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主讲教师: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副教授今天,由我给大家主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

大家可能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会想:“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学政治,这个课有意思吗?”其实,政治真的离我们并不遥远。

什么叫人类历史?人类历史,就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从广义上讲,只要我们去改造世界,只要我们去改造社会,我们就离不开政治。

事实上,对我们个人来讲,政治也不遥远。

所以我想在讲这个课的时候,我先送同学们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表述的:一个人或许可以一辈子不从事专门的政治工作,但是,一个人永远不能没有政治头脑。

相信随着同学们阅历的增长,大家会慢慢的体会这句话。

今天我们围绕这个大的主题,我给大家分成六讲来讲。

第一讲:仰望星空——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指导。

就是我们先来谈一谈,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理论呢?我们先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二讲:东方欲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我们和大家谈一谈,马克思主义是怎么样进入到我们中国的。

第三讲: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这一讲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以后,我们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实现马克思中国化。

那么这一讲当中,就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怎样提出和发展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谈到,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一些“真人”。

第四讲:风雨前行——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新中国建国以后,我们继续探索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进行的艰辛探索。

这个当中,我们也不回避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和遇到的挫折。

第五讲: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我们重点给大家讲一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以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

第三讲: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我们在前面一讲当中。

主要给大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那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我们党呢,把马克思主义庄严地写在了我们的旗帜上。

但是呢这个并不等于说,我们中国革命的一切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马克思主义,他毕竟是一个从外国进来的东西。

所以事实上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样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那么当然实现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说这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

所以同学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来把握,那就是一部波澜壮阔艰辛曲折的中国共产党史,实际上就是一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那么我们这一讲就是要着重的来讲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怎么实现的。

当然说到这呢,我们首先要来讲一讲,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当中,应该说我们有一批非常杰出的人物,我们也不妨把他们叫做中国共产党的“真人”。

所谓“真人”,就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拥有着真诚的信仰。

那么在这种坚定的真信仰背后他们能够为这样一个事业啊,去真正的奉献、去真正的奋斗、乃至于去真正的牺牲。

所以我在这里,把什么叫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真人”,简单的定义为那就是:真信仰、真奋斗、真奉献、真牺牲。

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真人”啊,那可不是一个,那是一大批啊!说到这我说一个数字吧,我觉得值得我们同学们思考。

大家从小到大呢,有一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给我们换来的。

但老说这句话啊,我们可能听得太多了。

所以有时候有的同学呢,可能都有点不以为然了。

觉得这可能是一句套话了,但是我们从研究历史的角度来看啊,这是一段非常真实而沉甸甸的历史。

所以这里我说一个数字,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总数大约是300万人。

但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间我们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多少人呢?370多万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李大钊等人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该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统一、完整地认识。

毛泽东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世界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最激烈的国家之一,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瞬息万变。

这些情况,尤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极其尖锐,造成了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引发了伟大的近代中国革命。

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可是,无论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以辛亥革命为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因而成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不敢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反封建也是不彻底的,仅满足于从封建帝制到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样一个政体的变化,而忽略了必须变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这样一个根本的国体问题;也不敢放手发动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主要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在革命中也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作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坚强支柱。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历程,逐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属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也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了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经验启示、传播、实践、理论体系、指导作用、全球化、新时代、历史经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未来。

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经历了从传播到接受、从探索到实践、从建立到发展的不断探索和完善。

这一历程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前行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起初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与实践,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

新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未来的启示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我们应当倍加珍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宝贵财富,继续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一批社会主义者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并不是在主观上被设想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并不是在主观上被设想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并不是在主观上被设想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是一种跨越历史、社会、文化和政治的重大转折和决策,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主观设想。

它的前因后果都有深刻的考察,而背后的动力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强大启发力。

从中国革命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有大量的叙事历史。

例如,孙中山先生著名的“三民主义”理论,以及毛泽东思想核心的“社会主义”,都在改变国际形势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还有数不尽的其他历史事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的重要背景,比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都是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对中国及世界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关的内容,比如改革开放、经济全面建设等,也都是这一过程当中重要的构成要素。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并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上的设想,而是中国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进程演变及复杂社会背景博大精深的必然结果。

这一历史发展的轨迹,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的真实证明。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那时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到遵义会议前,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和遭受重大挫折、面临生存危机的曲折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毛泽东等人还总结创立了一整套机动灵活的红军作战原则。

运用这些原则,红军以弱胜强,连续打破国民党军多次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教条主义者轻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迷信本本和外国经验,把毛泽东等人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斥为“狭隘经验论”,排斥毛泽东对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全盘否定毛泽东等总结的行之有效的红军作战原则,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发展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一系列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本文将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结合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中国面临列强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的双重压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中国,成为一种指导革命斗争的理论工具。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党的早期领导人发现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

192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领导,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村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的革命道路。

这一道路在中国农村地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工作。

1956年至1976年,这一时期被称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这些过程来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然而,这些尝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诞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实现共同富裕,通过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中国人信仰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中国人信仰的演变

‘五四’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中国人信仰的演变1919-192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特殊的吸引力,极大地推动了他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并开始以自己的智慧和才情,将马克思主义积极而有效地传播给中国的思想界和广大民众,同时自身也从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觉分子。

1921-1935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一个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信仰为精神纽带的政党组织,实践马克思主义信仰即创造性应用马克思主义是这一组织坚定的政治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成立之后,其首要的目标就是要唤醒广大受压迫的群众,特别是广大的工农阶级的革命自觉性,这也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由先觉分子到革命阶级的发展。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由先觉分子到革命阶级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社会基础。

随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工农阶级中的广泛传播,一个信仰的革命阶级逐渐成熟起来,并与这时期发生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

1935-1949 党的七大召开前,党在领导敌后抗战的同时,在以延安为中心的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消除王明错误的影响,通过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态的主观主义,教育全党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1949-1966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社会发展到高潮,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占据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强大的政治制度保障,这一科学理论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信仰支柱,发展成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占主导地位的普遍化的思想信仰。

1966-1976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群体中的大部分以狂热的个人崇拜方式来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第五讲关键抉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第五讲关键抉择

第五讲:走向辉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的关键抉择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我们有成绩也有失误,这种失误再一次教育和教训了我党,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以后全党也在反思,由此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事实上我们讲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本身他有着深刻的辩证法,恩格斯就讲过这样一段话: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讲的非常明白了,那么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中国当时的情况确实是非常不乐观的,我们叫做国民经济呢是濒临崩溃,整个国家那个时候也比较混乱,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反思,小平同志就曾非常尖锐的指出,他说中国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时间内,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进行一场新的变革,那么这个当中,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来讲,有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是不能不说的,首先第一件事情我们要来讲一讲解放思想的破冰之旅,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那么这个背景我们首先回顾一下,1976年10月6日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华国锋在李先念、叶剑英等人的支持下粉碎了四人帮,那么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华国锋同志虽然在粉碎四人帮上可以说是立了大功,但是在思想理论上,他提出了两个凡是:1、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2、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两个凡是我们仔细琢磨下他有什么问题,它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么,很显然的不符合,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属于典型的形而上学,僵化教条。

什么叫两个凡是,直白来讲就是只要是毛主席拍过板的那就不能变了,或者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得按毛主席说的来做,这个显然是不对的,比如说当时我们迫切需要的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是如果按照两个凡是你就根本没有办法纠正,为啥呢,因为文化大革命就是毛主席的决策,毛主席曾经自己讲过他说我这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再一件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那么你按照两个凡是怎么去做啊,所以第一个出来批判的不是别人正是邓小平同志,1977年邓小平通过找中央领导进行反应,第一个站出来提出反对两个凡是,小平尖锐的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说如果按照两个凡是,人类社会就不能前进,我们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对炎帝黄帝也采用这样的态度,那大概我们就永远停留在那个时代了,在这里大家请注意下,就是在邓小平提出反对两个凡是的时候,他自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际遇的阶段,我们知道邓小平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政治上的三起三落,就是三次被打倒又三次的崛起,所以他到美国访问的时候就非常幽默的跟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讲如果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专门设置一项在政治上东山再起的项目,我有资格拿这块金牌,三起三落不容易啊,他第一次被打倒是在中央苏区,受到王明的排挤,因为他当时支持毛泽东被打倒,那么再什么时候崛起呢,在遵义会议,这是第一次一起一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副教授王向明第一讲仰望星空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九十年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恩格斯)***仰望星空是典故,出自古希腊。

当时称思想家是“仰望星空”的人。

***体验式学习法:边思考边体验边感悟,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

5700<300:人类历史有文字可考是6000年(古埃及纸草文)十八世纪前后文明大爆发原因:“思想解放,理论创新”***与生产力是人类发展根本动力论断不矛盾。

“生产力”是归根到底的力量,但不是唯一的力量。

如1978年思想大解放带来的经济大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是科学性:不是固步自封的,是与时俱进的。

必须随时随地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二是革命性:第二讲:东方欲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我国从约1799年康乾盛世到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北洋舰队(民族工业、第一批产业工人)---->甲午战争(1895)。

履履失败证明:当时中国不仅是一个技术落后的问题,主要还有一个观念、文化落后问题。

开始西学东进,各种思潮涌入:改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议会下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流派)、温和的社会主义(也叫罗素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激进和社会主义)。

李大钊: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主要论述:《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在天安门广场演讲,介绍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毛泽东:1919-1920年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第三讲: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党的“真人”:所谓“真人”就是真信仰、真奋斗、真奉献、真牺牲。

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特征。

这一特征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进一步具体展开。

这是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但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年幼时期,对中国的实际国情只知甚少,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缺乏科学的认识。

经过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全党才真正认识到毛泽东所代表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它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义”,而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立场和方法,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邓小平理论。

面对世纪之交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如何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的关键问题。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丰硕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5关键抉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5关键抉择

第五讲: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上一讲我们讲到,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当中,我们是有成绩但是也有失误。

这种失误,再一次教育和教训了我们党,所以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党也在反思。

由此,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事实上,我们讲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本身,有着深刻的辩证法。

恩格斯讲过这样一段话,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中国当时的情况确实是非常不乐观,国民经济濒于崩溃,整个国家也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反思。

小平同志曾经非常尖锐地指出,他说,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的时间内,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我们迫切需要,进行一场新的变革,在这个当中,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样一个发展来讲,有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不能不说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解放思想的破冰之旅,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那么这个背景下,我们首先回顾一下,1976年10月6日,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华国锋同志,在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李先念等人的支持下,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

这是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遗憾的是华国锋同志虽然在粉碎“四人帮”这个问题上面立了大功,但在思想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这个问题上面华国锋又出错了。

而且在当时他提出了一个很错误的口号“两个凡是”,所谓“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两个凡是”仔细一想,你要一琢磨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就大了。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他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僵化教条。

比如说第一个什么叫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那就是只要毛泽东拍过板的事情那就不能改变了,或者说我们要做什么事情第二个“凡是”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照着毛泽东的指示来做,这个显然是不对的。

马克思主义百年流变观后感

马克思主义百年流变观后感

马克思主义百年流变观后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思想体系和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流变和发展。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百年流变观可分为两个阶段:革命时期和和平时期。

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激进力量,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而在和平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更加关注国家治理、社会福利和发展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百年流变观涵盖了思想内涵、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三个维度。

在思想内涵方面,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核心原则,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渐扩展了其研究领域,加强了对人类解放和全球化问题的思考。

在理论发展方面,马克思主义逐渐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唯物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新概念和理论观点,使其思想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实践运用方面,马克思主义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形成了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社会主义构建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百年流变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被系统地应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变革,探索出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等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

而在欧美和发展中国家,马克思主义被广泛研究和借鉴,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参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适应各个国家和地区具体情况的能力,可以为各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第四,马克思主义百年流变观的意义在于对当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尽管马克思主义在过去的百年间经历了多次的流变和发展,但其作为一种反对剥削、追求社会公平的思想和实践体系,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面对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和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能够为我们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

中考: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考: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一、马克思主义简介
1、三大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3、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主要内容:
①提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理论。

②提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共产主义社会。

③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经济上实行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副教授王向明第一讲仰望星空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九十年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恩格斯)***仰望星空是典故,出自古希腊。

当时称思想家是“仰望星空”的人。

***体验式学习法:边思考边体验边感悟,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

5700<300:人类历史有文字可考是6000年(古埃及纸草文)十八世纪前后文明大爆发原因:“思想解放,理论创新”***与生产力是人类发展根本动力论断不矛盾。

“生产力”是归根到底的力量,但不是唯一的力量。

如1978年思想大解放带来的经济大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是科学性:不是固步自封的,是与时俱进的。

必须随时随地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二是革命性:第二讲:东方欲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我国从约1799年康乾盛世到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北洋舰队(民族工业、第一批产业工人)---->甲午战争(1895)。

履履失败证明:当时中国不仅是一个技术落后的问题,主要还有一个观念、文化落后问题。

开始西学东进,各种思潮涌入:改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议会下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流派)、温和的社会主义(也叫罗素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激进和社会主义)。

李大钊: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主要论述:《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在天安门广场演讲,介绍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毛泽东:1919-1920年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第三讲: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党的“真人”:所谓“真人”就是真信仰、真奋斗、真奉献、真牺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破解历史之迷:5700<300
5 4 3 2 公元1700年 公元 2000年 A’ B
1
公元前 4000年 A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 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 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 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 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 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 。 ——恩格斯

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 的痛苦与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 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 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真是饱经苦难 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 理论。 ——列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 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 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 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 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党的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初步探索
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党还不 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 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共产国际 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犯了严重的“左”派 幼稚病,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2、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重要命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 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 来,具体地说,就是要和中国革命实践、中 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毛泽东: 1938年《论新阶段》
3、邓小平创立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 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逐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展开了深刻的影响与转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思潮,经历了从接触、传播到独立创新的多个阶段。

本文将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深远影响。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898年“戊戌变法”1898年的“戊戌变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传入。

变法派推崇西方现代文明,并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选项。

然而,由于变法运动的失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了阻碍。

2. 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1919年的五四运动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更加深入的理解与研究。

工人运动逐渐崛起,开始积极寻求实现社会主义改革的途径,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原则。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与研究的重要载体。

在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推广,并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战争的结合以革命战争为主要手段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在长时间战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逐渐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实现了中国的革命胜利。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显著影响和独特创新。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原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过程经历了多次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相互结合,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路径。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影响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也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学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学习

东方语学院朝鲜语系152班尹思霁(2015220648)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王向明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第四讲学习心得我是本学期方留学的学生,第一次在海外课堂看到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公开课视频,顿时感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研究下去。

上周学习了王向明教授的第四讲风雨前行,主要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王向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生动的实例,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海外留学,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对视频认真观看解读,不仅仅是课堂要求的后三讲,我也对前三讲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下面,我仅对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说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学习了王向明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之后,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内,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片断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

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2011年七一讲话)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此国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丰富多样,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这一进程的演进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入侵,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深重,思想觉醒如春花烂漫。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变革和解放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积极探索自己国家的解放与振兴之道。

在这种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吸引了中国的许多先觉者,他们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期探索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初期,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是通过翻译和阅读外国资料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变得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脱离,缺乏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解决途径的准确把握。

因此,中国知识分子不仅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理论,也在中国实践中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诞生于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它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党内的一系列辩论与斗争,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与完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步深化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逐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特别是20世纪前半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更为紧密,出现了一系列在理论层面上深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和观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中国化历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内化,涵盖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哲学思想和文化。

这一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人民中取得了广泛的影响,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社会革命和进步。

其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注重农村革命和农民阶级的地位,区别于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副教授王向明
第一讲仰望星空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九十年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
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恩格斯)
***仰望星空是典故,出自古希腊。

当时称思想家是“仰望星空”的人。

***体验式学习法:边思考边体验边感悟,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

5700<300:人类历史有文字可考是6000年(古埃及纸草文)
十八世纪前后文明大爆发原因:“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与生产力是人类发展根本动力论断不矛盾。

“生产力”是归根到底的力量,但不是唯一的力量。

如1978年思想大解放带来的经济大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是科学性:不是固步自封的,是与时俱进的。

必须随时随地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
二是革命性:
第二讲:东方欲晓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我国从约1799年康乾盛世到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北洋舰队(民族工业、第一批产业工人)---->甲午战争(1895)。

履履失败证明:当时中国不仅是一个技术落后的问题,主要还有一个观念、文化落后问题。

开始西学东进,各种思潮涌入:改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议会下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流派)、温和的社会主义(也叫罗素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激进和社会主义)。

李大钊: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主要论述:《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在天安门广场演讲,介绍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毛泽东:1919-1920年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第三讲:雄关漫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党的“真人”:所谓“真人”就是真信仰、真奋斗、真奉献、真牺牲。

建国初,300万党员。

可是从21年建党到49年建国,光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党员就达370多万人,为有牺牲多壮志。

他们都是共产党的“真人”。

具有突出贡献的就是李大钊、毛泽东。

他们播种但不收获。

他们历经苦难,我们收获辉煌(金一南)
1927年大革命失败,4.12蒋介石杀害共产党
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三绞绞决”。

中国革命有其必然性。

1938年,6届6中全会,毛泽东《论新阶段》中,首次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

1921-1936我党处于幼稚期(13.5岁),犯教条化、左派幼稚病(主观超越客
观)的错误。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路线。

***推荐书:《毛泽东自述》、《毛泽东诗词集》
第四讲:风雨前行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遵义会议后形成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评:有点虎气(王者风范),还有点猴气(不怎么守规蹈矩)。

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

土改运动:耕者有其田。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源》提出:谁掌握了中国的农民,谁就掌握了中国的未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成就:
一是军事上消灭了国民党的残余武装;二是政治上各级民主政权建立;三是外交上废除了外国各种特权;四是经济上恢复了被破坏的国民经济;五是国防上抗美援朝胜利;六是路线上确立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为新中国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

56年2月,斯大林事件,毛泽东评论,形式和方式不对,所以毛泽东写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56年末,匈牙利事件
56年4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八大提出正确的路线。

58年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随后出现“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

第五讲关键决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
华国锋“两个凡是”(决策、指示)
77年3、4月间,邓小平批“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两年徘徊期(76年9月到78年12月)
78年5月到78年11月,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二次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遵义会议以后,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

小岗村18户农民包产到户协议,全村粮食产量由3万斤猛增到12万斤。

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之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三个代表”,以人为本等。

国民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600多亿,增加到2010年的39.8万亿。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拉大、党内腐败等。

但不是改革开放造成的。

目前社会、理论界两种思潮:一种是全盘西化;一种是重走老路(一穷二白)。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胡锦涛)
第六讲走向辉煌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经验
找出规律性、经验性的东西。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但又不能僵化、教条化,而要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国民党是被中国人民抛弃的。

苏共垮台也是被苏联人民抛弃的。

推荐书:《居安思危》、《解体岁月》(闻一)
再来一个总不会比现在的苏共更坏吧(苏联解体时人民的声音)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胡锦涛)
###敢不敢正视失误、纠正失误是非常重要的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动摇不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的。

两个目标:建党一百年....建国一百年...
总之:1、2、3、4
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大成果: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基本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