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三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

合集下载

墨子的逻辑方法

墨子的逻辑方法

墨子的逻辑方法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墨子的逻辑方法。

墨子的逻辑方法是什么① 兼爱非攻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

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② 天志明鬼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③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 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⑤ 非乐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

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⑥ 非命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务于他的“兼爱”,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

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墨子的逻辑学体系

墨子的逻辑学体系

墨子的逻辑学体系一、墨子逻辑学的特点和贡献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

在人类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对认识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思维所应有的形式及其固有的规律。

人类三个古老的民族(印度、中国、希腊)几乎在相同的历史阶段(约在公元前5 至3 世纪)各自独立创建了自己的逻辑学说。

古印度的因明学,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中国先秦时代的墨辩逻辑,虽然由于民族文化环境的限制,具体民族语言的差异,有其各自的民族特点,即各自有自己特有的术语和体系结构,各自研究、应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三者对逻辑的规定、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大致是一致的,三者表述互相对应,因而可参照互解。

如果说,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法为核心的古希腊的逻辑学更注重推理过程的公式化和形式化,更强调逻辑系统的形式主义和固有格式,古印度的因明学更注重对推理过程类比的仔细分析,那末墨子在《墨辩》6 篇(包括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小取)所建立的逻辑学体系更注重于思维形式和具体内容的结合,更注重为论辩的实际需要服务。

墨子的逻辑学既揭示了形式逻辑的某些共同形式,又有自己的体系构成。

(一)在论战实践中形成的逻辑思想墨子及其学派是代表小生产劳动者利益的。

庶民阶层在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变革时期正在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而斗争,作为他们的思想代表墨子及其学派也正在和儒学的对立和斗争中发展壮大。

在思想、理论斗争的领域中,论辩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孔子、墨子都己注意到这点,在授徒时都专门教授语言和论辩。

孔子的弟子宰我、子贡是此科的杰出者:“言语:宰我、子贡”。

①墨子告诫弟子要“辩于言谈,博乎道术”②墨子的后学中有一派专学、专长论辩,所谓“能谈辩者谈辩”③在论战中,墨子一方面为了使自己的论证、说理更加严密,做到有根有据,使其更有说服力从而注意到对论说方法、规则的研究,讲究论证、推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由于紧迫的现实斗争又使墨子不可能象一个书斋里的学者静心研究思维形式,论证规则和推理方法,构造一个系统的形式化的逻辑体系。

墨家逻辑思想

墨家逻辑思想

墨家逻辑思想墨家逻辑学又被称为辩学,“辩”的概念是《墨经》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辩字”在《墨经》中包含有辩论和思辨的意思。

在墨家逻辑中,“辩”首先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才是一个辩论、争辩的过程。

在辩的过程中,还要遵守唯物主义的原那么。

《墨经》的“辩”的概念直接源于墨子。

据先秦古书记载,墨翟是一个词锋锐利的辩者。

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墨子是自觉地认识到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的重要性的,并将思维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一个写出具有体系的逻辑学说——《墨辩》六篇: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小取。

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代表。

梁启超肯定墨家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科学价值,他认为墨家逻辑可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培根、穆勒和印度陈那的学说相比较。

胡适也曾高度评价墨家逻辑的历史成就和学术地位,说《墨经》作者是“科学和逻辑的墨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

《墨辩》六篇各有所重,分别论述了关于思维形式〔例如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思维方法〔例如归纳、演绎、类比〕的认识。

从《墨辩》六篇的总体结构来看,墨子已经明确制定了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并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墨子具体论述了概念的本质、划分和作用,阐述了判断的实质、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推理的三个范畴和各种推理、论证的具体形式,总结了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揭示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内容。

这些,都可说明墨子逻辑形成了一个由基本概念和范畴所构成,以思维形式和规律为对象、内容的逻辑学体系。

墨家的逻辑纲要《小取》中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在这个逻辑体系中“名”排在第一位。

《小取》中所说的“以名举实”的“名”就是概念。

“实”就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

“举”,《经上》里说:“举,拟实也。

”拟就是摹拟、反映。

墨家逻辑产生的历史文化研究

墨家逻辑产生的历史文化研究

墨家逻辑产生的历史文化研究墨家逻辑是由中国先秦时代的墨子及其弟子创立、发展起来的系统逻辑学说。

墨家逻辑也可称之为墨家辩学,或者简称墨辩。

墨家辩学与西方的逻辑学相通,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

墨家辩学之所以具有如此这般的特点,正是由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所造成。

考察这个重要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我们深入理解墨家逻辑内容的本质的关键所在。

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围绕着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墨、道、名、法等,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论战,出现了中国学术史上的繁荣景象,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百家争鸣”。

沈有鼎说:“和古希腊、印度一样,古代中国的逻辑学是首先作为辩论术而发展起来的。

”在百家争鸣中展开论辩活动,是墨家逻辑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名家的开创者,公元前6世纪的律师邓析擅长于“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列子力命》篇)。

到了公元前4世纪,名家的另外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惠施,承继了邓析的论辩作风,而且将论辩活动从司法或法律领域扩大到自然科学领域。

从得以流传下来的惠施“历物”十事而作出的十个论断看,都是一些和人们的感觉、直觉、直观、常识不同的自然科学论题或论断。

类似地,同惠施实行辩论的“辩者”,他们所提出来的“二十一事”,也是一些对于显然违背人们直觉和常识的命题实行论证或论战。

比如“白狗黑”(《庄子天下》),从常识来说,白狗就应该是白色的,但“辩者”却认为,白狗有些地方也是黑色的,比如白狗的眼珠子就是黑色的,所以也能够说“白狗黑”。

论辩术的兴起是逻辑产生的重要条件,但不必然会导致逻辑的产生。

只有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论辩术的探讨才能升华为逻辑的研究。

辩者学派所实行的各种论证或论争,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深入思考。

你说“常识不对”,那到底不对到什么水准?你说“理性可靠”,那到底可靠到什么水准?什么是推理?怎样的推理论证才是可靠的、准确的?怎样的推理或论证则是错误的、无效的?辩者们所实行的“推理”真的能够“驳倒”常识所能看得见的活生生的事实吗?在中国先秦诸子中,首先起来批判和总结百家争鸣的论辩学术成果的就是墨家。

历史趣谈墨家著作《墨子》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思维

历史趣谈墨家著作《墨子》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思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墨家著作《墨子》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思维导语: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书中。

后期墨家逻辑以辩为核心,其中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

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具有论证的性质,《墨经》把辩定义为"争彼也",即把辩看作是关于"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或谓之是,或谓之非"的一对矛盾命题的是非之争,而且认为辩必有胜者和负者,并要求分清胜负。

辩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小取》)。

辩具有名、辞、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对这三种思维形式的理解,相当于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

后期墨家逻辑中的名是用来摹拟、称谓事物的所然与所以然之性质的,《小取》说:"以名举实";《经上》说:"告以文名,举彼实故也"。

这样的名就具有概念的性质。

名又是言词(命题)的构成元素,因而也具有语词的性质。

后期墨家首先从概念外延上把名分为达、类、私三种,"达名"相当于范畴,如"物";"类名"相当于普遍概念,如"马";"私名"是限于对某一个体事物之称谓,包括专名或姓名,相近于单独概念。

后期墨家还从概念的内涵上把"名"分为相当于具体概念的"形貌之名"和相当于抽象概念的"非形貌之名",以及相当于时空概念的"居运之名"和"量数之名",等等。

论墨子的_三表法_庄春波

论墨子的_三表法_庄春波

齐鲁学刊1998年第4期 论墨子的“三表法”庄 春 波 内容提要 墨子的“三表法”是中国“轴心期”理性文化的精华,它可与同时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形式逻辑三段式相媲美,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

本、原、用是墨子三表法的基本范畴,也是墨学的基本方法论工具。

道家的“守一观复”、儒家的“扣二执中”、墨家的“兼三尽用”构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三大维度,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 三表法 三段论 本 原 用墨子对逻辑问题的思考,是从对老子的“无名”和孔子的“正名”两种观点的辨析开始的。

老子与孔子都没有把形式逻辑作为一门学问即专门化的认知对象看待。

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把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公理化的是墨子,而最初的逻辑论证公式就是墨子的“三表法”。

《墨辩》学派又对“三表法”及其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由此形成了《墨辩》逻辑体系。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低估了“三表法”的价值和地位。

其原因在于未得“三表法”之大本大原。

这是一个必须辨明的根本性问题。

一、什么是“三表法”?“三表法”是墨子理性思维逻辑论证的基本方法。

关于“三表法”的形式,人们常有误解之处,因此有必要加以清理、辨析。

“三表法”最初是由墨子提出来的,这没有疑问。

问题在于它的基本形式是怎样的,是在怎样的情势之下提出来的,它反映了墨子逻辑怎样的思想倾向?“三表法”见于《墨子·非命》上、中、下三篇,可见它由墨子提出之后,墨家后学三大学派都有所解说和传承。

三家原文不尽相同,引在下面:《非命上》: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于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非命中》:“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

于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书。

用之奈何?发而为刑政。

此言“三法”也。

《非命下》: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墨子哲学系列-15】墨子逻辑学的“三表法”

【墨子哲学系列-15】墨子逻辑学的“三表法”

【墨⼦哲学系列-15】墨⼦逻辑学的“三表法”我们继续分享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墨⼦的思想,今天我们介绍墨⼦的辩证思想:三表法,三表法是著名的“墨辩”的核⼼⽅法。

墨家的“墨辩”和印度因明学,以及古希腊逻辑,并称为“世界三⼤逻辑学”。

01什么是“三表法”呢?什么是“三表法”呢?墨⼦说:“何谓三表?⼦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之者。

” 墨⼦说,如何去论证过去的⾔论是否正确呢?必须订⽴⾔论的准则,也可以理解为,真理的评估标准,说话没有准则,就好⽐没有在陶轮之上放⽴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是⾮利害的区别。

所以⾔论有三条准则:有考察本源,有推断根据,有实践应⽤。

“有本、有原、有⽤”,这就是著名的“三表法”。

简单来说,就是要考察⼀个知识是否是为真理,是否值得信任,可以从三个⽅⾯考察:有本源、有论据、⽽且还能得到实践的检验。

有本之者,就是说有历史经验佐证;有原之者,就是说有实际的评价佐证;有⽤之者,就是说有实践后的效果佐证。

02“有本、有原、有⽤”的“三表法”⽐如墨⼦说,要证明⼀个治国策略是否正确,按照“三表法”,就⾸先要看古代圣王是否有这样的作为,其次就要考察百姓的所见所闻,⽼百姓对这个政策的看法;最后还要考察,践⾏这个策略之后,是否对国家百姓真的有利。

“有本、有原、有⽤”的“三表法”,是墨⼦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今天我们对⽐在古希腊,⼏乎在同时代,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提出了著名的“演绎法”,是⼀种纯粹理性逻辑,也是⼀种重要的形式逻辑。

演绎法也被称为“演绎三段论”,⽐如那个著名的例⼦:⼤前提是:⼈都有⼀死;⼩前提是:苏格拉底是⼈;结论就是:苏格拉底也会死。

03三表法是从经验出发数学和⼏何学,其实就是基于演绎法,演绎法的特点是从⼀些基本的公理和定理出发,构建整个知识⼤厦。

在这个形式逻辑中,⼤前提是根本,是绝对的真理,所以,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结论是坚实可靠的。

墨家逻辑推理模式的新解释

墨家逻辑推理模式的新解释

墨家逻辑推理模式的新解释
翟锦程
【期刊名称】《逻辑学研究》
【年(卷),期】2011(004)003
【摘要】墨家是先秦诸多学派之一,墨家逻辑也是中国古代本土逻辑思想的典范之一。

墨子及其后学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以名举实,以辞舒意,以说出故"的
墨家逻辑体系,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发展的优秀代表。

墨家逻辑的主要推理模式
包括:"辟"、"侔"、"援"、"推"等。

墨家逻辑思想的研究开启了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先河,墨家逻辑思想研究是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国际逻
辑学界对作为非印—欧语言系统的中国逻辑的关注,显示了中国逻辑独立存在的价值。

今天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处于现代逻辑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交汇点上,
需要我们从逻辑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逻辑思想。

用逻辑的一般特性来分析墨家逻辑,依据工具性、形式性和有效性这三个方面,是解释墨家逻辑的一个新角度。

【总页数】19页(P126-144)
【作者】翟锦程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1
【相关文献】
1.不同文化传统与不同逻辑传统——墨家逻辑与亚里氏多德逻辑的比较 [J], 崔清田
2.关联翻译推理模式对公示语英译的解释力——基于公示语英译的实证研究 [J], 邢驰鸿
3.亚里士多德(或欧洲传统)逻辑与后期墨家逻辑中的等价公理——对逻辑与理性普遍性的论证 [J], 格雷戈尔·保罗;张靖杰
4.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推理类型的比较分析 [J], 张居正
5.墨家逻辑的新探索——评梁周敏的新著《墨家逻辑论》 [J], 张斌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期墨家已经提出了相当于三段论的推理形式——论“故”、“理”、“类”与“三物论式”

后期墨家已经提出了相当于三段论的推理形式——论“故”、“理”、“类”与“三物论式”

作者: 周云之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哲学研究
页码: 65-71页
主题词: 推理形式;三段论式;后期墨家;三支论式;演绎推理;我国古代;中国逻辑史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形式系统;形式结构
摘要: <正> 关于我国古代是否提出过相当于三段论的推理形式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整个中国古代逻辑理论成果和科学水平的评价,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

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基本上还是两种不同的论点:一种是根本否认中国古代提出了相当于亚氏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否认有所谓的“三物论式”;一种是坚。

梁启超不同阶段墨家逻辑比较研究

梁启超不同阶段墨家逻辑比较研究

在《 墨经校释》 墨子学案》 梁启超 涉及到思维 和《 中,
的同一 律 和矛 盾律 等 逻辑 规 律 的内容 ,这 是其 早 期 墨经
逻辑研究 中所没有的。 但是 , 梁启超没能充分揭示墨家有
关逻 辑 基本 规 律 的思想 , 没 有从 理论 的高度 把 墨家 思 更
想中能体现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加 以整理, 因此 , 我们不 能牵强得说梁启超对墨家逻辑的基本规律作了 自觉的研 究。 不难看出, 梁启超在《 墨经校释》 墨子学案》 和《 中所论
究 在 内 ,梁 启 超 的学 术 研 究 经 历 了前后 两 个 不 同 阶段 。
抱 负服 务 。1 1 年告 别 官场 、 98 经过 游欧 之后 , 梁启 超 对 西
方 社会 及 西学 有 了新 的 、 更深 的认识 , 重新 看 到 中学 对 他 比西 学 的优 势 , 学 者 “ 述 ” 从 著 的思想 出发 , 墨 家逻 辑 展 对
梁 启超 认 为论 理 的法 则 是 “ 墨家 论理 学最 精 彩 的部
分” ,他着重分析了 “ 、假”“ 、辟”“ 、援” 或”“ 、效”“ 、侔”“ 、
“ ” 七个 论理 的法 则 。 推 等 在此 基础上 , 介绍 了穆 勒 五 他还 法 的相 关 内容 , 求 同法 ( h to f g e n) 即 T e Me d o r met、 h A e 求 异 法 ( h t d o fr c) T eMe o f e ne 、同 异 交 得 法 ( h h Di e Te
启 超 所谓 “ 式 ” 面 , 认 为 “ 法 方 他 法式 ” 就是 “ 取 ” 中的 小 篇 “ ” 中不 中 “ ” 论 证方 式 正确 如 否 的依 据 , 效 , 效 是 这一 点 与 印度 因 明逻辑 相似 。 同时 , 他利 用实 例来 论 述 墨家 逻辑 中 类 似 西方 逻 辑 的 内涵 、 延 及其 反 变关 系 的相 关 理论 , 外 词 项 问的关 系和周 延 等 问题 也 有所 论 述 ,但 多 以介 绍 西方

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墨家逻辑思想研究墨家逻辑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一派。

墨家逻辑思想在其诞生后迅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儒家、道家、法家、名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探讨墨家逻辑思想的特点和其在中国哲学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将给出五个例子来证明这个学派的论断和思想。

墨家逻辑思想的基本特点墨家逻辑思想的核心是广义上的“名理辩证”,其中所谓的“名”,就是指事物的名称,而“理”则指事物的本质。

墨家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名”和“理”构成的,因为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既要了解它的名称,也要深入到事物内部,掌握其本质属性。

因此,对于墨家来说,辩论是一种发掘深层次对称与矛盾的过程。

当事物存在两个或者多个矛盾的方面时,墨家就会将它们搬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辩论——名理辩证。

墨家逻辑思想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实践和实证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理论研究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吸取实践的经验教训,以丰富理论思考。

例如,墨子曾经说过,只有通过实验和验证,才能够证实一个人的理论观点是否正确。

他提出了多项实验,如判断日出与日落、甄别声音。

墨家倡导实践的思维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墨家逻辑思想还突出了“以一为知,以类相推”的思想。

这是一种将具体事物同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的方法,用以推广某一个知识点。

这种方法也称作“类比”,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之一。

墨家认为,通过比较同品类的不同事物,我们就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思维的能力。

此外,墨家逻辑思想还强调了实用性和实效性。

墨家的学说主张从实际出发,追求一种质朴、朴素、实用的理论。

他们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也注重实际的应用,并且这种应用必须符合道德的准则。

对于墨家而言,学问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在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发扬。

例子一:名实相生墨家辩论方法的核心是“名理辩证”。

名理辩证的方法不仅是墨家哲学思想的要点,而且也是墨家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创新。

矛盾律,归谬法和归谬类比——论墨家逻辑及其影响

矛盾律,归谬法和归谬类比——论墨家逻辑及其影响

矛盾律,归谬法和归谬类比——论墨
家逻辑及其影响
墨家逻辑是古代思想家墨子所提出的一个分析思维方式,它所提出的“八法”,包括“矛盾律、归谬法、缺憾法、多言法、有损法、喻义法、谓义法和归谬类比”,以及其相应的“八论”,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辩证法的发源地,在中国古代曾经流行数百年,对中国古代的学问、文学、哲学等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墨家逻辑视“矛盾律”为思维分析的核心,把所有现象归结为可以矛盾
两端的基本观念,通过辩证分析解决矛盾,并且通过使用“归谬法”和“归谬类比”,可以得出更为深刻的见解;
其次,墨家逻辑的“缺憾法、多言法、有损法、喻义法、谓义法”等思维方法,也是墨子所设计的一个系统,可以帮助思想家从多个角度阐述一个问题。

今天,墨家逻辑仍然是高校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认为具有重要
的实践意义。

高校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一般都基于墨家逻辑,如分析问题、辨证分析等,让学生学会用墨家方法和语言来提出和解决问题,磨练思维能力,发掘思考深度。

整体而言,墨家逻辑的“八法”和“八论”的影响已经被学术界广泛认可,作
为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哲学意义,应当被高校和高等教育系统所坚持,为学生提供充沛的智力资源,实现智力教育的卓越发展。

论从三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

论从三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

论从三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中国古代逻辑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墨家逻辑则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

墨家在先秦诸子中最擅长逻辑思维和理论思维,具有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从理论上总结出大量逻辑应用方法和逻辑原理。

我认为值得从逻辑应用、应用逻辑和逻辑理论三个层次来研究墨家逻辑。

一、逻辑应用层次这个层次研究墨家学者是怎样来进行具体的推理论证的?中国人在思维层次上与西方人相比究竟有哪些一致性和特色?这种研究不但可以为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墨家逻辑的真实思想脉络,而且可以为我们进行思维训练提供典型案例和素材。

墨家学者善于逻辑思维,《墨子》各篇都是论证典范。

日本学者冈本光生教授认为《墨子·公孟》篇中包含着形式逻辑,而且认为这种形式逻辑与亚里士多德区别开来的地方是,亚里士多德逻辑是一种“名辞逻辑”,而墨家逻辑则是一种对命题逻辑的追寻。

[1] 我认为,冈本光生教授的见解是很有见地的。

不过我也认为,他所说墨家学者的“形式逻辑”实际上是一种逻辑的应用。

而且这种逻辑应用,不仅有形式逻辑的应用,还有其他类型的逻辑应用。

我们先看《公孟》篇的一段记载:“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

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

’子墨子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耳也,又未知其所谓也。

若大人行淫暴于国家,进而谏,则谓之不逊;因左右而献谏,则谓之言议。

此君子之所以疑惑也。

若大人为政,将因国家之难,霹若机之将发也,君子之必以谏,然而大人之利。

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

若大人举不义之异行,虽得大巧之经,可行于军旅之事,欲攻伐无罪之国,有之也,君得之,则必用之矣。

以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出必见辱,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

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

且子曰:‘君子共己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

’今未有扣,子而言,是子之谓不扣而鸣邪?是子之所谓非君子邪?”这段话中的逻辑性非常强。

公孟子说,君子是“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扣则鸣,不扣则不鸣”这样类型的人。

墨家的语言逻辑思想探究

墨家的语言逻辑思想探究

墨家的语言逻辑思想探究墨家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一支重要派别。

始于墨子(公元前480-公元前390),具有独特的语言逻辑思想。

墨家对于语言逻辑思想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墨子的著作中,也可以在其弟子和后继者的著作中找到。

本文将从墨家语言逻辑思想的概念、特点和例子方面进行探究。

一、墨家语言逻辑思想的概念墨家对于语言逻辑思想的追求体现在他们对于语言和言辞的关注上,义理语言是墨家思想的核心。

在墨子看来,言辞的功能不仅在于传递信息,更重要的作用是阐述道德原则,表达正确的评价。

墨家的语言逻辑思想强调用言语去规范行为,增强人的信仰。

而且,墨家强调言语应该简洁,言多必失,这是与语用学和现代逻辑存在共性。

二、墨家语言逻辑思想的特点1、统一的规范语言墨家强调所有的言语应该符合一个共同的规范,这可以避免不同人之间言辞上的误会。

墨家对于语言的要求体现了一种对于世界价值共标准的追求,并且墨家最初的义理性质是以刚健的语言逻辑为基础的统一规范,墨家思想中的“宜”、“不宜”都是以一个标准的共同的“宜”、“不宜”来论证。

2、言语应该化繁为简墨子认为,言辞要简洁,不能太繁琐冗长。

在墨家的历史中,有很多墨家学者和思想家都强调过这一点。

他们认为,一句话简洁明了,可以更容易传达它所想要传达的信息,并且不容易被别人误解。

事出有因,语出有序,故意讲多,必然会讲错,一切以信义合乎为首。

3、言辞应该准确无误墨家对言辞的要求不仅是简洁,还应该准确无误。

言语的准确性是墨家语言逻辑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常常从类比、假定、演绎等方面论证,通过一系列的推论和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而发掘出其中的内在逻辑。

他们认为,一个准确的言辞可以准确地到达读者的心灵,不容易被别人误解。

4、推崇实证的用语墨家思想中十分强调实证内容的使用。

他们认为要用实证的语言来讲述,不要用那些没有根据的、不可靠的言辞来胡说八道。

实证是墨家学说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此观念尤以墨子所创立的墨家理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论述墨家的教育思想

论述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教育思想(高频)墨子是我国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它重要的历史影响。

一、墨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㈠论教育作用⒈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墨子主张通过教育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在他看来,可以通过教育使天下人之“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

⒉教育对人的作用墨子阐述了环境和教育对人品形成的影响,提出了“素丝说”,说明人性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墨子认为人性不是先天形成,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呆染素丝,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去认识和阐述教育的作用。

㈡论教育目的墨家以培养“兼士”或“贤士”为目的,作为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及道德的要求,思维辩论的要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

㈢论教育内容⒈政治和道德教育通过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多方面的教育,来养成兼士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⒉科学和技术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主要包括生产和军事科技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兼士获得“各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

⒊文史教育墨翟主张学习文化历史知识,但是墨翟并不注重六艺教育,墨翟认为只需要学好对实现“兼爱”有用的主张和本领,并多实践立即可。

⒋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思维能力教育主要包括认识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逻辑教育。

㈣论教育方法⒈主动墨子不赞成儒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的被动施教的态度,主张“虽不扣必鸣”的“强说人”精神。

⒉创造墨子批评儒家“述而不做”,他认为对于古代好的东西应当继承,而在今天应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东西,希望好的东西能更多一些。

这表现了他的教育与学习的方法——重创造。

⒊实践墨子主张以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

墨家的实践除了道德的和社会政治的之外,还有生产的,军事的和科技的。

⒋量力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提出“量力”方法的人。

墨子的量力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就学生的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

其二,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应当量其力而教。

研究《墨经》中有关逻辑推理判断的论述-逻辑学论文-哲学论文

研究《墨经》中有关逻辑推理判断的论述-逻辑学论文-哲学论文

研究《墨经》中有关逻辑推理判断的论述-逻辑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学界许多人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是逻辑形式和理论的不发达,似乎成为一种定论。

其实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国逻辑思想的起源是很早的。

在先秦就有一批专门研究说理和论证的逻辑思想家,也可称为语言哲学家。

主要有被称为名家的惠施、公孙龙以及后期墨家。

关于论辩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形式逻辑的概念(名)判断(辞)推理的理论和一些逻辑思维规律已经提出来了,可惜这些理论在中国以后的哲学发展中没有进一步完善和体系化,像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古印度佛教的因明学,这就使人感到中国没有逻辑思想,或逻辑思想的特别不发达。

实际上后期墨家的哲学和逻辑思想及取得的成就是十分了不起的,故一些学者认为有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三大传统逻辑之说.亚细亚的中国古代比起古典的希腊古代各有自己的发展前途,墨家的逻辑在墨子时代是有局限的,但后期墨家有了很大发展。

现以《墨子》中的《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被称为墨辩的文本为依据试分析一下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

一、关于辩说的宗旨和原则中国传统的逻辑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

儒家也十分重视名的问题,孔子就有正名的学说。

孟子以好辩闻名。

荀子作《正名》,其实讲的也是儒家的逻辑思想。

他提出制名以指实,制名之枢要的学说,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

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不赂贵者之权势,不利传辟者之辞,故能处道而不贰,吐而不夺,利而不流,贵公正而贱鄙争,是士君子之辩说也。

这是荀子提出的辩说的宗旨和原则。

后期墨家提出: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以类取,以类予。

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小取》)这是一个完整的辩说的纲领和遵守的原则。

中国逻辑学史上的三段论研究

中国逻辑学史上的三段论研究

中国逻辑学史上的三段论研究中国逻辑学史上的三段论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三段论是一种逻辑推理形式,由前提、结论和中项三部分组成,是逻辑学中的基本推理形式之一。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三段论的运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中国逻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的历史脉络出发,探讨中国逻辑学史上的三段论研究。

### 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三段论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三段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在《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中,就包含了许多三段论的思想。

例如,孔子的“君子三思而后行”就是一种三段论的表达,强调了思考在行动之前的重要性。

而荀子的“性恶论”中,也包含了三段论的推理结构,通过前提、结论和中项的逻辑关系,阐述了人性本恶的观点。

在道家、墨家等学派中,三段论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这种思想也可以通过三段论的方式进行推理论证。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等理念,同样可以通过三段论的逻辑结构进行解读和分析。

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三段论,为后世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唐宋时期的三段论研究在唐宋时期,中国逻辑学开始逐渐形成体系,并对三段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唐代逻辑学家陆德明在其著作《格物致知》中,系统地阐述了三段论的逻辑原理和运用方法。

陆德明提出“格物”、“致知”两大原则,强调通过观察事物的现象,推导出普遍的真理,这种思想贯穿了整个唐代逻辑学的发展。

宋代逻辑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在《四书集注》中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注释和解读,其中也包含了许多三段论的推理结构。

程颢、程颐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通过三段论的逻辑推理,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

唐宋时期的三段论研究,为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近现代中国逻辑学中的三段论研究近现代中国逻辑学在西方逻辑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中国逻辑学家梁启超、胡适等人在西方逻辑学的基础上,对三段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真实思想 脉络 , 而且 可 以为我们进 行思维 训练提供 典 型 表达充分条件 的。令 A表 示“ 大人 提 问” B表示 “ , 君子说
案例和素材 。
话” 则该命题 可以表达 为 : — B 符号 一表示前 面部分 是 , A (
墨 家学者善 于逻辑 思维 , 墨子 》 篇 都是 论证 典范 。 后面 部分 的 充分 必要 条 件 ) 《 各 。墨 子首 先 反驳 道 , 大 人 提 “ 不是“ 君子说话 ” 的充分 条件 , 即大 人提 问但 君子却 不 日本学者 冈本 光生 教授认 为《 墨子 ・ 公孟 》 中包 含着 形 问” 篇
“ 形式逻 辑” 际上是 一种 逻辑 的应用 。而且这 种 逻辑应 问君子 也要说 话 即也 要献谏 , 实 1 A且 B 。因为如 果大人执
用, 不仅有形式逻辑的应用 , 还有其他类型的逻辑应用 。我 政将 导致 国家发生 灾难 , 就好像弩机将要发射一样急 迫 , 这 但 们 先看 《 公孟》 的一段记 载 : 公孟 子谓 子墨子 日: 君子 时虽 然大人没有提 问, 是君 子却一 定得劝谏 。如果大 人 篇 “ ‘
维普资讯
20 06年 7月
安徽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un l f n u U i ri P i sp yadSc l cecs o ra o h i nv sy( h ooh n oi i e) A e t l aS n
J l 0 6 uy 2 0
维 和理论思维 , 具有逻辑思维 的 自觉性 和主动性 , 并且从理 见辱 , 所攻者不利 , 而攻者亦不利 , 两不 利也 。 此者 , 是 若 虽 必 ‘ 问焉 则言 , 问焉 不 论上 总结 出大量逻辑应用方法和逻辑原理 。我认为值得从 不扣 , 鸣者也 。且子 日: 君子共 己待 , 逻辑应用 、 应用 逻辑 和逻辑理 论三个层次来研究墨家逻辑 。 则止 , 譬若钟 然 , 扣则鸣 , 不扣 则不鸣 。 今未有 扣 , ’ 子而 言 ,
立 了自称为“ 的逻辑学 , 辩” 类似 于 目前 西方兴起 的批 判性思维或非形式逻辑 。同时, 墨家也表达 了许 多 纯逻辑的理论和规律 , 这个层次研究墨 家逻辑 , 从 能使 我们更深入地把握 其 内容 、 本质 和规 律性。
关 键 词 : 家逻 辑 ; 辑 应 用 ; 形 式逻 辑 ; 语 言 墨 逻 非 元
则是一种对命 题逻辑 的 追寻 。 我认 为 , … 冈本光 生教 授 的 恭顺 , 果君子 间接献谏 , 又叫做私下 议论 。然后 , 如 则 墨子 见解是很 有见 地 的 。不 过 我 也认 为, 他所 说 墨 家 学 者 的 又指 出, 大人 提问也不是君子说话的必要条件 , 即大人不 提
中图分类号 :8 — 9 ; 24 B 1 0 2 B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5 1 (0 6 0 10 — 09 20 )4—0 3 0 0 7— 4
中国古代逻辑是世 界三大 逻辑 源流之一 , 家逻辑 则 之异行 , 墨 虽得大巧之经 , 可行 于军旅 之事 , 欲攻伐无罪之 国 , 君得之 , 则必用之矣。以广辟土地 , 著税伪 材 , 出必 是中 国古代逻辑 的典 型。墨 家在 先秦诸 子中最擅长逻辑思 有之也 ,


逻 辑应 用层 次
是子之谓不扣而 鸣邪 ?是子之所谓 非君子邪? ” 这段话 中的逻 辑性 非常 强。公孟 子说 , 君子 是 “ 问焉
不 “ 不扣则不 鸣” 样类型 的人 。 这 这个层次研究 墨家学 者是怎样来进行具体的推理论证 则 言 , 问焉则止”、扣则鸣 , 的?中国人在思维层 次上 与西方人相 比究竟有哪些一致性 所 表达的可以说 是一个充要 条件假 言命题 , 即大人提 问是 则” 和特色?这种研 究不但可 以为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墨 家逻辑 君子说话的充 分必要 条件 。“ 这个 联结 词可 以看 成是
想攻 打无罪 的国家并且 据有它 , 这样做对 自 共 己以待 , 问焉则 言 , 不问焉则止 。譬若钟然 , 扣则鸣 , 不扣 物焉 , 乃今知其 一耳也 , ’ 是 子 又 己不利 , 对被攻 打的国家也不 利 , 双方都不受益 , 像这样 , 如 未知其所谓也 。若 大 人行 淫暴 于 国家 , 而谏 , 进 则谓 之不 钟虽不敲也一定会 发出声音 来。墨子通 过反驳 指 出了“ 大 逊; 因左右而献谏 , 则谓之 言议 。此君子之所 以疑惑 也。若 人提 问” 既不 是“ 君子说 话 ” 的充分 条件 , 也不 是 “ 子说 君 大人为政 , 将因国家之难 , 霹若机 之将 发也 , 君子之必 以谏 , 话 ” 的必要条件。整段话 从非形式 逻辑来看 墨子 运用 了归 然而 大人 之利。若 此者 , 虽不 扣必鸣者 也。若大 人举不 义 谬 法。即如果公孟 子的话 成立 , 大人 提问” 君子说 则“ 是“
Vo . 0 No. 13 4
第3 0卷 第 4期
论 从三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
杨 武金
( 国人 民大学 哲学 院 , 中 北京 10 7 ) 0 82

要 : 家思想表达和论证 中所 包含 的逻辑结构是 一种逻 辑的应 用 , 包括逻 辑理论 、 辑形 式 墨 既 逻
和 逻 辑 规 律 的 应 用 , 包括 应 用逻 辑 理 论 和 方 法 的 应 用 。 墨 家对 这 些 理 论 、 律 和 方 法 进 行 的 总 结 , 也 规 建
式 逻辑 , 而且认为这种形 式逻辑 与亚 里士多德 区别开 来的 能说 话 即 不 能 献 谏 , 且 ] B( 号 “ ”表 示 否 定 词 A 符 ] 地 方是 , 亚里士 多德 逻辑是 一种 “ 辞逻 辑” 而 墨家 逻辑 “ ) 名 , 非” 。因为大人行 暴政 , 如果君子 直接献谏 , 就会说 他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