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民宗教工作研究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当前,中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宗教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我们要认真对待宗教工作,把握新形势,积极推进宗教工作。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人们对神秘现象的一种信仰、追求和解释。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我们应该尊重各种宗教信仰,维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同时也要保障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的红线,捍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
其次,我们要加强宗教管理和引导。
加强宗教管理,不能简单粗暴地打压和取缔宗教团体。
相反地,应该建立健全的宗教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将宗教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宗教团体的引导,帮助宗教团体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我们要激发宗教文化活力。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在尊重宗教信仰的同时,弘扬宗教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的生命和活力。
要营造良好的宗教文化氛围,发掘和保护珍贵的宗教文物和遗址。
第四,我们要加强教育和培训。
宗教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们要加强宗教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素质和水平。
同时,也要积极推动信教群众的宗教教育,加强对宗教信仰的解释和引导。
最后,我们要弘扬宗教和谐理念。
宗教的本质是和谐,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我们要积极弘扬宗教和谐理念,促进不同宗教信仰和谐共处,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出现宗教矛盾和冲突。
总之,当前宗教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加强宗教管理和引导,激发宗教文化活力,加强教育和培训,弘扬宗教和谐理念,推动宗教工作顺利发展,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义
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义1.维护社会稳定2.促进民族团结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4.推动宗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三、应对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挑战1.加强宗教政策法规体系建设2.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3.加强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4.深化宗教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四、全社会共同努力1.各级政府履行职责2.社会各界积极参与3.公民提高宗教信仰自由意识五、结论正文:在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宗教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相关挑战。
首先,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在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对信徒具有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
宗教工作通过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稳定因素。
其次,宗教工作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宗教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做好宗教工作,有利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民族大团结。
此外,宗教工作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各类宗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包含了大量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观念和智慧。
通过宗教工作,我们可以挖掘和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提供精神滋养。
然而,新形势下宗教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宗教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宗教事务管理体制,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同时,加强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宗教工作专业化水平。
此外,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宗教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各级政府要履行职责,切实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宗教工作,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广大公民要提高宗教信仰自由意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信仰选择。
新形势下高校宗教工作实践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宗教工作实践研究【特别关注】吕晓丽(北京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北京100083)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笔者在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梳理出高校宗教工作的三个特点和难点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宗教工作的三个特点(一)正常宗教与邪教的分辨问题高校宗教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情况是,邪教以正常宗教的面目出现,冒充正常宗教吸引学生,通常以学生社团、读书会、交友会、英语角的面目出现,建立网站、微博、微信等进行思想渗透,短时间内用各种利益或精神诱惑蒙骗大学生,一旦进入圈套,信教者精神上将会受到麻痹和控制,难以自拔。
因此,工作中时常在短时间内难以准确分辨正常宗教与邪教,给正确及时处理带来一定难度。
宗教是社会形态又是社会实体,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
宗教的形成和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存在方式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常宗教都有一定的规范化模式,比如信仰体系、教义教规、文化礼仪等,总体上具有劝善的社会本质。
邪教是短暂性的、有直接利益诉求的、是反社会的团体组织。
邪教通常与政治相关,有政治目的。
经常以正常宗教或者高于正常宗教的名义建立,神化甚至魔化首要分子,其活动诡秘,对信徒有着较强的控制力或精神束缚,这对于思想单纯、阅历简单的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蒙骗性。
邪教为了掩人耳目,在表现形式上吸收宗教的某些成分,也会编造一些所谓的教义教规用以迷惑视线,但从根本上没有完善的信仰体系和价值理念,邪教的教义从本质上是有一定政治目的的歪理邪说。
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也时常打着宗教的幌子欺骗大学生,制造民族分裂活动,破坏国家稳定。
(二)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是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突出特点,也是长期以来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难点之一。
在中心组学习“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全文共计1040字在中心组学习“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在中心组学习“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按照中心党组的安排,我全面系统地对《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工作学习材料进行了认真研读和学习,现将心得体会交流如下:
首先,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历史上,宗教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必也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但宗教的消亡在当今是看不到的,其消亡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长期发展,在一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完全具备的时候,在所有人们充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之后,世界的宗教才会消失。
其次,要正确认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也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
我们党之所以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深刻认识。
基于正确认识到宗教是意识形态范畴,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消除,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那就引导并发挥其良性的重要影响。
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仰宗教,但我们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
1。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根据我国国情和宗教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项工作。
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坚持我国宗教的基本方向,即中国化、时代化、法治化和社会化。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的重点。
要加强宗教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加强宗教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和宣传我国宗教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推动宗教思想与时代要求相结合。
加强宗教教育,通过宗教知识普及、宗教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提升人民群众的宗教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要加强宗教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
宗教组织是宗教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对宗教组织的管理,明确其合法权益和责任义务,规范宗教组织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要加强对宗教信教群众的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在新形势下,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是加强宗教工作的重要方向。
要通过宗教教育、宗教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价值追求。
第五,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加强宗教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我国宗教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积极参与国际宗教组织和宗教文化活动,加强宗教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宗教关系,提高我国宗教事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宗教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宗教工作方针,加强宗教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宗教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宗教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研究
所 抬 头
威
同时 , 利用 学校 网站 、 校报 、 电视 台 、 广 播
尤 其注 重利用 官方微 博 、 2 . 宗 教对 大学 校 园 的影响 和渗 透有 站 等宣传 媒体 ,
微 信等新 兴媒 体 , 多方 位 、 立体 式地宣 传
普及 民族 宗教理 论 , 根 据 国内各大 高校 有关 大学 生宗教 党 的 民族 宗教 政策 ,
何
的宗 教信 仰 , 从而 造成不 同民族 、 不 同宗 民族宗 教工作 纳入 到高校 推动 自身 改革 使高校 民族宗教 工作 有章 教信仰 的学生之间 由于文化 特征 、 风俗禁 发展的工作 中 , 有 制可依 , 做 到制度 化 、 规范化 、 系 忌、 生活 习惯等方 面的不 同而产生各种 冲 可循 , 统 化 , 避免 高校 民族宗教 工作 的随意 性 , 突和矛盾 , 成为造成校 园安全稳定隐患 的
传播和渗透也有所抬头 。
工 作 的难 度
注重常规教育与 特殊 教育 3 . 地 区 发 展 不 平 衡 增 加 了 民族 宗 教 教 工作的首位 , 积极 开展集 由于 自然 、 历史 和 社会 原 因, 少 数 民 课 教育和课堂教学 为主渠道 , 族 和少 数民族地 区经济 文化 基础薄弱 , 社 体主义 、 社会 主义 、 爱 国主义教育 , 要从 国
不断上升 , 他们 以本 民族 自尊心和 自 豪感 的 民 族 宗教 政 策 要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 建立完善 的规 为主要 内容 的民族意识也在增强 , 这强化
了不 同 民族 大学 生之 间关 系 的敏 感性 。 章 制度 是前提 。高 校应专 门制定 符合 国 适 合本 校发展 的规章 制度 , 并 将 同时 , 这些少数 民族 学生一般又都有 自己 家政策 、
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新问题及对策-模板
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新问题及对策当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高校是散居少数民族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民族宗教工作在这一区域显得相对敏感。
随着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高校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外籍教师和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的民族宗教工作已成为高校统战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是维护高校稳定和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充分认识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宗教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必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之一。
当前国际形势中重大的不稳定因素诸如国际危机、地区冲突、民族纷争等问题往往与民族宗教问题处理不当和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挑唆指使密切相关。
民族宗教问题所呈现的国际性、复杂性、普遍性、长期性等特点。
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民族宗教问题的尖锐和突出,不仅使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到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稳定。
目前,我国高校的民族宗教问题不仅涉及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掺杂着国际因素。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和高校逐步与国际接轨,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的民族宗教问题已经从国内走向国际,高校的民族宗教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党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民族宗教事务中不违背党的原则,不伤害民族感情,不激化民族矛盾,做到游刃有余,恰到好处。
二、当前我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高校海外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海外留学生人数的增加,使信仰宗教的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教派的学生人数显着增多。
海外留学生中信教学生的精神寄托和信仰追求,由于远离本土,在异国他乡和语言不通等因素,他们不便去中国人的教堂或宗教场所做礼拜等,于是他们会在校园内自发形成一些小团体,定期或不定期地活动,有时还会有信教的外籍教师参与其中。
最新 新形势下山西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研究-精品
新形势下山西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研究一、调研开展情况笔者调研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形式,对包括各个年级、各个民族的在校学生以及部分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0份,调查的对象涵盖调研高校的各年级、各学科、城乡及少数民族的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及其特点以及大学生信教的原因等方面问题展开提问。
调研涉及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大学及中北大学等山西部分高校。
这些高校主要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藏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
主要的宗教信仰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等。
学生信仰宗教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情况:少数民族的学生一般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一部分信仰宗教的学生是受自己的家庭影响;此外还有一部分信仰宗教的学生是来到大学后,开始接触到宗教,并开始参加一些宗教活动,产生一些宗教信仰。
从调研的几所高校来看,基本上可以体现山西各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山西高校中港澳台的学生以及留学生的数量并不多,而这些学生也是宗教信仰群体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山西高校的发展,对外教育和双向交流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港澳台及留学生来山西各高校就读,这部分学生也将是今后山西高校统战工作应该重视的对象。
二、山西高校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及其特点综合比较调查结果并参考国内学者的相关调查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山西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大学生主流基本不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比例小,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调查中可知,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毕竟还是少数,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对新形势下的宗教有一定的兴趣,再加上随着规模的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比例不断提高,高校中宗教信仰的人数也在呈现递增的趋势。
以笔者所在的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例,在2011、2012、2013、2014和2015年所进行的学生宗教信仰的统计结果显示信教学生所占的比例基本上维持在5%~8%左右,且出现历年递增的趋势。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是指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有效地开展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服
务工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在新时代下,宗教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任务,需要采取科学、灵活、务实的方式进行工作。
本文将从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思考、推进
宗教的融入社会发展、加强宗教的传播和普及工作以及提高宗教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论
述。
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应当更加严格和科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宗教信仰的多样
化和复杂化趋势愈发明显。
我们必须加大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力度。
应当建立健全宗教事务
的登记注册制度,规范宗教团体的登记登记和宗教场所的管理。
明确规定宗教团体的合法
权益和义务,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监管和引导,以防止极端宗教思想的滋生和蔓延。
要推进宗教的融入社会发展进程中。
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宗教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
宗教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稳定。
我们应当积
极引导宗教团体和宗教信徒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宗教团体和宗教信徒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鼓励宗教团体和宗教信徒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
提高宗教服务水平。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宗教信仰和宗教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应当加强宗教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宗教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健全宗教服务
网络,为宗教信徒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精神慰藉、道德教育和心灵寄托等。
加强对宗
教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宗教工作者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宗教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保护宗教自由、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要加强宗教法规和政策的宣传。
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法规和政策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宗教自由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原则和政策要求。
还要加强对宗教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宗教素质和理性判断能力,避免盲目信仰和极端行为的发生。
要在推进宗教透明化方面下功夫。
透明化是宗教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宗教组织应当公开财务、活动进行情况等信息,让信教群众及时了解组织的运作和使用资源的情况。
还要鼓励宗教组织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宗教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增加信教群众对宗教活动的认可度。
要加强宗教文化建设。
宗教文化是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宗教信仰的历史、教义、仪式等方面的内容。
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既能增强信教群众的宗教认同感,也能提高社会公众对宗教的理解和尊重。
当代社会多元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宗教文化建设更要注重与世界各地宗教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第四,要加强宗教干部队伍建设。
宗教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于宗教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待遇等措施,吸引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从事宗教工作。
还要加强干部队伍的日常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宗教干部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水平。
要加强宗教工作的协调和合作。
宗教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层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与此还要加强与宗教界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宗教与政府、社会的和谐关系,共同促进宗教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做好宗教工作,才能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社会的幸福指数。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形式下的宗教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中国来说,宗教工作不仅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更是维护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意识形态引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作。
如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宗教工作的定位在新时代下,权威的宗教工作定位应该是:坚持中国特色宗教理论和政策方针,确保宗教活动在法律框架内,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这不仅是我国宗教工作的准确定位,也是体现我国宗教工作长远利益和符合国情的基本思路。
二、对宗教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宗教人才的培养和引导,是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宗教人才的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宗教工作的开展。
应该通过建设完善的宗教教育机构和专业化的宗教培训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宗教知识、法律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宗教人才。
此外,还应该积极引导宗教人员在教义、教规与时俱进的道路上前进,将传统宗教理念与现代思想相融合,使宗教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维护宗教社区的稳定宗教社区的稳定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在新形势下,宗教社区必须把握建设稳定、安全、和谐的社区的时代特征,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区法律体系,形成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深化宗教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和途径,加强日常工作和人员管理,为广大信教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宗教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合法化管理与宗教监管合法化管理是宗教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宗教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要确保宗教活动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提高宗教工作的合法化水平,健全宗教管理体制和法律规定,明确宗教与政治的边界,确保宗教工作不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于宗教活动的监管和管理,严防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和滋生,依据法律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打击。
五、倡导文化融合与交流宗教交流和文化融合是宗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1
关于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臵。
做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广大青年学生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从理论上讲,宗教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识形态。
因此,不同的政治势力都可以借助宗教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影响。
宗教渗透与宗教传播、宗教交流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传播是以宗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手段,跨跃特定的时间空间界限,争取信徒,扩大宗教影响的一系列宗教性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宗教主要是作为一种信仰资源而被宗教组织或传教者个人所使用。
宗教交流是以宗教自身作为媒介开展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双方交往、加深相互理解的宗教间双方的文化友好性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宗教是一种良性的文化资源,而宗教渗透是在宗教名义下进行的政治破坏活动。
其目的不在于争取更多的个体信仰者,而是消融异质社会的信仰基础,是针对民族的社会整体进行的一种单方面的政治霸权行为,能够给国家利益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宗教渗透的主要特征是:政治恶意性、文化侵略性、活动国际性、手段多样性、组织秘密性、破坏严重性。
其中,“政治恶意性”和“文化侵略性”是核心特征。
任何一种良性的宗教活动,只要加入了恶意的政治目的和文化目的,就可能衍化成宗教渗透。
任何形式的宗教渗透都由宗教渗透策源国、宗教渗透载体、宗教渗透目的国这三大要素构成。
宗教渗透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迫使一些公民信仰他们的宗教,这自然是一种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行为。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抵御宗教渗透的基础,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赢得信教群众的信任,就可以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奠定坚定的群众基础。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北,是个多民族地区,民族宗教问题比较复杂,是我国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尤其是藏独分子对我进行渗透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新形势下高校“五位一体”抵御宗教渗透 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五位一体”抵御宗教渗透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宗教渗透成为了高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为了有效抵御宗教渗透,高校需要不断完善“五位一体”机制,加强教育和管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高校宗教渗透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应对策略,并就机制建设和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一、新形势下高校宗教渗透的实际情况1.宗教渗透现象增多在一些高校中,宗教渗透现象日益增多。
一些宗教组织或个人以参与学术讨论、开发社会实践等方式混迹于高校,试图对学生进行宗教渗透,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导致信仰盲从、心智狭隘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安定团结的校园建设。
3.高校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在抵御宗教渗透方面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规范和制度,对于一些宗教渗透现象缺乏监管和处置的力度,导致这些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应对策略1.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宗教渗透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提高他们的辨别宗教渗透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受外部宗教组织的影响。
2.规范校园宗教活动高校应当规范校园内的宗教活动,严格审批和管理在校内举办的宗教活动,杜绝一切未经许可的宗教传教行为,确保校园内的宗教环境清朗,建立健全的宗教活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外宗教组织的监管力度,维护校园的宗教和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提供正确的宗教知识和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各种宗教渗透的影响。
三、高校“五位一体”抵御宗教渗透机制“五位一体”抵御宗教渗透机制是指高校应该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宗教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和后勤管理五位一体的机制,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全面管理和抵抗宗教渗透的目标。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这也对宗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宗教的特殊性和社会的现实情况,善于处理好政府与宗教关系,推动宗教与社会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宗教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针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进行探讨。
一、充分认识宗教的特殊性和社会的现实情况我们还要认识到宗教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的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族群体信仰的宗教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做好宗教工作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尊重和保障各民族信仰宗教的权利。
二、善于处理政府与宗教的关系在处理政府与宗教的关系时,我们要做到既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又要充分尊重宗教的特殊性和宗教信仰者的合法权益。
政府应该坚决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同时也要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要通过加强宗教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宗教工作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使之能更好地履行宗教工作的职责,引导和服务信教群众。
三、推动宗教与社会的融合发展宗教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鼓励宗教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宗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要加强宗教界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宗教事务与社会管理的协调发展,使宗教与社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推动宗教与社会的融合发展中,还要关注宗教群体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促进宗教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宗教人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培育一批对国家对社会有责任感、有爱心、有才干的宗教专业人才。
要鼓励宗教界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扶贫济困、文化教育、环保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公益活动,推动宗教事务与社会事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不断提高宗教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在新形势下,提高宗教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我们要加强对宗教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为信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新形势下高校“五位一体”抵御宗教渗透 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五位一体”抵御宗教渗透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抵御宗教渗透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在我国的高校中,抵御宗教渗透,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五位一体”抵御宗教渗透机制及实现路径的研究,以提供对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高校面临的宗教渗透挑战宗教在世界上一直都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而在高校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宗教活动更容易产生。
由此而来的宗教渗透,特别是极端宗教的渗透,对高校的稳定和和谐构成了威胁。
宗教渗透可能导致学生受到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在学校内部形成宗教群体,甚至对校园秩序和稳定构成威胁。
宗教活动的渗透可能影响到高校的教学秩序和学术自由。
在高校中可能存在一些教师和学生参与宗教组织,从而将宗教信仰引入到学校管理和教学中。
这些情况都可能对高校的正常秩序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二、“五位一体”抵御宗教渗透的机制在面对宗教渗透的挑战时,高校需要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机制来进行抵御。
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采取“五位一体”的机制来进行宗教渗透的防范工作。
1.思想政治引导: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和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对极端宗教思想的辨识能力。
2.法律法规约束:高校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包括学校章程、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来明确宗教活动的边界和规范。
高校需要加强对宪法、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学意识。
3.组织管理监督: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监督机制,明确管理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加强对学生、教职工的考核和监督。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和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宗教渗透的问题和风险。
4.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需要积极倡导和培育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包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和学术讲座等,提升全校师生的文明素养和自身修养。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摘要】在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宗教工作面临着挑战,需要加强宗教政策宣传,健全宗教组织管理体制,积极引导宗教活动,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宗教文化交流。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我们应当重视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宗教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挑战,推动宗教事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宗教工作、新形势、挑战、宣传、管理体制、引导、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交流、重要性、科学化水平、核心价值观、结合。
1. 引言1.1 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宗教信仰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宗教是人们探索人生意义、道德规范和价值信仰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既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宗教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宗教在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积极作用。
宗教信仰可以使人心怀感恩、怀有善心、讲求和谐,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宗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落实起到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可以引导信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强政策引导,破解面临的种种挑战,不断推动宗教工作迈上新台阶。
1.2 当前宗教工作面临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实践
一、引言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精神追求等方面。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实践路径。
二、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背景与挑战1. 背景分析(1)国际形势:全球化、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等趋势使得各国宗教交流日益频繁,宗教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议题。
(2)国内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宗教信仰成为人们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
(3)宗教自身发展: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对宗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宗教事务管理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2. 挑战分析(1)宗教极端主义、非法宗教活动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2)宗教信仰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突。
(3)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参与度不高。
三、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实践路径1. 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2)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提高宗教人士素质。
(3)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强化宗教事务管理(1)完善宗教事务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宗教事务依法管理。
(2)加强宗教场所管理,规范宗教活动。
(3)加强对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引导,防止宗教极端主义、非法宗教活动。
3. 深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弘扬宗教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
(2)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加强宗教界人士与无神论者的对话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4. 创新宗教工作方法(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宗教工作信息化水平。
(2)加强宗教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宗教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宗教工作合力。
新形势下高校宗教工作探析
一
、
进人才 , 个别外 教 、 留学生在 聚会 、 联欢活 动 中有 讲经 布道 , 事传教活动 ; 从 大学师生 在到 国外进修 、 留学 、 实
意识形态 , 是上层建筑 的一部分 。当前宗教信仰 自由是 许多 国家公 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我 国宪法第三 十六条 规定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公 民有宗 教信仰 自由” 当然 中 “ , 国公 民在享有宗 教信仰 自由权利 的 同时 ,也要 承担法 律所 规定 的义务 , 即维护 人 民利 益 、 护法律 尊严 、 维 维 护 民族 团结 和维 护 国家统一 。过 去人们 往往只看 到宗
高校相对重视以外 , 大部 门高校的宗教工作是随着 民族 工作一笔带过 , 对切实推进宗教工作没有统一整体 的规 划, 这显然与当前形势 的发展是不相适应 的。
当前高校宗教 问题存在升温趋势 随着 改革开放 的深入 ,高 等学校对外交 流活动 日 益增 多 ,教师队伍 中有大量 的 留学归 国人员 和海外引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宗教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我国宗教自由的政策下,宗教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需要充分认识到宗教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性,更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宗教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宗教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宗教的需求和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宗教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对宗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际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也给宗教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宗教的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如何解决宗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成为了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是宗教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更加重要。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如何继承和发展宗教文化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三是宗教和国际社会的融合更加紧密。
宗教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宗教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和交流。
新形势下宗教工作也带来了机遇。
一是宗教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机遇。
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宗教工作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宗教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宗教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是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宗教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也为宗教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二、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宗教是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稳定和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研究-社会科学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研究
何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前提,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各高校基本上都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分布。
所以,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民族宗教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显著增加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进高校学习,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生总数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他们以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意识也在增强,这强化了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关系的敏感性。
同时,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又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从而造成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之间由于文化特征、风俗禁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成为造成校园安全稳定隐患的重要因素。
2.宗教对大学校园的影响和渗透有所抬头
根据国内各大高校有关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信教人数明显增多,有的高校信仰宗教或有信教倾向的大学生比例已达到或接近10%,而且大学生往往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清,还有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组织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涉世不深等特点,对大学校园的传播和渗透也有所抬头。
3.地区发展不平衡增加了民族宗教工作的难度
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原因,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不但与东部发达省份存在差距,而且在同一地区与汉族群众也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因素还可能不断拉大,从而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理解,而且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的差异,也会带来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隔阂,这无疑加剧了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难度。
4.大学生获取民族宗教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和通畅
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便捷,来自不同方式、站在不同角度、真实程度不一的民族宗教信息涌到大学生面前,而大学生往往缺乏相关民族宗教知识,又受到民族感情的影响,极易对民族宗教信息产生误判,从而酿成严重后果,这就亟待高校民族宗教工作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主要内容
1.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宣传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前提。
高校应专门制定符合国家政策、适合本校发展的规章制度,并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到高校推动自身改革发展的工作中,使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避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随意性,同时,利用学校网站、校报、电视台、广播站等宣传媒体,尤其注重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多方位、立体式地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普及民族宗教理论,报道民族发展先进成果,使广大师生员工真正明白“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的含义和道理,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重视,并正确对待民族宗教问题。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夯实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基础
要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首位,注重常规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
在常规教育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讲团结进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在特殊教育中,一方面要针对特殊时期、特殊事件对少数民族师生进行政治理论和民族、宗教方面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认清形势、明辨是非。
另一方面可聘请有关民族宗教界权威人士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爱国爱教的热情,引导培养他们树立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念。
3.利用高校教育优势,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民族宗教工作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
鉴于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优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唯物主义世界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引导,尤其对于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学生要采取重点培养的原则,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成为高校乃至整个国家民族宗教工作的中坚力量。
高校还应设立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人员奖励机制,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性,这对做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三、积极探索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新途径
高校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对于维护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推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健全和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机制、体制
要做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民族宗教工作的机制、体制。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总体规划,对全校民族宗教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并定期对全校党政干部和辅导员进行民族宗教理论的培训。
同时吸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作为成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评估考核机制,通过评估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校在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2.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动民族团结教育
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建设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和互助关系。
例如,新生入学,通过组织观看校史剧、校史展,拜访老校友等形式,积极开展学校历史传统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荣校情怀,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高校可在追求校园活动内容、形式不断创新的同时,着力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工程,并积极融入民族宗教元素,诸如举办大学生民族文化节、民族团结月、民族宗教知识系列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鼓舞和激励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而且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3.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开展民族宗教工作
新媒体正在成为90后大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搭建好、利用好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要在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就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
的形式,让学生爱听爱看,易于接受,而不是排斥和反对。
民族宗教工作者可以建立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将民族宗教的相关理论知识、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通过新媒体上传,和学生实现共享和交流,以真诚的对话消除教育主客体之间的隔阂和戒备,从而大大拉近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将刻板的说教变成生动时尚的“网言网语”,将枯燥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变成“生活化”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探讨、辩论与互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上,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观。
以新媒体为媒介的民族团结教育可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育模式,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双向互动的情景化教育,在相互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一个深度沟通、理性反思的教育平台,这种互动式的双向教育模式有利于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教育需求,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受教育者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心声,及时向教育者提供建议,指出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大大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教育的主客体都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他们不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而共同成为民族宗教工作的“参与者”,在这个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教育平台上,将以往抽象化、教条化的民族团结教育途径,代之以平等的方式、生动的事例、亲和的语言,最终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9-30(2).
[3]康春英.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大学和谐校园[J].中国民族教
育,2006(2).
[4]吴学满.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及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形势任务及问题对策研究(编号:2014-MZD-014),负责人:何威]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