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合集下载

河流动力学及泥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河流动力学及泥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河流泥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李义天孙昭华(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河流泥沙研究包括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及以此为基础的河流模拟,是水利、地学及生态环境等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

近些年来各大流域中出现的多种泥沙相关问题,使泥沙研究扩展到区域及流域泥沙及工程及环境泥沙问题等方面。

由于河流泥沙研究的许多理论还有待完善,而江河治理开发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异常复杂,现有理论和方法还难以使所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因而,今后在继续深入研究泥沙基本理论的同时,应加强水沙变异条件下河床演变规律的研究,并从流域整体的角度,扩展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分析泥沙输移的规律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探索水沙调控的理论与技术。

关键词:河流泥沙研究进展发展趋势ReviewandperspectiveofriversedimentresearchYitianLiZhaohuaSun (Statekeylaboratoryofwaterresourceandhydropowerengineeringscience,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Abstract:Asthefoundmantaltheoryofhydraulicengineering,geomorphologyscienceandhydro-enviro nment,,whichincludessedimentproblemofregionorbasinscale,,,itisarguedthatmoreeffortsshoul dbemadeinsomekeyproblemsbesidesbasictheoreticalresearches,suchaschannelresponsestochanges offlowandsedimentregime,rulesonlargescalesedimenttransportationandregulationsondischargea ndsedimentprocesses.Keyword:riversedimentresearch;review1引言河流泥沙研究包括泥沙运动力学和河床演变学[1-4]。

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综述和展望

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综述和展望

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综述和展望 秦崇仁等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综述和展望秦崇仁,赵冲久(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天津300072)摘要:总结了推移质泥沙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海岸泥沙研究的动向,并展望了海岸泥沙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海岸;泥沙运动;研究中图分类号:T V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443(2003)02-0065-03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海岸动力过程(近岸水流、海岸泥沙运动、近岸波浪计算等)、波浪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波浪、建设物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新型港口、海岸建筑物的开发和研制、波浪变形的计算,沿岸流场的计算、波浪荷载的计算等。

今就海岸泥沙运动的几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展望,叙述如下。

1 推移质运动海岸泥沙运行的推移质运动首先涉及到的是波浪作用下的底部边界层,因为不论从动力学的观点、运动学的观点还是功能观点出发,底沙的起动和输移都与泥沙颗粒的受力状态有关,而底部边界层处于不同流态时,底部剪应力计算中的底部摩阻系数会有不同的函数表达形成,由于底部剪应力不能从流动的运动方程本身解出,因此,对于底部剪应力的推求就成为了推移质输沙研究的关键问题。

只有边界层为层流时,经过若干简化才能得到解析解。

对于底部剪应力,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加以概括。

一是将随机波浪和频谱概念引入到剪应力研究中,得到随机波浪作用下的底部剪应力谱,对于取得剪应力谱则有两种手段,一种为直接测量,另一种为数值计算。

推移质输沙率的大小事实上是个随机量,因此,亦应存在一个推移质输沙率谱,从波浪运动的随机特性而言,显然,在一个波列作用下应存在一个输沙率谱,即波浪的频谱→底流速谱→底部剪应力谱→推移质输沙率谱。

现在常用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都是单个波浪,或单色波(即仅有一个波高和周期)作用下一个周期内的平衡输沙率,对未来的展望应由已知的波频谱,求得推移质输沙率谱,最后给出某一时段(即含若干波列)内的总输沙率。

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综述和展望

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综述和展望

海岸泥沙运动研究综述和展望作者:刘斯奇杜壹轮来源:《硅谷》2013年第04期摘要对推移质泥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海岸泥沙的研究趋势、海岸泥沙的特性以及床面形态等,对海岸泥沙运动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泥沙运动;海岸;研究;综述;展望中图分类号:TV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129-2海岸泥沙运动的研究关系到航海、海洋军事、资源争夺、海洋运输等多个领域,而我国关于海洋泥沙运动的研究投入的资金以及精力仍就十分有限,并且没有建立起泥沙运动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海岸泥沙运动的研究和发展,本文对海岸泥沙运动研究进行了介绍,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对这一研究活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 海岸泥沙运行的推移质运动要对推移质运动进行研究,就不得不提到在波浪作用之下的边界层,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底部边界层泥沙的输移以及运动都与其受力形式息息相关,当此层面的泥沙处在不同的流动过程中时,可以用数学函数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底部摩擦系数以及剪应力,但是流动方程不能够计算出剪应力的大小,故而计算剪应力是研究推移质的重要问题,只有边界层处于层流状态时,经过一系列的简化过程才可以计算出答案,而目前对于底部剪应力的研究,必须要介入频谱和随机波浪因素,想要得到剪应力谱可以采取直接测量和数值计算两种方法,我们知道,输沙率其实是一个随机变量,这时,推移质输沙率谱则显得非常重要,结合波浪运动的随机性,必须每个波列都存在一个相应的输沙率谱,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是既定公式法,计算出的结果是在单个波浪下的平均输沙率,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利用一种的波频谱,对推移质率谱进行推算,最后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出总的输沙率。

此外,相对于不同底部的边界层,求出底部摩擦系数的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对于单色波而言,必须在得知摩擦系数的前提下才能计算出底部应力,所以现在很多研究人员都在对底部摩擦系数进行改良。

淤泥沙资源转型应用进展与前景展望

淤泥沙资源转型应用进展与前景展望

用 形 式主要 包括 用 淤 泥 沙 资 源合 成 泥 沙 砖 , 沙 备 防 石 , 泥 淤
泥 油井 泥浆 , 泥黑 陶 、 陶 , 沙多 孔 、 温 隔 热材 料 , 沙 淤 彩 淤 保 淤
水泥、 玻璃 , 淤沙 先进 陶瓷 、 火 材料 等 。本 文将 详 细 介 绍淤 耐
泥沙 资源转 型应 用 的进展 。
Ab ta t sr c Th e sbl yf rr s u cz t no ln iu e i n swa t fwae o s ra c n Chn si— efa iit o eo r iai fpe t l dme ta seo trc n e v n y i ia i n i o f s
淤 泥沙 资源转 型应 用进展 与 前景 展 望/ 洪顺 等 郝
・ 2 l 5 ・
淤 泥沙 资 源转 型 应 用 进展 与前 景 展 望
郝 洪 顺 , 利 华 仉 小猛 张 作 顺 翟 玮 谢 志 鹏 徐 , , , ,
( 北京科技大 学无 机非金属材料系 , 1 北京 1 0 8 ; 清华大学材料 系新 型陶瓷与精细工艺 国家重 点实验室 , 003 2 北京 1 0 8 ) 0 0 4 摘要 简要介绍 了我 国大 宗的水利废弃物淤 泥沙资源化 的可行性 , 详细 阐述 了淤泥 沙资 源转 型合 成玻 璃 、 陶
HA O o g h n ,XU h a ,ZH ANG a m e g ,Z ANG o h n , H n su Liu Xio n H Zu s u
ZH AIW e ,XI Zhi e g i E p n 。
( D p r n f n r a i No - tl c aeil, ies yo i c n c n lg e ig B in 0 0 3 2 S aeKe 1 e a t t o g nc n meal t r s Unv ri f e ea dTeh oo yB in , e ig1 0 8 ; tt y me o I iM a t c S n j j L bo w ea c n i e r c sig D p r n f tr l ce c n n ie r g T ig u ies y B in 0 0 4 a f Ne C r mi a dF n o es , e a t t e i i ea dE g n e i , s h aUnv ri , e i 1 0 8 ) s P n me o Ma a S n n n t jg

泥沙沉积管理的创新性进展

泥沙沉积管理的创新性进展
21 0 2年 4月
水 利 水 电快 报
E HI WR
第3 3卷第 4期
・ ^ ・ 一 ’ ・一 ’ ・ ^ ・ 、
、・ 一

l运行与管理 {
_1 .1 _1 . 1 t +1 _ 一
文章 编 号 : 0 -0 1 2 1 )402 - 1 60 8 (02 0 -0 80 0 - 4
三角 流入口 洲
水坝前最 大 泥沙沉积量
. . 水J 军
泊水 流 , 流 中 的 固体 颗粒 沉 积 。水 库 和 天 然 的湖 来 泊一 样 , 以不 同 的速 度 渐渐 淤 塞 。在 一 些 极 端 的 会 情 况下 , 水库 有可 能仅在 几 年 内就 被泥 沙完 全填满 。 只有通 过适 当 的管理 对 泥 沙 沉 积加 以控 制 , 库 才 水
在较 深 的大型水 库 中 , 沙 沉积 主要 与 混 浊流 输 送 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泥沙 的现 象有 关 。建 造 大型水 坝会 显著改 变人 工湖
内和水坝 下游 原天 然河 流 的水 流情 势 。考 虑 到在洪
泥 沙颗粒 , 体情 况取 决 于 流域 的 泥沙 补 给 和 水 流 具 强度( 以流速 和水 流紊 动程 度 表示 ) 。在 洪 水期 间 ,
水更 重 。 当挟沙 河 流 进 入 一座 大 型水 库 时 , 粗 的 较 颗粒 逐渐 沉 积下来 , 在 水 库 上 游人 口地 带 形 成 一 并
个 三 角洲 , 着沉 积过 程继 续进 行 , 随 三角 洲 向水库 深
2 实 例 研 究
本 文 以两座水 库 为例说 明 了不 同解决 方案 的差 异 和相 似之 处 , 以及 解 决 泥沙 沉 积 问 题所 采 取 的 方

泥沙研究报告

泥沙研究报告

泥沙研究报告
泥沙是由水流冲刷而成的颗粒状颗粒物,包含砂、淤泥、粘土等成分。

泥沙研究报告是对泥沙的产生、运动、变化等进行系统研究并总结所得到的科学报告。

以下是一份泥沙研究报告的可能内容:
1. 研究目的: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2. 文献综述:对泥沙的研究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和评价前人研究成果。

3. 研究方法:说明对泥沙进行研究的实验装置、采样方法、数据处理等方法和技术。

4. 泥沙来源与产生:分析泥沙的来源和产生机制,包括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泥沙的影响。

5. 泥沙运动与输送:描述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规律和输送过程,包括泥沙颗粒的运动速度、输运距离等参数。

6. 泥沙沉积与剖面:分析泥沙的沉积特征和剖面分布,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不同地点、时间的泥沙沉积进行对比和研究。

7. 泥沙粒度特征:研究泥沙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和组成成分,通过粒度分析,确定泥沙的粒径范围和分布情况。

8. 泥沙环境效应:探讨泥沙对水体环境、水生物和河岸等的影响,揭示泥沙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机制。

9. 泥沙资源利用和管理:提出对泥沙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的建议和对策,促进泥沙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10. 结论和展望: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对未来泥沙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

以上是泥沙研究报告的一些可能内容,具体内容还需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和调整。

浅谈泥沙研究的困难

浅谈泥沙研究的困难

作者简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泥沙工程学研究浅谈泥沙研究的困难周志德北京摘要本文从泥沙研究本身的几个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说明困难的原因百家争鸣优胜劣汰是泥沙研究取得进步的一个必由之关键词泥沙研究百家争鸣在世纪长期性以泥沙起动流速的研究为例由于难度大虽经许多研究人员在世纪进行现以窦国仁的工作为例年年年论泥沙起动流速再论泥沙起动流速根据窦国仁首先将薄膜水对泥沙颗粒起动的影响引入泥沙研究领域进行了长达出了较好的公式但是得到统一的结果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澄清起动流速公式属于半理论半经验的性质不准确性以泥沙实体模型试验为例但表单位南科院武汉水院长科院平面模拟泥沙悬沙悬沙底沙卵石推移质悬沙悬沙底沙卵石推移质模型沙表单位长科院长科院南科院南科院清华大学垂直模拟泥沙悬沙底沙悬沙底沙悬沙底沙悬沙底沙表单位长科院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垂直模拟泥沙悬沙推移质悬沙推移质悬沙卵石推移质表单位长科院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材料电厂煤灰电厂粉煤灰电木粉从上面沙问题至少采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无从得知当时采取这种办法的原委泥沙实体模型并不能作到完全相似个模型的成果相差较大的通过有领导的相互探讨和调整使试验成果能比较接近不确定性以泥沙数学模型为例我国现在往往用几个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同一个工是张仁教授的文章年平均实测冲刷量几乎是年平均计算冲刷量的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其中泥沙表三峡建库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量比较河段??宜昌九江宜昌城陵矶城陵矶汉口一点随想百家争鸣兹以泥沙起动世纪由于这些公式都没有考虑颗粒间黏结力的影响而对于细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经过并不太长的时间这些公式未经实用人员仍未注意到颗粒黏结力对起动流速的影响当然他任重道远按年输沙量排列全世界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窦国仁窦国仁惠遇甲王桂仙林秉南北京张仁钱宁万兆惠周年国内外公开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

建材研究的新热点—黄河淤泥沙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

建材研究的新热点—黄河淤泥沙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

t 山东 大学工释陶 瓷省级实验室 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丑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 1 济南 2 0 6 ; 5 01 南建筑材 料设计研究院 , 济南 2 0 0 ; 济南大学 5 0Z 3 济南 20 2 4 河北科技 大学 50Z 石家庄 00 5 ) 5 0 4 简要介 绍 了黄河淤 l沙 的特性 及相 关情况 , 卮 论连 了黄河淤 泥综台 用研 究竹进展 及主要成果 - 连 了其 概
A w o p c o id ng M a e i l t d - — Ne H t To i f Bu l i t r a s S u y- — — Pr g e s a o p c s f r Co p e e s v ii a i n f Ye l w v r S l o r s nd Pr s e t o m r h n i e Utlz to o lo Ri e it
p o r s n h r i c i v me t n wo k o o o r h n i e u i z t n o l w v rsl a e r v e d Th r — r g e s a d t er an a h e e n s i r n e r p e e s t i i f J v la o Ye l o Ri e i r e iwe . ep e t s n t t so d s ra x l t to sa a y e . e f t r r s e t o h o r h n i e u i z t n o l w v r e ts a u f n u t il p o a i n i n l z d Th u u e p o p c sf rt e c mp e e sv th a i fYe l Ri e i e o o sl a e p e it d I e e t y a s t e e h w e n e c u a 1 g p o r s n c mp e e sv tl a in o lo Ri e i r r d ce . n r c n e r , h r a b e n o r g n r g e s i o r h n i e u i z to fYe lw v r t i s t Th s wo k s o d b o ewe 1 I i r a fo tt r u h u h g swi e r a l r p ia i n f rt e n to i. i l r h ul e d n l t s ag e t f r h o g o tt ea e t r ma k b ei l to o h a i n . e h n c a c n my a d p o l i ei o d s th si o t n a t a i n f a c n r f u d h s o i l n f a c . l oo e n e p e 5 l l o o i a mp r a t v h pr c i lsg i c n e a d p o o n it r sg i e n e c i c i

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 o .59425005(Suppo rted by N ati o inal N 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 ina )。

来稿日期:1996209;收到修改稿日期:1996212。

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Ξ王兆印(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北京 100044) 提 要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泥沙运动研究的动向和资料积累,本文探讨了未来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新课题,包括河道运动动力学、河床形态与泥沙输移的关系、非恒定流河床冲刷率、湿地泥沙生态学模拟、河口萎缩和海流输沙、全球产沙和泥沙概算、泥沙造陆、河流自净、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黄河人造高含沙水流输沙入海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

关键词 泥沙运动力学 河床演变 非恒定流 湿地 土地利用 河口萎缩 人工智能 人造高含沙水流1 绪论泥沙运动力学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技术科学,主要研究泥沙在重力、流水、波浪和风力等作用下的冲刷、搬运和沉积过程以及这些运动过程所造成的宏观地貌演变。

微观上,泥沙颗粒在流体作用下起动、跳跃、悬浮和沉降。

这些过程依赖于颗粒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和流体的力学特性和边界条件。

宏观上,泥沙运动导致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

从更为长期的眼光看,泥沙运动是固体物质从山区搬向平原和海洋、造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在海洋沉积形成岩石的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泥沙运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对于生态学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黄河决口大量泥沙在中原地区淤积造成数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条件。

而在大江河口,泥沙源源不断地补给保证了两岸、江心洲和沿海城市的冲淤平衡和稳定。

泥沙在河口淤积造成的大片湿地是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例如密西西比河在路易斯安娜州南部造成的上万平方公里的湿地[1]和黄河三角洲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湿地,生物种群多样性非常高。

因此,泥沙科学是涉及水文学、水力学、地貌学、地理学以及环境与生态学和沉积学等多种学科的边缘性科学。

泥沙动力学研究方法、技术、进展及沉积学意义

泥沙动力学研究方法、技术、进展及沉积学意义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8, 8(1), 92-98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aghttps:///10.12677/ag.2018.81010Sedimentology Significance from SedimentDynamics of Research Method, Technology, ProgressYalin Qi1,2, Yande Zhao1,2, Yuanhao Li1,2, Ke Wang1,21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anxi2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Oil & Gas Fields, Xi’an ShaanxiReceived: Feb. 5th, 2018; accepted: Feb. 19th, 2018; published: Feb. 26th, 2018AbstractAnalyzing the motion law of water and sediment is common topic of sedimentary dynamics and sediment dynamics. Research of sediment dynamics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way for solving se-diment problem such as river regul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roach of sediment dynamics study, testing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progress, using research methods of sediment dynamics,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dimentary dynamics, researching on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variables and conditions of sedimentary dynamic process from dynamic view, and then studying the dynamics mechanism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ark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hydrodynamic, which will expand theory field and thoughts of sedimentary dynamics research, and improve precis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tud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depositional model and formation of dis-cipline concept,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sedimentary dynamics.KeywordsSedimentary Dynamics, Sediment Dynamics, Water Dynamics, Model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泥沙动力学研究方法、技术、进展及沉积学意义齐亚林1,2,赵彦德1,2,李元昊1,2,王克1,2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齐亚林 等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 西安收稿日期:2018年2月6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26日摘要分析水沙运动规律是沉积动力学与泥沙动力学面对的共同课题。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泥沙研究进展_李义天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泥沙研究进展_李义天

DOI:10.16239/ ki.0468-155x.1999.06.006泥沙研究 1999年12月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第6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泥沙研究进展李义天,谢鉴衡,王明甫(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武汉430072)中图分类号:N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68-155X(1999)06-0026-031 工程泥沙实验室概况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工程泥沙(原名河流泥沙)实验室成立于1958年,实验室占地4500m2,水槽大厅内有大、中、小三个玻璃水槽,三相流管道输送系统自成体系,可单独运行,河工模型试验大厅有完备的清浑水系统及较为先进的测控网络系统。

研究方向覆盖了泥沙运动基本理论、防洪及治河工程、河流模拟理论和技术等与工程泥沙有关的领域,理论联系实际是我校泥沙研究的宗旨和特色,紧密结合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直是我校泥沙研究的主攻方向。

实验室积极参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1985年以来,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各类生产任务,为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李家峡、公伯峡、万家寨、小峡,金沙江向家坝及溪洛渡,澜沧江小湾、景洪,洪水河白龙滩,白龙江紫兰坝,赣江万安等20多个水电工程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为长江、黄河治理、城市防洪、航道及港口整治、南水北调及大型火电厂取水工程等泥沙问题的解决,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参加国家工程建设的同时,实验室努力探索工程中涉及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基本理论问题,为推动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非均匀沙起动与输移、分组水流挟沙力、高含沙水流紊动结构等泥沙运动基本理论问题,修建工程后的河床演变及河型转化、江湖关系等河床演变基本规律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河流模拟理论与技术在我室飞速发展,所研究的多套泥沙数学模型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其理论与技术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一整套实体模型设计理论与方法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开发的河工模型试验测控网络系统已投入运用,自制的水位计、地形仪、微型流速记数器等已销往国内外。

天津港工程泥沙研究及其进展

天津港工程泥沙研究及其进展

天 港 程 沙 究 其 展 津 工 泥 研 及 进
孙 连 成
(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天津 305 ) 046
摘 要: 总结分析 了天津港不 同建设时期在工程泥沙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根据长期实测 水文 、 泥沙等
资料 , 采用原观分析 、 物理模型 、 数学模 型 、 水槽实验 、 中子示踪 、 分析 等多 种手段对 天津港进行 了长 遥感
图 1 天津港平面布置示意图
F . Lyu o T肌j o i 1 aot f i i r g nP t
收稿 日期 . 0 —0 —1 ; 修 回日期 20 0' 2 ' 6 6 2 2 0 06— 6一 8r
作者简介: 孙连成( 5 一) 男, 1 3 , 研究员, 9 山东省 日 照市人 , 从事港口 航道工程研究。
家主枢纽港, 是世界 2 大港 E之一 。3 万 t o l O 级巨轮有望近期 进港 , 这在建港史上是一个奇迹 。天津港的建
设与发展 , 在每个 阶段都与科学研究和治理紧密相关 , 本文对不同时期的港 E建设与研究进行 了综述分析。 l
1 开港初期建设 与研究
天津港开港初期 , 在一 、 二码头仅有 5 5 0 个 0 级泊位 , 0 t 航道宽约 6 底高程为 一 . m 港 内泊位和航 o m, 55 ,

64m左右 , . 宽为 6 。航道年平均淤强达 20m2 0m . _。 J
通过研究分析 , 得出天津港开港初期淤积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 内水域面积过大 ; 港 防波堤残损; 北堤缺 口
14 淤积原 因及 防淤 措施 .
的存在; 港北吹泥弃土的 自然回淤等 , 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减轻回淤的一期工程设想_ : l J

清华大学泥沙研究回顾_王光谦

清华大学泥沙研究回顾_王光谦

DOI:10.16239/ ki.0468-155x.1999.06.005泥沙研究 1999年12月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第6期清华大学泥沙研究回顾王光谦,张 仁,惠遇甲,王桂仙,王兴奎(清华大学,北京100084)中图分类号:N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68-155X(1999)06-0021-051 基本情况简介清华大学泥沙研究室是国内外著名的泥沙研究基地之一,它的前身起始于1971年的清华大学水利系三门峡基地。

泥沙研究室成立于1978年,是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宁教授创建的。

现有在职人员17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5名。

林秉南院士、谢鉴衡院士、窦国仁院士、梁应辰院士为兼职教授。

共培养出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在读研究生近20人。

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3名。

泥沙研究室所属的泥沙实验室为清华大学一级实验室。

实验室面积4750平方米。

模型大厅长120米,宽24米。

有大型可调坡活动水槽1座(长64米,宽1.2米),中型活动水槽4座,及直径2-8英寸、长133米的四条循环管道和水沙分离系统。

实验室还有先进的测量仪器,如开发研制的图象显示流场测量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流量自动控制系统及红外测沙仪等获得清华大学实验设备奖。

泥沙研究室自创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六五”至“九五”攻关课题,完成黄河洪水和泥沙问题综合治理研究、长江葛洲坝泥沙模型试验、长江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泥沙模型试验、长江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及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秦山核电站取水口及循环系统泥沙问题、高含沙水流运动、固体物料管道水力输送等重大课题。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多项奖励。

完成学术论文及科研报告6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0部,曾获得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和高教出版社优秀图书特等奖。

研究方向包括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河工模型试验、河流海岸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高含沙水流、固体物料管道输送、两相流基础、泥石流、治河工程、水土保持等方面。

中国泥沙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泥沙研究的几个问题

摘要:几千年来泥沙一直是中国河流治理和灾害防治中的难题。

众所周知,黄河频繁的迁徙和洪水灾害就是泥沙淤积的结果。

中国学者在黄河治理和土壤侵蚀、水库淤积、河口海岸泥沙漂移、泥石流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促进了学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文概述这些泥沙问题、治理方略和研究成果。

在21世纪,泥沙研究将面临新的挑战。

泥沙理论研究方面,非恒定流输沙、环境泥沙学、生态泥沙学和经济泥沙学将成为新的生长点。

为了检阅现有泥沙理论和研究方法,国家大量投资对三峡工程建设中和建设后的泥沙运动和沉积规律进行大规模的测量。

中国的泥沙研究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关键词:土壤侵蚀;黄河;水库淤积;河口泥沙;泥石流;非恒定流;植被发育;经济泥沙学1 土壤侵蚀及治理人类生存的环境之健康状况取决于土壤、水、空气和生物群的质量。

据统计,全世界地表土壤在降雨作用下每年被侵蚀600亿t ,其中170亿t被河流输送到海洋。

这种侵蚀造成了每年50~70亿公顷农田退化。

中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有水蚀面积125万km2,风蚀面积188万km2,还有冰蚀面积125万km2。

换言之,全国46%的陆地遭受侵蚀。

长江流域每年水土流失22亿t,黄河流域23亿t。

从1950~1996年,人们治理了70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

但在同期,由于砍伐森林,开发农业,过渡放牧,采集药材,开矿等又增加了6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

例如,仅长江流域坡耕地面积就有1 100万公顷,水土流失较高;神府-东胜煤田仅在1988~2000年间就开挖了1.6亿t土壤,大大增加了当地的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也造成了大量营养物质和化肥的流失。

据估算,每年有200万t的氮肥通过侵蚀带入水域,成为引发赤潮的重要原因。

中国学者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方法是实验室模拟,野外人工降雨和数学模型,建立了一些侵蚀率与雨滴激溅、土壤结构与组成、表面结皮、植被发育、地形与坡度等参数的关系公式[1]。

50年来泥沙研究所主要研究进展

50年来泥沙研究所主要研究进展

第6卷 第3期2008年9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 wer ResearchVol .6 No .3September ,2008收稿日期:2008-07-30文章编号:1672-3031(2008)03-0170-1350年来泥沙研究所主要研究进展韩其为,胡春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北京 100044)摘要:50年来,泥沙研究所几代科技人员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对我国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研究,为一些重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三门峡、小浪底和三峡水库上下游的泥沙问题解决,黄河和长江等河道演变研究和治理、黄河口演变和治理等,无不包含着我所职工的心血。

不少科研人员,在所里组织和个人自觉开展相结合的形式下,不间断地开展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经过一批研究人员的艰辛努力,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如浑水异重流、泥沙运动随机理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及河床演变等理论成果,其中一些达到了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为将我院提升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河流泥沙;河床演变;河道治理;水库;工程泥沙中图分类号:TV14文献标识码:A1 前言泥沙研究所(原名河渠所)成立于1956年,主要从事大江大河的治理开发和大型水利、水电、火电和核电工程中有关泥沙问题的研究,重点研究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床演变、江河治理、工程泥沙、河流模拟理论与技术、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泥沙灾害与防治、泥沙配置与综合利用等。

50多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遍布全国主要江河流域和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在黄河与长江治理、三门峡、三峡和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围绕泥沙处理的“难点”问题,做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对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泥沙基本理论和江河治理技术方面整体居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共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5项。

鄱阳湖泥沙及沙地研究进展评述

鄱阳湖泥沙及沙地研究进展评述
中 国水土保持 S C 0 1 WC 2 1 年第 8期
・ 5・ 4
鄱 阳 湖 泥 沙 及 沙 地 研 究 进 展 评 述
莫明浩 , , 汤崇军 涂安 国 , 海金 一 , 郑
( . 西省 水土 保持 科 学研 究所 , 西 南 昌 30 2 ; . 1江 江 30 9 2 江西 省水 利科 学研 究 院 , 西 南 昌 30 2 ) 江 30 9
施最严格 的水 资源 管理 制 度 、 严格 的水 土 保持 监 督监 测 制 最
度。
“ 十一五” 期间, 先后组织申报创新成果 3 项, 5 其中获黄黍创新
成果 三等奖 1项 , 获黄 河上 中游管理 局创新 成果 一等奖 4项 、 [ 者简介 ]郑宝 明( 99 ) 男 , 作 15 一 , 陕西佳县人 , 高级工程 师 , 从 事水土保持管理 、 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 。 [ 收稿 日期]2 1 0 0 0 1— 3— 1
[ 关键词 ]泥 沙来 源; 沙地变化 ; 水土保持 ; 生态修 复 ; 阳湖 鄱 [ 摘 要 ]回顾 了我 国对鄱 阳湖泥沙及沙地的研究成果 , 总结 了在鄱 阳湖泥沙来源及 变化趋势、 沙地 形成及其 变化 、 沙地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0 0 4 (0 1 0 04 0 0— 9 1 2 1 )8— 0 5—0 3
生 态修复等 方面的研 究进展 , 出 了今后 的研 究方向 。 提
[ 中图分 类号]S5 ; 1 14 17 X 7 .
鄱 阳湖是我 国第 一大淡 水湖 泊 , 也是 地 球上 的重 要湿 地 ,
它在维系长江水量平衡 和生态安全方 面发挥 着重要 的作 用 , 对 鄱 阳湖进行研究 和保 护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随着 鄱 阳湖生 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论 述
C I A WA E E O R E 2 0 . H N T R R S U C S 0 8 21
泥沙研 究的进展与展望
胡 春 宏 ,曹 文 洪 ,郭 庆 超 , 陈 建 国
( 中国水利 水 电科 学研 究院 ,0 0 4 北 京) 10 4 ,

要 :通过 对 泥沙 运动 、 河床 演 变 、 程 泥 沙 、 沙模 拟技 术 等 领域 近 年取 得 的 重要 成 果和 发展 动 态的分 析 , 工 泥
河 流 泥 沙 学 科 是 一 门 综 合 性 的

基 础 技 术 科 学 , 研 究 泥 沙 在 流 体 中 它
的 冲 刷 、 运 和 沉 积 规 律 . 水 利 学 搬 是 科 的 理 论 基 础 之 一 . 括 泥 沙 运 动 力 包

近 期 泥 沙 研 究 值 得 关 注
能力 是 不 同 的 , 建立 了高 低含 沙 水 流
的 统 一 挟 沙 能 力 公 式 。该 公 式 中 的 指 数取 值 是 固定 的 ,系数 也 较为 稳 定 ,
的 若 干 进 展 1 . 运 动 与河床 演变 泥沙
( 】 均 匀 沙 不 平 衡 输 沙 规 律 1非 近 年 对 泥 沙 统 计 理 论 、 沙 能 力 挟 等 前 沿 科 学 问 题 进 行 了 完 善 和 深 化 利 用 悬 沙 与 床 沙 交 换 强 度 理 论 直 接 建 立 冲 淤 方 程 . 理 论 上 颇 为 严 格 地 从 给 出 了扩 散方 程 的 一般 边 界 条 件 , 得 到恢 复饱 和 系数 的理论 表 达 式 , 出 提 了 各 种 输 沙 条 件 下 挟 沙 能 力 级 配 的 表 达 式 , 证 了 床 沙 质 和 冲 泻 质 具 有 论
关键 词 :泥沙 : 河床 演 变 ; 库 淤 积 水
P o r s a dp o p c nsdme t td / h n o g C oWeh n , u ig ho C e inu r ges n r s et e i n u y/ C u h n , a n o g G oQn c a , hnJ g o o s Hu a
流 与 泥 石 流 等 多 方 面 的 内 容 , 及 水 涉 文学 、 力 学 、 洋 动 力 学 、 貌 学 、 水 海 地
系 统 开 展 了 泥 沙 起 动 规 律 及 起 动 流 速 研 究 . 次 利 用 范 得 华 力 解 释 首 了 由 于 f 颗 粒 1 膜 水 接 触 而 产 生 的 细 薄 黏 着 力 , 给 出 了 表 达 式 : 立 了 瞬 并 建 时 起 动 流 速 的 理 论 公 式 . 包 含 反 映 除
认 为 我 国 泥 沙研 究 水 平 总 体 处 于 国 际 领 先 地 位 。 根 据 新 形 势 对 泥 沙 研 究 提 出 的 新 要 求 , 出 了今 后 要 加 强 泥 沙 提
基 夺 理论 、 河流健 康 与环境 泥 沙 问题 、 泥沙 资源化 与优化 配置 、 业应 用软件 的开发 等方 面的研 究 。 商
us g a e・
K e r s e i n ;i e b d e o u i n;e e v i sl t n y wo d :s d me t rv r e v l to r s r or i a i t o
中 图 分 类 号 : V1 T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l 2 (0 8 2 — 0 6 0 10 一 13 2 0 )1 0 5 — 4
相 同 的 挟 沙 能 力 规 律 . 采 用 全 沙 挟 为
小 的变 化可 以通过 理 论 分 析来 估 算 ,
避 免 了 泥 沙 数 学 模 型 中 水 流 挟 沙 能 力系 数和指 数选 取 的不确 定性 。
( ) 沙 起 动 规 律 2泥
学 、 床 演变 学 、 程 泥沙 、 道 与 港 河 工 航 口治理 、 土 流 失 与 治 理 、 含沙 水 水 高
Ab t a t M an c i v n e t n d v l p n te d sr c: i a h e e ln s a d e e o me t r n ma e n t d e o e i n mo e n , rv r e e o u i n d i su is f s d me t v me t i e b d v l to , wa e w r s s d me ta d s d me t smu a i n a e i to u e .I i o n h t Ch n s i h e d n o i o n t e t r o k e i n n e i n i l t r n r d c d t s f u d t a i a i n t e la i g p st n o h o i o e a lsu i s o e i n .Ne e u r me t r d n s d me t su y v r l t d e f s d me t w rq i e n s a e ma e o e i n t d ,wh c C S o a i h o i s rv r h a t ih f U n b sc t e re , i e e l o h a d e i n a in p o l m,o tmia i n f s d me t s a d a l c t n a d o t r e e o me t f r o n s d me t t r b e o p i z to o e i n u e n lo a i , n s fwa e d v l p n o c mme ca o r i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