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_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浙中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以浙江省东阳市五马塘村为例

浅谈浙中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以浙江省东阳市五马塘村为例

民族伟大复兴 的重要 内容之一 。在 新形势 下 , 必 须充分 认识 加强 农村文化建设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解决 “ 三农 问题 ” 是 党和 国家 当
前重要工作之一 , 也 是新农村 建设 的重要 战略任务 之一 。在 经济 快速发展 的今天 , 人们不再仅 仅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 , 而是更 多的
心等文化 惠民措施 , 还有一些村镇积极挖掘和利用村落资源 , 推进 了乡村博物馆 、 纪念馆 、 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的修缮 和建设 。
二、 浙 中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 问题 改革 开放 以来 , 农村文化建设一直处于薄弱 的环节 , 我国农村 文化 建设 当中仍 然存在农村 干部对农村 文化建设不 重视 , 农 村文
进到农村 的文化娱乐 市场 。部 分农 民群 众靠谈 是论 非或 打麻将 、 斗“ 地 主” 等活动来混 时光 , 特别 是在冬 季或节 令 的时候 , 麻将 、 扑
克 就 成 为 人 们 主要 消遣 时 间 的 文化 娱 乐 活 动 。在 农 村 文 化 工 作 站
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是 老年人 , 他们接受新文化知识速 率较慢 , 难以
乡村文化是社会 主义文化 发展 的基 础 , 新农村 文化建 设也 是 提 升农 村经济 高质量 和可持续发展 的推动力 , 解决 当前农村 文化 建设过程 中存 在的困难和问题 , 要 多措并举 、 统筹兼顾 。 1 、 提高认识 , 明确农村 文化建设 的重 大意 义。党 的十八 大报 告 中强 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 复兴 , 必须 推动
的文艺会演 , 其 艺术 直接来 源于祖 辈的传 承。农村 的传统文 化 如 传统节 日也为农 民所 继承 , 通过 民间艺人 的各 项技艺 的表现 出来 的 。五马塘文化 中心专 门为市婺剧促进会婺剧 团的演 出创 设 了环 境, 不仅修 建了演员宿舍 和排 练场 , 还新 建 了办公 楼 , 进一 步满 足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一、背景介绍:现代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以城市为中心,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和生活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发展现状:1. 城市农场示范:很多城市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或农场,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示范项目主要以蔬菜、水果和花卉种植为主,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产、节水、无公害农业生产。

同时,还结合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吸引城市居民参观和购买农产品。

2. 城市屋顶农场:一些城市利用高楼屋顶、停车场屋面等空闲地块开展屋顶农业。

这种种植方式善于利用城市空间,通过建设温室、种植箱等设施,实现蔬菜、草本植物等的种植。

屋顶农场在提供城市农产品的同时,还能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

3. 都市农业园区:一些城市建设了专门的农业园区,为农民提供土地和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在城市周边从事现代农业。

这些园区通过规划农业生产和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并且解决了一部分农产品的供应问题。

同时,还吸引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回流,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力。

4.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创新模式的推广。

一些城市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推广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五、问题与挑战:1. 土地资源短缺: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建设现代都市农业面临土地不足的问题。

而且,城市土地价格高昂,农民难以负担。

解决土地问题需要政府出台合理土地政策,提供土地使用权和扶持政策。

2. 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城市水资源有限。

同时,城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鼓励发展节水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详细阐述了浙江省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浙江;种植业;现状;问题;对策1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概况1.1 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减少,种植业所占比例下降,但效益仍保持稳中趋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98年的1 003亿元增至2006年的1 514亿元,累计增幅达50.90%(按当年价格计算)。

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由1998年的161.34万hm2减少至2006年的158.91万hm2,人均耕地仅为0.034 hm2。

199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91.96万hm2,2006年为284.84万hm2,比1998年减少了27.33%。

但由于通过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1.2 种植业全面走上市场化轨道2001年起,浙江省率先进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不具有区位优势和生产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开始大幅度缩减,而比较效益好、明显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得到了发展,种植业全面走上了市场化轨道。

1998~2006年,具有优势的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不具有区位优势的作物品种开始大幅缩减,具有优势的蔬菜、瓜果、花卉、中药材的生产发展较快,食用菌、茶叶、桑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浙江省种植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基本主导产业日益凸现,农业产值和效益得到同步增长[1]。

1.3 立足优势,产业特色发展鲜明1.3.1 优势产业持续发展。

蔬菜、果用瓜播种面积、产量迅速增加,至2006年分别达78.55万hm2和2 126.84万t,较1998年增加了81.16%和72.54%,2006年蔬菜总产值为200.76亿元,总产量和产值均已超过粮食作物,居种植业的首位。

已形成了一批特色蔬菜、设施蔬菜、水生蔬菜、出口蔬菜、高山蔬菜和西甜瓜、草莓等区域性特色蔬菜基地。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现代都市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将农业与城市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城乡发展的双赢。

目前,我国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城市周边的农业逐渐向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农业生产不再只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而且开始向高品质、绿色、有机农产品转变。

同时,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等产业链也得到了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其次,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土地利用问题。

城市扩张导致农用地减少,农业产能受到限制。

虽然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如土地流转、土储政策等,但仍然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的过量使用,导致农田土壤和水源受到污染。

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膜、农药包装袋等农业垃圾也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卫生状况。

此外,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还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尽管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但是高品质、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较高,部分市民仍然倾向于购买廉价的农产品,导致现代都市农业销售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其次,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另外,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加大对现代都市农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总之,现代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但要解决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现代都市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浙江金华农业现状分析报告

浙江金华农业现状分析报告

浙江金华农业现状分析报告概述浙江金华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浙江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

本报告将对金华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农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1. 农业资源分析金华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耕地面积、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金华的耕地面积约为100万亩,适宜农作物种植的耕地比例较高,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均降雨量和温度均处于适宜范围,水资源也较为充足。

这些资源为金华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目前,金华农业产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

此外,蔬菜种植、水果种植和畜牧业也是金华农业的重要产业。

然而,从整体上看,金华农业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3. 农业技术发展分析金华近年来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农业生产已逐渐实现机械化和科技化,同时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也在提高。

农民开始接受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包括肥料的使用、灌溉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金华在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析金华作为农业区,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金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土地保护和推广有机农业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护了生态环境,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5. 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分析金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一些批发市场,并且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金华应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的提升。

推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并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和销售,可以有效提升金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6. 农业发展前景和建议从以上分析可见,金华农业拥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一定的技术积累,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和推广。

宁波杭州湾新区庵东镇高效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宁波杭州湾新区庵东镇高效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宁波杭州湾新区庵东镇高效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中部,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辖5个镇(庵东、庵西、东钱湖、鄞州、长河),其中庵东镇位于新区东南部,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庵东镇地处杭州湾大湾区腹地,属典型的滨海农业区,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

随着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庵东镇农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庵东镇农业以稻谷、蔬菜、水果、水产业为主,尤其以大棚蔬菜和渔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随着新区政策扶持和农民意识的转变,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传统,缺乏科技支撑,生产成本偏高,效率有待提升;二是资源利用不合理,水、肥、种等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三是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四是市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市场营销体系不够完善。

二、发展建议1.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庵东镇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农业模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增强他们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庵东镇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利用方面还存在问题。

要推进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要加强土壤养分管理,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肥料的使用。

还要加强农产品收储和物流配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农产品的损耗,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庵东镇可以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方便销售和存储的成品,延长农产品的销售周期,降低销售风险。

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产业,推广乡村民俗产品和文化,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作者:
来源:《吉林蔬菜》2020年第04期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休闲农业已从原来的农业附属产业发展成为独立的农村新型产业,并形成都市带动型、景区带动型、特色农业型等多种模式。

以现代都市带动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和主要类型。

城市雄厚的社会经济实力、集聚的居民消费群体,直接驱动都市休闲农业实现率先发展,促进了都市区域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致富、城乡融合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也为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宏观方面看,对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城市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了解较少,对休闲农业在促进都市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城市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出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仍然存在,管理体系分割,未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受到制约,没有把城乡两方面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城市规划没有全面考虑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与城市发展脱节,缺乏整体超前的规划引领,与城市发展融合度不高,休闲农业区与城市的有机衔接不够;对都市休闲农业的宣传引导和规范管理不够,发展过程中出现盲目跟风、遍地开花、违法违规等现象。

经营层面看,大量都市休闲农业项目存在职业人才缺乏、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問题。

许多项目不注重规划设计,品牌意识不强,发展模式雷同,经营效益不佳;部分项目违背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破坏了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严重背离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宗旨。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一、背景介绍现代都市农业是城市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以城市为基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在城市周边或城市内部开展农业生产。

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都市农业已成为解决城市人口对食品供应、环境污染和就业机会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情况,其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贡献以及面临的挑战等。

采用的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访谈、数据统计和文献研究等。

三、发展情况分析1. 发展模式多样化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多样化,主要包括垂直农业、屋顶农业、城市温室农业等。

这些模式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环保。

2.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现代都市农业通过植物种植、水生态系统等,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农业生产中的有机肥料和有机农产品也减少了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3. 食品安全保障现代都市农业在城市周边或城市内部生产和销售农产品,提供了更加安全、新鲜的食品供应。

通过规范种植和管理,减少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

4. 就业机会增加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农业产业的增长,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城市周边的农场和农业企业提供了许多农民工就业的机会,同时也吸引了技术人才和创业者的参与。

四、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周边的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扩张,许多农地被征用。

这给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更加合理和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2. 技术和管理需进一步提升现代都市农业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不足之处。

需要加强科研和学习,提升现代都市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 市场需求和定价问题现代都市农业的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定位和定价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五、结论和建议现代都市农业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解决城市问题,提供食品安全和就业机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蔬菜产业当前形势与发展对策

浙江蔬菜产业当前形势与发展对策

浙江蔬菜产业当前形势与发展对策浙江省蔬菜产业是浙江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浙江蔬菜产业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生产环境不佳等。

为了促进浙江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发展对策。

首先,要提升浙江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一些病虫害问题,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使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蔬菜生产的数据监测系统,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需要加强浙江蔬菜产业的品牌建设。

浙江地处长三角地区,市场竞争激烈,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蔬菜品牌。

可以通过优化蔬菜供应链,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提高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高品质、安全、绿色的蔬菜生产,提升消费者对浙江蔬菜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第三,要加强浙江蔬菜产业的组织化建设。

可以推动农民参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组织,实现规模化经营。

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可以集中采购、销售和物流配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服务,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经营水平。

第四,要加强浙江蔬菜产业的供应链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蔬菜供应链体系,可以实现从种植、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全程控制和管理。

可以优化供应链的节点布局,减少冷链物流的损耗和风险。

可以通过农产品电商、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益。

同时,还可以加强蔬菜产业与餐饮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合作,拓展蔬菜的消费领域和市场空间。

最后,要加强浙江蔬菜产业的节能减排与环保建设。

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技术手段,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要加强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减少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

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高农田环境的质量和健康。

综上所述,浙江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包括提升科技水平、加强品牌建设、组织化建设、供应链建设以及节能减排与环保建设。

浙中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与协调战略

浙中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与协调战略

浙中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与协调战略
蒋自然;朱华友
【期刊名称】《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7(029)004
【摘要】文章从分析浙中城市群的时间演化和空间特征着手,计算出城市流强度和倾向度两个指标,依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浙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城市流结构及内在功能联系,并对浙中城市群区域内的8个城市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建议.最后,针对浙中城市群的目前现状提出政策响应,即加强浙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聚合主轴线"式功能定位和提升城市群的外向度.
【总页数】6页(P46-51)
【作者】蒋自然;朱华友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产业整合——浙中城市群发展的战略选择 [J], 刘晓峰
2.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刘超颖
3.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刘超颖
4.我国空间发展不平衡及区域协调发展统计研究 [J], 刘叶青;王凌峰
5.浙中城市群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J], 章婷婷;黄新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嘉兴市秀洲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秀洲区是一个农业大县,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之一。

由于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对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水稻生产现状分析1. 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秀洲区是典型的水乡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产量高。

据统计,秀洲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XXX万亩,年产量XXX万吨。

水稻产量占据了秀洲区农业总产量的很大比例,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2. 土地资源有限,水稻种植方式单一。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民普遍使用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例如水稻单一低产、缺肥、密植、病虫害严重、农田废弃耕作等问题严重,这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水稻产量的跌宕起伏。

3. 水稻生产存在环境污染严重问题。

秀洲区农业生产存在病虫害、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生态平衡。

4. 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

由于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偏低,导致了施肥、灌溉、病虫害等方面管理不善,久而久之导致了生产效益偏低。

二、对策建议1. 科技引导,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在保持水稻传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建立政府资金支持农民购买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

2.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加大对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改善土壤质量。

3. 加强农业产业化,优化生产结构。

秀洲区要加强水稻种植基地的统一规划,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提高水稻附加值。

4. 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收入。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农民积极种植水稻,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金华农业农村现状分析报告

金华农业农村现状分析报告

金华农业农村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土地。

本报告旨在分析金华市农业农村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状况金华市农村土地面积广阔,耕地资源丰富。

但由于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面积减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因此,在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户实施节约用地、高效利用土地的措施。

二、农产品生产金华市的农产品以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着品种单一、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因此,金华市农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农村经济发展金华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收入逐年提高。

但仍存在着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四、乡村旅游发展金华市拥有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和文化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

然而,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规模小、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因此,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吸引力,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的价值,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新农村建设金华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

但目前仍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金华市农业农村现状总体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等方面的工作。

金华市水产养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金华市水产养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金华市水产养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东,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水产养殖是当地农民转移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金华市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水质污染是金华市水产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对水产养殖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不利影响。

水产养殖行业的市场需求不稳定。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养殖水产品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波动。

养殖户往往面临着销售困难和价格波动的压力。

水产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许多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知识和技术,导致养殖效果不理想。

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也会增加养殖行业的风险。

金华市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问题亟待解决。

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往往过度投入养殖密度和饲料,导致养殖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

在长期发展的前提下,需要找到可持续养殖的方法和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

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体污染情况。

对于污染严重的养殖区域,可以采取减少养殖密度、循环水利用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推动水产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科技和技术支持,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

引导养殖户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养殖品质和产量。

加强市场调研和开拓,寻找新的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加强管理和监督。

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

加强对养殖场的执法和监督,防止违法行为和非法养殖。

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引导养殖户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减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依赖。

鼓励养殖户与周边农户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和科学养殖观念。

金华市水产养殖面临着许多问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监管和技术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水产养殖行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浙江城镇化的现状_问题以及_十二五_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_郑加仁

浙江城镇化的现状_问题以及_十二五_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_郑加仁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1年10月104浙江城镇化的现状、问题以及“十二五”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郑加仁(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杭州,310018)摘 要: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不断从乡村向城镇转移,从传统农业转向生产效率高的二、三产业的过程。

当前,浙江的城镇化率已达59%,“十二五”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浙江继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本文首先从经济集约、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功能优化和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描述浙江城镇化的现状,然后从城镇化水平不平衡、“伪城镇化”现象、城镇化布局不合理以及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逐步放宽户籍限制、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以及集约利用土地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十二五” 浙江 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0—0104—02 一、浙江城镇化的现状描述浙江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0年浙江的GDP 位列全国第四,人均GDP 更是位列全国各省第一(直辖市除外)。

根据城镇化的内涵,本文从经济集约、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功能优化和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来描述浙江城镇化的现状。

1. 经济集约:包括人均GDP 水平、服务业发展情况、能耗水平和资源使用等。

“十一五”末浙江的人均GDP 已达8000多美元,比全国平均4000多美元高出近一倍。

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方面,浙江为43%,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这说明浙江虽然GDP 总量很大,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北京、上海等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未来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使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向工业服务业协同带动。

从单位土地年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浙江以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第四的经济总量,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相对较高。

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来看,“十一五”浙江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指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耗水平不断下降,但未来面临的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努力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集约化水平。

都市农业情况汇报

都市农业情况汇报

都市农业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都市农业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都市农业将农业生产与城市生活紧密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就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汇报。

首先,都市农业在我国各大城市得到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在城市周边地区开展农业生产,并提供补贴和技术支持。

同时,一些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大对都市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保障。

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都市农业在城市居民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购买都市农产品。

一些都市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市场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吸引了大量人气。

同时,一些农业科技企业也加大了对都市农业的投入,推动了都市农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再次,都市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都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一些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立体种植、水培技术、智能温室等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引入到都市农业中,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一些农业企业也开展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都市居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农产品选择。

最后,都市农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减少,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也给都市农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同时,一些农业生产环节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亟待解决。

因此,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将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都市农业一定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省“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浙江省“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浙江省“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邢光(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2208)摘要:概括了近年来浙江省“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对浙江省“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经营方式;浙江省1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成效近年来,浙江省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改善园区基础条件、优化农业经营结 构和品质结构、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1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明显改善从浙江省整体情况来看,现代农业园区内农田道路、渠道、电网、栗站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造,抵御自 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技术集成化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多种先进设施装备在园区得到 推广应用。

全省累计建成设施农业5.83万hm2、喷滴灌421万hm2、机耕路1. 5万km,主要农作物耕种收 机械化水平超过70%。

从调研的两个区县情况来看,吴兴区南太湖园区三大水利工程投人10亿元整治河 道223km,新建高标准农田4800hm2、各类设施农业800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33hm2,主要农作物耕 种收机械化水平达79%,标准化农业设施框架基本成型。

建成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10个,建成集产品 溯源、远程控制、环境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平台,推广智能化数控生态循环养殖等模式。

与浙江大 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建立农业科学示范研究基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350个,推广新技术120项,如三生农庄运用精确控制、肥水一体化等技术,优质葡萄产值达150万元/hm2。

诸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新 增先进农业设施装备3200hm2,其中钢架大棚1233hm2,普通大棚144hm2,季节性大棚158hm2,连栋大棚 80hm2,温室大棚1hm2。

同时,农机化信息技术和新装备得到普及应用,农机总动力达85. 99万kW,拥有各 类农机具7.1万台(套)。

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对策研究

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对策研究

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对策研究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对策研究——以淄博市为例徐婷婷(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淄博 255033)【摘要】以淄博市为例,从都市农业的内涵入手,结合分析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该市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形势下推进该市精准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都市农业一、都市农业的内涵都市农业,是在大城市周边与间隙地带或大中城市群之间形成的,以城市生态保护、市民观光休闲为特色,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集生产、服务、观赏、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经济和生态等多功能并存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与传统的生产性农业相比较,都市农业是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的多功能农业,它除了向人类提供特定产品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承担着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保持生态平衡、维系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扩大就业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功能。

二、淄博市都市农业建设现状“十一五”期间,淄博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民素质不高、产业化发展拉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农产品市场化率低等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需用现代农业的理念和措施来指导和加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全市农村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市农业彰显出巨大的增效和增收的潜力。

就目前来讲,该市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1.都市农业基础优势不断提高。

淄博是组团式的工业城市,城乡交错、布局舒展,工业化水平高,发展都市农业空间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优势明显。

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起步早、成效大,促进了优质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南部山区林果、中药材、越夏菜,北部平原优质粮棉、畜牧养殖和中东部蔬菜3大经济板块。

牧、菜、果三大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占农业增加值的70%以上。

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三品”认证达到139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6%。

关于培育都市现代农业的思考

关于培育都市现代农业的思考

新农村2022.1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是绍兴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辖一镇十五街,耕地17.98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面16.70万亩。

近年来,越城以发展品质农业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发展,全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1.发展的现实基础2020年,全区农业增加值21.3亿元,增2.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32元,增8.7%。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做稳战略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美畜牧产业、做亮新兴产业”思路,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实现“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

一是粮食生产保持平稳。

2020年,全区粮食播面15.36万亩,增4.2%,产粮7.11万吨,增5.2%。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

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形成仁渎畈等4个蔬菜基地、以湖荡水面为载体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以国家级绍鸭原种场为核心的家禽养殖基地和以吼山风景区为依托的花卉苗木基地等特色农业块状经济,粮食和蔬菜、茶叶、水果、家禽、水产、花卉苗木等六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基本确立。

三是畜牧业成功转型升级。

坚持以标准化、绿关于培育都市现代农业的思考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局(312000)娄建成15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智慧化、基地化“六化”引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90%,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9家,畜牧总产值2.00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9.86%。

四是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

涌现出越来越多“农业+旅游”“农业+健康”等一二三产融合新业态。

陶堰油菜花节和蓝莓节、孙端农业丰收节等农业节会活动好戏连台;全区14家美丽田园、茶园、果园、菜园和美丽牧场成为休闲新去处。

(2)产业集聚平台不断升级通过做强发展平台,培育壮大新型主体,不断推进产业集聚升级。

一是农业“两区”成为发展主平台。

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精品园28个和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1个,合计8.2万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几个概念的界定(一)城市群的内涵城市群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由若干个城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纽带联系而成的城市网络群体。

城市群强调城市群体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形式的空间组织和要素资源的空间配置,突出城市之间和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浙中城市群的构成及布局近年来,金华围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大战略,着力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个以金华-义乌为主轴,东阳、永康、兰溪三市为紧密层,并由浦江、武义、磐安三县共同组成的浙中城市群框架已经显现雏形[1]。

浙中城市群的空间形态表现为地域城镇沿“井”字型区域大型基础设施集中的态势,在“井”字四个交叉处,开始成长起金华、义乌、永康和东阳等几个地域核心城市。

浙中城市群的空间组织表现为区域性块状布局,地域范围内已形成几大片区域性块状经济。

但是县域优势产业之间关联度低,职能分工协作体系尚未形成。

(三)都市农业的内涵都市农业是在大城市和城市群辐射区域内利用城市优势、满足城市多层次需要,实现城乡互补,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界定。

第一,区域定位。

以金华为中心的城市群城区、城郊及辐射圈。

其涉及的区域和对象是金华城市群以及整个城市群辐射圈,既包括婺城、金东、义乌、东阳、永康、兰溪等区、市,也包括浦江、武义、磐安等县;其空间分布不仅在城市之中和城郊,也在城市之间和远郊山区。

第二,目标定位。

金华都市农业为城市生活、生产服务,既为金华各县市,也为杭州、上海等区域外城市服务。

城市对农业的要求不仅是提供鲜活农副产品和工业原辅材料,发挥生产功能;而且要提供休闲、观光场所,发挥生活服务功能[2]。

第三,经营主体。

既可以是城市市民,也可以是农村农民。

无论是城市劳动力还是农村劳动力,以资金投入或以技术支持等形式从事城市农业经营,或直接从事都市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的都是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第四,战略定位。

金华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城市群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现状(一)区域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产业关联度较低浙中城市群已形成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等六大优势产业。

金华现有火腿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销售火腿400万只,其中出口20万只。

奶牛乳品产业已形成了从奶牛冻精供种、饲养管理、乳制品加工到产品包装销售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化经营体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现状与对策金国峰1,尹作亮2(1.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在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金华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通过分析金华都市农业的现状,提出利用城市群的优势,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99(2008)03-0001-04收稿日期:2008-01-16作者简介:金国峰(1965-),男,浙江义乌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尹作亮(1969-),男,湖北洪湖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8卷第3期2008年6月Vol.8No.3Jun.2008系,被誉为“中国南方奶牛基地”[3]。

磐安、东阳区域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有“药材之乡”的美誉。

武义县被认定为“中国有机茶之乡”。

目前,规模大、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偏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更小。

从金华优势产业的产业链看,奶牛乳品业还没有出现像伊利、蒙牛这样国家级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金华猪和金华火腿是金华特色产品,但没有形成集团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不强,影响产业关联度的提升。

(二)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金华市农业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组织795个,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7家(省级20家、国家级4家),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369家,社员3.6万人[3]。

但是大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流于形式,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合理,专业化合作水平不高,没能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有作用。

没有组织的农民因生产盲目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产品卖出难、农民增收难、农产品竞争力弱等。

(三)标准化生产逐步推广,农产品安全质量有待提高现有千亩以上标准化基地9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多万亩,培育了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但就全市而言,绝大多数农产品仍处于无标生产、无标流通的状态。

已有的一些标准,也是技术指标多、质量安全和产品标准少,且大多没有与国际标准特别是主要出口国家标准接轨。

同时对一些主要国际质量标准,如国际统一标准(ISO9001)、欧盟统一标准(HACCP)、行业标准(EUREP/GAP)等缺乏研究和应有的重视。

在一些产地和基本农田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畜禽粪便、高毒农药残留、化肥污染引发的农业环境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近年来,因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动植物病害等影响农产品出口,甚至被终止合同、停止出口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区域市场日趋成熟,销售渠道有待拓展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仙桥花木城、义乌农贸城、金华粮食批发市场、磐安特产城、浙江中药材市场、浙中木材市场等区域专业市场的作用日益凸现,农交会、南方乳品展示会、金华名特优新农产品沪杭推介会、精品水果展示会等展示展销活动,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就全市各类农产品的销售,仅依靠专业市场、展销活动和传统集市,显得渠道有限。

金华传统优势产品如火腿、药材、茶叶、柑桔等,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具备一定知名度,但存在品质改良、拓展市场等问题。

金华的小宗土特产品如香菇、桃形李、小萝卜等,在农村价格低廉,而一到城市身价倍增,关键也是销售渠道的拓展、市场网络的完善问题。

(五)科技农业意识增强,但集约化程度不高“十五”期间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实施土地整理项目433个,面积185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29万亩,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科技实力日益雄厚。

主导产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8家省市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特别是磐安中药材、武义有机茶、金华猪、东阳香榧和金华奶业等5个省级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金华诞生,130多个种子种苗基地和一批示范园区,大幅度提高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能力[3]。

总体上,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大;有些产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如中药材是金华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药农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日趋迫切,由于缺乏懂得中药材种植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品种得不到更新和提纯,导致产量不高、品质不优。

三促进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一体化对策建议(一)树立城市群共进共荣理念,科学规划都市农业以城市群总体规划和远景目标为指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浙中城市群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城乡居民服务这一主题,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科学规划都市农业。

把都市农业列入城市群、城市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统筹规划,建设若干个有金华特色的农业区域,如东阳、磐安的中药材产业,永康、武义的灰鹅产业,金东、婺城的乳制品产业等等。

各地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实现区域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可成立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组织,实行产业分工和产业联合,培植和组建跨行政区界、跨行业的优势产业群体或企业集团,促进地区间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金华农业的整体提升。

都市农业分布在城市化以及周边延伸地区,它是一种区域农业。

都市农业布局表现为城区、郊区、城市之间及城市辐射的广大农区等几个区域,呈现为以城市为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扩散区域。

金华城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2和郊区应重点发展农业示范园区的名贵花卉、名优水果、珍稀动物、特种水产种养植;在城市群之间的区域以发展产品农业和创汇农业为主,培育农产品品牌,发展标准化农业和加工农业,建立先进农业制造车间;在广大城市辐射的山区如武义、磐安等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二)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性市场协调机构发展城市群,建设“大金华”,既要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又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树立区域一体化思想,建立城市群协调机制,统一城市群的规划,明确都市农业在城市群区域布局,着力突破行政区划束缚,按照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逐步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提升浙中都市农业实力和竞争力。

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和公共设施的共享共用,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都市农业以城市工业、信息服务业等为依托,以城市技术和人才为支撑,实现城市要素在农业领域的最佳配置,打破城乡界限,使城乡居民和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走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农村促进城市的新路子。

依据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和城市群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水体、河网、绿地等,在城市之间、城市各组团之间、城市与重点园区之间,构建城市群绿色开敞空间,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和谐统一、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

(三)建立对城市群都市农业的资金扶持体系资本的投入是发展都市农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政府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入都市农业。

金华民间资本较为充裕,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资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都市农业的出现使工商企业主和民营企业家有了投资农业的机遇。

同时,民间资本存在对投资都市农业的预期收益信心不足,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性长、农村的社会环境复杂、农业的基础设施落后,令许多企业主顾虑重重。

这需要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义乌市出台了《发展现代农业扶持项目及资金补助办法》,从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260万元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生态农业发展[4]。

企业家投资新农村,不纯粹是利益驱动,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落到实处就是“多予、少取”,对于企业亦然。

浪莎集团投资100万元与义乌城镇职校联合创办了“三农学院”,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该集团每年出资100万元,让2000名农民带薪学技能。

都市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吸引投资的步伐,催生和培育一大批民营农业企业,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化的市场主体与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群体的有效结合,逐步把农业改造成为智能依附型的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