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初一教案学案秋天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在教学工作中,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13篇

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13篇

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1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母之爱)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儿之思)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我之悟)层次目标: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思考。

一、导入同学们,上周六,我到深圳参加一个课改研修班,晚上,到书城闲逛,突然,一本书吸引了我,那是史铁生的《灵魂的事》。

史铁生,是一位苦难的作家,他是北京人,1951年生,今年54岁了。

16岁毕业于清华附中,当他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18岁去延安地区插队;21岁时,当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却因一场大病,双腿忽然残疾了,一个本是活蹦乱跳的男孩子,突然间不能走路了,只有靠两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后来又受到尿毒症、肾衰竭等病症的残酷折磨。

有谁能经受住这种苦难呢?我沿着文学翻动书页,我的泪水也悄悄地涌满了眼睛。

史铁生的母亲也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每次儿子摇着轮椅动身前,她便无言地帮他上轮椅,看着他摇车拐出小路,每一次她都是伫立在门前默默地看着儿子走远。

后来,她猝然去世了。

她匆匆离开儿子时只有49岁。

请看史铁生在《合欢树》中的一个片断:课件出示:(请轻声读)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了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史铁生的很多文章都渗透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他的笔迹,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怀念吧。

打开书第51页,第10课《秋天的怀念》。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拿起笔来,读一读,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天》。

(2)理解诗歌《秋天》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3)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秋天》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解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秋天》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解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意象的捕捉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1. 朗读和背诵: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分析解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诗歌《秋天》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诗歌《秋天》,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秋天》,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 分析主题和情感:(1)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秋天》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分析。

4. 解析修辞手法和意象:(1)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让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对诗歌意境的作用。

(3)引导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并进行描述。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解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欣赏,增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解析,理解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小组讨论,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3. 实践法:朗读、背诵课文,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文本。

2. 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资料。

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印象,如天气、景色、活动等。

(2)提问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喜好。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秋天》。

(2)分小组进行课文背诵比赛。

3. 课文解析:(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示例运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2)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写作练习:(1)布置写作题目,如以“秋天的景色”为主题写一段话。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作业:(1)总结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

(2)布置作业: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初一语文《秋天》教案范文(精选14篇)

初一语文《秋天》教案范文(精选14篇)

初一语文《秋天》教案范文(精选14篇)初一语文《秋天》范文篇1一、导入新课。

1、师:我国女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

但是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

二、检查字词。

三、朗读诗歌。

整体把握。

1、师:相信大家已经都预习过了,那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呢?大家认真听听,注意从语气、语速、停顿等方面揣摩。

2谁愿意来给老师点评一下呢?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觉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

明确:1、农家丰收图,2、霜晨归渔图,3、少女思恋图。

4、师:第三幅图画要归纳稍微难了点,老师提醒一下,这一节的主人公是谁呀?生:牧羊女,是秋天牧羊女图。

5、师:预习提示上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生:有“镰刀”,“瓜果” ,“稻香”,“渔船”,还有“牧羊女”“牛”“草野”“蟋蟀等。

师:嗯,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生:对秋天的喜爱。

生:赞美秋天。

四、重点研讨。

1、师:看来大家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都还不错,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解决一下文章中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就近讨论一下,究竟捞起来的是什么?先就近讨论一下。

(生讨论)生:我认为收起是乌桕叶,因为前面加了一个“似的”,所以说乌桕叶只是很像青鳊鱼。

师:这里用的是比喻句是吧?生:都收起来了,因为它们十分相象。

你们看注释上说乌桕的叶子形状略呈菱形,还有秋天会变成红色,在水里看应该很像鱼。

师:有道理。

生:我认为渔夫什么都没有打起来,但是却被秋天那种淘气喜悦的心情所感染。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案一、教材情况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初一上册语文课程《秋天》一课。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掌握秋季气候、景色、自然界现象等知识。

2.学习秋天的相关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悟性。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感知,综合分析与判断。

三、教学重点1.掌握秋季的特点。

2.学习秋天的相关诗词。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秋天景象的美。

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诠释秋天诗意。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相关参考资料。

3.录制的秋天音频和视频素材。

4.教学板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秋天来了,你们看到街道上变了吗?树叶变得黄了,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你们知道秋天为什么会是黄色的吗?2. 预习热身请先阅读秋天这篇文章,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秋天一共有几天?2.秋天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3.秋天的气候是怎样的?4.秋天有哪些特别的景色?让学生展示出来后,引导思考和讲解,梳理出秋天的相关知识点。

3. 诗词欣赏讲解古诗词:《金缕曲》《将进酒》等秋天相关诗词。

配以相应的音频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美好的意境,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4. 进行创作活动把学生分为几组,让每组去观察校园内或者周边的景色场景,要求他们能够用文学化的语言陈述所看到的的景象,形成小组创作稿件。

5. 课堂总结与拓展讲师用板书形成下列课堂总结,并对于第四步中小组创作稿进行汇报展示,共同分享和探讨秋天的美好。

总结:1.秋天是一个寂静而美好的季节,它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故事。

2.秋天的气息,让人感觉慢慢停留在平静而悠长的时光中,这种感觉,是无可替代的。

3.通过观察秋天的景色,我们更能感受生命的可贵,人生的可爱。

七、作业布置1.以“秋天的美景”为主题,创作一篇500字的作文,能够准确描述秋天景象和社会生活状态。

2.默写并背诵秋天相关的古诗词。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对如何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像力有了更多的思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4秋天》word教案 (7)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4秋天》word教案 (7)

《秋天》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来表现美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秋天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三、教学方法:讲读-讨论四、教学教具:PPT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诗情导入。

这几天,我们一起在“多彩四季”的美景中徜徉,这里有朱自清热情赞颂的《春》,有老舍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还有梁衡所描绘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那么本单元课文里有没有对秋的描写呢?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

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

(板书课题)(二)朗读诗歌,体验美情。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配乐《秋日的私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文。

4、说说初读后,你感受到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生发言板书:栖息在农家里露珠、稻香、瓜果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冷雾、白霜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蟋蟀(叫声)、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诗歌每节以相似的句子结尾,构成了一唱三叹的美,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乡村秋景”呢?(讨论板书)5、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喜欢这首诗吗? 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指导朗读:停顿,节奏,轻重,缓急,语调语气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6、当堂背诵,指背,齐背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有感情的诵读融合在一起了。

初中课文《秋天》教案

初中课文《秋天》教案

初中课文《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意象,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 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课文《秋天》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 课文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

-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表达。

- 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 课文《秋天》的文本。

-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印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天》,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词语和句型学习(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写作训练(15分钟)- 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文,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户外活动,观察和欣赏秋天的美景。

-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欣赏和写作训练。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初中语文《秋天》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秋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1一、说教材从内容来看,《秋天来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秋天满怀希望、满载收获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从课文所处位置来看,本篇课文是三年级(上)的领篇课文,课文的教法与学法,对于学生第二学段的学习应该具有引领性作用。

这首诗歌写得富有童趣,语言活泼、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二、说教学目标结合学生逐步由以识字为主到阅读中解词析句过渡的实际情况,因此把目标确定为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认读“凉爽、洁白、神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天。

三、说教学重点进入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在感受语言优美的同时,使学生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

结合这一理念,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还要让学生结合课内外,积累关于秋天的语言材料。

因此把引导读懂课文,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作为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诗歌的教学更提倡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对秋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全面。

所以我把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

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

但由于诗歌体裁和课文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教学在学生读文品析的同时,还要注重低中过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理念把教学方法确定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一系列词语,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丹枫迎秋、枫林如火、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天朗气清、落叶纷飞、秋高气爽、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月春花)2、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来了,随即板书。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诗歌。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秋天的诗歌鉴赏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教学目标: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夏天的特点和变化,引出秋天的话题。

2.呈现: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3.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秋天的气候、天空、植物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写在板书上。

教学提示:1.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

第二课时:秋天的诗歌鉴赏和欣赏教学目标: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诗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词汇学习: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词汇,帮助他们掌握问候、树叶、蓝天等词汇。

3.诗歌鉴赏:选择一首秋天的诗歌给学生朗读,引导他们聆听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秋天诗歌进行朗读,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提示:1.提供多样的秋天诗歌,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秋天的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理解和表达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作业评价:布置秋天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秋天的文章或朗读一首秋天的诗歌,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朗读表现。

五、拓展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天写景比赛,鼓励他们通过写作展示对秋天的感受。

2.可以组织秋游活动,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

2.图片、视频资料。

3.秋天的诗歌资源。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秋天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4秋天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4秋天学案新人教版

4.秋天【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板书文题、作者)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

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

熟悉读歌内容。

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

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

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

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

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大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大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14.秋天【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歌优美的已经,并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大胆质疑……3、情感目标:激情投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变现力的语言。

【使用说明】1、通读教材,红笔勾画重点知识。

(可参读教辅材料)2、认真完成导学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3、完成时间30分钟。

Ⅰ.预习见疑(根据学科特点,自行设计)1、走进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代表诗集《预言》。

他以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察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排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诗人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但却意味深长。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文艺金奖。

现代诗的基本特征:(1)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真诚、挚烈的;(2)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3)诗歌还将就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mèi( )3、概括每一小节表现的四具有什么生活特点的秋景图,填在横线上。

:幽谷、农舍、瓜果:江面、圆网、渔船:蟋蟀、牛背、牧羊女Ⅱ. 质询研讨(把本课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设置为探究一、二或任务一、二)探究一: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品味第一小节中用“饱食”“稻香”“肥硕的瓜果”这些词语的作用?最后一句的作用?“栖息”有什么表达效果?探究二:1、品味第二小节中“冷雾”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试品析“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一比喻的妙处。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能力。

2. 学习秋天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教学重点:1. 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秋天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秋天的景色和变化。

2. 课文或阅读材料,介绍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3. 单词卡片或词语表,包含秋天相关的词汇。

4. 板书或投影仪,用于记录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展示一幅秋天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秋天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 词汇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卡片或词语表,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词汇,如:秋天、落叶、丰收、凉爽等。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Step 3: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分发课文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秋天的了解程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Step 4: 句型学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句型,如:秋天来了,天气变凉了。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型。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对话练习,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Step 5: 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变化。

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和词汇,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模板或写作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和思路。

Step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

教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秋天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小组展示。

七年级上册《秋天》学案教案

七年级上册《秋天》学案教案

第14课《秋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导引]《秋天》是着名现代诗人何其芳的作品。

它以“秋”为线,描绘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创设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学习本诗,要先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并在此基础上品味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品味诗的细腻、精美的语言,仔细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另外,借助联想、想像,体验诗歌清丽的意象所营造的情境,从而领悟诗人由此传达出的情感。

[典题例析]例题:思考诗歌第一节“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中的“饱食”一词,如果换成“割过”一词好吗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细腻、精美语言的理解,也考查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掌握。

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词的比较辨析,不可只谈其中一个,这样的答案不完整、不全面。

参考答案:不好。

因为“饱食”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也反映了收获者愉快的心情。

而“割过”却显得平常化,没有上述这些表达效果。

[课时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2、栖息()3、寥阔()4、枯涸()5、清洌()6、梦寐()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

现代、,代表诗集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答: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⑵⑶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三、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四、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节诗,完成以下问题。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秋天》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我的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单元及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前面三篇课文分别是对春、冬、夏三个季节的描写,所以这是个关注自然的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的作品。

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到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2.教学目标的预设及依据依据本单元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这是依据《课标》中的“朗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设计的。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也是依据《课标》中“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而设计的。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这同样是依据《课标》中“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设计的。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说教法1.教学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该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所以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实际水平,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

2.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四种教学方法,即:诵读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和讨论质疑法。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秋天》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学生对秋天的美的感受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特点。

2. 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秋天》。

(2)分段落进行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

(2)通过例句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和运用能力。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讨论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描写、抒情等。

5. 写作练习:(1)给出一个与秋天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初一教案学案秋天初中语文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预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能够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导人新课
闻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悲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

然而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欢乐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不样的秋天。

(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咨询题组:
a.什么缘故讲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你喜爱这首诗吗?什么缘故?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咨询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讲明秋天的天气特点;提到农家:稻香、镰刀表达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宽敞;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女孩思恋图。

c.天的喜爱、颂扬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现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

(学生对比图片展开想像,描画自己喜爱的画面。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咨询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画你喜爱的一幅图画,并讲讲什么缘故喜爱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爱的语句,讲讲你什么缘故喜爱,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咨询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爱的一节诗。

讲讲什么缘故喜爱。

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画画面。

学生描画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欢乐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充满着冷冷的雾气,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
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女孩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亮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爽朗。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青年?小姐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要紧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现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放松、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模糊的意思,写出了女孩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什么缘故〝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那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看起来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

用倒装句表达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竞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动身,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闲适,少了些艰巨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欢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

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课后记:本课采纳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明白得、领会诗歌。

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制造性思维、情感体验,专门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