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策略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策略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策略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具备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周围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具有敏锐的感知和思考能力。

本文从教育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探究课程,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建立学校图书馆和电子资源中心,收集丰富的书籍、期刊和网络资料,供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问题导向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由问题到知识”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法规则,通过实际应用来解决日常交流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思维。

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能力之一。

学校应加强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创新科技比赛和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现代社会对于孩子的培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注重他们的学业成绩,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也成为了父母们关注的焦点。

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和培养批判性思维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是指引导孩子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几种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1. 学会提问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提出问题,比如鼓励他们问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同时,父母也应该对孩子的问题给予耐心和正确的回答,以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2. 发展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孩子们应该从小就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父母可以组织一些观察性活动,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等地方,让他们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

3. 提供开放式的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父母可以提供开放式的环境,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和决策。

比如,在家庭作业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孩子们在思考和分析问题时具备的挑战和质疑的能力。

下面是几种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进行一些逻辑思考的游戏或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给孩子出一些谜语和逻辑题,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分析。

2. 培养质疑精神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质疑和挑战,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事物是这样的,是否可以有其他解释等。

同时,父母要给予正面的回应和鼓励,让孩子保持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3. 注重思维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长期的思维训练,父母可以通过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思维训练游戏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比如,玩一些填字游戏、拼图游戏等,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是孩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源泉。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把问题“讲”明白,然后让学生实行相对应的练习,或施以“变式”训练,在持续强化中使学生“学会”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这种教学过程和方式固然有效,但是假如不给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被动接受,问题意识会被弱化,可持续优化的自身学习水平就会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点、转变教学方式。

具体地说,教师要树立准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擅长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擅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有意义的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便出现无疑可问的现象,教师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利用问题串,能够将学生自然地带入问题情境。

问题就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无时无处不存有,如此便可诱发其问题意识,进而产生思考、探索的心理冲动。

二、营造和谐气氛,鼓励学生质疑以往教师总爱以“讲”为主,喜欢“一言堂”,当然就出现学生有疑不敢问的情况。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在教学中理应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更容易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敢问。

的近似值是多少?因为学生的理解偏差和能够记住的近似值不同,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3.14,3.1415926……此时,教师能够简略介绍:圆周率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我国古代有“周三径一”之说,公元前1700年的埃及文手稿中256/81(约为3.1604)的记载……当今,人们用计算机能够轻松地得到小数点后上百万位数字。

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

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

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两种典型形式: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第二类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弄懂、理解新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好奇,才有可能有问问题的意识和冲动。

所以掌握过硬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

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训练,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

(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学生问题意识的 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  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树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思想在观念上,师生首先要树立一种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思想,即更侧重于知识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注重结果。

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名人、名言或举例一些发明创造的起因来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更重视“提出问题”。

如: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再有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等等。

二、创设环境,让学生敢问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教学环境,尽量消除学生的紧张、压抑、焦虑,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

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如鼓掌,伸出大拇指,做一个OK的手势等;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指出他所站的角度现在不太合适,并启发他、激励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并不准学生之间相互嘲笑,逐渐让所有同学都树立自信心。

再就是可以对所提出问题的质量给各小组适当加分以激励。

总之教师要认真倾听,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创设环境,解除学生的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让学生慢慢地养成敢问问题的习惯。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爱问要使学生爱问,必须要创设适当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一些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如设置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性为目的的变式训练题等,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学生在理解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持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爱因斯坦以前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问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水平。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师与学生角色平等,与学生距离拉近,师生互动;允许学生“出错”,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提问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2、拓展渠道,让学生会问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先实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

例如,作者开始组织各小组实行比赛,看谁的问题提的好且又能难得住对方,所以同桌或前后间的学生实行讨论,深挖课文内涵,总是要以难住对方为目的,开始有一些不会提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偏,有的甚至问“朱自清为什么不去写他的母亲而是写他的父亲。

”有些问题又好笑又不知如何回答,所以作者自己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

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不再仅仅以非难倒对方不可为目的了。

后来又“抓典型、树榜样”,通过展开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说真的,有很多问题连教师都无法考虑到,而学生却想到了。

3、精心组织,让学生善问为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水平,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在解决新问题中再提出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

课后再给予指导,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索。

通过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但就现阶段的教学行为来说,有些学生从来不想提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总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如何培养?课堂效率要如何提高呢?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想问。

小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因而我们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新求异。

这样问题意识的种子才有成长的可能。

比如教师在课上要用温和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尊重。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先小组内讨论,总结问题有哪些,再组织汇报问题,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进行思维的碰撞,就更容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教会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让学生会问。

教师应当交会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

1.针对课题质疑。

比如,看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问。

2. 抓关键词质疑。

在课文中抓住几个关键词,就能将课文思路及重难点解决。

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问道“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恰好是解决课文的关键。

3.在新旧联系中寻疑。

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旧和新之间寻找结合点,以旧促新。

4.抓关键词质疑。

比如,在《去年的树》中,学生发现文中的“看”有两处,就问道“这两个看的意思一样么?”5.抓矛盾冲突提问。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我们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抓住矛盾,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比如,在《母鸡》这篇课文中,我将总结的母鸡的特点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快抓住矛盾,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正好,我就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介绍给学生。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意识培养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活动和引导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将盛有气体的气球放在火上加热,让学生观察气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气体性质的问题思考。

2.问题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例如,当学生学习动植物的适应性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有些植物能在荒漠地区生存?为什么北极熊的毛是白色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会开始思考和发现问题。

3.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并从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材料包裹音乐盒,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引发学生对于声音传播的问题思考。

二、分析问题一旦学生发现了问题,就需要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1.提供信息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鸟类的适应性时,教师可以提供关于鸟类的特点、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方面的信息,促使学生对于鸟类适应性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2.讨论与合作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可以互相启发和激发问题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问题,并进行集体思考。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条件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观察不同的植物生长条件,然后合作讨论,分析问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第一,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

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

这实质上也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一个积极而合理的评价,建立这样一个积极合理的基本准则,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二,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有问题意识。

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书一体,成了教材的化身,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

教师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奢谈。

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先行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纠正对学生问题意识理解的误解。

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认为课堂上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启发示教学。

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问问答答中充满了大量的是非问和填空问。

不少问题根本不需思考,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就能应答自好,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思维的效率极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预设文本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的过程,只有在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后,预期的学习效果才会达到。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尝试、发现、探究、创造,意义重大。

此时,需要教师以问引问,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新的问号,提出新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不断地预设文本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提出心中的疑问。

这样,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绝句》一诗时,我先用形象的语言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诗人的生活:“春光明媚,勾起了诗人的游兴,他乘着小船来到野外,将小篷船系在岸边的一棵古树下,拄着拐杖过了桥向东走去。

杏花开得那样烂漫,花瓣像雨一样飘落,却不会打湿衣服,春风拂着杨柳吹在脸上,一点也不觉得寒冷……”这充满春天般气息的语言,使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一起踏上寻春的道路。

接着,我又配上一曲欢快的音乐,启发学生:“这画面、这音乐,让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明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的精神自由、愉悦,提出了很有新意的问题。

有的问:第一句写“两个黄鹂”,为什么不用“两只”呢?有的问:这首诗是赞美春天的,那还写小船有什么用呢?还有的问:春天到了,冰雪都融化了,为什么还要写山上的雪呢?……这些问题是在学生的大胆想象中产生的,既丰富了诗的情境,又增强了学生对诗境的感受、理解,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作好了铺垫。

二、善用评价策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学会多元评价学生,一定能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及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及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及培养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认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全面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提高自身的思辩和创新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问题意识的价值1.促进思维发展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综合,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锻炼逻辑思维,扩展思维广度和深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寻找信息、整理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他们不仅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更能独立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3.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主动地去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不仅能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够更加准确、流利地运用语言。

4.培养创新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试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他们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发展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特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1.引导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于文本材料,教师可以提问一些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反问学生,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2.鼓励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去探究和研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多方面的思考,不断试验和尝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3.培养合作意识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旺盛,热爱探究,这是自然本能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够慢慢地形成。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有趣的数学题目或者一个难题,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问题。

二、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成年人相比仍然较为单纯,因此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问问题。

不用担心学生的问题会比较幼稚,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并且表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花费更多时间提出问题,甚至引导学生重复细节问题,多次强调某个关键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深层次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实例,通过实例的分析我们能够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问题。

四、扩大学生的思维视野教师应该讲解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新闻,多了解当下社会和数学的关系,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

总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重要的。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得以发展的。

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多问问题,开展问题解决,扩大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即人们在理解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持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的目的。

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然后提出问题,这往往会导致理解的新领域和新视角。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渠道。

针对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协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即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

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2、要擅长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了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

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和价值观的重建。

下面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加强对问题意识的引导。

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育者对于问题敏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得到提升,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进行引导,比如“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我们如何保护环境?”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

2.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学习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创设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供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将更容易发现问题,并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4.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学习,更需要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企业,让他们了解生产过程与环保等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让他们接触到贫困、环境污染等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并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此外,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家长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家庭可以营造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比如家人之间的互动交流、阅读环境的营造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接触到更多领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调换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

要使学生保持激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十分重要。

1、创建宽松、民主、和睦气氛,鼓舞学生勇敢发问优秀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其学习的主动参加意识。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踊跃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获得成绩。

悲观的感情不单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成效,并且会影响学生的长久发展。

所以,在英语教课中我们教师应当一直关注学生的感情,努力创建宽松、民主、和睦的教课气氛。

每一位拥有创新人品的教师,都要和学生成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位学生创建创建宽松、民主的发展环境,使学生逐渐建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信念,敢于勇敢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问质量的一定以及回答下列问题的仔细和耐心更加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充足发挥学生的踊跃性、主动性和创建潜能。

2、奇妙设疑,启迪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讲堂教课中,教师的奇妙设计是启迪学生思想的钥匙。

在英语教课中,我们常常给学生一些task ,可是,假如所给的任务不过简单的重复,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获得提升,所以task 的要点应放在培育学生自我思虑,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上来。

在讲堂上,教师应创建时机,让学生产生问题、思虑问题、解决问题。

在进行be 动词的教课中,我打破过去先将语法知识教授给学生再经过练习稳固知识的步骤,设计先将各样be 动词组成的句型演示在黑板上,学生不得不产生疑问:为何表达同样意思的be 动词却好几种形式?它们不一样的形式是怎么形成的?为了揭开这些谜,学生们不停猜想、不停议论、不停研究,而我则在旁加以指引,逐渐得出结论。

因为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踊跃思虑,知识掌握得更为扎实。

3、保护和鼓舞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小学生比较喜爱表现,希望获得教师更多的注意和认同,并且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事情喜爱追根问底。

假如教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色不加以保护和鼓舞,以为他们过于天真无知,必定会抹杀了学生的创建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敢于提问。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愿意提问。

2.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授提问技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问并不是随意发问,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式。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从而增强提问的意识。

4.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从而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提出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5.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提问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经验和互相提问。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6.教师榜样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7.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提问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李军焰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年第02期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怀疑精神,懂得“疑”才真正会思考,才真正会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信息量
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学生就会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经过思考,有些问题自己就能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会查找资料,反复验算,综合各种技能进行预测、推理,小组间研讨.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最终向老师请教.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不仅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而且还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条件.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学生就不迷信课本,不迷信老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促使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新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牛顿正是有问题意识,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才提出“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而不是飞到天上去”的问题,由此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和
方法
1.高中数学教师要有问题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对这些问题和困惑的解决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掌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有的想法在大脑中一闪而过,有的想法则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既要善于捕捉即时而过的灵感,也要深入思考工作中困惑的解决办法.教
师不能熟视无睹,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一个课题与同行一起研究和探讨.
教师有问题意识,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就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没有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不能把课堂效率提得更高.教师具有问题意识,才能提出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学生才能耳濡目染,增强问题意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不受拘束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认真对待,鼓励他们把想法讲出来,肯定他们所提问题中的积极的方面,改造其欠准确的方面.即使出现相当荒谬的问题,也不全是坏事,至少暴露了他们的错误思维,以便教师拨乱反正,加强正确引导.
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及时解决时,要诚恳面对,坦率地告诉学生学无止境,课后会通过查找资料或向同事请教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告诉学生,希望他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解决问题.
3.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教师应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地探究以解答问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例如,在讲“平面基本性质”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谁能用一根手指顶着这张硬纸板在教室里走一圈?结果有几个学生上去试,都以失败告终;接着让学生用两根手指头试一试,再用三根手指头试一试.学生发现用三根手指托着硬纸板能平稳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由此提出疑问:为什么一根、两根手指不能支撑好硬纸板,而三根手指就可以呢?学生经过探究,得出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结论.我继续引导学生,在初中画圆时,有这样一个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为什么三个点要不在一条直线上呢?有学生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时我发现有学生眉头紧皱,于是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有学生提出: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也能确定一个平面吗?我看不行.大家在他用笔和纸的比划下立即明白了确定平面的三个点必须不共线.
4.增强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会问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真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促其得法善问,必须经常性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
总之,引导学生向教科书提问,向老师提问,向生活提问.在教学中,有时可以故意留点疑问,露点破绽,在讲解过程中设置点误区,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思考,利用认知冲突引起讨论,甚至争论,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大胆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