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编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编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一、声音的产生一、填空: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发现尺子在颤动,并发出声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发现豆子在跳动,鼓发出声音。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

(发现盐粒在跳动,瓶子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发声时,手感觉到麻,停止发声后,手不麻了。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音钹振动时,手有点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钹也不发出声音了。

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通过以上实验,你能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了吗?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一、填空: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3、“伏罂而听”的意思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二、实验回答: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再要烧瓶里的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不能听到铃声。

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答:沙子传声最好、其次是水、最差是空气。

3、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答:声音由空气——棉线——空气——人耳。

4、怎样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答:办法有:装满豆子、装满水、轻轻摇、瓶子外面包厚毛巾等。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1.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人为和自然(包括动物和环境):人为:笑声、跑步声、拍手声、广播声、汽笛声、发动机声……动物:虫鸣声、鸟叫声、兽吼声、翅膀煽动声、动物奔跑声……自然环境:风声、雨声、水流声、雷鸣声、滚石声、落叶声……2.声音的特征:时高时低、时而沉闷、时而清脆,有强有弱、看不见也摸不着、可以被听到、存在一定的规律……3.拉伸、按压、揉搓或弯曲物体时,物体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拍打、敲击、拨动物体时,由于物体发生了振动,所以产生了声音。

4.向周围发出声波的振动系统称为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5.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6.观察鼓面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细沙或者小豆来感受鼓面的振动;观察音叉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水面来感受音叉的振动。

7.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高,数字表示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如音叉上标有“C512”,“C”表示音高,“512”表示音叉每秒钟可以振动512次)。

8.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它们把声音传播到其它地方。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传播声音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10.声音无法在真空环境中传播。

比如:①将放有闹钟的玻璃罩内的空气抽掉,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弱;②月球的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表面,宇航员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11.人的耳朵可以听到声音。

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从外到内,依次有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神经等结构。

12.耳朵的结构:耳郭:收集空气中传来的声波;外耳道:将收集的声波传入内耳;鼓膜:声波会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耳蜗:把声波信号转化成神经信号;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霸速记地三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霸速记地三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霸速记地三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 水的循环过程:水通过太阳的蒸发,从地面或海洋中升到天空,形成水蒸气。

当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

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会不断聚集,直到它们变得太重而降落到地面,形成雨、雪、雾等。

降落到地面的水会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最终返回海洋或蒸发到空气中,完成水的循环。

2. 水的不同状态:水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在温度为0摄氏度以下时,水结成冰,呈现固态;在常温下,水呈液态;在100摄氏度
以上时,水会蒸发为水蒸气,呈现气态。

3. 水的利用和保护:人类在生活中大量利用水资源,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水资源,避免污染和浪费。

节约用水的方法包括修筑水库、修筑梯田、打井等。

4. 水的净化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净化水质,如用明矾沉降、用漂白粉消毒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微生物,使水质更加清洁卫生。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建议多做习题、阅读相关资料,加深理解和记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1)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1)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人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8、学生活动手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2020年版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归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3、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和外耳道。

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

内耳:耳蜗等。

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综合实验探讨:实验一:探讨物体是怎样发作声音的实验材料:橡皮筋、钢尺。

实验步骤:(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力揉搓橡皮筋,轻轻弹拨橡皮筋,窥察橡皮筋是不是发声,和发声时的现象。

(2)轻轻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拨动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发作声音,发作声音时可以窥察到橡皮筋和钢尺在震惊。

实验结论:物体经由过程振动发作声音。

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的声音。

(2)请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抓挠,比较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和不贴在桌子上时听到的声音。

(3)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在将音叉浸入水中,听听音叉的声音。

实验现象:(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听不见闹钟的声音。

(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更清晰。

(3)将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窥察到水面有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发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经由过程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第1课时让小车运动起来1. 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背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2. 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 小车运动起来的距离:从启动到停止后这一段的距离。

4. 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表示。

5.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对物体用力,要想使静止的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6. 拉力是小车运动中的动力。

担心小车掉下去用手挡住,手就是小车的阻力。

7. 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达到一定程度,静止小车开始运动起来,在小车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第2课时用气球驱动小车1.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 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4. 气球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气球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近。

5. 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对小车施加一个相反方向的反冲力,小车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 吹起的气球里喷出气体的方向是口朝向的方向,这就是推力。

上升的气球受到的力是气球口相反的方向,这就是反冲力。

7. 要使气球驱动小车行驶的更远,就用大气球和粗喷管。

第3课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 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消失。

3.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 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

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的一端缠绕在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车轮就会转动。

5. 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而且小车行驶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

6. 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在小车车轴上缠绕方向有关。

教科版四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含两版知识点)

教科版四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含两版知识点)

教科版四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含两版知识点)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出声音时,声带收紧并快速振动以发出声音。

声带越紧,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2会引起周围的物质振动,通过这些物质,声音会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2.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

我们听不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里没有空气,闹钟震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设备。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的声音高,大音叉声音低。

2、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7、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0、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6、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12、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下图是耳朵的结构)
13、声音越大,鼓膜的振动越大;声音越小,振动越小。
1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的速度越快,音调越高。
15、玻璃杯里面的水越高(多),发出的声音越高。
7、振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的做往返运动。
8、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9、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
10、声音在物质中传播,包括气体、液体、固体。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6、橡皮筋越紧,声音越高。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代表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4、人类能听到的声音振动频率是每秒20次——每秒2万次。
5、超声波与次声波
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一、声音的产生一、填空: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发现尺子在颤动,并发出声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发现豆子在跳动,鼓发出声音。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

(发现盐粒在跳动,瓶子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发声时,手感觉到麻,停止发声后,手不麻了。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音钹振动时,手有点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钹也不发出声音了。

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通过以上实验,你能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了吗?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一、填空: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3、“伏罂而听”的意思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二、实验回答: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再要烧瓶里的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不能听到铃声。

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答:沙子传声最好、其次是水、最差是空气。

3、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答:声音由空气——棉线——空气——人耳。

4、怎样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答:办法有:装满豆子、装满水、轻轻摇、瓶子外面包厚毛巾等。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 大自然中的物质- 树叶:树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食物。

- 石头:石头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常用于建筑和道路材料。

- 水: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在自然界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支持生物生活。

- 空气:空气是一种气体,由氧气、氮气等组成,人和动物呼吸所需。

2. 物体的特征- 形状:物体的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 颜色:物体的颜色可以分为红色、蓝色、绿色等。

- 大小:物体的大小可以用尺寸或重量来描述。

- 材质:物体可以由不同材质构成,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体:固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保持形状和体积不变。

- 液体:液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但体积保持不变。

- 气体: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和体积。

- 蒸发:液体在加热条件下转化为气体,称为蒸发。

- 凝固:液体在降温条件下转化为固体,称为凝固。

- 溶解:固体或液体在液体中分散或融合,称为溶解。

4. 温度和热量-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 热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的能量,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

- 传导:热量在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空间传递,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

5.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来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乐器、人的声带等。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遇到障碍会产生回声。

- 声音的特点:声音有高低、响亮和持续时间长短等特点。

6. 光的特性- 光的传播:光通过直线传播,可以被物体反射、折射或吸收。

-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 折射:光线穿过介质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如光在水中的折射。

- 颜色的形成:物体吸收部分光线,反射部分光线,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

以上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整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一、认识力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测量力(一)认识弹簧测力计1.概念: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2.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3.原理:受力大,伸长长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二)使用弹簧测力计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如果不在零刻度,先要调到零刻度后再测力。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力范围。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一)拉力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活动:拉力大小与小车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计时器实验步骤: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4.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我们的发现:(1)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在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有关。

(3)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重力)。

垫圈的重力(二)反冲力用气球驱动小车材料:小车、气球实验步骤:1.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2.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观察气球喷气方向和小车运动方向。

3.将气球吹大一点,观察小车行驶距离。

四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要点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要点   教科版
筋特点相似。拉力(
),弹簧伸得(
4.科学上用(
)作为力的单位吗,简称(
),用字母(
)表示。
研讨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由(
)而产生的。
);
①调零: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
②平视:读数时,视线与指针(
③量程: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
2.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研讨1.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气球向外喷气时,产生了和喷气方向相反
的(推力也叫反冲力),(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
研讨2.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远近的关系)

研讨2.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如何减少摩擦力?)
①.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的
子有(旱冰鞋安装、自行车
、汽车轮胎的
)等。
)等,减少摩擦力的例
②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做法有(轮胎、脚蹬子表面采用(做
刹车采用()的方法),减少摩擦力的做法有(安装
的方法)使表面粗糙,
用垫圈的(重力)让绳子具有拉力,使小车(运动)。。
用手挡住小车(阻力)可以让小车停止(静止)。
研讨2.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速度慢);
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速度快)。
二.《用气球驱动小车》: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人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8、学生活动手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本文档总结了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用来观察和验证科学原理的方法。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步骤:1. 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观察或者想法,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

2. 设计实验:根据问题,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问题的答案。

3.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4. 观察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知识点二: 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动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长环境要求:- 光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也需要光照来维持正常的生命周期。

- 温度:不同的动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喜欢温暖的环境,有些喜欢凉爽的环境。

- 水分:植物需要适当的水分供给来进行正常的生长,动物也需要饮水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 气候:气候条件对动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如湿度、风力等。

知识点三: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质性质:- 颜色:物质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 形状: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 可溶性: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或不溶解。

- 导电性:物质可以导电或不导电。

- 密度:物质的密度可以决定物体的轻重程度。

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科学实验、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物质的性质。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以上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简要概括,希望对您有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

本文主要对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内容如下:
1. 大地的变化
- 大地的变化是指地壳表面的山川河流、植被等发生的变化。

- 大地的变化可以分为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两种。

2. 自然变化
- 自然变化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地壳变化,如地震、火山爆发等。

- 自然变化是无法控制和预测的,人们只能尽可能适应和保护自然环境。

3. 人为变化
- 人为变化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化,如矿山开采、城市建设等。

- 人为变化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人们合理利用
资源和保护环境。

4. 大地的保护
- 大地的保护是指保护地壳表面的山川河流、植被等,让大地
更加美丽和健康。

- 大地的保护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植物和动物等。

5. 感受大地
-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大地的变化、感受大地的美丽来增强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感受大地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自然保护区等方式实现。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望能对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人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8、学生活动手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
元知识小结
本文档是对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小结的。

以下是重点内容:
1. 导电性和绝缘性
- 导电性:物质能够传导电流的性质。

金属是良导体,水和酸溶液也能传导电流。

- 绝缘性:物质不容易传导电流的性质。

塑料、橡胶、玻璃等都是绝缘体。

2. 电流的产生和测量
- 电流是物质内部的电荷运动形成的,用安培表可以测量电流的大小。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3. 电路和元件
- 电路是电流的传导路径。

有闭合电路和开启电路两种。

- 元件是电路中的组成部分,如电池、电线、电灯等。

4. 串联和并联电路
- 串联电路:元件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电流只能顺序通过
每个元件。

- 并联电路:元件并排连接,电流可以分流通过各个元件。

5. 电路的图形符号
- 电池的图形符号是长方形,两端有一个平行线代表电源的正
极和负极。

- 电线的图形符号是直线。

- 电灯的图形符号是一个圆圈,中间有一条直线代表灯丝。

这些是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小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声音
一、填空题。

1. 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2.在水槽里盛有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发现水面产生波动。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声。

5.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器官,它是声带,它在喉咙。

6.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物体、受力、物体振动。

3. 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等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高,物体所受的力度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量。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用同一力度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和音叉,发现,大铁钉、大音叉声音低,小铁钉、小音叉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轻轻拨动钢尺,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声音强。

3.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杯子里的水越少,声音越高。

4.用相同的力拉橡皮筋,发现,橡皮筋拉得松,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

5. 用相同的力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越粗越长,声音越低,物体越细越短,声音越高。

6. 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

7.男性的身带比女性的身带长,所以男性的声音比女性的声音低。

5.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3.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调,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其中外耳包括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

2.我们的耳里有一个鼓膜,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 耳道是声音进入耳朵的通道,外耳的耳廓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7.保护我们的听力
1.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

2. 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一旦人的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佩戴助听器,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变大。

4.在电影院、医院、图书馆、课堂等地方,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声音,尽量要保持安静。

二、图表题。

三、简答题。

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本58页)
2.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的?(课本60页)
3.为什么声音最终能停下来?(试卷第三单元)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课本62页)
5.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还能听得见闹钟的铃响吗?
答:我们只看得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因为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没有了空气,就没有了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不能听见闹钟的铃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