籍缺出版地、具体页码。⑤文后参考文献的顺序应依文中参考、引用的顺序为准排序,不应错乱。

3.中图分类号。许多来稿中缺少中图分类号这一项。添加这一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文献进行分类,便于读者检索。我刊现采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对学术论文进行文献分类。敬请作者在来稿时注意添加这一项,因为作者对所研究的问题,包括历史与现状相对熟悉,选择分类号时更不容易分错,这对该文献的检索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4.基金项目的标注。本刊来稿中各类基金项目稿件很多,但经常出现项目具体名称遗漏现象。请参照本刊格式将基金项目类别、具体名称、编号等书写齐全。

本刊编辑部

{物流管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

(物流管理)制造业与物 流业联动

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物流是生产性服务业,不能脱离制造业独立存于。《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将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大工程”之壹,国家发改委也将促进联动发展作为今年重点推动的工作,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鼓励性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努力将俩业联动作为积极落实《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方向。 (壹)联动发展的内涵分析 1、联动发展的基本内涵 联动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壹个发生运动或变化时,其它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以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产业关联为基础,将制造业物流业务和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联合起来,进行产业协作,共同促进双方发展。 (1)联动发展的基础是产业关联和产业分工 制造业存于企业物流活动,物流企业运作物流业务,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存于大量的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交换关系,形成壹个价值增值过程。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联动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产业分工和产业联系是联

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联动发展能够于俩个产业之间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促进产业分工的快速发展,提高产业联动的运作效率。 (2)联动发展的动力是供应链运作方式 联动发展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制造业和物流业简单地运输、仓储业务合作,供应链运作方式是促进联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于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用户的对整个物流、信息流以及服务流程进行系统的管理方法。它强调系统集成,因为只有集成才能做到成本节约。 (3)联动发展的本质是壹种互利行为 这里的“互利”有俩层含义:壹方面,联动发展打破了企业界限、产业界限和区域界限,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另壹方面,联动发展行为不是单向的,而是壹种双向的互利行为。任何利益不对称的联动发展均是不稳定的,只有保证制造业和物流业均实现互利,才能促进联动发展的进壹步深化。 (4)政府政策对联动发展有重要影响 政策是指挥棒,我国地区之间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合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推动、运作和协调,企业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许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壁垒也不断被打

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出炉

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出炉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7880964.html, 2007年03月22日06:08 三秦都市报 昨日下午,由陕西日报社参与主办并承办,三秦都市报社协办的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暨陕西装备制造业总评榜颁奖典礼,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经评委会认真评审,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0家企业入选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西飞集团董事长高大成等10名同志获得年度人物奖,还有11家企业和单位获得陕西装备制造业单项奖。图为副省长吴登昌(右)为获奖企业颁奖。本报记者戴吉坤摄 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精彩亮相 本报讯(记者张锋哲张维实习生余瑞张艳英)如果把陕西装备制造企业比作含苞待放的花朵,媒体的作用就应该像蜜蜂一样,使花儿更艳,果儿更甜。昨日下午,由陕西日报社参与主办并承办,三秦都市报社协办的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暨陕西装备制造业总评榜颁奖典礼,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全省装备制造行业的业内精英会聚一堂,交流企业文化,探讨行业发展。 陕西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去年6月中旬,国务院振兴装备制造业会议在我省召开,对我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给予肯定和寄予厚望。时隔不久,省政府也专门召开了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陕西装备制造业要努力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2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等具体目标。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陕西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重视。 为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精神,受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组委会的邀请,经主管部门批准,由陕西日报社在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期间,首次同期参与主办并承办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暨陕西装备制造业总评榜活动。本次总评榜活动是由媒体搭台、企业自愿参与、基本资料部门核准、专家评审、政府认可的一个重要活动,该评选在我省尚属首次。 该次活动从今年初开始,经由省政府国资委、省工交办、省国防科工委、省统计局等16个单位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审,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0 家企业入选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西飞集团董事长高大成等10名同志获得年度人物奖,还有11家企业和单位获得陕西装备制造业单项奖。 又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西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简称西部制博会),昨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和陕西国际展览中心两地、七馆举行。据统计,本次博览会展商预订展位超过3000个,千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会聚西安,参加本次我国制造业一年一度的博览盛会。

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最新)

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根据《中国制造X》《中国制造XX行动计划》《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X-X年)》(工信部联规〔X〕137号)《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X〕273号)、《X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功能和定位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从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制造X》《中国制造XX行动计划》,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整合配置各行业优质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

体,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建设目标。按照统筹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稳步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通过创新资源的汇聚整合,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力争到X年,培育20家以上覆盖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2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方面实现新突破;到X年,创建6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以上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力争第一,形成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支撑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是加强统筹,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一个领域布局一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防止重复建设。创新中心建设要立足我市优势支柱产业,不断巩固领先地位,带动全行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探索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注重创新中心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统一。加大政府的引导、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的氛围和政策环境。三是区域合作,协同创新。利用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和我市产业基础优势,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模式。四是创新机制,示范引领。鼓励创新中心在运行机制、发展模式、人

刘海彬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海彬 准考证号 4 1 0 3 0 5 0 4 0 0 0 9 0023 论文题目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9年3月8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一、我国物流业现状 (3)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3) 2、交通运输量、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 (4) 3、物流市场潜力 (4)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5)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5) 6、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5)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5)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6) 3.标准化建设滞后 (6)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6)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7)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7) 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7)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8)

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8) 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8) 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8) 四、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9) 1、企业物流社会化趋势 (9) 2、企业物流专业化趋势 (9) 3、物流企业规模化趋势 (9) 4、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9) 5、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 (10) 6、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的趋势 (10) 7、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建设的趋势 (10) 8、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物流优先发展的趋势 (11) 9、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的趋势 (11) 10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趋势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认清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中国物流业现状问题建议趋势 A country's lev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reflects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its enterprises.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growing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 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8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 89.9 万亿元,比2000 年增长 4.2 倍,年均增长 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 万亿元,比 2000 年增长1.9 倍,年均增长 14%。2008 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 占 GDP 的比重为 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 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 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 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由 2000 年的 19.4%下降到 2008 年的 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 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 2008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8.0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6.03 万公里,港口泊位 3.64 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 1167 个,拥有民用机场 160 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 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 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 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 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 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 1 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 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 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 交 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 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 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我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看法

我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看法 一直以来中国出口的三分之一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珠三角从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拉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主要动力,所以珠三角的制造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对珠三角尤为严重。珠三角的制造业一直以来又都是以贴牌生产为主,其盈利性较低,加上近几年原材料的上涨和出现“民工荒”现象,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形势已非常严苛。我们不难看出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业已经到了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在这当中要涉及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经济、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销售。我主要就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物流发展与经济密不可分。物流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是支撑经济运行的严重基础。物流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阶段、布局、体制等密切相关。 物流来源于经济,服务于经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决定着物流发展;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现代物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严重标志,是综合国力和投资环境的严重体现。 时下,“物流”成为社会上较为一时尚的名词,经常别人所提及。很多企业也把物流放在了严重的发展地位。但当中仍出现了很多问题。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物流业服务能力,对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严重意义。物流业是生产型服务行业,物流业与制造业生产要素的共有性、流动性和互补性,使得两业联动发展的潜力强大。可以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双赢的。但现实当中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发展状况却不是那么的理想。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1991年和2006年,我国实际完成的货运量平衡只增长10%左右,与同期需求增幅之间至少存在5个百分点的差距,这反映出我国物流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明的供给不够。目前我国制造企业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专业化社会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更不利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陕西装备制造业能耗效益分析

陕西装备制造业能耗效益分析 ——第三次经济普查系列分析之十七 2015/9/22 8:57:00 陕西统计局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重要支柱产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装备制造业也是低耗能产业,对我省节能降耗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装备制造业能耗效益对我省经济转型升级、节能降耗以及今后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装备制造业逐渐壮大 1、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十二五”以来,我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坚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传统能源化工工业的同时,牢牢把握提质增效原则,不断发挥我省科技优势,我省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3759.08亿元,同比增长19.9%,比2011年的2855.07亿元增长31.7%,年均增长14.7%;从占比看,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8%,与2011年基本持平,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近三成,装备制造业的稳步发展为我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资产规模逐渐扩大 资产规模是企业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产业发展情况重要参考。“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及我省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带动下,我省装备制造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行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资产合计4527.07亿元,同比增长16.7%,比2011年的3489.55增长29.7%,年均增长13.9%。从各年情况看,2011年到2013年逐年上升,2012年增长11.2%,2013年增速加快,比2012年上升5.5个百分点。

3、主营业务收入呈上升走势 2011年以来,在我省装备制造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上升,行业经营状况向好。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3289.19亿元,同比增长18.3%,比2011年增长21.8%,年均增长10.4%。分年度看,2012年增速为3%,2013年增长加快,比2012年增速上升15.3个百分点。 4、利润总额小幅增长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管理办法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健康发展,规范开展创新中心考核评估(以下简称考评)工作,根据《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工信厅科〔2017〕6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评对象是已运行满一年的创新中心。考评分为年度考核与定期评估,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定期评估一般三年进行一次,评估当年不进行考核。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会同有关司局负责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确定参评创新中心名单、选择和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确定专家组人员、对考评结果的处理等。 第四条第三方机构应具备组织实施考评工作的条件,能够按照本办法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拟定考评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开展考评,提交考评报告。 第五条考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由熟悉创新中 心工作的技术、管理、财务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第二章考评内容 第六条创新中心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和运行情况。

第七条建设情况主要考评创新中心按照建设方案提出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中试孵化、测试验证、行业支撑服务等方面建设的情况。 第八条运行情况的考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分别是:创新中心的研发力量、共性技术突破、产学研协同、突出市场导向、成果转移转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情况。 第九条创新资源重点考评创新中心研发队伍建设和研发资金投入情况。主要是: (一)创新中心拥有固定研发队伍和本领域行业技术领军专家的情况,以及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 (二)创新中心研发资金投入的情况,以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总额的比例。 第十条核心定位重点考评创新中心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主要是: (一)创新中心按照建设方案中明确的技术目标取得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情况,以及新增专利申请数量; (二)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共性技术需求,自主或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承担所在领域的国家级项目的情况。 第十一条协同化重点考评创新中心汇聚本领域创新资 源的情况。主要是: (一)创新中心聚集本领域各类创新主体的情况,包括用户在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09物流16号谢文平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关于物流产业的基本认识 (一)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久已存在,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

全球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2014国际物流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全球物流业迎来新机遇,全球物流市场的中心正在由美洲和欧洲向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转移。亚洲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到2017年,将保持年均8.9%的增速,中国的增速将达到14.1%,印度为12.3%,中国与印度两国物流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领先态势。 纵观2014年国际物流动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物流合作全球化,国际物流渠道全面打开,中国物流与全球接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之后,谋求亚太经济一体化、共筑亚太梦想成为国际议论的焦点,而实现的关键在于“亚太物流一体化”。“亚太物流一体化”将积极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合作。此外,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DHL)扩展了其通过认证的Thermonet全球设施网络,计划在美洲建设13个站点,针对生命科学和保健行业推出服务;国际快递巨头UPS收购美国电商服务和快递公司i-parcel,提前布局全球跨境电商业务,收购后使公司在英美等地的跨境业务更加便利;TNT快递宣布在德国汉诺威提供空运服务,并将开发建设荷兰埃因霍温国际新站点,为医疗保健和高科技产业客户提供服务,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中海集运与法国达飞海运和阿拉伯联合航运签署合作协议,三家集装箱班轮运营商在亚欧航线、泛太平洋航线和亚洲—地中海航线三条东西向的主干线上展开共同投船、舱位互换和舱位买卖等形式的合作;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发布2014-2033年商用航空市场预测报告,预测到2033年,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运输市场,占全球客运周转量的40%;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物流陆路通道不断扩展,中国与东盟已有近10条重要陆路货物运输通道进行互联互通,有力推动了双方经贸合作。 网络覆盖全球化,物流配送货物种类越来越齐全,配送能力越来越强大。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美国两大快递业巨头UPS和联邦快递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快递业从业执照,UPS宣布新增中国至欧洲集装箱整箱铁路货运业务,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又增加一条连接纽带;澳洲乳业公司Dairy Connect NSW、乳业合作社Norco和国际出口咨询公司PGS发表联合声明,称澳洲已成功将1000升鲜奶通过冷链物流运至中国;因美国站点部分物品分类有所变更,eBay对国际物流政策做了相应调整,使用美国海外仓的中国卖家在物流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亚马逊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这6大站点开通直邮中国服务,提供总计8000多万种国际选品供中国消费者选择;日本快递物流公司宅急便与中国邮政联手推出“日本网购中国配送业务”,中国消费者在网上买日本商品,最快3天就能送达。 服务创新个性化,国际物流的新增业务和增值服务增多,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加剧。如荷兰邮政推出晚间包裹快递服务;联邦快递推出全球退件服务以简化全球退件流程;谷歌也在拓展会员制的快递服务;曾被世界银行称为“世界物流冠军”的德国,其强大的物流能力不仅体现在货物运输能力上,还体现在其增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显现分析要点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显现分析 上汽集团公司和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之间的合作向纵深展开,安吉天地的物流服务能力覆盖到了上汽集团的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整车销售等核心环节。 无独有偶,不久前,宝钢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签订三项长期运输合同,中远成为宝钢30万吨船型的全球最大合作伙伴。 “这些事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意味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贺登才表示。 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从行业来分析,制造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延伸。”贺登才说。 在行业利润率不断走低的大背景下,我国不少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很早就将物流作为挖掘利润潜力的一大源泉,或如海尔自己组建物流公司,或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以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贺登才说。 “随着现代物流方式加快向采购环节拓展,供应链管理近来在我国也得到较快发展。”贺登才表示。 近年来,不少跨国公司逐渐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了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络,将中国企业纳入其全球供应链之中。通用电气、惠普、奥林巴斯、摩托罗拉、戴尔、IBM、柯达、沃尔玛等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采购中心。 国内连锁零售业的快速扩张,使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也越发显得重要,大型连锁企业把优化自己的供应链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环。一批具有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双汇等都建立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发展自身的物流配送能力。同时,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这种融合趋势也体现在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上。”贺登才表示。 2007年,宝钢集团与中远集团签订了为期20年的铁矿石运输合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签署物流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外运为中化公司提供物流外包服务。神华集团、格力集团等生产企业都将物流视为其核心业务。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07年9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上,上汽集团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传统制造业务中实施物流业务外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上汽在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这种物流业务外包畅通了信息流程,提升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达35%以上。 也正是意识到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的巨大潜力,不少地方正着力推进制造业物流的发展。上海市为此制订规划,并提出总体目标:到2010年,确立现代物流业作为上海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初步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和亚太物流中心之一。

陕西西安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

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针对市装备制造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现状,指出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资源的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在探讨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现有主要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分析了市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在扶持政策体系、制度建设、产业园区增长能力、民口企业“民进军”以及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制度完善、发展规划、破解资金瓶颈、完善军民融合的机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市发展“军民融合”装备制造业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国防科技;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4―0128―04 一、市国防科技与装备制造业基础 (一)国防科技实力雄厚 市国防科技工业的形成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国家在进行的国防科技工业及配套工程建设。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五”、“二五”、“三线调迁”、“军工迁”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本地也成长出一批包括民营资本在的新型国防科技公司。目前,省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共有各类军工和民口配套单位300多家,涉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核

工业我国所有六大军工行业,其中型企业53家,军工科技人员12.07万人。这些军工和民口配套60%以上的生产企业和90%的科研院所都聚集在周边。近年来,市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在军品产值、工业增加值、R&D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军品经费等方面稳居全国三甲。 (二)市装备制造业现状 由于国家国防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布局的历史原因,市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包括国防科技在的一些重点领域,如航空航天,特(超)高压输配电设备、高速高精数控机床及复杂刀具、新型海洋陆地石油钻采设备、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煤炭综采设备、高速列车城轨设备等。根据统计局资料,201 1年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05家,其中型企业97家,占24.O%;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6.7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3%。市装备制造业军事装备制造优势明显,军工门类齐全,军品配套任务包括军用车辆、特种新材料、航空机载设备、飞机零部件生产及维修、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以及组件等国防科技多个领域。 (三)空间聚集和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与具备的国防科技和装备制造业的资源优势相比,市装备制造业和国防科技产业的空间聚集和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军民结合产业规模不够大,军民科技资源难以共享。据统计,市国防装备制造研发设备军民共享率仅为22%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

附件2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 (建设方案)编写指引 为进一步做好广东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建设环节,结合《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特制订本指引。 一、背景 广东作为国内制造大省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基地,同时也面临制造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严峻挑战,其根本在于创新能力不强。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借鉴产业领域出色经验,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途径,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整合重组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能够承担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与原则 贯彻落实制造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汇聚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的资源及优势,突出协同配合,加强国际合作,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

我省制造业竞争能力。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技术创新和社会资本相结合、资源整合与人才发展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攻克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形成发展的新动力,为推动广东制造由大变强提供战略支撑。 (二)定位与功能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省级创新平台的一种形式,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这种新型创新载体具有以下特征与功能: 一是整合制造业创新资源。在发展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整合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工程数据、知识产权、科技文献,以及人才、技术、标准、服务、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 二是加强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及转化扩散,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支撑产业发展;面向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打通技术研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全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物流产业是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渗透性强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生产性保障产业。近年来,我市立足打造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总,呈领导参阅。 一、发展现状 从主要指标看:2015年,全市社会货物物流总额20319.7亿元、列全省第3位(第1位青岛27076.3亿元、第2位临沂24506亿元),同比增长6.6%、列全省第9位(第1位莱芜13.1%、第2位菏泽12.6%、第3位济南9.7%)。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5279.6亿元,居全省第2位(第1位青岛17809.1亿元,第3位潍坊13284.9亿元);进口物流总额1326.1亿元,居全省第2位(第1位青岛1543.1亿元,第3位日照685.4亿元);农产品物流总额657.3亿元,居全省第3位(第1位潍坊795.4亿元,第2位济宁780.9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货物物流总额5568.4亿元、列全省第3位(第1位青岛6169.3亿元、第2位临沂5759.9亿元),同比增长6.8%、列全省第10位(第1位菏泽10.3%、第2位济南10%、第3位德州9.6%)。 从物流园区看:全市共有各类物流园区22个,建成18个、在建4个。其中,国际综合物流园区位于烟台开发区西 1页

部,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已累计落户项目11个,总投资过百亿元,可直接带动全市冷链物流、农批市场、自动化仓储、智能公路港、跨境电商等产业提速发展。在建项目中,①以渤海湾烟大航线甩挂运输为特色的深国际——烟台综合物流港项目一期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可入驻企业500家,年营业额50—100亿元,上缴税收2—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②以造纸原料物流配送为特色的福山回里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年造纸原料配送规模可达400万吨,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28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造纸原料交易市场。③以铁路货运为特色的福山铁路货运物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货运周转量15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税收3亿元。④以绿色交易为特色的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功能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利用资源。 从物流企业看:目前,全市从事运输、仓储、货(船)代、理货、配货等物流业务的企业3000多家。2015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物流企业170多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8家;全市获得国家3A级以上认证的物流企业56家,其中5A级1家、4A级21家、3A级34家。其中,恒邦物流与中交三航、中国水电、万华集团等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为300家知名品牌产品的经销商和代理商,2015年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益商物流合作商贸 2页

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36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河南理工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3 年 08 月 03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摘要 针对问题一:为消除数据之间的差异首先对数据做了科学的处理,然后分别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说明成都市制造业和物流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定性分析是利用处理过的数据建立图表的方式进行。由于定性分析的不精确性又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在时间序列中计算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水平分析指标是通过不同的增长量体现的,速度分析指标是通过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增长水平体现的。通过以上分析最终得出成都市物流业和制造业近几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制造业要比物流业增长的快。 针对问题二: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的主成分—多重回归分析改进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调用MATLAB 里面的princomp 函数做主成分分析,发现影响物流业的因素中货运量的贡献率最大为86.9312%,影响制造业的因素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最大为93.9854%。为分析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总体情况,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因变量,以影响物流业的各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多重回归分析模型,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表达式为 543211108.00547.00329.02321.05695.0'?x x x x x y ++++=。并对此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p 值为1.23216e-007,即该方程是极显著的。 针对问题三:首先定义了协调度公式,及协调度所属的范围等级,然后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分别得到制造业对物流业的关联度矩阵和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关联度矩阵,从整体看两者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关联度值基本都在0.6~0.9之间;最后利用协调度公式,计算得到物流业与制造业彼此的协调度值为0.55附近,从而得到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联动发展基本协调,协调程度为中等;最终利用得出的关联度矩阵,得到物流业对制造业中的人均GDP 的关联度较小,联动发展较为薄弱,制造业对物流业中的等级公路里程的关联度较小,联动发展较为薄弱。 针对问题四:利用问题三中的关联度矩阵,得出关联度矩阵中行的均值,得出关联度平均值较大的因素,即为成都市制造业(物流业)影响较大的物流业(制造业)因素,也即,物流业对制造业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工业用电量,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其影响程度 均超过0.7,而制造业对物流业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旅客周转率和最大出口总额,其影响程度均超过了0.7。 关键字:时间序列模型 水平分析指标 速度分析指标 主成分—多重回归分析模型 灰色关联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