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八 文言文 考点三 文化常识适考素能特训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课件
5.本běn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象一棵树)字下加一点,象树木的根部。
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
②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学而》) ④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本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⑤推究,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兰亭集序》)
④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⑤能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⑥适宜,得当。此言得之。(《六国论》) 21.度
“度”是形声字,小篆从“又”部,庶(省略灬)声(韵母相同)。指用手、
手臂测量长度。表示测量长短。
dù ①尺码。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韩非子》)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 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安置,安放。安营扎寨。(成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⑥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
考察,审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③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 表》) ④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11.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象日在草中,右边象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语文-全国卷地区专用(共215张PPT)
题 体
成题目。(11分)
验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
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
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蒙
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
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
(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
“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返回目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真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
题 体
的感觉?(2分)
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赏赐呢?这显然是词人向皇帝发牢骚,表达了一种对统
治者的不满和愤激之情。
返回目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真
2.[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题 体
(8分)
验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
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
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8+文言文+考点4+分析概括
将选项放回原文,逐一比对,谨慎选择。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解题策略 1.细读原文 按人物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文章分层,分清是何人在何时、何地、何职做了何事 (起因、经过、结果), 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事件各持什么态度,事件表现了主 要人物的什么精神。总之,要学会习惯性地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己的脑中顺序化、 网络化,这样才能信手拈来,准确答题。 2.利用其他信息(明示的和隐藏的)读透原文 应注意分析选文的出处、注释等内容,当然也包括命题者在本题中所提供的 75%的正确信息,此外还 应结合先期所储存的有关作者的情况、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段耐心地解读,力求读懂、读透。 3.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 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八
文言文
考点四
分析概括
鞭辟入里· 解构典题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 判断与推理。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 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 表述来干扰答题者。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包括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 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 卒章显志„„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大家要注意甄别筛 选,以便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精)
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
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 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 的描写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 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有冰雪、杨柳、 芳草、芭蕉、梧桐、梅花、松柏、杜鹃、猿啼、流水、明月、蝉等。
四、思想、感情题技法解密 (一)把握关键词理解作者情感。 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 ”“恨” “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 ,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 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 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 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 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 论”“抒情”进行鉴赏。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 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 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衬托、象征、 比兴、渲染、烘托、用典,也包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 结情、欲扬先抑等。
2.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出来的情 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 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 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 的意境。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8+文言文+考点3+文化常识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 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拔;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 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中午:日中、亭午、晌午。傍晚:暝。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 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原文见本专题考点一的“典型例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 《柳河东集》 。 书室: 《聊斋志异》 。 表字: 《李太白全集》 。 别号: 《稼轩长短句》 。 谥号: 《欧阳文忠公文集》 。 官职: 《杜工部集》 。 年号: 《白氏长庆集》 。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真题例示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1.(2015·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
[J版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2-7-2b
题组一 古代诗歌阅读1.[2015·西安二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守睢阳作[唐]张巡①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②。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③。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 ①张巡:“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合力死守睢阳这个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不下,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
后粮尽城陷,张巡等三十六人英勇就义。
②鱼丽:古阵形。
③陴(pí):城上的矮墙,俗称“城垛子”。
(1)“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塑造了唐军广大将士的形象。
试还原他们的形象,并品味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后两句“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道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战士们裹好旧伤,仍然凭顽强的毅力奋勇苦战,有的重伤员更是拼尽全力,爬上城头矮墙,竭尽全力防守。
“疮”字表示伤口决非新创,表明战事的艰苦,战士们旧创未好又添新伤,“裹”字表明了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
一个“犹”字,出神入化,成功地体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强意志。
(2)最后两句,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叹之辞。
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
不仅塑造了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更塑造了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
诗歌鉴赏 一、二句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
“苦”表现了爱国将士的含辛茹苦,“孤城”写出了睢阳孤立无援的处境,“日渐”二字写出了睢阳危机的步步逼近。
三、四句,说明敌我双方攻守的阵势。
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透露出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诗人作为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文(精)
(二)答题 1.注意外与内。形象有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精神品质等),根据题 目要求,可内可外,或内外兼顾。
2.注意整体与局部。如分析人物形象,是整体概括还是局部分析;分
析物象,是特点与作用兼顾还是分别回答。 3.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像小说中的那样典型,所以不能一味从社会 意义角度考虑。 4.散文中的物象不能等同于景物描写,物象的含义更深,作用更广。
考点5
表达艺术
语言表达艺术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它不但指表达方式,还应包括表现 手法、叙述人称、修辞手法、结构特点以及描写、语言特色等等。 答题要领: 1.要注意相关概念。高考中“欣赏表达艺术”类试题的命制,会尽量回
避相关概念纠结不清的实际情况,采用“表达特色”和“表现艺术”等较大
概念,但解答相关试题仍需从具体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结构特点”等方面考虑。
四、句段作用题 要答好这种题型,除需要严格规范审题答题外,主要要在阅 读及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上下工夫。 (一)阅读方面 1.细读所给句段,把握其内容、层次、表达特点。
做所有阅读题的前提都是读,要读细、读懂、读透。之所以会出现“乱贴 标签”现象,是因为不少考生不愿读,草率地读,不愿在文本细读、深读上 下工夫,缺乏耐心和细心。因此,要想真正解决此问题,细读、深读所给句 段是前提。如何去读所给句段呢?很简单,就是看它写了什么内容,有怎样的 层次,表达上有无特点。把握住这三个要点,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有 的考生只要是答开头段,就套上“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殊不知, 开头能“营造氛围”的文字一般是写景文字;能“奠定感情基调”的,开头 文字中须有情感词语,且这个词语代表全文的基本感情。
各种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要点归纳和文意概括 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探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一)古诗歌鉴赏总领课件
学习 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 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常与对古代诗歌中的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侧 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评价作者的观 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 局限性的评价。
解析 颈联的“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的寂寞。诗人客居馆舍, 感到无聊,想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然而,几番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 己解嘲。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酒精的作用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 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要好好地保存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诗人 的言外之意是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儿,诗人不愁了,也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 朝簪,心中暗暗地决定: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到那时我再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 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 情调悲凉。”这首诗中作者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衬托。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表__达__了_作__者__内__心__孤__寂__愁__苦__,__但__仍__忠__于__大__唐__、__心__系__故__国__之__情__。__通__过__参__禅__使__自__己__平_静__,__通__过__饮__酒__化__解__“__愁 阵__”__,__表__明__他__内__心__孤__寂__愁__苦__;__避__免__染__“__尘__埃__”__,__整__理_朝__冠__期__待__“__眼__明__”__,__表__明__他__不__愿__依__附__奸__佞__,__对__大__唐_ 一 片__忠__心__。__(_意__思__答__对__即__可__。__如__有__其__他_答__案__,__只__要__言__之__成__理__,__可__酌__情__给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考点精练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题2真题真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录:记载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试题评点
解析答案
试题评点
该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均为常见常用实词,其中“振”是
个通假字,通 “ 赈 ” 。 A 项中的 “ 登 ” 是个多义词,有 “ 登上 ”“ 上
升”“提升”“立即”“丰收”之义,这里显然不是“升职”,因为进
②是说马文升不仅关心分内的事务,还关心职责之外的其他事务。
③是马文升奏请皇上对太子的教导,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④是说马文升奏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救赈灾民,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试题评点 解析答案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筛选信息,所给的筛选标准是 “马文升劝谏皇上修
身爱民 ”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 “ 修身爱民 ” 这一概念,而不是停留在
(节选自《明史· 马文升传》)
第一步 整体把握
1.马文升在中央任职期间分别担任哪三种重要职位?在各自任职内做出
了哪些政绩?
答案
一是任御史。其间政绩有:赈济、妥善安置灾民;平叛贼寇;上
书言事,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二是任兵部尚书。其间政绩有:督导团营,训练士卒;不惧威胁,严惩
贪婪懦弱之人;不分职内职外,积极进言。
第三步 模拟训练 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历按山西、湖广 B.练士卒以备不虞 D.尤重气节,厉廉隅 解析 厉:磨砺。 虞:料想 已:不久 厉:鼓励 C.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按:巡视
参考译文
解析答案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力气。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任 命为御史。先后巡视山西、湖广,依法裁处奸邪,名声很大。成化初年, 被征召升任南京大理寺卿。满四作乱时,马文升凭借所记功劳提拔为左 副都御史。赈济巩昌、临洮的灾民,抚慰安顿流亡百姓,成绩显著。当 时,在黑水口打败袭扰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 提升为右都御史,总管督率漕运事宜。淮安、徐州、和州三地发生饥荒, 他从江南调拨十万石粮食、五万两盐价银赈济灾民。孝宗即位,被征召 拜官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马文升上书条陈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部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1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 2.8.1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板块一教材过关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通“纳”,接纳B.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智慧、明智C.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D.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连词,并且解析D项“而”通“耐”,能力,能耐。
“而”因与“耐”古音同而借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
答案 D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B.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C.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D.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通“挡”,抵挡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通假字的使用。
当,读dānɡ,对等,比得上,不是通假字。
原文说“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这里比较的是刘邦与项羽军队的数量。
答案 D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 旦日飨.士卒飨:犒劳C.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免除D. 御六气之辩.辩:变化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除:授予官职。
注意D项“辩”通“变”,释义正确。
答案 C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B.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C.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发现D.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具:详尽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发:打开。
答案 C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B.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赂:贿赂C.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治:审理D. 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解析赂:赠送礼物。
答案 B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问候,怀念B.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向:过去,以前C.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好像D. 举酒属.客属:音zhǔ,劝酒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金教程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2-8-2 断句
第9章 扩系统调音
(5)辨句式,定句读 古文中还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①……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②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③为……所……、受……于……、见……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④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唯……是……(唯余马首是瞻),是宾语前置句; ⑤还有一些固定结构要注意: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 等。 此外还有“无所”“有以”“无以”“以为”“孰若”“足以”“何以”“然则”这些复音虚词,记 住这些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6)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用辨句读,正确选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言文断句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是通读全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 文,明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一般来说高考的文 体有两种。记叙性文段——把握事件梗概、有哪些人物等等。议论性文段——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如: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 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明确:属记叙性文段。记叙性文段就会有人物事件,那我们先来抓住这些主要之点。 人物:昔人、其妻、其子。 事件:综观全文,说的是有个人身上发痒,叫他的儿子、妻子搔痒,可是搔不到痒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结果:自己伸手一下子就解决了。 这样,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基础工作——读文段,通文意。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 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13翻译题高效演练
翻译题—————————高效演练—————————(2016·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硅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解析]“镌”意为“削职”,其宾语为“官”,“镌与修者官”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练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ppt (1)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选出对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材,不同的题材会有不同的特点;其次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2.研读文本 细致分析
比对的内容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键细节、因果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选出
通读全文后可知“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 3.辨别对错 C 做出答案
要人物的什么精神。总之,要学会习惯性地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使文章的主要内容
应注意分析选文的出处、注释等内容,当然也包括命题者在本题中所提供的 7 3.细读选项表述 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应结合先期所储存的有关作者的情况、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段耐心地解
快速圈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尤其要注意
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解题策略 1.删繁就简,锁定重点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大篇幅文段的叙 的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2.留心结语,仔细推敲
文字体现在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楚,然后将文中不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字首先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
现场答案 B D
点石成金 考生可能对“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与“任 兵部尚书”的顺序存在疑问。 考生可能对“朔廷”理解错误。
文“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一句可知,是说杀了两个像宦官的人,而不是选项上
将选项放回原文,逐一比对,谨慎选择。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综合模拟试卷(三)Word版含答案
综合模拟试卷(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自古以来,文学的社会价值一直都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价值。
纵观整个中西文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文学的社会价值一直都居于文学价值体系的重要位置,只是不同年代所承担的具体的社会责任有所不同。
②在中国,从先秦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到宋代理学家的“文以载道”观,不仅强调了文学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更是让其肩负起了兴国大业之重任。
近代梁启超、鲁迅等人也都强调过文学的社会价值。
在西方,以柏拉图谈文学的教育作用始,直至19世纪硕果累累、影响广泛的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的社会价值在实践和理论中均备受推崇。
美国的“废奴文学”即是典型代表,用文学的形式主张废除血腥、残暴的奴隶制,伸张人道主义和自由平等,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开展。
③在当下,新的社会问题、时代主题,又为文学的社会价值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文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精神活动,能够重塑人的价值观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形象生动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也能够多层次地把握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维度,这样既能以史为鉴,又能充分认清当前社会基本问题;文学的认识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并非枯燥地为我们呈现当下的社会面貌,而是通过审美化的语言和艺术化的形象来展现时代风貌;文学能够带给人奋发向上的正能量,人能够将此转化为实践的动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化他人,从而更好地改造大众的精神世界,整个社会精神面貌也将会焕然一新。
④但近年来文学社会价值的地位却有所下降。
随着大众传媒业的发展,以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型媒介为载体的娱乐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文学的读者变少了,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文学渐趋小众化;文学创作本身在适应商业化、娱乐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忽视社会价值的现象。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5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 2.8.5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板块一古文翻译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
非其任,强必灌之。
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
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服徭役)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
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解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
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1)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中考查了被动句和判断句,“见”表被动,“是……也”表判断。
(2)中考查被动句和省略句,“为”表被动,“争为用”即是被动句,又是省略句。
此外,“重”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1)在乡里居住(同住一个乡里)竟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修养得还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题组一文言文阅读一、[2015·山西四校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
家本微贱。
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事我乎?”子高许诺。
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
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
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
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
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
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B.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C.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D.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答案 C解析标点为: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 A解析“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
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
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
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答案 B解析“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
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参考译文韩子高,会稽山阴人。
门第低微。
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
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
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
(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
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
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
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
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
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
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被平定。
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
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
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
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
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
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
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
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
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
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
六年,迁大理司直。
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
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
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
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
”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
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
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
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
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
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
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
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
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
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
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
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
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
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
”珙大感服。
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
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其私人..私人:自私的人B.明年..至郡明年:第二年C.除授..有是非除授:授任官员D.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曲当:完全恰当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私人”是“有权势人的亲朋、私交”的意思,古今异义。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一看常见停顿的文言标志性的词语——未几(句首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且(句中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二看常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大元军(主语)、中流(宾语)、营栅(宾语)、合肥(宾语);三看文意。
三管齐下,答案可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学问颇著,进入仕途,官运亨通,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D.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
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中的“俾勿扰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8.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