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在GPS(全球定位系统)控制测量中,D级技术是指具备一定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的技术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的要求。
第一,测量精度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比较严格,通常要求水平精度在10毫米以内,垂直精度在20毫米以内。
这个要求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满足一般工程测量的需求。
第二,测量可靠性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具备高可靠性,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都要保证。
测量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避免外部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要求测量设备的工作稳定,减少误差的积累。
第三,数据处理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将测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整理,得出准确的控制坐标。
数据处理应具备高效性和准确性,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测量结果。
第四,测量环境要求。
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在测量环境方面进行限制。
首先,要求在无遮挡的开阔地区进行测量,避免地面物体对信号的屏蔽;其次,要求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避免大气条件对信号的影响;最后,要求在较少干扰的环境下进行测量,避免外部电磁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五,测量设备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使用高质量、高精度的GPS测量设备。
测量仪器应具备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测量精度,能够稳定接收和处理GPS信号,同时要求设备具备较长的工作时间和稳定的工作性能。
第六,数据质量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测量数据具备较高的质量。
在测量过程中,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剔除异常数据和孤立点,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具备高的测量精度、可靠性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测量环境和测量设备方面也有相应的要求。
这些要求保证了D级GPS控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满足了一般工程测量的需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1、D级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首先考虑起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D级GPS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不少于3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D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2、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1.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等;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2.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3.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4.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5.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6.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7.选点时应设计水准联测路线,对于要联测等级水准的GPS控制点,尤其是当点位处于河流、湖泊、水库的边缘时,在其位置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其水准联测的可能性;8.标石类型:地面采用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混凝土普通标石i,楼顶采用建筑物上标石j;9.点位标志①中心标志:采用长10cm、直径4cm的铜质或不锈钢标志;在金属标志的正中位置用小钻头凿刻深2.0mm、粗1.0mm的小洞作为GPS观测的对中点;在标志面刻绘“D级GPS点国土资源局”字样;②标石规格:标石类型如下图所示:10.D级GPS点的命名应尽量采用所在地的村、单位、地理名称等命名,利用旧点位的应尽量利用原名称;D级GPS点的编号按D01、D02等编排,其中:D代表等级, 01是顺序号;11.点之记在埋石工作完成后按统一格式对点之记进行绘制和整理,采用标准A4纸张打印输出,确保点之记内容完整、格式统一、整齐美观;点之记中的交通路线图、交通情况、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找点信息,以便查找点位,并力求简单明了、语言精练;3、野外观测1.野外观测的准备工作① D级GPS控制网的野外观测仪器应满足下表的要求:② GPS接收机应经省级测绘仪器设备检验鉴定机构校准合格,持证投入生产;开工前还应对GPS接收机按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9.1-9,4的要求进行检视、检验、校验;③作业前根据作业的接收机台数,选择合理的网形布设路线;2.野外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D级GPS控制网的野外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一定要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②天线高量测时,测前测后各量一次天线高,读数精确至1mm,当互差小于3mm后,取中数采用,否则,应重新架设、整平仪器,量取天线高;③ GPS接收机开机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开启记录键开始观测;④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严禁10m以内使用对讲机和手机;4.D级GPS测量记录① D级GPS测量记录手簿应采用统一印制的观测手簿进行记录,并应根据点位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更新点之记,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及接收机号等,观测手簿应用2H铅笔或碳素墨水填写;②观测原始数据要转换为RINEX格式文件,且RINEX文件应满足下列要求:a.保证数据文件中测站点名及其它信息的正确性;b.保证数据文件中天线高的正确性,要求与手簿记录中的一致;c.确保文件名的正确性和唯一性;d.最新的有效版本;③无论原始观测数据,还是RINEX格式数据均要求做备份,应用光盘或优盘复制一套,另一套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中;④数据的存储介质要求有明确的标识,其内容主要为:生产单位名称、测站名称或测站编号、施测年代、观测年月日等;⑤测站上所有规定作业项目经认真检查均符合要求,记录资料完整无缺,将点位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4、数据处理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D级GPS控制网的野外数据处理宜利用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按原码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外业观测采集的数据应转成RINEX格式进行备份;2.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①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σ = ±22)a*b(d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 —固定误差=5mmb —比例误差系数=1ppmd —相邻点间距离km②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③ 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下表要求: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定1×10-6④ 独立闭合环或闭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Wx ≤3n σWy ≤3n σWz ≤3n σWs ≤3n 3σ式中:n 为闭合环边数;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Ws=222z y x W W W ++⑤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两两比较应满足:ds ≤22σ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5、重测和补测1.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独立基线相连结,则在该点上应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独立基线;2.可以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检验中超限的基线,但应当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得超过规程规定,当超过规定要求时,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3.由于点位不符合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项限差技术规定时,可以按设计的要求另增选新点进行重测;6、平差计算在基线向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按照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平差计算可使用随机商用软件,但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差结果须提供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V△x≤ 3σV△y≤ 3σV△z≤ 3σ式中: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否则,认为该基线或附近的基线存在粗差,应在平差中采用软件提供的自动方法或人工方法剔除,直至上式满足;2. 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在1980西安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dV⊿x≤2σdV⊿y≤2σdV⊿z≤2σ式中: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否则,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中存在一些误差较大的值应自动或人工的方法剔除这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上式满足;。
菏泽市D级GPS控制测量设计书
菏泽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D、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山东省地质测绘院二○一○年十月菏泽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D、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1 概述 (1)1.1工作目的与主要任务 (1)1.1.1工作目的 (1)1.1.2主要任务及工作量 (1)1.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1.3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3)1.3.1 图件资料 (3)1.3.2 控制资料 (3)2 作业依据、基准及主要精度指标 (5)2.1作业依据 (7)2.2基准的选择 (7)2.3主要精度指标 (7)3 设计方案 (8)3.1 工作步骤及工艺流程 (8)3.2 D、E级GPS控制测量 (10)3.2.1布网方案 (10)3.2.2 点名、点号命名原则 (10)3.2.3 选点 (10)3.2.4 埋石 (11)3.2.5 观测 (12)3.3四等水准测量 (15)3.4菏泽市各县(区)控制网改算 (16)4项目实施计划 (18)4.1人员配置 (18)4.2硬件、软件配置 (18)4.3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19)5 质量目标及保障措施 (21)5.1项目质量目标 (21)5.2质量保证措施 (21)5.3安全保障措施 (21)5.4检查验收 (22)6 提交成果 (23)6.1文字报告 (23)6.2控制测量资料 (23)附表、附图附表一:GPS点之记附表二:GPS观测记录手簿附图一:菏泽市D级GPS控制点设计图附图二:菏泽市牡丹区E级GPS控制点设计图附图三: 菏泽市四等水准路线设计图1 概述1.1工作目的与主要任务1.1.1工作目的近年来,菏泽市各县(区)都在城区或局部区域布设了D级GPS控制网及以下等级控制网,这些控制网在城镇地籍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调查工作的拓展和深入,这些控制网(点)已不能满足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需要。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和规范标准
1 分类方法一:A、B、C、D、E级1.1参考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1.2 界面显示参数1.3 划分标准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表1.2布设原则:表1.3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表1.4级别 B C D、E单频/双频双频/全波长双频/全波长双频/单频观测量至少有L1、L2载波相位L1、L2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机数≥4 ≥3 ≥2观测:表1.5级别级别B C D E卫星截止高度角/度10 15 15 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 ≥4 ≥4 ≥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 ≥6 ≥4 ≥4 观测时段数≥3 ≥2 ≥1.6 ≥1.6时段长度≥23h ≥4h ≥60min ≥40min采样间隔30 10-30 5-15 5-15注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该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扣除期间的重复卫星数注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纪律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注3:观测时段≥1.6,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设站点数应不少于GPS网总点数的60%注4: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数据处理(1)外业数据检核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的规定:ds≦2σ (1.1)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
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1.2)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计算按12.2.5规定执行。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组定位和导航系统,通过将自身位置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信号进行比较,可以确定用户的精确位置。
D级GPS控制测量是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在2毫米的水平误差内定位点的三维坐标,在垂直方向精度更高。
技术要求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高精度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达到2毫米的水平误差以及更高的垂直方向精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天线、高灵敏度的接收器和高质量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实现。
2. 高灵敏度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在信号弱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高灵敏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灵敏度的天线、低噪声的接收器和多路径补偿技术来实现。
3. 实时性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实现实时性,确保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取测量数据。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速数据传输和快速响应时间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实现。
4. 可靠性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这可以通过使用多个接收器进行数据纠错、使用过程中对测量数据进行监控和数据后处理技术来实现。
5. 适用范围广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的适用范围需要广泛,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监测、公路、桥梁、隧道、电线杆等方面。
应用场景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1. 测量建筑物在建筑工程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建筑物的结构,以确定建筑物的实际尺寸和位置。
2. 道路监测在道路、隧道和桥梁的监测和维护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和检测基础设施的实际位置和坐标。
3. 电力监测在电力监测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电线杆和电缆的准确位置。
这可以帮助电力公司更好地监督和维护电力设施。
4. 土地测量在土地测量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土地的边界和地形。
这可以帮助土地所有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土地。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实时性和可靠性的定位技术,适用范围广泛。
GPS控制测量各种要求规范限差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 73—2010注: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2cm。
二、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长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
一、二级网最大边长可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各项限差规定 σ())((22bd a +=σ采用表1-1加乘常数) 同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53x ≤, σω53y ≤, σω53z ≤, σω53≤ 同步环只计算三边同步环,))((22bd a +=σ,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异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n 2x ≤, σωn 2y ≤, σωn 2z ≤, σωn 32≤n —独立环的边数,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22bd a +=σ,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重复基线限差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计算)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σ∆3V X ≤,σ∆3V Y ≤,σ∆3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应满足下列要求(或者进行已知点检查,已知点点位变化相对于约束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低于表1-1规定的上一等级控制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σ∆2dV X ≤,σ∆2dV Y ≤,σ∆2d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控制网测量中误差m ≤σ⎥⎦⎤⎢⎣⎡=n WW N 31m ,N 为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 为异步环边数,W 为异步环全长闭合差。
各项限差规定σ ())((22bd a +=σ采用表2-1加乘常数) 同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5n x ≤, σω5n y ≤, σω5n z ≤, σω5n 3≤ n —同步环的边数,))((22bd a +=σ,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异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n 2x ≤, σωn 2y ≤, σωn 2z ≤, σωn 32≤n —独立环的边数,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22bd a +=σ,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重复基线限差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计算)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σ∆3V X ≤,σ∆3V Y ≤,σ∆3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约束平差中,控制网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D级GPS控制网技术指标
D级GPS控制网技术指标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定位和导航的先进技术。
D级GPS 控制网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控制GPS系统误差的技术。
下面是D级GPS控制网的技术指标,详细介绍如下:1.网络精度:D级GPS控制网的主要目标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因此,网络精度是评估D级GPS控制网性能的关键指标。
D级GPS 控制网的网络精度应达到亚米级甚至更小,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2.网络稳定性:D级GPS控制网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网络稳定性通常通过安全系数来衡量,安全系数越高表示网络越稳定。
在D级GPS控制网中,应保证网络稳定性大于等于53.网络覆盖范围:D级GPS控制网应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网络覆盖范围应涵盖全球范围,并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4.网络可靠性:D级GPS控制网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以克服各种干扰和故障。
网络可靠性可以通过冗余设计和备份系统来提高,以确保即使在部分系统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提供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5.数据质量:D级GPS控制网应提供高质量的测量数据,以确保准确的定位和导航结果。
数据质量可以通过对测量设备和算法的优化来提高,以减少误差和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6.系统容量:D级GPS控制网应具有足够的系统容量,以支持大量用户和同时的定位和导航请求。
系统容量可以通过增加基站数量和优化网络结构来提高。
7.安全性:D级GPS控制网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纵。
安全性可以通过加密通信和身份验证等措施来保护用户和系统数据的安全。
8.实时性:D级GPS控制网应能够实时处理和更新测量数据,以及及时提供定位和导航结果。
对于一些实时应用,如交通管理和航空导航,实时性是至关重要的指标。
9.成本效益:D级GPS控制网应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以确保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可行性。
成本效益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和管理策略来提高,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GPS控制网等级
GPS控制网等级1、控制网等级及其用途按照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3814-2009),GPS测量按其精度分为A、B、C、D、E五级。
其中:1)A级GPS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构成,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卫星精密定轨测量。
2)B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者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
3)C级GPS测量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
4)D级GPS测量用于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
5)E级GPS测量用于测图、施工等控制测量。
2、精度要求3、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布设1)布设原则CORS依据管理形式、任务要求和应用范围,划分为国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和专业应用站网。
(1)国家基准站网国家基准站网的布设应顾及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自然条件因素。
在即将实施的国家大地基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60个地基稳定、分布均匀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中:新建150个、改造60个、直接利用已有的站150个)。
(2)区域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是指在省、市地区建立的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主要构成高精度、连续运行的区域坐标基准框架,为省、市区域提供不同精度的位置服务和相关信息服务。
区域基准站网的布设按实时定位精度而选择基准站间的距离,当采用网络RTK技术满足厘米级实时定位,其区域基准站布设间距不应超过80KM。
(3)专业应用站网专业应用站网是由专业部门或者机构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的基准网站,用于开展专业信息服务。
它的布设间距主要根据专业需求,当满足实时定位分米级要求,则基准站布设间距一般在100~150KM之间。
2)基准站设计与选址基准站设计时应根据基准站网布设原则,在图上标出设计基准站站址,同时标明基准站及其周围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与设计有关的地震台、人卫站,以及可以利用的GPS、大地测量网站点。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级控制测量技术要求D GPS、级控制网的网型设计D GPS1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
首先考虑起GPS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
级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GPSD不少于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3级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GPSD的平均距离如下表:平均距离的;最大距离可为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相邻1/3-1/2倍。
2-3点埋石选、级控制网D2GPS进规,并按下列定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控制网级选DGPS 行。
考选定点位。
同时料,实地勘察测选点人员应收集区地质资1).有点之记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扰环视环察卫星通境与电磁干得到土地应标志牌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树关内容,实地立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部等能定在.点位应选择稳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2)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3)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
100m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4).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5)线等,距离不小于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200其距离不得小于米。
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50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6)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以上无遮挡。
米以内的各种固15°50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1.1.设计目的 (3)1.2.任务概述 (3)二、测区概况 (3)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2.2民族种类 (3)2.3已有资料情况 (3)2.4测区的范围: (3)三、设计的依据 (3)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4.1GPS测量 (4)4.2水平角观测 (6)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4.2.2导线网 (6)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六、设计方案 (7)6.1布网的原则 (7)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10)6.5.外业选点埋石 (10)6.5.1选点 (10)6.5.2标志埋设 (11)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2)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2)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2)7.2安置天线要求 (12)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3)7.3观测方法 (13)7.3.1 GPS 观测方法 (13)7.4 地籍勘丈 (14)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4)7.4.2. 宗地图编号 (14)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4)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5)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5)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7.4.8 宗地图 (15)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6)7.4.10提交成果 (16)7.5数据的记录 (16)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9)8.3.1数据处理 (19)8.3.1无约束平差 (19)8.3.2约束平差 (19)8.4 GPS 高程拟合 (20)七、提交成果 (20)八、参考文献 (21)D级GPS控制网技术方案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结合“GPS”技术完成一项“GPS”D级网的技术设计,为下一步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提供基础控制。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控制测量技术方案控制测量是地籍细部测量的基础,也是获取界址点、土地面积准确的保障,本调查范围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网。
本项目利用现有的平湖市GPS控制网成果,平面采用平湖市城市坐标系,比例尺采用1:50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分幅及编号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基础平面控制网基础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静态定位测量,GPS控制网布设为D级GPS网。
基础控制网要求一次布设完成,控制点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分布尽量均匀,网型结构坚固合理,施测后整体平差。
(2)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点是在基础控制(首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测定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
图根控制网一般分为:一级图根、二级图根.其测量方式可选用RTK技术,也可以使用附合导线或结点网导线。
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根据界址点、地物点位置及其密度决定,通常每平方公里应布设100—400点。
1、GPS基础控制网测量① GPS网的布设在本调查区及周围2000Km2的范围内统一布设18个D级GPS点作为基础平面控制网,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级GPS点及图根控制点,采用4台以上GPS接收机进行数据采集。
②选点、埋石a.GPS点之间由于边长较长,不要求相互之间通视;b.点位应满足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便于发展;坚实稳定,易于永久保存;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和高压输电线路50米;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满足GPS观测条件;交通便利;c。
GPS点应埋设标石,也可以在较为固定的水泥路面上切割标石面,埋放中心标志的办法;d。
提供GPS点点之记一份,点之记为DWG或DOC格式.③外业观测a。
外业使用经检验合格的GPS接收机进行静态定位模式观测.b。
D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仪器要求见下表。
表:GPS静态定位测量仪器要求表c. D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设计指标见下表:表:GPS静态定位测量技术设计表d。
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编写单位:编写者:年月日审核意见:审核者:年月日桂林市七星区GPS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一、测区概况七星区位于桂林市的东南部,北至迭彩区,南至 穿山公园,西至象山区,东至桂林环城公路。
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拔150米。
测区房屋较多,通视不是很好。
但测区平坦,交通便利,便利了测绘工作的开展。
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110°17' 49" - 110°19' 57",北纬25°15' 50" - 25°18' 00" 之间。
二、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1、《GPS 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2、本次实习《技术设计书》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4.国家测绘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CH2001-92)。
城市各级GPS 控制网平均边长 表1(单位:km )等级 C D E 一级 二级 平均距离 10~15 5~10 2~51 〈1城市各级GPS 控制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表2等级 固定误差a比例误差b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 10 5 1/120000D 10 10 1/80000E 10 20 1/45000 一级 10 20 1/20000 二级 15201/10000表3:级别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km 水平分量 /mm 垂直分量 /mmB5 10 50 C 10 20 20 D 20 40 5 E20 40 3三、坐标系的选择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1°,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19带,3°带的第38带。
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面坐标系统选用WGS-84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
横轴加常数500000m。
GPS的约束平差选择桂林本地的自建坐标系统和无大地水准模型的椭球,卫星星历采用广播星历。
GPS控制测量各种规范限差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 73—2010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1注: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2cm。
二、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长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
一、二级网最大边长可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异步环或附和线路边数的规定表1-2GPS 测量各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1-4各项限差规定 σ())((22bd a +=σ采用表1-1加乘常数) 同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53x ≤, σω53y ≤, σω53z ≤, σω53≤ 同步环只计算三边同步环,))((22bd a +=σ,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异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n 2x ≤, σωn 2y ≤, σωn 2z ≤, σωn 32≤n —独立环的边数,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22bd a +=σ,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重复基线限差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计算)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σ∆3V X ≤,σ∆3V Y ≤,σ∆3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应满足下列要求(或者进行已知点检查,已知点点位变化相对于约束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低于表1-1规定的上一等级控制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σ∆2dV X ≤,σ∆2dV Y ≤,σ∆2d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1控制网测量中误差m ≤σ⎥⎦⎤⎢⎣⎡=n WW N31m ,N 为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 为异步环边数,W 为异步环全长闭合差。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GPS一、任务概述1.任务情况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本次GPS术开发区,为配合开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需要在燕郊网。
级GPS的测区范围内建立D约20km22.测区概况公里、南距天津260公里、东距唐山144公里、距秦皇岛测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西距天安门35经济区域的腹地,市场广阔,腹地”“金三角25公里,是北京、天津、唐山120公里、北距首都国际机场深远。
米,燕郊开发区位于海河下游,属暖温带18.742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测区面积约为-11.5℃2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无霜期。
26cm77cm,最大降雪厚度最大冻土深度183天,650.911.7℃,常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3.测区范围。
39°53′—39°57′161°51′,北纬测区地理坐标为东径测区位置及面积。
—62.5km20483995.600;Y:X:718.0km—724.0km。
22.0km2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4.测量技术设计依据)测量规范》GPS2001-92《全球定位系统((1)CH《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73-972()CJJ《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1002-95)CH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1003-954()CH《城市测量规范》8-85CJJ5()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5.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GPS根据规程规范,D级技术要求项目10平均边长(km)~5≤10a(mm)固定误差≤10比例误差b(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5000在实际布网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GPSⅠ提高网的可靠性。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1、D级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
首先考虑起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
D级GPS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不少于3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D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
2、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
1).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2).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3).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
4).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5).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6).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
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范围本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按静态、快速静态定位原理,建立测量控制网(简称(GPS)控制网)的原则、等级划分和作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GPS控制网的设计、布测和数据处理。
2.坐标系和时间系统2.1:坐标系2.1.1:GPS测量采用广播星历时,其相应坐标系为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
该坐标系的地球椭圆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GPS测量采用精密星历时,其坐标系为相应历元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YY。
当换算为大地坐标时,可采用与WGS84相同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
2.1.2:当要求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或其他参考坐标系时,可按坐标转换等方法求得这些坐标系的坐标。
当要求提供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其他高程系高程时,可按高程拟合、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方法求得这些高程系统的高程。
3.精度分级3.1:GPS测量按其精度划分为AA、A、B、C、D、E级。
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可用于C、D、E级GPS控制网的布设。
3.2:各级GPS测量的用途:AA级主要用于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精密定轨;A级主要用于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B级主要用于局部形变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C级主要用于大、中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
D、E级主要用于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的控制测量。
AA、A级。
可作为建立地心参考框架的基础。
AA、A、B级可作为建立国家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基础。
GPS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一、前言 (1)二、 GPS 控制测量概述 (1)三、 GPS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3)(一)、采集和分析测区经济地理等情况以及已有的测绘成果成图资料 (3)(二)、确定所采用的坐标系及起算数据 (4)(三)、控制网的网形设计 (4)(四)、部份 GPS 点的水准联测方案的制定 (6)(五)、技术设计书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6)四、 GPS 控制网布设 (6)(一)、野外选点 (6)(二)、埋石 (7)(三)、布设特点 (7)(四)、布网原则 (9)(五)、提高 GPS 网可靠性的方法 (10)(六)、提高 GPS 网精度的方法 (11)(七)、布设 GPS 网时起算点的选取与分布 (11)(八)、布设 GPS 网时起算边长的选取与分布 (11)(九)、布设 GPS 网时起算方位的选取与分布 (12)五、 GPS 控制网布设方案 (12)(一)、同步网(环) (12)(二)、异步网(环) (12)六、 GPS 基线解算 (15)(一)、GPS 基线结算的观测值 (15)(二)、基线解算(平差) (15)(三)、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指标 (15)(四)、影响 GPS 基线解算结果的几个因素 (17)(五)、影响 GPS 基线结算结果因素的应对措施 (18)(六)、基线精化处理的有力工具-残差图 (19)(七)、GPS 基线的解算的过程 (19)七、 GPS 基线向量网平差 (20)(一)、GPS 网平差的分类 (20)(二)、GPS 网平差的过程 (21)八、 GPS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22)(一)、技术总结的作用 (23)(二)、技术总结的内容 (23)一、前言测量工作必须遵循“有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原则。
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
控制网又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测定点的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点的高程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1、D级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
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
首先考虑起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
D级GPS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不少于3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D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
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
2、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
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
1).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2).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
方便观测的位置。
3).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
4).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5).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6).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
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7).选点时应设计水准联测路线,对于要联测等级水准的GPS控制点,尤其是当点位处于河流、湖泊、水库的边缘时,在其位置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其水准联测的可能性。
8).标石类型:地面采用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混凝土普通标石(i),楼顶采用建筑物上标石(j)。
9).点位标志
①中心标志:采用长10cm、直径4cm的铜质或不锈钢标志。
在金属标志的正中位置用小钻头凿刻深2.0mm、粗1.0mm的小洞作为GPS观
测的对中点。
在标志面刻绘“D级GPS点国土资源局”字样。
②标石规格:标石类型如下图所示:
10).D级GPS点的命名应尽量采用所在地的村、单位、地理名称等命名,利用旧点位的应尽量利用原名称。
D级GPS点的编号按D01、D02等编排,其中:D代表等级,01是顺序号。
11).点之记
在埋石工作完成后按统一格式对点之记进行绘制和整理,采用标准A4纸张打印输出,确保点之记内容完整、格式统一、整齐美观。
点之记中的交通路线图、交通情况、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找点信息,以便查找点位,并力求简单明了、语言精练。
3、野外观测
1).野外观测的准备工作
①D级GPS控制网的野外观测仪器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②GPS接收机应经省级测绘仪器设备检验鉴定机构校准合格,持证投入生产。
开工前还应对GPS接收机按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9.1-9,4的要求进行检视、检验、校验。
③作业前根据作业的接收机台数,选择合理的网形布设路线。
2).野外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网的野外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一定要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
②天线高量测时,测前测后各量一次天线高,读数精确至1mm,当互差小于3mm后,取中数采用,否则,应重新架设、整平仪器,量取天线高。
③GPS接收机开机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开启记录键开始观测。
④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严禁10m以内使用对讲机和手机。
4).D级GPS测量记录
①D级GPS测量记录手簿应采用统一印制的观测手簿进行记录,并
应根据点位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更新点之记,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及接收机号等,观测手簿应用2H铅笔或碳素墨水填写。
②观测原始数据要转换为RINEX格式文件,且RINEX文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a.保证数据文件中测站点名及其它信息的正确性;
b.保证数据文件中天线高的正确性,要求与手簿记录中的一致;
c.确保文件名的正确性和唯一性。
d.最新的有效版本。
③无论原始观测数据,还是RINEX格式数据均要求做备份,应用光盘或优盘复制一套,另一套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中。
④数据的存储介质要求有明确的标识,其内容主要为:生产单位名称、测站名称或测站编号、施测年代、观测年月日等。
⑤测站上所有规定作业项目经认真检查均符合要求,记录资料完整无缺,将点位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4、数据处理
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D级GPS控制网的野外数据处理宜利用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按原码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
外业观测采集的数据应转成RINEX格式进行备份。
2).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①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
σ= ±2
2)
a
b
*
(d
式中: σ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
a —固定误差=5mm
b —比例误差系数=1ppm
d —相邻点间距离(km )
②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
③ 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定(1×10-6)
④ 独立闭合环或闭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
Wx ≤3n σ
Wy ≤3n σ
Wz ≤3n σ
Ws ≤3n 3σ
式中:n 为闭合环边数;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Ws=222z y x W W W ++
⑤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两两比较应满足:
ds ≤22σ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5、重测和补测
1).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独立基线相连结,则在该点上应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独立基线。
2).可以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检验中超限的基线,但应当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得超过规程规定,当超过规定要求时,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
3).由于点位不符合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项限差技术规定时,可以按设计的要求另增选新点进行重测。
6、平差计算
在基线向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按照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
平差计算可使用随机商用软件,但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无约束平差
无约束平差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
平差结果须提供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
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x≤3σ
V△y≤3σ
V△z≤3σ
式中: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否则,认为该基线或附近的基线存在粗差,应在平差中采用软件提供
的自动方法或人工方法剔除,直至上式满足。
2). 约束平差
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在1980西安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
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
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
dV⊿x≤2σ
dV⊿y≤2σ
dV⊿z≤2σ
式中: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否则,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中存在一些误差较大的值应自动或人工的方法剔除这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上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