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力和运动

1.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3. 生活中五种常见的力:摩擦力、风力、磁力、弹力、浮力。

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需要摩擦力。

风车运转起来,需要风力。

磁力小车拐弯,需要磁力。

让皮球弹起来需要弹力。

潜艇浮出水面需要浮力。

4. 磁力可以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5. 在探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的实验中,钢珠改变运动方向,是因为磁铁对钢珠有磁力,使钢珠的运动路径朝着磁铁的方向偏转。

6. 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拉力大小会影响小车前进的快慢。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

7. 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关系的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质量和小车行进的路程;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拉力(末端挂钩上钩码或垫圈的数量)。

弹力

1.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弹力。

2. 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地越长。或者说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 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4. 弹簧测力计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挂钩。

5.实验室常见的测力计有条形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和圆筒测力计。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

1.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

2.电的用途:家用电器、电动汽车、农业生产

3.现代生活中,发电的方式有: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

4.发电厂发出的电,经过高压运输、变电站变压和长途输送后到达用电场所。

5.节约用电倡议书:(1) 随手关灯;(2) 一般情况下,不要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3) 适度控制电热水器的水温;(4) 空调制冷温度不宜过低。

6.不能用金属线同时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7.小灯泡、金属线和电池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时,灯丝中有电流通小灯泡就会发光。

8.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一个电路的必要元件,通过开关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10.金属钥匙、曲别针等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木头梳子、塑料直尺等极不易导

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11.验电球是由电源和灯组成的电路,可以检测人体是否导电。

12.人体和水可以导电,都是导体。

13.发电厂输送的高压电和生活用电的交流电电压远远超过人体的安全电36V,使用不当或电器老化等都会引发用电事故;雷电也会给人们带来伤害。

14.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用电事故?

(1)将手伸入插座(2)用湿布擦灯泡(3)在高压线下玩要(4)攀爬电线杆15.安全用电守则:(1)自觉遵守安全用电规章制度;(2)家用电器异常时,

要断开电源;(3)不使用超龄旧电器。

16.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

17.在室外遇到雷电天气时,怎样预防雷电事故?(1)不要在树下避雨;

(2)雷雨天不要接打手机;(3)雷雨天不宜骑自行车。

18.发现有人触电了:(1)向身边的人求救(2)拨打120急救电话(3)不能直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霸速记地三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霸速记地三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霸速记地三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 水的循环过程:水通过太阳的蒸发,从地面或海洋中升到天空,形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会不断聚集,直到它们变得太重而降落到地面,形成雨、雪、雾等。降落到地面的水会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最终返回海洋或蒸发到空气中,完成水的循环。

2. 水的不同状态:水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在温度为0摄氏度以下时,水结成冰,呈现固态;在常温下,水呈液态;在100摄氏度

以上时,水会蒸发为水蒸气,呈现气态。

3. 水的利用和保护:人类在生活中大量利用水资源,如饮用、洗涤、灌溉等。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水资源,避免污染和浪费。节约用水的方法包括修筑水库、修筑梯田、打井等。

4. 水的净化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净化水质,如用明矾沉降、用漂白粉消毒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微生物,使水质更加清洁卫生。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建议多做习题、阅读相关资料,加深理解和记忆。

小学科学教版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分单元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版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分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三单元,通常包含了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以下是一般的单元知识点和活动:

知识点: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空气、水或其他介质传播。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而音量则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人类能够通过听觉感知声音,而动物则可能通过其他感觉器官(如嗅觉、触觉等)来感知声音。

活动:

•制作简易的电话或传声筒,体验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利用不同的材料(如木头、金属、塑料等)制作乐器,并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音色和音高。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不同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效果。

•设计简单的实验,研究动物如何感知声音,如狗听到远处的雷声或人的呼喊声等。

具体的实验和活动可能因教材版本、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兴趣而有所不同。建议参考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具体的学习和研究。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1)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1)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

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

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有关重力的例子: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

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

小孩人滑梯上滑下

水往低处流

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8、学生活动手册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

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植物的繁殖方式很多,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但有的植物还能用根、茎或叶繁殖。

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1)、种子萌发总是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的生长速度很快。(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第四、五课种子变成了幼苗茎越长越高

(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二氧化碳、水、土壤、养料、适宜的温度。

(2)、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3)、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我们称为子叶,第二对和以后的叶我们称为真叶。凤仙花的叶都是成对生长的。

(4)、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交叉生长)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6)、植物的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第六、七课开花了,结果了我们的大丰收

(1)、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3)、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4)、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5)、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6)、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植物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一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一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1.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树上苹果掉落,小孩子从滑滑梯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在小缆车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4.小车实验时,每种情况至少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力求实验结果更准确。

第二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橡皮筋、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一定条件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的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也(越远)。

第四课《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弹簧测力计的组成主要包括(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和弹簧),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要调零。

3.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拉力会伸缩)的特征制成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

4.科学上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3.(拔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不克不及)传播。

3.我们制作的“土德律风”,声音主如果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赖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类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4.外界的声音引发(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号,(大脑)吸收到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一、声音的产生

一、填空:

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发现尺子在颤动,并发出声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发现豆子在跳动,鼓发出声音。)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发现盐粒在跳动,瓶子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

(发声时,手感觉到麻,停止发声后,手不麻了。)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答:音钹振动时,手有点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钹也不发出声音了。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通过以上实验,你能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了吗?

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一、填空:

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3、“伏罂而听”的意思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二、实验回答:

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再要烧瓶里的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不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声音

一、填空题。

1. 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2.在水槽里盛有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发现水面产生波动。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声。

5.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器官,它是声带,它在喉咙。

6.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物体、受力、物体振动。

3. 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等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高,物体所受的力度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量。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用同一力度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和音叉,发现,大铁钉、大音叉声音低,小铁钉、小音叉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轻轻拨动钢尺,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声音强。

3.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杯子里的水越少,声音越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

1. 大自然中的物质

- 树叶:树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

食物。

- 石头:石头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常用于建筑和道路材料。

- 水: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在自然界中占据

重要地位并支持生物生活。

- 空气:空气是一种气体,由氧气、氮气等组成,人和动物呼

吸所需。

2. 物体的特征

- 形状:物体的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 颜色:物体的颜色可以分为红色、蓝色、绿色等。

- 大小:物体的大小可以用尺寸或重量来描述。

- 材质:物体可以由不同材质构成,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 固体:固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保持形状和体积不变。

- 液体:液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但体积保

持不变。

- 气体: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和体积。

- 蒸发:液体在加热条件下转化为气体,称为蒸发。

- 凝固:液体在降温条件下转化为固体,称为凝固。

- 溶解:固体或液体在液体中分散或融合,称为溶解。

4. 温度和热量

-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摄氏度或华

氏度表示。

- 热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的能量,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

- 传导:热量在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空间传递,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

5.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来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乐器、人的声带等。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遇到障碍会产

生回声。

- 声音的特点:声音有高低、响亮和持续时间长短等特点。

6. 光的特性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 ,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

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

钟振动的次数)。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的声音高,大音叉声

音低。

2、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

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

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

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产生波纹 ,这说明音叉

振动了。

、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

官。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

述。

7、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 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 发

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0、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1、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

另一个地方的。

1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

2、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放在室外离地1.5米,通风且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3、百叶箱是一个里面放有温度计等气象仪器且空气能流通的箱子,一般要放在草坪上。

4、一天中气温最高是下午2点左右,最低是早晨6点左右。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测量,方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风力的大小可以分为十三级,可用风力计来测量。

6、我县夏季多刮东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

7、风是空气上下运动形成的,风的形成是太阳的力量。

8、云的形状有:层状云、积状云、波状云等。

9、根据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可以把云晴天、少云、多云、阴天等。

10、雨是太阳的力量形成的,太阳照射使地下、地面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凝结成云,云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落下来。

11、蚂蚁搬家、燕子低飞、地面返潮都预示着要下雨。

12、雨量器是测量降雨量的,雨量器应安置在空旷的地方并保持平衡,准确记录降水和结束时间,以毫米为单位。13、预测天气的仪器有:气象雷达、激光测云仪、气象卫星

等。

14、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手机短信、打电话、听收音机等知道天气预报。

15、生活中,摇风扇、摇风车能产生风,这是外力的作用,电扇能产生风,这是电能产生风。

16、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用火柴或火机点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酒精,用湿布扑盖。

17、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如:晴天我们可以到室外劳动、晒被子、晒粮食等。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9、(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描述人感受声音的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

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罐、用纸包住发声罐。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

识点汇总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

识点。

知识点一: 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用来观察和验证科学原理的方法。在科学实验中,

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观察或者想法,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

2. 设计实验:根据问题,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问题的答案。

3.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4. 观察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知识点二: 动植物的生长环境

不同的动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长环境要求:

- 光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也需要光照来维持正常的生命周期。

- 温度:不同的动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喜欢温暖的环境,有些喜欢凉爽的环境。

- 水分:植物需要适当的水分供给来进行正常的生长,动物也需要饮水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 气候:气候条件对动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如湿度、风力等。

知识点三: 物质的性质

物质有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和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质性质:

- 颜色:物质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 形状: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 可溶性: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或不溶解。

- 导电性:物质可以导电或不导电。

- 密度:物质的密度可以决定物体的轻重程度。

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科学实验、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物质的性质。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

本文主要对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内容如下:

1. 大地的变化

- 大地的变化是指地壳表面的山川河流、植被等发生的变化。

- 大地的变化可以分为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两种。

2. 自然变化

- 自然变化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地壳变化,如地震、火山爆发等。

- 自然变化是无法控制和预测的,人们只能尽可能适应和保护自然环境。

3. 人为变化

- 人为变化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化,如矿山开采、城市建设等。

- 人为变化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人们合理利用

资源和保护环境。

4. 大地的保护

- 大地的保护是指保护地壳表面的山川河流、植被等,让大地

更加美丽和健康。

- 大地的保护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植物和动物等。

5. 感受大地

-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大地的变化、感受大地的美丽来增强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感受大地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自然保护区等方式实现。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

望能对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声音

一、填空题。

1. 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2.在水槽里盛有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发现水面产生波动。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声。

5.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器官,它是声带,它在喉咙。

6.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物体、受力、物体振动。

3. 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等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高,物体所受的力度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量。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用同一力度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和音叉,发现,大铁钉、大音叉声音低,小铁钉、小音叉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轻轻拨动钢尺,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声音强。

3.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杯子里的水越少,声音越高。

4.用相同的力拉橡皮筋,发现,橡皮筋拉得松,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

5. 用相同的力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越粗越长,声音越低,物体越细越短,声音越高。

6. 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

7.男性的身带比女性的身带长,所以男性的声音比女性的声音低。

5.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3.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调,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其中外耳包括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

2.我们的耳里有一个鼓膜,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 耳道是声音进入耳朵的通道,外耳的耳廓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7.保护我们的听力

1.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

2. 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一旦人的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佩戴助听器,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变大。

4.在电影院、医院、图书馆、课堂等地方,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声音,尽量要保持安静。

二、图表题。

三、简答题。

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本58页)

2.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的?(课本60页)

3.为什么声音最终能停下来?(试卷第三单元)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课本62页)

5.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还能听得见闹钟的铃响吗?

答:我们只看得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因为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没有了空气,就没有了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不能听见闹钟的铃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