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门耦合QVCO

合集下载

ic后端设计copy register -回复

ic后端设计copy register -回复

ic后端设计copy register -回复什么是后端设计?后端设计指的是一个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服务器端架构和设计。

它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通常与前端设计(用户界面和交互)相对应。

后端设计主要关注的是数据管理、处理业务逻辑、与数据库的交互以及安全性等方面。

为什么需要进行后端设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开始采用B/S架构,将重要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

后端设计的作用是将各种功能模块、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交互等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只有进行合理的后端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注册功能的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注册功能进行需求分析。

一般来说,注册功能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用户输入注册信息;2.验证输入的信息的合法性;3.保存用户的注册信息;4.返回注册结果给用户。

注册功能的技术设计1.用户输入注册信息在网页端,用户通过填写注册表单来输入注册信息。

表单通常包括用户名、密码、电子邮箱等字段。

在后端设计中,我们需要提供相应的API接口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

2.验证输入的信息的合法性在用户输入信息后,需要进行验证确保输入的信息合法有效。

例如,用户名不能重复,密码必须符合一定的复杂度要求等。

在后端设计中,需要编写相应的逻辑代码来验证输入的信息。

3.保存用户的注册信息对于合法有效的注册信息,我们需要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以后的登录和其他功能使用。

后端设计中,需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将注册信息存储到相应的数据表中。

4.返回注册结果给用户在注册信息保存成功或失败后,需要将注册结果返回给用户。

例如,如果用户名已存在,则返回注册失败的信息;如果注册成功,则返回注册成功的信息。

后端设计中,需要编写相应的代码,将注册结果以合适的方式(JSON或XML格式)返回给用户。

注册功能的数据库设计在注册功能中,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表来存储用户的注册信息。

eetop 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

eetop 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

eetop 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1. 介绍在现代电子产品中,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是为了减小芯片内部电压噪声而进行的一种设计方法。

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可以有效减小芯片内部电压噪声,提高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本文将对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 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的原理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是通过在芯片内部和外部添加去耦电容,来抑制芯片内部电压噪声的一种设计方法。

去耦电容能够提供一条低阻抗路径,使得电源对数模转换器等敏感电路的电源端具有较高的交流和高频稳定性,从而减小电源噪声和干扰。

3. 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的优势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有多项优势。

可以显著减小芯片内部电压噪声,提高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内部去耦电容的使用可以减小芯片封装的大小和外部元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成本、提高集成度。

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还能够减小芯片电路的功耗和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它对于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子产品对性能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我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优化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5. 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eetop芯片内部去耦电容和外部去耦技术通过内部和外部去耦电容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小芯片内部电压噪声,提高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移动应用程序的后门检测技术

移动应用程序的后门检测技术

移动应用程序的后门检测技术随着移动应用程序的普及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中,移动应用程序后门的存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安全威胁。

后门是指一种被意外或恶意插入应用程序中的特定代码或功能,它可以绕过正常的验证和安全机制,为攻击者提供非法访问或控制目标设备的权限。

因此,研究和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的后门检测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地检测移动应用程序中的后门,研究人员和安全专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后门检测技术,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一、静态分析技术静态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应用程序的源代码或二进制文件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是否存在后门的技术。

静态分析技术主要依赖于代码审查、漏洞扫描和模式匹配等方法。

1. 代码审查代码审查是一种传统的静态分析技术,通过仔细研究应用程序的源代码来查找和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后门。

代码审查需要专业的开发人员对代码进行仔细检查,并根据经验和规范判断是否有后门的存在。

然而,由于代码审查的过程繁琐且容易出错,很难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漏洞扫描漏洞扫描是一种自动化的静态分析技术,通过检查应用程序中的已知漏洞和弱点来判断是否存在后门。

漏洞扫描通过模拟攻击者的行为,并利用已知的漏洞和弱点进行检测。

然而,漏洞扫描只能检测已知的漏洞,无法检测未知的后门,对于新颖和未知的攻击手段可能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

3. 模式匹配模式匹配是一种基于特定模式的静态分析技术,通过定义和匹配特定的后门模式来检测后门的存在。

模式匹配可以通过匹配代码中的特定字符串、函数调用或特定代码结构等方式来进行。

然而,模式匹配技术对于复杂和隐蔽的后门可能会出现误报或漏报。

二、动态分析技术动态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运行应用程序并监控其行为来检测后门的技术。

动态分析技术主要依赖于系统调用跟踪、代码执行路径分析和行为模式分析等方法。

1. 系统调用跟踪系统调用跟踪是一种常用的动态分析技术,通过监控应用程序执行时的系统调用,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后门。

延时耦合方案

延时耦合方案

延时耦合方案引言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中,延时耦合方案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解决系统中紧密耦合的组件之间的通信问题。

通过延时耦合方案,我们可以在组件之间建立松散的耦合关系,实现更好的系统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测试性。

本文将介绍延时耦合方案的背景、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该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背景在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可能紧密耦合,相互依赖性较高。

这种紧密耦合会导致系统难以维护、扩展和测试。

当一个组件的代码发生变更时,其它依赖于该组件的组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这增加了系统的维护成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延时耦合方案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一个中间层,将组件之间的通信解耦,可以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可扩展和可测试。

原理延时耦合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将组件之间的直接依赖改为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进行通信。

组件之间不直接调用对方的方法,而是将消息发送给中间层,中间层再将消息传递给目标组件。

这种方式实现了松耦合,因为发送消息的组件并不需要知道目标组件的具体实现细节,只需要知道如何发送消息。

目标组件也不需要知道消息是从哪个组件发送过来的,只需要处理接收到的消息。

实现方法1. 发布-订阅模式发布-订阅模式是延时耦合方案的一种常见实现方式。

在该模式下,中间层作为消息传递的中心枢纽,组件可以选择订阅感兴趣的消息,并在接收到消息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发布-订阅模式的实现可以借助事件总线或消息队列等工具。

当一个组件需要与其它组件进行通信时,它只需将消息发送给事件总线或消息队列,中间层会将消息广播给所有订阅了该消息的组件。

2. 回调函数回调函数是另一种实现延时耦合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组件之间通过回调函数进行通信。

组件A在需要与组件B通信时,将自己的一个方法注册为组件B的回调函数。

当特定事件发生时,组件B会调用组件A的回调函数,以完成通信。

回调函数的优点是简单直接,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系统。

但随着系统复杂度的提高,回调函数的管理和维护会变得困难。

PCS-9655_X_说明书_国内中文_国内标准版_X_R1.21

PCS-9655_X_说明书_国内中文_国内标准版_X_R1.21

1.1 应用 ................................................................................................................................ 1
1.2 功能 ................................................................................................................................ 1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请联系: 电话:025-52107703、8008289967、4008289967 传真:025-52100770 或登陆网站:/ser_sup
公司地址:中国南京江宁区苏源大道 69 号 邮编:211102 公司网址:
我们对本文档及其中的内容具有全部的知识产权。除非特别授权,禁止复制或向第三方分发。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 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们定期仔细检查本文档中的内容,在后续版本中会有必要的修正。但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错误之处,欢迎提出改进的意见。 我们保留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技术改进的权利。
2.3 管理功能参数.................................................................................................................. 9
2.3.1 时钟性能参数....................................................................................................... 9

交叉耦合mos管

交叉耦合mos管

交叉耦合mos管
摘要:
1.交叉耦合MOS 管的定义和作用
2.交叉耦合MOS 管的工作原理
3.交叉耦合MOS 管的分类
4.交叉耦合MOS 管的应用领域
5.我国在交叉耦合MOS 管领域的研究进展
6.交叉耦合MOS 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正文:
交叉耦合MOS 管,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MOS 管,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它能实现电荷的注入和存储,对改善电路性能有着重要作用。

交叉耦合MOS 管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栅极电压来调节源漏电流,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它具有高输入阻抗、低噪声、低失真等优点,使其在电路设计中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结构的不同,交叉耦合MOS 管可分为两种类型:横向型和垂直型。

横向型交叉耦合MOS 管结构简单,但驱动能力较弱;而垂直型交叉耦合MOS 管具有较高的驱动能力,但结构相对复杂。

交叉耦合MOS 管在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射频电路、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射频电路中,交叉耦合MOS 管可以实现低噪声放大;在光电子器件中,交叉耦合MOS 管可以实现高速光信号的调制和检测。

我国在交叉耦合MOS 管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我国研究者不仅对交叉耦合MOS 管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还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叉耦合MOS 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叉耦合MOS 管在性能、结构、应用等方面还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终端后门检测方法及流程

终端后门检测方法及流程

终端后门检测方法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终端后门检测方法及流程。

1. 识别可疑行为。

异常的网络连接,检查是否存在未知或意外的网络连接,尤其是持续向外部服务器发送数据的连接。

ecc椭圆曲线算法的后门问题

ecc椭圆曲线算法的后门问题

ECC椭圆曲线算法的后门问题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是一种在密码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公钥加密算法,它利用椭圆曲线上的点运算来实现加密和解密过程。

然而,近年来关于ECC存在后门问题的讨论逐渐增多,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加密算法的关注和担忧。

ECC算法的后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量子计算机对ECC的破解能力: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量子计算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可能的存在。

相比传统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对传统密码学算法的安全性构成了挑战。

针对ECC算法,量子计算机可能会通过Shor算法等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破解加密信息。

2. 国家间的后门问题:据一些媒体报道,ECC算法可能存在着由一些国家或组织植入的后门。

这些后门可能来自于一些政府机构或情报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或监控目的,他们有可能会在ECC算法中设置后门,使其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获取加密信息。

3. ECC算法的数学漏洞:尽管ECC算法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一些数学难题,但在众多数学问题中,总存在着一些未被发现的漏洞。

这些漏洞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或黑客利用,从而威胁到加密信息的安全。

针对ECC算法的后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和解决:1. 寻找替代算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更具安全性的替代算法来替代ECC。

基于格的加密算法、多因子认证等方法都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2. 资助研究:在ECC算法及其他加密算法的研究中,相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才能找到更加安全、可靠的加密算法。

3. 国际合作:在加密算法研究和应用中,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际合作,能够加强对加密算法的监管和研究,共同面对ECC算法的后门问题。

ECC算法的后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技术、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加密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L2TPv3技术

L2TPv3技术
3.1 3.2 3.3 L2TPV3 协议的主要扩展..........................................................................................................................4 L2TPV3 协议概述......................................................................................................................................5 L2TPV3 的封装结构..................................................................................................................................6 3.3.1 3.3.4 3.3.5 3.3.2 3.4 L2TPv3 数据封装 .............................................................................................................................6 分组交换网络 ....................................................................................................................................6 多路封装子层 ....................................................................................................................................7 封装子层 ............................................................................................................................................7

数据交换 低耦合的原理

数据交换 低耦合的原理

数据交换低耦合的原理宝子!今天咱们来唠唠数据交换和低耦合这个超有趣的事儿。

你想啊,数据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不同的系统或者模块之间跑来跑去。

数据交换呢,就像是给这些小精灵搭建了一个个神奇的传送门。

比如说,你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你填写的收货地址、联系方式这些数据,就得从你填写的那个页面传送到商家的系统里,这就是数据交换在起作用啦。

那低耦合是啥呢?它就像是给这些传送门加上了一种超级智能的设计。

如果没有低耦合的概念,那各个系统或者模块之间就会像一团乱麻一样缠在一起。

就好比你家里的电线,如果都缠在一起,没有条理,那一旦一个地方出问题,整个电路可能就瘫痪了。

低耦合就是让每个部分都相对独立,但是又能很好地进行数据交换。

打个比方哈,就像乐高积木。

每一块积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模块,它们之间可以组合在一起,但是又能很轻松地拆开。

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小功能,就像有自己的小世界一样。

当我们想要把一块积木换个位置或者换个模块的时候,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积木。

这在数据的世界里,就是低耦合的魅力。

在企业的系统里,低耦合的数据交换更是至关重要。

比如说,财务系统和销售系统。

财务系统要知道销售的业绩,这样才能计算利润、成本啥的。

如果它们是高耦合的,那可能稍微修改一点销售系统的计算销售额的方式,财务系统就会像个受了惊吓的小动物一样,整个乱套了。

但是低耦合的话呢,就像是两个好朋友,虽然会互相分享信息,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销售系统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灵活改变计算销售额的规则,而财务系统只要按照约定好的方式接收数据就好,不会因为销售系统的一点小变化就崩溃。

再说说软件的开发。

开发人员就像是一群超级有创意的小魔法师。

他们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模块。

低耦合的设计就像是给他们一个魔法棒,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和修改。

如果一个模块和其他模块耦合度太高,那开发人员就会很头疼。

就像你想要给一幅画添上一笔,但是发现这一笔会破坏整个画面的和谐,因为之前画的时候各个部分纠缠得太紧密了。

耦合解决方案

耦合解决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耦合解决方案# 耦合解决方案## 引言在软件开发中,耦合是指一个模块或组件与其他模块或组件之间的依赖程度。

高度耦合的代码会导致代码难以维护、修改困难以及可重用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代码的耦合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耦合解决方案。

## 1. 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依赖注入是一种通过将依赖对象从调用代码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它使用一个独立的机制来创建和提供这些依赖对象。

依赖注入的目标是将依赖关系从代码中解耦,以便更容易地进行单元测试、模块重用和代码维护。

依赖注入的基本原则是**“倒置控制”**,即控制反转。

在传统的编程模型中,类通常负责创建和管理其所依赖的对象。

而在依赖注入中,类不再负责创建这些对象,而是从外部传递依赖。

依赖注入可以通过构造函数、属性或方法进行注入。

通过将依赖项作为参数传递给类的构造函数、设置类的属性或通过方法调用来实现。

以下是一个使用依赖注入解耦的示例:```pythonclass UserService:def __init__(self, userRepository):erRepository = userRepositorydef getUser(self, userId):return erRepository.getUser(userId)```在上面的示例中,UserService 类依赖于一个名为 userRepository 的对象。

通过将userRepository 作为参数传递给 UserService 的构造函数,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替换userRepository 的实现,以便在不修改 UserService 的情况下切换不同的数据存储。

## 2. 事件驱动编程(Event-Driven Programming)事件驱动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其中程序的执行流程是由事件的触发和处理驱动的。

后门原理与实践

后门原理与实践

命令作⽤-l监听模式,⽤于⼊站连接-p port打开本地端⼝后门原理与实践⼀、实验原理·⼯具Netcat :实验中⽤于监听、连接端⼝,获取shellSocat :可以看做是 Netcat 的加强版,在两个数据流之间建⽴通道,且⽀持众多协议和链接⽅式,实验中⽤于连接远程端⼝,获取shell 。

命令格式:socat [options] <address> <address>其中socat 所做的⼯作就是在 2 个 address 指定的描述符间建⽴⼀个 pipe ⽤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实验中的描述符是TCP ,指的是建⽴⼀个TCP 连接作为数据流。

Meterpreter :可以⽤于⽣成后门程序的⼯具,常⽤命令如下:-p 使⽤的payload 。

payload 翻译为有效载荷,就是被运输有东西。

这⾥windows/meterpreter/reverse_tcp 就是⼀段shellcode.-x 使⽤的可执⾏⽂件模板,payload(shellcode)就写⼊到这个可执⾏⽂件中。

-e 使⽤的编码器,⽤于对shellcode 变形,为了免杀。

-i 编码器的迭代次数。

如上即使⽤该编码器编码5次。

-b badchar 是payload 中需要去除的字符。

LHOST 是反弹回连的IPLPORT 是回连的端⼝-f ⽣成⽂件的类型> 输出到哪个⽂件⼆、实验步骤(⼀)Windows 和Linux 间传递数据·下载ncat 软件官⽹下载ncat 软件将nc.exe ⽂件放⼊C 盘的System32⽂件夹中·传递数据Linux 端的终端输⼊指令,5310端⼝进⼊监听状态,⽽在Windows 端的cmd 输⼊指令,其中的IP 输⼊的是linux 的IP 地址,在linux 终端输⼊sudo -s,获取root 权限,然后输⼊ifconfig 就可得到IP 地址。

在⼀端输⼊的数据就可以在另⼀端显⽰,如下:(⼆)Windows 获得Linux 的Shell·查看Windows 的IP 地址在Windows 端cmd 输⼊ipconfig 查看其IP·利⽤ncat 获取shell在Windows 端输⼊指令,端⼝进⼊监听状态,Linux 端反弹连接Windows ,Windows 获得Linux 的shell ,输⼊ls ,可以查看到Linux 的相关⽂件,由于此时Linux 的终端进⼊了共享⽂件,因此可以看到上次实验建⽴的共享⽂件。

一种基于位映射的混沌加密算法及其实时语音通信实现

一种基于位映射的混沌加密算法及其实时语音通信实现

一种基于位映射的混沌加密算法及其实时语音通信实现甘秋业;禹思敏;刘云【期刊名称】《工业控制计算机》【年(卷),期】2016(029)007【摘要】由于人们对语音通信的安全越来越重视,故保密通信算法就越来越多人研究了。

提出了一种基于位映射的混沌加密新方法并利用ARM开发板搭建一个语音通信系统:在发送端对语音进行采集、编码、混沌加密,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同时在接收端端进行解密、解码及播放。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可靠,快速地传输实时语音数据,且失真较小。

%A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curity of voice communication,there are a lot research on secure com-munication algorithm.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chaotic encryption based on bitmap and use it to build a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RM development boards.At the sender of the system includes speech acquisition,encoding, chaotic encryption and transmission over the network,while the receiver includes decryption,decoding and playback.【总页数】2页(P72-73)【作者】甘秋业;禹思敏;刘云【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006;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超混沌和扩展Cat映射的实时视频流加密算法 [J], 殷虹;陈增强;张兴会;袁著祉2.一种基于整数小波变换和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 [J], 陈静;毛林3.一种基于改进型Sine映射的快速混沌图像加密算法 [J], 刘金源;葛继科;唐籍涛4.一种新的基于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 [J], 张静;叶瑞松5.基于量子混沌映射和Chen超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 [J], 张晓宇;张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小面积的高吞吐率AES协处理器设计

一种小面积的高吞吐率AES协处理器设计

一种小面积的高吞吐率AES协处理器设计
王海洋;陈弘毅
【期刊名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年(卷),期】2009(0)6
【摘要】提出了一种AES协处理器的结构设计,加解密部分采用加解密复用的单个轮函数迭代的无流水线结构,内含的密钥调度电路可进行128、192与256位密钥的动态双向密钥调度.该协处理器可配置在ECB、CBC或CTR工作模式下,工作模式与数据输入输出的处理不影响处理器的数据吞吐率.基于SMIC0.13μm CMOS 工艺的综合结果表明,该电路的关键路径延时最短为4.45ns,在206MHz的最高时钟频率下,128位密钥长度下的数据吞吐率可达到2.4Gb/s.电路门数为7.848万门.【总页数】5页(P12-16)
【关键词】高级加密标准;协处理器;可编程;密钥调度;工作模武
【作者】王海洋;陈弘毅
【作者单位】北京同步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02
【相关文献】
1.一种高吞吐率低成本的AES协处理器设计 [J], 易立华;邹雪城;刘政林;但永平
2.高吞吐率双模浮点可重构FFT处理器设计实现 [J], 魏星;黄志洪;杨海钢
3.一种抵抗侧信道攻击的AES算法协处理器架构设计 [J], 郑天琪;方献更
4.高吞吐率低时延图像DCT处理器设计 [J], 刘思军;秦明伟;刘多强
5.一种高吞吐率低功耗的AES-CCM硬件实现 [J], 崔超;赵云;肖勇;林伟斌;徐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耦的逻辑和方法

解耦的逻辑和方法

解耦是将系统中各个组件或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分解,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的过程。

解耦的主要逻辑是通过降低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解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模块解耦: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

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减少模块之间的耦合。

2. 层次解耦:采用分层架构,将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每层负责不同的职责。

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降低层次之间的耦合。

3. 服务解耦:将系统中的一些功能封装为独立的服务,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服务之间采用松耦合的方式进行交互,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灵活性。

4. 事件驱动解耦:采用事件驱动的架构,通过发布和订阅事件来实现模块之间的解耦。

模块之间不直接相互调用,而是通过发布和订阅事件来传递信息。

5. 数据解耦:将数据与业务逻辑分离,通过数据访问层(DAO)或数据映射(ORM)等技术来实现数据的持久化和访问,降低数据与业务逻辑之间的耦合。

解耦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使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滤波器耦合矩阵解释

滤波器耦合矩阵解释

滤波器耦合矩阵解释
滤波器耦合矩阵是指在信号处理中用于描述滤波器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数学工具。

在信号处理领域,滤波器被用来改变信号的频率特性,滤波器耦合矩阵则描述了不同滤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滤波器耦合矩阵可以用于分析复杂信号处理系统中滤波器的行为。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理解滤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优化信号处理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滤波器耦合矩阵可以用于解决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干扰和交叉耦合问题。

通过对滤波器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建模和分析,工程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滤波器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之,滤波器耦合矩阵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理解和优化复杂信号处理系统中滤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一种混沌加密算法的硬件实现

一种混沌加密算法的硬件实现

一种混沌加密算法的硬件实现
陈滨;刘光祜;张勇;周正欧
【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35)1
【摘要】在现有的二相混沌加密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用混沌加密算法,使其有限字长效应得到了改善,并借助于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402实现了改进方法.硬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可行性和直接的实际应用意义.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陈滨;刘光祜;张勇;周正欧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00054;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00054;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00054;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0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75;O332
【相关文献】
1.一种双混沌系统加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J], 訾鸿;赵岩
2.一种基于位映射的混沌加密算法及其实时语音通信实现 [J], 甘秋业;禹思敏;刘云
3.基于混沌的图像加密算法的硬件实现 [J], 张晶;刘文波
4.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算法的保密视频会议方案及实现 [J], 刘银森
5.一种混沌加密算法及其CPLD实现 [J], 李强;杨欣;黄席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bauqsembedded region耦合方式 -回复

abauqsembedded region耦合方式 -回复

abauqsembedded region耦合方式-回复“耦合方式”是指不同系统、部件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

在工程学中,耦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系统设计和分析中。

耦合方式的选择和优化对于系统性能、可靠性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讨论不同的耦合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

在工程学中,耦合方式可以分为物理耦合和非物理耦合两类。

物理耦合是指系统中不同组件之间通过物理连接实现能量或信号的相互传递。

非物理耦合则是指系统中的组件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相互影响,例如逻辑关系或系统配置。

在物理耦合方面,最常见的耦合方式是机械耦合和电磁耦合。

机械耦合是指系统中的组件通过机械连接实现能量传递。

例如,车辆的发动机和车轮通过传动系统进行机械耦合,使得发动机的能量能够驱动车轮转动。

电磁耦合则是指系统中的组件通过电磁场相互影响和传递能量。

例如,变压器通过电磁耦合将电能从一侧传递到另一侧。

除了机械耦合和电磁耦合,还有其他的物理耦合方式。

例如,热耦合是指系统中的组件通过热传导进行能量传递。

典型的例子是散热器将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空气中,以保持设备的温度在可控范围内。

液压耦合是指通过液压传动实现能量传递的方式。

例如,液压系统可以通过液压泵和液压缸的配合完成各种机械运动。

在非物理耦合方面,最常见的耦合方式是逻辑耦合和信号耦合。

逻辑耦合是指系统中的组件通过逻辑关系进行相互影响和传递信息。

例如,在数字电路中,不同的逻辑门通过逻辑电平的传输进行相互耦合,实现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信号耦合则是指系统中的组件通过信号传输进行相互影响。

例如,在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信号传输进行相互耦合,实现信息的传递和通信。

每种耦合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物理耦合通常更加直接和具体,适用于能量传输和部件互动的场景。

非物理耦合则更加抽象和灵活,适用于逻辑关系和信息传输的场景。

选择合适的耦合方式对于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后门程序工作原理

后门程序工作原理

后门程序工作原理
后门程序就是留在计算机系统中,供某位特殊使用者通过某种特殊方式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途径。

后门程序,跟我们通常所说的木马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在于:都是隐藏在用户系统中向外发送信息,而且本身具有一定权限,以便远程机器对本机的控制。

区别在于:木马是一个完整的软件,而后门则体积较小且功能都很单一。

后门程序类似于特洛依木马(简称木马),其用途在于潜伏在电脑中,从事搜集信息或便于黑客进入的动作。

后门程序和电脑病毒最大的差别,在于后门程序不一定有自我复制的动作,也就是后门程序不一定会“感染”其它电脑。

后门是一种登录系统的方法,它不仅绕过系统已有的安全设置,而且还能挫败系统上各种增强的安全设置。

而且,在病毒命名中,后门一般带有backdoor字样,而木马一般则是Trojan字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ief Pap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Very Low-Power Quadrature VCO With Back-Gate CouplingHye-Ryoung Kim,Choong-Yul Cha,Seung-Min Oh,Moon-Su Yang,and Sang-Gug LeeAbstract—A new quadrature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QVCO)topology is proposed where the back-gates of the core transistors are used as coupling terminals.The use of back-gates reduces the power dissipation and removes the additional noise contributions compare to the conventional coupling transistor based topology.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QVCO topology in comparison with prior works are exploited based on simulation.A QVCO based on the proposed topology with additional design ideas has been implemented using a0.18-m triple-well tech-nology for 1GHz-band operation,and measurement shows the phase noise of 120dBc/Hz at 1-MHz offset with output power of 2.5dBm,while dissipating only 3mA for the whole QVCO from 1.8-V supply.Index Terms—Back-gate coupling,CMOS,low power,quadra-ture,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I.I NTRODUCTIONIN THE last few years,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irect conversion radio transceivers hav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due to the need for low-power,low-cost,and highly integrated transceiver chips [1].Many direct conversion archi-tectures require quadrature local oscillator (LO)signals,and various quadrature signal gener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re-ported,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and poly-phase filter [2],VCO at double frequency followed by master–slave flipflops,ring-type oscillators [3],and the quadrature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QVCO)[4].Among these quadrature signal generation techniques,the LC-tuned QVCOs are a popular topology to achieve low phase noise,but they tend to dissipate rather high power [5],[6].Fig.1shows a conventional LC-QVCO schematic reported in [4].In Fig.1(a),each differential VCO consists of a cross-coupled pairof transistors(–and–)with an LC-tuning circuit.The additional transistors(–and–)are used for quadrature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ial VCOs.InFig.1(a),theports,,,andof each differential VCO are tied to the corresponding ports of the other.Many works have been reported to improve phase noise and power dissipation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opology shown in Fig.1(a)[5].However,in the aspects of phase noise and power dissipation,the presence of the additional coupling transistors inManuscript received June 10,2003;revised March 8,2004.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Digital Media Laboratory,which is funded by 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Korea.H.-R.Kim,C.-Y .Cha,M.-S.Yang,and S.-G.Lee are with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Daejeon 305-714,Korea (e-mail:sglee@icu.ac.kr).S.-M.Oh is with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Gyeonggi 442-743,Korea.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10.1109/JSSC.2004.827798Fig.1.(a)Conventional LC-QVCO schematic.(b)Small-signal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circled part.Fig.1(a)makes it inherently inferior to the topology proposed in this work.The LC-QVCO topology proposed here enables quadrature coupling without requiring additional transistors.In Section II,new QVCO topology using back-gate coupling is in-troduced and the operational principles are described.In Sec-tion III,design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reported.Section IV concludes.II.N EW QVCO T OPOLOGYFig.2(a)shows the proposed QVCO topology.In Fig.2,all transistors are assumed to be housed in separate wells,so that each transistor can be used as full four-terminal device.As can be seen from Fig.2(a),compared to the topology shown in Fig.1(a),the coupling transistors are removed and the two dif-ferential VCOs are coupled through the back-gates (or bodyterminals)of the core nMOS transistors.Theresistorsin Fig.2(a)are added for dc biasing of the body terminals and thecapacitorsfor ac coupling.As in Fig.1(a),where the main and the coupling signals that come fromnodesand ,respec-tively,set the signal values atnode ,in Fig.2(a),the signals fromnodesand set the signal value atnode .Figs.1(b)and 2(b)show the small-signal equivalent repre-sentation for the circled part of the circuit shown in Figs.1(a)and 2(a),respectively.In Fig.2(b),and are the corre-sponding signalsofand in Fig.1(a),andand are the matching componentsofand ,respectively.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wo small-signal circuits shown in Figs.1(b)0018-9200/04$20.00©2004IEEEFig. 2.(a)Proposed back-gate coupled LC-QVCO.(b)Small-signal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circledpart.Fig. 3.Simulated phase noise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ntional QVCO,back-gate coupled QVCO,and differential VCO at 1-GHz oscillation frequency.and 2(b)are effectively the same and the back-gate in Fig.2(b)replaces the couplingtransistorof the conventional QVCO.According to [6],the phase noise in the conventional QVCO shown in Fig.1(a)is greatly degraded by the variations in thetransconductance of the couplingtransistors–().Thenoise currents from the coupling transistors produce a slowly varying current offset which affects the current levelflowing into the LC-tank.This offset currentchangesand the coupling of both oscillators,leading to output frequency modulation and,therefore,the degradation in the phase noise.Furthermore,as reported in [4]–[6],the coupling transistors dis-sipate30100%of the power dissipated in the core transistors,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overall power pared to that,in the QVCO topology proposed in this work,by utilizing the back-gate,the additional noise source as well as power dissipation can be avoided altogether.Note that although the transistor with back-gate coupling effectively works as twosource-coupled transistors,theoverallnoise is expectedto Fig.4.Schematic of the fabricated back-gate coupled LC-QVCO.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single transistor,sincethenoise of the transistor originates from the same location.Therefore,it can be thought that the body-coupled transistor isadded freeofnoise.The nMOS transistors for body-gate coupling in Fig.2(a)can be replaced as pMOS transistors.Fig.3compares the phase noise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n-tional and proposed LC-QVCO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ial VCO from the simulations based on0.18-m CMOS technology.All three oscillators are designed to oscillate at 1GHz.In Fig.2,each constituting differential VCOs of all three cir-cuits are biased to dissipate 3mA from 1.8-V supply,and the coupling transistors in Fig.1(–)dissipate a total of 2mA.Therefore,the total current dissipation for the differ-ential VCO,proposed QVCO,and conventional QVCO are 3,6,and 8mA,respectively.With the conventional QVCO,the current ratio of 3:1between the transistors that constitute the differential VCO(–)and the coupling(–)reported the best phase noise [5].From Fig.3,as expected,the conventional QVCO shows higher phase noise than that of the differential VCO,while the back-gate coupled QVCO not only shows significantly lower phase noise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QVCO,despite the lower power dissipation,but the proposed QVCO shows less phase noise than that of the differential VCO.From Fig.3,the proposed QVCO shows improvement in phase noise by 26,21,and 14dB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QVCO,and 17,13,and 7dB compared to the differential VCO,at the frequency offset of 1,10,and 100kHz,respectively.The lower phase noise of the proposed QVCO compared to the differential VCO might be explained by the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transconductance of the back-gate coupled transistors.In addition,considering theoriginofnoise in MOS transistor,the back-gate transistor addsnegligiblenoise,as it involves no Si –SiO interface.III.QVCO D ESIGN AND E XPERIMENTAL R ESULTSFig.4shows the implemented LC-QVCO schematic basedon the newly proposed topology.In Fig.4,the QVCO con-sists of two identical complementary differential VCOs coupled through the back-gates of nMOS transistors for the quadrature outputs.The complementary differential VCOs are chosen for better phase noise by improving the symmetry and transconduc-tance [7].Note that,in Fig.4,the couplings can be applied to theFig.5.(a)Die photograph.(b)Measured phase noise performance.back-gates of pMOS transistors as well.The nMOS transistors are chosen with current design considering the higher amount of coupling due to the higher transcondcutance of nMOS tran-sistors.In Fig.4,the tworesistorsand are adopted as current 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ymmetry of the com-plementary differential oscillators,and the resistor values are chosen for maximum current-limited operation [7].The dualcurrentsourcesand are also chosen to accommodate the couplingcapacitor .Thecapacitorhelps to suppress the injection of the high-frequency noise from the current sources into the oscillator core by canceling the large-amplitude har-monics generated at the common-source nodes of the oscillator core [8].Due to the differential voltage swing of the even-order harmonics of each differential VCO core atnodesand in Fig.4,the addition of the on-chip couplingcapacitor pro-vides an on-chip ac ground and cancels out harmonics leading to phase noise pared to the previous work [8],where the current source is shunted by a capacitor terminatedto the off-chip ground,the on-chipcapacitorcan provide low-impedance ac ground up to very high frequency by its high resonance frequency and requires no additional bondpad.The LC-QVCO topology shown in Fig.4is implemented in a standard triple-well0.18-m CMOS technology for 1-GHz-band operation.Fig.5(a)shows the die photograph.As can be seen in Fig.5(a),the implemented QVCO uses on-chip inductors,and on-chip accumulation-mode MOS varactors [9]TABLE IM EASURED P ERFORMANCE OF THE F ABRICATEDLC-QVCOTABLE IIC OMPARISON OF THE P ERFORMANCE W ITH P RIOR WORKSare adopted for tuning.Fig.5(b)shows a plot of the measured phase noise versus offset frequency at 1.1-GHz oscillation with output power of 2.5dBm.As can be seen in Fig.5(b),the measured phase noise at 1-MHz offset is 120dBc/Hz while dissipating a total of only 3mA for the whole QVCO from 1.8-V supply.Table I summarizes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t 1.1-GHz operation and Table II compares the performance with prior works.In Table II,though the one-to-one comparison with prior works might be improper,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oscillator core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tuning elements,this work shows a major advantage in power dissipation.IV .C ONCLUSIONA very low-power and low-phase-noise QVCO topology based on CMOS technology is proposed.In the proposed QVCO,the quadrature couplings are realized by utilizing the back-gates of the core transistors.The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QVCO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phase noise and power dissipation.From the simulation,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QVCO are demonstr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upled-transistor-based QVCO and the differential VCO.A 1-GHz QVCO,adopting the newly pro-posed QVCO topology,is implemented in0.18-m triple-well CMOS technology where additional design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improve the symmetry of the complementary VCO and to suppress the tail current noise contribution.From the measurements,the implemented QVCO shows phase noise of 120dBc/Hz at 1-MHz offset while dissipating only 3mA for the whole QVCO from 1.8-V supply.R EFERENCES[1] A.Zolfaghari and B.Razavi,“A low-power2.4GHz transmitter/re-ceiver CMOS IC,”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38,pp.176–183, Feb.2003.[2] F.Behbahani,Y.Kishigami,J.Leete,and A.A.Abidi,“CMOS mixersand polyphase filters for large image rejection,”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36,pp.873–887,June2001.[3]H.Matsuoka and T.Tsukahara,“A5-GHz frequency-doubling quadra-ture modulator with a ring-type local oscillator,”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34,pp.1345–1348,Sept.1999.[4] A.Rofougaran et al.,“A single-chip900-MHz spread-spectrum wire-less transceiver in1- m CMOS–Part I:Architecture and transmitter design,”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33,pp.515–534,Apr.1998.[5]M.Tiebout,“Low-power low-phase-noise differentially tuned quadra-ture VCO design in standard CMOS,”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36,pp.1018–1024,July2001.[6]P.Andreani,A.Bonfanti,L.Romano,and C.Samori,“Analysis anddesign of a1.8-GHz CMOS LC quadrature VCO,”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37,pp.1737–1747,Dec.2002.[7] A.Hajimiri et al.,“Design issues in CMOS differential LC oscillators,”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34,pp.717–724,May2000.[8] A.Hajimiri and T.H.Lee,The Design of Low Noise Oscilla-tors.Norwell,MA:Kluwer,1999.[9]P.Andreani and S.Mattisson,“On the use of MOS varactors in RFVCOs,”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35,pp.905–910,June2000.[10]P.Vancorenland and M.Steyaert,“A1.57-GHz fully integrated verylow-phase-noise quadrature VCO,”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37, pp.653–656,May2002.[11]H.Shin,Z.Xu,and M.F.Chang,“A1.8V6/9GHz switchable dual-bandquadrature LC VCO in SiGe BiCMOS technology,”in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RFIC)Symp.Dig.,2002,pp.7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