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德)重点知识
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德.rmv
智力资本人力资本一流的员工,一流的团队结构资本一流的组织结构一流的电脑网络,一流的数据库存顾客资本忠诚的顾客关系合作的协作商21世纪,知识工作者和及其产生力怎样有效的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脑力劳动者希望有公平竟争的环境,对官本位的管理体系极为反感,反对论资排靠,希望建立业绩为标准的考核体系,评价体系,希望自己的人格,个性和知识得到尊重,特别希望自己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得到统一。
第六个就是最重要的是要干出一番事业,取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
怎样管理知识型企业的员工,现在在中国有大量的知识型企业咨询公司,广告公司。
以人为本是交管的主导方法把本行的一流人才集50%在你公司,你一定能占大量的市场人才是企业经营之本。
韦尔奇(最优秀的企业家)优秀人才20%优秀的员工70%比较良好的员工10%一是以人才为本,二是组织上的革命每一个团队的形成都是要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这样团队的创造性就很高团队的任务首先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创造新的知识同时变成新的产品有好主意的人有权胜出管理者的角色要变,管理模式经历的三个阶段经验管理师傅型领导人治科学管理指挥型领导制度文化管理育才型领导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战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管理理念共同的经营理念大家统一起来。
60%的时间用来培养人。
建立有吸引力的文化要有很好的造血功能GE八十亿人民币用来培养人把学习看作企业的关键资产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只有把新的知识拿到手才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比别人还新的知识,新的知识变成新的管理,新的技术就变成新的产品,新的效益。
把学习变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怎样使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应该不断地学习超越自己,超越自我不断有新的东西出来,首先要建立中层以上的特别是高层经理的管理团队的,这个管理团队首先的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去推动工作,改正管理,通过学习去带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这是各个国家都在搞这些东西,自觉学习勇于创新应该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我们要搞好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那么还要做到一条很重要的工作管理价值观,管理好企业的价值观――实施文化管理,这个文化氛围就使得你愿意去,这个地方尊重人才,珍惜爱惜人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重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思考领会:1、关于人的几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X理论、“性恶论”)(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总是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3)人总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力图用最小的犹如取得满意的报酬;(4)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社会人假设(1)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不是经济需要;(2)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3)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的社会需要;(4)人们最期望领导者的是能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性善论”)(1)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多种层次,其最终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2)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能适应环境;(3)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威胁,造成不良的后果;(4)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并不是冲突的,而是能够达成一致的。
●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1)人的工作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2)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形成新的需求和动机;(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团体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动机模式;(4)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愿意为组织尽力,决定于他本身的动机结构与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性质、本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动机的强弱、人际关系的好坏都可能产生影响;(5)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2、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组织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特点:●人力资源是以人为载体的资源;●人力资源是能动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动态性和时代性;●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增值性。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企业对人的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2.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1)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X理论把人看成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趋利避害的;经济人假设把人的物质性需要看得高于一切,漠视人的情感需求。
2)Y理论与社会人假设:与X理论相对,发展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劳动的目的性、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力.3)Z理论与“复杂人”假设:Z理论强调人是整体的统一,基本论点是:人能够相互信任、人具有微妙性、人与人有亲和性.“复杂人”的假设,认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各种动机和需求,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对不同管理方式也会作出不同反应。
“复杂人”理论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强调人的需求的差异性、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的合作,是对社会人假设的一种补充。
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类型:1)总规划和各项业务规划;2)人力资源业务规划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规划、调配规划、报酬补偿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退休解聘规划。
3)按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可分为:长期规划(3年以上)、中期规划(2—3年)和短期规划(1年以内).2.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步骤:1)确认现阶段企业经营战略;2)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盘点;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4)人力资源供给预测;5)确定人才供求预测净需求;6)执行监控与评估。
3.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随动关系、孤立关系和结合关系。
/第三章工作岗位分析1.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也称职位分析或岗位分析,是指对工作岗位的活动、任务、职责类型、以及胜任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资格进行分析和确定的过程,其主要结果是形成工作说明书和工作岗位规范。
2.工作分析的意义: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其结果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过程。
第一章_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张德第四版)
1. 人力资源的含义
小资料 我国的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GNP)3%,而发达国家为
6.1%,发展中国家为4%,世界平均水平为5.7%。 中国人均教育投资为美国的0.9%,日本和英国1.6%,中国依
靠教育投资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9.7%, 而发达国家为49%,发展中国家为31%。
3.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定义
P4
补充: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关系
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 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管理活动。合理使用, 发挥作用,推动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或地区、企业、家庭、个人,教育等启智 活动,培养人才、开发潜能、提升质量。 贯穿人的一生
重要知识点
补充: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的含义拓展(2)
(2)什么是资源? 在经济学上,资源是指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
中的一切要素。
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土地、山川、森林、矿藏等; 资本资源——资金、机器、设备、厂房等,不直接用
于消费,而是用于生产其它产品; 信息资源——与生产活动有关的一切事、物描述的符
号集合,可以共享; 人力资源——最活跃、最重要的资源。
课堂讨论
小资料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 “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
IBM公司总裁华生(T. J. Watson, Jt) “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
补充: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
现代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对人的管理
人本主义管理:强调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管理是围绕如何调 动员工的积极性而展开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1)人力资源的特点剖析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复习内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内容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总论1、人力资源的概念:是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各种能力的总称。
(或是投入或即将投入的劳动者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特征:①能动性;②不可剥夺性;③生物性;④时代性;⑤时效性;⑥连续性;⑦高增殖性;⑧再生性。
2、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它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因为:①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人力资源优劣之间的竞争。
②生产力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的要素;二是“物”的要素。
但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3、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人力这一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它应当成为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中的核心。
4、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①获取;②整合;③保持与激励;④控制与调整;⑤开发和发展。
5、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①职务分析与职务设计;②人力资源规划;③员工招聘与选拔;④员工培训与开发;⑤员工的使用与管理;⑥员工绩效考核与智能测评;⑦激励与报酬;⑧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诊断与评估。
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①管理观念的区别;②管理重心的转移;③管理视野和内容上的区别;④管理原则与方法上的区别;⑤管理组织上的区别;⑥管理作用的区别。
7、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①系统原理;②互补增值、协调优化整合原理;③人本原理(通过激励,达到员工的“自我管理”);④以开发为先导的原理(要实施智力优先原则和动力原则——动力来源于三方面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⑤权变原理;⑥科学管理原理。
8、行为科学中关于人性的假说理论。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①“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说(梅奥于1933年在《工业文明与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②X-Y理论(麦克雷戈提出);③“决策人”假说(西蒙提出,又称为“管理人”假说);④“复杂人”假说(薛恩提出)9、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笔记
1.人力资源:是指能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地人口总和.人力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如何理解人力资源地含义?)1)人力资源是以人为载体地资源.2)人力资源是能动性地资源.3)人力资源具有动态性和时代性.4)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增值性.2.人力资源管理:是强调组织内部对人员地全部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运用了现代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实现对员工地评价、激励和培训开发过程而进行地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地活动.重点关注组织中人与人关系地调整,人与事地配合,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地潜力,调动人地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地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人力资源管理地功能主要体现在:1)获取: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整合:这是使员工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共事、取得群体认同地过程,是员工与组织之间个人认知与组织理念、个人行为与组织规范地同化过程,是人际协调职能与组织同化职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激励:是指为员工对组织所做出地贡献而给予各种奖酬地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地激励与凝聚职能,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地核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调控:是对员工实施合理、公平地动态管理地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地控制与调整职能.5)培训与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地重要职能.广义地包括: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地开发.以上5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彼此互动地,它们共同构成完整地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达到地目标:主要目标1)是取得人力资源最大地使用价值.2)发挥人力资源最大地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目标:1)对人力资源地有效运用,使公司地整体目标得以经济有效地完成.2)组织中地各成员应建立良好地工作关系.3)各层次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尽可能完成.4)让每个人得到最大地发展.4.人力资源战略是:人力资源战略地类型:可分为诱引战略、投资战略、参与战略.5.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地关系:人力资源战略必须与企业地基本经营战略、发展战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可能发挥最大效用.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基本经营战略地配合:基本经营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市场焦点战略;发展战略:成长战略、维持战略、收缩战略、重组战略.6.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地独特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人力资源地培训和开发所形成地员工地核心专长与技能可以为客户创造独特地价值.2)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地各种手段所积累地特殊人力资本是稀缺地,是不可替代地.3)认同企业文化地员工所拥有地核心专长与技能是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模仿地.4)组织化地人力资源在企业地发展中可以产生1+1》2地效用.个人关于人地基本假设:1)经济人假设(X 理论、“性恶说”)2)社会人假设——“参与管理”管理方式3)自我实现人假设(Y 理论、“性善说”)——“民主管理”方式4)复杂人假设(超Y 理论)——“应变理论”方式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对其管辖范围所有人员实施培养教育、智力和体力地开发、职业培训等活动,既为企业,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地人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力资源管理地任务:1)吸引及选聘组织真正需要地各类人才.2)保证所聘人才能在组织内充分发挥所长.3)为人才提供训练和发展机会,使他们不断增强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地基本原理:1)同素异构原理:同样数量地人采用不同地组织结构,产生不同地效果.能级层序原理:指具有不同能力地人,应配置在组织地不同职位上,给予不同地责任和权力,使能力与职位相应,组织结构才会相对稳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要素有用原理: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任何要素都是有用地.互补增值原理:知识、年龄、性格、能力、关系互补.指将各种差异群体,通过个体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以实现组织目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动态适应原理:随着时间地推移,员工个人状况和组织结构及外部环境都会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应适时给予调整,以适应各种变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激励强化原理:是指以物质和精神满足员工地需求,激励职工地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地特定行为地过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公平竞争原理:公平,适度,良性竞争地原则.指竞争条件、原则地同一性8)企业文化凝聚原理:指以价值观、理念等文化因素把员工凝聚在一起地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地发展过程: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核心.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地相互适应(以人为中心),也称为人性回归时代.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地高度.人力资源战略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地意义:可以帮助组织根据市场环境地变化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身地发展,建立适应本组织特征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地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可以帮助组织改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地方法,使之更加合理、更富有激励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有如下特征:1)内隐性2)协作和互补性3)学习性4)路径依赖性5)强健有力性6)难以替代性7)稀缺性人力资源战略制定地程序、方式1)内部环境分析2)战略制定3)战略实施4)战略评估方式:整体式、双向式、独立型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自主拥有地,能为其客户创造独特价值地,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复制和模仿地各种知识、技能、技术及管理要素地集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理论模型、基于组织运作地静态资源理论模型、基于组织运作动态过程理论模型、基于组织运作地静态资源与组织运作动态过程整合地理论模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于战略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系统:1)基于战略地人力资源规划系统;2)基于素质模型地潜能评价系统;3)基于任职资格地职业化行为评价系统;4)基于KPI指标地考核系统;5)基于业绩与能力地薪酬分配系统;6)基于职业生涯培训开发系统.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地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地变化、合理地分析和预测组织对人力资源地需求和供给状况,并据此制定出相应地计划和方案,以保证组织在适当时间后获得适当数量、质量和种类地人员补充,满足组织和个人发展地需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力资源规划包含三层含义:1)人力资源规划地制定依据是组织地战略目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地人力资源现状.2)人力资源规划要保证组织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地动态适应.3)人力资源规划在实现组织目标地同时也注重个人地发展.2. 人力资源规划地作用:1)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适应战略规划地核心部分.2)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适应动态发展需要地重要保证.3)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地起点和重要依据.4)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控制组织地人工成本5)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调动员工地积极性.3. 人力资源规划地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阶段包含地内容有:一、信息收集与处理阶段:主要分析组织地战略目标及内外部环境.具体要进行以下工作:1)人力资源需求分析2)现有人力资源盘点3)人力资源供给分析二、总体规划与分析阶段:主要是根据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地数据,将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存在地不平衡进行比较,计算出人力资源净需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制定实施计划阶段:主要是根据所确定地人力资源净需求地情况,制定各种相关地具体人力资源规划政策.政策包括:管理体制调整计划、人员补充调配计划、员工素质提高计划、员工退休解聘计划等.4.常用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技术及具体内容是:定性预测方法:1)经验预测法:是一种主观预测法,预测结果地准确性不能保证,只用于短期.2)微观集成法: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地两种方式;适用短期预测和组织地生产比较稳定地情况.3)描述法:用于环境变化或组织变革时地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工作研究法:是根据具体岗位地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在假设岗位工作人员安全适岗地前提下,确定其工作量,最后得出人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德尔菲法:一般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听取专家们特别是人事专家对组织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地分析和评估,通过多次重复,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方法要求比较严格,一般不允许专家之间相互见面,组织者只有通过电话、传真或者网络与各个专家进行交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德尔菲法地具体过程可以分为4个步骤:a)预测筹划工作b)首轮预测工作c)反复预测工作d)表述预测结果6)趋势分析法:它是预测人力资源未来发展趋向和可能达到某种水平地方法.7)比率分析:描述过去商业要素和人力需求关系状况、以预测需求地方法.散点分析法:该方法借助散点图,即把组织经济活动中地某种变量与人数之间地关系和变化趋势表示出来,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则可根据未来组织业务活动活动量地估计值来预测相关地人员需求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回归分析法:是通过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地函数关系,根据影响因素地变化来推测人力需求量地变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常用地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技术及具体内容是:定性研究方法:1)德尔菲法2)替换单法:是在对组织人力资源现状彻底调查和劳动力潜力评估地基础上,指出公司中每一个职位地内部供应源.3)马尔柯夫模型:其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力资源变动地规律,来推测未来人力资源变动地趋势.模型前提有两个方面:一、是马尔柯夫性假定;二、转移概率稳定性假定.目标规划法:是一种结合马尔柯夫分析和线性规划地综合方法,指出员工在预定目标下为最大化其所得是如何进行分配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地功能与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依靠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地一种管理方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功能:是以决策管理地信息化为核心,通过选择某种流程结构,帮助决策者进行各种相关地决策管理活动,为决策者提供所需地人力资源信息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辅助决策者建立和修改人力资源决策模型;3)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判断,从而提高决策者地决策能力.作用:1)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地效率;2)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地水平;3)增强企业员工地组织认同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实施地要素有以下6个方面:1)增强全员信息化管理意识;2)培养复合型地信息系统管理人才;3)保证信息系统建设地资金来源;4)确实摆正技术先进和技术实用性地问题;5)确实领会“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地思想;6)整个实施过程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地原则:1)实效性原则2)兼顾性原则3)合法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动态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地总目标是: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地动态适应,尽可能有效地配置组织内部地人力资源,使组织在适当地时候得到适当数量、质量和种类地人力资源供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具体目标:1)获得并保持一定数量地具备特定知识、技能和能力地员工.2)充分利用组织内部现有地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源管理地其他环节提供良好地基础.能够预测组织中潜在地人员过剩和人员不足,并且在供求失衡发生前调整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地支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与组织中地其他业务规划相联系,保持人力资源地合理配置,为优化组织地业务规划提供支持;5)减少组织在关键技术对外部招聘地依赖性,唤起组织中各层级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地认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根据组织地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在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地影响后,对组织未来人力资源地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估计地活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坚持以下几方面地原则:1)科学性原则:坚持用科学地方法实施预测;2)连贯性原则:把未来地发展同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保证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发展地动态适应;3)实用性原则:从组织地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到本组织人力资源发展地合理速度、结构和规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为: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三部分.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指对在某一未来时期内、组织内部所能供应地及外部劳动力市场所能提供地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地人员情况进行预测地过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力资源规划执行地原则:1)战略导向原则;2)螺旋式上升原则;3)制度化原则;4)人才梯队地原则;5)关键人才优先规划原则;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支持和组织管理理念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地三个核心构成要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地目标:1)构建组织人力资源数据中心2)实现网上招聘3)提供在线培训4)达到组织与员工之间建立无缝协作关系地目地.第三章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1.定义术语“岗位”、“职务”、“职权”、“职责”、“职业”、“工作”、“任务”、“工作族”、“职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岗位:亦称职位,是指在一个特定地组织中,在一定地时间内,由一个特定地人所担负地一个或数个任务及责任.职务:员工所应承担事务地规定,强调所应承担地任务地内容.职权:依法赋予岗位地某种权利,以保证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职责:亦称责任,是指一个人担负地一项或多项任务组成地活动.职业:在同一组织或不同组织中从事相似活动地一类工作地总称.工作:是由一组主要职责相似地岗位所要完成地任务.任务:为了达到某种目地所从事地一系列活动.工作族:又称工作类型,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地集合.职称:是区分学术水平能力和工作成就地标志,具备条件地员工就应当授予相应地职称.是一种资格,由资历和能力组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工作分析中地访谈法地优势和劣势:访谈法适用于以确定工作任务和责任为目地地岗位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现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了解到地工作活动和行为;并能解释岗位分析地必要性及功能,释放员工因受挫带来地不满情绪;而且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又十分迅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缺点:是搜集上来地信息有可能是扭曲地.3.工作评价地常用方法有:排序法:是一种最简单地工作评价方法.它是由评价人员凭着自己对工作地综合判断,给出工作地相对价值,并按这个价值进行排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排序法通常包括以下4个步骤:A:根据工作规范、工作说明书对工作进行综合评判.B:选择并确定标杆岗位.C:排列剩余岗位.D:岗位定级分类法:又被称为等级描述法,即先制定出一个工作地等级体系,然后分析每个工作地特征,将其归入合适地等级之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类法包括如下步骤:A:根据工作规范、工作说明书对工作做全面了解.B:按工作内容将其分类.C:确定等级数量和结构,准备等级定义.D:评价和分类.评分法:也称点数法,该法首先是选定工作地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用预先规定地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地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给出分值,经过加权求和,得到各岗位地总分数,最后再按此分数值大小对岗位排序、归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评价法地一般步骤如下所述:A:选择和定义要素.B:要素分等.C:权衡要素.D:给每个要素等级打分.要素比较法:是先选定岗位地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工资额合理分解,使各影响因素与之匹配,最后再根据工资数额地多少决定岗位地高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要素比较法地具体步骤如下所述:A:选择标杆岗位.B:根据要素来排列标杆岗位.C:给要素分配货币值.D:排列其他岗位.工作分析:指地是获取与工作有关地详细信息地过程,是对各类工作岗位地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及任职者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地资格条件进行地系统分析和研究地过程.工作分析地作用:1.工作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地重要作用①它是招聘和甄选工作地基础.②它为培训和开发方案地制定奠定基础.③它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④它为报酬决策奠定基础.⑤它为员工地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⑥它还为人力资源规划奠定基础.2.工作分析对直线管理者地重要作用:工作规范:是一个人为了完成某种特定地工作所必须具备地知识、技能、能力及其他特征地一份目录清单.工作描述:是关于一种工作中所包含地任务、职责及责任地一份目录清单.工作说明书:是对某工作地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应用实例、工作环境和条件所做地书面记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工作规范和工作说明书两者既有联系又存在一定区别:P82工作分析地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和完成阶段.工作分析地方法:定性工作分析方法①问卷调查:分为结构性问卷、非结构性问卷②观察法:③相关方法工作参与法:④面谈法:又称访谈法,⑤工作日志法:⑥关键事件法:⑦相关方法工作任务清单法量化工作分析方法①职位分析问卷——PAQ法:是目前在工作分析方面被运用地最广泛、同时也是被研究得最透彻地工具之一.职位分析问卷是一种包括194个问题(也称为工作元素)地标准化工作分析问卷.这些问项可以被划分为6个部分:A:信息投入——工作者从哪里及如何获得工作所必需地信息;B:思考过程——在执行工作地时候需要完成地推理、决策、计划及信息加工活动;C:工作产出——D:人际关系活动——E:工作状态和工作内容——F:其他特点——②功能性工作分析——FJA法: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地分析方法.③职位评级——FES法:重视工作所需地知识范围,对工作进行抽象评级,应用简便.④工作对人提出地要求——弗莱希曼工作分析系统⑤面谈法:工作评价:又被称为岗位测评、职位评估,它是在职位描述地基础上,对职位本身所具有地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职位相对价值地过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工作评价地具体作用:①确定职位价值地手段②薪酬分配地基础③体现出企业地价值导向第4章员工招募与甄选员工招募(人员招聘):是指组织通过采用一些科学地方法去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组织来任职地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聘用地过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员工甄选是:依靠内部招聘对组织而言有以下优点:①内部招聘可以使组织得到大量自己非常熟悉地员工,不必再花很大力气去认识和了解新员工;②这些应聘者对组织地状况及空缺职位地性质都比较了解,同样也省去了很多适应岗位地麻烦.所以内部招聘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快速地人力资源补充方式.组织决定对外招聘是有若干理由地:(在什么情况下推荐使用外部招聘方法?)首先,对于某些初等职位及一些特定地高层职位来说,组织内不一定有合适地人选;其次,从外部招聘人员可以为组织带来新地思维模式和新地理念,有利于组织地创新.所以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结合起来使用.招聘中应注意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问题地发生.①招聘范围地确定:主要依据所需人才地分布规律和活动范围,并同时考虑人才资源地供求关系和招聘成本来决定.招聘时间地选择:基于两个因素地考虑:人才需求因素与人才供给因素,从人才需求地因素考虑,招聘时间可表示为:招聘时间=用人时间——准备周期——培训周期——招聘周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心理测试:是利用心理量表对上述评测内容进行测量.常用地心理测试方法有:一、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①比奈——西蒙测验和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②韦克斯勒智力量表③瑞文推理测验二、特殊能力测验三、创造力测验四、一般职业适应性测试招聘地原则:①公开地原则②遵守公平就业地原则③竞争原则④全面地原则⑤量才原则⑥人数适量原则招聘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制定招聘计划②建立专门招聘小组③确立招聘渠道④甄别录用⑤工作评估招聘评估地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利于为组织节省开支②录用员工数量地评估是对招聘地工作有效性检验地一个重要方面.录用员工质量地评估是对员工地工作绩效、行为、实际能力、工作潜力地评估,它是对招聘地工作成果与方法地有效性检验地另一个重要方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④信度评估与效度评估是对招聘过程中所使用方法地正确性与有效性进行地检验,这无疑会提高招聘工作地质量.应聘者地职业动机分析有以下几个类型:①趋利型职业动机(也称功利型职业动机)②事业型职业动机(也称成就型或奉献型职业动机)③冒险型职业动机(也称求新型职业动机)④现实型职业动机⑤调整型职业动机(也称发展型职业动机)应聘者心理需要分析:生存需要、安全心理、社交心理、尊重地心理、自我实现地心理用人地误区:苛求完美、重资轻能、保守偏爱面试:是指在特定时间、地点所进行地,有着预先精心设计好地明确地目地和程序地谈话.通过主试与应聘者面对面地观察、交流等双向沟通方式,了解应试人员地素质特征、能力状况及求职动机等方面情况地一种人员甄选与测评技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面试地特点:①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②面试是主试和应聘者双向沟通地过程③面试是一种有明确目地、有计划地、主客体双方不完全平等地交谈方式.面试所测试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应聘者地举步仪表②应聘者地语言表达能力③应聘者地逻辑思维能力④专业知识应用地灵活性及应变能力⑤应聘者地自我认知能力。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整理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和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 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各阶段在转变过程中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1)组织性质的转变;2)管理角色的转变;3)管理职能的转变;4)管理模式的转变;3.Y理论与社会人的假设:理解Y 理论的主要观点,共5小点(P18). Y理论反对把人看作与动物一样趋利避害、好逸恶劳、不负责任。
它看到了劳动的目的性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标志的本质特点,看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力,即发展了人的社会属性。
4.Z理论与复杂人:Z理论的核心是“人是整体的统一”,其基本观点:1)人能够相互信任,公司的宗旨必须为全体职工所理解和接受,同时通过创立机构贯彻宗旨;2)人具有微妙性,人既可通过沟通达成理解,又可能困难以沟通而使局面陷入僵化,这表明人自身存在着许多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这些矛盾,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管理结果,因此,必须发展人际关系,提倡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3)人与人有亲和性,人可能为他人和团体作出牺牲,对人的评价必须从整体出发,提倡爱心和鼓励爱心,使组织结构尽可能稳定。
20世纪60年代末,薛恩等人提出“复杂人”的假设,认为人的需要时多方面的,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各种动机和需求,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会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对不同管理方式也会作出不同反应。
因此,没有一种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万能管理方式。
“复杂人”理论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强调人的需求的差异性、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的合作,是对社会人假设的一种发展与补充。
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规划5.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HRP):是指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与任务,应用各种分析方法与手段,确定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并制订相应的人力资源方针政策的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梳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一、要求识记的内容(一)人力资源的概念(P3)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劳动人口。
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因素,其总量由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乘积表示。
(二)人力资本(P8)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所具备的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所决定的;另一种能力是后天获得的,由个人努力经过学习而形成的。
(三)人力资源的5个基本性质(P6)第一,生命周期性。
人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劳动能力有所不同。
另外,在组织中人力资源也表现出生命周期性。
第二,能动性。
劳动者具有自主意识能力,在各活动中总是能有目的地确定活动的方向,创造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第三,再生性。
劳动者的体力和精神可以通过休息和补充营养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第四,增值性。
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其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提高。
第五,社会性。
人力资源在其形成过程中明显地会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要求理解的内容(一)人力资源的数量(P3)人力资源的数量分为绝对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从事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和相对数量(即人力资源率,是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四个因素:(1)人口总量及人口增长状况(2)人口的年龄结构(3)人口迁移(4)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二)人力资源的质量(P5)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体质(体力和健康状况)、智力(先天因素和后天开发)、知识(受教育状况)、技能(技术水平和技术职称)、态度(劳动者对所从事工作的努力、负责、合作程度)和价值观(在态度之上形成的理念)。
(三)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P8)人口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人口总量,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
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的劳动力人口的总称,是人口资源中拥有劳动能力的那一部分人。
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06093重点知识大纲梳理
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06093重点知识大纲梳理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06093重点知识大纲梳理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人力资源的由来人力资源三大观点人力资源VS 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的特点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经济形态人力资源在不同经济形态中的作用人力资源在21 世纪中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四大功能四类“人性假设”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三阶段职能人力资源管理VS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人力资源开发的类型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提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作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内容与实施发展动力原理素质开发原理行为开发原理自我开发职业开发管理开发组织开发第三章工作分析单元考点回顾工作分析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工作分析的性质和作用工作分析的内容工作分析的基本工具工作分析的综合方法工作分析的程序工作分析的结果职务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分析的应用第四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人员招聘的含义和价值人员招聘的形式人员招聘的流程有效地人员招募人员招募渠道人员招募的方法人员测评的作用和过程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履历档案分析技术人员配置的含义和价值人员配置的原则和流程人员配置的模型和方法第五章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法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的基本内涵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意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内容及类型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目标与原则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中的常见问题员工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实施过程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法的形式深度素质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培训与开发工作有效性的衡量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考核培训与开发工作评估的实施与反馈新世纪人才开发第六章绩效考评与管理绩效的概念绩效考评和绩效管理的区别绩效管理的目的绩效考评的方法实践中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关键成功因素的开发和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绩效考评主体的问题绩效考评的周期绩效沟通与反馈周边绩效周边绩效的启示及实践意义第七章薪酬管理单元考点回顾薪酬的界定构建薪酬系统应考虑的因素构建薪酬体系的原则薪酬体系的规划组织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改革思路普通管理类人员薪酬设计业务人员的薪酬设计高级雇员薪酬方案确定的原则薪酬方式及其激励效果比较高级雇员薪酬方案及其影响因素我国某国有组织经营管理者的年薪设计案例第八章薪酬管理本单元考点回顾员工福利概述几种企业福利项目的选择员工福利管理与设计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主要内容社会保障管理国外员工福利国外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的特点和启示国外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管理启示第九章员工激励与员工关系协调员工激励的含义与理论员工激励的原则员工激励的方法员工关系的含义和特点员工关系协调的概念与内容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员工沟通第十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趋势考评结果的整理绩效考评结果应用的原则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1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
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 的源泉。
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 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四、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
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u 人口的总量。人口的总量由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两个因素 决定,自然增长率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用公式表示如 下:
u 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源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是劳动创 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与自然资源相比,人既是 价值创造的客体,也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u 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自然资源服从于人力资源。
2、时效性
u 人力资源表现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它与人的生命周期是 紧密相连的。
u 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发育成长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个大的阶 段。进入老年期后,劳动能力逐渐丧失,也就不能称为人力 资源了。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呈倒“U”型关系,这种关系 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4、可变性
u 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表现为人的劳动过程,而人在劳动过程 中会因为自身心理状态不同而影响到劳动效果。
u 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在相同的外部条件 下,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大小可能会不同。
u 人力资源的生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人们有组织、有 计划地培养与开发。
5、社会性和可开发性
带来了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分配 依据从先天差别变为后天能力变化。
作为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促进了许多领域研究的发展和新理论 的生成。如微观人口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
6、实践意义
促进了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经济发展 规划或计划;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资料]共11页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二OO三年六月自学用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张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为培养学生了解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设置的。
课程学习目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一系列相关理论和专门方法。
本课程介绍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介绍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阐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环节的操作技术和方法。
其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人力资源计划;人员招聘;人员使用与调配;人事风险;绩效考核管理;员工培训;职业管理;组织文化建设;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等。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晓本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总体要求: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需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
与本课程相关的学科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
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和特点了解: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数量构成。
2、人力资源的特点。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掌握:1、人力资源的含义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3、人力资源数量的基本构成重点掌握:1、人力资源的含义2、人力资源的特点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了解: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与任务2、价值工程理论3、影响主观能动性的主要因素掌握:1、价值工程理论2、价值观的三个层次3、激励的主要因素重点掌握:1、影响主观能动性的主要因素2、价值观的三个层次第三节从管理的软化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兴起了解:1、企业管理发展三个阶段2、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特征与模式比较掌握:1、企业管理发展的几个阶段2、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主要特征第四节从改革开放看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了解: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关于人的哲学了解:1、人性假设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掌握:1、经济人假设理论及其观点2、社会人假设理论及其观点3、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及其观点4、复杂人假设理论及其观点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观点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及其观点,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重点掌握:1、经济人假设理论及其观点2、社会人假设理论及其观点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观点4、中国历史上关于人性的主要观点第二节人事矛盾运动规律了解:1、人事矛盾的一般规律2、人事矛盾产生的客观原因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1、人事矛盾的一般规律2、人事矛盾产生的客观原因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职能重点掌握:1、人事矛盾的三个层面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职能第三节人事管理原理了解:人事管理的10个基本原理掌握:1、同素异构原理的含义2、能级层序原理的含义3、要素有用原理的含义4、互补增值原理的含义5、动态适应原理的含义6、激励强化原理的含义7、公平竞争原理的含义8、信息催化原理的含义9、主观能动原理的含义10、文化凝聚原理的含义重点掌握:1、互补的主要内容2、激励的一般过程3、积极有效竞争的三个前提条件4、凝聚力的两个方面第四节中国古代的人事思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主要人事思想及对我们的启示第五节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了解: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的要点掌握: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的发展轨迹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一节组织结构设计了解:1、组织的概念与含义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3、组织设计的基本矛盾4、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掌握:1、组织的概念与含义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3、组织设计的步骤4、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重点掌握:1、组织的概念与含义2、管理跨度3、组织设计目的4、常见组织结构及其特点第二节定编定员管理了解:1、定编定员管理的意义2、定编定员工作的原则3、定员标准的含义和作用4、定员方法掌握:1、定编定员工作的原则2、定员标准的含义和作用3、定员方法重点掌握:1、定编定员工作的原则2、定员方法第三节不要求第四节不要求第四章人力资源计划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的含义了解:1、人力资源计划的定义2、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3、人力资源计划的功能掌握:1、人力资源计划的三层含义2、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人力资源计划的功能第二节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了解:1、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掌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重点掌握: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五个主要因素第三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了解:1、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2、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考虑的主要因素掌握:马尔可夫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第四节人力资源计划程序了解:1、人力资源计划的七个步骤2、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两方面内容第五章人员招聘与人事测评第一节招聘概述了解:1、招聘的概念与目的2、招聘的程序3、招聘的原则4、招聘的途径掌握:1、招聘的概念与目的2、招聘的主要途径重点掌握:1、内部招聘与贸易部招聘的利弊特点2、外部招聘的主要方法第三节不要求第四节招聘管理工作了解:招聘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第六章人员的使用与调配第一节人员使用的原则掌握:人员使用的主要原则第二节人员调配的作用和意义了解:1、人员调配的含义2、人员调配的作用和意义掌握:1、人员调配的含义2、人员调配的作用第三节人员调配的原则和类型了解:1、人员调配的原则2、人员调配的类型3、人员调配的程序掌握:1、人员调配的原则2、个体的五个差异3、气质类型及其特点重点掌握:人员调配的原则第四节人员职务升降了解:1、人员职务升降的意义2、职务升降制度3、我国人事任用方式掌握:1、人员职务升降的意义2、职务升降的原则3、人事任用方式重点掌握:1、职务升降的原则2、我国人事任用方式第五节不要求第六节人员流动管理了解:1、人员流动的类型2、人员流动的原则3、人员流动的形式4、人员流动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掌握:1、人员流动的原则2、人员流动的形式3、人员流动的内部机制重点掌握:1、人员流动的原则2、人才市场建设与开放的意义3、劳动力市场的作用第七章人事风险第一节人事风险的含义了解:人事风险第二节人事风险的危害了解:人事风险的形式第三节人事风险的主要表现了解:人事风险的主要表现第四节人事风险形成的原因了解:1、人事风险特征2、人事风险产生的条件掌握:1、人事风险特征2、人事风险的外因条件重点掌握:产生人事风险的企业制度因素第五节规避和防范人事风险的对策了解:1、规避和防范人事风险的对策的约束条件2、防范人事风险的对策重点掌握:防范人事风险的对策第八章绩效考核管理第一节绩效考核的意义了解:1、绩效考核的由来2、绩效考核与人才测评的区别3、绩效考核的重要性4、绩效考核的内容掌握:1、绩效及绩效考核的概念2、绩效考核与人才测评的区别3、绩效考核的重要性重点掌握:绩效考核的重要性第二节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了解: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范围第三节绩效考核的方法了解: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掌握:1、民意测验法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2、共同确定法优点和缺点3、配对比较法的特点4、等差图表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四节对于部门的考核了解:对部门考核的意义第五节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了解:1、绩效考核过程2、绩效考核内容与方法3、绩效考核结果的控制方法4、绩效考核执行者的选择5、考核面谈、反馈与改进掌握:1、绩效考核一般过程2、考核方法的三种类型3、绩效考核执行者选择的考虑因素4、反馈干涉理论的具体内容重点掌握:1、绩效考核一般过程2、考核方法的三种类型及其优缺点第六节绩效考核中的问题了解:1、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2、克服绩效考核误差的主要措施第十章人员培训第一节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了解:1、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关系2、培训的作用重点掌握:1、培训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培训的原则和形式了解:1、人员培训的原则2、培训形式掌握:1、培训的形式分类2、人员培训的原则重点掌握:人员培训的原则第三节员工培训了解:1、新员工培训的目的和内容2、在职员工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掌握:新员工培训的一般程序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开发了解:1、管理人员开发的重要性2、管理人员开发计划3、管理人员开发类型掌握:1、管理人员开发应考虑的因素2、管理人员开发常见类型重点掌握:管理人员就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第五节培训的组织管理了解:1、培训工作流程2、培训工作管理掌握:1、培训工作流程2、培训需求分析3、培训评估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1、培训工作的三个阶段2、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3、培训项目评估的作用第六节、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了解:1、组织学习的含义2、学习型组织的含义3、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掌握:1、阿米.爱德蒙德森的组织学习定义及其主要内容2、学习型组织的概念3、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1、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2、学习型组织强调的四个学习特点第十一章职业管理第一节职业管理概述了解:1、职业管理的有关概念2、职业发展观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掌握:1、职业生涯的概念2、职业计划的概念3、职业管理的概念4、职业发展观产生的背景5、职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1、职业生涯概念2、职业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3、职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了解: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掌握:1、影响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2、职业锚概念3、施恩职业锚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1、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要因素2、施恩职业锚理论的主要内容3、企业环境因素对职业生涯的影响第三节个人职业计划了解:1、制定个人职业计划的原则2、个人职业计划的内容3、职业生涯自我管理掌握:1、制定个人职业计划的原则2、个人的职业道路类型第四节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了解:企业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企业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十三章组织文化建设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内涵了解:1、组织文化的概念2、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重点掌握:1、组织文化的概念2、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第二节组织文化的作用重点掌握:组织文化的作用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了解: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第四节组织文化与员工需要层次掌握: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按需激励2、员工需求结构与组织管理模式重点掌握: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主要内容及意义2、人性假设与相应管理模式第五节理想追求与人力资源的动力开发了解:1、理想与追求的基本概念2、人力资源的动力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的动力机制第六节群体价值观与凝聚力了解:1、组织活力及其内在要素2、物质凝聚力与精神凝聚力3、群体价值观在形成组织凝聚力中的作用掌握:1、组织活力2、物质凝聚力与精神凝聚力需要解决的问题3、群体价值观重点掌握:1、组织活力内在要素的关系2、群体价值观在形成组织凝聚力中的作用第七节组织道德与组织公共关系不要求第八节组织风气与员工行为管理了解:1、组织风气的内涵2、组织风气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良好组织风气的养成掌握:1、组织规范的概念2、组织规范的内容3、组织风气对群体行为的作用4、良好组织风气养成的途径重点掌握:1、组织规范概念2、组织风气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良好组织风气养成的途径第九节组织物质环境与员工养成教育不要求第十节组织文化建设步骤了解: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步骤第十一节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了解:组织文化建设的六大心理机制掌握:1、心理定势的概念2、强化的概念3、从众的概念4、认同的概念5、模仿的概念重点掌握:1、心理强化对组织文化建设的作用2、如何利用心理机制建设组织文化第十二节组织文化与组织竞争力了解:1、三力理论2、组织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3、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的关系重点掌握:1、组织竞争力的三个组成部分2、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的关系第十四章领导者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领导者的权威观与人员能动性了解:1、两种权威观2、领导行为方式3、不同领导行为下导致的下级行为4、正确权威观的内容掌握:1、领导的概念2、领导影响力的来源3、三种典型的领导行为方式重点掌握:1、领导行为方式2、三种不同领导方式下,下级的行为特点第二节领导者的人才观与队伍素质了解:1、人才观的内容2、人才观与队伍素质的关系3、领导者人才观转变的基本内容掌握:1、人才观的内容2、领导者人才观的三个转变第三节领导集体的心理结构与领导团队的优化了解:1、领导集体心理结构的内涵2、改善领导集体心理结构与领导团队的优化3、掌握:1、领导集体心理结构的概念2、心理过程的三个系统3、领导集体心理结构的互补重点掌握:1、领导集体心理结构2、领导集体心理结构的互补方式第四节不要求第五节人事管理的心理误区了解:1、心理误区的含义2、晕轮效应3、投射效应4、相互回报心理5、嫉妒心理6、马太效应7、戴维现象的含义掌握:1、投射效应的缺陷2、相互回报心理的两重性3、戴维现象第十五章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含义了解: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概念第二节文化差异的识别维度了解: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四维度含义掌握:霍夫斯泰德文化四维度划分的意义第三节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价值冲突了解:1、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价值冲突的主要表现2、管理者要处理的七个方面的价值冲突第四节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内容了解:不同国家在劳工方面的规定差别第五节跨文化管理的类型和人力资源管理对策了解:1、跨文化管理的类型2、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对策掌握:1、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三个层次2、文化融合的基本前提3、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对策第十六章21世纪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了解:1、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开发2、信息化和知识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3、企业似学校的含义4、管理者角色的转变5、管理价值观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地位掌握:1、经济全球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带来的挑战2、团队组织与官僚组织的区别3、人介组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地位4、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三、大纲使用说明学生以本大纲指定的教学内容为主要自学范围,除本大纲注明的不作要求的课程内容外,自学用书的第三章之第三节、第四节,第五章之第三节,第九章,第十二章不在本纲范围内。
【考必过】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
.目录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含义一、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源二、人力资源的科学含义三、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人力资源的特征一、生物性与社会性二、主体性与客观性三、无限性与时效性四、再生性与可投资性第三节人力资源总量一、人力资源数量二、人力资源的质量三、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开发二、人力资源管理三、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任务一、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三、人力资源的和合理使用四、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第三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发展三、人力资源开发与人的发展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源流第一节中国古代人力资源思想举要一、古代的重人思想二、古代的育人思想三、古代的选人思想四、古代的用人思想五、古代的管人思想第二节西方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流派一、X理论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三、Y理论四、超Y理论五、Z理论第三节中国现代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指导思想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性论二、毛泽东的人力资源思想三、邓小平的人才观第四节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要素的有用原理二、系统的优化原理三、能级对应原理四、互补增值原理五、激励强化原理六、反馈控制原理七、弹性冗余原理八、竞争协作原理第四章人力资本理论第一节早期人力资本理论一、古代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二、马克思的人力资源理论第二节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二、其他代表人物的人力资本理论第三节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前景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和前景二、我国人力资源理论第四节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增长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二、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应用第五节人力资本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意义一、中国经济增长受资源稀缺因素的约束二、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资本供给是短缺的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系统一、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三、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系统一、体力开发的相关相关理论二、知识技能开发的相关理论三、智力开发的相关理论四、创造力开发的相关理论五、精神力开发的相关理论第三节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系统一、教育与培训开发系统二、配置与使用开发系统三、环境开发系统第六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作用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涵义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与程序一、人力资源规划原则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程序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第三节人力资源规划的预测与方法一、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三、人力资源供求综合平衡第四节人力资源规划的运用与控制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系统二、人力资源供应来源三、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第七章人力资源投资第一节人力资源投资的概述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三、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分析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三、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点四、发展中国嘉德人力资本投资第三节学校教育投资分析一、政府教育投资分析.二、家庭或个人教育投资分析第四节在职培训投资分析一、在职培训投资分析二、通用性在职培训分析三、特殊性在职培训分析第八章人力资源配制第一节人力资源配置的概述一、人力资源配置的涵义二、人力资源配置的类型三、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容四.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一、人力资源是一种市场经济资源二、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三、人力资源配置的环境四、人力资源配置的模式第三节人力资源市场配制一、人力资源市场构成要素二、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三、人力资源市场结构四、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内在机制第四节人力资源流动分析一、人力资源流动的类型二、人力资源流动的方式三、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四、人力资源流动的合理性分析第九章人力资源吸收--员工招聘第一节招聘的基本程序一、招聘计划二、发布招聘信息三、招聘测试四、录用决策第二节招聘的测试一、心理测试二、只是考试三、情景模拟四、面试第三节招聘报告一、招聘成本评估二、录用人员评估三、撰写招聘报告第十章人力资源使用--员工调配第一节组织的定编定员一、定编定员的范围二、定编定员的标准三、定编定员的方法四、定编定员的制定第二节员工的职务分析一、员工个性极其形成二、员工个性差异的范畴与运用三、员工的工作职务与编配第三节员工的职务调配一、员工职务调配的内涵二、员工职务调配的作用三、员工职务调配的原则四、员工职务调配的程序第四节员工的职务升迁一、影响员工职务升迁的因素二、员工职务升迁的功能三、员工职务升迁的方式四、员工职务升迁的原则第十一章人力资源优化--员工培训第一节员工培训概述一、员工培训的目的二、员工培训的意义三、员工培训应遵循的原则第二节员工培训对象、内容与特征一、员工培训的对象二、员工培训的内容三、员工培训的特征第三节员工培训形式与方法一、员工培训的形式二、员工培训的方法第四节员工培训与开发系统一、培训准备阶段二、培训实施阶段三、培训评估阶段四、培训反馈阶段第五节员工的职业发展一、员工的职业发展与管理意义二、员工的职业发展的主要活动三、员工的职业发展与类型第十二章人力资源动力--员工激励第一节激励的概述一、激励的涵义二、激励的基本过程三、激励的特质四、激励的作用第二节激励的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三、麦克利兰的成就理论四、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五、弗隆姆的期望理论六、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七、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第三节员工激励的方法与技巧一、员工的需求调查与分析二、激励的基本原则三、员工激励的方法与技巧第十三章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员工考核第一节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概述一、绩效评估的涵义二、绩效评估系统三、绩效评估的特点四、绩效评估的作用第二节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一、核查表法二、量表考绩发三、关键事件法四、行为锚定评价量表法五、交替排序法六、配对比较法七、强制分布法八、目标管理法第三节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实施一、绩效评估的原则二、绩效评估的主体三、绩效评估的一般程序.四、绩效评估误差的来源及控制第十四章薪酬管理第一节薪酬管理概述一、薪酬管理的基本术语二、薪酬性质与功能三、薪酬体系及其结构第二节薪酬制度的决定因素一、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二、影响薪酬制度的因素第三节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一、工资制度设计的基本过程二、工作评价的方法第四节辅助薪酬制度的设计一、奖励制度二、津贴制度三、红利制度第五节福利制度的设计一、福利的特点及其设计原则二、福利的类型三、福利制度的设计第十五章人力资源测评第一节人力资源测评原理一、人力资源测评的概念二、人力资源测评的要素三、人力资源测评的理论基础四、人力资源测评的功能第二节人力资源测评工具一、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二、职业兴趣测验三、能力测验四、公文筐测验五、无领导小组讨论六、结构化面试第三节人力资源测评的实施一、实施测评操作的要领二、人力资源测评程序第十六章热力资源保护第一节劳动保护一、劳动保护的基本任务二、劳动保护的内容三、劳动保护的组织与管理第二节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特征二、社会保障的功能三、社会保障的内容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节劳动法:人力资源保护的法律武器一、市场经济发展与劳动法的制定和完善二、劳动法的制定三、我国《劳动法》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考核要点(一)识记:1、人力及人力资源的概念;2、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的涵义。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德)重点知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德)重点知识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人力资源含义: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的人口能力特点: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再生性、社会性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人类社会的最终发展最终目的都要落实到人——一切为了人本身的发展。
一、人性假设理论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人时对员工工作动机的基本看法,是管理者实际存在的管理指导思想。
(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沙因提出)1、基本观点:⑴多数人生来就是懒惰的;⑵一般人没有雄心大志;⑶多数人的工作是为了温饱。
2、核心假设: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人工作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管理措施⑴管理就是完成生产任务⑵工人的任务就是干活⑶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办法就是金钱刺激⑷对多数人采用强制惩罚的办法。
泰勒的“科学管理”,以及经济人假设的时代背景(二)社会人(社交人)的假设(人群关系理论)1、基本观点⑴人们都重视人际关系⑵人们都从社会关系上寻求工作意义⑶职工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注重社会需要⑷人们的社会需求满足与否决定着生产效率的高低. 2、核心假设:调动人生产积极性的因素不是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经济报酬,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比,物质刺激只具有次要的意义3、管理措施⑴既要关心生产,更关心人⑵重视人际关系的改善,形成人的归属感⑶实行参与管理,不断改善上下关系⑷提倡以集体奖励为主。
霍桑试验及社会人假设的时代背景;霍桑试验产生的背景、具体的过程、结论、影响)(三)自动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Y理论)1、基本观点⑴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他知道工作的目的⑵人会自我控制⑶人有丰富的聪明才智,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仅仅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⑷人会主动地寻求责任。
2、核心假设: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们才能感到最大的满足。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德) 知识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导论人力资源含义: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
实质: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强调人的劳动能力。
(不仅仅是数量概念,更强调质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人力资源的特点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再生性、智力型、社会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即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即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管理,具体而言就是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行为的协调、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专业模块1.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基础2.组织结构设计和职位分析与设计3.人力资源规划4.招募与甄选5.绩效管理6.薪酬管理7.培训与开发8.胜任素质模型9.员工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民族性、社会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人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人的有效技能最大地发挥人的有效技能=人的劳动技能x适用率x发挥率x有效率其中:适用率=适用技能/拥有技能(即是否用其所长)发挥率=耗用技能/适用技能(即干劲如何)有效率=有效技能/耗用技能(即效果如何)2.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三个因素:○1基本因素——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2实际因素——现实的激励因素○3偶发因素3.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事矛盾运动规律1.人与事之间量的关系:定编定岗定额2.人与事之间质的关系:按人的才能分配岗位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下级、同事、与客户、与公众4.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工作事务、部门沟通5.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6.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外部性、环境适应性韦尔奇的员工管理○1把员工分为优秀的20%,普遍的70%,不胜任的10%。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要点-2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与经济一、人力资源内涵与特征(一)人力资源的内涵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二)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1.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性资源2.人力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性资源3.人力资源是具有时效性的资源(三)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
从人力资本到人力资源是一个简短的智力加工过程。
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内涵的继承、延伸和深化。
二、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一)人力资源的数量1.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人口资源数量是对人在量上的规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资源,亦即劳动力人口数量。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1)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2)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动;(3)人口迁移。
(二)人力资源的质量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1.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2.营养因素3.教育因素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与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质量呈正相关性。
四、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模型(一)劳动力素质(二)劳动力素质与产出(三)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演变一、产业革命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二、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到1920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三、人际关系阶段(192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梅奥和他的助手霍桑进行了霍桑实验四、行为科学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五、人力资本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三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囊括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的总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国家或组织对所涉及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正规教育、智力开发、职业培训和全社会性的启智服务,它包括教育、调配、培训、核算、周转等全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三、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P3答: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总和。
它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人力资源管理P8答: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诸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P11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并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简答题:1.简述人力资源作用?P7答:(1)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
(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2.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P10答:(1)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性。
(4)人力资源管理的民族性。
(5 )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性。
3.简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P12答:(1)战略性。
战略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本质特征,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所有活动的开展皆“聚焦”于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2)系统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以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
(3)匹配性。
匹配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包括外部匹配和内部匹配。
(4)动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性基于这样的假设:组织内外不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组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要保持动态的适应。
(5)关键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脑力,人力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
五、论述题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P11—12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与其说是研究领域的转变,不如说是组织对于“人”的认识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人力资源含义: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的人口能力特点: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再生性、社会性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人类社会的最终发展最终目的都要落实到人——一切为了人本身的发展。
一、人性假设理论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人时对员工工作动机的基本看法,是管理者实际存在的管理指导思想。
(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沙因提出)1、基本观点:⑴多数人生来就是懒惰的;⑵一般人没有雄心大志;⑶多数人的工作是为了温饱。
2、核心假设: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人工作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管理措施⑴管理就是完成生产任务⑵工人的任务就是干活⑶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办法就是金钱刺激⑷对多数人采用强制惩罚的办法。
泰勒的“科学管理”,以及经济人假设的时代背景(二)社会人(社交人)的假设(人群关系理论)1、基本观点⑴人们都重视人际关系⑵人们都从社会关系上寻求工作意义⑶职工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注重社会需要⑷人们的社会需求满足与否决定着生产效率的高低. 2、核心假设:调动人生产积极性的因素不是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经济报酬,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比,物质刺激只具有次要的意义3、管理措施⑴既要关心生产,更关心人⑵重视人际关系的改善,形成人的归属感⑶实行参与管理,不断改善上下关系⑷提倡以集体奖励为主。
霍桑试验及社会人假设的时代背景;霍桑试验产生的背景、具体的过程、结论、影响)(三)自动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Y理论)1、基本观点⑴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他知道工作的目的⑵人会自我控制⑶人有丰富的聪明才智,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仅仅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⑷人会主动地寻求责任。
2、核心假设: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们才能感到最大的满足。
人格才能臻于完善,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能够使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能够充分的“自我实现”3.管理措施@1经济人<1>重点放在物的因素上,重视生产,忽视人的因素;见物不见人。
<2>管理的职能就是指挥、计划、组织、监督、控制。
<3>奖励方式:主张金钱,物质刺激,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4>.管理制度的改变:家长式、棍棒式、强制式2社会人<1>重点放在人的因素上,重视人的作用与人际关系<2>管理职能就是上下之间联络员的作用,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3>奖励方式:主张协调好人际关系,以满足人的安全与社会需要<4>。
管理制度:参与式、协商式、说服式自动人<1>重点放在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创造上,以使人充分发挥潜能,充分自我实现。
<2>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条件,减少消除职工自我实现中的困难与障碍。
<3>奖励方式:从人的内在动机上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让职工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以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管理制度:下放管理权限;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工作扩大化,丰富化,弹性化(四)复杂人的假设(超Y理论、Z理论、权变理论)1、基本观点⑴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⑵在同一时间内,人有各种不同需要与动机⑶人的动机(行为)是内部需要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⑷人在不同的组织(群体)内,其需要的满足是不同的。
2、核心假设:人的需要在不同情况下和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需要和潜力,将随环境的改变、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地位的改变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而不断变化3.管理措施⑴管理者应根据工作性质,职工特点,所处的内外环境三者合理的配合,因人、因事、因地而异⑵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万能的管理模式是不存在的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需求结构、主导需要、优势动机)1、主导需要产生的优势动机是人们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2、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本单位职工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是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和前提1.需求层次(由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同素异构原理、能级对应原理、反馈控制原理、增值互补原理。
系统动力原理、利益相容原理、弹性冗余原理、主观能动原理、文化凝聚原理。
1同素异构原理:同样数量的人,用不同的组织网络联结起来,形成不同的权责结构和协作关系,可以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注:用系统论来分析,又可称为“系统优化原理”。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两个以上)有区别的子系统组合而成,并具有特定功能和共同目的的有机结合体。
系统优化——通过组织、协调等,达到1+1>2 。
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先进的组织文化,减小内耗,扩大凝聚力,形成合理,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能级对应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含义:指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应摆在组织内部不同的位置上,给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实现能力与职位的对应。
【注:(1)“级”不能随便分设。
(级,权、责、利,不能随便分设,正三角的能级结构最为稳定。
不能人浮于事,“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儿,多一个人就多一个故障因素”)(2)不同的能及应该表现出不同的权、责、利和荣誉。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利、获其荣、惩其误)3)能级对应是一个动态过程。
】3反馈控制原理:人力资源系统的各要素,各环节形成前后相连、首尾相顾、因果相关的反馈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环节的变化,最终又使该要素或环节进一步变化,形成反馈回路和反馈控制运动。
正因果关系称为正关系键“+”,负的则“-”4互补增值原理:人力资源个体之间在能力、性格、经验、创造性等各方面各自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以使人力资源系统最优。
具体包括六个方面:互补的内容知识互补:知识结构(宝塔式、复合式)、气质互补:气质类型(多血、胆汁、粘液、抑郁)、能力互补、年龄互补(反映了知识、精力、经验的差异)、关系互补、性别互补。
5系统动力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通过物质的、精神的或其他方面的鼓励、奖惩的方式,激发人工作热情的系统原理。
包括三个方面:1)物质动力:对基本物质需要和物质享受的追求性。
(工资、奖金、保险、住房等)(2)精神动力:对友爱、表扬、信任、尊重等非物质的追求性。
(表扬、肯定、提职、提干等)3)信息动力:一切美好的给人以期望或情感满足的各种信息。
(国家的形势(金融危机与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亲朋好友的教育(偶像的力量)等)6弹性冗余原理:原理表述: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留有余地,保持弹性,不能超负荷和带病运行。
具体包括:(1)员工编制:虚位以得贤才,使企业有吸纳贤才的空间和能力。
(2)员工使用: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工作定额都要适度有弹性。
(3)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高,经过努力无法达到的目标会使员工丧失信心。
(4)员工晋升:不成熟的人才可以暂缓晋升,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注:积极弹性是指:在一定弹性冗余度内,使职工保持身心健康,对工作胜任愉快,留有余地,以利再战。
消极弹性是指无所作为,消极怠工,或怕苦怕累,自怜自爱,贪图安逸,无所成就的消极保命哲学。
】7利益相容原理:原理表述:人力资源系统内各方的利益经过适当的修改、让步、补充,并为各方所接收,从而获得相容8公平竞争原理(公平、适度、良性)9信息催化原理1、信息是一种资源,人们正是通过获得各种不同的信息,才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2、信息是人才成长的营养液3、在现代社会,人们能否迅速地捕捉、掌握和运用大量的信息,决定了人们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站在科技和现代管理的前列。
4、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培训。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一、组织设计1、组织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竟有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1)有目标(2)有分工合作(3)有权利责任2、组织环境组织环境要素人力、物力、资金、气候、市场、文化、政策和法律等(1)人力是关键2)市场:是否愿意为其产品或服务付出一个满意的价格。
顾客、竞争者(3)政策:各种特区、中部崛起等政策3、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步骤工作划分→建立部门→决定管理跨度→确定职权关系→修改与完善(2)组织设计的原则:任务目标、精干高效、专业分工与协作、指挥统一、有效管理幅度、责权利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4、组织的结构类型(特点、优缺点、适用性)(1)直线职能型(2)事业部结构(3)矩阵结构(4)横向结构(5)网络结构(6)委员会结构二、定编定员三、工作分析1工作分析的基本定义:工作分析是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收集、比较、综合有关工作的信息,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管理行为服务的一种活动。
主体:分析者。
手段:科学手段与技术。
对象:有关工作信息。
目的: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和其它管理行为服务。
实质:了解和描述工作信息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结果:制定职务说明书,确定工作的内容范围、属性关系、繁简难易程度与所需的资格条件【1 具体概括为:工作分析是指分析者应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科学手段,收集并分析有关工作的职责、内容、工作方式、环境以及资格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制定职务说明书,为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等服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2 简单来说,工作分析就是对特定工作的职责、内容、工作方式、环境及资格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工作分析的内容:工作分析包括两大部分、五大方面、六个问题:两大部分:工作描述(工作说明)和资格说明(工作规范)五大方面: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及工作要求(资格要求)工作描述(工作说明):职务名称、工作内容与程序、社会环境、物理环境、聘用条件资格说明(工作规范):一般要求、生理要求、心理要求3工作分析的作用:在于对组织内所有职位的工作职责、内容、特征、环境、任职资格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
而职位评价则是在对所有职位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来评定企业内各个职位之间相对价值的大小<1>、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是科学人资管理的平台。
工作分析的信息对人资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影响。
岗位设计——职务说明书、招聘——职位说明书、配置——工作要求(资格说明说)、培训——工作内容和要求、考核——工作目标、薪酬——岗位职责。
<2>、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简化工作程序、改进生产工艺、明确工作标准和要求,使每个人从事其最适合的工作。
工作分析——科学配置和协调不同劳动者工作的基础。
<3>、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为工作者创造和谐人际关系,良好工作条件,保护工作者身心健康,以激发工作者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4>、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5>、有助于工作评价、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