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岩明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王岩明新世纪的教育要求现在的教师用过去的知识教现代的学生造就未来的人才。
教师的职责不能只停留在使学生“知之”的水平上,而应上升到“好之”、“乐之”的层次上来。
我们要赋予学生发展的潜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的创新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下面,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为此,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微笑教学,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关心、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位学生,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在学习上为其师,在生活上为其友,把真诚和智慧全部奉献给学生,让学生亲近你、信任你、甚至关心你。
建立了这种亲切师生关系,学生就愿意学、愿意问。
这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求知欲望想方设法捕捉住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争取更大的成功。
成功感是学生学习上取得进步、成就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
获取承认,取得成功是每个学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的欢乐会成为其进步学习的有效诱因。
为此,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我常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你的见解真独特!”等加以激励。
三、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教学中存在这种情况,教师把“听话”学生作为最有价值的道德标准,往往对学生“乱插嘴”或“接下茬”现象持否定态度,并对这样的学生很反感,而事实上这些学生表现出“越轨”时,教师采取种种措施制止这种现象,殊不知,长期这样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教学环境,怎么会有学生质疑呢?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式教学。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功能的多元化,在学校教育领域,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切体验和教学心得,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与同仁共同商榷、提高。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心理学实践证明,人在有兴趣时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奋,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营养,并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都调动起来,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同时能引起高度注意,激起饱满热情,产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努力注重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1.关系民主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
因而,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亲切、热情、平等的态度,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积极地投入进去,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情境教育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能持久引发学生极大兴趣,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求的教育思想。
它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更好地理解语文内容,并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思维能力正在形成的小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最根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把语言文字训练同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发展儿童语言,也要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如《温暖》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认知方面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主、活跃、有创意的学习语文知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促使学生产生创意。
可以结合外部资源让学生进行自我搜寻学习,例如电视、网络、电影等外部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自主发现。
其次,老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信任感,让学生不怕失败和错误,从而更加积极地探究和创新。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更加活跃自主。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游戏、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激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例如,在讲解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做角色扮演、进行创意设计等活动,鼓励学生加入更多的元素,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创新最直接的能力,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创设更多的实践环节。
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夸张、堆砌或乱写等效果明显的写作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老师可以设定一些实践性强、既有知识的要点,又有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比如阅读一些寓言故事、怪物故事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于更好的理解故事中的动物情境可以设计出新的结局。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小学阶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事实。
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
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
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建立学生良好心态和心理素质“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两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如果只是从创造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挥来看,这两者同样必不可少。
语文教育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使它们相互促进、和谐结合、协调发展。
例如:勤奋、自信、勇敢、谦虚、细心、进去心、责任感、顽强的毅力等其他优良的品质;刺激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克服困难,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等良好的心态;正确评价自己,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等优秀的品质。
这些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性格和素质的塑造,并不仅仅是非智力的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智力因素的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这是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志。
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基础课的语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一、要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建立一个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第斯多惠),为此,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
注重创新教育的美国教育非常强调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常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
而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注入式”、“满堂灌”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教师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只重思想内容的分析,轻视课文感悟,考试也过分强调标准答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独立见解,严重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要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应做到“教师是思考力的培养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霍姆林斯基),我们要改变一味让学生保持“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积极营造自由、安全、和谐、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发挥,少制定规矩,不轻易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肯定学生点滴创新,确保学生在民主氛围里更好地发挥创新才能。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但注意力不够持久;爱动,但精力不够集中。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他们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励他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习。
如学“旦”字的意思时,先让学生自己看书,仔细观察字形,揣摩字意,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最后师生归纳总结出“旦”字的意思是:“日”指太阳,“一”是指一天,“旦”就是早上太阳出来了,新的一天来到了。
另外,小孩子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为了要表现自己,都会仔细的观察字形,说出自己比较容易记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寻有效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的创新兴趣。
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
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早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创新好奇。
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
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
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
二、启发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品质。
创造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幻想、敏感性等。
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老师传递——学生接受”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这些理解就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向四面八方产生的辐线,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
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
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而这种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二、自主学习、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
然而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我在进行语文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师生学习定向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
小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特别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阅读教学为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素养为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外部环境刺激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情绪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和谐愉悦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不断产生兴奋点,始终处于学习与思维的亢奋状态,不断迸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氛围枯燥紧张,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师生关系对立,教学关系紧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只有知识的单向传递,没有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
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基本上没有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只是如同机器在接收现成的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首先,以情感激情启智。
情感可以说是教学的“润滑剂”,没有情感的教学将如一潭死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只是在机械地进行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没有对学习的激情,哪里能有创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师生关系,以情感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以情感缓和教学的紧张与枯燥,以情感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使教学真正成为知识互动与情感沟通的良性过程。
其次,以民主带动学生。
课堂不是“教堂”,而是“学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学堂。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将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各种意见与看法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交流与讨论中交汇在一起,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共同探究问题,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中。
四年级语文课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年级语文课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小学教育中,四年级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通过四年级语文课文来实现这一目标呢?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运用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
例如,在讲解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时,可以先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其次,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有趣故事或背景知识。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介绍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关键在于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和质疑。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当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换一种表达方式会怎样。
同时,鼓励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和内容提出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时,学生可能会质疑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行为是否合理,或者结局是否可以有其他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质疑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拓展思路。
三、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情感。
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巨人、孩子等角色,在表演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寓意。
此外,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
在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首要的就是敢于创新教学。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
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
然而,要达到教学创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本文特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有关研究显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放松的学习氛围,提供自由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进行思维思考。
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所谓自由情境,就是在课堂上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包括行为和思维,使学生能够自由表现发挥。
再者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独特奇异想法否定或批评,要让学生消除顾虑,敢于直接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发展的潜力。
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自由,真正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
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课堂内容、多媒体等多种媒介,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由好奇到感兴趣,进而才能到达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
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加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让他们进入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保持好奇的姿态,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从感兴趣到赶发问,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当中,一步步培养起创新的意识。
二、引导质疑思考,激发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
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学生能够质疑也是一种创新。
古人云:“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如何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如何培养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素质教育中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之中,更应优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只有创新才能谋求发展,只有创新才能立足于不败这地。
语文学科做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充分发挥其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一、营造创新环境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由“教学生学”到“学生自己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合作的氛围。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表达,积极参与,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之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自由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独立思考。
学生表现只要有肯定的地方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即使有缺点,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完善。
同时,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他人乃至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培养创新品质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创新离不开学生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为坚其信念,让学生默念“我自信,我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予 鼓励使学 生相信 自己的能 力 ,从 而 自信 。如 一个信 任
的 眼神 , 一 个 微 笑 的点 头 … … 可 以使 学 生 信 心 倍 增 , 攻
克难 关。其 次 ,课 堂应培养 学 生 的坚 韧性 。科学 上没 有
平 坦 的 大 道 可 走 ,没 有 坚 韧 性 ,任 何 创 新 想 法 都 不 过 是
把 行 动 落 实 到 实 处 。 理 论 知 识 与 体 验 生 活 相 结 合 ,课 内
与课 外 相 结 合 ,从 而 达 到 塑 造 学 生 美 好 心 灵 ,培 养 学 生 良好 道 德 品质 的 目的。
2 、把 课 外 知识 融入 课 堂教 学
社会就 是大课 堂 ,要想学 好 《 品》 这一科 ,不 能 思
新 意识 和 能 力具 有 十 分重 要 的 意 义 。
一
、
更新观念 。营造创新环境
.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主 渠 道 之
一
,
课 堂 教 学 应 该 内 容 丰 富 多 彩 ,形 式 灵 活 多 样 , 要 有
创新离不开学生 的 自信 心 ,不相信 自己的眼睛和判 断力 ,
课 外 学 习 的 空 间 是 广 阔 的 ,教 师国情 、国策、国内外局势 以及人们 关心的敏感话题 , 从报纸 、新 闻、杂志 上收 集资料 ,自主选题 ,自主 展开
学 习过 程 , 自主 总 结 学 习 结 果 ,将 课 外 知 识 融 入 到 课 内
【 摘
要】创 新能力是基础教 育课程 改革 的新要 求。小学语 文教 学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 能力,教 师应注
意做 到 :更新观念 ,营造创新环境 ;鼓励 自信, 养创新 品质 ;打破模 式,培 养创新 思维 ;激发 兴趣 ,培 培 养创新能力。 【 关键词】 小学语 文 创新 能力 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材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就会认真地学好这门课程,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微笑和信任带入课堂,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棒?”“谁最聪明?”“谁能把老师问倒了”“你真了不起”“你真勇敢”“你的创意太好了”“老师很佩服你”……来鼓励学生,把-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错了可以重答,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质疑,对老师的教学可以提意见。
有了这样民主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说敢想,这样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萌发出创造的新芽。
二、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在语文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的能力作用。
只有解放思想,营造一种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教师应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
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
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
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_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_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教学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
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
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
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
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勇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
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
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
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
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
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
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
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之一。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跳出传统的观念,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修辞、写作、阅读等多个方面。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讨论和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
语文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写作是一个整合、表达和创造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灵活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创设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语文教学应该创设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不受束缚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和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
2. 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表达和思考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重在基础教育。
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更好地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型人才。
关键词:观察;猜想;质疑;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民族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鼓动学生猜想,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旨在以发现创造为目标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内在的,驱使人创造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而“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对一些问题发出疑问,从中产生了好奇心理,事实上这些行为已显示出他们朦胧的创新意识的萌芽。
这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的问题及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活动,应该有耐心、有诚心,并要热情地诱导、支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如,在教学《小猫种鱼》一课时,学生都认为小猫的行为可笑,鱼怎么能种呢?此时,我不忙于向学生解释什么,而是启发提问:“文中的小猫有哪些可爱之处?学生经过思考很快活跃起来。
有的说:”小猫喜欢吃鱼,它就自己种,不想要妈妈给它准备好,说明它是个爱劳动的孩子。
”有的说:“小猫看见别人种什么收什么,就想到种鱼收鱼,说明它还是肯动脑筋的。
”接着,还有
的说:“小猫虽然做错了,但它不是故意的,它是知识少。
”……经过这样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从不同侧面来分析问题,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意识。
二、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创造精神
创造的动力来自于质疑。
“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从小学生思维特点来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既是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也是学生固有特点的体现:这是因为学生好奇心强,观察敏锐,善于提出问题,让他们质疑问难可使他们尝到发现的乐趣,激发创造精神。
同时,将学生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高度协调,让他们质疑问难,学生可参与学习的定向,掌握创造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于直抒己见,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就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发挥自己的个性,学生就会爆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夯实基础知识,激活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就要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起功能良好的认识结构,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中找规律,探求方法与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1.观察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表示他自己没有什么独特天赋,只是在观察力上比一般人强。
这足以说明观察力的重要。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我看过国外一堂题为《蚯蚓》的观察课的录像,上课伊始,教师端出一盘活蚯蚓,要求学生各备一张纸从盘里拿出一条蚯蚓观察,学生纷纷走到前面,不久教室里便“乱“成一团。
蚯蚓有掉到地上的,有落到座位上的,有被甩到窗台上的。
此时,老师站在一旁不动声色,过了一会儿,还有几名学生尚未抓蚯蚓,老师便说:“连条蚯蚓都捉不住,还怎么观察呢?”等学生都抓到蚯蚓后,教师便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你们手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一个学生说蚯蚓会爬行,另一个学生纠正说那是蠕动,还有一个学生说他舔了舔蚯蚓是咸的,老师马上肯定了他的新发现。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说蚯蚓的生命力很强,老师较严肃地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一看法,这名学生解释说他把蚯蚓吞到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吐出来,发现吐出来的蚯蚓还是活的。
老师马上表扬了他的勇敢,为了找到科学依据不怕脏、不怕危险,这种探险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者在学生“乱成一团糟”的情况下,不是停下来整顿纪律,训斥学生,而是说抓不住蚯蚓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以此来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欲望。
在知道一学生做“吞蚯蚓”试验时,也没有责备这一学生不讲卫生,不顾及生命,而是表示佩服该生的牺牲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加强观察训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除此以外,教师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2.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一环。
它包括形象
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实践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想象力,以开发右脑潜能,促进左右脑思维的协调、互补。
这样,在分析与综合中运行着,当师生思维活动产生共鸣时,教学也就进入最佳状态。
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及注意力也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思维冲击法,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在学生知道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现代科技可用哪些方法捞铁牛。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暂缓评价,以使学生改进、补充,提出各种想法,然后,选择最佳方案。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学生在创新的操作过程中盲目、浮躁、慌手慌脚、大喊大叫的情况出现。
只有这样,学生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笪佐领,朱曦.创造教育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5).
[2]曲绍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1).
[3]李世海,高兆宏,张晓宜.创新教育新探,2005(9).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建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