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习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习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日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
究-中学数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彭荣
(重庆市渝北区白岩小学校,重庆40112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教学中本身存在或因课改产生的问题接踵而来,面对这些问题,教学主体即教师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自身的改变。
在这些教学的问题中,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师的,就是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问题了。
本文主要阐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28-02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方面。
本体性知识就是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就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即为数学知识,包括可通过语言进行传授的数学知识和无法进行言传的数学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师所具有本体性知识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中,有一个理念深入人心,那就是“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观念被人称为桶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人开始对桶论提出质疑,认为教师所拥有的水不该是死水,教师的水应当是随着教育的不断进行而不停更新的,应当是一汪活水。
还有人认为教师拥有多少水对学生来说没关系,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找水,这样即便教师没有水,也可以帮助学生或者指导学
生自行找水。
以上三种观点可以说是把教育的真正观点进行了分割,桶论说的是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活水论说的是教师所拥有知识的质量,而找水论则说明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
而教师真正该拥有的是这三者的统一。
另外,根据新课改实施后进行的教师本体性知识状况调研结果来看,举一例子,2008年7月某省对农村228名骨干教师进行了本体性知识的测试,以50分为合格,合格率仅为53%,其中82分为最高分,最低分15分。
测试中一道题目,两数相乘,一个数扩大到它本身的三倍,另一个数怎么样才能使得积不变,这道题70%的教师答错。
过去,教材中所说的是缩小三倍,而这一说法欠准确,应当是缩小到它本身的三分之一,新课改内容中体现了这一点。
从以上内容看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缺失还是很严重的。
二、本体性知识缺失原因
1.数学课程在学历教育中具有局限性。
现今小学中的数学教师所具备的大专及本科学历大都是在职期间通过进修获得,并非受到过全日制教育课程的学习,而这些教师在未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前所学的数学专业是在中等师范学校完成的,而中等师范学校所教授的数学课程未涉及系统的几何学内容。
在中等师范学校所学的数学专业知识在质量上难及高中毕业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比如,几何学中的图形变换属于解析几何,而过去的中等师范学校的数学学习内容不涉及解析几何,有的学校虽有涉及,但都未经过系统的讲授。
中师升为大专后,虽然解析几何内容被添加上,但只是简单地讲授坐标轴的平移。
坐标轴旋转等内容还是被删除或简化了。
并且,多数中师毕业的数学教师在中师学习期间是通过死记硬背来通过毕业考试的,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内容没有系统地理解与掌握,导致这些数学教师在
教授课程时照本宣科,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历教育数学素质的培养尚未拓展开来。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未经过数学课程的系统学习是导致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另外,对已学习过的知识的一种遗忘也是造成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一大原因。
教师在中师学习阶段主要学习的是数学方面的知识,而数学能力是在走入课堂后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能力主要包括计算、空间想象、逻辑思维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四种能力。
而在这四种能力中,教师尤为缺乏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缺乏这种能力就造成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弱。
教师在接受中师数学教育后,在在职期间进行深造时,不仅没有对数学学科内的几何学内容进行系统培训,而且,数学素质的培养也不到位,具有很大局限性,这也造成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
3.教师思维的“童化”。
记忆过程中遗忘总是会出现的,可以说遗忘是促进记忆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不应该被遗忘的数学知识遗忘了就是不应该的了。
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缺失仅仅是因为遗忘吗?不是的,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思维的“童化”。
许多小学教师在刚成为教师时,由于缺乏能够使小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把课程内容解释清楚的课堂语言,又不太了解小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工作困难。
而后,为了使自己的教课语言被听懂,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许多教师在课程的准备和教授过程中就能自然地按照小学生的思维进行了。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自己的思维就会被“童化”。
综合以上内容,不难看出,教师就职后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原因不仅是自然遗
忘,更多的是由于教师思维的“童化”,也就是随着教师对小学生所下功夫的加深,在教师身上体现出的本体性知识的匮乏。
三、解决本体性知识缺失的对策
1.对教师就职前所学数学课程内容进行补充。
首先,对于所谓的学生要取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而言,教师应该拥有的不仅是一桶水,而是一缸甚至是一汪活水。
教师所具备的教学知识应该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改革而不断变化,对旧知识不遗忘,对新知识继续记忆,始终保持自身数学知识的新颖和全面,具备比较广泛深厚的数学知识,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完成这个就需要对师范院校所学的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不断补充和调整,对原来所学的课程进行去粗取精,并把新课程改革所需增加的学习内容添加到学习中去,保障教师的知识储备。
其次,为使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课程时能够游刃有余,且可以有效地运用数学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师范院校对数学教师还应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等方面的培养。
为周全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同时兼顾师范类院校所必须面对的所受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又要满足这些准教师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导致专业学科边界模糊,所以在开设课程时不必单独为了这些内容开一门课程,只要把所需学习的内容融入到已有的课程中就可以了。
2. 对就职前教师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传统的高等师范学院对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偏向于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师范性,也就是忽视了如何教育学生未来就职后怎样教学这一方面。
师范院校的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学科知识,这是基础,在这基础之上还要学会学科教学方法,因为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走出学校后的第一出路就是走师范路线,也就是走进学校成为教师,而教师只有具备了教
学所需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的内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将准确的知识和能力教授给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同时,师范类院校在培养教师时,把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的同时教给学生如何归纳学习数学思想,如何发现数学中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数学观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师范类院校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地将高等数学的学习和初等数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在学习中研究,用研究来促进学习,让学习和研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对在职教师加强培训。
第一,引起教师自身关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与自身脱不了关系,外界的帮助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真正重要的还是教师个人对自身的认知和教师自己的努力。
因此,唤醒和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发现自身对本体性知识的遗忘,并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运用问答的方式寻找答案,教师个人经过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来对教师本体性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时,将数学教材与教师教学实践相结合,联系实际使教师学得会、学得进、用得上,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结合教材分析进行培训。
结合教材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将数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真实地面对并解决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学习比较多少时,教师教授给学生的是将索要对比的事物进行一一对应排列,然后比较多少。
而小学生的第一反应则是将两种事物分别进行数量的计算,然后通过最后的结果来比较多少。
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
方法,将教材上的学习方法灌输给学生,这是一种比较生硬的教学方法。
这就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时缺少教学对策,没有理解一一对应为何要在比较多少时引进,且很多教师也会怀疑,为什么一眼就可以看出多少的事物要通过一一对比来比较。
第四,结合课例点评进行培训。
数学中的知识是抽象的,相对于文科类的学习内容是理性的。
同样的数学知识,结合课例点评进行学习,比起传统的学习来说,能收到更加良好的效应。
结合课例点评学习,增加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会使培训内容只有道理,变得空洞,帮助教师学习。
但是,在对教师进行点评时要避免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出评价,坚持就事论事的点评态度,这样,才会受到多数教师的欢迎,培训课程才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数学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理性学科,是一门抽象学科。
在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品质,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造成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原因有外在原因和自身原因,外在主要是学历教育的局限性,教师自身原因主要是对本体性知识的遗忘和教师本身教学思维的“童化”。
而解决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主要对策也是从外在和教师自身两方面出发,加强教师职前的师范类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和对教师职后的专业培训,同时引导教师反省自身,帮助教师学会自主地弥补本体性知识。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李琼.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
[2]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
1996,(6).
[3] 黄建弘,等.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教育参考资料[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