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及展望
浅谈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1 病症状 发
玉米整个 生育期 都可 感染 发病 ,以苗 期受 害最重 ,5 6 - 片叶 即可 显症 。病 害 首先 在 心叶 ,开 始 在心 叶基 部 及 中脉 两侧产生 透 明的油浸 状褪 绿虚线 条点 ,逐 渐扩及 整个 叶片 。 病苗 叶色 浓绿 叶 片浓 绿 、宽 、短 、硬 、脆 ,叶 片僵 直 、宽 短而 厚 ,心 叶不能 正常 展 开 ,病株 生 长迟 缓 ,矮 化 叶片 背 部叶脉上 产生蜡 白色 隆起 条纹 ,用手 触摸 有明显 的粗 糙感 , 节间 粗短 ,顶 叶 簇生状 如 君 子兰 。 叶背 、叶 鞘及 苞 叶 的叶
4综 合 防治措 施
41加强监 测与预报 .
在病 害常 发地 区有 重 点地 定 点 、定 期调 查 小麦 、 田间 杂草 和玉 米 的粗 缩病 病 株 率和严 重 度 ,同时调 查 灰 飞虱 发 生密 度和 带 毒率 。在 秋 末和 晚 春及 玉米 播 种前 ,根 据 灰 飞 虱越 冬基 数 和带 毒率 、小麦 和 杂草 的病 株 率 ,结合 玉米 种 植模式 ,对 玉米粗 缩病发 生趋 势 作出 及时准 确的预 测预报 , 指导 防治 。
5 长 ,病害 越严 重。本地 区 5 中旬播种 的玉米 ,苗期 与第 l 等 喷雾 防治 。 田边地 头也 可喷 4 %农达 水 剂 ,但 在 玉米 行 月 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相吻合 ,病株率和发病程度明显高于 间尽 量不 用 ,以免 对玉米 造成药 害 。 作 者 简介 :范 万红 (9 31 ) 1 7 .一 ,男 ,河 南汝 州人 ,河 南 . 其他 类型 ,因此应 推迟 播 期 ,避 开灰 飞 虱迁 飞 高峰 期 。三 是品 种 。不 同品种 的抗 病性 存 在 一定 的 差异 。从 近 年来 的 省 周 口农校 农 学 专业 ,助 理农 艺师 , 河南省 汝 州 市庙 下 乡 l
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玉米粗缩病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 ,属 于植物 呼肠 弧 病毒科斐济病 毒属 ,主要存在于病 叶隆起 的细胞及保 毒 昆虫的脂 肪体 、唾液腺 、消 化道 、肌 肉、气 管 等 细胞
病 在 江 苏省 北 部 地 区 突发 成 灾 ,射 阳 、大 丰 、盐 都 、东
1 玉米粗缩病病原和病症与侵染循环
1 1 玉 米粗 缩 病 的 病 原 .
台、阜 宁 、响水 、灌 云等 县 ( 、区)均有 该病 发生 , 市 发病率为 2 % ~ 0 ,有些甚 至 高达 9 % 以上 ,许 多 0 7% 0
Ab t a t T e p to e y, s mpo n ne t n c ceo ieru h d r iu ie s sr c : h ah g n y tmsa d ifci y l fmaz o g wafvr sd sa e, tei e t iainmeh d f o h d n i c t t o so f o rssa c , a d t e sau fds a e rssa c re i gwe ei to u e . i zn e ei e itn e o ie rs u c o e itn e n h tt so ie s e itn e b e d n r nr d c d Ut ii g g n t rssa c fmaz e o re t l c slc h ie s —e itn a ite st e k y wa . h r e ig d rcin wee p o p ce . ee tte ds a e rssa tv reiswa h e y T e b e d n ie to r rs e td Ke r : M az y wo ds ie; Ro g wa i s ds a e; Die s e itn e be d n u h d r vr ie s f u s a er ssa c r e ig; Re e rh p o r s s ac rge s
玉米粗缩病的研究进展
缩病品种应加强对美 P群材料选系的利用。据刘志 增等研究 , 玉米抗粗缩病性状为数量性状 , 其遗传主
要表 现为 加性 效应 。 育抗玉 米粗 缩病 品种 的适 宜利 培
较好 。 中极个 别 系可达 到抗 或 中抗 水平 。美 P群材 其 料选 系对 玉米 粗缩 病 的抗 性表 现突 出 。 育抗 玉米 粗 选
3 防治方法
由于玉米对粗缩病具有成株抗性 ,通常在 9 1 ~0 叶以后抗病性增强 。因而要坚持以调整播期为重点 、 以因地制宜种植耐病 品种和科学防治灰飞虱为辅的 综合 防治 措施 。
一
1 剂拌种 或包衣 。 内吸 杀虫剂 包衣 种子 , )药 用 可
有效防治灰飞虱 ,减少病害传播 。可用 4%辛硫磷 0 10g或 吡虫 啉乳 油 10mL + 0 0 ( 0 )5 %多 菌灵 5 g堆 闷 0, 4 5h 晾干 后播种 。2 ~ , )抓好 玉 米播 种 前后 及苗 期 的 防治。喷施玉米封闭除草剂 。 结合 2 % b 5  ̄ 虱灵可湿粉 剂(0g等杀虫剂 , 4 ) 可杀死栖息在麦秸内的灰飞虱等 害虫。当玉米苗出现粗缩病症状时 。 8 用 %宁南霉素 ( 菌克毒克 )5 L h 70m /m 与腐殖酸等叶面肥混用 , 连
3 1 农 业防治 .
1 用抗 病 品种 。 目前 玉米 生产 中缺 少抗 病 性 )选
强的品种 , 在科研和生产上选育 、 选择抗病的品种是 行之有效 的方法。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布局 。 选用抗性 较好 的品种 ,同时避 开 大面积 种植单 一抗 原 品种 , 可 减轻玉米粗缩病发病率。 ) 2 调整玉米播种时间。 玉米 幼苗期最容易感染该病 , 应尽量调整播期 , 以使玉米 幼苗期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 在辽宁东南沿海地区应 重 点 防控水 田 ,杜绝 灰 飞虱 的繁 殖机会 。3 )清洁 田
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p l a n t h o p p e r ,c o u l d s e r i o u s l y i n f l ue n c e ma i z e p r o d u c t i o n.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t h e p a t h o g e n,s y mp t o m ,o c c u r r e n c e ul r e a n d c o n t r o l me a n s o f MRDD we r e r e v i e we d .T he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MRDD —r e s i s t a n t b r e e d i n g we r e s u mma - iz r e d  ̄c u s i n g o n c o n v e n t i o n l ,mo a l e c u l a r ma r k e r—a s s i s t e d a n d t r a n s g e n i c b r e e d i n g . Ke y wo r d s Ma i z e r o ug h d wa r f d i s e a s e;D b r e e d i ng;R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Re s e a r c h Ad v a n c e o f Ma i z e Ro u g h Dwa r f Di s e a s e
试论玉米粗缩病防治要点
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全球变暖为灰飞虱虫带来了有利的繁殖 环境,而灰飞虱虫作为玉米粗缩病病毒的主要传播介质与载体, 则通过不断繁殖方式加剧了对玉米的迫害。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关键点 通过分析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危害、原因,可以发现玉 米粗缩病具备很强的危害性,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开展 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防护工作。首先地下害 虫防治是一大关键点,这是因为河南地区多是一年两耕的种植 方式,所以冬麦的秸秆会被铲碎留在土地中,这样就会给灰飞虱 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必须要将这方面作为防治的要点。例 如:在开展地下害虫防护工作时,可以采用百分之三浓度的甲基 异柳磷颗粒或者辛硫磷颗粒,施洒在种植玉米的垄沟中,或是将 其洒在田地里在让耕地机进行耕作一遍。同时还要定时清理玉 米田地内的杂草,以便减少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其次,还要做好 定期检查工作,这也是玉米粗缩病的防治要点。例如:管理人员 要定期开展对玉米的巡查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患有玉米粗缩病 的玉米株;同时管理人员在巡查时,还要采集灰飞虱的样本,以 便找出其本身的带毒率;同时还要估计玉米粗缩病发病密度和 灰飞虱病害的发生密度,以便找出其中存在的联系,这样就可以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玉米粗缩病进行防治。 #、综合性质的防治措施 玉米播种期的防治 众所周知,任何农作物的播种阶段都是尤为重要的,玉米也 不例外。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相关人员必须始终秉承着谨慎的 态度,农户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品种选择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所 以在进行选种的过程中应当挑选具备较强抗病性的品种。例如: 在河南地区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农大 !%& 号”玉米种 子,这种玉米种具备抗玉米粗缩病、大斑病等病害的特性。然后 还需要对选择的种子进行处理,如:在种植前 $' 小时内,要将种 子放在温水中泡上 !$ 个小时,然后将种子取出放在通风处风 干,再用种衣剂等药剂对进行“搅拌”,以便其表面形成一层“药 膜”。此外,在河南地区还可以延长玉米的种植时间,从而避开玉 米粗缩病高发时间段。 苗期的防治 农户除了要重视播种前的种子防虫处理,还要在苗期时间 段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防治虫害。例如:河南地区的 玉米种植户在玉米苗期时,要做好定苗、除草、拔除患病玉米株 等工作,这样就可以减少灰飞虱的生存环境,这样就可以降低玉 米患玉米粗缩病的几率。 拔节时期的防治 拔节时期是玉米生长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 多发玉米粗缩病的时间段,所以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防护工作。 列举实例分析:在拔节时期发生玉米粗缩病时,管理人员要先对 玉米的病情进行巡查,以便确定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程度,然后就 要根据实际的发病程度配置出合适浓度的药剂。通常都是采用 !%(浓度的吡虫啉药剂对其进行均匀喷洒、或者可以采用 $%( 浓度的病毒 ) 可湿粉剂、或可以采用 !*+,植病灵乳油药剂对农 田内的玉米进行均匀喷洒。与此同时,在喷洒药剂之后,管理人 员还要对药剂喷洒后的效果进行查验,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 采取合适的措施。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得知,玉米粗缩病时刻威胁着河南地区 的农业经济总产值,不利于河南地区实现总体经济共同发展的 战略目标。现阶段,玉米粗缩病成为了国内农业领域需解决的重 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玉米粗缩病的简要阐述使得读者对其有一 个大致的了解,结合实际患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建议,以期为国 内的农业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农业农村局)
玉米粗缩病的形成及防治和治疗对策
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株:发现病株后,
01 及时拔除并销毁,防止病害
扩散
合理施肥:根据玉米生长需
03 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
肥料,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02 避免干旱或积水,降低病
害发生率
加强田间巡查:定期检查
04 玉米生长情况,发现病害
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玉米粗缩病的形成及 防治和治疗对策
演讲人
目录
01. 玉米粗缩病的形成 02.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03. 玉米粗缩病的治疗对策
1
玉米粗缩病的形 成
病原体
病原体:玉 米粗缩病毒
01
感染症状: 植株矮化、 叶片皱缩、 生长缓慢
03
02
传播途径: 昆虫传播
04
防治方法:选 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等
传播途径
昆虫传播:蚜虫、飞虱等昆虫携 带病毒传播
土壤传播:病株残体、病土中的 病毒通过耕作、灌溉等途径传播
种子传播:带毒种子传播
空气传播:病毒通过空气传播, 如风、雨水等
发病条件
病毒感染:玉米 粗缩病是由玉米 粗缩病毒引起的
环境因素:高 温、干旱、土 壤贫瘠等
害虫传播:蚜虫、 飞虱等害虫传播 病毒
制定防治措施:根据诊断结 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药物治疗
01
农药喷洒: 使用农药喷 洒玉米植株, 防治病毒传 播
02
抗病毒药物: 使用抗病毒 药物,抑制 病毒生长
03
营养补充: 补充玉米生 长所需的营 养元素,提 高抗病能力
04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防 治技术,控 制病毒传播
玉米种植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 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种植技术玉米是安阳县的主要秋粮作物,占我县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特殊气候影响和种植制度的变化,使一些玉米病害上升为严重影响产量的重发病害,我们进行调查和研究,只要重视选种,合理密植,加强中后期管理技术,就会控制病害的危害。
因此,大加宣传和普及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技术是确保我县玉米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玉米是安阳县的主要秋粮作物,近年来,几种病害在玉米田严重发生,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群众纷纷打电话要求解决玉米田的病害问题。
一、玉米粗缩病1.发生情况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传播。
受害玉米植株严重矮化,株高仅为健株的1/2-1/3,苗期易感病,5-6叶时即可表现症状,首先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叶脉上产生蜡白色突起,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用手摩擦叶背粗糙感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有蜡白色条斑。
病株节间短,顶叶簇生,根系不发达,易拔出,重病株多提前枯死,一般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
2009年我县一般地块的病株率在2-3%左右,而严重地块的病株率在50%以上。
2.其发生的原因分析2.1气候条件的影响冬季气候温暖,冬春季少雨,是玉米粗缩病翌年重发生的有利条件。
灰飞虱耐低温能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差,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利于其发生。
如2006年月12月-2007年2月>0积温为2780℃,比常年多87.60℃为灰飞虱的安全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样[]2008年、2022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少,也非常适合灰飞虱的繁殖和传毒,导致2007、2009、2022年在部分地块严重发生。
2.2玉米种植模式有利于灰飞虱发生安阳县中东部有麦田套种夏玉米的习惯,小麦和玉米共生期较长,一般在5月20日以后就开始套种。
玉米出苗至6叶期前是对该病的敏感生育期,麦套玉米在5月下旬播种,6月上旬其幼苗期恰是第1代灰飞虱迁入麦田的发生盛期,这就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春播玉米品种粗缩病发生程度试验研究及防治
传播 到返青 小麦 上 , 以后 由小麦 和地边 杂草等 处再传播 到
春 玉米 上 。 带病 毒 的灰 飞 虱若 虫或 成虫 越 冬基 数越 大 , 则 玉 米粗 缩 病菌 源就 越 多 , 玉米感 染 粗缩 病 的机会( 春 或发 病 程度 ) 就越大 。 32 灰飞虱数 量 灰 飞虱发生程 度轻或不发 生 , . 则玉米粗缩
播 种 , 时气 温较 高 , 高温 影 响 , 飞虱 发生 较轻 , 此 受 灰 因而
夏玉 米感粗缩病机 会减少 。 35 气候 条件影 响玉米粗 缩病 形 态学 、 清学 、 主 、 血 寄 传播介 体 、 引发 寄 主的病 症 以 及蛋 白和 片断的 电泳 图谱 等方 面相 同或相似 , 只有基 因组
病株 是玉米 粗缩病 的初 侵染源 。 飞虱 的若虫 或成虫在 地 灰 边杂 草下 或 田内麦苗下 越冬 , 春季 带病毒 的灰 飞虱将病 毒
威胁 着玉米生 产 的发展 。 笔者 2 0 年对 春播 玉米 品种粗缩 08
病 的发生程度 及其对 产量 的影 响进 行 了试 验研 究 , 现简单
灰飞 虱具 有迁 移 的 习性 , 容易 形成 持 续危 害 , 成大 面 很 造
积感病 。 34 玉米 的播 种时 间 在山东春 玉米苗 期时 , . 气温较 低 , 灰 飞虱 发生较 重 , 且第 1 代发 生盛 期正好 与玉米 苗期 吻合 , 故 春 玉米 发病 严重 。 夏播 玉 米一 般在 小 麦 收获后 6 中下 旬 月
已经 是 连续4 大 面积 发生 , a 给农 业 生产 造成 了严重 损失 。 粗缩病 已经上 升为 玉米生产 中不可 忽视 的重要病 害 , 严重
3 影响玉 米粗缩病发 生程度 的因素
31 病 原 的数 量 灰 飞虱 的若 虫和冬小 麦是病 毒的越冬 寄 . 主。 田间小 麦绿 矮型 病株 及丛 矮病 毒( S 混生 的矮 缩 WR V)
高抗粗缩病毒病玉米青农105的高产栽培
用深 播浅 盖加 镇压 的方 法 , 使种子 处 在湿 润的 土层 , 确 保种 子 萌发 出苗 一致 。亩播 种 量 3 . 0—35 , 穴二 . 每 三粒 , 求 下 籽量 和 落粒 均 匀一 致 , 后 覆 土 均匀 , 力 播 防 止 出现缺 苗断垄 现 象 。
青 农 15属 大穗 型玉 米 品种 , 0 等行距 种植 时 , 一般 行 距 6 m 左 右 ,株 距 2 6c 7~2 m, 以亩 植 3 0 9c 3 0~ 30 5 0株 为 宜 。
20 o 7年 、0 8年 在 胶 东 春 播 玉 米 品种 区 域 试 验 20
活棵 , 薄水 分蘖 , 够苗 晒 田” 。当苗数 每穴 达 到 1 0—1 2 株 时开始搁 田 , 多 次轻搁 , 二 叶露 尖 时 中止 。幼 穗 分 到 分化 阶段至 抽穗 期 , 田间保 持浅 水层 , 以协 调根 系对 水 分 的需 求 , 制无 效分 蘖和促 进 根系生 长 , 控 有利 于培 育 优质群 体和 提高成 穗率 。后 期 干干湿 湿到 黄熟 ,以养 根 保 叶 , 叶促 粒 , 防断 水过 早 , 到 收获 前 7天 为 以 严 直
1 品 种 来 源
高 于 1 %。除去 病斑 粒 、 3 虫食 粒 、 损粒 、 杂 粒 及杂 破 混 质 。 种 子用 玉米专 用种 衣剂 如农 大 1 等进行 包衣 将 9号
处理 , 以有效 控 制玉 米苗期 病 害和地 下 害虫 。 42 选择 基 础地 力 高的地 块种 植 .
粒 。籽粒黄 色 , 马齿型 , 半 出籽率 8 .%, 71 千粒重 3 6g l , 容重 74扎 。0 8年经河北省农林科 学院植 物保护研究 6 20 所 抗病 性接 种鉴定 :高抗茎腐 病 、瘤黑 粉病 和矮 花 叶 病, 感大小斑病 , 高感弯孢菌叶斑病 。 0 8 2 0 年经农业部谷 物 品质监 督检验测试 中心 ( 安 ) 泰 品质分 析 : 粗蛋 白含量 1. 粗脂肪 5 %, 3 1 %, . 赖氨酸 0 1 粗淀粉 7 . o . %, 4 0 %。 O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条件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与防治 - 种植技术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条件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与防治-种植技术玉米粗缩病是是玉米极易感染的病毒危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
粗缩病的主要特征:玉米苗期感染此病后,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不往高长;成株期感染此病,上部节间缩短,雄穗花轴缩短,果穗短小,结果少,此病害从玉米苗期到抽穗期间均可感染此病,发病后极难根治,早期预防是根本出路。
粗缩病毒不能通过土壤和接触传播,只能由灰飞虱传播病毒。
如果冬季气温高,早春温度回升早,便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和繁殖。
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条件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与防治。
一、症状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
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
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
病株矮化,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节间缩短,叶色浓绿,整株或顶部簇生,多数不能抽穗结实,发病晚的植株也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少畸形。
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无花粉。
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
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
另有一些病株嫩叶卷曲呈弓形或牛尾巴状,心叶有缺刻,喇叭口朝向一侧或叶缘变红到全叶变红。
二、形态特征病毒粒体为球状。
钝化温度为80℃。
20℃可存活37天。
病毒借昆虫传播,主要传毒昆虫为灰飞虱,属持久性传毒。
潜育期15~20天。
还可侵染小麦(引起兰矮病)、燕麦、谷子、高粱、稗草等。
三、发病条件1、毒源量。
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
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
2.、玉米播种期。
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茬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
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
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可造成灰飞虱集中危害。
玉米抗粗缩病主效QTL的定位、克隆和应用
玉米抗粗缩病主效QTL的定位、克隆和应用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世界性病毒病,近年来在我国(尤其是黄淮海地区)蔓延流行,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发掘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从遗传上解决玉米粗缩病问题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本研究以来源于杂交种CL1165的50份F9代杂合自交家系(Heterogeneous inbred families,HIFs)为主要实验材料,开展玉米抗粗缩病主效QTL位点的定位、克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在山东省济宁、肥城和泰安三个地点连续三年(2008、2009和2010年)对这50份HIFs材料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筛选出24份在不同年份和地点间抗性稳定的材料,包括9份感病HIFs和15份抗病HIFs。
2、利用Maize SNP50 BeadChip(包含56,110个SNPs)对24份抗性稳定的HIFs进行基因型分型,结合其粗缩病抗性鉴定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玉米染色体1、3、4、5、8和9号上共有6个位点可能与粗缩病抗性相关。
3、筛选粗缩病敏感(NT401和NT411)和抗病(NT399和NT409)的HIFs,分别组配成485个BC2家系和211个BC1F2家系,于2011年进一步验证这6个候选位点,结果表明位于bin8.03的抗病位点,qMrdd1,为主效隐性抗病QTL,覆盖约15Mb的区域。
4、2012年,对来源于101个BC1F3代重组个体的6,708个BC1F4后代植株进行基因型分型和粗缩病抗性鉴定,利用重组后代测验法将qMrdd1精细定位到1.2Mb的区域内。
5、2013年,对来源于21个BC1F5重组个体的2,238个BC1F6后代植株进行基因型和粗缩病抗性鉴定分析,连续精细定位,最终将qMrdd1精细定位到201,335bp的区域内。
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及抗病育种研究现状
Re e r h Pr g e s o a z u h Dwa r s Di e s nd Re it nc e d n s a c o r s f M i e Ro g f r Vi u s a e a s s a e Br X nx e I i— a ,L U Q a g HA G C e gh a A i—u ,LU Tes n I in ,DO G R i ’ h n m i h N u ,HE C u - e ,WA i n NG L— g mi
省发 生 面 积 达 6 万 h 辽 宁 省 统 计 发 生 面 积 为 7 m, 27万 h . m ,安徽 宿州 、河 南 东 部 和 河 北 鹿 泉 市 粗 缩 病
张 成 华 ,高新 学 ,刘铁 山 ,刘 强 ,董 瑞 ,何春 梅 ,汪黎 明
( 东 省农 业 科 学 院 玉 米 研究 所 ,山东 济 南 山 2 00 ) 5 10
摘要 :玉米粗 缩病是严重影响我 国玉米产量的病 害之 一。对玉米粗缩病 的发病 症状、病原、寄主、传播 方式 以
及 抗 病 育 种 的研 究进 展 和 抗 病 育种 研 究现 状 进 行 了综 述 ,提 出选 育抗 病 品 种 是 解 决 玉 米粗 缩 病 为 害、提 高玉 米
2 玉米粗缩病病原、寄主和传播方式
2 1 玉 米 粗 缩 病病 原 .
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关键词 : 玉米 ; 缩病 ; 粗 抗病性 ;育种 中图分类号 : 5 30 4 ¥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6)6— 0 0一 3 10 3 2 2 0 O 07 o
玉米粗 缩病是 一 种 世 界性 病 害 , 主要 发 生 在 欧 洲、 亚洲 和南 美 洲 。 14 99年 在 意 大 利 北 部 首 次 发
B 20 3 9 。 G 0 5 0 )
作 者简介 : 陈艳萍( 9 5 ) 女 , 1 一 , 江苏常熟 人 , 7 在读博士生 , 助理研究 员, 主要 从 事 玉 米 育 种 工 作 。T1 ( 2 ) 4 9 3 8 e: 0 5 8 3 00 :E—m r a: l
e ey hnp
米 粗 缩 病 病 原 是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毒 (iebak r l . c c s ek d w r i s B D - 1 R S V 和 t a e d a v u ,R S V)“ 1 。 B D r f r 3
M D R V在形态学 、 血清学 、 寄主 、 传播介体 、 引发寄主 的病症以及蛋 白和片段的电泳 图谱等方面相同或相 似, 但基因组 R A序列方 面有所不 同, N 可据此区分
等方面, 概述 目前玉米粗缩病抗性 遗传 和育种研究 的进展, 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玉 米粗 缩病 的病 原 、 主和 传播 方式 寄
洛伐克 、 瑞士、 西班牙 、 法国等相继发生 。自 15 94年 我国首次在新疆南部和甘肃西部发现玉米粗缩病 以 来, 迅速在我 国扩散蔓延。近几年, 随着气候环境变 化和种植结构调整 , 玉米粗缩病 的发生具有明显上 升趋势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辽宁 、 山西 、 山东 、 陕西 、 江 苏、 浙江 、 湖北 、 云南等省 ( 发 病面积逐年扩大 , 市) 据不完全统计 ,96年 全国玉米 发病 面积 2 3万 19 3 h 毁种绝收约 4 h j仅山东 、 m, 万 m_ , 3 河北两省发 生面积就达 10多万 h 损失玉米 5 0 m, 0多亿 k 。 gJ 19 96年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北部地区突发成灾 , 射 阳、 大丰、 盐都、 东台、 阜宁 、 响水 、 灌云等县 ( 、 市 区) 均有该病发生, 发病率为 2% ~ 0 , 0 7 % 有些甚至高 达 9 % 以上 , 多 农 户 因此 而毁 田改 种 其 他 作 0 许 物l 。20 6 j 04年玉 米粗 缩病 再次 在 江苏暴 发 , 盱 眙、 盐城、 淮安 、 连云港等市 ( ) 县 因该病 的发生玉米 大幅度减产 , 造成了极大 的损失。 目前生产上主要 运用农业措施 和药剂处理等手段来 防治 玉米粗缩 病, 农药只针对介体昆虫 , 植株一旦染病就没有十分 有效的防治措施 ,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玉米粗缩病 的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3年 第 1 9期
玉米 粗 缩病 的发 生 及 防治 研 究 进展
岳 杨 郑 永照 王 提江 倪 玉春 董 本春 高 玮 金 成洛 赵 长春 孟 令媛
( 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吉林梅河 口 1 3 5 0 0 7 )
摘要 玉米粗 缩病 是 一种 由植 物病 毒 引起 的毁 灭性 病 害。 从粗 缩病 的危 害 、 发病 症 状 、 病原 、 寄 主与 流行 规 律 、 防治 方 法等 方 面介 绍其
济损 失 。
1 发 病 症 状
禾 本 科 杂 草和 麦 类 作物 等 寄 主 上越 冬 。 春 天 第 1代 灰 飞 虱 把 病 毒传 播到 返 青小 麦 上 , 成 为侵 染 玉米 的主 要病 源 , 在 小 麦收 获 期形 成 迁 飞高 峰 , 其 出现 后 2 1 d玉 米 粗缩 病 达 到 发 病高峰期。 第2 - 4代灰 飞虱迁 移 到 田边 杂草传 毒 越 夏 , 待 秋 季冬 小 麦 出 苗 后 , 灰 飞虱 迁移 到 杂草 和 麦 田 上 , 传毒越冬 。 育种 家 多年 研究 发现 . R B S D V不经 花粉 、 枝叶摩 擦 、 种子 、 嫁
4 . 2 种 子 处 理
用7 0 %h E虫啉可 湿 性粉 剂 3 0 g或 7 0 %噻虫 嗪可 分散 粒 剂 1 0 — 2 0 g拌 种 l 0 , 任 选 其 中 1种加 2 0 %病毒 A 2 0 g , 对
水 5 0 0mL 。 4 . 3 化 学 防 治
粗 缩病 在 玉 米 各 生 育 期均 可 感 病 , 以 苗 期 受 害 最 为 严 重。 感病 初 期 , 幼叶 中脉两 侧细 脉 及 正面 基 部 出现 透明 褪 绿 虚线小点 , 以后 透 明 小 点渐 渐 增 多 , 逐 渐扩 展到 整 片 叶 子 。 病 株在 叶背面 、 叶鞘 和苞 叶的 叶脉上 出现 长短 不一 的蜡 白色 突起 , 叶片僵直 、 肥厚 , 常 伴 有 褶 皱 出现 , 叶色浓绿 , 顶 叶 簇 生, 节 间缩 短 。 植 株矮 缩 。 发 病 重 者 不 能抽 出 雄穗 或抽 出雄 穗 却 没有 花 粉 , 雌 穗畸 形不 结 实 或 结 实不 良 ; 发病 轻 者 , 雄 穗发 育 不 良 。 散粉少, 影响 结实嘲。
玉米粗缩病
一、前言 二、玉米粗缩病 三、玉米粗缩病对玉米的危害玉米病毒病中发生最广泛的病害 之一,该病遍及欧洲、亚洲和南美洲,严重危害玉米 生产。近年来,我国玉米粗缩病发病严重,在山东、 河北、山西、江苏等省玉米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对玉 米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地块甚至绝收。玉米粗 缩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受灾面积越来越大。2007年 山东省大面积爆发玉米粗缩病,这已是连续3年发生 此病。玉米粗缩病已经成为玉米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旦发生很难挽回。 农民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误认为种子经销商提 供的种子质量有问题,结果引发诸多的种子纠纷,所 以,防治粗缩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玉米粗缩病寄主和传播方式 玉米粗缩病毒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 主要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玉米、小麦、水 稻、谷子、黑麦等作物以及狗尾草、马唐、 稗草、画眉草等杂草。 玉米粗缩病毒主要靠灰飞虱以持久性 方式进行传播 。灰飞虱成虫和幼虫在田埂 地边杂草丛中越冬,翌春迁入大蒜田、马 铃薯田、玉米田和冬小麦田。王安乐等研 究表明,一代灰飞虱于接近麦收时节羽化 为成虫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幼 苗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主 要原因。玉米粗缩病有25-30天的潜伏期。
(四) 生物防治或也能成为一种手段 白背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 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 线虫、菌类对白背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保护利用好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 能起到明显的效果。能否借助基因工程培育转 基因高抗玉米品种来克服粗缩病? 总结:目前高抗玉米品种没有培育出来,又没 有有效的药剂消除病原,做好广大农民群众的 宣传工作,调整播期,适当的杀虫剂应用是当 前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种植方式,尽量采用夏直播种植方式, 或者调整播种期,减少小麦玉米共生期。 董树亭,吕鹏等在山东省泰安市、烟台莱 州市、聊城市东昌府区和枣庄滕州市4个生态 区域,对不同种植方式玉米粗缩病发病率进行 了大面积调查研究,选取品种为郑958(ZD958)、 超试l号(CSl)、浚单20(XD20)、聊玉22(LY22) 和聊玉20(LY20)。设置3个播期,即5月25日、 6月5日和6月15日,分别代表麦田早套、麦田 晚套和麦收后夏直播3种种植方式。
玉米3-5叶期容易发生粗缩病,防治粗缩病的核心是防治灰飞虱
玉米3-5叶期容易发生粗缩病,防治粗缩病的核心是防治灰飞虱玉米粗缩病,也叫“玉米小矮子病”,在每年5-6月份、玉米3-5叶期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
玉米粗缩病在病发原因上,主要是由一种名叫“玉米粗缩病毒”(简称MRDV)的病毒造成的,但玉米种子本身是不带粗缩病毒的,所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与玉米种子的质量并未有任何直接关系(拌种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而玉米粗缩病的主要诱发原因上,它主要是由一种名叫“灰飞虱”的害虫带毒传播的。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非常难防治的玉米病害,玉米苗株一旦被病毒侵染发病,基本上很难再完全治愈,即使打药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与蔓延,也无法使病受害的玉米苗株再恢复到正常的长势,所以,要想防治玉米粗缩病,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病发规律特征进行提前综合预防(如农业预防、药物预防等),因为粗缩病不仅会严重抑制玉米苗株的长势,更会造成玉米后期大幅减产,如果病害非常严重时,也不排除会造成玉米后期绝收,因为玉米粗缩病属于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类型。
今天,农技小背篓就给大家依次介绍一下:①玉米粗缩病的典型发病症状与危害;②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特征与发病原因条件;③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前预防措施与发病后的药物防治措施。
一、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表现玉米发生粗缩病后,其症状会在植株、根系、茎秆、叶片、果穗等多个方面表现出受害症状。
1、植株病害症状玉米粗缩病会严重抑制玉米苗株的生长发育,造成玉米株高严重矮化、茎节十分的短缩或粗肿。
一般情况下,发生粗缩病的玉米,整个病株的株高不到健壮植株的一半,一般病株平均高度在85公分左右,而正常健康植株高度在2米左右。
除此之外,发生粗缩病的玉米病株会表现出只长叶片而不拔节长高的现象。
2、根系病害症状玉米粗缩病的病株根系会生长发育不良,具体表现为根系数量稀少、根系长度短小(不到健康植株的一半);与正常健康的玉米植株对比,发生粗缩病的玉米病株在土壤中能够很轻易地拔出土,如果用刀纵向切开病株根系,会发现根系内部的木质部早已变为灰褐色。
玉米粗缩病的研究概况
绿对生 , 宽短 硬 直 , 如 君 子 兰 ; 叶簇 生 , 叶 卷 状 顶 心 曲 变小 ; 叶背 及 叶鞘 的 叶脉 上 有粗 细 不 一 的蜡 白色
突 起 条 斑 , 明显 的粗 糙 感 ; 系 变短 、 细 、 有 根 变 纵 裂 ; 期感 病 . 穗 退化 , 苗 雄 雌穗 畸形 , 能抽 穗结 实 , 不
播 。该 病 毒及 其 介体 灰 飞 虱 的寄 主 范 围十分 广 泛 ,
主 要 是单 子 叶禾 本 科 植 物 , 小 麦 、 稻 、 如 水 玉米 、 高
梁 、 子 、 麦 等作 物 , 谷 大 以及 看 麦 娘 、 尾 巴草 、 狗 马
西部 发 现 ,0世 纪 6 2 0年代 中后 期 在 华 北 局 部 地 区
近年 来 , 米粗 缩 病 在我 国玉米 主产 区迅 速 蔓 玉
发生 ,0年代 在华 北地 区 流行 ,0年 代 发生 较少 ,0 7 8 9
年代 在黑 龙江 、 宁 、 西 、 北 、 辽 陕 河 京津地 区 、 山东 、 山 西、 南 、 河 浙江 、 江苏 等地 大 面积爆 发 引。 19 首 9 9年
延 , 行成 灾 , 流 已成 为影 响玉 米 生 产 的主 要 病 害 之
一
。
玉 米粗 缩病 是 由玉 米 粗缩 病 毒 引起 的病 毒 病 ,
是一 种 毁灭 性病 害 , 一旦 发生 , 法 治疗 , 无 产量 损 失 严重 。 因此 , 研究 玉米 粗缩 病 的发生规 律 , 早做 好 及
Ge e a sa c i ai no az u hDwa s a e nrl Ree r h St t f u o M ieRo g f r Die s
玉米粗缩病周年生态防控技术研究与实践
近 年来 ,鲁 南地 区 的暖冬 气 候和耕 作 栽培 制度 的改 变 ,为一些 病虫越 冬创造 了有利 条件 。 由于灰 一 而使
玉 米粗缩 病发 病 率升 高 。玉米粗 缩 病盛 发 期与夏 玉 米 的 易感期( 2~3叶期) 吻合 , 导致该 地 区玉米 粗 相 缩 病逐 年加重 ,并上升‘ 玉米 的主 要病 害之 ~ ,对 为
穗 ,但多半包被在喇叭 口里 ,使雄穗败育或发育不
良;雌穗花 丝稀 少 ,不 发达 ,结实少 。重 病株 多提 早枯死 或无 收 。该病 除 危害 玉米 、甜 玉米 外 ;还可
危 害大麦、小麦 、燕麦 、高粱 、谷子等 ,症状类似 。
3 鲁南地 区 玉米粗 缩病 的发 生规律
20 06年 以来 ,鲁 南 地 区 玉米 粗 缩 病 发 生 面 积
角 。许 多病 斑 常联 结成 片 ,使整 个茄 果腐 烂 、脱 落 或挂 在枝上 千缩 成僵 果 。 424 幼苗 染病 。幼 苗较 小 时感病 ,多在 茎基 部形 ..
51 发 生规 律 。茄 子 枯 萎 病 多 发 生 在 成株 期 , 在 . 温 度达 2 5℃ ~2 8℃ ,土 壤潮 湿 时极 利 于 发病 。局
传 毒媒 介 ,小麦 丛矮 型病 是 玉米 粗缩 病 的初侵染 主
要 来源 ,并 以持 久性 方 式传播 。该病 毒及 灰 飞虱 的 寄主 范 围十 分 广泛 ,主 要 传播 和 侵 染 小 麦 、水稻 、
玉 米 、高粱 、谷 子 、大 麦等 禾本 科植 物 , 以及 看麦
娘 、狗尾 巴草 、马唐 、稗 草等 单 子 叶杂草 。玉米不 是 灰 飞 虱 的喜 食 寄主 ,在 田 问没 有合 适 的寄 主 时 , 灰 飞虱才 将 玉米 作 为过渡 寄 主侵 染为 害 。小麦 丛矮 病 、水稻 矮稻 病也 是 由该种病 毒侵 染所致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玉 米 科 学 , 19 ,6 ( ) :6 — 6 J. 98 4 56 .
粗缩病的研究 的重 点和 方向 。 关键词 : 玉米 :粗缩病 ;抗病育种 ;分子标记 中图分类号 :s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7 9 (0 O 0 0 3 -0 5 6 1 5 7 2 1 )12 0 8 1
玉 米粗缩 病 是一种 世界 性玉 米病 害 ,9年 代 以来 ,在我 国黄 淮海和 东 O
北 的部 分 地 区危 害 逐年 加重 ,平均 减产 1 % 0 。 因此 ,探索 对 玉米粗 缩 0  ̄3 %
3玉米 粗缩病 抗病 分子 标记 和抗性 基 因 ( L) 发掘 QT 的 W n 等 [] a g 3 等利 用 网室 法 同 时利 用 抗 病 自交 系9 10 感病 自交 系 掖 0 1和 48 建 了F 7构 、B 1 C 群体 ,对 玉 米植 株进 行群 体 接种 并结 合 酶联 免疫 法 ,结 合SR 记找 到 了9 10 S L L S标 0 1 中6 、7 、8 上三个 抗病 位 点 何龙 [] 以抗病 自 4人
抗性 基 因定 位和 抗性 分 子标 记 的发掘 是未 来培 育抗 性材 料 的关键 随着遗 传 学的发 展和 分 子标 记 技术 的成 熟与廉 价 ,相 信越 来越 多 的研 究者 会采取
分 子生物 学 手段 来研 究粗 缩病 这 样的 复杂 性状 , 加速我 国玉米优 良品种 的 培育 ,推动 我 种 的关键环 节 。
2玉米 粗缩痨 传播 途径
玉 米 粗 缩 病 是 由 玉 米 粗 缩 病 毒 ( az og w r i iiu , M ie ru h da f f jvv s M D )、水 稻黑 条矮缩 病毒 ( ieb ak sr ae iu )以及豫c 引起 RV Rc l c tek dv rs V 的 。通 过 电镜 观察 发现 它们是 ~类 由双层 衣 壳包被 的 1条双链 RA 0 N 组成 的球 形病毒 ,直径 为6 —Om 0 7h 。我 国导致 玉米粗 缩病 发生 的病原 被证 实是 由水稻 黑条矮 缩病毒 引起 的 [] 2。
一
交系 齐3 9 感 病 自交系 掖 48 2 体 检测 到 了蹲 个与 粗缩 病抗 性位 点紧 1和 7 的F群
密 连锁 的标 记 。DRN O 5等 人 利 用 感 病 自交 系M 1和 部 分 抗 性 自交 系 IE Z [] O7
B S4 L 1通过 多年 多 点的 田间发病 分析 也找 到了位 于一 号染色 体和 八号 染色体
个 为高抗 品 系 ,而另 一种 则不 能为 感病 材料 ,这样 才可 能 出现抗 病性 较
好 的组 配后 代 。组配 后代 的抗 性 一般 介于 双亲 之 间,很 少 出现 超亲 现象 ,
且 双亲 的平 均病 级与 杂种 后 代的 病级相 关 系数 达 到 了极 显 著水 平 ,说 明双 亲 的抗 性 中亲值 能够 很好 的预 测 其后 代杂 种 的抗病 程度 。由于 目前 我 国还 不存 在对 玉 米粗 缩病 完全 免疫 的材 料 , 因此选 育 出抗病 性 良好 的 自交系 成
V A
疆 【新术业展 赣 高技产发 】
玉 米粗 缩 病 研 究 进 展 及 展 望
王灵芝
( 北京 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院 北京 100) 0 12
摘
要 : 系统介绍 国内外玉米粗缩病 的研究进 展和现状 ,指 出未来对抗 玉米粗缩病材 料的培育是利 用分子生物 学手段结合 传统育种 的方法 ,并展望我 国玉米 .
病 有效 控制 手段 是广 大玉 米 工作 者亟 待解 决 的 问题 。本文 就 国 内外粗缩 病
研 究现状 加 以综述 。
1粗缩 病抗 性材 料的鉴 定和 选育
王 安乐 [] 1等对 玉 米育 种 中常 用 的 自交系 进 行 了 田间抗 病性 进 行 了调 查 ,并通 过研 究 分析 后 的出 结论 :不 同来源 的玉米 自交 系相 互之 间 的抗 病 性有 明显 差 异,这 为 抗病 玉米 杂交 种 的选 育提 供 了遗 传 基础 。进 一 步研 究 表 明来 源 于美 国 兰卡 鲰特 和 瑞德 的 自交系 及 其衍 生 系如 :48 抗病 性 较 7等 差 ,仅P 2 2等 少数 自交 系 表现 为高 抗 。先 锋类 群及 其衍 生 系如P 3 、 1、P0 18 齐 39 则表 现 为 出对 粗 缩 病 的 明显 抗 性 。美 国夏 威 夷 大 学 引 进 的E 3 1等 l、 E 以及我 国 国内培育 的 自交系9 10 n5 0 1等则 对玉 米粗缩 病表 现为 高度 抗性 。 通过 对玉 米粗 缩病 重 发区6 份 玉米 自交 系进 行 的多年 多 点 田间试 验 ,确定 4 了P和 四平 头 亚群 为抗 玉米 粗缩 病育 种 的重 要种 质类 群 。 以上 研 究为 我 国 B 抗 玉米粗 缩病 的 自交系 的选育 奠定 了理论 和 实践基础 。 自交系 的抗病 性 影响其 衍 生杂交 种 的抗病 性 ,一般 来说 双亲 问至少 有
上 的 两个抗粗 缩病 QL T。 4展 望 寻 找合 适的 方法 防治玉 米 粗缩病 是 玉米育 种 的一 大难题 。 由于我 国的
抗 粗缩 病玉 米 资源较 少 , 因此采 用合 适 的方法 培 育高 抗玉 米粗 缩病 材料 是
提 高玉 米生 产 的关键 环 节 。玉米 粗缩 病 的遗传 抗 病机 制是 极为 复杂 的 ,通 过 传统 的育 种很 难 培育 出优 良的抗病 材 料 。 目前 我 国采用 的 防治手 段还 是 调 整 田间耕 作 时期 、利 用农 药杀 灭传 毒 介体等 方 面 ,因此 利用 分子 标记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