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53篇古诗文必考虚词归类题例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初中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九下)(非考试篇目)
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周亚夫军细柳》(八上)(非考试篇目)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七上)
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十二章(七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七上)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七上)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小石潭记》(八下)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七上)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
《狼》(七上)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七下)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两小儿辩日》(六下)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九下)
第7页
③所以,因此
④特意
26
顾 ①回头看,看,看见
(环顾,四顾)
②拜访
27
观 ①看,仔细看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七下)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之。
《卖油翁》(七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谢中书书》(八上)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八下)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桃花源记》(八下)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岳阳楼记》(九上)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九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九上)
会天大雨
《陈涉世家》(九下)(非考试篇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七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九上)
会挽雕弓如满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九下)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5、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

2015年语文150个文言文实词和6个虚词(精品)

2015年语文150个文言文实词和6个虚词(精品)

序号例词词义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③及,等到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兵士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③毛病,缺点,弊端④辱,耻辱①明察,考察,考核②观察,细看,识别6彻贯通,穿透①坐、驾(车)②趁,引申为“冒着”③(shèng)量词。

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①跟从,跟随②听从,顺从③自,由①在(某时、某处)②占着,挡着③对着,面对④应当,应该8从9当4病5察7乘1比2鄙3兵⑤将要,就要⑥(dàng)抵充,当作①路,途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①得到,获得(看到,看见)(领会)(抓到)(找到)(发现)(照到)②能够、可以③合适,适当①安定,稳定②平定①砍伐②攻打,征伐,讨伐③击,刺杀①侵害,危害②冒着③触犯,违犯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区域,地方14犯15方11得12定13伐10道④正,正在,⑤将,将要①背,以背载物(覆盖)②辜负,对不起①赋税②征收,敛取③一种文体①交替,轮换,更换②又,另,还①过去,原来②原因,缘故③故意④所以,因此①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②拜访③还,反而①仔细看,看(观赏)②观察,考察20顾21观17赋18更19故15方16负③景物或景象①归来,返回②归还③归属,归依①大叫,呼啸(大声哭)②号令,命令③称号,别号(作动词用,取名号;定国号)①返回②交还,归还①会合,聚会、集会②盟会,宴会③正好,恰巧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①赶得上②到,至③趁着,等到……时④如,比得上⑤以及,和,与①尽头,极点,穷尽②到极点(直达)③很,非常①计算,计量26会28及29极23好喜欢,爱好24号25还22归②盘算,谋划,商议③计谋,诡计,策略(这里指起义)31济有利,有益32加增加(虚夸,以少报多)①借②假,与“真”相对(假装)①中间,期间②间或,偶尔③参与④暗地里⑤夹杂①看见,看到②拜见,谒见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尽,完(耗尽,消失,全部拿出,全部用上)①完,没有了35简挑选,选拔36见37竭30计33假34间(过完)(吃完)②全部,都(毫无保留)①前进,与“退”相对②到朝廷,出来做官③进献,奉献①停留②居住,安居③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①举起,抬起②兴起,发动③成就,成功④选拔,推举①具备,具有②器械,用具③全部,详尽①一起,在一起②全,都44聚聚集,征集①立即②就,竟①决断,判定②解决45遽46决41举42具43俱38尽39进40居①类推,类比②类似,像①靠近②来到③面对,对着④正当,将要,就要①考虑,打算②思虑,思想,心思③担心,顾虑①说②议论,谈论③评定,判定④学说,主张①满,弥漫②模糊,不可辨认①熄灭②暗,看不见①明亮,光明(透明)(普照,明媚)②明白,清楚,明确③严明,英明④次,下一个①名字,名称②命名,给……取名③名声,名望54名51漫52灭53明48临49虑50论47类④有名,著名⑤说出,指出①命令,号令(使命)②任命,委派③教导,告诫④生命,性命⑤规律,法则①不容易,困难②灾难③反驳,驳诘,洁问①平坦②填平,铲平③平常,往常④公平,公正①悲伤,忧愁②亲属,指族外60启开,打开①强悍,强大,坚强②(qiǎng)勉强,硬要③有余,略多①偷取②偷偷地,暗中①请求,请你(允许)我做某事②请求,请你做某事穷尽,完结61强62窃63请谋议,谋划,商量57难58平59戚55命56谋(走到尽头,走完)①寻找,寻求②探求,探索,追求,谋求,奢求③索取,要求,需求④乞求,请求①拿②索取(要回)③获得,讨取(招致)(开辟)④选取,采用①离开②失去,损失(花掉)③去除,除掉⑤距,距离①完整,整个②保全①责任,职责②委任,任用③处理①进入,与“出”相对67去68全69任64穷65求66取(深入)(映入)(跳入)(注入)(进宫廷)(射进)(流入)(进入朝廷,在国内)②收入,收纳③缴纳①好,好的,善良的②友好,亲善③善于,擅长④应答之词,表同意①不多,数量小(时间短)②缺少③(shào) 年轻,少年,年纪小④稍微,略微①(shè)房舍,客舍②(shě)放弃,丢弃①经过,经历②趟水过河,渡,渡过③阅览①(草木)生长,出生,诞生73舍74涉70入71善72少②生存,活着(使……活)③生活,生计,生存期间④对读书人的称呼①经得住,能承担②胜利③尽④优美的⑤胜过,超过①军队②老师③首都,京城①实施,实行②设置,安放①果实,种子②实际,事实③充实,充满④诚实,真实①吃,吃饭②粮食,食物③(sì)同“饲”,供养,饲养,喂养①命令,派遣(支使,役使)②让,叫,令;使得,致使79实80食81使76胜77师78施75生③出使④假使,假若82释放下83恃依赖,倚仗,依靠①(zhǔ)同“嘱”,嘱托②部属,隶属,归属③类,一类④像,类似①陈述,解说,讲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shuì)劝说,说服⑤(yuè)同“悦”,喜欢,高兴①白的,没有染色的②朴素,不加装饰的③向来,一向①热水,开水②(shāng)水大的样子88痛痛心,悲痛①逃亡,逃跑②灭亡,死亡③失掉,失去④(wú)通“无”,没有①做,干(雕刻,制作,制造)(修筑,修建)(堆积)(酿造)87汤89亡84属85说86素(写,署,题)(叫作,称为)(担任,充当)②作为,当作③是④变成,成为,(形成)(做成)①致力,从事②事务,事情③一定,务必①鲜艳,鲜明②新鲜,滋味美好③(xiǎn)少①朝着,对着②过去,从前,原来94鲜95向91务92徙迁移93狭窄,不宽阔90为①效任务,重任②有成效,见效,奏效③模仿,效法①信实,信用,讲信用③相信,信任①行走(漂行,漂游)(爬行)(通行,出行)(划船,划行)(行军)②做,实行,实施,从事③进行,运行,运动④品德,品行⑤(háng)行列,指队伍,军队(排行,辈分)①身体,形体②形状,样子97信98行99形95向96效(形迹,踪迹,踪影)③出现,表现,表露①起,兴起②兴办,创办③兴盛,振兴,复兴①修建,建造②修正③长,高①表约数,上下,光景②答应,允许①找寻,寻求,探求②不久,随即①事业,功业②职业③从事,做④已经①遗留,留下(遗失,遗漏)②(wèi)留给,送给,馈赠107贻赠给①少数民族②平坦①不同,不同的(特别的,奇特的,奇异的)(其他的,别的)②惊异,惊奇,奇怪106遗108夷109异缓慢,缓缓地,慢慢地103许104寻105业100兴101修102徐①容易②交换,更换③书名,《周易》的简称至,来到,到……去(拜访、谒见)①增长,增加②好处,利益③更,更加④逐渐,渐渐地①山之北,水之南②阴沉,阴冷③树阴,阴影①称引,譬喻②牵,拉③取过来,拿出①满,充满②增长,多余,旺盛①我,我的②剩下的,多余的③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④以外,以后(其他,其余)117狱诉讼案件118御抵挡,抵御119缘沿着,顺着①遥远(指空间距离大)116余113阴114引115盈110易111诣112益(偏僻之地)②久远(指时间漫长)③深远,深奥④差距大⑤疏远,不亲近,不接近①说②句首、句中、句末语气词,无实在意义③天空里的云,云彩(像云一样高的)122责责备,责罚①花纹②印章①知道(懂得)123章124知120远121云(了解)(明白)②主持,管理③(zhì)通“智”,聪明,智慧①停止②阻止,禁止③只是,仅仅①招引,引来②取得,得到③用尽,极尽127质质地,底子①众人,众人的(大家)②多,众多③一般的,普通的①独有,独占②专门,专一130周周遍,遍及①跑,逃跑②奔向,趋向①脚131走126致128众129专125止②足够,充足③值得,够得上,配①士卒,士兵②最后,终于①振作,奋发②发出,出现③写作,创作④建造,建筑⑤做,制作⑥劳作,劳动①坐着,坐下(古人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②座位③犯……罪,获罪136布衣平民百姓137菲薄轻视,小看138间隔断绝往来139交通彼此交错相通140节目节骨眼儿,关键之处141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142其实其,它的。

初中文言文常考虚词归纳含练习

初中文言文常考虚词归纳含练习

【常考虚词归纳】(一)【之】1.代词,(用在动词后面)可代人、事、物,译为“它、她、他(们)、这件事”例:操蛇之神闻之执策而临之公与之乘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助词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

例:予尝求古仁仁之心。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水路草木之花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甚矣,汝之不惠。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附着在一个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动词的后边)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公将鼓之怅恨久之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宾语+之+谓语)例:②何陋之有?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马之千里者3.动词,(前面是人名或人称代词,后面是一个地名)“往”,“到......去”例:辍耕之垄上4. 表示时间、空间的界限,不译。

例: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实战演练: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③何陋之有?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公将鼓之。

⑥辍耕之垄上。

⑦怅恨久之。

⑧具答之。

⑨亲戚畔之。

⑩马之千里者。

中考链接: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B.不闻天子之诏C.介冑之士不拜D.乏绝之处见水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和例句加点字相同的是哪一项()例句:即焚之,又钞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送孟浩然之广陵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春冬之时(二)【而】1. 连词1)表并列,可译为“而且”“又”或不译(连接的两项无主次、前后之分,可互换位置)例:溪深而鱼肥。

蔚然而深秀者2)表顺承,可译为“然后”“接着”“就”例: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水落而石出者3)表转折,可译为“可是”“却”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题考法汇总(附答案)(中考必备)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题考法汇总(附答案)(中考必备)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题汇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015年中考53篇古诗文重点实词归类题例

2015年中考53篇古诗文重点实词归类题例

中考53篇古诗文重点实词归类题例一、安1、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疑问副词,怎么)2、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安定,安全)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安身,养生)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安乐)5、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疑问副词,怎么,哪里)6、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哪里)7、成语“安营扎寨”“转危为安”(安臵,设臵/安全,平安)二、备1、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周全,完备,详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具备)3、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准备,备有)4、成语“有备无患”“戒备森严”(准备/防备)三、本1、君子务本(《论语》)(根本,事物的基础)2、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形容词,原来的,本来的)3、臣本布衣(《出师表》)(副词,原来,本来)4、成语“舍本求末”“无本之木”“追本溯源”(事物的根本/草木的根/本源,根源)四、奔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指飞奔的马)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指飞奔的马)3、成语“狼奔豕突”(快跑,奔跑)五、比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靠近,接近,亲近)2、成语“比翼双飞”“无与伦比”“寿比南山”(并排,挨着/比较,比拟/比拟)六、鄙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陋,浅陋)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鄙陋,浅陋)3、成语“鄙夷不屑”(轻视,看不起)七、毕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全部,全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全部,全都)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完)4、成语“原形毕露”“殚精毕力”(全部,全都/竭尽,用尽)八、蔽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遮挡,遮盖)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蒙蔽,(受)蒙蔽]九、兵1、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军队)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兵器,武器)十、病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担心,忧虑)2、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枯萎)3、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患病)4、成语“同病相怜”“无病呻吟”(痛苦/疾病)十一、薄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迫近,接近)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轻视)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厚度小,与“厚”相对)4、成语“才薄智浅”“慕古薄今”“浮名薄利”(浅薄/轻视/微薄)十二、策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鞭打,驱使)2、执策而临之(《马说》)(马鞭)3、成语“束手无策”“策马扬鞭”(策略,办法/驱使)十三、曾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岳》)(通“层”,重叠)2、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增”,增加)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曾经)4、成语“似曾相识”(曾经)十四、长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指时间长)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与“短”相对)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短”相对)4、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辽远,远大)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辽远,远大)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增长,振作)7、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副词,偏偏)8、成语“滋不可长”“长幼有序”“长者之风”(滋长/年长,辈分高/辈分高的、品德高尚的)十五、朝1、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人群聚集之地)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朝见)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早晨)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三峡》)(早晨)6、成语“仰面朝天”(朝着,对,向)十六、驰1、每冒雨驰行,未百步辄远(《满井游记》)(快,迅速)2、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与“驱”合用,指“奔走效劳”)3、公将驰之(《曹刿论战》)[驱车(追赶)]十七、称1、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称道,称赞)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著称)3、成语“交口称誉”“铢两悉称”(称道,称赞/称量)十八、乘1、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驾驭,驾着)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乘坐(一辆战车)‟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乘坐,驾驭,搭乘)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乘坐,驾驭,搭乘)5、成语“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万乘之国”(趁,趁着/乘坐/兵车)十九、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实在,确实,的确)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实在,确实,的确)3、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初中文言虚词汇总梳理题单

初中文言虚词汇总梳理题单

初中文言重点虚词汇总梳理重点虚词例句一、之(一)1.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2.肉食在者谋之。

(《曹刿论战》3.驱之别院。

(《童趣》)4.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二)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2.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于匣(《满井游记》)④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3.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4.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三)①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送孟浩然之广陵⑤多助之至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以(一)1.①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③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2.①以刀劈狼首。

(《狼》)②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3.①何以战。

(《曹刿论战》)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用法总结一、之(一)代词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

4.指示代词,译为:这。

(二)助词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2.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不译。

3.结构助词,倒装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

4.音节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

(三)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

(注:此处作实词)二、以(一)1.2.3.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二章》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4.①策之不以其道。

2015年中考53篇古诗文重点实词归类题例(文言文)

2015年中考53篇古诗文重点实词归类题例(文言文)

(一)中考53篇古诗文重点实词归类题例一、安1、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疑问副词,怎么)2、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安定,安全)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安身,养生)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安乐)5、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疑问副词,怎么,哪里)6、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哪里)7、成语“安营扎寨”“转危为安”(安臵,设臵/安全,平安)二、备1、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周全,完备,详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具备)3、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准备,备有)4、成语“有备无患”“戒备森严”(准备/防备)三、本1、君子务本(《论语》)(根本,事物的基础)2、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形容词,原来的,本来的)3、臣本布衣(《出师表》)(副词,原来,本来)4、成语“舍本求末”“无本之木”“追本溯源”(事物的根本/草木的根/本源,根源)四、奔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指飞奔的马)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指飞奔的马)3、成语“狼奔豕突”(快跑,奔跑)五、比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靠近,接近,亲近)2、成语“比翼双飞”“无与伦比”“寿比南山”(并排,挨着/比较,比拟/比拟)六、鄙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陋,浅陋)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鄙陋,浅陋)3、成语“鄙夷不屑”(轻视,看不起)七、毕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全部,全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全部,全都)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完)4、成语“原形毕露”“殚精毕力”(全部,全都/竭尽,用尽)八、蔽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遮挡,遮盖)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蒙蔽,(受)蒙蔽]九、兵1、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军队)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兵器,武器)十、病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担心,忧虑)2、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枯萎)3、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患病)4、成语“同病相怜”“无病呻吟”(痛苦/疾病)十一、薄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迫近,接近)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轻视)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厚度小,与“厚”相对)4、成语“才薄智浅”“慕古薄今”“浮名薄利”(浅薄/轻视/微薄)十二、策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鞭打,驱使)2、执策而临之(《马说》)(马鞭)3、成语“束手无策”“策马扬鞭”(策略,办法/驱使)十三、曾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岳》)(通“层”,重叠)2、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增”,增加)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曾经)4、成语“似曾相识”(曾经)十四、长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指时间长)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与“短”相对)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短”相对)4、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辽远,远大)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辽远,远大)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增长,振作)7、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副词,偏偏)8、成语“滋不可长”“长幼有序”“长者之风”(滋长/年长,辈分高/辈分高的、品德高尚的)十五、朝1、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人群聚集之地)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朝见)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早晨)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三峡》)(早晨)6、成语“仰面朝天”(朝着,对,向)十六、驰1、每冒雨驰行,未百步辄远(《满井游记》)(快,迅速)2、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与“驱”合用,指“奔走效劳”)3、公将驰之(《曹刿论战》)[驱车(追赶)]十七、称1、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称道,称赞)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著称)3、成语“交口称誉”“铢两悉称”(称道,称赞/称量)十八、乘1、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驾驭,驾着)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乘坐(一辆战车)‟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乘坐,驾驭,搭乘)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乘坐,驾驭,搭乘)5、成语“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万乘之国”(趁,趁着/乘坐/兵车)十九、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实在,确实,的确)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实在,确实,的确)3、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2015河北中考语文—必考虚词

2015河北中考语文—必考虚词

附录二中考53篇古诗文必考虚词归类题例一、之1、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助词“的”)2、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此”“这”)3、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代词“他”)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何陋之有?(《陋室铭》)(助词,宾语前置标志)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助词,后置定语标志)7、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助词,无实义,凑足音节)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助词“的”)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此”“这”)10、原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代词“他们”)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2、马之千里者(《马说》)(助词,后置定语标志)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助词,无实义,凑足音节)14、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助词“的”)1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此”“这”)16、燕、赵、韩、魏闻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此”“这”)1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助词,宾语前置标志)19、执策而临之(《马说》)(代词“他们”)20、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代词,代指这件事)21、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译)二、其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代词“他的”)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代词“他”)3、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指示代词“那”)4、不能指其一端(《口技》)(代词,用在数词之前,相当于“其中的”)5、其真无马耶(《马说》)(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6、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代词“他们的”)9、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代词“它的”)10、宜付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代词“他们”)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指示代词“那”)12、下视其辙(《曹刿论战》)(代词“他们的”)13、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代词“它”)1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指示代词,“那”)15、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代词,用在数词之前,相当于“其中的”)16、醉能同其乐(《醉翁亭记》)(代词“他们”)17、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代词“他的”)18、其恕乎(《论语》)(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19、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指示代词“这里”)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代词“他们的”)21、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代词“他的”)2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代词“他”)23、其乡人曰(《曹刿论战》)(代词“他的”)24、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指示代词“这里”“这样”)25、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代词“他们的”)26、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等]27、颓然乎其间(《醉翁亭记》)(相当于介词“于”,在)三、然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连词,“但是”)2、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这样”)3、屋舍俨然(《桃花源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6、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形容词词尾,“……地”)7、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既然这样,那么……”)8、然而不胜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这样,可是……]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虽然这样,那么……)10、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1、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形容词词尾,“……地)”1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虽然)这样,可是……”]13、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连词,“但是”)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指示代词,这样)四、而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连词,表承接)2、妇拍而呜之(《口技》)(连词,表示并列关系)3、窥镜而自视(《邹忌讽齐王纳谏》)(连词,表示修饰关系)4、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连词,表示递进关系)5、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连词,表示转折)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连词,表承接)7、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连词,表示并列关系)8、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连词,表示修饰关系)9、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连词,表示修饰关系)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连词,表示转折)1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连词,表示转折)12、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连词,表承接)1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连词,表示递进关系)14、执策而临之(《马说》)(表修饰关系)15、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连词,表承接)16、报先帝而忠陛下(《出师表》)(连词,表示并列关系)17、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连词,表承接)18、任重而道远(《论语》)(连词,表示并列关系)19、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连词,表承接)2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连词,表示转折)21、呼尔而予之(《鱼我所欲也》)(连词,表示修饰关系)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连词,表示修饰关系)23、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连词,表让步,有“尚且”的意思)2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连词,表因果)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连词,表示并列关系)26、醉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连词,表因果关系)27、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2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连词,表示承接关系)29、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30、隶而从者(《小石潭记》)(表并列,不译)31、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连词,与“已”连用,“已而”,不久)五、则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连词,表承接,就)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连词,表承接,就)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副词,就)4、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副词,就)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如果”)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9、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六、与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介词,“跟”“和”“同”)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介词,“跟”“和”“同”)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介词,“跟”“和”)4、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介词,“跟”“和”“同”)5、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动词,“给”“给予”)6、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介词,“跟”“和”“同”)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与“相”连用,意思是“一起”)8、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孰”连用,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七、虽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表示假设,“即使”)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表示假设,“即使”)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表示假设,“即使”)4、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表示假设,“即使”)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表示转折,“虽然”)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表示转折,“虽然”)7、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表示转折,“虽然”)8、游人虽未盛(《满井游记》)(表示转折,“虽然”)9、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表示转折,“虽然”)八、乃1、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副词,“竟”“竟然”)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副词,“才”)3、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副词,“于是”“就”)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副词,“竟”“竟然”)5、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副词,“于是”“就”)6、乃入见(《曹刿论战》)(副词,“于是”“就”)7、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副词,“于是”“就”)九、且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十、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介词,“替”“给”(表替代)‟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介词,“为了”“为着”(表目的)/动词,“做”“干”‟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介词,“向”“对”)(表对象)‟4、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介词,“被”(表被动)‟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介词,表示朝向某人或物,可译为“向”“对”)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例释15个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例释15个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例释15个5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例释15个1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

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D.表修饰,相当于“地”。

例:默而识之。

(《论语·述而》)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

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例释15个2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

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

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

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例释15个3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

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

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

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

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捕蛇者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例释15个4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附录1 初中必考文言虚词题例

附录1 初中必考文言虚词题例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介词
凭借;依靠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用,拿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依照、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必以情(《曹刿论战》)
表示因果关系,因为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飞漱其间(《三峡》)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些”“那个”
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个”“这些”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连词
表选择,或者,还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助词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续表
虚词
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用在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者事物,相当于“……的人”“……的事”“……的方面”“……的手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助词
结构助词,有时不译,有时译为“……的样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对,对于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从、自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练习(有答案)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练习(有答案)
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定语后置标志(《岳阳楼记》)
⑧期年之后,表时间限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⑨辍耕之垄上去,到(《陈涉世家》)
杜少府之任蜀州去,到
妻之美我者主谓间取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又”、“和”或不译。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而且(《醉翁亭记》)
⑥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修饰(《醉翁亭记》)
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却(《论语》》)
⑧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表承接,就(《送东阳马生序》)
⑨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马说》)
温故而知新表承接,接着(《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却(《论语》)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于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与”、“跟”、“给”、“到”、“ 对于”等。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作“比”。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练习: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④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⑤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⑦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⑧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军细柳》
⑧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

【聚焦中考】2015届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必考文言虚词集锦

【聚焦中考】2015届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必考文言虚词集锦
⑤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动词,到,往。
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某某楼记》)
结构助词,译为“的”。
⑦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

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
代人,他(她)的。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某某楼记》)
代物。它的。
③其真无马邪?(《马说》)
“凭借”“按照”“依靠”。
⑦屠惧,投以骨。(《狼》)
“把”“拿”“用”。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在,到。
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表动作的对象,向,对于。
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表比较,比。
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伤仲永》)
表被动,被。
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识清单十二 必考文言虚词集锦
虚词
例 句
意 思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人称代词,他(他们)。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④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指示代词,它(它们)或事物名称。
副词,于是,就。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用于判断句中,是
③乃悟前狼假寐。(《狼》)
表承接关系,才
④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副词,竟然
⑤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代词,你的

中考文言文点击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

中考文言文点击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

附录
(一)《2015年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
会惠及极计济加假间简见竭尽进居举具俱聚遽决类临虑论
漫灭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善少舍涉生
胜师施实食使释恃属说素汤痛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兴
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缘远云责章知止
致质众专周走足卒作坐布衣菲薄间隔交通节目绝境
其实阡陌亲戚驱驰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
(二)《2015年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中规定的6个文言虚词
之其而以何于
虚词简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二中考53篇古诗文必考虚词归类题例一、之1、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助词“的”)2、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此”“这”)3、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代词“他”)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何陋之有?(《陋室铭》)(助词,宾语前置标志)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助词,后置定语标志)7、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助词,无实义,凑足音节)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助词“的”)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此”“这”)10、原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代词“他们”)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2、马之千里者(《马说》)(助词,后置定语标志)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助词,无实义,凑足音节)14、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助词“的”)1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此”“这”)16、燕、赵、韩、魏闻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此”“这”)1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助词,宾语前置标志)19、执策而临之(《马说》)(代词“他们”)20、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代词,代指这件事)21、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译)二、其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代词“他的”)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代词“他”)3、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指示代词“那”)4、不能指其一端(《口技》)(代词,用在数词之前,相当于“其中的”)5、其真无马耶(《马说》)(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6、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代词“他们的”)9、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代词“它的”)10、宜付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代词“他们”)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指示代词“那”)12、下视其辙(《曹刿论战》)(代词“他们的”)13、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代词“它”)1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指示代词,“那”)15、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代词,用在数词之前,相当于“其中的”)16、醉能同其乐(《醉翁亭记》)(代词“他们”)17、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代词“他的”)18、其恕乎(《论语》)(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19、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指示代词“这里”)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代词“他们的”)21、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代词“他的”)2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代词“他”)23、其乡人曰(《曹刿论战》)(代词“他的”)24、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指示代词“这里”“这样”)25、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代词“他们的”)26、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等]27、颓然乎其间(《醉翁亭记》)(相当于介词“于”,在)三、然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连词,“但是”)2、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这样”)3、屋舍俨然(《桃花源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6、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形容词词尾,“……地”)7、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既然这样,那么……”)8、然而不胜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这样,可是……]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虽然这样,那么……)10、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1、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形容词词尾,“……地)”1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虽然)这样,可是……”]13、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连词,“但是”)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指示代词,这样)四、而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连词,表承接)2、妇拍而呜之(《口技》)(连词,表示并列关系)3、窥镜而自视(《邹忌讽齐王纳谏》)(连词,表示修饰关系)4、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连词,表示递进关系)5、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连词,表示转折)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连词,表承接)7、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连词,表示并列关系)8、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连词,表示修饰关系)9、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连词,表示修饰关系)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连词,表示转折)1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连词,表示转折)12、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连词,表承接)1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连词,表示递进关系)14、执策而临之(《马说》)(表修饰关系)15、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连词,表承接)16、报先帝而忠陛下(《出师表》)(连词,表示并列关系)17、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连词,表承接)18、任重而道远(《论语》)(连词,表示并列关系)19、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连词,表承接)2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连词,表示转折)21、呼尔而予之(《鱼我所欲也》)(连词,表示修饰关系)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连词,表示修饰关系)23、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连词,表让步,有“尚且”的意思)2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连词,表因果)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连词,表示并列关系)26、醉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连词,表因果关系)27、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2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连词,表示承接关系)29、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30、隶而从者(《小石潭记》)(表并列,不译)31、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连词,与“已”连用,“已而”,不久)五、则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连词,表承接,就)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连词,表承接,就)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副词,就)4、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副词,就)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如果”)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9、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六、与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介词,“跟”“和”“同”)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介词,“跟”“和”“同”)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介词,“跟”“和”)4、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介词,“跟”“和”“同”)5、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动词,“给”“给予”)6、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介词,“跟”“和”“同”)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与“相”连用,意思是“一起”)8、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孰”连用,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七、虽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表示假设,“即使”)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表示假设,“即使”)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表示假设,“即使”)4、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表示假设,“即使”)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表示转折,“虽然”)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表示转折,“虽然”)7、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表示转折,“虽然”)8、游人虽未盛(《满井游记》)(表示转折,“虽然”)9、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表示转折,“虽然”)八、乃1、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副词,“竟”“竟然”)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副词,“才”)3、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副词,“于是”“就”)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副词,“竟”“竟然”)5、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副词,“于是”“就”)6、乃入见(《曹刿论战》)(副词,“于是”“就”)7、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副词,“于是”“就”)九、且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十、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介词,“替”“给”(表替代)‟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介词,“为了”“为着”(表目的)/动词,“做”“干”‟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介词,“向”“对”)(表对象)‟4、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介词,“被”(表被动)‟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介词,表示朝向某人或物,可译为“向”“对”)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可译为“为了”)7、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动词,“作为”“当作”)8、可以为师矣(《论语》)(动词,“做”“干”)9、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动词,“成为”)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动词,“是”)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作动词,译为“是”“做”“成为”等)十一、以1、仁以为己任(《论语》)(介词,“把”)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口技》)(复音虚词,“以为”“认为”)3、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介词,“根据”“按照”)4、不以千里称也(《马说》)(介词,“用”)5、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介词,“因为”)6、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目的,“来”)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复音虚词,“以是”,相当与“因此”/介词,“把”)8、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修饰,不译)9、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介词,“用”)10、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因果,“因为”)1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介词,“用”)12、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连词,表承接,可不译)1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介词,“因为”)14、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介词,“用”)1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连词,表目的,“来”)1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连词,表结果,“以致”)1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连词,表目的,“来”)1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复音虚词,“是以”,相当与“因此”/介词,“把”)19、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介词,“因为”)2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介词“把”)21、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连词,表结果,“以致”)22、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认为”)2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介词,“根据”“按照”)24、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介词,表示动作方式,可译为“把”“用”“拿”“靠”等)2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用来”)十二、于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介词,“在”)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介词,“对”)3、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介词,“向”)4、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介词,“从”)5、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介词,“比”)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介词,“在”)7、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介词,“向”)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介词,“给”)9、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介词,“比”)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介词,“因为”)11、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介词,“对”)1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介词,“在”)13、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介词,“在”)1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介词,“在”)15、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介词,和“是”连用,表示承接关系)16、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到”)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到”)十三、者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的(方面)]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的(言)]3、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的(人)]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的(人)]5、故渔者歌曰(《三峡》)[……的(人)]6、马之千里者(《马说》)[……的(马)]7、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满井游记》)[……的(人)]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的(事)]9、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的(山)]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的这两种情况]11、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的这两种情况]12、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代词,不能单独使用,一般附在形容词,动词或短语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代人、事,相当于“……的”“……的人”“……的事”)13、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助词,表判断)1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十四、乎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语气词,表反问,译为“吗”)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语气词,表疑问,译为“呢”)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语气词,表反问,译为“吗”)4、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语气词,表疑问,译为“呢”)5、其恕乎(《论语》)(语气词,表测度,译为“吧”)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7、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语气词,表测度,译为“吧”)9、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语气词,表反问,译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