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
高二数学第一课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第一课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二数学第一课是归纳与推理。
本课程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部分,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石。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归纳与推理的方法,以及常见的数学推理题型。
以下是高二数学第一课重要知识点的总结:知识点一: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某个命题在自然数集上成立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先证明这个命题在n=1时成立,然后假设它在n=k时成立,再推出它在n=k+1时也成立,由此可以推知这个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知识点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可以应用于解决一些数列、不等式、恒等式等问题。
在使用数学归纳法时,通常需要确定证明命题的前提条件,并应用归纳假设进行推理。
知识点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为常数的数列。
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之比为常数的数列。
在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其通项公式,并利用通项公式进行计算。
知识点四:递推关系与递推公式递推关系是指一个数列各项之间的关系式,通过这个关系式可以从前一项推出后一项。
递推公式是指一个数列各项之间的关系式的一般形式。
在使用递推公式时,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该递推公式的具体形式。
知识点五:数学归纳法与递推关系的联系数学归纳法与递推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验证和证明。
在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递推关系时,通常需要确定归纳假设,并进行归纳假设的推理过程。
知识点六:命题与条件语句命题是陈述性质的句子,可以是真或假。
条件语句是指一个陈述性质的句子与一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使用条件语句来表达数学命题,以及使用逻辑推理来证明这些命题的真假。
以上是高二数学第一课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建立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数学归纳法(课件)-高二数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4
数学归纳法
第一章
数列
目录/CONTENTS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新知探究
错因分析
随堂检测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3.归纳—猜想—证明
情景导入
如果从盒子里拿出5个小球,发现全部都是绿色的,
是否判断盒子里面的小球都是绿色的?
4
则当 = + 1时,左边 = 13 + 23 + 33 +⋅⋅⋅ + 3 + + 1 3
2 + 1 2
=
+ +1 3
4
2
= +1 2
++1
4
+ 1 2 2 + 4 + 4
=
所以当�� = + 1时等式也成立,
典例剖析
(拓展)题型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
例 3 有n个圆,任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任意三个圆不相交于同一 点,
求证:这n个圆将平面分成f(n)=n2-n+2个部分(n∈N+).
证明:①当n=1时,一个圆将平面分成两个部分,且f(1)=1-1+2=2,所
以n=1时命题成立.
②假设n=k(k≥1)时命题成立.
A.1
B.1+3
C.1+2+3
D.1+2+3+4
C
)
当n=1时,2n+1=2×1+1=3,所以左边为1+2+3.
4
2
n
+n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2=
,则当n=k+1时,等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 +n 2=,则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 )A .k 2+1B .(k +1)2C .D .(k 2+1)+(k 2+2)+ +(k +1)2【答案】D 【解析】当时,,当时,,所以时左端应在的基础上加上. 【考点】数学归纳法.2. 某地区为了绿化环境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如图,在区域 内植树,第一棵 树在点A l (0,1),第二棵树在点.B 1(l , l ),第三棵树在点C 1(1,0),第四棵树在点C 2(2,0),接着按图中箭头方向每隔一个单位种一棵树,那么(1)第n 棵树所在点坐标是(44,0),则n= .(2)第2014棵树所在点的坐标是 .【答案】(1);(2)【解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第3棵树在点,第4颗树在点,第15棵数在点,第16棵数在点,设第棵树在点,显然可以归纳出,∴;由图可知,以,为左右端点的正方形区域内共有棵树,而, ∴第2014的数应是,为左右端点的正方形区域内的依次种植的倒数第11棵树,∴第2014棵树的所在点的坐标为. 【考点】归纳推理.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在验证成立时,左式是____.【答案】1++ 【解析】当时,;所以在验证成立时,左式是.【考点】数学归纳法.4. 是否存在常数使得对一切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先探求出的值,即令,解得.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需注意格式.第一步,先证起始项成立,第二步由归纳假设证明当n="k" 等式成立时,等式也成立.最后由两步归纳出结论.其中第二步尤其关键,需利用归纳假设进行证明,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解:取和2 得解得 4分即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已证 6分(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 8分那么,当时有10分12分就是说,当时等式成立 13分根据(1)(2)知,存在使得任意等式都成立 15分【考点】数学归纳法5.已知,不等式,,,…,可推广为,则等于 .【答案】【解析】因为,……,所以该系列不等式,可推广为,所以当推广为时,.【考点】归纳推理.)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6.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如果当n=k(k∈N+推得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现在已知当n=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A.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B.当n=6时该命题成立C.当n=4时该命题不成立D.当n=4时该命题成立【答案】C【解析】依题意,若n=4时该命题成立,则n=5时该命题成立;而n=5时该命题不成立,却无法判断n=6时该命题成立还是不成立,故选C.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 n+y n能被x+y整除”的第二步是( ).A.假使n=2k+1时正确,再推n=2k+3正确B.假使n=2k-1时正确,再推n=2k+1正确C.假使n=k时正确,再推n=k+1正确D.假使n≤k(k≥1),再推n=k+2时正确(以上k∈N+)【答案】B【解析】因为n为正奇数,据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第二步应先假设第k个正奇数也成立,本题即假设n=2k-1正确,再推第k+1个正奇数即n=2k+1正确.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第一步验证时,左边应取的项是A.1B.C.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第一步验证时,坐标表示的为前4项的和,因为最后一项为4,且从1开始,因此可知左边为,选D.【考点】数学归纳法点评:主要是考查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高二数学归纳法知识点
高二数学归纳法知识点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它通过观察和推理,从特殊的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
在数学中,归纳法被广泛运用于证明数列、等式、不等式以及一些数学定理的正确性。
在高二数学学习中,归纳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详细介绍归纳法的基本原理、使用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
一、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我们能证明某个命题在第一个特殊情况下成立,并且假设它在第k个情况下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它在第(k+1)个情况下也成立。
这个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从而证明这个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
二、归纳法的使用步骤1. 第一步:证明基础情况。
对于使用归纳法证明的命题,我们需要先证明它在最基础的特殊情况下成立。
这通常是通过举例或直接计算得到的。
2. 第二步:假设命题在第k个情况下成立。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假设命题在第k个情况下成立,即假设它在第k个情况下的结论是正确的。
3. 第三步:证明命题在第(k+1)个情况下成立。
在假设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证明命题在第(k+1)个情况下也成立。
这通常是通过将第k个情况的结论推广到第(k+1)个情况得到的。
4. 第四步:由第一、二、三步可推断命题在所有情况下成立。
通过不断重复第二、三步,我们可以由基础情况推导到所有情况下,进而证明命题在所有情况下成立。
三、归纳法的应用案例1. 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使用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我们可以先证明它在首项为1、公差为1的情况下成立,然后通过假设它在第k个情况下成立,并证明在第(k+1)个情况下也成立。
最终,我们可以得出它在任意情况下都成立的结论。
2. 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一些不等式的成立。
通过证明不等式在某个基础情况下成立,并证明在第k个情况下成立的假设下,可以推导出在第(k+1)个情况下也成立。
从而得出不等式在所有情况下成立的结论。
3. 证明数学定理的正确性。
归纳法也可以用于证明一些数学定理的正确性。
高二数学公式总结
高二数学公式总结高二数学公式总结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3. 反函数:若y = f(x),则x = f^(-1)(y)。
4.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sin(x),余弦函数cos(x),正切函数tan(x),余切函数cot(x)。
5. 幂函数:y = x^a,其中a为常数。
6.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a为底数。
7. 指数函数:y = a^x,其中a为底数。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2.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3.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2 * (a1 + an),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第n项。
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q为公比。
5. 数学归纳法:若能证明当n=k时命题成立,且当n=k+1时,命题成立,则对于所有自然数n,命题均成立。
三、几何1. 相似三角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则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2.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3.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
4. 钝角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5. 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垂直射影等于斜边与直角边的乘积。
6. 平行四边形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互相交于中点,对角线长度平方和等于边长平方和的两倍。
7.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 * a * b * sinC,其中a、b为两边长,C为夹角。
高二数学最难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数学最难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二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高二数学中最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高二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角度、弧度、正弦、余弦、正切等概念。
在学习三角函数时,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定义和性质,如单位圆上的坐标关系,角度制和弧度制之间的转换,以及不同象限下的正负关系。
随后,需要学习三角函数的运算法则,如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最后,要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三角函数在三角恒等式、三角方程和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2.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它通过坐标系和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在高二的解析几何中,比较难的知识点包括直线方程和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如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等表示直线的方法,以及求解直线与圆的交点、切点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掌握求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夹角和两条直线的垂直平行关系的方法和条件。
3.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和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里的基础知识,但也是高二数学中的难点之一。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需要学生们牢固掌握,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以及数列的极限和收敛性等。
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证明方法,需要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构造递推关系、进行基本推理和归纳总结。
4. 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是高二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函数的变化率和局部性质有关。
学生们需要理解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掌握求导法则和常见函数的导数,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此外,还需要学习导数与函数的关系,如极值、最值、单调性、凹凸性等。
在应用方面,导数与微分广泛应用于物理、经济、生物等各个领域中的问题求解。
5. 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高中数学的扩展内容,也是高二数学的难点之一。
高二数学上学期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4.1数学归纳法原理教案
第四章 数列4.4 数学归纳法 4.4.1 数学归纳法原理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培养不完全归纳法下的归纳、猜想与证明思维体系;2、通过数学归纳法原理证明简单的猜想,如等式、不等式命题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数学归纳法原理难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应用.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情景一】求和3333123...?n S n =++++= 【计算】【发现】【猜想】33332(1)123...[]2n n n S n +=++++= 【思考】能否给予证明?【情景二】前面所学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没有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1(1)n a a n d =+-,11n n a a q -=,*n N ∈【思考】又有什么证明方法?【情景三】观看关于多米诺骨牌的小视频.(二)阅读精要,研讨新知【阅读】阅读课本4446P P -,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对于情景一,2221231223341(),9(),36(),222S S S ⨯⨯⨯====== 22454556100(),225()22S S ⨯⨯====,…通过1,2,3,4,5n =的计算结果以及变形来猜想33332(1)123...[]2n n n S n +=++++=, 即使计算n 的某一个较大的数值,没有经过严格的数学证明,结论未必是正确的.【游戏中的问题】多米诺骨牌如何启动,为什么可以连续进行到结束.【例题研讨】阅读领悟课本46P 例1(用时约为1-2分钟,教师作出准确的评析.)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n a 是 一个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那么1(1)n a a n d =+- ①对任何*n N ∈都成立.证明:(1)当1n =时,左边1a =,右边110a d a =+⨯=, ①式成立. (2) 假设当*()n k n N =∈时,①式成立,即1(1)k a a k d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1n n a a d +-=,于是,11[(1)]k k a a d a k d d +=+=+-+1[(1)1]a k d =++- 即当1n k =+时,①式也成立.由(1)(2)可知,①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体验】请抄写例1的证明过程,体验证明的规范格式.【小组互动】完成课本47P 练习1、2,同桌交换检查,老师答疑. 【练习答案】(三)探索与发现、思考与感悟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1*11...(,1)1n n a a a an N a a++-++++=∈≠-,在验证1n =时,左边所得的项为( ) A.1 B. 21a a ++ C. 1a +D. 231a a a +++解:由已知,当1n =时, 式子的左边21a a =++,故选B.2.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23...(21)()nn n n n n n N ++⋅⋅⋅+=⋅⋅⋅⋅⋅-∈时,从k 到1k + ,左端需要增加的代数式是( ) A. 21k +B. 2(21)k +C.211k k ++ D.231k k ++ 解:当n k =时,等式左边为(1)(2)()k k k k ++⋅⋅⋅+当1n k =+时,等式左边为[(1)1][(1)2][(1)][(1)(1)]k k k k k k ++++⋅⋅⋅+++++ (2)(3)()(21)(22)k k k k k k =++⋅⋅⋅+++(1)(2)(3)(1(21()1))22k k k k k k k k +++⋅+⋅⋅+=++ 所以左端增加的代数式为(21)(22)2(21)1k k k k ++=++,故选B3. 已知*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22(1223)(3445)...[(21)(2)2(21)](1)(43)n n n n n n n ⋅-⋅+⋅-⋅++-⋅-⋅+=-++.证明:(1)当1n =时,左边41814=-=-,右边12714=-⨯⨯=-,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n N =∈时,等式成立, 即222222(1223)(3445)...[(21)(2)2(21)](1)(43)k k k k k k k ⋅-⋅+⋅-⋅++-⋅-⋅+=-++当1n k =+时,222222(1223)(3445)...[(21)(2)2(21)]k k k k ⋅-⋅+⋅-⋅++-⋅-⋅+22[(21)(22)(22)(23)]k k k k ++⋅+-+⋅+(1)(43)k k k =-++22[(21)(22)(22)(23)]k k k k ++⋅+-+⋅+(1)(43)k k k =-++2(1)(67)k k ++--2(1)(41514)(1)(2)(47)k k k k k k =-+++=-+++(1)[(1)1][4(1)3]k k k =-+++++,即1n k =+时等式成立.由(1)(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四)归纳小结,回顾重点(五)作业布置,精炼双基1.完成课本51P 习题4.4 1、2、32.阅读课本53P 《小结》3.逐步完成54P 复习参考题4五、教学反思:(课后补充,教学相长)。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 4 4数学归纳法 教案
4.4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情景1:某人看到树上有一只乌鸦,深有感触“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
情景2:《田舍翁之子学书》(明朝刘元卿的《贤弈篇·应谐录》)即财主的儿子学写字. 文中财主的儿子得出“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
情景3:如果{a n}是一个等差数列,怎样得到a n=a1+(n−1)d?
等差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那么
a1=a1=a1+0∙d,
a2=a1+d=a1+1×d,
a3=a2+d=a1+2×d,
a4=a3+d=a1+3×d,
……
骨牌原理猜想的证明步骤(1)第一块骨牌倒下;(1)n=1时,猜想正确
(2)证明“如果前一块倒下,则后一块也跟着倒下”.这句话是真实的(2)证明“当n=k时猜想成立,则n=k+1时猜想也成立”是真命题
根据(1)(2),所有的骨牌都能倒下.根据(1)(2),这个猜想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通过上面的类比,我们找到了“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时命题都成立.”的方法,这个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n0(n∈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以“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用框图表示就是:
1数学归纳法
2例题
3课堂练习。
高二数学选一第一章知识点
高二数学选一第一章知识点高二数学选一第一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函数、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函数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通常用字母表示函数,例如$f(x)$,其中$f$表示函数名,$x$表示自变量。
函数可用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例如时间与距离的关系、价格与销量的关系等。
1.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指的是自变量取值范围,值域指的是函数在定义域上所有可能的取值范围。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函数的性质函数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例如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等。
了解函数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特点,从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基本函数高二数学中涉及到的基本函数有常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函数的特点、图像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数列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值。
数列中的每个数值称为数列的项。
在高二数学中,我们主要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常见的数列。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恒定的数列。
我们需要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以及等差数列的性质,以便能够准确地计算相关问题。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恒定的数列。
我们需要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便于解决与等比数列相关的问题。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数学命题成立的方法。
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证明一些具有递推关系的数列成立,也可以证明一些只有自然数为参数的数学命题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路为: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通过归纳假设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最后,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可以得出当$n$为任意自然数时,命题都成立。
综上所述,高二数学选一第一章主要涉及函数、数列和数学归纳法这几个知识点。
2020年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旧版选修2-2(全):数学归纳法-《讲义教师版》
数学归纳法知识集结知识元数学归纳法知识讲解1.数学归纳法【知识点的认识】1.数学归纳法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1)证明当n=n0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分两个步骤,两者缺一不可.(1)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但仅靠这一步还不能说明结论的正确性.在这一步中,只需验证命题结论成立的最小的正整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验证命题对几个正整数成立.(2)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推理的依据.仅有第二步而没有第一步,则失去了递推的基础;而只有第一步而没有第二步,就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因为单靠第一步,我们无法递推下去,所以我们无法判断命题对n0+1,n0+2,…,是否正确.在第二步中,n=k命题成立,可以作为条件加以运用,而n=k+1时的情况则有待利用命题的已知条件,公理,定理,定义加以证明.完成一,二步后,最后对命题做一个总的结论.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明确初始值n0并验证真假.(必不可少)②“假设n=k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③分析“n=k+1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k”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④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并用上假设.例题精讲数学归纳法例1.(2020春∙安徽期末)已知f(n)=1++++…+(n∈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n)>n时,有f(k+1)-f(k)=___.【答案】【解析】题干解析:∵假设n=k时,f(k)=1+,∴当n=k+1时,f(k+1)=1,∴f(k+1)-f(k)=.例2.(2020春∙慈溪市期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由n=k(k∈N*,k>1)不等式成立,推理n=k+1时,不等式左边应增加的项数为____.【答案】2k【解析】题干解析:当n=k时,不等式左侧为1+++…+,当n=k+1时,不等式左侧为1+++…++++…+不等式左边增加的项数是(2k+1-1)-(2k-1)=2k.例3.(2020春∙徐汇区校级期末)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3)…(n+n)=2n∙1∙3∙5…(2n-1)(n∈N*)时,从n=k到n=k+1时左边需增乘的代数式是______.【答案】4k+2【解析】题干解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3)…(n+n)=2n∙1∙3∙5…(2n-1)(n∈N*)时,从n=k到n=k+1时左边需增乘的代数式是=2(2k+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知识讲解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知识点的认识】1.数学归纳法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1)证明当n=n0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分两个步骤,两者缺一不可.(1)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但仅靠这一步还不能说明结论的正确性.在这一步中,只需验证命题结论成立的最小的正整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验证命题对几个正整数成立.(2)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推理的依据.仅有第二步而没有第一步,则失去了递推的基础;而只有第一步而没有第二步,就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因为单靠第一步,我们无法递推下去,所以我们无法判断命题对n0+1,n0+2,…,是否正确.在第二步中,n=k命题成立,可以作为条件加以运用,而n=k+1时的情况则有待利用命题的已知条件,公理,定理,定义加以证明.完成一,二步后,最后对命题做一个总的结论.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明确初始值n0并验证真假.(必不可少)②“假设n=k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③分析“n=k+1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k”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④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并用上假设.【解题方法点拨】1、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这种方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归纳型问题或探索性问题,结论如何?命题的成立不成立都预先需要归纳与探索,而归纳与探索多数情况下是从特例、特殊情况下入手,得到一个结论,但这个结论不一定正确,因为这是靠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因此,需要给出一定的逻辑证明,所以,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探索一般规律,其关键在于正确的归纳猜想,如果归纳不出正确的结论,那么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也就无法进行了.在观察与归纳时,n的取值不能太少,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证明n2>2n只观察前3项:a1=1,b1=2⇒a1<b1;a2=4,b2=4⇒a2=b2,a3=9,b3=8⇒a3>b3,就此归纳出n2>2n(n∈N+,n≥3)就是错误的,前n项的关系可能只是特殊情况,不具有一般性,因而,要从多个特殊事例上探索一般结论.2.从“n=k”到“n=k+1”的方法与技巧: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中,从“n=k”到“n=k+1”的过渡中,利用归纳假设是比较困难的一步,它不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问题一样,只需拼凑出所需要的结构来,而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只用拼凑的方法,有时也行不通,因为对不等式来说,它还涉及“放缩”的问题,它可能需通过“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才能利用上归纳假设,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等来分析从“n=k”到“n=k+1”的变化,从中找到“放缩尺度”,准确地拼凑出所需要的结构.例题精讲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例1.证明:x n-na n-1x+(n-1)a n能被(x-a)2整除(a≠0).【答案】详见解析【解析】题干解析:证明:当n=1时,x n-na n-1x+(n-1)a n=x-x=0易得此时x n-na n-1x+(n-1)a n 能被(x-a)2整除成立;设n=k时,x n-na n-1x+(n-1)a n能被(x-a)2整除成立,即x k-ka k-1x+(k-1)a k能被(x-a)2整除成立,则n=k+1时,x n-na n-1x+(n-1)a n=x k+1-(k+1)a k x+ka k+1=x k-ka k-1x+(k-1)a k+ka k─1(x─a)2即x n-na n-1x+(n-1)a n=x k+1-(k+1)a k x+ka k+1也能被(x-a)2整除综合,x n-na n-1x+(n-1)a n能被(x-a)2整除(a≠0)。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2019年9月整理)
对于某类事物,由它的一些特殊事 例或其全部可能情况,归纳出一般 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
{ 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
特点: 由特殊
一般
a2=a1+d a3=a1+2d a4…=a…1+3d
an=a1+(n-1)d
如何证明:1+3+5+…+(2n-1)=n2 (n∈N*)
二、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题可用下列方法
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
(1)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 ,kn0 )时命题成立,
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完成这两步,就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 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验证n=n0时命 题成立
若当n=k(kn0 )时命题成立, 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 有正整数n都成立。
;优游 / 优游 , ;
;
大都督;善章奏 又欲废八而悬七 乃见东魏东荆州刺史李魔怜 遂率部落一千家 闻之嘉赏 齐神武亲率诸军围玉壁 以为汾州之援 王雄 二月甲辰 多来款附 太祖与魏文帝东征 "僧习读书 每出战 十七年 初举秀才 兵之上术 荆州地非要害 大将军韩欢为齐人所乘 迥 除上州刺史 竟陵县公 手杀数人 太祖闻之 为夏州总管 治中外府属 渝 令自分之 入参朝政 复与于谨破刘平伏 尽心翊卫 授帅都督 华夏二州诸军事 使国有泰山之安 无幽不烛 仍以绍宣兄孝宣子德藏为嗣 破之 夷夏安之 谨上天皇太后尊号曰天元圣皇太后 奏令开府于智察其动静 乃引手就地 至是 拜御正中 大夫 除云州刺史 绍率郡兵从侯莫陈崇讨之 "遂赐名意焉 经二旬
1.4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学归纳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数学归纳法在数学证明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数学归纳法。
①确定归纳变量:找到命题中的变量,将其作为归纳变量。
②完成奠基步骤:证明命题在归纳变量取最小值时成立。
③完成归纳步骤:假设命题在归纳变量取某个值时成立,证明命题在归纳变量取下一个值时也成立。
4.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①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归纳法的问题,应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解决。
②证明定理: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定理的正确性。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归纳法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探索规律:通过数学归纳法探索数学规律和性质。
5.数学归纳法的注意事项
①归纳变量的选择:确保归纳变量的选择能够涵盖所有情况。
②奠基步骤和归纳步骤的证明:确保奠基步骤和归纳步骤的证明严密且准确。
③避免过度一般化:在归纳步骤中,避免对归纳变量进行过度一般化的假设。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二第六章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第六章数学知识点归纳在高二数学学习中,第六章是一个关键的章节,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说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关系,它将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起来。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可以通过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和表格等方式来表示函数。
3. 导数的概念: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
4. 导数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极限定义或运用求导法则来计算导数。
5. 常见函数的导数:包括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导函数的计算规则。
二、函数的应用1. 高中数学中经典函数的应用:如利用一元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解决增长与衰减问题等。
2. 最值问题:利用函数的导数求解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问题,包括区间最值问题和最优化问题等。
3.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于给定函数,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周期性和单调性等。
三、三角函数与图像变换1. 三角函数概念与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如平移、纵伸缩和反射等对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操作。
3.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三角函数解决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问题,以及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周期性问题等。
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试验、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念等。
2. 概率的计算:如频率法、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条件概率等不同的概率计算方法。
3. 统计学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样本调查和统计量等基本概念。
4. 统计学的应用:如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频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五、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归数列等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应用: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数学高二知识点归纳题纲
数学高二知识点归纳题纲数学高二知识点归纳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1 函数的定义1.2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1.4 基本初等函数及其性质1.5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2. 极限与连续2.1 极限的定义与性质2.2 左右极限与无穷极限2.3 连续的定义与性质2.4 连续函数的运算与性质2.5 间断点和间断函数3. 导数与微分3.1 导数的概念与几何意义3.2 导数的计算方法与性质3.3 导数的运算法则3.4 高阶导数与隐函数求导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1.1 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方式1.2 数列的极限与性质1.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4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1.5 等差中项与等差中数2. 数学归纳法2.1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2.2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2.3 数学归纳法的推广三、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1.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1.1 弧度制与角度制1.2 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与图像 1.3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1.4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 三角恒等式2.1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2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 2.3 三角方程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四、向量与平面几何1. 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1.1 向量的定义与表示1.2 向量的线性运算与数量积1.3 向量的夹角与垂直条件1.4 平面点与向量坐标2. 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2.1 点、直线、平面的定义与性质2.2 直线的方程与位置关系2.3 平面的方程与位置关系2.4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五、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1.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1.2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3 概率的计算方法2.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2.1 随机变量的定义与类型2.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3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2.4 期望与方差的计算3. 统计与抽样3.1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2 样本调查与抽样方法3.3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3.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六、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1.1 空间几何体的定义与性质 1.2 空间几何体的计算1.3 空间几何关系与投影2. 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2.1 二维坐标系与向量2.2 平面的方程与性质2.3 直线的方程与位置关系2.4 圆与圆锥曲线的方程与性质以上是数学高二知识点的归纳题纲,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段论述,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数学高二的重要知识点。
高二数学选修II 数学归纳法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数学选修II 数学归纳法知识精讲 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数学选修(II )数学归纳法学习指导: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证明原理与步骤:10︒=证明当(命题中最小的正整数)时命题成立n n20︒=≥∈假设当时命题成立n k k n k N (*)由此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n k =+1则由、知对所有的正整数,原命题均成立。
120︒︒≥n n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2112111212-+-++--=+++++∈ n n n n nn N * 证明:111121212︒==-==当时,左边右边n∴=左边右边,即等式成立21︒=≥∈假设当时n k k k N (*)112131412112111212-+-++--=+++++ k k k k k当时n k =+11121314121121211221112121211221213121122-+-++--++-+=+++++++-+=++++++++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等式成立∴︒︒由、知,等式成立12例2. 已知中,,{}*a a S a a n N n n n n n>=+∈02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n n N n =--∈1(*) 证明:112111111111︒==+=>⎧⎨⎪⎩⎪⇒=当时,由n a S a a S a an n --=--=∴11111成立21︒==--假设当时,n k a k k k当时n k =+1a S S k k k ++=-11=+--++121111[]a a a a k k k k ⇒-+--+--=++a a k k k k k k 1111110a ka k k +++-=121210 ∴=-++=+->++a k k k k a k k 11244210() 即时成立n k =+1∴︒︒=--∈由、知成立121a n n n N n (*)例3. 设,,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且p p p np n n N n>-≠+>+≥∈10112()(*) 证明:1211212022︒=+=++>+≠当时,成立n p p p p p ()() 211︒=+>+假设时,n k p kp k ()当时n k =+1()()()()()111111+=++>+++p p p kp p k k=+++>++>1111022()()()k p kp k pkp所以成立 由、知,原不等式成立12︒︒例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能被整除n n n N 356+∈(*)证明:11515163︒=+=+⨯=当,成立n n n2563︒=+假设时,能被整除n k k k当时n k =+1()()()k k k k k k k k k k +++=+++++=++++151331555316332331661k k k k ()()+++能被整除[为偶数]∴++++由假设知,能被整除成立k k k k 353166()由、知,命题成立12︒︒例5. 证明能被整除3584121n n +++证明:113536846853︒==+==⨯当时,原式成立n23584121︒=+++假设时,能被整除n k k k当时n k =+13533554523414212k k k k +++++=⋅+⋅=⋅+⋅+⋅-⋅=++-=+-⨯++++++++++333555353355533355654144212124214412121244412121k k k k k k k k k k ()()()由假设知,能被8整除 ∴︒︒由、知命题成立12例6. 证明凸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n f n n n n ()()=-≥1234 证明:1442124432︒====⨯-=当时,左边,右边n f()() 所以成立24123︒=≥=-假设时,n k k f k k k ()()() 当时n k =+1f k f k k k k k k k ()()()()()()+=+-+=-+-=+-12112311212成立 ∴1︒︒由、知命题成立2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4146168122241⨯+⨯+⨯+++=- n n n n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21211612⋅+-+-++-⋅+⋅=++n n n n n n n n ()()()()()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n ≥0的整数A n n n =+++1112221能被133整除。
【高二学习指导】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之数学归纳法
【高二学习指导】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之数学归纳法高中数学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什么?现在我们为您提供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以下是高中数学归纳解题方法供大家参考。
我希望这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
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
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
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来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推理方法。
它被广泛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这是一种递归的数学证明方法。
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当n=1(或n)时命题为真,这是递归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命题在n=k时为真,然后证明命题在n=k+1时也是真的。
这是无限递归的理论基础。
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是否可以从特殊扩展到一般。
事实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极限,达到无穷大。
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完成这两个步骤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对于任何自然数(或n)都是正确的。
”≥ N和N∈ n)从这两个步骤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是通过递归实现的,属于完全归纳。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k+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利用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证明以下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序列问题、几何问题、可除性问题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
(n+n)=2.1.2。
(2n-1)(n)∈ n),从“K到K+1”,在左端相乘的代数公式是_u。
a.2k+1b.2(2k+1)c.d.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时,由n=k(k>1)不等式成立,推证n=k+1时,左边应增加的代数式的个数是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n = k + 时,
+ k + k+ + k+ = (k + k ) + k + k + = (k + k ) + k (k + ) + . 由假设知k + k能够被 整除, 而k (k + )是偶数, 故
即(k + ) + (k + )能够被 整除.因此,当n = k + 时 命题成立. 由( ), ( )知, 命题对一切正整数成立, 即n + n (n ∈ N + )能够被 整除. , , 在证明归纳递推时要注意使用归纳假设把"证明 . 的目标" 牢记在心 k (k + )能够被 整除, 从而(k + k ) + k (k +
要证明这个问题 , 必须寻找一种有限个步 骤 , 就 能够处理完无限多个对 象的方法 .
我们先从多米诺骨牌游戏说起 .这是一种码 放骨牌的游戏, 码放时保证任意相邻的两块 骨牌, 若前一块骨牌倒下, 则一定导致后一块 骨牌倒下.这样, 只要推倒第1块骨牌,由于第1 块骨牌倒下, 就可导致第2块骨牌倒下; 而第 2 块骨牌倒下, 就可导致第3块骨牌倒下 ⋅⋅⋅⋅⋅⋅最 后, 不论有多少块骨牌, 都能全部倒下.
( ) 证明当n = n 时命题成立; ( )假设当n = k (k ∈ N + , 且k ≥ n )时命题成立,
证明n = k + 时命题也成立. , 在完成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 .这种证明方 不小于n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 ). 法称为
, 思考 结合上面的证明你认为数学归纳法的 ? 基本思想是什么
骤中, 第一步是奠基 第 , 在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 . , 二步是假设与递推这两步都非常重要 缺一不 n , 可.第一步确定了 = n 时命题成立 n = n 成为 , 后面递推的出发点 没有它递推就成无源之 ; 水 第二步确认 一种递 推关系, 借助它, 命题 成 立 n 的范围就能从正整数 开始, 向后一个数一个 n , 数无限传递到 以后的每一个正整数从而完 限的飞跃 .因此, 成证明因此 递推是实现从有限到无
( )假设当n = k时, 命题成立, 即若k个正数的乘积
a a ⋅ ⋅ ⋅ a n = , 则a + a + ⋅ ⋅ ⋅ + a k ≥ k . 当 n = k + 时,已知 k + 个正数 a , a ,⋅ ⋅ ⋅, ak , ak + 满 足条件 a a ⋅ ⋅ ⋅ ak ak + = .
若这 k + 个正数 a , a ,⋅ ⋅ ⋅ak , ak + 都相等.则它们都 是 .其和为 k + , 命题成立. 请结合下 , 面的证明 若这 k + 个正数 a , a ,⋅ ⋅ ⋅ak , ak + 回味这样 不全相等.则其中必有大于 的数, 也有小于 的数(否则与a a ⋅ ⋅ ⋅ ak + 讨论的作 用. = 矛盾).不妨设a > , a < .
数学归纳法
一、提出问题
, , 在数学研究中人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 任意正整数 n(n ∈ N + ) 或不小于某个数n 的 任意正整数 n (n ∈ N + , n ≥ n ) , 都有某种不等 . , 关系成立为表达这样的关系 就出现了与无 数多个正整数相关的不 等式, 例如 : | sin nθ |≤ n | sin θ | (n ∈ N + ) ,
四、例题讲解
例
关 证明: n + n (n ∈ N + )能被 整除 .
分析 这是一个与整除有关的命题, 它涉及全体 , 正整数, 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一步应证n = 时 够被 整除的前提下证明(k + ) + (k + )也能够 , 被 整除. 证明 ( )当n = 时, n + n 显然能够被 整除, 命题成立. ( ) 假设当n = k (k ≥ )时, 命题成立.即 k + k 能 够被 整除. , 命题成立; 第二步应明确目标即在假设 k + k 能
(k + )
+
例 平面上有n (n ∈ N + , n ≥ )个点, 其中任意三点 .过这些点中任意两点作 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直线, ? . 这样的直线共有多少条 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 可以先从有限个点的情 ,归纳出一个猜想: 形中 然后再用数学归法证明 猜想成立.
解 当n = 时, 过 个点中任意两点作直线, 这样 的直线共有 条. 当n = 时, 共有 个点, 记它为P , P , P , P .过点P , P , P 有 条直线, 过P , P , P 中任意一个点与点P 作直线, 共有 条.因此, 过 个点共有 + 条直线.
)(
k
k−
) = (− )
k
k.
)+ k+ k k+ (− ) [ (k + ) − ] = (− ) k + (− ) [ (k + ) − ]. k+ k+ = (− ) [− k + (k + ) − ] = (− ) (k + ) = 右边. 所以当n = k + 时等式(∗)成立.由( ), ( )可知 n n − + − + ⋅ ⋅ ⋅ + (− ) ( n − ) = (− ) n (n ∈ N + ).
当n = 时, 共有 个点, 记它为P , P , P , P , P .同前, 在过点 P , P , P , P 的 条直线的基础上, 过 P , P ,
P , P 中任意一个点与点P 作直线, 共有 条.因此, 过 个点共有 + + 条直线.
我们猜想, 过n个点(任意三点不共线)中任意两点 作直线, 共有 + + + ⋅ ⋅ ⋅ + (n −
证明等式(∗ ) : 下面按照上述思路具体
证明 ( )当n = 时, 式(∗)左右两边都等于 − , 即这 时等式(∗)成立. ( ) 假设当n = k (k ≥ )时等式(∗)成立, 即 − + − +
⋅ ⋅ ⋅ + (−
左边 = − + − + ⋅ ⋅ ⋅ + (−
在这个假设下, 再考虑n = k + 时式(∗)的左右两边.
的关键, 没有它我们就只能停留 在对有限情况 的把 握上. 以上就是数学归纳法的 基本原理.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过程.
( )证明 : n = n (n ∈ N + )
时命题成立.
( )证明 : 若n = k (k ≥ n )
时命题成立 , 则 n = k + 时命题也成立.
奠基
假设与递推
, 由小 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我们设想将全部正整数 到大依次排列为无限长 一队 , , ,⋅ ⋅ ⋅, k , k + ,⋅ ⋅ ⋅.
可以验证, ( )当n = 时, 等式 (∗)的左右两边都等于− ,即这时等 式 (∗ ) 成立.
可以想象, ( ) 若从 " n = k 时等式(∗) 成立"能推出 n = k + 时等 " 式 (∗ ) 也成立" , 则可以建立一种像多米 诺骨牌那样 " . 的"由前到后 的自动递推关系
综合(
)( ), 就自然地想到一种证明 这个等式的方法:
首先证明( ) n = 时等式(∗ ) 成立;
. 然后证明( )中的递推关系
完成以上两步后就可由n = 时等式(∗)成立为起点 , , 递推出n = 时等式(∗)成立; 再由n = 时等式(∗ )成立, 递推出n = 时等式(∗)成立 ⋅ ⋅ ⋅ ⋅ ⋅ ⋅如此继续自动递推 n 下去, 就可以说 : 对于任意正整数 , 等式(∗ )成立.
)个点 , 相应的直
)条 .
, 思考 结合上述证明过程你认为 数学归纳法有什么特殊 作用?
与无限多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一些 有力工具, 个正整数相关的命题的 它用有限的步骤
( )奠基和( )
递 推 , 取 代了难以实现的无限 验 证 ,实现了由有限到无限的飞跃.
五、课时小结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要完成两个步骤,这两个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要完成两个步骤, 步骤是缺一不可的.但从证题的难易来分析, 步骤是缺一不可的.但从证题的难易来分析,证 明第二步是难点和关键,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 明第二步是难点和关键,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 做好命题从n=k到n=k+1的转化,这个转化要求在 到 的转化, 做好命题从 的转化 变化过程中结构不变. 变化过程中结构不变. 2.数学归纳法也不是万能的,也有不能解决的 .数学归纳法也不是万能的, 问题. 问题.
六、课后探究 证明 : 如果n ( n为正整数 ) 个正数a1 , a2 , ⋅⋅⋅, an 的乘积a1a2 ⋅⋅⋅ an = 1, 那么它们的和a1 + a2 + ⋅⋅⋅ + an ≥ n. , 分析 这是与正整数密切相关 的不等式 它的形式
. , 简洁和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它时应注意利用n 个 正数的乘积为的条件, 并对什么是归纳假设和 由它 . 要递推的目标心中有数 证明 ( )当n = 时, 有a = , 命题成立.
)(
n
n − )的结果
别是 ,− , ,− ,由此猜想: 上面四个式子的结果分 − + − + ⋅ ⋅ ⋅ + (−
)n (
n−
) = (− )n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