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讲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教师面试:13篇试讲练习题本

高中物理教师面试:13篇试讲练习题本

高中物理教师面试:13篇试讲练习题本1. 标题:运动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运动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力分解成平行和垂直方向的分力,并进而学会将分力合成成合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运动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力分解成平行和垂直方向的分力,并进而学会将分力合成成合力。

2. 标题:力的大小与方向的测量内容概述:本节课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与方向。

通过设定实验以及利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示例,学生将了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以及特定装置来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力,并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量原理。

本节课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与方向。

通过设定实验以及利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示例,学生将了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以及特定装置来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力,并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量原理。

3. 标题: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与表示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与表示方法。

通过以小车沿直线运动为例,教授学生如何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以及加速度-时间图,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图象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本节课主要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与表示方法。

通过以小车沿直线运动为例,教授学生如何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以及加速度-时间图,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图象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4. 标题: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特点内容概述:本节课旨在教授学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特点。

通过设立实验和实际物体的下落示例,学生将了解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以及如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本节课旨在教授学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特点。

通过设立实验和实际物体的下落示例,学生将了解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以及如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5. 标题:动能与功的计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动能与功的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

高中物理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

高中物理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4.1 牛顿第一定律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爱因斯坦曾说,有一个基本问题,几千年来都因为它太复杂而含糊不清,这就是运动的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但有没有同学想过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或那样的运动呢?诶,我听到有的同学说收到了力的作用,说的非常好。

这一章我们要学的牛顿运动定律就确立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板书:§4.1 牛顿第一定律)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 的物块,我们给它一个向前的推力,小车会向前运动,撤去力以后,小车停止运动。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经验,直觉的认为物体的运动是与推,拉等行为相互联系的。

若不再推拉,原来的运动便停止下来。

根据这类经验,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板书: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学们结合现有的知识思考一下,他的观点对不对呢?王浩同学举手了,请王浩同学来回答。

哦,王浩同学说,他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物体除了受到推力外,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但当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因为非常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而被普遍接受,竟然持续了近 2000 年。

而像同学们一样,意识到摩擦力的人要追溯到300 多年前,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他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

那么,当球沿水平面运动时,速度会怎么变化呢?诶,伽利略也认为应该不增不减。

但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沿水平面运动,球也越来越慢,蕞后停下来。

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因为它还同样观察到表面越光滑,球便会运动的越远。

于是他推断,若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那么为了体会伽利略的这种思想,我们来设身处地的做一下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

假如这是一个伽利略斜面演示器,轨道的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我们可以调节角度。

我们先将可以调节角度的斜面调至一个倾角,在同一高度的两个位置标一下,下面我们从一端所标注的位置释放小球,我们发现,小球并没有到达等高的位置,这是因为——诶,大家说的非常好,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试讲高中物理技巧教案

试讲高中物理技巧教案

试讲高中物理技巧教案
教学内容:动量和动量守恒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学会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讲解动量的计算(10分钟)
1. 动量的定义: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表示为p=mv。

2. 讲解动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练习。

三、讲解动量守恒定律(15分钟)
1. 动量守恒定律:在孤立系统中,物体之间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2. 通过实例解释动量守恒定律,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应用。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进行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梳理解题方法。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动量和动量守恒的重要性。

2. 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动量在其他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动量概念,讲解动量的计算方法和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作业的布置和检查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光的概念,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2. 掌握光的传播特点,了解光的传播速度。

3. 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光的传播现象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教学工具
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水槽等。

四、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通过激光笔照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现象。

2. 光的传播特点:讲解光的传播速度,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 光的反射定律:进行镜子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解释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定律:通过玻璃板和水槽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解释折射现象。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进行解释。

6. 课堂小结: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反射和折射定律。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的现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特点,掌握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光的传播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光的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试讲备课教案初中物理

试讲备课教案初中物理

试讲备课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理解温度与热量、内能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温度与热量、内能的关系。

3. 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4. 实验操作: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 难点:温度与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计的准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温度的本质。

2. 采用实物演示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季节变化、生病发烧等,引出温度的概念。

2. 讲解温度:介绍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度、华氏度等),并解释温度与热量、内能的关系。

3. 介绍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热胀冷缩)、构造(玻璃泡、毛细管等)和使用方法(正确放置、读数等)。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探讨温度与热量、内能的关系。

6.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温度的本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准备下一节课所需材料。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物理试讲试题模板及答案

物理试讲试题模板及答案

物理试讲试题模板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年是天文学中用来表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的是:A.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B. 光在一分钟内传播的距离C. 光在一秒钟内传播的距离D. 光在一小时内传播的距离答案:A2. 在物理学中,物体的惯性大小是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的?A. 物体的形状B. 物体的颜色C. 物体的质量D. 物体的速度答案:C3.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A. 相等B. 不相等C. 相等但方向相反D. 不相等且方向相反答案:A4.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塑料C. 玻璃D. 铜答案:D5.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A. 空气B. 真空C. 水D. 金属答案:B6.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镜子反射答案:C7.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A. 可以被创造B. 可以被消灭C. 总量保持不变D. 总量不断增加答案:C8. 以下哪种力不是基本力?A. 重力B. 电磁力C. 强核力D. 摩擦力答案:D9. 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其加速度:A.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B. 与物体的形状有关C. 与物体的下落速度有关D. 与物体所在高度有关答案:A10.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于电磁感应引起的?A. 发电机工作B. 电磁铁吸铁C. 静电感应D. 地磁场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定律。

答案:惯性2.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其公式为______。

答案:\( E_k = \frac{1}{2}mv^2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

答案:299,792,458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循______定律。

答案:库仑5.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6.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被称为______。

试讲初中物理教案

试讲初中物理教案

试讲初中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拍打桌子,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引出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1) 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讲解力的示意图,教学生如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 课堂互动:
(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运用力的例子。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动手实践:
(1) 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实验,如拉扯弹簧,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2) 学生绘制力的示意图,展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力的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描述。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力的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青岛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

青岛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

青岛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的现象。

2. 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运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折射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折射现象的奥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原理,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演示: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射定律的应用,同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教资物理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教资物理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 重点讲解实验操作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实验。

2.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展开做铺垫。

2.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针对问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 运用图表、动画等形式,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 实验操作演示-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

-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3. 学生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4.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归纳结论。

(三)巩固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五、板书设计1. 本节课知识点2. 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结果与分析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十分钟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物理十分钟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如牛顿第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分析电路图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回顾一下。

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物理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两大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讲解1. 牛顿第三定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能量在系统中的转化和守恒。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牛顿第三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实验操作1. 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物理面试试讲10分钟教案

物理面试试讲10分钟教案

物理面试试讲10分钟教案尊敬的评委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试讲一节物理课,主题是《牛顿第一定律》。

导入新课首先,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开始思考:为什么当我们在冰面上滑行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我们会一直滑行下去?这种现象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

新课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

它指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特性,即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倾向。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个球放在一个斜面上,当斜面受到支撑时,球静止不动;当撤去支撑,球沿着斜面滚下。

这个实验展示了外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实验演示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一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我们将使用一个滑轮系统,将一个小车放置在滑轮下方。

当没有外力作用时,小车保持静止。

然后,我们通过绳子施加一个拉力,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通过改变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观察到小车运动状态的变化。

课堂互动现在,我想邀请几位同学上来,亲自体验这个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加深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因的认识。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

它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

这一定律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也是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布置作业最后,我为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并思考如果没有这一定律,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今天的试讲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课后与我交流。

九年级物理教资面试试讲

九年级物理教资面试试讲

九年级物理教资面试试讲尊敬的考官,今天我将进行九年级物理教资面试试讲。

我选择的课题是《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力的作用,比如推门、拉车等。

这些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又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呢?今天,我们将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这是理解力作用效果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它们的效果可以等效为一个单一的力,这个力就是这些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以两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这两个力的合成。

2. 力的分解:与合成相反,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这些分力的效果与原力相同。

分解的方法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实验演示: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进行实验,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

将两个弹簧秤拉向同一方向,记录下各自的读数,然后将它们合成,观察合成后的读数是否与两个分力的矢量和相等。

三、巩固练习1. 例题分析:给出一个物体受到两个不同方向力的作用,要求学生计算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等。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

2.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例子,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结束语感谢各位考官的聆听,希望我的试讲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提出,我将虚心接受并改进。

谢谢大家。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模板【优秀4篇】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模板【优秀4篇】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模板【优秀4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下面我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

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实验与实例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对浮力的认识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压力,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认识现象,发现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难点: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三、说教法学法:教法:设疑,引导学法: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列举实例,引入课题课件投影:水里游泳情景、海上轮船、热气球等图片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进行1、浮力概念的建立(1)让学生充分感受浮力的存在在盛水的水桶中放一个球,找一名学生按球,谈感受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列举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思想。

(2)称重法测浮力?(教师设疑)同学们知道那么多关于浮力的例子,那么像铝块石块这样的物体在水中受不受浮力呢,如何来验证??学生小组讨论并说说自己的验证方案?根据学生说出的方案,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

(为学生准备的实验仪器有弹簧测力计、石块、杯子、水)在学生说和做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挂着石块放入水中时示数比在空气中是减小的,那减小的那部分就是浮力,指出这种方法即称重法测浮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且浮力的大小为F浮=G-F′④对于浮力的方向,可让学生回答。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物理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物理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物理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试讲一节物理课,主题是“牛顿第三定律”。

引言: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推墙时,墙会对你产生什么反应?这个问题将引导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牛顿第三定律。

新课导入: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它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表述为: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这个定律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

概念解释: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直观地理解这个定律。

假设我们有两个弹簧测力计,我们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然后同时拉动它们。

我们会发现,两个测力计的读数是相同的。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的一个实际应用。

实验演示:接下来,我会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进一步说明这个定律。

我们准备两个磁铁,一个固定在桌面上,另一个悬挂起来。

当我们将悬挂的磁铁靠近桌面上的磁铁时,我们可以看到悬挂的磁铁被吸引或排斥。

无论哪种情况,两个磁铁之间的力都是相等且反向的。

应用举例:牛顿第三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当我们跳跃时,我们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地面也会对我们施加一个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这使我们能够跳起。

再比如,火箭发射时,火箭向下喷射气体,气体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得以升空。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牛顿第三定律是描述力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定律。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还在工程设计、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作业布置:为了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我布置以下作业: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生活中一个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

结束语:感谢大家的聆听,今天的试讲到此结束。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课后与我交流。

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初中物理面试试讲

初中物理面试试讲

初中物理面试试讲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试讲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力的三要素。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当我们推门时,门会打开;当我们拉桌子时,桌子会移动。

这些现象都与一个物理概念有关,那就是“力”。

力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个概念,它影响着物体的运动状态。

那么,力有哪些特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力的三要素。

新课内容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1.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受到的影响程度。

例如,用相同的力推一个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轻的物体会比重的物体移动得更远。

2. 力的方向: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运动的方向。

比如,当我们向上推一个物体时,它会向上移动;向下推时,它会向下移动。

3.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决定了力对物体产生影响的具体位置。

例如,当我们推一个杠杆的一端时,杠杆的另一端会抬起来。

实验演示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力的三要素,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准备一个弹簧秤、一个橡皮筋和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

首先,我们用弹簧秤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对橡皮筋产生的拉力,观察力的大小如何影响橡皮筋的伸长程度。

然后,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方向如何变化。

最后,改变力的作用点,观察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力的三要素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是影响力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布置作业请大家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力的三要素是如何影响物体运动的。

下节课我们将分享各自的发现。

结束语感谢大家的聆听,今天的试讲到此结束。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课后与我交流。

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希望我的试讲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无声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无声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无声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

2. 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工具: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气球、尺子、泡沫球、硬纸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人们讲话、乐器演奏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波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介绍介质的概念,解释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

3. 通过示例和动画,展示声音的接收过程,介绍人耳的构造和听觉原理。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实验演示:每组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总结: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并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2.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和课堂所学,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并写一篇实验报告。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音的产生原理:声源→声波→介质→接收。

2. 板书声音的传播条件:介质的存在、介质的性质、距离的远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怎么试讲高中物理课程教案

怎么试讲高中物理课程教案

怎么试讲高中物理课程教案
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学相关知识,包括光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凸透镜、凹透镜等;
3. 能够解决光学问题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1. 光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特性;
3. 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4. 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一个引人注目的视频或实验来引入光学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光的产生原理、光的传播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等知识点。

3. 实验演示:进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解决光学问题,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度和提问情况来评价他们对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验题目或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扩展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或进行光学相关的实地考察,以加深他们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和印象。

注:本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根据具体教学对象和实际情况做适
当调整。

学校试讲初中物理教案

学校试讲初中物理教案

学校试讲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

2.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讲授新课(1)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通过实例演示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教授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验结果。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力的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表示一个物体受到的力。

2. 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一个生活中应用力的实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提高了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绘制力的示意图,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同时,课后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河南特岗物理面试试讲

河南特岗物理面试试讲

河南特岗物理面试试讲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是选拔优秀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物理特岗教师的面试环节尤为关键。

在准备物理面试试讲时,考生需要深入理解物理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同时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以确保在试讲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开头: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堂物理课的试讲。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牛顿第三定律”,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学会如何应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三定律的介绍。

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验演示。

3.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当你推墙时,墙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的主题。

新课讲解:1. 首先介绍牛顿的生平和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2. 详细解释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举例说明,如火箭发射时的反作用力等。

实验演示:1. 准备实验器材,如弹簧秤、橡皮筋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应用探究:1. 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走路时脚向后蹬地,身体却向前移动?”2.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总结并强调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物理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物理高分试讲良师教案模板

物理高分试讲良师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学科:物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 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与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1. 物理概念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复杂物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3. 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课1. 物理基本概念:a. 讲解速度、加速度、力、功、能等基本概念。

b. 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c. 引导学生思考概念之间的联系。

2. 物理基本规律:a.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

b.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规律的应用。

c. 分析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 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与数据处理:a. 讲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b. 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c. 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三、课堂练习1. 针对所学内容,布置一些基础题和综合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 强调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物理学科的前沿动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字宙飞船将()A.立即静止 B.减速飞行 C.加速飞行 D.匀速飞行
2.2011年5月15日,刘翔在国际田径钻石联赛男子110实档比赛中采用7步上栏的新技术以13秒07的成绩一举夺冠(如图3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刘翔蹬地起跑,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刘翔在比赛过程中重力对他没有做功
C.刘翔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D.刘翔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国速滑选手王濛打破世界记录,一人获得三枚金牌。

有关王濛运动、领奖瞬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滑行
D.用力向后蹬冰面,会向前滑行,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
C.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5.杂技节目表演中,一位杂技小丑穿着很长的大皮鞋,站在水平舞台上向观众鞠躬致意,双脚不动上身没有躬下,而是整个身子笔直缓慢向前倾斜却不倒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有助于降低重心 B.小丑的鞋子长,支撑面扩大了,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
C.小丑的鞋底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 D.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6.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7.下列现象中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的是()
图2
8.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
A .用吸管吸饮料
B .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C .深水潜水员需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D .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入肌肉
9.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将木块和金属块B 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
A 、
B 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细绳重和体积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
B .甲图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较小
C .甲、乙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
D .甲图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乙图
木块受到的重力
10.如图所示,同样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
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11.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 图像如图2
所示。

由图像可知,甲小车( )
A .具有的惯性大。

B .所受的合力大。

C .具有的动能大。

D .具有的势能大。

12.汽车轮胎的表面制成凹凸花纹,其作用是通过 ____________ 来增大摩擦;机器的
轴承中加入润滑油的目的是 _______ 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能增大闸皮与车轮间
的 _________ ,从而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力。

13.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 (运动/静止)的.小华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
14.(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 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 的箱子,4s 内前进了6m ,
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____J ;工人对木箱做功为____J ;箱子运动的
停止沸
腾的水
浇上冷
水后重
新沸腾 A 往B 管中轻轻吹气,A 管中的水面上升
B 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
C 拦河坝设计 成下宽下窄 的形状
D A B C D
甲 乙
平均速度为____m/s。

15.在“阿基米德解开工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在空气中称时重5N,浸没在水中称时重4.7N,则这顶王冠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N,它排开的水重为___N.16.潜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对潜艇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

17.如左下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蜡烛火焰很快熄灭,盘中的水在____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____.
18.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
总重为4N。

A底部与浮子B用细
绳相连。

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A浸入水中的始终
为5cm,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浮子B重0.5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19.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建成后,运行速度约为42km/h.从第一码头到大学城只需40min。

如图21,假如质量为50kg的小鹭要乘坐BRT公交车时,先用30s走上高5m 的人行天桥,再用15s从天桥乘坐自动扶梯到达BRT站台,站台比天桥高4m。

试求:(1)第一码头到大学城的大约路程;
(2)小鹭走上人行天桥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小鹭从地面到BRT站台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