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编史学: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反殖民主义与后殖民意识形态:解构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反殖民主义与后殖民意识形态:解构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反殖民主义与后殖民意识形态:解构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引言在过去几个世纪的历史中,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的方式对世界各地进行了控制和统治。
殖民主义给被殖民地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压迫和经济剥削,更严重的是文化侵略和心灵奴役。
随着殖民主义的逐渐衰落,一股反殖民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并且后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开始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反殖民主义与后殖民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并解构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一、反殖民主义的诞生反殖民主义的诞生既是对殖民主义的拒绝,也是对殖民主义带来的不平等、剥削和文化抹杀的反抗。
纵观历史,从第一次抗拒西班牙的印第安人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运动,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一直在持续壮大。
以非洲国家为例,始于20世纪的非洲独立运动为全球反殖民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这一运动秉持着自决、独立和民族主义的原则,将反殖斗争与国家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后殖民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后殖民意识形态是建立在反殖民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理念:1. 反对文化侵略:后殖民意识形态强调文化多样性与平等,拒绝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
在此背景下,后殖民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强调保护个体和社群的文化权益,推崇多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2. 探索新的话语权:后殖民意识形态鼓励殖民地和被殖民地的人民自主发声,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它试图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对知识体系的占主导地位,重塑全球知识的平等和多样性。
3. 反对经济剥削:后殖民意识形态强调经济的公正与平等,主张改变旧有的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的经济控制局面。
它要求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分享资源和利益,并将殖民地的人民纳入发展的主体。
三、解构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优越性、知识权威性、经济霸权等。
然而,随着反殖民主义和后殖民意识形态的兴起,这些价值观开始受到质疑和解构。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在现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后殖民主义这一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后殖民主义被定义为一种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和反思,试图解决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和殖民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后殖民主义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影响。
后殖民主义的概念
后殖民主义起源于20世纪后期,被视为对传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反击。
它强调反对殖民主义带来的不平等、压迫和文化侵略,试图建立一个更为平等和多元化的世界秩序。
后殖民主义批评殖民主义的种族主义、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张尊重多样性、平等和民族自决。
后殖民主义的发展历程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声音逐渐增加,后殖民主义的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后殖民主义,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一些学者强调后殖民主义是一个文化运动,强调跨文化对话和文化认同;而另一些学者则将后殖民主义视为一种政治运动,强调反对殖民主义的政治实践。
后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日益显著。
许多国家开始注重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此外,国际社会也开始重视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试图建立更加平等和多元化的全球秩序。
总之,后殖民主义的兴起标志着对传统殖民主义模式的挑战和反思。
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后殖民主义的理念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努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和谐的世界。
哲学与时代问题:科学、后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西方科学的传播——西方科学进入非欧洲国家的三阶段模型
特 约主 持 人 :邢冬 梅 主持 人 简 介 :邢冬梅( 1 9 6 4 . 一 ) , 女, 陕西西安入,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博士
生导师,南京大学哲 学系科 学技术哲 学博 士,曾为美 国伊利诺伊大 学哲学系、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研 究中心 ( S c i e n c e S t u d i e s U n i t ) 、 芬兰 赫尔辛基大学 S T S研究 中心高级访 问学者。主要从事科技哲学 、 科学技术 与社会 ( S T S) 和科 学史研 究。主持 、 参 与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2 项, 翻译 出版在本 学科领域较有影响 的学术著作《实践
科 学体 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 全球 化 的视角也开 始渗透到对科学 、 技术 与社会 关系的分析 中。 从现实角度来 看, 科 学、 技 术与社会 之 间呈现 出一种相 互交织 的发展状态 , 一方面, 在 经济全球 化 的过程 中, 科 学技术提 高 了跨 国公司 的效率 , 进 而从根本 上改交 了国际关系的结构 , 并进 一步推进 了 全 球化在各个领域 中的进 程; 另 一方 面, 科技 活动本身也越来 越呈现 出一种全球特 征, 科 学技术研 究开始 成为一项跨 国活动 , 使得在全球
已经成 为 当前 S T S 研 究的热点 与前 沿领域 之一 , 为我们反思科 学技术 的地 方性与全球性 、 科学技术 与现代性 的关 系提供 了理论 思路 。 但是 , 在这 种具有理论 和现实迫切 性的后殖 民主义 S T S 研 究潮流 中, 我们很 少听到 中国大 陆学者的声音。 从现实来看 , 西方科学技术在 中国的传 播与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已经走过 了 1 0 0 多年 的
的) 中 撞》 等6 部, 几部译 著均属 当 代 科学哲学研 究领域代表人 物的有影响力的著作 , 《 科学时报 》 、 《 新华 文摘 》 、 《 社会科学报 》 等多家报纸 杂志作 了多篇专题评论。 在《自 然辩证研 究》 等专 业核心期 刊发表论 文2 0 余篇。
反殖民与后殖民主义的兴起
反殖民与后殖民主义的兴起殖民主义是指一国或一民族以武力或其他手段占领和统治其他国家或地区,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殖民地,通过剥削资源和人力、推行种族主义等方式来实现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殖民主义运动逐渐兴起,积极抵制和反对这种殖民主义的行为。
后殖民主义则是在殖民主义时代之后形成的思潮和理论,试图将过去殖民主义造成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解决或改变。
一、殖民主义下的剥削与压迫殖民主义的兴起使得一些发达国家强制性地控制和组织起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殖民国家依赖于殖民地提供的资源,并将他们视为自身的私人财产。
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经济进行剥削,大规模掠夺资源,导致殖民地资源匮乏、经济崩溃、人口减少。
同时,殖民国家通过殖民地内的种族歧视和社会阶级划分,巩固殖民统治,使得殖民地居民遭受来自殖民国家的压迫和剥夺。
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带来的剥削和压迫引发了殖民地居民的强烈反抗。
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反殖民主义运动。
这些运动旨在恢复殖民地的独立和自主权,并摆脱殖民国家的统治。
反殖民主义运动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包括武装斗争、示威游行、抵制殖民国家的商品等。
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反殖民运动包括印度的独立运动、非洲国家的解放运动等。
三、后殖民主义的思潮与理论殖民主义的结束并没有消除其带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
后殖民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决。
后殖民主义思潮认为,殖民主义的思想和结构依然潜藏在当代社会中,继续产生着种族主义、文化霸权和经济不平等等问题。
因此,后殖民主义思潮强调需要重新评估历史,反思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并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世界。
四、后殖民主义对文化认同的影响殖民主义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也深深地渗透到了当地的文化中。
后殖民主义关注并探讨了文化认同的问题。
在殖民主义时期,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文化进行了强制性的改变和批判。
历史学中的殖民地与后殖民研究
历史学中的殖民地与后殖民研究殖民地与后殖民研究是历史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殖民主义和殖民地的兴起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
本文将探讨殖民地与后殖民研究在历史学中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殖民地研究殖民地研究是对殖民地历史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它关注殖民地形成的原因、过程以及殖民地对原住民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在殖民时期,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的控制和剥削,大大改变了殖民地的面貌。
在殖民地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会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殖民地的形成原因。
殖民地的形成离不开欧洲列强的探险、贸易和殖民扩张。
其次是殖民地的经济体系。
殖民地往往成为殖民国家的资源来源和市场出口地,为殖民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此外,殖民地还涉及到殖民国家与原住民之间的关系、殖民地的社会结构以及殖民地的文化传播等问题。
二、后殖民研究随着殖民体系的解体和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后殖民研究开始成为历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后殖民研究关注的是殖民地时期的影响和后殖民时期的变革。
在后殖民研究中,学者们试图理解并分析殖民地时期的遗产对后殖民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后殖民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是殖民地历史遗产的转变。
殖民地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给后殖民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学者们关注的是这些遗产在后殖民时期的变革和消解。
其次是后殖民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后殖民国家需要面对经济发展、国家建设、民族认同等一系列问题,学者们会关注这些问题的演变和变革。
此外,后殖民研究还包括文化传统的重建、民族认同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在殖民地与后殖民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历史文献的分析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殖民地时期的官方文献、报纸杂志、手稿等进行梳理和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另外,口述历史和田野调查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采访,可以获取到更真实的历史资料。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剖析讲解
3.3 原型问题:一种精神分析研究 a.原型与精神分析 “拜物教”:爱恨交织的情感是原型的基本方面
殖民原型:继承了“物神”的一切特征,凝聚了 殖民者的欲望、恐惧,是建立起殖民价值体系的 关键
自恋:存在于殖民双方内部,原型是自我中之他 者,通过缺席的在场
b.消解二元论:在消除“原初”与“本质” 的基础上,去除中心与对立,从而颠覆霸 权话语的立足点
3.2 身份问题 a. 精神分析与身份
殖民关系中的身份,由殖民双方的精神分 裂所构成,是一种彼此包含和依赖的关系, 注定了要站在“间隙”与“边缘”处发言, 自身消解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b. 作为一种再现的身份 没有本质的身份,只有在各种价值聚合与
2.1 后殖民话语始终伴随着殖民过程的左右。
18、19世纪就有许多发自殖民宗主国内 部的后殖民话语,20世纪,非西方地区的 思想家、批评家和艺术家介入,如非裔美 国学者杜波伊斯、南非学者普拉杰等,在 1920年代,美国更发动了哈勒姆文艺复兴, 1940、1950年代也有黑人文化运动。
2.2 第一阶段:以弗兰兹·法农《黑皮肤、白面 具》(1952)为标志,起始阶段
2.3 第二阶段:以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 (1978)为标志,成熟阶段
2.4 第三阶段:理论建设阶段,广泛影响到各 学科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各 个领域
1、霍·巴巴的生平与思想
2、《文化的方位》 前言
1理论的承诺 2质询身份——弗兰兹·法农与后殖民特征 3他者问题——原型、歧视与殖民主义话语 4模拟与人——殖民话语的矛盾性 5狡猾的谦恭 6被视为奇迹的符号——1817年德里的一棵树下关于矛盾性与 权
1、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后殖民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区别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区别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区别如下:1、定义不同殖民主义是强国用各种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
后殖民主义话语主要是关于文化差异的理论研究。
2、强调的重心不同殖民主义强调殖民地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所有方面都受到帝国主义宗主国的控制。
后殖民主义着重强调文化问题,西方大国依旧存在殖民倾向,以类似殖民的方式推行文化霸权,严重影响了已经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格局。
3、出现的背景不同殖民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成为剥削这些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主要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奉行殖民主义政策的国家转而采用间接的、比较隐蔽的、更具有欺骗性的形式,来维护和谋求殖民利益。
后殖民主义理论背景:文学研究在当代的重要转向,即向文化研究的转向。
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种种后果。
扩展资料后殖民主义的特质:1.、后殖民主义话语是关于文化差异的理论研究。
这里的差异是指原宗主国与殖民地和第三世界之间不同于殖民主义的复杂关系。
2.、后殖民主义特别倚重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关系的学说。
按照这样一种学说,世界上的任何“知识”,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话语/权力”的较量。
3.、后殖民主义否认一切主导叙述(Master-narratives),认为一切主导叙事都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因此批判欧洲中心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的基本任务。
与此相关联,对以“现代性”为基础的发展观念的质疑和批判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4.、后殖民主义对全部的“基础的”历史写作予以否定,认为一种基础的视角总是通过一种“同一性”而压制了“异质性”。
这样,后殖民主义拒绝了资本主义这一“基础的范畴”,也否定了作为一个范畴的“第三世界”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世界结构。
5、后殖民主义把批评的注意力由“民族起源”(national origin)转向“主 *** 置”(subject position)。
人类学中的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研究
人类学中的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研究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是人类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涉及到人类社会中的权力关系、文化碰撞和社会变迁等课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概念解读、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四个方面来探讨人类学中的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研究。
一、历史背景殖民主义起源于欧洲列强的大航海时代,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殖民地的统治和经济剥削来追求国家的利益。
欧洲列强在殖民地建立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统治体系,影响了被殖民地的人们在社会结构、语言、宗教、价值观等方面。
殖民主义对于后来的世界格局和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概念解读2.1 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武力和政治控制的手段,强行占领他国或地区,并进行人口移民、经济开发和文化传播的过程。
这种行为通常伴随着不平等、剥削和压迫的关系。
2.2 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是在殖民主义时期之后,人们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遗产进行批判思考和反思。
后殖民主义强调反对殖民主义的不平等和压迫,争取恢复被殖民地人民的主权和自主权利,以及重建独立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体系。
三、研究方法3.1 文献研究人类学研究中可以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殖民主义时期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以及后殖民主义时期的思潮和理论。
3.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人类学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村落或城市,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和观察。
田野调查可以了解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影响和变迁,丰富人类学研究的经验和实证资料。
四、案例分析4.1 殖民主义的文化影响殖民主义通过文化传播和教育体系的建立,对被殖民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英国殖民印度为例,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推行了英语教育、基督教传教和西方科学知识等,这些元素对印度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混合文化的格局。
4.2 后殖民主义的抵抗与批判在被殖民地,人们开始进行反殖民主义的抵抗和批判。
在非洲解放运动中,例如肯尼亚的马热特尤运动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这些运动推翻了殖民地统治,恢复了人民的独立和主权。
世界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政治历程与人文互动
世界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政治历程与人文互动在过去的几个世纪,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成为世界政治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殖民主义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世界经济体系。
随着殖民主义的发展,反对殖民主义的力量也逐渐壮大,形成了一系列反殖民主义运动。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政治,还引发了文化交流与人文互动。
一、殖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殖民主义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占领、统治、控制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追求经济、政治或文化利益的行为。
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大航海时期,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在海外殖民和贸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15世纪至19世纪,欧洲大国相继开创殖民地并进行殖民扩张,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家也加入殖民运动,并最终建立了殖民帝国。
殖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欧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需要。
欧洲国家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不断开拓新市场和资源,而殖民地则成为了他们重要的贸易对象。
此外,欧洲各国在国内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开始向国外扩张领土,为了强化国内政治和军事实力,殖民地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资源。
欧洲国家还通过殖民主义向其他国家传播文化和价值观,使自己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全球范围内,带动了全球文化的交流与演变。
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随着殖民主义的发展,殖民地的居民也开始反对殖民主义,并形成了一系列反殖民主义的运动。
这些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印度、菲律宾等殖民地,但真正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则是在19世纪后期兴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从殖民帝国的国库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殖民地的居民并未从中获益。
为了争取独立,殖民地的居民也纷纷开始了反殖民主义的运动。
这些运动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包括反对殖民地的剥削、争取宪政改革、发展本土文化等。
在亚洲地区,印度的独立运动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之一。
在20世纪初期,独立运动家甘地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通过非暴力抗议和抵制英国殖民政府,印度逐渐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我们大家对“殖民主义”一定都不陌生,但加上一个“后”字意义完全不同,可能就很少人对此有较深的了解了。
那么什么是“后殖民主义”,它的历史语境、理论渊源、形成发展,又都是怎样的?一、“后殖民主义”含义“后殖民主义”,我们把它理解为“殖民主义之后“,这个“后”可以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时间上的完结——代表殖民地的解体;一个是意义上的取代——殖民主义的消失。
但是很显然,第二种意义并不存在,或者说在当前的历史语境下并不存在,因为我们所能知的所有的后殖民主义话语都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现象所在造成的各种后果”,也就是说殖民主义仍存在着后续影响。
而如同上世纪六十年以后在西方学术界出现的形形色色冠以“后”字前缀的“主义”一样,后殖民主义也是一个含义丰富,颇难界定的词,目前也没有一种统一的说法。
按照德里克的概括,仅“后殖民”一词就包含下面三种重要的意思:(1)对前殖民地社会的现实状况的一种真实描绘,在这种情况下它有着具体明确的指称对象,如后殖民国家、后殖民知识分子。
(2) 一种对殖民主义时代以后的全球状态(经济、政治、文化格局)的描述,用法比较抽象,缺乏具体所指,与它企图取而代之的第三世界一样,意义模糊不清,如后殖民世界、后殖民时代等。
(3)描述一种关于上述全球状态的话语,这种话语的认识论和心理取向正是上述全球状态的产物。
(阿里夫·德里克《后殖民氛围: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批评》,美国《批评探索》1994年冬季号。
德里克近十几年来发表一系列论述后殖民理论的文章,以其独到的视角,引起了西方学界的广泛关注。
德里克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敏锐眼光,揭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后殖民理论存在的盲点及其意识形态内涵,并凭借自己对东亚历史的深入了解,解析了一系列东方后殖民现象。
)我们今天所要说的后殖民主义应该说是更倾向于第三种意义的,简单的来说是对西方文化殖民的历史事实及其后续影响的研究、反思和批判,比如后殖民理论、后殖民批评等,同时包含了前两种含义,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文化批评模式。
后殖民主义、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性
后殖民主义、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性*陶东风1、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虽然"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是一个到本世纪晚期才被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术语,但是这个术语的准确含义却必须联系此前的"殖民主义"(亦称旧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这两个相关概念才能得以把握。
这三个概念分别是对殖民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特点所作出的理论概括。
殖民主义或旧殖民主义是指殖民关系的第一阶段,在时间上被限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其特点是殖民宗主国在政治、军事上对于殖民地国家的赤裸裸的直接统治,殖民地国家或彻底或部分地丧失了自己的国家主权;而在理论上对于殖民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在源头上可以上溯至马克思,而其成熟形态则是本世纪初列宁、卢森堡等人的帝国主义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本世纪4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纷纷独立,取得了国家主权,并开始摆脱帝国主义的直接控制。
但是由于真正原因,它们在经济与政治上仍然无法彻底摆脱对于原西方宗主国的依赖。
冷战开始以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所谓第三世界,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落后,在政治与经济上都无法真正独立。
这就是殖民关系的第二阶段──所谓的"新殖民主义"阶段。
这个阶段的相应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在拉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依附理论"(dependency theory)或称"新帝国主义"理论。
它的宗旨是阐述新殖民主义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力图表明:在二战后出现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自己的技术与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掌握着第三世界的命运,使之依然处于半殖民地或准殖民地的状态,亦即世界体系的边缘,可以说是不叫殖民地的殖民地。
如果说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主要关注的是西方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那么,后殖民主义理论则集中关注第三世界国家与民族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文化上的关系。
欧洲的殖民历史与后殖民主义
欧洲的殖民历史与后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占领、统治和经济控制来扩展其势力范围的过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国家以其强大的海军和军事力量,通过殖民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大量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则成为欧洲国家获取经济利益和资源的重要来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主义逐渐受到反对和批评,后殖民主义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欧洲的殖民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首个开始大规模殖民扩张的国家。
他们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建立了殖民地,以寻求贸易机会和获取财富。
此后,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加入殖民竞争,并在不同地区建立了殖民地。
殖民地的建立往往伴随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欧洲国家往往剥夺被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强行获取他们的资源,包括矿产、农产品和劳动力。
此外,欧洲国家还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强加给殖民地,破坏了其传统的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
殖民主义对殖民地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殖民主义并非无法回击。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逐渐兴起。
这些反抗行动以不同形式出现,有和平的示威抗议,也有武装的起义和战争。
这些反抗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和独立,与殖民统治进行斗争。
其中一些运动最终导致了殖民地的独立。
后殖民主义是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和思考。
后殖民主义理论探讨了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和被殖民人民的影响,以及如何面对殖民主义所留下的遗产。
这一理论观点认为,殖民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现象,而且在当代世界中仍然存在,并且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它认为殖民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和经济控制,还包括文化、认同和权力的运作。
后殖民主义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解放。
它强调对于殖民地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并反对文化霸权和民族主义的扩张。
后殖民主义试图为被殖民人民争取权益,并使世界更加公正和平等。
然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人们认为它未能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只是停留在对问题的批判上。
世界历史上的殖民与侵略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上的殖民与侵略知识点总结殖民与侵略是世界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冲突。
殖民与侵略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全球格局和国际关系。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总结世界历史上的殖民与侵略的重要知识点。
一、殖民主义的起源1. 在欧洲起源:殖民主义起源于欧洲,16世纪后期开始迅速发展。
欧洲国家因为种种原因,如经济、政治、宗教等,开始向其他地区进行探险和开拓,逐渐建立起了殖民地。
2. 发展的动力:殖民主义的发展动力包括经济利益、宗教扩张、政治控制等多个方面。
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活动,获取了丰富的资源,稳固了国家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二、殖民与侵略的地理范围1. 欧洲殖民:欧洲殖民活动遍及全球,其中尤以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为主。
他们通过征服、杀害、奴役当地居民,建立殖民地并统治对方,带来了长期的压迫和痛苦。
2. 亚洲殖民:亚洲地区也经历了殖民与侵略的历史。
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曾被欧洲国家殖民统治,遭受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3. 非洲殖民: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纷纷向非洲进发,将多个非洲国家置于殖民统治之下。
这段历史被称为“非洲分割”。
三、殖民与侵略的后果1. 文化冲击:殖民与侵略导致被殖民地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本土文化逐渐消失,殖民地国家的语言、宗教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受到极大影响。
2. 资源掠夺:殖民者从被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资源,导致被殖民地长期贫困。
殖民者通过控制和剥削被殖民地的经济,使得差距持续扩大。
3. 民族矛盾与冲突:殖民与侵略导致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殖民地国内的社会秩序被扰乱,长期滋生了各种内战和骚乱。
四、反殖民与独立运动1. 反殖民斗争:被殖民地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解放,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反殖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众多伟大的领袖和运动,如印度的甘地、埃及的纳赛尔等。
2. 独立运动:独立运动的浪潮迅速席卷了全球殖民地。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分析》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分析1. 简介•定义: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控制和压迫;后殖民主义则是指在殖民地独立之后,对于殖民主义历史和影响进行反思和批判。
•目的: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出发,揭示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2. 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作品背景: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国家或地区,选取一些代表性的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如《简·爱》、《百年孤独》等。
•分析内容:•揭示殖民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并探讨其对于被殖民者身份认同的影响;•分析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种族、阶级、性别等不平等关系;•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是否存在帝国意识或抵抗情绪。
3. 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作品背景: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如《半边天》、《帝都狂想曲》等。
•分析内容:•探讨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中对于殖民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分析作品中对于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的重新定义;•讨论作者通过作品传递出的社会变革与解放的信息。
4.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对比分析•分析内容:•对比殖民主义时期和后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主题、风格、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视角下对于权力关系、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等问题的处理手法。
5. 结论•总结各个分析部分,并得出相关结论;•强调在今天后殖民主义仍然存在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按MLA格式)1.Doe, John. "Title of Article." Journal of Postcolonial Studies, vol. xx,no. x, Year, pp.xx-xx.2.Smith, Jane. Book Title. Publisher, Year.3....以上是根据您给出的主题所编写的文档大纲,具体分析内容和选取文学作品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进一步发展。
后殖民主义整理
后殖民主义一、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1、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一般来讲,殖民主义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旧)殖民主义阶段、新殖民主义阶段、后殖民主义阶段。
前殖民主义:指欧洲殖民者侵略、瓜分、掠夺殖民地的历史,在这个阶段,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直接控制的对象。
新殖民主义:指二战之后,随着亚非拉各个前殖民地国家的纷纷独立,它们开始在政治、军事上摆脱帝国主义的直接操纵,取得国家主权。
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上受到帝国主义和前殖民地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成为美苏等超级大国争夺的第三世界。
它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存在明显的依附与不平等关系。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与前两个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
后殖民主义之“后”(post),与其他后学一样,既有时间上的意义,也有价值取向和批评策略上的“反”之意。
简言之,后殖民主义就是反思批判殖民主义之后的全球文化状态。
与前殖民主义理论侧重政治、军事,新殖民主义侧重经济都不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点是文化及其全球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生产和操纵文化的知识分子。
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的潮流中崭露头角,并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而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阈和研究策略。
后殖民理论(post-colonial theory):是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兴盛于20世界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批评思潮,它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东方主义、第三世界批评、媒体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扩张、他者与文化身份书写、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冲突、内部殖民等等新问题。
后殖民理论集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少数话语、肤色理论等于一身,展现出广阔的文化研究视野和对历史、社会分析的重新强调。
人类学对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研究与理解
人类学对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研究与理解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一直致力于深入理解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这两个对于全球历史与现实产生深远影响的概念。
殖民主义作为一个政治和经济现象,对于被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而后殖民主义则是对于殖民主义遗产的思考和批判,其表达了对殖民主义历史遗留问题的关注,并试图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类学对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研究与理解。
1. 对殖民主义的研究与理解在对殖民主义的研究与理解中,人类学主要关注的是殖民主义对于被殖民地社会、文化和人民造成的影响。
人类学家通过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深入了解殖民主义下被殖民地社会的变迁过程以及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人类学家关注殖民主义对于被殖民地社会和文化的冲击。
在殖民主义时期,被殖民地的社会和文化经历了大规模的变革和颠覆。
人类学家对这一时期被殖民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揭示了殖民统治对于被殖民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破坏和改变。
其次,人类学家对殖民主义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殖民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给被殖民地带来了剥削和压迫,人类学家通过研究殖民主义时期的贸易、劳动关系,揭示了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阶级的影响。
最后,人类学家还关注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
殖民主义时期,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关系。
人类学家通过考察殖民地社会的语言、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变化,研究殖民主义对于被殖民地文化的影响与塑造。
2. 对后殖民主义的研究与理解后殖民主义是对殖民主义遗产的反思与批判,它试图从被殖民地人民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并思考如何解决殖民主义历史遗留问题。
人类学作为后殖民主义批判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对后殖民主义的研究与理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人类学家关注后殖民主义下被殖民地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社会变革。
在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框架下,人类学家通过研究被殖民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呈现了被殖民地人民对于独立和自主的追求,揭示了权力的再分配和民主的发展过程。
后殖民主义整理
后殖民主义一、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1、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一般来讲,殖民主义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旧)殖民主义阶段、新殖民主义阶段、后殖民主义阶段。
前殖民主义:指欧洲殖民者侵略、瓜分、掠夺殖民地的历史,在这个阶段,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直接控制的对象。
新殖民主义:指二战之后,随着亚非拉各个前殖民地国家的纷纷独立,它们开始在政治、军事上摆脱帝国主义的直接操纵,取得国家主权。
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上受到帝国主义和前殖民地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成为美苏等超级大国争夺的第三世界。
它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存在明显的依附与不平等关系。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与前两个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
后殖民主义之“后”(post),与其他后学一样,既有时间上的意义,也有价值取向和批评策略上的“反”之意。
简言之,后殖民主义就是反思批判殖民主义之后的全球文化状态。
与前殖民主义理论侧重政治、军事,新殖民主义侧重经济都不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点是文化及其全球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生产和操纵文化的知识分子。
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的潮流中崭露头角,并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而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阈和研究策略。
后殖民理论(post-colonial theory):是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兴盛于20世界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批评思潮,它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东方主义、第三世界批评、媒体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扩张、他者与文化身份书写、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冲突、内部殖民等等新问题。
后殖民理论集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少数话语、肤色理论等于一身,展现出广阔的文化研究视野和对历史、社会分析的重新强调。
人类学视角下的殖民主义与后殖民研究揭示殖民历史与后殖民社会的影响
人类学视角下的殖民主义与后殖民研究揭示殖民历史与后殖民社会的影响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强加于他国,以控制和剥削他国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过程。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殖民主义给世界各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人类层面上。
在人类学视角下,殖民主义与后殖民研究探讨了殖民主义对受殖民地区的影响以及后殖民社会的演变。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国家和地区所造成的深远影响。
首先,殖民主义对政治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殖民主义国家通过建立殖民地行政体系和政权来控制被殖民地区。
这些政权常常是非民主和腐败的,旨在服务于殖民者的利益而不是被殖民地的民众。
殖民主义使得被殖民地的政治权力受到剥夺,政治体系缺乏真正的代表性和自治。
其次,殖民主义对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殖民者将被殖民地视为经济资源的来源,并通过剥削地区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来获取经济利益。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殖民地的经济系统常常是为了满足殖民者的需求而建立,而忽视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
第三,殖民主义对文化产生了显著影响。
殖民者试图强迫被殖民地地区接受其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剥夺了当地的文化自主权和语言权。
这导致了文化侵略和文化认同的危机,在被殖民地产生了一种文化上的失衡和矛盾。
然而,殖民主义并非没有反抗和后果。
后殖民研究强调了被殖民地和后殖民社会在殖民主义体制下的反抗和抵抗。
一些受害国家和地区发起了反殖民运动,争取独立和解放。
这些反抗运动带来了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使被殖民地人民重获自由和尊严。
后殖民社会的演变也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殖民主义的撤离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许多被殖民地和后殖民社会仍然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挑战。
后殖民社会还面临着民族认同问题、文化复兴以及社会正义的追求。
后殖民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被殖民地和后殖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人类学视角下的殖民主义与后殖民研究揭示了殖民历史对被殖民地和后殖民社会的深远影响。
后殖民主义理论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文化霸权
• • • •
无处不在的西方优越感 典型的东方形象 典型的东方地域
被神秘化、浪漫化的东方
片段1:贫民窟和印度人的脏乱野蛮(7:00)片段2:美国人的仁慈和人道(41:00)
二、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 什么是话语(discourse) Discourse is what we might call a system that defines the possibilities for knowledge or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ding the world or a field of knowledge.
中共在江西苏区建立话语体系的实践
• • • • •
‚工农无产者,暴动起来,打倒土豪分田地‛ ‚没收一切土地平均分配给无产者,抽肥补瘦,焚烧田契废约‛ ‚打倒包办婚姻,禁止虐待童养媳‛ ‚男女平权,女子要读书识字‛ ‚工农子弟都来到红军‛,‚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不替军阀杀工 农‛
• ‚话语即权力‛
‚猫‛在英文中被书写为‚cat”完全是任意的。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 中之所以能够捕获话语的意义,完全受益于能指与所指在特定的历史 和文化语境下的约定俗成。 游击队和恐怖组织
《疯癫与文明》 话语被谁掌握,谁就有了说话的权利。疯子之所以被理性驱逐在外, 也是因为疯癫权利的不在场和失声。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地为疯癫说话, 就是为了使被权利统治排除在外的、处于边缘的东西说话,让他们发 出自己的声音。
二、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 1.斯皮瓦克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 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质疑 • 重读劳动价值理论 • 对马克思主义男性主义的批判
2.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
• 殖民话语分析 • 庶民主体建构(subaltern) • 全球化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到2 O 世 纪 中期 , 科 学史 与殖 民主义史分 属 于 不 同领 域 。 帝 国 主义 的历 史 是 政 治史 、军事 征服史 、 管 理 与 贸 易史 。 受 英 美 传 统 分 析哲 学 的 影 响 ,自西 方科 学 哲 学 诞 生 以来 , 只 关 注科 学 活 动的产品 , 特别 是 科 学 理 论 , 关 注 一 般 的科 学 方
色 的哲 学 。 这 一 时期 , 科 学 被 符 号化 为 这 样 的名
①参考 了M i c h e l P a t , / , C o m p a r a t i v e H i s t o r y o f M o d e m S c i e n c e a n d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D e p e n d e n c y ,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e t y 1 9 9 9 , 4 . 1 8 4 - 1 8 6 对西方科学的三分期讨论 。
与粒 子 物理 学 、 天文 学 、 分 子生 物学 等 ) 所引导。
科学 知 识 围绕 着全 球 化在 拓 展 , 对 日常生 活 与社 会 环 境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影 响 。如何 从 方 法 论 视 角
思考 第 二Biblioteka 时期 的科 学 传播 史 , 构 成 了本 文 讨 论 的
主题 。
形 成 。巴萨拉 的理论 反 映 出一 种科 学 的殖 民主 义
在 一 起 的还 有 各 种 传 统 科 学 , 如 中 国 、日本 、 印 度 这 些 地 方 的 传 统 知 识 ,以直 接 或 间接 的 方 式 对 现 代 西方 科 学 的诞 生 与发 展 同样 作 出过 贡献 。
大哲学家 , 如笛卡尔 、 康 德 与 孔 德 。与 这 一 时 期 相 对 应 的是 西方 科 学 向边 缘地 带 的传 播 , 作 为 西 方 帝 国通 过地 理 扩 张带 到 其 开 拓地 的礼 物 之一 ,
方性情境 , 消除帝 国主义在宏大科学叙事的历史舞 台上的绝对 中心地位 , 创造 出一种西方 与非西方 的历史 的
相对平等 的有效对话空 间。
关键词 :科 学编史 学;科技哲学 ;后殖 民主义 ;殖 民地科 学;文化相遇 带 作者简介 :邢冬梅 ( 1 9 ) , 女, 陕西西安人 , 苏州大学哲 学系、中国特色城镇化研 究 中心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 S T S与科 学史研 究。 基金项 目:2 0 1 2 年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当代科学、 技术与社会 的 ‘ 本体论 ’ 研究” ( 项 目编号:1 2 B Z X 0 2 1 ) ;
构成 “ 文 明使 者 ” 话 语 的组 成 部 分 。二 战后 , 这
种传播论 带上了 “ 全 球 化 ”的 特 征 ,即 科 学 研 究
及 其 机 构被 全球 化 了 , 它 研究 的主 题几 乎 都 由大 规模 的工业 化 、 财 政手 段 与 “ 大科 学 技 术 ” ( 如 核
第二个时期就是 “ 近 现代 科 学 ” 时期 , 从 1 6 世 纪 至今 , 大 学 与研 究 机 构 的建立 , 导 致 了各 式各 样 研 究 领 域 出现 , 它 们 都带 有 各 自某 些独 特 的研 究 主线 、 论 题 、目标 与 争论 , 并 上 升 为独 具 西 方 特
教 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规划项 目“ 当代科学论 中的 ‘ 生成论 ’ 研 究” ( 项目 编 号:1 0 Y J A 7 2 0 0 0 1 ) 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N 0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4 4 0 3 ( 2 0 1 3 ) 0 1 - 0 0 2 2 - 0 7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7 — 1 7
式。 2 0 世纪 9 0 年代 后,随着 “ 科 学实践 文化” 研 究的兴起 ,田野科 学进入 了科 学史家 的视 野, 开始用 “ 文化相 遇模 型” 取代 线性的 “ 传播模 式” , 倡导后殖 民主义 的多元相 互作用 的历史 , 偏 爱一种非线性的 、 多元视角 的 深描 , 研 究历史 中机遇性交流 实践, 重新解释 非西方文化及 其 自然知识的遗产 , 关注科学实践的 多维度 的地
从 后 殖 民 主 义 的视 角 来 看 , 西 方 科 学 史 应
字 ,如伽 利 略 、 培 根 、牛顿 , 还 有 那 一 时代 的 伟
分 为 两个 时 期 。 ① 第 一 时期 , 从 9世纪 到 l 6 世纪 , 在 欧洲 与 中 东 围 绕 着 地 中海 地 理 空 间所 进 行 的 科 学培育时期 , 通 常称为 “ 古 典 科 学 ”时期 。这 是 近 代 世 界 科 学 的直 接 先 驱 。与 这 一 时 期 联 系
・
2 2・
科学编史学 :从殖民主义到后殖 民主义
一
、
科 学 的 殖 民 主 义 传 播 模 型
着 国家 , 一 种 科学 研 究 的相 对 独立 性 与 国家 的 自 主性 的 内在 关 联 涌 现 出来 :一 个 独 立 的 国 家 必 须 有 其 自己 的科 学 , 但 其语 言要适 合 于 西方 世 界
科学编史学 :从殖民主义到后殖 民主义
邢 冬 梅
( 苏州大学 哲学系/ 中国特色城镇化研 究中心 , 江苏 苏州 2 1 5 0 0 6 )
摘
要 :如何理解 l 6世纪 以来 的西方科 学传 播史? 2 O 世纪 6 0 年代 , 基 于实证 主义 的科 学观 , 美 国科学
史家 巴萨拉提 出了一个包括三个相继 阶段 的 传 播模 型 , 这 是一种线性的、 单 向的与同质化 的殖 民主义扩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