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东太平洋台风的云、降水和热力结构特征

合集下载

德沃夏克卫星云图台风强度分析方法

德沃夏克卫星云图台风强度分析方法

第一步:系统定位即找出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所在,主要是利用扰动或热带气旋相关的螺旋云带,而推测出其焦点所在,又或者是几何上热带气旋风眼的中心位置。

一般对较弱的热带气旋,我们可用可见光卫星云图、QuikScat风场图等,直接找出其低层环流中心。

●第一步a - 判断它为热带气旋初始利用德沃夏克分析法对某一热带扰动/气旋进行分析前,必须先考虑扰动是否有足够的征兆显示它增强为热带低气压,以将其T-number订为T1。

以下三个征兆是热带扰动是否达至热带气旋强度的参考征兆:∙热带扰动以持续发展12 小时或以上∙它拥有一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能在一2.5纬度(即约275公里)内被估计出来,并持续最少6小时.∙它拥有一密集、低温(<零下31C)以及大于1.5纬度(约165公里)的云团,在中心附近2个纬度存在。

其云团积雨云开始呈螺旋型自中心绕出中心。

由于初始生成的扰动其高层发展一般较差,因此初生成时扰动的对流会时多时少,强度相当不稳定,因此初始分析的24小时,我们不能将其T-number降低。

另一方面,按德沃夏克分析法,如果扰动身处的环境仍大致良好,它将会在被订为T1后36小时内增强为热带风暴,即T2.5的阶段。

如果估计环境转差,扰动不会增强,则我们会在T1后加上负号,以表示预计它不会有所发展。

[补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考QUIKSCAT分析,若显示扰动开始由季风低压渐转为热带低压,则可将T指数定为1]第二步:形态分析我们要在这步决定热带气旋的Data T-Number(DT),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先从卫星云图中看看究竟应该用那一种特征去进行分析。

∙如果热带气旋的低层环流中心呈部份或完全外露状态,而且拥有基本环流(Primary Band),又或是其对流切至一侧发展(Shear Pattern),则用方法a。

∙如果热带气旋已有风眼,使用方法b。

∙如果热带气旋拥有中心密集云层区(CDO)[可见光云图]或嵌匿藏中心(Embedded Centre)[红外云图],使用方法c。

《跟踪台风的卫星》课件

《跟踪台风的卫星》课件
数据处理
气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星收集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才能使用。数据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地理编码等步骤,以消除误差、 提取有效信息。
数据传输
气象卫星通过下行链路将收集的数据传输到地面接收站,再通过地面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气象部门和科研机构,供 分析和预报使用。传输速率和方式根据卫星性能和数据量而定。
04
台风预警与防范措施
强热带风暴阶段
风力进一步增大,中心附近最 大风力达到10-11级。
台风阶段
风力达到12级以上,中心附 近最大风力达到64节以上。
减弱与消散阶段
台风逐渐减弱或与其他气旋合 并消散。
台风的危害与影响
危害:强风、暴雨、风暴潮 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影响
01
对农业、渔业、养殖业造成
巨大损失。
02
03
影响交通、通讯、电力等基 础设施。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及时预警和防范措施能够减少台风灾 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
有效的台风预警和防范措施能够降低 台风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保障 社会秩序的稳定。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预警和防范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社会 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加强防灾减灾 体系的建设。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台风预警和防范工作需要国际间的合 作与交流,共同提高全球的台风防范 能力。
2. 人员转移
政府组织受影响区域的居民进行安全转移, 提供临时安置点。
4. 恢复重建
灾后政府组织开展灾区清理和重建工作,提 供灾后援助。
应对措施的效果评估与反思
1. 效果评估
通过灾后统计数据和实际效果, 评估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2. 反思与改进

1415号台风“海鸥”的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分析

1415号台风“海鸥”的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分析

1415号台风“海鸥”的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分析赖珍权;翟丽萍;古文保【摘要】利用卫星、雷达资料对1415号台风“海鸥”强度变化和风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跃的西南季风为“海鸥”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的能量和水汽,是其长时间维持台风级别的重要原因之一;随“海鸥”台风的加强到减弱,从卫星及雷达资料上均可看到,台风眼区由清晰可辨到模糊消失,结构完整到结构松散的过程;通过列举一些台风影响广西期间沿海测站的极大风速与相近时间多普勒雷达在有效测距探测到的最大径向速度进行对比,发现雷达径向速度的极值能较好反映实况极大风速;广西南部、西部强降雨主要是由台风云墙强回波和螺旋云带产生.【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台风;卫星;雷达;强降雨【作者】赖珍权;翟丽萍;古文保【作者单位】广西区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台风由于其致灾严重性[1-5],一直是大气学科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近年来,利用卫星、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对台风进行分析已有一定成果。

金巍等[6]分析了辽宁省营口市小石棚乡特大暴雨过程是由不断有新的中尺度对流单体生成发展所致。

薛根元等[7]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配合地面中尺度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台风云娜登陆前后的螺旋云带、台风眼眼壁的变化特征、垂直累积含水量演变特征和台风内中尺度环流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登陆前后台风强度和雷达径向速度的演变特征。

陈善敏[8]利用每小时一次的红外资料初步分析了8305和831O这两个双眼墙台风眼区附近云系的演变特征。

韩丁等[9]利用2006-2010年的CloudSat热带气旋过境数据集资料,依据风速大小划分为不同演变阶段,对各阶段内东太平洋台风的云、降水和热力结构进行综合分析。

朱雪松等[10]利用IMSS/MIMIC微波、AMSU微波、静止红外、TRMM卫星资料,详细地叙述了“梅花”台风三次双眼墙生消的演变过程,定量分析了三次过程之间及其与以往研究的异同点,并提出了双眼墙生消的演变模型。

基于CloudSat和Aqua卫星资料的北疆一次暴雪过程中云的宏微观物理属性

基于CloudSat和Aqua卫星资料的北疆一次暴雪过程中云的宏微观物理属性

刘岩 , 马骁骏 , 李浩 , 等. 基于 C l o u d S a t 和 A q u a卫 星资 料 的北 疆 一 次暴雪 过程 中云的宏 微 观物 理属 性[ J ] . 沙 漠与 绿 洲气象 ,
2 0 1 5. 9 ( 2) : 9 一 l 5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2 — 0 7 9 9 . 2 0 1 5 . 0 2 . 0 0 2
占 国土 六 分 之 一 的新 疆 以天 山 为界 分 为 南 北 疆。 北疆是 我 国主要 农 牧 区 , 地域 辽 阔 , 地形 复杂 , 干 旱半 干旱 气候 使得 生态 环境脆 弱 , 灾 害性天 气较 多 。 而暴 雪是 其 主要 的 自然 灾害 之一 , 对农 、 林、 牧业 、 交
家科 技支 撑计划项 目 ( 2 0 1 2 B A C 2 3 B 0 1 ) ;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 项 目 ( 4 1 1 7 5 0 2 6 ) ; 中国沙漠气象科 学基金 ( S q j 2 0 1 2 0 0 2 ) 共 同资助 。
间分布情况。结果表 明, 此次暴雪过程 中, 云层分布在 1 2 k m以下, 云中冰粒子等效半径和冰水 含 量均 随云层 高度增 加 而减 少, 冰粒 子数 浓度 在 垂 直 高度上 呈 单峰 分 布 , 高值 分 布 在 云层 中部
5 . 5 k m处 。 北疆地 区暴 雪前和 暴 雪后基 本 为低 层 云 云量 小 于 4 0 %的低 值 区 ,暴 雪时 则 为 大于 6 0 %的 高值 区 , 云等 效 高度 暴 雪前 和暴 雪后 大 多为 小 于 6 k m 值 域 区, 暴 雪 时为 大 于 6 k m 的 高
通、 电力 、 通信 等 造成 严 重 影 响 , 也 给春 季 防 洪 以及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一、引言天气和云观测在气象学和气候学中起着分外重要的作用。

而CloudSat卫星作为当前最先进的云观测卫星之一,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关于云的信息,援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云的形成、演变和影响,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用于天气猜测和气候模拟。

本文将介绍CloudSat卫星的基本状况以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

二、CloudSat卫星的基本状况1. 发射和轨道CloudSat卫星于2006年4月28日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升空,目前处于大约705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上运行。

它绕地球轨道运行,周期为大约98分钟。

2. 主要仪器CloudSat卫星搭载了一台称为Cloud Profiling Radar(CPR)的主要观测仪器。

CPR是一种主动雷达,利用微波辐射向云层发送脉冲,然后通过接收、记录并分析云层返回的信号来得到云层的信息。

CPR具有高区分率和强大的穿透力,能够观测到云层的垂直结构,并提供精确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和云顶压力等信息。

3. 数据处理和发布CloudSat卫星观测到的云层数据被传送到地面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处理后的数据包括三维云层结构的信息,如云的垂直分布、云顶高度、云底高度、云量等,以及与云相关的物理参量,如降水、云粒子大小和类型等。

这些数据被整理后,向全球气象社区发布,供科学家和气象学家进行探究和分析。

三、CloudSat卫星在天气观测中的应用1. 降水观测降水是天气现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气象观测手段,如地面气象站和雷达,对于降水的准确观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CloudSat卫星的CPR可以通过观测云层的粒子大小和密度等信息来预估云中的降水含量,并结合其他卫星和地面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正,从而提供更准确的降水观测数据。

2. 气旋和风暴观测气象学家屡屡关注气旋和风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东亚地区云微物理量分布特征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

东亚地区云微物理量分布特征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

东亚地区云微物理量分布特征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张华;杨冰韵;彭杰;王志立;荆现文【摘要】本文利用2007~2010年整四年最新可利用的CloudSat卫星资料,对东亚地区(15°~60°N,70°~150°E)云的微物理量包括冰/液态水含量、冰/液态水路径、云滴数浓度和有效半径等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将整个东亚地区划分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高原地区和东部海域五个子区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东亚地区冰水路径值的范围基本在700 g m-2以下,高值区分布在北纬40度以南区域,在南方地区夏季的平均值最大,为394.3 g m-2,而在西北地区冬季的平均值最小,为78.5 g m-2;而液态水路径的范围基本在600 g m-2以下,冬季在东部海域的值最大,达到300.8 g m-2,夏季最大值为281.5 g m-2,分布在南方地区上空.冰水含量的最高值为170 mg m-3,发生在8km附近,南方地区夏季的值达到最大,青藏高原地区的季节差异最大;而液态水含量在东亚地区的范围小于360 mg m-3,垂直廓线从10km向下基本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峰值位于1~2 km高度上.冰云云滴数浓度在东亚地区的范围在150 L-1以下,水云云滴数浓度的值小于80 cm-3,垂直廓线的峰值均在夏季最大.冰云有效半径在东亚地区的最大值为90 μm,发生在5km左右;水云有效半径在东亚地区的值分布在10km以下,最大值为10~12 μm,基本位于1~2 km高度上.从概率分布函数来看,东亚地区冰/水云云滴数浓度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型,其他量基本为单峰型.本文的结果可以为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在东亚地区对以上云微物理量的模拟提供一定的观测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15(039)002【总页数】14页(P235-248)【关键词】CloudSat卫星;云水含量;云滴数浓度;云滴有效半径【作者】张华;杨冰韵;彭杰;王志立;荆现文【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上海气象局,上海200030;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云在全球能量和水循环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地气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Liou,2004)。

0302号(鲸鱼)台风降水和水粒子空间分布的三维结构特征.

0302号(鲸鱼)台风降水和水粒子空间分布的三维结构特征.

0302号(鲸鱼)台风降水和水粒子空间分布的三维结构特征2010-07-03由于缺乏关于台风结构信息的高分辨率资料,即探测台风云系内部结构特征的技术限制,造成了进一步理解台风的动力传送特征的困难.作者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的测雨雷达(PR,Precipitation Radar)和TRMM微波图像仪(TMI,TRMM Microwave Imager)资料详细研究了"鲸鱼"台风(0302号)于2003年4月16日1105 UTC的降水和降水云系中各种水粒子的三维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该时刻:(1)台风降水中大部分区域为层性降水(占总降水面积的85.5%),对流性降水占总降水面积的13.1%,但对流性降水的贡献却达到41.8%,所以,虽然对流性降水所占面积比例很少,但是它对总降水量的贡献却很大.(2)60%降水主要集中在距离台风中心100 km以内的区域,约占总降水量的60%.(3)各种水粒子含量随着与台风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少.降水云系中水粒子最大含量出现高度与水粒子的种类和与台风中心的距离有关.最后,分析了台风降水和降水云系中三维分布的成因.作者:何会中程明虎周凤仙 HE Hui-Zhong CHENG Ming-Hu ZHOU Feng-Xian 作者单位:何会中,HE Hui-Zhong(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程明虎,CHENG Ming-Hu(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周凤仙,ZHOU Feng-Xia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刊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2006 30(3) 分类号:P457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台风降水水粒子三维结构。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热带气旋的结构特征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热带气旋的结构特征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热带气旋的结构特征严卫;韩丁;周小珂;刘会发;唐超【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3(056)006【摘要】Abstract Using tropical cyclone crossing dataset of CloudSat from 2006 to 2010,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precipitation and thermal structure of hurricanes at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in Atlantic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radar reflectivity has different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when considering 5 km height as a "turning point",and the echo intensity at mature stage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at developing or decaying stage.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deep convective cloud is always largest and those of cumulus and nimbostratus are always smallest in each radial ring.The maximum of ice water content occurs in inner-core area and it decreases along radial direction,and effective radius and distribution width parameter decrease as height increasing whil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increases.The temperature anomaly increases as development of hurricane within 200 km of center but it's always small outside 200 km.Below 8 km altitude,a wet core area exists at each stage and above it there is a hot core area.In inner-core area,a nearly saturated area appears at developing stage while at mature or decaying stage there is an unsaturated area tilted outwardly.Atmosphere stratification is mainly stable above 4 km altitude ineach radial ring at different stages but below that it varies between stages,and pseudo-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 decreases along radial direction.%利用2006-2010年的CloudSat热带气旋过境数据集资料,定量分析了大西洋地区飓风的云、降水和热力结构在不同演变阶段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的发生概率以5 km高度为“拐点”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且成熟阶段的回波强度明显大于发展和消亡阶段.各径向环内深对流云发生概率始终最大,积云和雨层云始终最小.冰水含量的最大值位于内核区且沿径向不断减小,有效粒子半径和分布宽度参数随高度减小而粒子数浓度却增大.温度距平在距离中心200 km以内随飓风演变不断增大,而200 km以外始终较小.各阶段8 km以下存在湿心区,而其上方正好对应暖心区.内核区发展阶段存在近饱和区而成熟和消亡阶段存在向外倾斜的未饱和区.各阶段不同径向环内4 km以上主要为稳定层结而4 km以下的层结特性各异,且假相当位温沿径向逐渐减小.【总页数】16页(P1809-1824)【作者】严卫;韩丁;周小珂;刘会发;唐超【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21110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21110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21110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211101;解放军92313部队气象台,辽宁兴城125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相关文献】1.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东太平洋台风的云、降水和热力结构特征 [J], 韩丁;严卫;叶晶;刘会发2.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冻雨天气的云结构 [J], 陈英英;武文辉;唐仁茂;周毓荃;毛节泰;赵姝慧3.基于WRF模式和CloudSat卫星资料对黄淮下游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J], 况祥;银燕;陈景华;肖辉4.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分析云的全球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J], 郑建宇;刘东;王志恩;田晓敏;王英俭;谢晨波5.利用AMSU-B和GOES-9卫星资料对热带气旋"蒲公英"的分析 [J], 朱亚平;刘健文;张翔;程周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卫星云图的1822号“山竹”台风的结构变化和降水云系特征

基于卫星云图的1822号“山竹”台风的结构变化和降水云系特征

Dec.2019Vol.40 No.122019年12月第40卷 第12期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基于卫星云图的1822号“山竹”台风的结构变化和降水云系特征李思敏1,赖师美S 熊志刚2,王庭翔1(1.广东省平远县气象局,广东平远514600; 2.广东省梅州市气象局,广东梅州514021)摘要: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分析“山竹”台风,发现其在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槽脊的活动背景下发生发展.孟加拉湾的 西南急流和西北太平洋的偏东气流为“山竹”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使“山竹”的云系主要在其南北侧,云系长轴 表现为东北-西南向.此外,受弱冷空气的入侵和西南低空急流的补充,减弱后的“山竹”南侧有对流云团生成,使后 期降水更强.分析发现,云图可以更好地分析台风的结构特征及其云系的连续变化过程,可为台风的预测和预防提 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卫星云图;“山竹”台风;降水;云系中图分类号:P45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9)12-0049-05华南后汛期主要是受到台风的影响,平均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12.3个[1],其中在华南地区登陆台 风数为6.9个耳当台风移近大陆和登陆时往往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不同程度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台风天气过程的预报至关重要.气象卫星是用来观测地球大气的人造卫星,它的观测范围大,不仅能获得海洋、高原等偏远地区的探 测资料,提高天气分析的准确性,而且可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云图观测大尺度云系的变化,并获取台 风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中云系的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大气状况,为 天气分析与预报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目前卫星云图也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中.国内外学者通过卫 星云图来研究台风的发展、结构变化、移动路径以及台风暴雨天气过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表明卫星资 料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笔者通过卫星云图分析1822号“山竹”台风发生发展的 环流背景以及它自身的结构变化,以此来研究台风天气过程的机理.1 “山竹”台风概况1822号“山竹”台风在2018年9月7日的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生成以后向西方向移动,10日早上升 格为强台风,11日晚上发展成为超强台风.15日凌晨登陆菲律宾吕宋岛,登陆时中心气压低于900 hPa , 最大风力在17级以上,“山竹”台风受菲律宾北部的两座山摩擦减弱转为强台风;16日17时登陆我国广 东省江门市台山海宴镇,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即45 m/s ),中心最低气压955 hPa ;登陆后向广 西移去,其强度明显减弱,17日20时,因不能确定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巴“山竹”台风是 2018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它的移动速度快,云系庞大,直径范围达1 000 km ,其登陆前后给华南地区 带来狂风暴雨等重大灾害.2 “山竹”台风发展的环流背景2.1西风带槽脊和副热带高压的活动情况根据卫星云图1的云系分布特征,可以看出西西伯利亚有一个逗点云系,由中心A 到云带尾部确定[收稿日期]2019-11-01[作者简介]李思敏(1996-)女,广东兴宁人,广东省平远县气象局见习预报员;研究方向:气象学.•50•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9年一个槽,根据云带中气流的走向在贝加尔湖西侧确定脊,我国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云带C1-C2后部确定另一个槽,高纬的形势为“两槽一脊”,并逐渐向东移.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呈东西向带状,渗入到我国华东、华南等大部分地区,在其控制下这些地区也表现为晴空无云或少云的天气.“山竹”登陆前,处在副高的西南侧,受其引导的东南气流下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山竹”登陆后副高有明显的减弱东退.9月15日08时9月16日08时图1红外云图上的“山竹”发展的环流背景2.2“山竹”台风发展时的高低空急流作用图2表明,低纬西南季风位置偏南,与“山竹”南侧相联系,季风云系中的云团均出现向西的卷云砧,说明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高空的东风急流很强,“山竹”在东风气流的引导下向西移动.低空急流主要表现在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不断往“山竹”输送水汽和能量,使“山竹”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其登陆减弱时段更加明显,从17日03时的云图2(a)中看到,“山竹”南侧有白亮的小云团R,两小时后,云图2(b)中看到云团R的右前方有M、N两个小云团生成,它们都是在西南急流作用下产生的对流云团.高空的东风急流主要对“山竹”的移动路径起作用,而低空急流往往与台风外围暴雨相关[6].“山竹”台风在副热带高压引导的高空东风急流、低空东南气流的影响下往西偏北的方向移动,中高纬槽向东移来伴随有冷空气南下,低纬有低空西南急流联系,它就是在这两槽一脊及副高活动的大环流形势下得到进一步的发生发展.9月17日03时9月17日05时图2红外云图上的低空急流3“山竹”台风结构变化卫星探测图像是台风分析预报必不可少的工具,应用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台风形成的天气尺度条件、确定台风的中心和强度,预告台风未来的强度、预告台风的路径等内容[7].在卫星云图上能非常清楚地看到台风的螺旋云带、环绕眼区的云墙、旺盛对流云区围绕眼区的不对称分布,以及整个台风云系的范围等第12期李思敏,等:基于卫星云图的1822号“山竹”台风的结构变化和降水云系特征•51•特征,所以根据云图观测台风的结构变化有重要作用.“山竹”在西太平洋生成之后不断发展,从云图3(a)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完整的圆形风眼,风眼即为台风中心,台风中心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中心密闭云区结构对称紧密,其北侧与西太平洋上的云系相联系,西南侧与西南急流相联系,两者为“山竹”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所以“山竹”云系长轴表现为东北-西南向,台风云系色调白亮,表明其云顶温度低,环流系统深厚,此时它的强度也达到最强.云图3(b)中可以看出“山竹”于15日凌晨登陆菲律宾北部后受到下垫面摩擦的影响,强度明显减弱,风眼消失,密闭云区的结构有所松散,西南侧急流云系减少,但是外围的螺旋云带依旧清晰.15日中午,“山竹”因副高西伸南插导致路径再次北调,快速移入南海,并且不断吸收大量的能量再次加强.云图3(c)中看出“山竹”南侧西南急流的加强,使得它的云系范围变得更加宽广,跨越10~15个经度,同时还重塑了不规则的眼区,眼区附近出现的暗黑区是镶嵌在云区中的能量泡.由于风眼附近的上升运动强烈、云系冷却而伴随的潜热能量释放集中于涡旋的能量泡的局部区域,所以出现了白亮的冷云云团.“山竹”台风继续西北行的过程中,西太平洋的云系减少,主要由孟加拉湾向其输送水汽,至16日17时台风中心登陆我国广东江门,风眼在登陆过程中消失,云图3(d)中看到“山竹”南侧的螺旋云带覆盖了整个广东、海南、广西东部以及闽南地区.登陆后往广西方向移动,在地形摩擦、能量释放及水汽补充减少的影响下,“山竹”强度进一步减弱,云图3(e)中发现其云系色调变浅,外围螺旋云带变窄;17日17时,云图3(f)中整个“山竹”冷云云系基本上稀疏松散,色调也变成浅灰色,外围螺旋云带也已消散,此时“山竹”已减弱为热低压,由于不能确定环流中心,停止编号,“山竹”彻底消亡在广西境内.9月14日17时9月15日08时9月15日22时9月16日17时9月17日03时9月17日17时图3红外云图上的“山竹”台风的结构变化4“山竹”台风的降水云系特征台风是气象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天气系统,其会带来大风、暴雨,诱发巨浪、风暴潮次生灾害,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天气系统,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52•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9年从卫星云图上分析“山竹”台风发生的系统,主要看台风云系发展情况.“山竹”登陆前其北侧的云系与西太平洋上的云系联系得到不断地发展,云图4(a)~(c)上看出北侧有一条白亮的螺旋云带,覆盖台湾省之前云带的下部出现几个对流云团,云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并且与螺旋云带辐合,加上东南侧的气流非常强盛,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强烈,使得北侧云系呈现明显的盾状,其头部向北凸起,出现明显的卷云弧线,弧线向四周散开,说明高层有强的辐散,螺旋云带在移动过程中逐渐覆盖了台湾省,加上台湾山脉的作用,台湾有降水,而且东侧迎风坡的降水量更大;随后“山竹”南侧的螺旋云带逐渐覆盖广东沿海地区,云图4(d)〜⑴上看到在螺旋云带未抵达广东时的云系结构、色调都没有抵达时的紧密、白亮,这是由于其在南海吸收能量得到发展以及海陆的挤压作用造成的向内辐合.云图4(g)〜(i)上看出“山竹”台风登陆时不规则风眼周围云系与南侧螺旋云带相比,云系较松散、色调也较浅,说明其强度较弱,相应的降水量与前期相比较少.随后“山竹”向广西方向移动,受到地形摩擦以及前期能量的释放,其强度进一步减弱,中心云系变稀疏,但还能看见几条完整的螺旋云带.云图4(j')~(l)上看出“山竹”减弱后其南侧的东南气流依旧强盛,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又有孟加拉湾的急流补充水汽,使得南侧更加不稳定发展,云图上可以看到粤西和海南地区出现三个较亮的对流云团,且其北侧均有卷云砧,随后三个云团结合形成一片卷云云区,其上部云线光滑,下部存在由于急流入侵造成的V型缺口•总的来说,“山竹”前期降水是由螺旋云带和密闭云区的作用下产生的,后期是因为冷空气入侵和急流的作用而发生强对流天气.9月17日04时图4“山竹”台风的降水云系的动态变化第12期李思敏,等:基于卫星云图的1822号“山竹”台风的结构变化和降水云系特征•53•5结论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分析1822号“山竹”台风形成、发展与消亡过程中云系及天气过程特征,发现: (1)“山竹”台风在两槽一脊和副高活动的环流背景下发生发展.低纬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风急流为“山竹”台风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不稳定能量,高纬西风急流携带冷空气南下,以及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下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大范围的降水.(2)“山竹”台风期间华南前期暴雨区较集中,主要是源于“山竹”台风螺旋云带和密闭云区的能量释放;后期暴雨区较分散,是弱冷空气南下与减弱的“山竹”台风的暖湿东南气流交汇产生零散的对流云团造成的.(3)“山竹”台风登陆吕宋岛之前结构紧密且有风眼,云系范围广,强度最强;登陆后中心环流减弱,但外围的螺旋云带依旧强大,出现“外强中干”结构形式,所以登陆时的云系亮度较浅、结构较松散,降水量也小于登陆前期.参考文献:[1]毛兰花,查轩,黄少燕,等」951-2016年ENSO事件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5):325-329.[2]王文秀,郭汝凤,陈世发,等.1951-2016年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8(6):16-18.[3]江敦春,党人庆,陈联寿.卫星资料在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1994(4):318-324.[4]Liu J C,Liou Y A,Wu M X,et al.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Among Two Tropical Depressions and Typhoons Tembin andBolaven(2012)in Pacific Ocean by Using Satellite Cloud Images[J].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14(3):1394-1402.[5]陈世发,田广增,李航飞,等.1822号“山竹”台风对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9(3):231-236.[6]高低空急流与台风环流耦合下的中尺度暴雨系统[J].应用气象学报,2000(3):271-281.[7]陈渭民.卫星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Structural Changes and Precipitation Cloud Characteristics ofTyphoon No.1822Based on Satellite Cloud ImagesLI Si-min1,LAI Shi-mei1,XIONG Zhi-gang2,WANG Ting-xiang1 (l.Pingyuan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angdong,Pingyuan514600,Guangdong,China;2.Mei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angdong,Meizhou514021,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typhoon“Mangkhut”was analyzed using satellite cloud image data,and it was found that it de­velop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and westerly belt ridge.The southwest jet stream of 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 easterly airstream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provide sufficient water vapor and energy for the“Mangkhut”,making the cloud system of the“Mangkhut”mainly on the north and south sides,and the long axis of the cloud system is northeast-southwest.In addition,due to the invasion of weak cold air and the supplement of the southwest low-level jet stream,there is convective cloud formation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weakened“Mangkhut”,which makes the precipitation more strong in the later period.Th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satellite images can better explai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hoon and the continuous change process of its cloud system,and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e ty­phoon.Keywords:satellite images;“Mangkhut”typhoon;precipitation;cloud system(责任编辑:欧恺)。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冷涡对流云带垂直结构特征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冷涡对流云带垂直结构特征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冷涡对流云带垂直结构特征钟水新;王东海;张人禾;刘英【期刊名称】《应用气象学报》【年(卷),期】2011(022)003【摘要】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可见光云图分析了2006年7月20-24日我国东北一次冷涡过程不同时期对流云的垂直结构以及云内中小尺度的结构,发现在冷涡发展阶段的初期,暖锋对流结构表现为孤立的回波系统多,强对流深厚,对流系统体现为孤立、深厚的特征.在冷涡发展成熟阶段,回波强度比冷涡发展初期的对流系统有所减弱,且为浅薄的对流系统.冷涡系统影响下发展的锢囚锋回波系统顶部呈现独特的结构特征:东南部为干冷空气侵入造成的回波区,中部为锢囚锋主体对流区,西北部为暖锋遇冷锋抬升作用形成的回波区.在锢囚锋尾部存在冰水含量与液态水含量分层现象,干冷空气侵入层在5 km高度左右,在干冷空气侵入层上部为冰水含量分布的弱回波区,下部为液态水分布的弱回波区.在冷涡成熟阶段,对流系统分布在冷涡外沿,表现为孤立的对流系统,冰水含量多的对流系统主要在冷涡的北面,而液态水主要分布在冷涡中心零度层以下.【总页数】8页(P257-264)【作者】钟水新;王东海;张人禾;刘英【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CloudSat资料的东北地区降水云及非降水云垂直结构特征对比分析 [J], 刘旸;赵姝慧;蔡波;孙丽2.基于CloudSat资料的北上江淮气旋暴雪云系结构特征 [J], 赵宇;朱皓清;蓝欣;杨成芳3.基于CloudSat探测的西南低涡对流云垂直结构特征 [J], 向朔育; 李跃清; 闵文彬; 王雪芹4.基于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的辽宁省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系垂直结构特征[J], 孙丽; 马嘉理; 赵姝慧; 杨磊; 刘旸; 秦鑫; 张晋广; 袁健5.基于CloudSat资料分析北疆强降雪天气的云结构特征 [J], 王智敏;冯婉悦;李圆圆;储长江;徐文霞;陈勇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掌握卫星数据处理的方法——学会跟踪台风的卫星优秀教案二

掌握卫星数据处理的方法——学会跟踪台风的卫星优秀教案二

跟踪台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处台风常发区的地区来说。

卫星数据处理是跟踪台风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它可以提供数据和信息,帮助我们预测和识别台风轨迹和强度,从而减少台风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那么,如何掌握卫星数据处理的方法呢?下面将分享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技巧,有助于你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项技能。

第一步:了解卫星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在开始跟踪台风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卫星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

卫星数据处理是通过地面站或卫星接收器接收和解码卫星发来的信号,并进行解析、处理和转化为有用的图像和数据。

这些信号可以是雷达、红外线、热红外线等传感器,但不同的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和处理方法可能不同。

第二步:学习卫星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学习卫星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市面上有许多卫星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可供选择,如Envi、Erdas、ArcGIS等,每种软件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当然,具体使用哪一种软件还需根据实际需求和个人爱好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软件并不是目的,而是为完成任务服务的手段。

因此,在学习软件时,我们应注重软件的具体应用和操作,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其理论和技术细节。

第三步:掌握卫星图像的处理方法卫星图像是卫星数据处理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元素之一。

掌握卫星图像的处理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卫星数据,并提供基础和依据支撑预测与识别台风轨迹与强度。

掌握卫星图像的处理方法需要了解图像格式、波段组合、增强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掌握图像纠正、专题制图、卫星精度评定等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步:了解台风跟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台风跟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卫星数据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该项内容需要了解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台风的实时和预测路径、卫星图像与其他气象数据的有机结合,以及基于此的判断、预测和识别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教材、网课、实验室和培训资料,加深对台风跟踪的理解和掌握。

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夏季云的垂直结构

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夏季云的垂直结构

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夏季云的垂直结构张晓;段克勤;石培宏【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vertical variation in cloud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during summer (June to August) of 2006–2010 was studied using CloudSat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cloud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ould develop in the stratosphere in summer, and existed as water cloud below 5 km, mixed with liquid and ice crystals from 5 to 10 km, and was ice cloud above 10 km. However, due to the problem of the inversion algorithm of the cloud phase from CloudSat data, the cloud top of the water cloud and mixed cloud may have been lower, and the cloud base of the ice clouds higher, than was actually the case. (2) There were some spa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ummer mean water vapor flux and the cloud water path.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cloud water indicated that the cloud water was sufficient from 26.5°N to 30.5°N. The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cloud watershow ed that the cloud water to the east of 95°E was more abundant than to the west. (3) The cloud in the study area was mainly single-layer, especially over the eastern Tibet Plateau.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single-layer cloud was 4182 m, and the cloud top and cloud thicknessdescended in a fluctuating fashion from south to north, limited by the water vapor amount.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multilayer cloud was reduced obviously to the north of 27°N, which illustrated that powerful convection was mo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layer cloud.%本文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2006~2010年6~8月云垂直结构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青藏高原东部云发展可达到平流层,且高原东部云在5 km以下以水云存在,5~10 km以液相和固相共存的混态存在,在垂直高度10 km以上以冰云存在。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台风“烟花”(202106)的影响过程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台风“烟花”(202106)的影响过程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台风“烟花”(202106)的影响过程作者:唐飞陈凤娇诸葛小勇吴福浪宇路姚彬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1年第05期摘要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18日生成,7月30日变性为温带气旋,生命史长达13 d,先后对中国东部14个省市造成影响,其主要特点是移动速度慢、陆上滞留时间长和累积雨量大。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和全球降水测量卫星的多通道观测和产品,对“烟花”的影响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烟花”空间尺度较大(最大半径约为350 km),登陆前对流深厚、云系螺旋特征显著,登陆后云系结构遭到破坏、中等对流分布密集但没有组织性;“烟花”在洋面上时液态水和冰态水含量丰富并表现出非对称分布,登陆后液态水和冰态水主要集中在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

基于微波成像仪的降水反演结果显示:降水主要分布在台风外围螺旋雨带位置,且在位置和形态上与实况较吻合;虽然雨量估计值与实况存在一定偏差,但对降水预报,特别是常规资料稀少区域的降水预报仍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台风“烟花”;卫星遥感;对流;降水热带气旋(根据生成地,也称为台风、飓风)是发生于热带洋面的最具破坏力的重要天气系统(陶丽等,2012,2013;霍利微等,2016)。

对发展强盛的台风进行监测和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台风结构、及时掌握台风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从而减小由于台风造成的损失(陆晓婕等,2018)。

台风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位于洋面。

在远洋时,常规资料难以探测到。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台风的观测已经并将继续依赖于卫星遥感观测(Zou,2020)。

目前,静止卫星、极轨气象卫星和降水测量卫星是三种主要的气象卫星。

静止卫星仪器提供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探测数据,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监测台风路径和强度变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刘正光等,2003;许健民和张其松,2006;余建波,2008;李峰等,2009;Zhuge et al.,2015)。

东海海区各季节昼夜云的特征分析

东海海区各季节昼夜云的特征分析

东海海区各季节昼夜云的特征分析安洁【摘要】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over and cloud height in the East China Sea Zone in each season or day and night is analyzed using the 2B-GEOPROF and 2B-GROPROF-Lidar data of CloudSat from 2007 to 2010.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oud cover and cloud height has evident seasona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with a more quantity of total cloud cover in spring and summer and a less in autumn and winter.While,there is a more low-level cloud cover in winter and a less in summer..It is cloudy all the year round from Taiwan island and east of Taiwan island to 123° E,the yearly average total cloud cover is more than 65%,and the yearly average low-level cloud cover is more than 45%.The cloud cover has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day and night.The yearly average total cloud cover is more at 18 UTC than at 6 UTC in mostarea.Above the sea,the yearly average total cloud cover is above 50%~60%at 6 UTC,and 55%~70% at 18 UTC.Average minimum cloud base height and average maximum cloud top height are highest in summer and lowest in winter.At 6 UTC,the area with low values of cloud height is in the region from Taiwan Island to its north-east sea area,and the area with high values is in the reg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But at 18 UTC,the cloud rise in coastal area,and bring down on the sea,and the new area with low valuesof cloud height is at the north of the Ryukyu Islands.%利用2007-2010年CloudSat二级产品中的2B-GEOPROF和2B-GROPROF-Lidar数据,对东海海区各季节、昼夜的云量、云高分布特征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量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较大,总云量以春、夏两季居多,秋、冬季节较少,而低云量则以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台湾岛及其以东至123°E海域终年多云,年平均总云量在65%以上,年平均低云量在45%以上.昼夜变化较为明显,大部分区域夜间18时年平均云量比白天06时略偏多,海上年平均总云量06时约为50%~60%,18时增加到55%~70%;平均最低云底高和平均最高云顶高的水平分布趋势相近:夏季云层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云层最低.从年平均云高分布来看:06时,台湾岛及其东北海域是云层的低值区,沿琉球群岛区域是相对的高值区,而18时沿海地区云层升高,海上云层明显压低,琉球群岛北部海域骤变成低值区.【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7(034)004【总页数】8页(P76-83)【关键词】东海海区;CloudSat资料;云量;云高【作者】安洁【作者单位】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1云是制约航空飞行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云量、云高等云参数在天气分析预报和航空气象方面有重要应用。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台风“浪卡”非对称结构及降水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台风“浪卡”非对称结构及降水
业 务预报及 服 务工 作 的难 度 。本 研 究 通 过 对 台 风 “ 浪
带气旋预报服务工作 ,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 本研究 将对此 次热带气旋过程进行 天气 学诊 断 和物理量 的分 析 , 特别 侧重于其结构 的南北不对称 和上下 分离现象 的剖析 。
卡” 不对称结构 的分 析 以及 探讨 卫星 资料在这 种热 带气 旋 中的应用 , 有助 于加深 认识 不对 称 台风强 度和路 径 的
示 意义 。
关键词 : 气学 ; 天 非对 称结 构 ; 暴雨 ; 卫星资料 ; 台风 “ 浪卡 ”
中 图 分 类 号 :P4 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6 9 (0 1 0 0 0 —0 0 7— 10 2 1 )3— 0 1 6
我 国是 台 风 登 陆 最 多 的 国 家 , 是 受 台风 危 害 最 严 也
登陆 , 随后强 度减 弱为热带低压 。( 1 图 )
输 送 , 明 “ 卡 ” 在 发 展 加 强 之 中 。北 部 云 带 延 伸 不 表 浪 正
如南部 明显 , 是 由于“ 这 浪卡 ” 于 副高 的南沿 , 位 东风 气 流较 强 。南 部 螺 旋 云 带 发 展 加 强 一 直 维 持 到 2 日 3 0 :0 “ 6 0 , 浪卡” 中心移 上菲律宾群 岛 , 明这期 间“ 表 浪卡 ”
第 3 第 3期 3卷
2 1 年 6月 01
d i1 . 9 9 j i n 1 0 o : 0 3 6 / .s . 0 7—6 9 . 0 1 0 . 0 s 10 2 1 .3 0 1
广 东
气 象
Vo . 3 13
No 3 .
Gu ng o g Mee r l g a d n to oo y

基于气象卫星资料的西太台风特征分析

基于气象卫星资料的西太台风特征分析
第3 6卷
增刊 Ⅱ







Vo l _ 3 6 S 2 D e c . 2 0 1 5
2 0 1 5年 1 2月
J OURN AL OF ME T EORO L OGI CA L RES E ARCH AND AP P L I C AT I ON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8 4 1 1( 2 0 1 5 )S 2 — 0 0 8 0 — 0 3
台风 在 卫 星 云 图上 是 一个 体 的厚度 . 云 越厚 , 色调
此利 用卫 星 云 图辨 别 台风具 有优 异 的识 别性及 准 确
性, 增 加对 台风 的辨识度 。有研究 指 出 , 利 用卫 星 云
图 总结 了 台风 发生 发展 时卫 星 云图 的背景 。丁一 汇
精确 地 预报 台风各 方 面信 息 。 目前对 台风 的登 陆地
点 只能从 大 到小 的缩小 范 围 ,但 对 于异 常 的台风 的 预报 往往 存在 偏差 ,各 家数 值 预报对 其 预报 也有 一
螺旋 云带 上 的水汽 带 细而小 ,其 西南 侧 的水汽 带 输
送 水汽 到 台风 的强 度 大大减 弱 。 台风不 断发展 . 可 以
分 析 台风 的发生 发展 以及 与其 之 间 的关 系
2 多通 道 卫 星 云 图 分 析 台风 特征
通 过不 同通 道 获取 的云 图 ,它们反 映 出来 的信 息 不 同 。下 面 分别 取 台 风 “ 海燕 ” 发生时 、 成 熟 时 和
消 散 时的红 外 云 图 、 可见 光 云 图和水 汽云 图 , 分 析它
越 白 。台风 “ 海燕 ” 在其 生命 过程 中台风 中心处 的色 调是 白亮 , 上 层具有 辐散 才 能使 云体厚 度 厚 。 在 发 生 和成 熟 时 , 台风南侧 有充 足 的对 流云 团 , 其 附近 有 热 带辐 合带存 在 , 有 明显 的螺旋 云 带 , 发 生 时有两 条 不 同 而明显 的螺 旋云带 ,成熟 时其 螺旋 云带 的强 度 比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引言:天气和云观测是现代气象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预测和理解气候变化具有巨大的意义。

CloudSat卫星是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一颗卫星,它携带着先进的雷达技术,为天气和云观测分析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CloudSat卫星的特点和应用,解析其在天气和云观测领域的重要性。

一、CloudSat卫星的特点CloudSat卫星于2006年4月28日由美国宇航局发射升空,它搭载了一台称为“云剖面雷达(Cloud Profiling Radar,简称CPR)”的先进仪器。

CPR利用雷达技术扫描大气中云的垂直结构,探测云的高度、几何形状、内部温度和降水情况等关键参数,为天气和云观测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数据。

此外,CloudSat卫星的轨道距离地面约705公里,每天绕地球飞行14.1圈,可连续观测到全球大范围的云状况。

二、CloudSat卫星的应用1. 天气预报改进CloudSat卫星的数据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观测云的垂直结构和内部特征,可以精确判断不同类型云的特征及演变趋势,提高对降水、雷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预判准确率。

此外,CPR还能够观测到大范围的云顶高度和云顶温度,对于气象模型的改进和天气模拟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气候变化分析云是地球大气中关键的热能传输和气候变化因子之一。

CloudSat卫星通过监测云的水分、大小、厚度等参数,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通过观测不同纬度、季节和年度的云情况,可以揭示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理解全球变暖、降水量变化等现象背后的机制。

3. 极端天气事件研究CloudSat卫星的观测还对研究极端天气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云的垂直结构,可以提前预警并预测飓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相关地区提供及时的紧急响应和救援行动。

4. 云微物理过程研究云微物理过程是云的形成、演化和消散的重要机制。

台风云娜在近海强度变化及结构特征的数值研究Ⅰ:云微物理参数化对云结构及降

台风云娜在近海强度变化及结构特征的数值研究Ⅰ:云微物理参数化对云结构及降

台风云娜在近海强度变化及结构特征的数值研究Ⅰ:云微物理参数化对云结构及降台风云娜在近海强度变化及结构特征的数值研究Ⅰ:云微物理参数化对云结构及降水特征的影响首先对AREM模式模拟的台风基本结构和云结构进行验证,检验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5组试验来研究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台风"云娜"云结构及降水特征的影响.试验设计主要突出冰相云微物理过程、云微物理特征引发的冷却效应以及霰下落速度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云微物理参数化过程对云的发展和降水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各试验的水凝物分布和强度不同,降水类型和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起的云中热力结构也有较大区别;在所有试验方案中,24 h降水率最大差异为52.5 mm/h.云微物理过程对云和降水特征的具体影响表现在:(1)如果不考虑雨水蒸发冷却效应,此时台风内核上升运动强度最强(达到-19 Pa/s),雨水和霰粒子增长最明显,相对于对照试验增量分别为1.8和2.5 g/kg.(2)霰和雪的融化对于螺旋雨带中雨滴的增长十分重要,但他们可能不是云墙中雨水形成的主导因子.(3)不同方案的降水模拟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别,采用暖云参数化后,降水区域最小,但其中对流降水比例最大(63.19%);霰落速减半后,降水区域最大,其中非对流降水比例也最大(51.15%).作者:程锐宇如聪傅云飞徐幼平 CHENG Rui YU Rucong FU Yunfei XU Youping 作者单位:程锐,徐幼平,CHENG Rui,XU Youpi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宇如聪,YU Ruco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北京,100029)傅云飞,FU Yunfei(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刊名:气象学报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9 67(5) 分类号:P458.1(24) 关键词:台风结构台风降水云微物理参数化 AREM模式 Typhoon structure Typhoon precipitation Cloud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AREM model。

卫星资料在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卫星资料在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卫星资料在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江敦春
【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采用ECMWF资料对8209号台
风带来的暴雨进行了控制试验,同时采用卫星和地面资料对原有初始湿度场作订正,进行了灵敏试验。

对比分析表明,应用卫星资料后,模拟的台风暴雨及雨量中心强度与实况甚为一致。

此外,由模式输出流场的分析表明,台风内部及其外围有显著的非对称气流和明显的中尺度系统结构。

暴雨发生在低空非对称气流聚合和高空非对称气流辐散重叠区域;在强雨量中心区,低空有清楚
【总页数】1页(P318)
【作者】江敦春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2
【相关文献】
1.2013年“菲特”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微物理方案的对比试验 [J], 刘瑞;翟国庆;
朱佩君;李靓靓
2.WRF模式同化系统在"碧利斯"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J], 陈业国;何冬燕
3.“卫星资料应用”专题系列卫星资料测量精度参数“NEDT” [J], 邹晓蕾
4.冷空气影响台风暴雨的中尺度分析及数值模拟 [J], 姚晨;娄珊珊;叶金印
5.卫星资料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J], 徐枝芳;党人庆;葛文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0 6 — 9 8 9 5 . 2 0 1 2 . 1 21 0 3 . Ha n Di n g , Ya h We i ,Y e J i n g , e t a 1 . 2 0 1 3. An a l y z i n g c l o u d ,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a n d t h e r ma l s t r u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t yp h o o n s i n e a s t e r n
基于 C l o u d S a t 卫星资料分析东太平洋 台风 的云 、降 水和 热 力结构 特 征
韩丁 严卫 叶晶 2 刘会发
1 解 放 军理 工大 学气 象海 洋学 院 ,南京 2 1 1 1 0 1
2 解放军 9 5 8 7 1 部队 ,衡 阳 4 2 1 0 0 2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s t a g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wi n d s p e e d , t h e c l o u d ,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 a n d t h e r ma l 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y p h o o n s a t d i fe r e n t s t a g e s i n t h e e a s t e m P a c i i f c a r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na a l y z e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r a d a r r e l f e c t i v i t y h a s o p p o s i t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a b o v e a n d b e l o w 5 k m i n h e i g h t , a n d t h e e c h o i n t e n s i t y a n d t o p h e i g h t d e c r e a s e a l o n g t h e r a d i a l d i r e c t i o n .
A na l y z i ng Cl o ud , Pr e c i pi t a t i o n, a nd The r ma l S t r uc t ur e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y pho o ns i n Ea s t e r n Pa c i ic f Ba s e d o n Cl o udSa t S a t e l l i t e Da t a
A bs t r ac t Us i ng t h e Cl o udS a t t r op i c a l c yc l one c r os s i ng da t as e t f r om 2 00 6 t o 2 0 1 0 a n d d i v i di ng t h e da t a i n t o d i fe r e nt
关键词
C l o u d S a t 台风
雷达反射率 降雨率
热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 P 4 2 6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9 8 9 5 ( 2 0 1 3 ) 0 3 - 0 6 9 1 — 1 4
d o i : 1 0 . 3 8 7 8  ̄ . i s s n . 1 0 0 6 — 9 8 9 5 . 2 0 1 2 . 1 2 1 0 3
第3 7 卷 第 3期 2 0 1 3年 5月




Vl 0 1 .3 7 .No .3 Ma v 2 0 1 3
Ch i ne se r i c Sc i e n c e s
韩 丁,严卫 ,叶 晶, 等. 2 0 1 3 .基 于 Cl o u d S a t 卫星 资料 分析 东太 平洋 台风 的云 、 降水和 热 力结构 特 征 [ J 1 . 大气 科 学, 3 7( 3 ) : 6 9 1 — 7 0 4 , d o i : 1 0 . 3 8 7 8 / j . i s s n .
1 0 k m 高度存在暖核结构 , 其 下 方恰 好对 应湿 心 区 , 而 1 0 k m 以上 相 对 湿 度 距 平 较 大 值 区对 应 台风 顶 部 的卷 云 罩 。 各阶段 4 . 5 k m 以上 为对 流 性 稳 定 层 结 而 该 高 度 以下 的层 结 特 性 各 异 ,此 外 假 相 当位 温 沿 径 向不 断 减 小 。
HAN Di n g , YAN We i , YE J i n g , a n d LI U Hu i f a
1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t e o r o l o g y a n d O c e a n o g r a p h y , P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Na n j i n g 2 1 1 1 0 1 2 U n i t N o . 9 5 8 7 1 o f P L A, He n ya g n g4 2 1 0 0 2
P a c i i f c b a s e d o n Cl o u d S a t s a t e l l i t e d a t a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t mo s p h e r i c S c i e n c e s ( i n C h i n e s e ) , 3 7 ( 3 ) : 6 9 1 — 7 0 4 .

利用 2 0 0 6  ̄2 0 1 0年 的 Cl o u d S a t 热带气旋过境数据集 资料 ,依据风速大 小划分为不 同演变阶段 ,对各阶
段 内东太平 洋台风的云、降水 和热力结构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 明:雷达反射率在 5 k m 高度上下 的分布截然相 反 ,沿径 向回波强度和顶 高不 断减 小。各类云沿径 向和垂直方 向的分布差异较大 ,而深对流云 的垂直尺度和发生 概率始终较大 。有效粒子半径 、分布宽度参数和冰水含量 随高度减 小而粒子数浓度却增大 ,沿径 向各冰云参数以 及 降雨率都不 断减小 。各阶段 降雨率总体上夏季大于秋季 ,沿纬 向各季节在不 同阶段 的分布各异 。内核区降雨率 近似服从指数分布且对暖 的海面温度 S S T较 为敏感 ,其与雷达反射率 的散 点分布集 中在三个 区域 内。内核区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