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综述

发表时间:2018-03-24T11:52:20.2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张华

[导读] 尚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优势,我们要积极探索改善现状,走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道路。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以现浇为主的传统建造方式逐渐显现出它的劣势。进入“十二五”以来,传统建筑业要求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呈现快速发展局面,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本文简析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且就如何更好发展装配式建筑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特点;存在问题;新技术应用

一、引言

我国发展工业化建筑始于上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期间国务院在1956年5月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此后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我国轰轰烈烈学习前苏联大板建筑而后经过实践检验存在诸多问题又戛然而止,近期随着技术理论等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凭借节能环保、节约劳动力、综合成本低等优势回到大家的视线。在这一个过程中,我国装配式建筑应用由多层砖混向高层住宅不断探索,发展理论从“三化”“四化”到“六化”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寻找适合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道路。

二、三阶段发展简析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可以称为“发展初期”,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可以称为“探索期”,2000年至今应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重回“快速发展期”,下面就三个阶段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来介绍一下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2.1 第一阶段 “发展初期”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经验,这就是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的情况,学习设计标准化、工业化、模数化,建造了一大批大板建筑。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建筑体系: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建筑体系、装配式大板建筑体系等。此后我国建筑业专家又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国情,引进了南斯拉夫的预应力板柱体系,即后张预应力装配式结构体系,进一步改进了标准化方法,在施工工艺、施工速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到了20 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三化一改”方针,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与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造,出现了用装配式大板、大模板现浇等住宅建造形式,但由于当时产品单调、造价偏高和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未解决,建筑工业化综合效益不高。

2.2 第二阶段“探索期”

该阶段大致划分从1976年至2000年,经历了停滞、一股潮发展、再停滞的起伏波动,这一阶段我国住房建设规模空前,如此大量的住宅对于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很有利的,因此很多专家学者积极探索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方式,部品部件集成化也开始在20 世纪90 年代的住宅领域中出现,主要特点有:(1)建筑工业化加速发展,标准化体系快速建立,北方地区形成通用的全装配化住宅体系;(2)现浇体系进入我国,预拌混凝土应运而生,结构抗侧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筑向高层发展;(3)防水、冷桥、隔声等一系列技术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并且改革开放带来的住宅个性化要求不断提高,迫使装配式建筑再次止步。

2.3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地方政府关于住宅工业化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城市也专门制定了规范,并且积极推进装配式。从“十二五”开始,装配式建筑呈现快速发展局面。突出表现为以产业化试点城市为代表的地方,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与经济政策,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涌现了大量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15年12月20日第四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随后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从全国来看,以新型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快速发展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是我国住宅产业真正进入全面推进的时期,工业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推进,但是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随着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技术的逐渐进步,设计的内容也从最初单一的形式考虑转变成在形式、功能与环保等各方之间寻求平衡,而预制装配系统几乎可以满足多种类型的建筑。

三、更好发展装配式建筑

3.1 做好构件深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应做到“少规格,多组合”,尽量采用少规格的定型模具,多利用组合模具来控制质量、缩短工期、较少成本。水平构件深化设计时,应按2M、3M进行模数协调,以减少预制叠合楼板和空调板的种类。叠合楼板分双向板和单向板,板缝预留位置及规格应尽量统一,以方便施工。这些小细节最终还是为了提髙生产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3.2 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需要各专业协同配合、各种技术“集成”,BIM技术就是这种配合集成的主线。它可以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构件装配,到后期运维阶段,乃至日后建筑拆除进行全面把控,将建筑、结构、机电等相关专业进行集成设计,有效的将各个部门融合在一起,分工更为明确,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精准度。

3.3 3D打印技术应用

3D 打印建筑构件的过程实质是根据电子版的设计图纸,利用特殊打印材料打印建筑构件,制造商再将构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为使打印的建筑构件之间衔接的更加牢固,在墙与墙之间可使用钢筋水泥进行二次“打印”灌注,从而使结构连成一体,结构体系更稳固。该技术效率极高,质量可控,大大节省人力缩短工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一波三折,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环境。但是也要看到国内快速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