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浅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合集下载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教育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主动参与。

在德育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思考学生主体性在德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1. 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学生主体性强调学生不仅是德育的对象,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成为德育的积极参与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主体性在德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生主体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德育也容易变成一种灌输式的过程。

而激发学生主体性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将德育融入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中去。

其次,激发学生主体性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德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而这需要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和调整。

只有激发学生主体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激发学生主体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通过激发学生主体性,可以使他们在德育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实现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

3. 如何激发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体性需要教师和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德育话题的兴趣,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自己的主体性。

其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德育参与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德育的过程。

学校也可以建立德育社团、主题沙龙等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性。

德育教育研究心得:在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德育教育研究心得:在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 ◆ ◆ ◆ ◆
德育教育研究心得: 在德育过 程中 发展沂市洗砚池小学)
【 摘要】 主体性是人具有 的本质特性,一方面, 他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 自觉能动 的掌握 。 另一方面,表现为人 的 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 的独立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使其具有主体意识 ,又具有 主体 能 力,才能真 正 实现 学生生 动活 泼主 动地发 展 。 【 关键词】德 育 学生 主体 性
回顾和 反 思十 多年 来 的学 校 德育 教 育 历 程 ,我 察 觉 敬 佩 的革 命 领 袖 或 民 族 英 雄 或 专 家 名 人 作 为 学 习 的 榜 和领 悟 出当前 学校 德育 之所 以滞 后 于变 革 的社会 现 实 , 样 ,用他 们 的事迹 激励 自己前 进 ;制 定一 个 实 现 自己理 落 后 于 当今学 生 的实际 ,其 中一 个 突 出 的 问题就 是 忽 视 想 信念 的行 动计 划 ,并 公布 于 众 ,在大 家 指 导 帮助 和 监 了学 生 的主体性 。 在 德 育 过 程 中如 何 发 展 学 生 的 主 体 督下落 实 。 三 、重 视道 德修 养 ,培养 良好 的意志 品格 性 ,是 德育 面 临 的新 课 题 。 研 究 其 方 法 问题 是 我 校 德 道 德修养 是 指思想 意识 和道 德 意 识方 面 的 自我 锻炼 育 改革探 索 的重要 内容之 一 。 满 足 学 生 合 理 的 道 德 需 要 ,发 展 学 生 健 康 的 和 自我 教 育 及 由此 而 达 到 的 一 定 的道 德 境 界 和 水 平 。 把 一定 的道德 转 化为个 体 的道 德 ,关 键 是个 体 自身 的道 个性 多年 来 ,我 们 常 把 道 德 行 为 的好 坏 归 因 于 道 德 认 德 修养 。 它 是 个 体 对 自己 进 行 的 自我 观 察 和 自我 调 识 ,忽视 了道 德 需 要 。 其 实 ,人 的 道 德 动 机 来 源 于 道 控 。 核心 的 问题 是形 成 一定 的 自制 力 。 当今学校 德育 要培 养 学生 的 自制 力 ,就要 改进 教 师 德 需要 ,学 生 中表 现 出来 的多种 多样 的道 德行 为和 道 德 能力 是 由多种 多样 的道 德 需 要 所 引 出 的 。 因此 ,在 道 的教育 态度和 教 育方法 ,对 学 生 实施 情 感 教育 和 自主 教 德教 育 中,如 何满足 学 生合 理 的道 德 需 要 ,成 为 我们 研 育 。 比如 ,在 教 育 学 生如 何 控 制 自己的 情 感 时 ,教 给 ( 1 ) 当 自 己受 到 表 扬 和 奖 励 究 的重要 内容 之 一 。 比如 ,到 了六 年 级 ,学 生 的 自我 他 们一 些 发 泄 的 方 法 : 时,要 控制 过 分 激 动 地情 绪 。 一 方 面 ,可 以给 同学 和 表现 欲 更 强 ,有 的想 当班 干 部 ,展 示 自己 的 管 理 才 能 老 师讲 自己的感 受 ,让大 家 一起 分 享 成 功 的喜 悦 ;另 一 等 。 老 师就 应 尽 量满 足 学 生 的 合 理 需 要 ,实 行 “ 干 部 方 面 ,想想 自己的不 足 及 继 续前 进 的 目标 。 ( 2 )当个 轮换 制 ”,让学 生竞 争 上 岗。 目前 班 里 4 6人 ,都分 别 人 受到批 评后 ,可 以通 过 适 当的方 式 ,如拖 地. 擦玻 璃 . 担任 过班里 的小组长 ,班 长 等 以上 的干 部职 务 ,而 且个 整理学 习用 具 等 积 极地 方 式 来 认 错,吸 取 教 训 等。 个干 的都很 出色 。 同学 们 发 起 了一 个 故 事 团 ,他 主 动 ( 3 )别人给 自己提意 见和 建议 时,要 虚 心接 受 。 ( 4 ) 与各 班联 系 ,利 用 活 动 课 时 间,饭 后 时 间 带 领 l O名 成 当个 人 受到委 屈 时 ,不要 用哭 吵 闹等方 式来 发泄 。 员到 各班 讲 故 事 ,受 到 同学 们 的欢 迎 。 实 践 证 明, 德 四 、尊 重学 生 的人格 ,提 高 自我教 育 的能 力 育过程 中,尽 可能支 持和 满 足 学 生 的合 理需 要 ,并积 极 学 生是活 生 生的个 体 ,独立 自主 性 是其 基 本 特 征 。 引导 学生进 行 实践 ,逐 步形成 到 道德 需 要 与 自我 教育 相 教育 者必 须注 意 维护尊 重学 生 的独 立 人格 ,提 高 自我 教 结合 的机制 ,学生 的道德 行 为就有 了坚 实 的基 础 。 育 能力 。 在 教育 活动 中一 直坚 持一 下几 点 : = 、注重 道德 情感 的培养 ,促进道 德 信念 的形成 1 . 自愿选 择 。 教 师把 选 择 活 动 的权 利 交 给 学 生 , 情感 是人特 有 的对 客观 事物 的态 度 体验 ,它 对人 的 指 导但 不命令 ,学生可 以根 据 自己 的兴 趣 爱好 选 择 活动 认识 过 程 起 评 价 和 监 督 作 用 。 它 对 主 体 产 生 道 德 需 内容 ,可 以多项 多次选 择 ,直 到 自己满 意 为止 。 要 ,形成 观念 和 信念 起 着 中介 作 用 。 道 德 情 感 是 人 们 2 . 独 立 自主 。 教 师 把 开 展 活 动 的 自主 权 交 给 学 形成 一定道 德信 念 的前 提和 基 础 ,对 学 生 主体 性 发展 起 生 ,诱 导 而 不 代 替 。 在 活 动 过 程 中 学 习 自己 管 理 自 着 激 发动 因的 作用 。 道 德 信 念 是 个 体 认 为 自己一 定 要 己,教育 自己,充 分发挥 自己的 聪 明才 干 。 遵 循 的并 决定要 去 实 现 的 信 条 。 它 不 但 是 某 种 心 理 成 3 . 学生在 实 践活动 中要 有 理想 、有 目标 、有 志 气 、 分 ,而 是深刻 的道 德认 识和 强烈 的道 德 情 感 以及 顽 强 的 有 追求 ,刻 苦锻 炼 自己的毅 力 ,想 方 设 法 使 自己 的爱好 道德 意志 的有机 统一 ;它 是 道 德动 机 的 高级 形 式 ,是个 形成 个 性特长 。 人产 生道 德行 为 的真 正 内在动 力 ,在 人 的 道德 心 理 结 构 4 . 积 极探 索 。 教师 要 为 学 生 提 供 机 会 ,使 学 生在 中处 于 中心 环 节 ,自然 它应成 为 学校 德 育追 求 的最 高 的 活 动 中积 极 思考 ,主 动 发 现 问题 ,及 时提 出 问题 , 自觉 目标 。 分 析 问题和解 决 问题 ,进 而 使其 创 新 意 识得 到 增 强 ,创 实验班 的 老师在 德育 过程 中 坚持 以情 为轴 ,通 过 组 造 才干 得 以提 高 。 织学 生读 我校 自编 的五 爱情 感 “ 四字 书 ”,背 五 爱情 感 总之 ,只有 在实 践 中才 能促 进 学 生 主体 性 发 展 ,锻 名家 格言 ,讲 五爱情 感 故事 等 ,进而 引导 学 生选 一 些 最 炼 未来 的 “ 当 家 人 ”。 这 只 是 自己在 德 育 方 面 积 累 的 有针 对性 的名 言作为座 右 铭 ,经 常带 在 身上 ,坚 持每 日 些 经验 ,德育 教育 不亚 于 智力 教 育 ,希望 有 更 多 的人 “ 三 省吾 身 ”,让它 激励 自己不 断进 步 ;选 一位 自己最 来关 注我 们祖 国 的未来 ,关注我 们 的德育 教育 。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定开放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共同探讨问题。

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体性,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开放性氛围、学生参与讨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任务。

1. 引言1.1 引言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在教学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品德素养。

本文将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探讨。

设定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感到自由和舒适,更容易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安排一些讨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倡导学生参与讨论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观点,思维得到碰撞和启发,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以上几点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设定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倡导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等多种途径。

提升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提升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提升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一、引言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德育工作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德育工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升德育效果。

二、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指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动性。

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接受德育教育,而且还需要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通过自我实践和自我反思,形成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提升学生德育主体地位的方法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德育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德育课程的制定、评价和改进中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具体做法:(1)设计开放性的德育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需求,设计开放性的德育课程,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其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制定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的需求和意见,并将其纳入到课程的制定和改进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评价,让他们从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这些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德育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责任和义务。

(5)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应该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

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

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
鼙 圈
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
◆ 齐许萍 付姣蕾
( 山东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邑市新村 r l t 学)
【 关键词】德育 学生
主体性
学校进行德育工作 , 首 先要尊重 学生的 主体性 , 强调在体 验 中发 展道 陶 冶 及 由此 而 达 到一 定 的 道 德 境 界 和 水 平 。 把 一 定 的社 会 道 德 转 化 为 个 德情感 , 在 实 践 中 培 养 良 好 习惯 , 进 而 内化 成 道 德 信 念 , 使 他 们 具 有 自尊 自 体 的道 德 , 关 键 是 个体 自 身 的道 德 修 养 。 信、 自我 控 制 、 独立判断、 自 立 自理 等 独 立 的人 格 , 具有创新意识 、 创 造 性 思 当今 学 校 德 育 要 培 养学 生 的 自主 能 力 , 就 要 改进 教 师 的 教 育 态 度 和 教
爱好。我校的各种兴趣小组 , 如乒乓球 、 棋类 、 计算机 、 科 技小组等 , 我 们教 不 觉 中 缓 和 了压 力 , 解 除 了烦 恼 。 师 也 会 让 学 生 自 由选 择 , 这样 使学生的 个性特 长和潜 能得到充 分发展 , 为 四、 发 展 学 生的 主 体 性 , 要 提 高 学 生 自我 教 育 的能 力 学 生 的 自主 发 展打 下 坚实 的 基 础 。 自我 教 育作 为德 育 方 式 的 总 和 , 包括 自我 认 识 、 自我 体 验 、 自我 控 制等 二、 发展 学生 的主体性 ,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方 面 。 这 一定 义 主要 把 自我 教 育 作 为 德 育 方 法 的 ~ 部 分 , 突 破 了思 想 政 治 在教学过 程中, 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资源主体 , 是 未开发的 富矿 , 是有 教 育 方 法 的局 限 , 把 它视 为 提 高 学 生 主 体 性 的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 部 分 。 自 着巨大发展潜能 和个别 差异 的活生生 的人。在所 有智 力正常 的学生 中没 我教育作 为一个过程表现为学 生从学校 接受信 息 , 产生 完善 自我的动机 , 有潜能 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学 生都具有先天禀赋 , 它是学生的资源 在新的层次上进行 自我认识和 自我 评价 , 从而迎接 新 的挑 战 , 并且 不断循 基础, 这个 基 础 决 定 其 可 以被 开 发 成 才 。 学 生 之 间 又 是 有 差 异 的 , 这 个 差 环提 高, 这样必然是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 异 表现 在 接受 教 育 的 不 一 致 性 。 社会 对 人 才 要 求 是 多样 的 , 教 师 就 要 注 意 如果 在 德 育 过 程 中 , 充 分 发 展 了 学 生 的 自主 性 , 那 么 它 就 会 大 大 缩 短 发扬每一个学 生之长 , 充分挖掘 学生的潜 能 , 使每 一个学 生都得 到充分 发 了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 因此 主动地参与教育 过 展。只要 条件具备 , 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程中 , 这样他们 自主意识也就会得到了显著增强 , 主体地位 也更 为突出, 他 三、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 要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意 志 品 格 们 的组 织 能力 、 人际交往能力、 自主 发展 能 力 也 会 得 到 较 好 的 培 养 与 提 高 。

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论文

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论文

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论文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论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当前中学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中学德育改革中,要通过变革德育观念,激发和引导学生的道德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等途径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关健词:德育;学生;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已成为当前中学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推进中学德育改革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1、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是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力。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素质发展,使学生主体的德性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以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的职能就是要开发学生个人主体所蕴藏的内在潜力,正是这种内在潜力的发掘,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的主体精神得到弘扬,从而使学生“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全部才能不受阻碍地自由发展。

所以,现代学校德育提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备性,就是要使学生的德性从受教走向自教、从教化转成自化、从他律变成自律,使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会生存,而且懂得发展自己;不仅能适应社会,而且能驾驭自己,能动地改革社会,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在人的自由发展中,个人自由的主体性是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人的德性发展。

所以,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其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具有自尊、自主、自强、自律的意识,使他们既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开拓创新的能力,成为一代生气勃勃具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主体。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内容摘要】随着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呼唤要给学生“空间”和“自由”,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得出以下几点看法:1、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高学习自主性。

4、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发挥思想品德教学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呢?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可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才可能全面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而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主要决定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水平。

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想想、议议、辨辨、评评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事物和现象各个部分的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心理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切真挚的师生情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为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所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教师应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

即便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用“你的回答很有道理、很独特”;“你很聪明”;“你的潜力很大,将来很有希望,一定要把它挖掘出来”;“谢谢你的参与”之类的话予以鼓励,教师由衷地高兴加之欣赏的表情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谈德育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谈德育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称。 要想顺应社会发展, 真正实现德育为社会主义现代让
建设服务的使命 , 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 笔者认为,学校德育方法重心的转移应是改革和调整的重 要内容之一。
一、 德育教育存在的误区 回顾和反思这几年来学校德育的历程 ,我们察觉和 悟出当前学校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 ,落后
施教 。
3. 使个体进步阶段化。 我们帮助学生进行 目 标分解 、 分
夫教货 20 6 ‘号 旬 料 0 年月 中 刊
级, 正确构建阶段性 目 让每一个成功哪怕是很小的成功 标, 都给学生以自信 , 让学生用 自 信点燃 自己渴望进步的火花 , 产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4. 使德育活动 自主化。把学校准备开展的每一项德育 活动及其目的要求交给学生, 让学生构思、 , 设计 让学生承 办、 主持, 让学生总结、 提高, 给学生一个较大的空间, 做到 人人参与, 个个受益。 (二)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 , 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需要是历史地产生的, 是在主体活动, 尤其是在实践中 形成和发展的。 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 人在创 造自 身需要对象时, 才能形成自己新的品格和新的需要。 我 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 要。 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 , 学生中表现出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灵魂, 体现着中小学教育的 基本 目的与归宿 , 贯穿德 、 、 、 智 体 美等教育实践 的各个方 面, 统摄着整个中小学教育。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中小学德 育进人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德育理论研究逐 步深化 , 德育实践的改革 日益深人。 个体品德的积极能动构 建, 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推旧出新、向前迈进的源动力所 在。 藐视” “ 学生品德构建和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 推广开 来, 就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阻碍。如果我们承认这一 点, 就应力求通过发展人的主体素质 、 提升人的主体性 , 培 养具有 自主性、 创造性的人, 去批判继承已有的道德 , 改造 其不合理的成分, 从而实现时代的超越。 中小学教育是面向 未来的大业 ,体性能进一步弘扬 , 这 就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 尊自 信、自 我控制、独立判 断、 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 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强烈的竞 争意识 、 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 有创新意识 、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学生主体性在德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和个性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学生主体性的定义、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学生主体性在德育中的作用以及学生主体性对教育者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什么是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生主体性强的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积极探索、思考和实践,具有自律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呢?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来培养学生主体性。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培养学生主体性。

教室应该是学生实践和探索的场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体验,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再次,要培养学生主体性,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引导学生在德育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生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当学生具备主体性时,他们会主动思考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和评判,有自己的价值观念。

这样的学生成长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次,学生主体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学生主体性强的学生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更好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再次,学生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主体性强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事务,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注重公共利益,培养起自己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后,学生主体性对教育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者应成为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引领者和激励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积极参与精神,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主体性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论文_教育论文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论文_教育论文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论文_教育论文【摘要】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关键词】德育;自我教育;个性教育;主体前言: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能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

有鉴于此,必须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一、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

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

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

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因此,德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但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将学生当成德育教育的主体,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本,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难于使学生准确理解,难于接受。

尤其对小学生而言,那些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遥远,太虚,太大,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学习、无法体验,自然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

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

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作者:齐许萍付姣蕾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3期德育学生主体性学校进行德育工作,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体验中发展道德情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习惯,进而内化成道德信念,使他们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

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必须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我校的各种兴趣小组,如乒乓球、棋类、计算机、科技小组等,我们教师也会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资源主体,是未开发的富矿,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

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先天禀赋,它是学生的资源基础,这个基础决定其可以被开发成才。

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表现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

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多样的,教师就要注意发扬每一个学生之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三、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

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更多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

比如,教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责任和选择能力,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本文将探讨学校德育教育如何在校园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分析其中的重要因素。

首先,学校德育教育注重提升学生对自我定位的意识。

学生在校园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和规则的状态,缺乏对自身的主动反思和认知。

因此,学校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社团组织和各类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

例如,在一些学校里,会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德育教育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和班级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关心他人,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义工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从而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作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评比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班级集体和集体荣誉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承担相应责任。

再次,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选择,而学校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作出理性的决策。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借助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资源,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样,学生在做出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提高自主选择能力。

最后,学校德育教育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

学校的德育教育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家庭和社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学校德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德育目标大而划一,没有形成明显的目标系列,缺乏针对性;德育内容单薄,观念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德育主体主动性发挥不够,直接影响德育实效性等。

本文重点阐述在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教育德育观念主体性作用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体,不依赖他人,自主地做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其中自主性中的“自”既是“自己”,也是“自我”,具有自主的意义。

在德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个人的意志、人格和理想,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

他们的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提升、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受教育者自主生成、自主构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弘扬学生的自主性,是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观念提出的新要求。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为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服务。

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者应给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创造情景、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道德观念教育实践中亲身体验,学会自主地进行思想道德信息的沟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展示自己,认识他人,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从中得到升华。

二、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性体验性是指每个学生都作为主体直接地、民主地、主动积极地参与一切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真实体验生活,体验到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其主体性素质的发展。

现代德育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充分了解德育内容和问题,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培育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摘要】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学生主体性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在德育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发挥主体性,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获得全面提升。

学生主体性不仅对于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和社会影响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德育过程、学生主体性、培养、激发、参与意识、个性差异、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核心、意义、促进全面发展、鼓励。

1. 引言1.1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思维、情感等都是由学生自己主导和控制的现象。

学生主体性是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特性和独立性的表现,是学生参与学习和德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和保障。

学生主体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品质。

学生主体性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学生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学生主体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德育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在德育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学生主体性的定义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并主导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学生主体性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者和个体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承担责任、表达意见、做出选择,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标题:探究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引言: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它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德育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就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学生主体性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主动积极地承担责任和参与其中的能力。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以下几点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德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而学生的主动性是发展道德情感的关键。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德育活动中,能够激发他们对道德的热爱和自觉地行为。

2. 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通过参与德育活动,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对于社会和集体的责任,从而培养起他们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行为。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德育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和积极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主动去获取道德知识,探讨道德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实施学生主体性的策略1.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

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设置场景和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德育中来。

2. 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能够发挥主体性。

通过座谈会、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具体参与到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价中。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德育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核心,受到广泛重视。

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其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绩,而且在品德上趋于完美。

但是,传统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主体性培养不够重视,因此德育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个性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这一观点。

一、注重学生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自主性,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

如果教师仅仅是一个纯知识的传递者,在课堂上只是不停地灌输知识,而对学生自主思考、发展创造力和其他方面的培养缺少关注,学生在经过长期的学习后很难主动提出问题或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

因此,优秀的德育教育必须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支持他们自我探索的过程,创造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环境。

二、注重学生经验的体验和价值学生的人生经验和课堂经验不同,因此我们只能用课堂教育体验去指导学生这个阶段的人生发展。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知识有强烈的体验和理解,那么大家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更有意义和效果。

自我经历不仅是有价值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课堂中应提倡关注学生自身经验的体验和价值,以此来激发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

三、注重学生生命的探索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非常具有特色和意义的,在传承人类基本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因此现代德育教育必须注重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从自发追求中获得成长。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被鼓励去尝试身处各种不同的环境和人群中,去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够更加尊重自己的人生。

四、注重育人的方法和方式育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方法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只关注某些具体的行为,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价值,而不顾及他们个人的特点。

因此,在育人中应注重个性化发展,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应被针对性地发展和支持。

在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在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在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校从1979年在全国第一家制订并实施《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提纲》,进行德育实验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全国德育先进校。

1992年,我们又制订了《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德育实验方案》,回顾和反思十多年来学伎德育的历程,我们察觉和悟出当前学校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比如,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育要促进入的社会化,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

再如,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

其结果,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现在的小学生再过几年、十几年将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回顾和反思十多年来班级德育工作的历程,我察觉并感悟到当前班级德育工作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比如,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些束缚学生手脚的条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的正常发展,并以此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来进行评价,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自然主动地发展。

教育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这样,是很难达到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这一根本目的的。

再如,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

其结果就是,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现在的中学生再过几年、十几年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二十一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
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研究其方法问题是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将我采用的办法举例如下: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

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如,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在黑板报工作中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参与班会课的主持工作等。

我就尽量满足学生们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

目前全班每一个人都分别担任过班级的小组长、少先队或共青团的小干部等以上的职务,而且个个干得都很认真、出色。

在每一节班会课上或每天的放学前,我都让同学们轮流上台来发言,就班级日常工作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一做法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

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

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

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

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
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

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我在班级德育过程中坚持以情为中轴,通过组织学生朗读征订的《教育周刊》上的校园故事,演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铭记在心,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我们学校每一个班级都会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来指引自己的前进方向;制订一个实现自己一定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于众,在大家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

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

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

“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

比如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我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

②当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

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

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能以哭闹、冷漠、甚至是厌世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
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

再如,在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我不仅向学生提出了简明易记的行为规范要求,进行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而且加强自律,时时处处在学生中间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

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因此我在活动中一直坚持以下几点:一是自愿选择。

教师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指导但不指令,更不包办代替。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多项多次选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是独立自主。

教师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完完全全地交给学生,可以适当地加以指导。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三是实践锻炼。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

四是积极探索。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总之,如果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班级德育改革的实践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独立,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