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1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0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古诗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朗读和背诵。

2.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字词解释和诗句解析。

3.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4.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鉴赏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诗句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鉴赏和感悟,掌握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课件,背景音乐。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氛围。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指导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3.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检查并给予反馈。

4. 解析:教师解释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字词和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5. 背景介绍:教师介绍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简介,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

6. 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象等方面鉴赏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感悟: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感悟和理解,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8. 总结:教师总结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文学价值。

板书设计1.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标题和作者。

2.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字词解释和诗句解析。

3.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4.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鉴赏和感悟。

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能正确规范书写“饮”,会认“亦、抹、宜”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图片及关键词句发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走进诗境,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移情导入揭诗题1.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 教学“饮”字,PPT出示“饮”的演变过程。

3.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4. 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明大意(一)读准字音1. 诗人眼中的西湖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赶快拿起桌上的课本,借助文中的拼音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2. 生自由读。

3.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指名学生读。

小结:字正腔圆,读音准确。

(二)读出节奏1.古诗像歌曲一样也有自己的节奏,古人读诗也讲究停顿,这首诗怎么读会更有味道呢?谁来试一试。

2.指名读,PPT出示节奏。

3.全班一起像他一样读一读,全班读。

三、吟诵想象入诗境(一)水光潋滟晴方好。

1.过渡:看着大家读得有滋有味,在这一遍遍的读中能不能用一个字或词语概括西湖给你留下的印象?预设:美2.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前两句,把你看到的美丽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___3.PPT出示前两句诗句。

【板书:潋滟】预设:波光闪动的样子,轻轻荡漾;湖面金光闪闪的,像洒满了金子,像是星星在眨眼睛。

美景想象(荷叶、荷花、柳枝……)4.可爱的鱼儿,嫩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依依的垂柳,这些美景都会在水中留下自己美丽的影子。

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生读。

(二)山色空蒙雨亦奇1.我们抓住了“潋滟”这个词语就把晴天西湖的画面想得如此美丽。

晴天的西湖如此之美,雨天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呢?你又会抓住哪个词语?【板书:空蒙】2. 学生分享,PPT出示图片,教师提醒还可以借助图片想象。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感受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描绘。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苏轼,了解他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4.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创作古诗配画,展现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西湖美景。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感受其表达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挂图、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古诗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西湖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兴趣。

2. 介绍作者:简要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奠定基础。

3. 学习古诗: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描绘的西湖美景。

4. 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5. 诵读古诗: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6. 创作古诗配画:鼓励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创作一幅描绘西湖美景的画作。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美学价值。

板书设计1. 《饮湖上初晴后雨》2. 作者:苏轼3. 古诗内容:诗句及解读4.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等5. 课后作业:创作古诗配画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2. 创作古诗配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创作一幅描绘西湖美景的画作。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理解诗中生字、生词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3.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赏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生字、生词的认读和理解。

3.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诗人情感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2. 诗人情感的深入体会和表达。

3. 诗歌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引入课题,激发兴趣(1)展示西湖美景图片或视频①通过视觉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美。

②引导学生分享对西湖美景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对诗歌背景的兴趣。

(2)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①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

②讲述苏轼创作《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2. 朗读示范,感受韵律(1)教师示范朗读①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展示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②强调诗歌的韵脚和停顿,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学生跟读练习①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尝试朗读诗歌。

②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朗读。

3. 互动讨论,初步感知(1)小组讨论①分组让学生讨论西湖的美景与诗歌中的描写有哪些相似之处。

②鼓励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提问互动①教师提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如“诗中描述了哪些西湖的美景?"②邀请学生回答,通过互动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1. 教材分析1.1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以祖国的壮丽山河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全诗描写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西湖的晴姿雨态,最后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绝妙的比喻,将西湖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1.2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首诗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层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把握还存在一定难度。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潋滟”“空蒙”“相宜”等。

- 能说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的妙处。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 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西湖的美。

-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对西湖这一风景名胜的向往。

- 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西湖晴雨不同的美景。

3.2 教学难点- 体会“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比喻的精妙之处,理解诗人对西湖的独特情感。

- 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文化内涵。

4. 教学方法4.1 朗读法- 古诗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课堂上,会安排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如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时,要读出节奏,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精读时,则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案名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习这首古诗,并理解其背后的含义。

2. 加深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领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展示西湖美景图片,引出课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引导学生欣赏美景。

二、诗文赏析
带领学生朗读古诗,并介绍诗人苏轼的情况及诗句的历史背景。

三、字词学习
1. 认识诗中的生僻汉字,熟悉古诗的韵律和结构。

2. 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四、篇章分析
剖析古诗的意象和意蕴,以及画面、情感等内容。

五、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并启发他们感受西湖之美。

六、创作模仿
要求学生模仿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意境,创作一段现代版《饮湖上初晴后雨》,以西湖为主题。

七、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诗句做一次回顾。

八、作业布置
1. 进行个人阅读,分析苏轼其他诗作。

2. 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句,积累文化素养。

九、结束语
鼓励学生珍惜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家乡。

请参考这份教案,若需要更详尽的帮助,请告诉我。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版
2.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实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学生在表达古诗意境时,往往词不达意,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型,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6.情感教育,渗透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一首轻松愉快的古诗朗诵《望天门山》作为导入,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随后,我会简要介绍诗人李白以及他的创作背景,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析古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创新表达,展示成果。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如绘画、表演、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5.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教师可推荐相关古诗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5.在情感态度上,学生可能对古诗产生距离感,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学生在理解古诗时,往往难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对比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背后的内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

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你们知道西湖的那些信息?(请生谈谈自己眼中的西湖)。

听了你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充满了对西湖的向往,那么好吧,下面我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播放“西湖十景”。

)2、欣赏完西湖的景色,你有些什么感受?(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

苏轼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歌,西湖也叫西子湖,提起这个名字的来历,它是和苏轼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歌有关系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①;指名读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

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设计理念: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

”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

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首诗歌的教学,要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

要读出西湖的美,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而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可以抓住西湖晴雨两幅图中的语境。

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

从诗人信手拈来的比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走入诗文中作者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

由此,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生成诗歌课堂和美之境。

根据五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强调古诗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古诗。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并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掌握其韵律和节奏。
2.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分别指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对诗句的赏析,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绘画、写作等,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韵律和案例分析等。
2.古诗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基本内容和韵律。
过程:
讲解古《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包括作者、创作时间和地点。
详细介绍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古诗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特性和重要性。
反思改进措施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并理解诗歌的意义。

2.学生能够感受原著中传达的意境及与生活的联系,深入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精神内涵。

3.学生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景,并用类似的语言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诗歌的意义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1.感受原著中传达的意境及与生活的联系。

2.描绘自己眼中类似的情景并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师生对话:本期我们要学习一首上传很久的古诗,标题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提问:有哪些同学听说过这首古诗呢?2.要求学生思考:古代诗人写的诗歌也可以用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你们平时对诗歌有什么感受?理解诗歌(30分钟)1.课前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读录音或老师诵读整首诗歌。

2.老师带着学生理解每句话,分析生字,提问:有哪些同学知道“翠娥”的意思;“湖光澹澹”和“烟笼寒水”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等等。

让学生长点知识。

3.让学生试着描述一下《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场景和内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理解诗歌的意义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创作(30分钟)1.老师给学生讲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写一段文字,诗歌内容发掘生活中类似的情景,来表达与自身有关的感受。

2.老师可先给出一篇诗歌示范,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要求,动手创作,并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总结(10分钟)1.师生互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和别人分享,并互相欣赏交流。

2.思考:学生结合此次课堂学习,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此次的学习有什么感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反思创作环节需要将学生兴趣与想象力加以发挥,鼓励他们根据生活体验,去刻画事物、感受情感。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带动学生进入一个视野更加宽广、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一定程度上课程流畅,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有不俗的收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依据:《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诗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1课,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

课堂上充分利用这种对比:以两诗文字的对比为主,辅之音乐、书法、绘画等手段,利用通感将“美”体验深刻。

本教材分两课时完成。

本课为第二课时,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感悟为主。

设计思想:《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设计着力于重叠,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文字和音乐的重叠,意境和书法的重叠。

其中,尤以西施和西湖这意象和意景的重叠为主要。

苏轼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其次着力点在对比,本诗在教学中力图和《望天门山》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凸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美。

风格上两诗有着明显的不同,《望》为唐诗,直抒胸臆,《饮》为宋诗,含蓄清丽。

一直一含,让学生在朗读对比中感受,在山水画面的对比中感受,在音乐节奏的对比中感受,在书法线条的对比中感受。

汇聚所有的感受最终成了对诗文的感受,而这感受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

教学重点:紧扣“总相宜”想象西施的“淡妆浓抹”和西湖的“潋滟”“空蒙”,通过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感受西湖特有的神韵。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读出画面,实现诗情画意的融合。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

读百遍,意自现。

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读诗,使他们在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中理解诗歌意思。

2、口诵心为。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词中的画面,在意境中浮想联翩,获得读诗的愉悦。

3、诗画相融。

能端正抄写诗歌,并配上相应的插图。

课件说明:本课件着力于以乐抒情,以画达意。

唐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唐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唐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第1篇课前准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学设计古诗对对碰游戏:可以学着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去吟诵,看谁最有感觉。

一、创设情境导入:1、配乐陆续出示不同的西湖风景图,感受美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2、出示罗曼罗兰的话: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指名读(2)谈感受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3)齐读3、师: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就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年他游览西湖时,就被他的美所深深打动,不禁饮酒作诗,写下了这首我们很熟悉的诗。

4、出示古诗,学生跟读5、喜欢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细细去品位这首诗,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

二、初读1、自由读师:自己先练练,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并注意诗的节奏。

2、反馈读(1)四人开火车纠音(预设没读好: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这个词。

)(2)这首诗有两个词特别难度,再试试:“潋滟”、“浓妆淡抹”(潋滟:回到诗句中再读读。

)(3)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评: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4)齐读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3、解诗题:古诗写到这儿,现在你们知道了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吗?(1)指名说(2)还有呢——“饮”。

饮就是喝酒呢(3)指名读、齐读三、研读1、师:有味道吗?还想读吗?那就再去读读吧。

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2、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

3、反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全班进行交流。

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要想把你的话说得更好,你可以看看注释。

4、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指明说。

(谁还有补充)(1)体会得这么好,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读(2)让我们去晴天的西湖去看看吧。

(出示阳光下的西湖图片)(3)如果这时你就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7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7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理解诗句意思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

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

)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诗歌中的美景,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2.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西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学习新课: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围绕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展开探讨。

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3. 深入探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

例如,可以问学生:“诗人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诗歌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等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于诗歌中所描述的西湖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者写作练习。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词句和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 问题引导: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古诗,从读通顺读准确到能背诵。

2、学习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字音。

练习写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欣赏,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

2、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诗句,感受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赏图揭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谁来背一背?(个人背、齐背)2、欣赏,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欣赏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领略西湖的美景。

请欣赏。

(出示杭州西湖十景)(看完)谁来赞一赞西湖的美景?(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师评价:你说得真好。

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真是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欣赏美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非常喜欢西湖。

(出示苏轼)请看,这就是苏轼,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雨后》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雨后》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古诗的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一引1、今天老师要带去游览西湖。

(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

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回忆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

课件出示:知诗人---读诗句----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背诗篇4、那么,这节课我们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古诗的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自我探究,感知古诗的内容。

1、请同学们参考出示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跟小伙伴一起学古诗。

2、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请做好记号,还要准备派代表发言。

3、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学。

四、吟诵品读,深入感悟1、知诗人:(1)请两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汇报自己小组了解到的诗人资料。

比一比哪个组说的更详细,资料更有价值。

(2)课件出示: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擅长行书、楷书,能画竹和枯木怪石。

2、读诗句:(1)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很有名的。

要读好诗,首先要把生字给读对,请两位同学来辨认这两个字:“亦”、“妆”。

把音读准,再说说自己怎么记住它的。

“亦”:yi整体认读音节,独体字,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妆”:后鼻音ang要读准音,左右结构,部首是“女字旁”。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2、师小结.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谳诗句,悟诗意。

2、分级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材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以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五、指导背诵六、作业练习题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西湖的诗篇?引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填写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课后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

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2.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李白笔下天门山的壮丽景色。

有句谚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去杭州西湖游览一番。

杭州的西湖景色异常秀美,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曾经有伟大的豪放派诗人苏轼,就在游览西湖的时候被美景所吸引,留下了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课件二)
2.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题目,“饮湖上”就是在湖上饮酒。

“初晴后雨”就是刚刚还是晴天后来就下雨了。

题目的意思就是“在湖上饮酒刚刚还是晴天后来就下雨了。


4.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回顾学法,初读古诗。

1.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理解题目——了解诗人——朗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课件三)
2.各小组根据学习方法自学,准备交流。

指导: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三、品读诗句,交流感悟。

1.交流诗人资料,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课件四)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是其名句。

2.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课件五)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句的抑扬顿挫和节奏。

(2)指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重点读准:“亦”、“妆”。

(3)根据提示再读一读这首诗。

(课件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读懂诗歌,体会意境。

(1)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句。

不懂的词语用笔圈起来。

(2)你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一起解决。

(3)交流: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4)疏通句意,理解重点词。

4.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水光潋滟晴方好: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碧波荡漾。

读诗:想象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七)理解: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

(写水波的词语积累: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方:正,恰恰。

正是这太阳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

再读诗:这样的鲜艳明媚,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表现出西湖晴天时的美好。

相机出示“水光潋滟”的画面进一步理解。

(2)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山色迷迷蒙蒙,若隐若现,非常奇妙。

理解: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

亦:也。

出示“山色空蒙”的画面理解。

想象:也许是微雨,轻雨,也许
是大雨,骤雨;在他诗人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

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

(课件七)(3)对比读:诗中的前两行分别写了晴天、雨天西湖的美景。

齐读,领略一下它们的美。

5.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

难怪苏轼会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与西子比,写出了西湖的美。

(2)理解:
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

淡妆浓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

相宜:适合。

(3)西施是谁?作者形容西施时说: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

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件八)(3)在这里,借西施的美来表现西湖的美,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突出了西湖的美。

(4)再读诗,感受西湖的美以及诗人对这一美景的赞美。

(课
件九)
(5)这个比喻得到后世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再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了解背景,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苏轼喜爱游览西湖。

曾在杭州任职。

东坡到杭州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

有一天,他去西湖游宴,刚开始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突然下起了雨来。

西湖美妙的晴姿,雨态使诗人深深陶醉,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精妙绝伦的七言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

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
2.听了这些,你觉得苏轼对于杭州,对于西湖的感情是怎样的?
3.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4.想象画面,背诵诗歌。

五、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再次感受苏轼笔下西湖之美。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课件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2.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完成《我来带你游西湖》的综合作业。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天——水光潋滟晴方好,(浓抹);
西湖西子总相宜雨天——山色空蒙雨亦奇,(淡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